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1 15:39:4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15篇)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能用亲切、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全都认识我》。

  2、在学习歌曲《全都认识我》中感受三拍子音乐。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1、引导学生能用亲切、自豪的声音演唱《全都认识我》

  2、激发孩子们的情感,使他们更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具

  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音乐《家乡》,感受歌唱家对家乡的热爱。

  2、揭示课题

  有一位小朋友,他说自己的家乡也很美,想请我们班同学去他的家乡看看,想去吗?让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吧!

  出示并指导学生用亲切的声音演唱。

  32326︱1026︱1—21︱6——

  请你快出来哎啰喂哎啰喂

  [设计意图]:从自己的家乡切入本课的学习,以他们亲身体验点燃他们爱家乡的感情。

  说说演唱形式是复习人声的分类

  二、寓教于乐

  1、由于从小在家乡长大,所以有特殊的亲切感,因此草、树、牛、水全都认识我。好像你家养的猫、狗认识主人一样。

  2、聆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一次曲调。

  (2)分组分句学唱曲调。全曲分成四大句:第1—5小节;第6—10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其中第二句最难。以学生自认为主,教师分配为辅。分组后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四句的学生组。

  (3)分组接唱曲调。相互纠正错误之处,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小节的强拍,标●。表扬唱得好的小组。

  (4)分组交换学唱乐句,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

  4、学唱歌曲:

  (1)填上歌词(注意三拍子的强拍要唱好)。

  (2)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

  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要讲而且要唱几句来表达。

  (3)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

  [设计意图]: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艺术,通过分组合作,不仅能发挥集体的智慧,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画●来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进一步体验歌曲的韵律。

  三、创造表现

  1、推荐与自荐相结合,请个别学生独唱。(每人一段,或二人唱一段)评出最佳独唱奖。

  2、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3、完整地表演歌曲。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

  [设计意图]:歌曲的感情处理和歌曲的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给学生的再度创作一个自由的空间。

  四、完美结果

  课后收集唱唱、画画、说说自己家乡的资料,在下节课交流。

  设计意图:布置课后,把音乐课上的学习延伸到课外,让音乐融入学生的生活。

  教学反思:

  今天上完这节课,听了沈老师和许老师的指导点评,认识到这节课上的.一些不足之处。

  1、在教学方法的安排上,我先是通过让学生分别用M、LU、LA模唱来熟悉旋律,然后加入歌词进行学唱。其实,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首歌的旋律不是很难,我可以让学生跟着钢琴伴奏直接唱旋律,再加入歌词时,学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歌词和旋律对不起来的情况。

  2、四分休止符所在小节的演唱是这首歌的难点,虽然我在教学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学生学唱时加以指出,但方法单一,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这个地方可以在学生能够用拍手的方法准确拍出休止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遇到四分休止符不发出声音来,甚至可以加上肢体动作,让学生理解休止的作用,即表现家乡的那么多事物都认识小歌手,小歌手是那么自豪、天真和可爱。

  3、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找出自己觉得难唱的句子,学生提出来以后,我只是机械性的让他们来唱一遍,再来唱一遍。几遍下来后我以为他们会唱了,其实效果并不明显。其中的原因就是没有向学生指出句子当中到底难在什么地方,也就没有把难点突破。

  4、三拍子强弱规律的教学应该结合歌曲演唱的情绪,而不是一味让学生把强拍的歌词唱得响,弱拍的歌词唱得轻。

  每次上完课,经过师父们的细心指导,能使自己豁然开朗。所以,在以后的备课上课过程中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走过场,结合学生实际,把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2

  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一、根据学校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针对本校特点,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电子琴钢琴音色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3

  三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课不仅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是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美”的熏陶。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应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中美的作用,让音乐课成为感受美、创造美的殿堂,再让美贯穿音乐课堂。在三年级这一年的音乐教学中我颇有体会。

