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9 08:06:5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汇编12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钟表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汇编12篇)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篇1

  《认识钟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并能够正确的写出整时。最初,在我的教学构思里,我将“整时”、“几时刚过”和“快几时”放在这一堂课中。可是第一次的试讲后,听课教师指出:这堂课资料太多,学生难以全部理解。于是,我决定这节课的重点放在“整时”上头。除此之外,听课教师还提出了我课堂上需要改善的地方,如: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不到位;板书不够规范;缺乏有效评价等等。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重新钻研了教材,并调整了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为了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集中注意力,我采用了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的方式来导入,并让学生回答“你发现了什么?”,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本事,引出“钟表”,之后,我让学生说说:钟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使学生意识到钟表的重要性,并顺势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二、动手操作,建构新知

  首先,认识钟面。经过直观教学,让学生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在直观教学中认识并区分时针和分针。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学生表现十分好,能够仔细观察,并准确的找出了时针和分针的特点。

  之后,就到了本课的重难点:认识整时。我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探究的基础上,了解整时,并教会学生如何认识整时。在学习了如何认识整时后,我经过“拨钟表”这一游戏方式,再次巩固了“认识整时”这一新知,并从中调动了学生的进取性。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发现自我的课堂教学组织本事有所欠缺,对学生的语言引导还不够不能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另外,由于在这一部分,没有重点强调“几点”,在数学中应当说成“几时”,导致在之后的练习中,仍有学生犯了这种类型的错误。

  然后,在学生认识整时的基础上,我向学生介绍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并异常强调了运用数字表示法表示整时时应当注意的地方。到了那里,这节课的知识点已经全部讲完了。

  三、巩固练习

  最终,就是课堂练习了。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早上、上午、中午、午时”的概念不是很明确,但总体上,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表现得还不错。另外,经过课堂练习,我还发现自我对学生的评价形式单一,不够多样化。

  这次的公开课,让我发现了自我在教学中的许多不足之处。但我相信:如果我认真对待这些不足之处,不断反思,不断改善,它们将会成为推动我在教师道路上不断提高的一笔伟大财富。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篇2

  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如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城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但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

  因此,教学时我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制的小钟上拨时刻,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观察,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

  2、创设学习情境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3、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和全班同学交流。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特意安排了让学生拨上学、放学时刻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理解并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全部完成,今后在这方面要注意。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篇3

  “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

  2、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3、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篇4

  《认识钟表》是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认整时和半时。

  课前,我安排孩子们准备了“钟点学习器”。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孩子们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谜底:钟表)

  然后出示了钟表店里的各种样式的钟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并加以区分,让孩子们指出自己“钟点学习器”上的时针、分针。紧接着,通过了解“小明的一天”去重点认识“整时”、“半时”。在认识整时时,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1、出示“小明的一天”活动中与整时相关的主题图,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试认钟表,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画面内容。

  2、集中展示“整时”的4个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它们的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让孩子们在“钟点学习器”上拨一拨整时时刻。随后的.半时教学和整时教学步骤基本相同。在认识了整时、半时之后,我又出示了电子表计时,让孩子们了解电子表计时方法,学会正确用电子表计时方法表示整时、半时。最后,我安排了一组“认一认”的练习,要求学生会认,并能用电子表计时方法计时。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迁移新知。注重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我说你拨”,“我拨你认”,“师拨生认”,“生生互拨互认”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来。在孩子们认时刻的时候,还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要求学生完整表述,体现思维的层次性。

  整节课下来,大部分孩子都会认、拨整时时刻了。但一部分孩子认“半时”时还有问题,比如:5时半,有的孩子容易认成6时半。仔细思考后,我发现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孩子对于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不清楚,不能准确判断是过了几时,没到几时,所以才会出现上述问题。

  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迅速针对“半时”学习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进一步认识钟面。

  2、出示活动钟表(时针、分针可以转动的),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即:1→2→3→4→……→12→1→2→……经过这样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认半时时有了很大的进步。

  3、认、拨几个特殊易混的时刻,如:12时、12时半、6时、6时半,让学生进一步区分整时和半时的不同。

  4、让学生回家试着在真实的小闹钟上拨整时和半时,进一步感受时针、分针的运动轨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后,我还有这样的一个思考:

  如果课堂上的学具不用“钟点学习器“,而改用真正的钟表(小闹钟),效果会怎样?当孩子们在小闹钟上拨一拨时,是不是就自然地观察到了时针、分针的运动轨迹,更利于半时的认识?但同时我又有以下困惑:

