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戏曲教学反思

戏曲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19 15:20:4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戏曲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戏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戏曲教学反思

戏曲教学反思1

  从戏剧的理论来说,戏剧教学应该侧重于让学生了解戏剧的冲突,从冲突中领会人物形象和戏剧主题,同时也要通过阅读体会戏剧的语言魅力。在教学中,我严格按照戏剧理论内在的规律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发现很多的问题:

  第一、没有处理好视频播放与课文研读的关系。多媒体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过多的媒体使用,如视频、音频、图画,削弱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感悟能力,使学生过于依赖感官的刺激,而丢失掉语文教学本身对教材文字的钻研与感悟。如在上《雷雨》的时候,在学生没有读课文的前提下直接我将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认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视频解决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问题。结果使学生在讲解课文时没有了兴趣。因此只有在对文本深入钻研的基础上穿插多媒体,才能真正发挥其辅助作用。

  第二、处理戏剧语言和戏剧思想内容的关系,有所偏废。在新课程标准相关理念的指导下,教学中我们对古代戏剧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大肆渲染,力图把课文涉及到的所有思想内容都教给学生,而忘却了语文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和品味奖赏的要求。比如在教《长亭送别》中,我就过于注重对两人对爱情的态度的分析,并且展开了较为激烈的课堂讨论,希望使学生拥有健康的爱情观。而忽略了,所有的思想内容都是由文字、语言表现出来的,语文的本身应该是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加深对文化思想的理解。所以后来,我们又在教学中,专门设计了一堂合作探究形式的语言奖赏课,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奇文共欣赏,品味到了有“花间美人”之称得王实甫的语言魅力。

  第三、没有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在古代戏剧的教学中,我发现戏剧的文字本身不会存在多少问题,因为课文的注释相当详细。所以我们经常会开展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教学中我们发现,必须加强教师对讨论发言的指导,任何没有教师引导的合作讨论都有可能会将学生引入误区。比如在教授《城南旧事》一课时出现一些错误的观点与认识,这时教师是否有进行指导很关键。课堂不是自由的课堂,也不是独裁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课堂。

  第四、要处理好课文学习和课外拓展的关系,不能无边无际,漫无目的,要紧扣课文。教学中如果是紧扣课文的拓展将对课文的理解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是毫无联系的拓展将会导致学习目标的不得落实。

  钱梦龙在教学经验总结时说:“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求知的过程,为了求知,学生必须运用智力,认真探索,因此,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就相应地发展了智能。”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下扮演“多重角色”。学会充当导演。为了让学生深入领悟戏剧的精髓,教师除了向学生介绍戏剧的相关常识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明确写作意图,指导学生通过台词、舞台提示及潜台词等仔细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表现,为学生的舞台展示作好准备。学会甘当配角。为学生提供自我体验、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作主角,让他们在登台表演中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兴衰际遇,体察人物的内心世界。老师当学生的观众,作为配角,对学生的表演活动进行评议,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及艺术性的理解。学会乐当总结者。当学生活动完毕后,及时对作品进行总结与归纳,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成功所在,如《日出》一文,作者就是运用了高超的创作技巧,通过富有性格化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好地展示出不同层次人物的思想性格,从而达到了表现和深化主题的效果。

  总之,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易于产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情景,教师就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及时地调整合适的位置。当然,教无定法,但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我们应该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戏曲教学反思2

  我尝试的进行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精心的设计了一堂京剧艺术欣赏课的探究合作式的教学。

  认知:

  通过对现代京剧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欣赏,了解中华民族国粹——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行当的划分、脸谱颜色的代表、唱腔的特点、著名的代表人物及伴奏乐器的种类等内容。

  情感:

  1、通过协作、兴趣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对自己民族的国粹——京剧艺术的欣赏与研究,感受她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构建爱国情感。

  能力:

  1、教师的引导下,实践体验专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初步学习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判断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

  3、能与小组成员协作学习。

  4、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形式展示与交流。

  根据自己的研究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并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

  活动流程:

  1、播放一段(VCD)现代京剧的唱腔选段《智取威虎山》中的《迎来春色换人间》。

  2、出示课题,提问:“通过欣赏这段京剧,你能感受到京剧艺术有那些特点吗?”

  3、组织学生学习,教师指导归纳。

  (京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有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其中最基本的是诗歌、音乐、舞蹈3种因素,体现了京剧的`综合性;所有这些综合的艺术手段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创造舞台形象、表现剧情内容服务的,这体现了京剧的戏剧性,具体体现为:音乐人物性格化、行当化和戏剧情节化;京剧与各地的民歌、歌舞、器乐、曲艺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京剧演唱又是相当专业化的,必须由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能表演,这体现京剧的民间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特点。)

  4、启发学生:“你们还想了解有关京剧更多的内容吗?还想了解京剧的那些方面的内容?”

