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13 18:37:3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历史教学反思通用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历史教学反思通用15篇

历史教学反思1

  本课是唐的民族关系课,大唐盛世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文学、艺术、外交等方面,也体现在民族关系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中,学习、理解唐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民族交往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掌握基础知识,搜集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等。这些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运用了归纳法、比较法、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中设计了分组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每组有规定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组内积极合作完成,然后评出优胜组。这一方法果然奏效,学生很快完成了学习任务。并且对收集到的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纷纷展示交流,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图文并茂,体现了新课标、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完美结合,达到了知、情、意的统一,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教师可谓想方设法,精心设计。每个环节的衔接与过渡自然得体,恰到好处。从时间分配上看,整堂课时间分配合理,因为唐与突厥、吐蕃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所以活动较多,占时较多。从教师的教态,仪表等方面看,教态自然,仪表得体,语言幽默、风趣不失严谨,板书主要内容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教学中把唐代少数民族的发展与今天少数民族地区的巨变对比,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正确,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树立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

历史教学反思2

  第一、认真备课是基础。

  教师备课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道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点拨;要依据课程标准标确定重点、难点以及找寻突破重点、难点,澄清疑点的方法;如何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课堂训练,进行知识迁移和拓展提升;如何联系现实和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历史是鲜活生动的,而不是枯燥乏味的。

  第二、落实历史学科三维目标是核心。

  高效课堂教学一定要体现出学科特色,作为历史学科,它具有事实性和叙事性,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阶段性的基本特点。通过历史课堂学习,学生要掌握所学章节涉及到的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原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要得到培养,通过学习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做到这些,历史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才会是高效的。

  第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途径。

  高效课堂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这种兴趣的激发不是靠一两个历史故事做“包袱”,而是要有技巧,要挖掘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并且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第四,耐心进行课后反思是打造高效优质历史课堂的阶梯。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精心设计的一堂课,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灵感闪现,为自己的课堂增加亮色,也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使自己措手不及。课后反思就应该把这些散落在课堂记忆中的碎片拾起记录下来,作为自己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养分,这也会成为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阶梯,我们会继续攀登,高效优质历史课堂永远是我追求的目标。

历史教学反思3

  在《大一统的汉朝》这节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整堂课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用歌曲创设情境,运用部分史料进行有效教学。在教学中按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加入学生的活动,教学效果很好。

  创设情境方面:我先是播放《最后的倾诉》歌曲(电视剧《汉武大帝》主题曲)学生耳熟能

  详,甚至有的学生会情不自禁跟着唱。接着进行引导: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有关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的历史,而在汉武帝之前,有西汉初年几位皇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几代君王的`努力,开创了西汉历史的盛世——文景之治。

  在第一目“文景之治”的教学设计中,我先是给学生展示一段史料“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学生不甚理解,经讲解后,学生很容易通过史料得出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历史结论,培养了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在第二目“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教学中,针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几个措施,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再次展示董仲舒的一段话“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学生就能理解董仲舒的思想了,就是罢黜的是“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总之,本节课学生在音乐中进入课堂,在史料中学习知识,效果很好!

历史教学反思4

  期中考试结束了,看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比驿马差,不及格人数就42人,12、13、14班各11人,15班9人),它让我感觉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我思索了很多。

  作为初中历史老师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教给他们?多年来的教学工作告诉我,要让孩子们学好你所教的学科,就得让他们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我该怎么做?一边教学、一边尝试、一边反思,使我逐渐领悟到,只有爱学生,并懂得怎样去爱,当他们愿意与你交流,喜欢听你讲课时,说明他们已经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了。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会一如既往做好自己的教学本职工作,从点滴做起,上好每一节课。从课堂教学着手,强化课堂45分钟,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分析与讲解,让学生理解历史和了解历史,同时注重以考定教,强化知识点的识记及练习,巩固复习、督促到位,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做到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平时抓好培优转差,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耐心的'教给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历史的机会。