  1、真实的钟,时针、分针运动时有滴答滴答的声音,是否会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

  2、孩子们本来动手能力就差,在钟上拨整时、半时是否更难?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篇5

  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能力。本课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时间,而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熟悉又陌生,为了让学生能科学地认识钟表,在教学时我创设了一系列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学习,探索。

  1.创设生活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生活情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在教学中,我在课的一开始就学生创设了听声音猜猜看的问题情景,课中又为学生创设了淘气一天生活的.场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认识钟表上的时间,并在自己的小钟上拨出这些时刻,提高学生认识各种钟表的能力。最后,我让学生再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几时你在干什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开放的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发展,而开放的情境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发现学生独特的见解。如在学生发现了一天中有两个6时时,我问学生:"你还知道一天中有两个几时?说说你分别在干什么?"它的答案是开放的,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思考空间。通过交流,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不仅认识了一天中的其它时刻,而且对时间有了更深的体会,懂得了时间的宝贵性。

  3.创设欣赏的情境,挖掘学生思维

  在课的末尾,我创设了淘气带我们到世界各地游览的情景,本意只是让学生感知时区差的存在,将钟表的认识再稍做引申,以激起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没想到,当我问了一句: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的回答让我感到意外,如今的小学生,知识面相当的广,有时都让我们感到吃惊。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篇6

  《认识钟表》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小明的。一天"主要让学生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小朋友平时对时间的关注很少,也没有什么时间概念。就好比在上课前,我问小朋友: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间吗?很多小朋友心里其实是没底气的,有说10点,有说1点,可见小朋友的时间观念还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大部分小朋友对钟表的了解还是很少的。

  所以在本节课上,我首先让小朋友欣赏了一些各种类型的钟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以"与钟表交朋友"的方式来认识钟面,让小朋友自己观察学具钟上都有些什么。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说出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还有两根针。但是对于区分时针和分针却不是很清晰。于是我便拿出自己做好的分针和时针,让小朋友先来说一说这两根针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说一根长,一根短,然后我做动作给学生看,并补充到那一根又长又细是分针,另一根又短又粗(胖)的是时针,为的是便于学生区分和记忆。并把这两根针贴在准备好的小黑板上,贴出3时整的样子。(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认识了钟面后就要来认识整时了。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中之重。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顺势将之前贴在小黑板上钟表时刻拿出来,请小朋友说说看这是什么时候,很多小朋友都能说出这是3点,但当我进一步问他:你是怎么认的时候,小朋友们都沉默了,于是,我但引导他们,看看钟的时针指着谁,分针指着谁。这个时候小朋友们就马上明白怎么来认识整时了:当时针指着几,分针正好指着12的时候,它就是几时。已经认识了3时,于是我又让小朋友们认一认4时,并说一说是怎么认的。因为只有会说了才说明学生是真正掌握了,所以这里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同桌互说、小组说、男女生说等)让小朋友们说一说是几时,是怎么认的`,接着根据书中的情境图进一步加深认识。

  最后,教学两种时间的写法,由于要照顾所有的学生都认识整时,到后面时间不够用了,只好放到下一节课了。

  反思:

  一、孩子是第一次接触写时间,而且还要用两种方法来写,我应该在黑板上多写例子,告诉小朋友应该怎么写。不然,问题就出现了,有些小朋友不知道写在哪里,有些小朋友对":"已经写好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等,或者把这一内容放到下一节课。

  二、一节课的内容不能太多,要多多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设计,才能上好一堂课。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也明白了,孩子们在课堂的40分钟的时间是多么宝贵。因为是低段一年级的小朋友,所以课堂纪律还是很重要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和分析,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他们在这种动态的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促进可持续性学习素养的形成与积累。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篇7

  《认识钟表》中“认识半时”这部分知识时,课前预设很充分,上课时学生的表现也不错,能积极探讨,总结规律,但是在实践练习时,虽然大多数同学都作对了,但还是有部分同学做的不准确,看半时不准确,画半时知道分针指向6,不知道时针到底应指向哪里。

  下课后,我及时的进行了反思,觉得自己在让同学探究看半时,画半时时过于重视分针指向哪里,对时针的位置和方向探究的不够明确,没有把这部分的.探究当做难点来突破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我设计了一堂延伸课,利用这些课堂生成的错题资源,引导学生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出它们产生错误的共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探究半时的时候时针应该指向哪里,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我们更准确的画出半时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可以让第一节课就画的比较准确的同学用它们的方法,它们的语言来来进一步阐述,一帮一交流,沟通。