  上学期我们欣赏课中有一首《DO RE MI》的歌曲, 在组织学生欣赏歌曲《DO RE MI》的教学活动中,我就在想,这是一首外国的电影插曲,孩子们肯定不是很熟悉,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尽快地接受教学内容,并且还非常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成为我最大的一个困惑。后来参考教师用书并且在电脑上查资料,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首先简要的向孩子介绍电影《音乐之声》,并选出孩子们喜欢的电影片段组织孩子们观看,为此,还紧紧抓住孩子喜欢模仿的特征,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孩子观看电影《音乐之声》的片段,特别是以主人翁美丽的修女玛利亚带领孩子郊游时,和孩子创编歌曲《DO RE MI》的过程。以此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接下来组织学生聆听音乐、观赏电影片段,引导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进入了音乐情境,让其在聆听过程中,体验、感受作品在创编“DO ER MI“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美”。尤其是在学习歌曲《DO ER MI》时,学生敢于表现“美”的积极性,学唱和表

  演同时进行,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唱歌和表演舞蹈,充分的体现了这堂课取得的成效。

  这节课主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进行构思,在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关注并参与音乐活动,以提高他们音乐鉴赏能力、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一个环节都紧紧围绕主题循序渐进地展开,注重环节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主题鲜明。在音乐资料的选择上即考虑符合教材课题的要求,又能让学生欢喜和接受,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很好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为整个教学增添了美感。整个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使学生对音名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合理运用,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觉得老师除了要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专业能力以外,还应具备其它一些综合素质。如怎样很好地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整个教学环境更加和谐融洽,这对能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老师还应具备很强的应变能力,每个学生条件不同,所表现的情感反应也会不同,有的会超出老师的预想,而有的却达不到教师设定的目标,这些是老师预测不了的,因此,教师应时刻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事先设计的教学构思为基础,但不受其局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并能及时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选择

  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只有这样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完整的上好整节课。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4

  《小红帽》是童话故事这一课中的一首歌曲,曲调流畅、活跃。是儿童比较喜欢的一首歌曲。本次课“以情景为中心”进行教学,以“情感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乐中学”,在生动、形象的情境过程中感受音乐,获得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我制作了生动的课件,利用一系列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低年级学生有好奇、爱动、模仿能力强等特点,我就运用多媒体展示童话王国,通过在童话王国的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动画、闯关,看故事、模仿动作等教学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受音乐,并在看故事的过程中以边听音乐边讲故事的方式,即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又听音乐,在潜移默化中为学习歌曲做了铺垫。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因为之前多次听了旋律,所以能较快的学会歌曲。在学会歌曲后我设计了给歌曲做舞蹈表演的教学环节,但在表演时,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班里音乐成绩好的同学总是抢着作“主角”, 而一些表演能力一般的同学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可是他们的小眼睛里却分明流露出无限向往,于是我先让踊跃的学生上台表演,而对于没有勇气的同学我让全班同学一起做,这样同学们都很快乐的参与到活动中,能用简单的动作去感受音乐,用自己的动作愉快的表演舞蹈。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会给予积极,鼓励的评价,在听音乐和个别同学表演时能引导学生用拍手等动作配合,同时培养了合作意识。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中充满音乐。通过综合运用欣赏、歌唱、表演等各种手段,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学中隐含有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自我保护意识。

  本次课有些地方我觉得应该注意一下:如在教学中注意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要合理。用有趣的方式(如击鼓传红帽等)对歌曲的演唱进行验收,让个别同学唱一唱,看看掌握的情况怎么样!识谱唱谱并不是二年级的掌握范围内的,我在教唱整个歌谱时,学生唱的不太理想,如果我只选择一两句来教的话,学生可能会掌握的更好。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5

  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内容精彩,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段时间,我校低年级小朋友经常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对里面的内容比较了解,尤其对喜羊羊这个角色更是喜爱有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设计了游戏活动《喜羊羊与灰太狼》,通过创设一个个有趣的游戏情境,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节奏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目标的设定是活动的关键,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