  文科属于记忆型科目,非背诵不可。仅靠老师一个人抽查是不行的,所以,我计划发动小组长,让他们帮老师检查背诵情况,尽管现在的考查形式灵活多样,但是记住课本知识是最基本的,记住知识了,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是提高成绩的最主要手段,我们知道态度决定一切,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成绩是无从谈起的。学生的书写问题很大,书写与卷面占10分,可以说这是白送的分数,但是得满分的同学却寥寥无几。因此,我必须给学生讲清端正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使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对学困生要特别关爱,其实每个同学都有不可估量的潜能。像14班的张瑶同学,她平时考试连续考过几次三十多分,一次不经意的表扬,竞使她在一次周清中得了百分,因此,我给她及时发了绿卡,这一办法还真管用,她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现在,她的成绩已经迈入优生行列。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我决定以崭新的姿态面对后半个学期,争取在期末考试取的理想的成绩。

历史教学反思5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让学生感受历史知识的价值。历史知识的'过去特点使许多学生感到历史是“无用的”。如果教师不充分发掘历史知识的价值,使课堂枯燥乏味,就很难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

  众所周知,历史知识丰富多彩,历史与现实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现实,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知识是非常有用的。

  例如,在学习唐朝历史时,学生可以深入思考“贞观统治”和“开元统治”带来的启示。根据学生的言论自由,教师们得出结论,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就必须重视人才建设和制度建设,重视减轻人民负担,大力发展社会经济,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今天,我们推进改革开放,也要处理好这些方面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们觉得学习历史非常有用。因此,他们对学好这门课程有着积极的认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提高。

历史教学反思6

  通过对七年级《夏商西周的兴亡》这节课的讲授,使我充分的认识到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弊病,也使自己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这为我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希望这节课成为我以后不断改进,不断成长的起点,自认为本节课上的很失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对教学班的课程进度未能及时的了解,对前节课的知识未做补充,就直接引课,造成了学生的冷场和茫然局面,创设情境教学法失败了,应该有的效果未能体现出来。

  2教学过程设计上,以我校的自然分材教学理念为基础,主体进行设计,由于本人对这一理念的理解有欠缺,所以设计了四个自学提示,以问题为导向,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但事与愿违,自己的设计和学生的学习不在一个调上,致使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设置的问题学生都在书中能够找到,所以学生没有新鲜感,问题反而为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3从这节课上,我充分体会到了自己不敢放手发动学生自主探究的这一毛病,这也不是一两次了,怕放去收不回了,这也是自己的不自信造成的,老认为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所以,就不敢放手。还有一个原因是:老认为学生不懂就要讲,大包大揽的包办了学生该做的

  事,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了。

  4未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因为自己讲的过多(都是学生容易懂的),浪费了时间,若能做到学生会的不讲,我的教学就是很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我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只有在今后工作中努力的使自己教学更有进步。

历史教学反思7

  一年的时光倏忽间就过去,回头想来高三这一年是那样的紧张、又是那样的充实。对于教学,这一年称得上更上层楼,而这是只有高三才有的,高三如同高中三年一个熔炉最后的高温加温时期,它是为成品出炉做准备,所以高三这一年是一直战斗在前沿的,它是热烈的、是紧张的、是充满希望的!

  前沿给了我一个最好的平台,把以前不断积累的,在这一年厚积而薄发。

  一、责任重大

  高三是非常累的,高三备课,要新课、复习课一起备,尤其还要每周两个晚上9:00的自习,还有四个早上6:30的自习,所以疲惫不堪是很常见,但责任心让我非常明确,教师努力的一切关乎学生的未来,一定要用120%的精力与耐心去备课、备学生,这样才可以说得上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身为教师的这颗心。

  高三从时间上来看两头适应难,容易出现波动,中间过程需要稳中有升,作为老师,在学习上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因为高二的相对宽松使得学生上了高三有些不适应,这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心情与学情的调节,既要系统知识体系,也要不断渗透方法,用一颗充满责任感的心去与学生交流,那么学生会以一种重视但心中很踏实的感觉走好高三这一年。这是给教师本人和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氛围,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的责任心,责任重于泰山,实际上何止于此!