  5、学生之间提问、交流,确定研究专题(京剧发展的历史背景、行当的划分、脸谱颜色的代表、唱腔的特点、著名的代表人物、伴奏乐器的种类……)。

  6、教师总结,帮助形成协作兴趣小组。

戏曲教学反思3

  美术戏曲人物教学反思一

  《戏曲人物》这一课是以我国传统的戏剧表演为题材内容设计的课,通过欣赏、表演、画戏剧人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各种戏曲有所了解,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使之对传统艺术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欣赏有代表性的戏曲,如京剧,越剧等,让学生认识到戏曲艺术的魅力。很多学生在欣赏戏曲表演的同时,也会禁不住想尝试一番。所以让学生上台演一演会让他们更深入地体会戏曲表演的精彩,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观察、记忆和想象力,培养表现不同事物的造型能力。

  通过欣赏、表演,加深了学生对戏曲的感受,而后让学生来画一画戏曲人物,画出自己了解、熟悉的戏曲人物,在题材内容上主要体现了我国传统戏曲人物的化妆、服饰和动态形象。本课采用水墨表现,水墨和戏曲都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两者合二为一,同时水墨也更能表现出戏曲的形式美。

  《戏曲人物》教学反思二

  在教《戏曲人物》这一课时,通过欣赏、画脸谱、画戏剧人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各种戏曲有所了解,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使之对传统艺术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来认识、表现脸谱形象和人物动态,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观察、记忆和想象力,培养表现不同事物的造型能力。

  首先得承认自己素养的不足,对于戏曲也是不太懂,更谈不上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了。所以在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上只能说和学生都是在同一起点上的,通过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边教边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另外这节课的'另一个重点是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水墨画自然要准备水墨画工具了,但是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实在有点困难。每个班级总有一部分人到学期结束连水彩笔都没有,这个最起码的工具都没法准备,更别说其他根据课本内容来准备工具了。一学期的教学内容里有很多种类,有油画棒作画的,有水粉画,有水墨画,还有手工课等等,这些都需要不同的工具,但是基本上都不可能真正达到这些教学要求。

  一节课上的好坏,老师固然很重要,但是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这些主角什么都不做,我们做再多的准备也是徒劳。学生对美术课的淡漠态度总是不停打击着我上课的热情。并不是说他们不爱上美术课,而是他们对美术课抱无所谓的态度,下节美术课需要学生带水彩笔和油画棒,课前我会把所有能借到的水彩工具都带到班级,希望学生能理解我的一片心,更希望通过下节课的学习让所有的学生明白,只有把工具带全了,美术课才会学的精彩。

  美术戏曲人物教学反思三

  戏曲艺术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的确是非常陌生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情境,他们就更难溶入其中,从而很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所以,创设良好的情境是这堂课的主旋律。

  为了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在上课前我在教室中播放了越剧片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让学生在进场的时候耳边就有戏曲音乐,我听见很多同学在说,这个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并在那跟着哼唱,极早地进入了学习情境中。在课件的首页,我制作了一张有许多戏曲人物聚集在一起的图片,让学生对于比较陌生的戏曲人物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对戏曲角色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由于学生对于水墨的技法仍比较生疏,不容易把握,导致学生的整个创作过程显得有些凌乱,作品效果表现得也还不够完整,在经后的教学中,尤其是水墨画教学,还应更加注重环节的设计和课堂的组织,此外还要特别加强自身的技能素质。

戏曲教学反思4

  为了重拾戏曲艺术精神,传承戏曲文化精粹,培育少儿的戏曲素养,推动戏曲遗产保护,我校根据上级精神,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解说戏曲剧情,激发学生的兴趣。

  戏曲唱段都是伴随着剧情的,同时在推动剧情的过程中塑造人物形象。因此,我在教唱唱段时,先简要解说剧情及人物性格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教唱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高了很多。如黄梅戏《打猪草》、《女附马》等。

  二、讲解唱词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

  戏曲唱词既通俗易懂,又琅琅上口,讲的都是生活的积累。如黄梅戏《龙女》(有人在说你如癫疯):“一不是你科场得高中,二不是你路途遇亲朋,有伞你偏不用,雨中兴趣浓,又唱又笑又跳又蹦,有人在说你呀,有人在说你如癫疯、如癫疯啊——”教唱前,教师讲解剧情和唱词内容,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理解唱词的意思,从而更好的学唱。

  三、精选优秀唱段,培养学生的.美感。

  学生开始对戏曲不感兴趣,这与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因此教师只有精选优秀唱段,培养学生的美感,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一般采用以下方式选段:

  1、选择清新、优美、活泼的唱段。如《天女散花》、《花开花谢叶儿落》、《谁料皇榜中状元》等。

  2、选择生活气息浓郁、歌颂劳动、歌颂生活的唱段。如《对花》《打豆腐》等。

  3、选择感情真挚、歌颂舍己为人精神的唱段。如《写血表》、《刘彦昌坐二堂》等。

  4、选择富含哲理、启人心智的唱段。如皮影戏记词《行也忧来坐也忧》等。

  通过这些做法,我班学生对戏曲逐渐产生了兴趣,同学之间互相学唱,有效的实现了戏曲学习中的自我评价。

戏曲教学反思5

  北大钱理群教授曾说过:“语文课应该是一种精神的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我正是带着这样一种态度,尽量将综合性学习课组织得异彩纷呈,成为同学最喜爱的一个内容。