  1.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听懂不同的音乐节奏信号并表现相应的动作。

  2.在游戏活动中掌握一定的音乐节奏,感受节奏活动带来的乐趣。

  3.乐意与老师、同伴一起快乐地做游戏,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本次活动目标的制定符合《小学音乐学科素质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同时也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

  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反思:《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整个音乐活动中,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

  在第一个环节“和喜羊羊做游戏——你好,喜羊羊!”中,当老师带着学生做游戏时,孩子们非常高兴,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但是,孩子没有感受音乐的节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结合选取的音乐旋律,带着孩子们先听音乐,跟着节奏动一动、拍一拍,感受四二拍节奏的特点,这样才能初步学会用肢体游戏活动来体现。

  在第二个环节“听听走走做游戏——羊村,我来了!”中,在和朋友打招呼这一环节中,当画面上出现小朋友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喜羊羊、美羊羊等动画形象时,小朋友非常感兴趣,从而能用有节奏的儿歌大声念“XX XX,早上好”,达到了目标要求。不过,实施过程中虽然有音乐伴奏,可是孩子只是跟着老师能一步一步在走,并没有感知节奏带来的乐趣。另外,为了增强趣味性,我设计了有点难度的'“爬山”情节,引导孩子思考怎样才能到山那边,设计的本意是通过孩子有节奏地爬山和听滑音下山,帮助孩子体验玩节奏的快乐。但是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有目的地示范和引导,过程中应帮助孩子按照节奏配合手脚的协调动作往上爬。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听、看、练的`学习过程,才会有感悟、收获。

  第三个环节是“边唱边跳一起来——我为羊羊们来表演!”。教师提要求有目的地欣赏表演,再根据节奏模仿表演,学生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学得很认真,而且大部分能够通过独立观察欣赏,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到表演中来。

  要上好一节音乐课是不容易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充分尊重学生。例如,选取适合的歌曲很重要。这节课可以选取四二拍节奏清晰、节拍明确的儿童歌曲,便于学生使用肢体动作表示节奏。第二,在这一节音乐活动课中,我还可以鼓励学生想出用身体的不同部分去打拍子,并及时听琴声练习,这样的设计也许会更好。第三,今后每节课的设计都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每位学生可习得技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此外,语言方面要更严谨,在课前要仔细推敲要说的每一句话,研究每一个问题,优化教学中的提问,努力提高自己的音乐教学水平。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6

  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7

  音乐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从教十几年我有着这样的深刻体会: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视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上音乐课时,我就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去学习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如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容入歌曲中让聆听者知道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只是开口就唱,还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

  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这种相融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8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识谱。

  如:在一节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 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一位学生这样讲到:“以前,老师总是对我们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班上仅有几位会乐器的同学唱还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太难了,我对这一点儿也没兴趣,可是现在我们先唱歌后识谱,才上两节课,我就会唱《白杨和小河》这首歌的歌谱,我感到非常高兴。”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例如:六年级上册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乐器进课堂提高识谱兴趣

  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强识谱的能力和兴趣。

  但目前这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需要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协调。

  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9

  现在的学生实在太难教,他们条件好,个性强,脾气大,想训几句怕他闹,想动两下怕他告,不知道怎样把握分寸。

  五(2)班有位男生数学学得很好,其它功课也不错,还正在学习古筝,人很傲气。那位学生在课堂上不尊重老师,不遵守课堂纪律,不能跟老师很好地配合,总说是妈妈的意见。我很生气,要求他妈妈到学校来见老师。

  有一天,学生家长让孩子的语文老师转交给我一封信,信中同时附上一张报纸,并指定阅读文章《浅谈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教学中的作用》。他的孩子已经先把文章看了,家长还希望能和老师面谈。

  看了信和文章,我的触动很大。我找了这位学生谈话, 他表示理解老师的辛苦, 从此以后改正不良的行为,后来他真的表现好多了,我也在课堂上表扬了他。我认为和家长的沟通也是很重要的,家长是我们的教育同盟,我非感谢这位家长。文章作者的教育箴言:先做学生的朋友,后做学生的`父母,再做学生的老师。我想: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你的音乐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自己。那么音乐教师既要活泼大方,又要有慈母般的体贴与关爱,还要有慈父般的隐忍和大度。如果与孩子们建立了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喜欢上你的音乐课。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10