  二、学习、学习再学习

  教师这个行业决定着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行业,但随着时间的累积可能人们更重视经验的积累,但实际上经验一定要与学习相结合这样二者才能真正焕发魅力。同时自我的不断学习极其重要,时代的不断发展要求自己要有自己的见解,所以自我的积累和感悟更是自己教学特色形成的重要部分,高三这一年我认真钻研这几年的全国和地方的高考题,又不断作大量习题,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考试报这样的书报杂志,一些专家的评议和分析出题走向,加上自我分析来形成自己的思想,这一点现在想来非常重要。

  历史教学在进入高三以后,时间的紧迫性越来越突出了。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高考成绩,是我一直以来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在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这一专题时,我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教学设计思路

  结合学生实际,依据教材、考试大纲和历史课程标准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教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及时巧妙地渗透了德育,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不断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并进行横向联系和纵向深化,使学生对历史形成网络化认知,具备基本的应试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题技巧,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应试素质。

  备课--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实效;落实考点,注重细节,深挖教材;联系热点,研究动态。

  二、教学过程及效果:

  教学内容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注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教材的处理,依托教材,打破章节顺序,突出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注意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因素。

  (一)成功之处:

  1、重视基础,强调知识的整体,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活化历史知识,切准发展脉络、把握时代特征,提升了能力,拓展了思维。

  2、突出体现了历史教学的教育功能,关注热点,延伸历史的发展性,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把祖国的统一、和谐社会等学生们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和学习历史知识结合起来,自觉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谐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追求,意识形态的不同不会成为我们加强联系的障碍。以此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生活,让历史为现实服务,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身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个性健康发展。

  3、教学媒体使用合理,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真正起到辅助教学作用。本节课头绪比较多,内容繁杂,学生理解记忆比较困难。为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运用多媒体课件,使知识结构系统化。如复习新时期的外交,利用一些视频、图片、知识脉络图演示,形象直观,较好地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学生记忆,巩固了基础知识,加大了课堂的知识容量。

  4、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运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和其他一切可行的办法重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表达、运用能力。在讲述不同时期外交时,我要求学生要善于运用政治、经济、文化三分法去分析其不同时代背景,同时注重中外联系、加强对不同时期的情况比较,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还结合时代热点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综合能力。

  5、注重精编练习,适量训练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适度进行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在复习之前,对各种习题进行精心的挑选、细致的分析。在精选专题练习上,我坚持抓基本、抓重点、抓难点、抓热点、抓易错点的原则,精选一些思维含量较高,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又能反馈基本知识的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包括近几年的某些高考试题),自己重组题,进行适量定时的训练(平时训练、第八节测试、月考),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掌握和提高解答各类题型的方法和能力。并且对每次书面训练和检测性习题考试都及时进行评讲分析,针对学生在审题、解题中存在的思路或方法上的缺陷加以指正,使学生在讲评中受到启发,从而提高解题的能力。

  6、关注热点,收集信息加强交流。

  关注高中新课程方案信息,高考信息,一年的时政热点信息和考纲变化的信息等。

  (二)不足之处:

  1、如果说本人的教学有缺憾的话,就是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教法,课堂教学没有完全放开,再多给学生发言讨论的机会和时间,课堂气氛再活跃一些就更好了。

  2、课堂知识容量过大。

  今后我将继续探索开放高效的课堂教学复习模式,在继承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和创新。

历史教学反思8

  在本届高三的教学过程中,更是得以完全的贯彻执行。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学生为绝对主体,老师只起引导和解答的作用。