  听几出悲欢戏,过一回梨园瘾,中国戏曲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课程目标》的总标明确提出要“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这堂活动课,基本达到了这一预期目标。同学不只了解到了戏曲知识,陶冶了情操,更激发了热爱祖国戏曲艺术的情感,甚至还会影响到小朋友们一生的戏曲情结。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同学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了语文综合能力,培养了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本课的设计,在课前准备、课上活动和课后延伸中都充沛运用了专题网页。发现同学都很受用这一方式,可以自主地确定学习过程,选择学习内容。另外,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结果能以网页的形式在课堂上出现,这一新锐的形式,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当今,数码技术已不再新鲜,但运用到课堂中来却不常见,本节课,我也做了这样一个大胆尝试,协助同学用DV记录下他们到剧院观赏采访的精彩过程,不只丰富了课堂内容,开拓了同学视野,更提高了同学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在采访准备阶段,整个小组的同学查找长春戏曲文化发展史,了解京剧、吉剧、二人转的`艺术形态、现状和发展前景,准备现场解说稿,采访稿,消化记忆各种相关知识,以提高现场应变力,那精益求精、字斟句酌的态度和架式,活脱脱是专业的电台外景小主持,着实让我感动。虽然,很多地方还稍显稚嫩,但我相信,这是绝对是一个梦想的开始。

  同学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整理汇报资料,其中体现出的命题、总结、探索能力,让我暗暗震惊,你给同学多广的空间,他们就有多广的思维,同学的潜力是无穷的,我想,要做一个胜利的教师,不只要有一颗诲人不倦的心,还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有要敢于放手的魄力,使信息技术从辅助“教”向辅助“学”渗透,引导同学进行“学习的革命”,帮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本节活动课,除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外,还坚持了语文课的特点,融入说、学、唱、写,这都是在提高同学的语文综合素养。

  此外,任何一堂课都不是孤立的,活动的最后,我发现小朋友们意犹未尽,有鱼梗在喉,不吐不快的创作激情,于是,不失时机地步置写作训题目。在第二天的作文点评课上,真的又有许多惊喜突显出来。一些精彩篇目已链到网页上,这对他们来说,又是一个莫大的鼓舞。

戏曲教学反思6

  最美人间四月天。这个美丽的四月也因为一次送教下乡的活动而显得格外富有意义。

  为了充分发挥名师引领、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提升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实施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参加了桐城市教育局组织的第一期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的活动。4月15日,来到了同样春色满园的龙眠中心小学,我执教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六课《精彩的戏曲》,属于小学美术中“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内容。

  说起戏曲,我们立刻就会想起舞台上那千娇百媚,眼波流转的花旦;仿佛听见那字正腔圆,余音绕梁的唱腔;更有那锣鼓喧天,粉墨登场的气势……尤其是京剧,更是我们中国的“国粹”,生旦净末丑,流派纷呈,或高昂,或婉转,或悲凉,或激越,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一代代广大戏迷的喜爱。

  戏剧是经典的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可是对于现在的孩子,它恐怕远远比不上动漫、电游所带给他们的吸引力大,因为平时接触少,说到戏曲知识,也是知之甚少。所以在接到课题后,我马上联系了对方的领导,了解到龙眠中心小学一直没有美术专职教师,也就是说,六年级的孩子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基础并不好,于是,针对这种情况,我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兴趣,了解中国戏曲、特别是京剧的历史文化、艺术特色;并且在学习和了解脸谱艺术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绘制一幅脸谱作品。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虑到教师和学生互相都是陌生的,因为担心孩子们面对陌生的老师会觉得拘谨,所以如何尽快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活跃起来,这是我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想来想去,在新课导入上,我决定摒弃平时常见的戏曲视频导入新课的形式,改为自己清唱,大方献丑,再加上黄梅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地方剧种,学生们也觉得亲切,果然,虽然我唱的并不专业,可是大家却很开心地报以热烈掌声,课堂气氛顿时变得轻松愉快起来。这时,我很自然地进入新课:“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很多珍贵的传统文化,戏曲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走进精彩的戏曲世界!”。后来的评课中,也有很多老师对这个环节大加赞赏,称为亮点。

  二、立足根本,引导学生畅游艺术课堂。

  为了能够真正的给农村中小学教师带来切实可行的指导和帮助,这次的送教活动从通知课题到上课留给授课教师的准备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天,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表演”;也没有刻意追求独树一帜的设计,我们要把自己最常态的教学展现给大家。《精彩的戏曲》一课的安排上,我觉得知识的学习和兴趣的培养更重于技能的掌握,立足根本,传承经典。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有意识地多渗透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兴趣,又学到了知识,还能进行美好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完一组精彩的戏曲联唱后,玩玩连线小游戏,让学生们了解戏曲的.不同种类。进而引出我国的国粹——京剧。了解京剧的历史,通过学习京剧的不同人物角色及其特点,感受京剧的独特之美。而脸谱的出现,又在学生们面前展现了另一个绮丽世界,小小的脸谱,居然包涵着那么多的知识和寓意!这时,一首非常熟悉的《说唱脸谱》,引得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吟诵起来,再次掀起一个小高潮!课堂处处皆惊喜。我想,此时此刻,孩子们在艺术中的感受肯定是愉快的。通过学习,了解戏曲,欣赏戏曲,感受到了戏曲的独特魅力,这就是本节课的最大收获。