  设计富有层次的习题及时检验并加以巩固,按照这个思路,第二节课上的很成功,学生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并自己总结出了看半时,画半时的技巧和检查方法,扎实了看半时,画半时的方法,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篇8

  认识半时是认识钟表的第二课时,认识半时比认识整时难一些。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在于把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运用观察与操作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体验感悟半时指针位置的特点。我把电子多媒体走进课堂,以“守株待兔”的故事为线索展开,讲解“8时已过,分针再走半圈就是8时半”,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学生联想、推测得出9时半、10时半、12时半,由已有知识生成新知识,既发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又体验到半时是由整时发展而来的。吸引了学生与教师的目光,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在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有效地使用了实物投影,学生亲手拔一拔、画一画、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练习设计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读时间、写时间、画指针等内容,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多侧面积累感性认识,再上升为理性认识,感受数学的力量。

  本节课由于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认一认,拨一拨,认识了半时,并归纳出半时的时候时针、分针所指的位置特点。学生通过对主题图整体观察,初步感知半时的时候时针、分针所指的位置特点。本节课安排了多次让学生动手拨的机会,每次的要求都不同。第一次:师生一起拨,要求说说时针指着哪,分针指着哪,尤其是要说准时针的位置,即是指着几和几的正中间。第二次,老师说时刻,学生拨时刻,并和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拨的。第三次,看谁拨的快。老师说时刻,每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前来拨,其余学生在下面拨,拨好后,代表还要说说是怎么拨的,最后评出优胜组。三次活动,人人参与,人人动口,全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这节课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活动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老师运用多媒体把“守株待兔”动画故事呈现给学生,展示农夫早上到田里劳动,发现兔子,等待兔子的连续情景。之后,请同学们帮故事写完整。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帮故事写完整的请求”调动了小朋友积极参与的情感。每个学生都认真观察画中钟面上的时刻,都想帮农夫弄清楚每项活动开始的时刻。全班学生高高兴兴地走进认识半时的活动中。同时,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着互相帮助的甜蜜友情。

  2、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探索发现。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和形成相关技能,是《标准》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正是学生进行多种活动的过程。首先,观察钟面,帮助农夫找准每项活动开始的时刻,让学生在观察中领悟半时这一时刻的特点;接着,动手拨出半时,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合作探索时针、分针半时的时候指向特点;然后,学生参与不同的练习活动。如,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做“互动游戏”听一方指令拨出钟面时刻……每项活动环环紧扣,并且富有生活情趣。全班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在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的活动中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轻松地实现了认识半时的教学目标。

  这节课,教师轻松,学生愉快,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学习气氛十分活跃,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篇9

  本册教材第七单元安排的认识钟表主要有以下资料:

  (1)认识钟面,明白钟面上有2根针,分针又细又长,时针又粗又短;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

  (2)学会了认整时的方法,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3)学习了认大约几时了,也就是快几时了和几时过一点儿。

  (4)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1小时前是几时或再过1小时是几时。

  (5)在钟面上画指针,能区分出分针长,时针短。

  本单元资料整理复习时,我先让学生同位合作,边翻看课本边想一想本单元学习了什么资料,学生回答异常好,基本上这些知识点都想到了,一年级的小孩子能做到这一点真的很不容易了。

  回顾本单元的教学,主要是注重经过让学生动手拨时间,来加深印象,巩固认识本单元的知识点。我们班的家长统一用班费给每个孩子买了一个钟表模型,认识钟面,认识整时,都是借助钟表模型形象的完成的。学生认识了整时后,我让学生同位合作,反复的在钟面上拨整时,一人说一人拨或是一人拨一人认读。认识大约几时的时候,我说一个时间,也是反复的让学生拨,播完后同位再比较有什么不一样,例如9时过一点儿,有的学生分针指到1,有的学生分针指到12和1之间,总之,我给学生总结:几时过一点儿,分针一般数了12,在12和1之间,指到了1也能够,可是一般最多不超过1,超过了1就不数一点儿了。快几时了,分针一般也是差一个大格到12。我还布置学生回家和家长一齐拨钟表认时间,学生学习兴趣异常浓厚。

  经过反复的拨钟表练习,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掌握十分好。

  11、音乐课《在钟表店里》课后教学反思

  音乐新课标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该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的关系。在《在钟表店里》这一课中,我体现了两个层次的教学。