  本部分主要介绍做法,并提供一些资料。下部分着重调查数据的分析。

  一、与高三历史班的每一位学生签订合同,严格要求,半军事化管理。

  这届历史班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历史课预备铃响完,已经坐在座位上专心读书;正式上课前被提问是惯例;上课途中不会也不敢讲话;讨论有气氛;下课铃响必然下课决不拖堂。当然还有历史课从来不搞起立坐下,也决不刻意用电脑上课,老师板书很少等等。

  二、正在试验改变课前提问方式。

  以前课前提问,我都要精心设计题目,哪个同学回答等等,学生过于被动。配合天河部落高三历史学科资源的开展,现在我正在试验改变提问方式,老师不再提问,而由学生自己问自己。每个学生在课前必须按照老师规定的内容复习好以便被问,同时自己设计一个问题准备问别人,问题的答案不准超出两分钟。回答正确,奖励一个事先已经复制好的存有高三历史资源的磁盘,回答错误将被罚。

  三、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习惯

  实际上,我着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方法来自于英特尔未来教育方法的应用。我和其他三位老师已经在天河进修学校开办了两届英特尔未来教育的讲座,一方面在培训其他老师,另一方面自己也得到了提高,这种能力自觉地就运用在本届历史班学生的身上了。

  在这个方面,可以说你随便找我的一个学生,出一道历史问题,这个学生一定会懂得从多种角度来分析,什么主观客观、必然偶然、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外交、多重对象等等。

  四、培养学生自己分析总结试卷的能力

  我经常对学生讲,高考就象踢足球,以成败论英雄。历史高考的.25道选择题,3道材料解析题,3道问答题就是球门,教学的唯一目的就是想方设法把球射进去。教练就是老师,运动员就是学生。我们不玩花哩胡哨的,简单快捷射门就行。

  所以针对高考就是考试,考试就是试卷,我非常注意培养学生自己分析总结试卷的能力。这届高三,我讲试卷比以往带高三更详细更认真,有时一节课只讲25道选择题。现在学生已经习惯在老师讲完试卷后做试卷分析,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不同的情况。每位学生必须自己总结每次考试的失分点和得分点,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试卷上。经过多次考试后,再把所有的试卷拿过来比较分析,在自己的内心体会和感悟。

  五、不到迫不得已,不回答学生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我不回答学生的问题。尤其是现在练习的试卷一多,学生往往动不动就问问题,我一概拒绝之。对问题的出现,我的做法是:先不看书考虑;再翻书考虑;然后和同学讨论;还不行过一个晚上再问老师。这样许多问题学生凭自己和同学的力量就搞定了,问到老师这儿来的问题不多就有讲头了。

  有一个经验,老师讲过学生已经听懂过的问题,下次考试学生还犯类似的错误;但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下次再考效果就好得多。实际上,我的做法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不要对老师依赖和等待。

  六、个人一些做教师的习惯

  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不以学生的成绩评价学生的好坏;课堂非常严肃,课外可以做朋友;严格执行师生约好的规定,不惧领导和家长;老师很少板书,学生不需要笔记本,都记在书上;试题一定要精选,不能随意,重要试卷的讲解要透彻;坚决拒绝一切不利于提高学生成绩的形式主义;高三的课我基本上坐着上等。

历史教学反思9

  在我们进入新课程期间,我反思了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重新审视了以前被视为新课程理念经验的观点和做法。现在,我总结反思中获得的经验,以鼓励我的同行。

  一、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主角,改变现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向导。

  (3)教师应该走出“教师尊严”的架子,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材

  应在教学中“活”起来。

  三、教学应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教学反思,或称“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主要行为表现和行为基础进行批判性调查,通过观察、复习、诊断、自我监控等,是一个肯定的过程,支持和加强,或否定,思考和纠正,“学教”与“学学”相结合,努力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最多只能构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必要的高度,并对随后的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习教学呢?