  三、灵活多变,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美术课上单纯而机械的教给学生知识,让他们去画某一物体,学生们往往会因为缺乏兴趣,而去机械的临摹,这样会严重阻碍其创造性的发展。所以,针对这一课信息量大,知识点多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形式进行知识传授,除了将大量有关戏曲的图片展现给学生,并加入视频等文件,向学生们展示了几段耳熟能详的戏曲资料,图片文件和音像文件的使用,精炼了时间,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展现了视觉艺术的美感,更是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这些方法都突出体现了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四、针对现状,挖掘特有的乡土资源开展美术教学

  《精彩的戏曲》,一段家乡的黄梅戏引入新课,熟悉的旋律,让学生们倍感亲切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利用特有的乡土资源开展教学,特别针对农村有些学校资金不足,设备短缺,学生家庭结构特殊,家长关注不足的情况,老师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扬长避短,巧妙地利用就地取材的课程资源来替代教材中无法实施的部分。一花一叶,几把小豆,几块卵石,随手拿来,都可以成为很好的创作材料,乡土资源,也可以成为城区学校没有的优质资源。还有一些特有的乡俗活动与民间艺术活动都是极好的乡土资源。都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美术教学。

  没有能够完全预设的课堂,收获喜悦的同时,也不免有遗憾:由于这节课容量大,信息多,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再加上借班上课,没有课前预习安排,同时对学生美术基础预计不足,导致后面的课堂创作部分有些仓促,有很多学生没有完成,这也是不足之处。课后自己反思一下,觉得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课前安排学生收集关于戏曲的资料,提前了解关于戏曲脸谱的知识,提高效率。或者利用立体的空白脸谱模型,直接绘制图案和颜色,效果肯定也会又快又好。

  虽然有遗憾,但是更多的是收获和思考。送教的同时,其实也是给自己一次很好的提升机会,每一次碰撞,每一个火花,照亮的都是一个个行走在艺教道路上的执着身影。如同这个春天,留下美好的希望。

戏曲教学反思7

  戏曲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难点。首先在学生方面,学生接触国粹京剧太少,生活中基本听不到京剧。在与学生的谈话中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喜爱的是流行音乐,对周杰伦等歌星无人不知。而谈到戏曲,特别是京剧,就一无所知。我认为这也是学生唱不出戏韵的主要原因。

  其次来自教师方面,据我对本地小学教师的了解,能识简谱的老师不过十之一、二,大部分教师连常规的唱歌教学都难以完成,何况戏曲教学。

  再者,对教学戏曲的认识不足。我也是在《国培计划》的学习之后,才解除心中的疑惑,才懂得教材编排戏曲教学的意义。戏曲,尤其是京剧,它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京剧艺术是形象思维高度发展的精品。学唱京剧,不仅可以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而且它通过“形于美,动于情、达于礼、至于和”来“泄导人情”,达到平衡各种人心理与疏导情绪的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起到稳定社会的功能。

  在我之前仅有的几次戏曲教学中,有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说出来,请老师批评指正。由于水平有限,还望谅解。

  一、解读作品。要唱好一段戏,首先应读懂作品内涵。这就要了解戏曲所讲述的故事,抓住人物特点,剖析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情感。比如,在教学《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一课时,我先讲述它的故事情节大意,然后讲点专业知识,如《甘洒热血写春秋》属于老生行当的唱腔,西皮快二六等。最后把重点放在唱法上,该唱段表现了侦察排长杨子荣胆大心细、足智多谋的`形象,以及他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以语气一定要唱得坚定自信,气势磅礴。

  去年,在小学生元旦文艺汇演中,我选了黄梅戏唱段《到底人间欢乐多》。在教这段戏时,我先讲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梗概,然后把它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唱山河景色,节奏较慢,唱腔温柔委婉,略带隐忧。它表现织女热爱山川美景,向往人间生活,却又害怕无情天条天规的复杂心情;第二段唱家人,唱腔较为舒展,满怀深情;第三段,唱腔欢快流畅,达到高潮。表现出织女抛却顾忌,尽享人伦的喜悦心情。

  二、先慢后快。在教学快节奏的、音节较复杂的唱词时,若以原有的节奏进行教学,学生往往难以接受。这时如果把节奏降下来,以慢节奏教唱,学生则较易掌握,再回到原有节奏,这样可以事半功倍。我们还拿《甘洒热血写春秋》为例,“今日痛饮庆功酒”中的“日”字,在以原速教唱时,很多同学把3532唱成35或35,还有“壮志未酬”中的“志”和“未”,也是同样的情况。我把节奏一变慢,每个音就显得非常清晰,他们一两遍就会了。

  三、分解教学。在教学音节复杂、时值较长的拖音时,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犹显棘手。这时把原本较长的唱腔进行分解,如“甘洒热血写春秋”中的“秋”,我把它分为三句,第一句唱444443,第二句唱212325,最后唱232112.61,分开来教,待学生唱准唱熟后,再连接起来,一气“呵”成。虽然也有一定难度,但还是可以完成教学的。

  虽然可以完成教学,学生唱得也很熟练,但最大的遗憾是:学生们唱不出戏的韵味。像《甘洒热血写春秋》这段戏,唱前三句略好一点点,最后一句怎么唱怎么象唱歌。这也是我在教学中最大的困惑。另外,我在教唱《到底人间欢乐多》时,因为唱腔曲折委婉,音节较为复杂,我差不多是一小节一小节地教,所以花了大量精力和时间。试问,在教学中有没有更好的教法?