  一、童话结合、情景体验

  1、在导入教学过程中,我引用“童话故事”里的“乘飞毯”。“让我们乘上音乐飞毯去一个神秘的地方”。然后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入聆听音乐。“可是小飞毯给我们出了个难题,必须猜对了这个谜语才能让我们坐呢?”通过谜语对钟表的了解,展示了这节课的主题。

  2、“猜猜我们到了哪儿”通过一段音乐的欣赏,展示课件《在钟表店里》。“钟宝宝们的歌声真好听,原来他们是在为音乐会准备前奏曲呢!夜晚即将来临,钟宝宝们的晚会开始了,让我们也一起去参加吧”。

  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能带着兴趣、带着向往的学习,从而大大的增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而且不马上揭示主题,是为了不束缚孩子们的想象力,检验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课件展示钟表,这样比较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从有兴趣的体验里获得知识的能力,把学习看成是愉快而有意义的事。

  二、自主合作、创作表现

  音乐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有好多内容适宜于学生开展模拟性实践,进行发散性创编,教师必须善于捕捉这种时机,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通过创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除了今天我们听到的钟表声,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教师小节并导入下一环节;“接下来,让我们来当一回校园的音响师,请你给我们学校不同的时间安排合适的声音”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分小组给学校的每个时间段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声音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应用音乐的意识,从而懂得享受美好的音乐生活。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关于“音乐源于生活,音乐回归生活”。

  本课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整节课在师生、生生的热烈互动完成的。尤其是音乐表演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参与热情、以及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与想象。都有很好的发挥。因此我想。在这节课中为他们营造的这个小小的舞台,给他们在心灵的某个角落埋下一颗与音乐相关的神秘种子。在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校园音响师”是本课音乐性的回归和升华。她它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音乐回归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创设地应用声音、音乐,而且这一环节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有实践基础的,因为学校的铃声就是用不同音乐来代替的整个教学我以感受和体验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了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始终处于愉悦的气氛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

  12、音乐课《在钟表店里》课后教学反思

  《在钟表店里》是一首通俗易懂的世界管弦名曲,作者用乐器出色地模仿各种挂钟、闹钟、怀表走时、报时的声音。内容浅显生动,使人容易联想到钟表店里热闹的景象,这是我选择开展这次音乐欣赏活动的意图。

  在开展本次音乐活动的时候我使用了童易软件,使得整个音乐教学非常的有趣生动。因为这首乐曲惟妙惟肖地刻画了钟表店里恢的景象,与软件中的内容很吻合,幼儿容易表现,而且有挖掘潜力,可供幼儿进行模仿创编。

  从幼儿的情况来分析,我们的大四班靠近八一小学,每当八一小学上课下课的铃声声响起,小朋友就情不自禁地模仿,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将乐曲同生活中的经验结合在一起。

  在活动开展前我让家长带领自己的孩子去上街参观钟表店,倾听钟表声音,观看钟表形象,积累了很多表象经验,通过让幼儿对钟表的初步接触,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的兴趣。从环境方面,我们在自己的班级中让幼儿带来自己喜爱的钟,把活动室布置成钟表王国,幼儿置身其中在玩中学。让环境发挥潜在的情感渲染作用。

  从教学具选择方面,教具选用音响带和钢琴弹奏。它们各有所长,音响带形象生动,和声效果优美,整体性强。用于幼儿整曲感受和表现,钢琴弹奏清晰明了,随机性强,用于分段欣赏,学具上选用生活乐器进行节奏打击(例如碗筷、勺杯、盘子等),新鲜的自然音乐,容易吸引幼儿,能让幼儿产生急于打击的欲望。

  在活动的最后一起唱《我家的钟儿会唱歌》。整个活动完成的很好,幼儿的兴致很高,很快乐!收获很大!

  13、音乐课《在钟表店里》课后教学反思

  《在钟表店里》是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中的一首乐曲,这首乐曲是世界三大描绘性主题音乐中的一首。这首乐曲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情节:在一个钟表店里,墙上挂着挂钟、闹钟、怀表等各种各样的钟表,它们发出有规律的'滴答声和嚓嚓声。表店里的工人在这里忙碌而又愉快的劳动着……,不时的有顾客来买钟表或修理钟表,店里的工人热情的服务赢得了大家的赞同。八音盒凑出的乐曲表达了深夜群星闪烁,月亮姑娘张开灿烂的笑脸,给世界万物唱着悦耳的摇篮曲,大地上显出一派宁静、优美、祥和的气氛。这时钟表店里的钟表们也都玩累了,开始休息。工人们也都下班回家休息了。第二天,钟表店里又恢复了前天的工作状态,因为有了晚上的休息调整,工人们干得更卖力了……