  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在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历史教学反思10

  本学期主要学习中国近代史,线索明确,但内容较多,容易混淆,且知识点难度大,具有一定深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是看地图,学历史(识图学史法)。通过看地图,将比较空洞的历史事件还原于具有空间立体感的历史真貌中。

  二是列表格。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三大条约几乎都有赔款、割地、开设通商口岸,学生很容易混淆。我指导学生将每个条约都制成表格,使知识在轻松的学习中被记得更牢。这三大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南京条约》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签订后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表格中提纲挈领的写上几个字“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这样学生既不混淆也一目了然。

  三是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上历史课的兴趣。如:《甲午中日海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火烧圆明园,圆明园被焚烧的熊熊烈火、圆明园被摧毁的残垣断壁,真实的画面比老师的任何语言都更能激起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真可是事半功倍。

  四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比如绘制“鸦片战争前期清朝疆域图”、探讨学习历史的方法、交流记忆的方法等,培养学生能够寻求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初二年级的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没有初一时浓,有的学生连识记知识点都存在问题,其原因是:没有时间复习巩固,这是所有政史地生任课老师的共识。学生仍未重视历史这门学科,仍然抱着学不学无所谓的态度。学生现状如此,过多的埋怨责怪都无济于事,只有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现状,不断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探讨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历史“无用”,若教师再不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知识的价值,把课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难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其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是“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讲重点,学生划重点,考试考重点,一味的“满堂灌”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现在,各学校电化教学手段都比较齐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录像片等先进教学方式,适时播放一些历史或考古记录片,展示一些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取自由辩论、小品表演、论文答辩等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走进历史遗迹,走进历史博物馆,搞社会调查,让学生体验“走进历史”的真切感受。

  第三,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历史课堂提问应该摒弃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类简单判断的缺乏思维性的问题,多设置思维含量高的.有效问题。一是要设置揭示教材隐性知识的问题。所谓隐性知识就是教材中隐含的、并非一目了然的知识点,如知识的实质、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等,将这些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有一定的深度,既能提高学生的探求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比如,让学生分析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不同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就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是要多设置一些指向明确,符合学生思维实际的小切口、深分析类问题,避免那些大而空的问题出现在课堂上。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时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简单地、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而是渴求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在课堂上多提出一些思维含量高的问题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历史教学反思11

  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有成功的体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关键在于是否作认真的总结,并进行分析研究。教学反思中,教师找出教学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长期坚持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写教学反思还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教学反思中积累的教学火花、典型教例、教学一得,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都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教学规律、撰写教研论文不可缺少的资料。

  二、教师应把握教学的反思过程

  1、记成功的经验。当教师上完一堂经自己精心准备的课后,应对自己的课做出客观的分析,肯定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成功经验。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精彩的片段。如:新颖精彩的导言、恰当的比喻、简明的板书、巧妙的设问、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成功的临场发挥、瞬间产生的灵感、直观教具的合理使用、现代化电教手段的运用以及配合本节教材补充的一些具有典型性、生动性和富有说服力的教学事例等等。这些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用具使用等方面独到之处,都是促成教学成功的因素。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都有很大的用处。

  2、记教学中失败之处及其原因。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课后冷静思考、仔细查找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及时总结并作好记录,成为以后所应吸取的教训,在适当的时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弥补和解决,并在以后教学时改进和纠正,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达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效果。

  3、记学生在课堂上反映的问题。有些疑难问题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遇到的,有些是通过课堂提问、练习等形式反馈出来的。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的问题可拓宽师生的思路,促使顿悟的发现,有的问题甚至可以把其引向纵深,这就是教学相长。另一方面,由学生的提问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学生提出的疑问往往是教师没有讲清楚或被忽略的问题。

  4、记学生的思维及进步情况。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各年龄段的'思维特点、对事物的认识程度、认识观点、思维能力等。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受学生欢迎,学法指导是否到位,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作好记录。这些都是以后教师教学的第一手参考材料,对启发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5、记录再教设计。教师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体会以及学生反馈的信息,静心沉思。看一下教法上有没有创新、知识点上有哪些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特点、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进行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学反思毕竟是以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其归宿的,这种循环反复的反思过程会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收益。在行动与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是每一个教师当然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不断为之努力的方向。总之,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都坚持及时写教学反思。所以我认为教师必须培养反思意识,通过发现问题、自我学习,积累素材,尝试研究、经验论证、互相交流等过程,循序渐进,逐步培养教育科研能力,提升教学反思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历史教学反思12