戏曲教学反思8

  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贯彻“欣赏领先、体验入手”的原则,综合欣赏、模仿、表演等,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的美感体验过程中形成他们应该具有的知识与技能,《学戏曲》教学反思。

  大部分学生对戏曲的学习和了解不是很感兴趣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始终把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学习和了解的兴趣放在首要思考地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是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避免过高的教学要求。在学生对戏曲还并不十分了解、表演能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体验”(做、念、唱,打,体验的形式有多种,感受欣赏也是一种体验)这一环节必须做到循序渐进,教学反思《《学戏曲》教学反思》。因为传统戏曲的唱腔相对难学,所以选择学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以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二、补充了学生喜欢的、尽可能高质量的音频、视频资料,拓宽学生接触戏曲艺术的渠道;

  三、多种艺术实践活动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戏曲应运而生。本节课采用比较教学法,对传统戏曲与现代戏曲从音乐、表演、服饰、舞美灯光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对两者的风格、特点及艺术价值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学生的后期发展奠定基础。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学环节设计了一个戏曲知识竞赛题,目的是为了拓展艺术学习空间,培养探究能力,激发艺术学习兴趣。

戏曲教学反思9

  从戏曲的理论来说,戏曲教学应该侧重于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冲突,从冲突中领会人物形象和戏曲主题,同时也要通过阅读体会古代戏曲的语言魅力。古代戏曲的语言颇有诗歌的韵味,因此对古代戏曲语言的品味应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在教学中,我们严格按照戏曲理论内在的规律开展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发现很多的问题,现将有关情况作一下反思,以期待将来能够更好地开展古代戏曲的教学。

  第一,要处理好信息技术与课文研读的关系。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确为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多好处,多媒体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应用很具体形象的多媒体技术加以展现的。过多的媒体使用,如视频、音频、图画,只能削弱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感悟能力,使学生过于以来感官的刺激,而丢失掉语文教学本身对教材文字的钻研与感悟。比如在上《窦娥冤》的时候,有些老师就喜欢在学生没有读课文的前提下直接将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认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视频解决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问题。这种以视频替代课文的做法只能是进一步恶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该是适时的、适事的,而不是随便为了让学生感兴趣乱来。只有在对文本深入钻研的基础上穿插多媒体,才能真正发挥其辅助作用。

  第二,要处理戏曲语言和戏曲思想内容的关系,不能有所偏废。在新课程标准相关理念的指导下,教学中我们较多老师对古代戏曲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大肆渲染,力图把课文涉及到的所有思想内容都教给学生,而忘却了语文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和品味奖赏的要求。比如在教《长亭送别》中,我们就过于注重对两人对爱情的态度的分析,并且展开了较为激烈的课堂讨论,希望使学生拥有健康的爱情观。而忽略了,所有的思想内容都是由文字、语言表现出来的,语文的本身应该是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加深对文化思想的理解。所以后来,我们又在教学中,专门设计了一堂合作探究形式的语言奖赏课,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奇文共欣赏,品味到了有“花间美人”之称得王实甫的语言魅力。

  第三,要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古代戏曲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戏曲的文字本身不会存在多少问题,因为课文的注释相当详细。所有我们经常会开展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教学中我们发现,必须加强教师对讨论发言的指导,任何没有教师引导的合作讨论都有可能会将学生引入误区。比如在教授《闺塾》一课时是最容易出现学生对现行教育制度的讨论,这时也最容易出现一些错误的观点,这时教师是否有能力进行指导很关键。这时的课堂不是自由的课堂,也不是独裁的课堂,这时有些可以不用涉及的内容就不应该涉及。

  第四,要处理好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关系,在学的基础上来探究,有的放矢。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课堂上开展有效探究的前提,但是实践中我们可能往往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或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在学生没有进行充分学习的基础开展探究,从而导致探究成了无本之木。

  第五,要处理好课文学习和课外拓展的关系,不能无边无际,漫无目的,要紧扣课文。教学中如果是紧扣课文的拓展将对课文的'理解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是毫无联系的拓展将会导致学习目标的不得落实。比如在教《窦娥冤》一课中,有教师就在课堂尾声加了一个辩论“当你在受冤枉时是否会忍”。课堂是很热闹,但是这个问题与课文到底有多少关系,与本课的教学目标到底有多少关系,不得而知。学生对窦娥的冤屈,也就是对古代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都没有很好的体会去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不是哗众取宠吗?

  钱梦龙在教学经验总结时说:“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求知的过程,为了求知,学生必须运用智力,认真探索,因此,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就相应地发展了智能。” 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下扮演“多重角色”。学会充当导演。为了让学生深入领悟戏剧的精髓,教师除了向学生介绍戏剧的相关常识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日出》的创作背景,明确写作意图,指导学生通过台词、舞台提示及潜台词等仔细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表现,为学生的舞台展示作好准备。

  学会甘当配角。为学生提供自我体验、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作主角,让他们在登台表演中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兴衰际遇,体察人物的内心世界。老师当学生的观众,作为配角,对学生的表演活动进行评议,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及艺术性的理解。学会乐当总结者。当学生活动完毕后,及时对作品进行总结与归纳,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成功所在,如《日出》一文,作者就是运用了高超的创作技巧,通过富有性格化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好地展示出不同层次人物的思想性格,从而达到了表现和深化主题的效果。