  这是一节音乐欣赏课,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采用各种灵活教学手段,从而让他们获得乐曲所表现的情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形象。低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因而在上这一阶段年龄欣赏课时,我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通过视听、律动、情境表演、节奏乐敲击等相结合的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欣赏教学,激发和培养孩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孩子对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在这节课上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让孩子们对音乐欣赏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生活的前提。我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用心听赏,充分发挥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在本节课上,我将听赏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渗透到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从听听、想想、说说、演演、敲敲、讲讲等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情绪,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开拓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力。

  三、为音乐匹配打击乐器,培养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的心脏。可见节奏在音乐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专门练习节奏的话,三年级的孩子可能会没有兴趣。但是在这么好听的音乐中,引导学生自己为音乐匹配打击乐器,并随音乐拍出节奏,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仅培养了乐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还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

  四、律动的加入,活跃了课堂气氛。

  我利用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表现欲强以及参与活动热情高的特点。让学生把音乐变成一个情景剧,用动作把音乐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音乐的内容,还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虽然整节课上让孩子们听了几遍音乐,但是每次欣赏音乐都带着不同的任务去听,所以孩子们没有感到乏味,而是觉得很高兴的度过了这节课。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欣赏第一部分的主题音乐时,孩子们一时没有听准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我又让他们听了一次,所以课堂拖了几分钟。

  音乐欣赏课不好上,但是上好了很有意思,以后我要多多听赏名曲、全面的理解名曲,只有这样才能更清晰的引导学生去倾听。

  14、《角的初步认识》课后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角在生活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二年级的孩子对角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尖尖的一点”这一个层面上,很难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形象。因此本节课的侧重点就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为此,我将整节课分为四个环节:一是通过指一指活动,初步感知角的形状;二是通过找一找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角”中抽象出“数学角”,认识角的形状和各部分名称;三是通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变化特点;四是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角的知识。在整堂课中,我创设了直观、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本节课的优点:

  1、角来源于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

  在认识角时,我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尺导入,先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而且这三次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然后让学生从剪刀、红领巾、钟表上找一找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再用一组判断题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用充满了数学味。

  2、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创造角的环节首先是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进一步巩固,而且让学生在拉动活动角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守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仍然是无法确定的,因此我设计了比角的环节。当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角的边长不一样的角,大多数学生倾向于边长的角大,这时老师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这巧妙的一比,不单帮助学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还让学生学会了怎么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随后的画角也是对知识的不断巩固——画一个和第一个角大小不一样的角。

  本节课有待改进之处:

  1、在每个环节结束之后,我的小结语不多,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环节与环节之间过于零碎。

  2、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比如在钟表上找角时,有学生比划出了一个圆形,我预设时没有想到,因此我只是问了一句:“这是角吗?”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找角。其实我可以在学生认识了角的特征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说说为什么圆形不是角,可以帮助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再比如在反馈用毛线创造角时,预设是同桌合作拉出一个角,让他们说说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然后松开其中一条边,让学生判断这还是角吗,体会角的边必须是直直的。但实际反馈时,上来展示的第一组用毛线拉成了一个三角形,第二组用毛线和吸管拉成了一个“T”型,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我只是匆匆就走了个过场。后来在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我发现其实这是很好的生成资源,可以和练习中的数角联系起来。我没有好好利用,实在是可惜。

  15、《认识平年闰年》的课后教学反思

  《认识平年、闰年》一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课上我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平年、闰年排列的一般规律,学生很快就发现每4年会有一次闰年,知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就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但是按照往年的教学的经验,第一个难点是在实际判断中,我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有点迷糊,不知所以。原因就是对平年、闰年排列的一般规律没有一个探索的过程,观察的时候不够仔细,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安排了根据二月天数来填表的一个研究过程,使学生发现平年、闰年排列的一般规律,并且平年和闰年的判断跟数字“4”和“400”有密切的联系,发现这个规律之后,同学对判断的方法就基本掌握了,第二个难点是计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对四位数除以一位数不是太熟练,更别说四位数除以整百数了,再者有的学生由于学习上的惰性使然,你再怎么强调他也懒得写竖式计算,又怎能不迷糊呢?因此,我在教学上重点放在计算上,特别板书了四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而四位数除以整百数的时候,我引出四位数除以整百数比较复杂,用现有知识比较难算,所自然引用简便方法计算,这样对于中下生的难题便解决了。

  从课堂课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我惊喜地发现,学生在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时,他们不再迷糊了,他们会以自己喜欢的便捷的方法,很快地说出自己判别方法和结果,让我不由心里一乐,原来有些时候,让学生经历一些探索过程就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资源,是教师创造好的“支点”的关键所在。教师善于利用多种方法、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个“支点”,得到的将不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结局,学生将会把利用这一个个“支点”旋转出一个绚丽的大舞台!