  昨天已经过去,我们只能留给记忆,历史教学反思。未来没有来临,我们只有寄托。今天才是最现实的,所以我们要把握好当下。

  对于历史的学习,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总结很多的经验,这样就可以避免我们少走一些弯路。

  对于历史要做到三抓好,抓好课堂,抓好复习,抓好考试。我们要讲好每一堂课,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一节课都能有很好的效率,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更好的完善我们的讲课方式和方法,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好复习,学习很关键,但是做好复习更为重要。复习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要深刻的让学生去理解。进而从历史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这才是复习的根本目的所在。抓好考试,考试不仅是抓好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试,平时我们也要注重一些课堂上的小测验。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做好上面三抓好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要更好的走进学生,去了解并解决学生在学习历史中遇到的困难,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历史教学的重任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这样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抓好课堂效率,提高复习效果,实现考试的真正目的,努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我们老师要不懈努力!

历史教学反思13

  xx月xx日,在全市毕业班历史学科第二次研讨会上,聆听了中学xx老师的一节课复习课,忽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悟。

  感悟一:丹心热血沃新花

  有人说,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xx老师从的设计,到课堂的活动都精心设计,用尽苦心。从形象直观的图表,精美的图片到中考链接,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形式各异。使单调的历史复习课的`形象,在老师,学生的脑海中鲜活起来,丰满起来。整节课时时处处无不彰显着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益而设计。有人说:课堂教学分为四种境界。第一种境界遭受——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第二种境界忍受——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第三种境界感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第四种境界享受——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要想达到第四种境界,我认为应做到向xx老师那样用“心”备课、上课。

  感悟二:腹有诗书气自华

  激情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事业。如果教师自身死水微澜,而期待学生汹涌澎湃,只能是痴心妄想。xx老师激情高昂,妙语连珠,实属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样的课堂学生难拒诱惑,“亲其师,信其道”怎能不学好历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回眸xx老师这堂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专业知识 ——深挖井,广积粮。

  在学科知识方面,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建立起初中学段的历史学科知识树,做到深挖井。在教育科学知识方面,要广泛阅读,做到广积粮。只有输入,才有输出,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旁征博引,左右逢源。

  二、专业技能——多实践,练真功。

  加强专业技能的提高。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大胆的开发、整合教材,不唯教材。

  总之,正如中学老师所说的那样,暖暖的三月,我们蓄势待发,播下希望的种子,在我们细心的呵护下,期待六月绚丽的开放。

历史教学反思14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教室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校园、社区、名胜古迹、园林山川都可成为课堂。对于在这样的大课堂中开展的学生活动,历史教师要积极参加。

  活动是展示教师才华,拉近与学生距离的有利时机。活动中教师的适时讲解、点拨,都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亲可近,从而对老师产生信任,甚至产生崇拜。 综观近年来的中学历史教学,让人忧思:历史课极不受重视,被视作“副”课,学生认为学历史是难记难背难思维,是政治说教,学生宁可多做一道数理化题目,多记一个英语单词,也不愿意多花一会儿时间在历史上,学生对学历史心生厌倦,兴趣索然。我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一、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

  1、教材内容的问题化

  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

  2、教材内容的结构化

  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教师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教师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二、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教师利用一个简单的道理,或者一个知识点引出一个知识串,形成一个知识网,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才是高明的教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首先,教师要选取那些最实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选择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实可信,能够逐步展开并深化和升华主题,增强表达效果。