  总之,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易于产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情景,教师就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及时地调整合适的位置。

  当然,教无定法,但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我们应该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戏曲教学反思10

  戏曲是极具魅力的一种艺术文化形式,特别是我国的戏曲,更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优秀的传统艺术渐渐被孩子们遗忘。很多孩子由于没有接触戏曲机会,根本不懂得如何欣赏这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所以,如何帮助学生们了解欣赏戏曲,并通过感受戏曲的魅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成了我研究的问题。这节课的总体要求是让孩子们对戏曲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学习让他们打开思路使戏曲中的知识融入到活动中,体验艺术的独特魅力。

  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戏曲人物及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综合美术能力,使他们感受中国戏曲的魅力,唤醒他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激发他们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了解中国戏曲艺术独特的美。根据这个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游戏导入,让老师带领他们轻松进入教学活动。其二,汇总学生收集的资料,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其三,由老师归纳总结并通过课件介绍有关京剧脸谱的知识。(由京剧中脸谱应用的角色引入,从脸谱色彩与人物性格;脸谱的图案结构;脸谱图案与人物特征几个方面分别讲授)其四,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各种戏曲视频,激发其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其五,布置作业:用带来的材料把自己打扮成戏曲中物。让学生随音乐表演的形式结束活动,在欢快愉悦的情绪中体验戏曲的魅力。

  优点:

  本次活动从选材、设计、方法到活动的整个过程的开展都充分体现着创新与改革这个教育教学中的主旋律。

  (一)选材恰当,目标定位准确。

  由于四年级学生处于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渗透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兴趣,又学到了知识,还能进行美好的情感体验。我选择的`这节课,恰巧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另外,在活动过程中,穿插的游戏、表演、欣赏活动能够促进学习了解欣赏戏曲,感受戏曲的独特魅力。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单纯而机械的教给学生知识,让他们去画某一物体,学生们往往会因为缺乏兴趣,而去机械的临摹,这样会严重阻碍其创造性的发展。所以,本次活动我着重从吸引学生兴趣入手,以多媒体形式进行知识传授,并加入视频等文件,向学生们展示了几段耳熟能详的戏曲资料,特别是我们的地方黄梅戏选段活跃了课堂气氛,打开了他们的思路。另外,设计完成后,让学生通过集体表演展示作品,提高了制作兴趣。这些方法都突出体现了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三)活动过程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语言精炼严谨,负责引导总结。而学生们则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创新。在设计环节,每一位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在评价环节,每个人都掌握了评价的标准;在表演展示环节,大家都积极主动的勇于展示自己,使活动达到了高潮。

  缺点:

  本次制作过程中老师最好需要具体的演示一个戏曲道具的制作步骤,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指导过程。由于是一节录像课,学生和老师都有些过于紧张,很多环节没有放开,没有把最佳状态表现出来。总的来说,这一课的教学流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经探究理解之后进入想象和创作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创作过程。学生琳琅满目的作品也体现了他们充满想象力的创造!

戏曲教学反思11

  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贯彻“欣赏领先、体验入手”的原则,综合欣赏、模仿、表演等,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的美感体验过程中形成他们应该具有的知识与技能。

  大部分学生对戏曲的学习和了解不是很感兴趣的,我始终把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学习和了解的兴趣放在首要思考地位。所以在教学中我之一了下面几点:

  一、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避免过高的教学要求。在学生对戏曲还并不十分了解、表演能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体验”(做、念、唱,打,体验的形式有多种,感受欣赏也是一种体验)这一环节必须做到循序渐进。

  二、补充了学生喜欢的、尽可能高质量的音频、视频资料,拓宽学生接触戏曲艺术的渠道。

  三、多种艺术实践活动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随着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了一个戏曲闯关,目的是为了拓展艺术学习空间,培养探究能力,激发艺术学习兴趣。

  五、不足之处也有

  1、应该更细致,更有耐心的去引导、指导学生,而不能走马观花。

  2、把重点放在一个点上去渗透整节课,而不是全部抓哪里都顾不到。

  3、让学生多多参与,多多鼓励。

  4、上课奖励机制要改变形式,不能让任何一位孩子成为局外之人。

  5、根据戏剧教学的特点,教师是以辅导为主,所以,对于学生来讲语言和表演同时重要。所以,我发现在课堂中让学生体验的部分较多,而语言就有点欠缺。

  我会多多反思,多多改进,快步成长,望高师多多指点迷津,致谢。

戏曲教学反思12

  本节课的主题是“中国戏曲”。在小学、初中阶段,学生对戏曲已有所接触,高中阶段的戏曲欣赏教学应把握怎样一个“度”?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反复思考,最终我在教学内容上设计了从戏曲的起源、形成过程、表现内容、传统戏曲的常用表现手段、现代戏曲在表现手段上的变化这一脉络,以期让学生对我国的戏曲艺术有一个较之小学、初中阶段更高层次的体验和了解。

  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贯彻“欣赏领先、体验入手”的原则,综合欣赏、模仿、表演等,让学生在艺术美感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与技能。既避免掉入单纯的知识传授灌输的窠臼,又不至于走到“听听、看看、玩玩热闹一阵,出了教室脑袋空空”的倾向。