  最后,我在教学设计上安排了一段介绍“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实际时间365天5时48分46秒……”的视频片段,学生听的很认真,并不时表露出疑惑、顿悟、惊喜,充分挖掘学生探索科学知识奥秘的兴趣。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篇10

  昨天在学校开了一堂“理解钟表”的公开课,我在这堂课上看了很多视频和教案,但发现和自我想象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梦想是充实的,现实是渺小的。也就是说,我喜欢这个。在这节课上,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学习工具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有形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

  在整个课堂上,我想创造教学情境,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一年级的学生不执着,不活泼。所以我一开始就介绍了钟表王国。它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问题,一个接一个,创造了一个吸引人的环境。然后用谜语引出钟表,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我希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习新知识有浓厚的兴趣。

  然后,在知道钟面时,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什么,然后回答名字。如果不完整,学生应补充,以提高听力参与度,逐步养成听力习惯,提高学习效果。但这一点在实践中并没有很好的突破。它在想象中仍然是片面的,尚未得到充分实施。

  据说数学来自生活。没有生命的数学就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因此,在设计本课程教学时,我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和热情。唯一的例外是小明上午9点上课,晚上9点睡觉,但他在同一时间做不同的事情。他觉得一天有两个9点。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生活的实际,更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尽管我有意识地希望学生们多说话,总结规则,但我还是急于更换,因为学生们的表现不如我预期的好。谭校长还说,我最大的问题是,我没有完全驱动后进生。全班都有优秀的学生回答。这样,整个班级的整体差距就会扩大。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提高。

  学期快结束了。每次公开课结束后,我的同事们都会提出很多建议,这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只是站在领奖台上,我需要更多的努力!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篇11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钟表》是本学期的一节活动。其目的旨在使幼儿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时钟,知道时针、分针的名称和用途,使幼儿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爱惜时间,珍惜生命。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优点:

  准备阶段:①为使幼儿更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在知识积累阶段,我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让幼儿事先对钟表有初步的了解,并让幼儿自带各式钟表,为教学提供服务。②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利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

  实施阶段:在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猜测讨论法、探索操作法、发现法、游戏法、说学法等几种教学方法。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基本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科学教学应该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我首先用舒缓的音乐形成轻松的活动气氛,认识时钟时,为幼儿准备足够多的材料,说明时钟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钟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情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

  二、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

  科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为了体现新的教学思想,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由想象,勇敢发言。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让幼儿自觉掌握时间的概念。

  三、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学习方式。

  在练习时,通过幼儿的亲手制作钟表,拨钟等实践活动,不但激发了幼儿探究事物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不足:

  本次活动过程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接受能力来设计的,活动中幼儿和教师真正融合在了一起,活动的效果较好。但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一、教师因初次接触课件教学,对课件的使用不够熟练。

  二、教师教态自然大方,具有亲和力,但应变能力即教育机智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三、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记录时间时,最好让幼儿先来拨,再通过课件来验证。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篇12

  这堂课对于整体的内容关联性来讲,都是层层递进的。但是如何抓住细节问题并且让这些细节问题让学生接受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对于知识的生成过程也体现在这些细节中。但是本着“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并没有充分让学生去操作、去观察、去表达、去思考而得出相应的结论,这里牵涉到了课堂时间与众多知识点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一直很纠结:感觉讲少了,怕学生不懂;讲多了,学生没有充裕的思维时间。如何才能在规定的课堂内把相应的细节有效地插入到相应的环节,使得学生对于相应环节的接收程度的提升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需要时时尝试。

  另外,对于直观教具的准备上还是非常欠缺的,直观教具是学生形象思维形成的必要基础,是学生向抽象思维过度必不可少的工具。丰富的直观教具给学生带来的直观感知是思维发展的前提。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09-03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09-17

《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09-25

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09-20

《钟表的认识》教学反思09-22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07-27

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02-07

认识钟表课后的教学反思03-01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精选15篇11-06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4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