  其次,采取生动活泼,学生可以接受的学习方法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乐学爱听。

  场采用如下方法:开门见山、直接入题认真组织、全员参与形象化的语言,增强直观性、情感性组织过程严谨、完整有序。从设计、准备实施到巩固延伸,形成完整体系巧妙结尾、引人深思。

  三、通过本课教学,我更深刻认识到老师在备课是不光备教材、课本,还要备学生。

  课无定课,可以说有一千名教师就有一千种教学方案。通常意义上的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只能是对普通意义上的学生共性进行预先考虑,但教学对象的多变性与教学对象个体的复杂性出乎教师备课前的教学设想。所以,课堂上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如果教师一遇到这些“小插曲”就感到束手无策,甚至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子来压制学生,这恰恰反映出教师无能。而课堂上的闪光点往往体现在教师对这些问题的表现的机智上,而这些机智是我们写在纸上的教案无法体现的。

  教师要加强专业素质,拓展知识面,深挖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生眼里,教师都是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著名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的论断也说明了教师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性。

历史教学反思15

  昨天,上了公开课,课题为《船的历史》。只是当时没有时间去复盘,今日得闲,故准备反思一下。

  上课伊始,我以一张船的图片导入,告诉学生船是我们最常见的运输工具之一。紧接着就向学生发问了,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船的知识,你们还想研究关于船的什么问题。这两个小问题在课前任务单中就有涉及,课前我也特意强调他们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写在任务单上,所以当我在课堂上抛出这两个问题的时候,同学们的回答热情是一波高于一波的。由此可见,课前任务单起到了我想要的效果。而紧接着顺着学生提出的想研究问题,我顺其自然的摆出了要学习的课题——船的历史。

  要知道船的历史,必须得先认识船。所以我以PPT显示了一些船的照片,让学生自己先来认一认,然后我们一起来验证。在认识这些船后,我请同学们根据这些船的先后顺序为他们排个序。同学们很快就给出了自己的排序,但是最终却出现了意见不一样的地方,有人认为核潜艇出现在游轮的后面,有人则认为核潜艇出现在游轮的前面。

  于是,我正好抓住这个契机,从我们能够明确的认知——摇橹木船出现在游轮前面——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很快发现,他们的造船材料不同、体积不同、载重量不同、动力不同和速度不同等等。经过这些方面的对比后,学生更加明确了,一般后出现的船,他们的技术要求是更高一些的。

然而,在这里我却失去了一次让学生思维进阶的.机会,因为我本可以在这里再次提出前面排序过程中出现的冲突,让学生从动力和技术层面等分析,核潜艇确实是出现在游轮之后的。可是,我却以一个小视频总结了船的历史,这从教学环节上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然而却让学生失去了思维进阶的机会,实在是有些遗憾。

  在讲完了船的历史,让学生明确了船还会继续发展之后,我话锋一转,对学生说到,不管船如何发展,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独木舟。接下里,我们就开始进行独木舟的研究了。此处,我觉得是本节课的一个分水岭,因为在此之前,我感觉我的前面把控的还是很好的,可是从这里开始之后,课堂节奏就有些不好把控了。

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我自己没有准备充分,比如一些注意事项没有强调清楚,导致一些学生擅自改动实验材料的结构,还有就是实验材料确实很难找到,导致实验效果大打折扣。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实验器材严重匮乏,同学们平时很少有机会能够动手实践,所以一些好的习惯还尚未形成,导致课堂纪律有些失控。

  不过,好在学生还是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亲自感受了独木舟稳定性差,装载量小的特点,并且通过自己的摆放认识到要想使独木舟不容易侧翻,必须使它受力均匀。

  最后,我通过一个小问题——独木舟稳定性差,装载量小,那么我们该如何来改进呢?这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结束了今天的课程。

【历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历史教学反思09-09

历史期末教学反思08-30

关于历史的教学反思10-20

历史教学反思【精】04-01

历史教学反思【荐】04-01

【精】历史教学反思04-01

历史新课改的教学反思03-25

【热】历史教学反思03-24

历史教学优秀反思12-12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