  戏曲学习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不很感兴趣,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始终把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放在重要地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是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避免过高的教学要求。在学生对戏曲还并不十分了解、表演能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体验”(做、念、唱,舍去“打”)这一环节必须做到循序渐进。先模仿最简单的肢体动作,仅选择易学的“兰花指”、“亮相”,再学念京剧对白,积累感性经验,然后再学唱戏曲的旋律。因为传统京剧的唱腔相对难学,所以选择学唱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以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二是选取学生喜欢的'、能引起学生产生认知基础正迁移的(如京剧《群英会》等)、尽可能高质量的音频、视频资料。三是多种艺术实践活动和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综合运用。四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戏曲应运而生。本节课采用比较教学法,对传统戏曲与现代戏曲从音乐、表演、服饰、舞美灯光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对两者的风格、特点及艺术价值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由于传统戏曲与现代戏曲是各具艺术价值的,无法区分谁优谁劣,我从高中学生普遍存有好胜心理的角度考虑,在本节课的最后设计了一个供学生课后研究的课题(辩题),目的是为了拓展艺术学习空间,培养探究能力,激发艺术学习兴趣,同时了解年轻学生的艺术价值取向,至于结论则是次要的。估计这一设计对提高学生学习戏曲艺术的兴趣将会有较大的作用。

  上海市教研室章淳立老师最近就三维目标的教育内涵作过以下界定:

  知识与技能:指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指知识发生、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和知识形成与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对知识价值的理解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提升。

  知识技能是基础,过程方法是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升华。

  本节课,学生通过欣赏、模仿、自主及合作学习,体验到了中国戏曲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探究和再一次的梳理的过程使知识得以巩固,最终形成对中国戏曲特有的艺术价值的认识。

  教学案例:

  梨园传情----中国戏曲艺术

  学校:吴淞中学

  班级:高一(11)班

  执教者:徐赵雅

  时间:05.11.24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分析、归纳与模拟等教学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激发对祖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传统戏曲与现代戏曲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模拟表演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1、被人们称为“国粹”,被外国友人称为“北京opera”的是哪种艺术形式?(京剧)

  2、除了京剧,同学们还知道我们中国的哪些戏曲?(越剧、昆剧、豫剧、黄梅戏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戏曲艺术。

  二、欣赏与分析

  (一)传统戏曲

  1、起源与表现内容

  (1)介绍戏曲起源与形成

  人类原始歌舞→南北朝“歌舞戏”→唐朝“歌舞戏”、“参军戏”→宋代“杂剧”→元代“元杂剧”、“元戏”(设问:著名剧作家及其代表作?)至此,中国戏曲形成

  (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唐代,出现了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宋代,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元代,戏曲形成。)

  (2)表现内容

  a、播放视频:京剧《群英会》选段《空城计》,通过设问,引出表现内容之一:

  历史事件

  b、播放音频: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通过设问,引出表现内容之二:神话故事

  c、提示故事《梁祝》,由学生推断回答,引出表现内容之三:民间传说

  2、表现形式

  传统戏曲究竟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以京剧为代表来研究一下戏曲的表现形式。

  (1)欣赏京剧《红楼梦》片断《晴雯》,并思考几个问题:

  a运用了哪些伴奏乐器?

  b京剧的角色有哪些行当?

  c哪些动作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d有哪些布景、道具?

  (2)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以表格1的形式小结。适时回播视频帮助理解。

  表格1

  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

  唱腔音乐

  唱腔程式化:皮黄腔(西皮、二黄)

  伴奏乐器主要有京胡、京二胡、月琴、板、鼓、锣、钹等民族乐器

  人物角色

  京剧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之分

  特有现象:女角男扮

  表情动作

  夸张、虚拟

  特定的动作表现特定的生活场景

  舞美服饰

  舞美简单抽象

  有典型的服饰造型

  3、模拟表演

  (1)进行到问题“哪些动作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时,学做戏曲中的若干动作。

  女生:兰花指男生:亮相

  (2)播放京剧《水浒》选段《坐楼杀惜》,模仿其中对白。

  男女生分别模仿角色宋江和阎惜娇在剧中的对白,然后请全体男女生分别扮演剧中人物进行现场表演,再由学生推派代表上台表演,学生评议,教师给予表扬鼓励。

  (二)现代戏曲

  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也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我们仍然以京剧作为例子进行探讨。

  1、欣赏大型现代京剧《中国贵妃》片段,并思考几个问题:

  (1)演唱形式与传统戏曲有何不同?

  (2)乐器的运用出现了哪些新元素?

  (3)舞台效果上运用了哪些新手段?

  2、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以表格2的形式总结,并适时回播视频帮助理解。

  表格2

  现代戏曲艺术特点

  演唱风格

  增加了重唱、合唱等形式,引入了美声唱法

  音乐风格

  除继续保持传统特点外,引入了交响乐等形式

  舞美灯光

  精美华丽、虚实结合,运用高科技手段烘托剧情

  3、学唱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今日痛饮庆功酒》,并加上“亮相”等动作。

  三、总结与归纳

  传统戏曲以程式化的音乐、唱腔、念白、动作、人物造型,以及高度象征性和虚拟性的舞美展现中国特有的古风雅韵,以其特有的魅力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绽放异彩。而现代戏曲引入了交响乐和重唱、合唱等多种形式,加上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运用,给人以强烈的艺术冲击力,使之更符合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审美情趣。

  四、课后探究

  以“现代戏曲将取代传统戏曲”为辩题,学生自由组成正反两方,课后搜集资料,下节课进行辩论。

  点评:浦钟兴

  本课例属非试点学校提前引进新教材内容所上的试验课。执教者注重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心理及审美习惯与认知基础的分析研究,作出了较为适切的选择,从而为本课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同样是重点高中艺术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执教者摒弃单纯以花哨的形式吸引学生的表面肤浅方法与手段,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与制作精美的音像资料与多媒体课件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可谓抓住了根本。

  本课在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尤其是学生如何在实施审美教育的同时,能获得对终身学习有用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作了有益的尝试,克服了有些课例一味追求“欣赏玩乐”或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的片面倾向,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戏曲教学反思13

  《戏曲人物》这一课是实验教材浙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以我国传统的戏剧表演为题材内容设计的课,通过欣赏、画脸谱、画戏剧人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各种戏曲有所了解,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使之对传统艺术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欣赏、认识,引导学生来认识、表现脸谱形象和人物动态,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观察、记忆和想象力,培养表现不同事物的造型能力

  本课教学通过画戏剧脸谱和画戏剧人物两个活动,使学生认识、了解和掌握戏剧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表现方法及步骤,画出自己了解、熟悉的戏剧脸谱和戏剧人物。在题材内容上主要体现了我国传戏曲人物的化妆、服饰和动态形象,原教材对表现方法并没有限定,可以是线条刻画、色彩涂画、也可以是水墨表现,而我在教学中选用了国画这一形式,一是觉得国画和戏曲都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用水墨更能表现出戏曲的形式美;二:在高年级的美术教学中,学生的绘画表现已经逐步脱离低年级的意象期,他们更希望像成人一样作画,所以教学中应多注重技法和知识性,融欣赏与技能训练为一体。

  那么这节课,可以说是在第一课时“欣赏、了解戏曲知识,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是:欣赏了解——分析回顾——尝试应用——示范概括——创作表现——评价鼓励。

  首先通过一段Flash动画的欣赏让学生从视听上感受戏曲的一些形式美,结合学生平常对戏曲的了解,让学生讨论,分析出戏曲人物的独特美,包括化妆、服饰、道具、动作造型等,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创作欲望。

  接着,在分析回顾的环节中,以一组画家的戏曲人物作品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用笔用墨技法,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些国画技法,比如说运笔、浓淡等,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国画基本技法在具体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在对绘画步骤的示范中,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不仅掌握水墨人物画的一般方法、步骤,还注意到表现画戏曲人物时所运用到的绘画技巧,比如夸张、装饰手法的应用,线条的流畅、变化,上色时的干、湿控制等。最后在通过一组画家和学生的'作品,让学生领会到“画有法,而无定法”,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大胆创新,画出富有个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总的来说,这一课的教学流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经探究理解之后进入想象和创作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创作过程。学生琳琅满目的作品也体现了他们充满想象力的创造!

  当然这一课的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如教师讲的太多,还有就是对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培养不够。

戏曲教学反思14

  上个星期美术课,准备了年级的《戏曲人物》。这节课,我准备的很充分,做了很完整的课件。这节的戏曲人物,我主要以京剧的教学为主。

  教学中,以京剧歌曲《说唱脸谱》为导入,激起学生兴趣。接着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分类:生、旦、净、莫、丑。以课件图片结合,具体让学生了解生旦净莫丑的扮演特点、服装和画装特色。这些图片的选取,我主要选择学生熟知的历史人物,如:生角我选择了岳飞和武松。旦角选择了杨贵妃和穆桂英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了解京剧根据人物不同特征的不同装扮特色。学生对京剧人物的造型有了一定了解后,我还然学生观看了一段《武松打虎》的.京剧视频。接着让学生自己模仿一下,自己摆一个动作。学生兴致高昂。

  这节课,我在实习时是当做公开课试讲的。当时在学校时,学生很积极,他们可以说出很多关于京剧的知识。然而,上个星期在学校上这节课时,有点难度。学生明显对京剧不通,这方面的知识很有限。但学生还是很兴奋,京剧对于他们很新奇。本节课中,我在讲述京剧的时候,讲到梅兰芳,学生的兴致明显高涨起来,纷纷举手要向我介绍梅兰芳。通过本节课,我发现,在教学时,把新知识和学生已知的知识联系起来,学生更投入地探讨。

戏曲教学反思15

  戏曲是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山东淄博的许多小戏艺术也身为学生所熟悉,因此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效果好。

  作为一门视觉艺术,戏剧则涉及的方面比较广,但两者的联系比较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录象、图片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拉近学生与戏剧的距离。使美术课与其他学科得以交融,延伸。素材选择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让学生轻松参与。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表现自我的机会。

  展示中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创设多个情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后,由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思考、讨论。从作业效果来看,取得了教好的效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氛围。

  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戏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12-28

《戏曲大舞台》教案02-12

《戏曲大舞台》 教案03-28

教学教学反思11-10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5-24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5-17

经典教学反思10-21

教学反思03-05

教学及反思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