  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二、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我教的是三年级学生的音乐。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三、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四、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多功能电子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2、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3、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乐器,结合新课程标准上的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艺术。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11

  、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万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简谱的概念。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三、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大鹿》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小动物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我有一只可爱的小狗,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干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电教渗透直观表达,引起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教学时,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运用电教启发他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你们骑过马吗?谁说说骑马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骑过马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导游,小朋友扮游客、当小骑兵,在教室里扬起马鞭骑着“大马”,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讲课是一门艺术,尤其音乐属于艺术课,抑扬顿挫的语调,热情洋溢的激情都、优美的体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就受到了美得熏陶。这方面我做的还有些欠缺。

  打击乐器进课堂

  我感觉使用打击乐器很简单,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要想运用的自如并不是很简单的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使学生一步步的提高。

  总之,这学期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既看到了自己的成绩,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音乐新课标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学理念,实施新课标,这要求我们更善于总结,经常回顾,以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我们将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实际情况去更好地开展我们的音乐教学,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12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

  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

  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形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统一教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从编写到使用的周期很长,对教材重新作出修订则所需的时间更长。在现今知识爆炸、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面、人生观、美学观无不时时处处都在变化着,而唯有我们的教材不变,要学生唱的歌曲不变。这怎么可能让学生对我们的音乐感兴趣,对我们所唱的歌感兴趣?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13

  -----《快乐的音乐会》

  《快乐的音乐会》这首歌曲是一首让学生喜爱的儿童歌曲,歌曲生动有趣,活泼欢快,耐人回味。旋律收放有度,极尽得意地炫耀了小乐手吹、拉、弹、唱的技巧。风趣的道白加入使歌曲略有停顿,引出第三句转句,旋律干净利落地结束在徽音上。

  我将这堂音乐课设置在了一个小动物们开的音乐会中,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充满快乐、童趣的情境里,一下子提高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用小动物们开音乐会,这条线贯穿于整个数学过程之中。

  歌词较以往所学歌曲内容繁多,不宜于低年级学生的掌握,由于三段歌词说的`是三种不同的乐器,我利用课件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形象的了解了这三种乐器。在这过程中,我让学生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以此来引出新歌中模仿乐器声音部分的歌词。同时通过模仿乐器演奏的动作,帮助学生形象的记忆歌词,理解歌词。

  由于学生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不是一定和歌词中描述的一致。在学唱歌词时,会有疑问,认为歌词模仿的乐器声音与自己自由模仿、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作适当引导。比如:流水的声音,我们用象声词,哗啦啦来模仿,所以小胡琴(二胡)我们就用滋扭来模仿乐器声音,那么像滋扭、嘀嘀哒哒、咚咚就是一种象声词,用来模仿乐器声音。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歌词用这些词语来模仿。

  从这一模仿声音的环节开始,学生会很容易在课上随意发出乐器声音,甚至怪声不断。这时,教师一定要提前将要求讲明,告诉学生不要随便模仿乐器声音,模仿声音就到此为止。由于这首歌曲有几处衬词—得儿喂的地方,读出来会很别扭,也不好听。所以在让学生读歌词时,尽量不读出来。

  在教授歌曲重点句时,教师要仔细观察了解学生到底学会没有,不能只停留在形式教学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学生,关注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和情况。歌曲的前两句都是学生不易掌握的乐句,要重点进行练唱,注意音准。将一些小知识点都可以融入到重点乐句的练唱中。例如:一字对双音,两字对一音的地方要唱好,还要注意咬字与吐字,以及八分休止符处要唱准。

  为了丰富课堂,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都愿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并熟练掌握新授歌曲,可以通过各种演唱形式,如师生接唱,生生接唱,连唱,分组分段表演唱,来达到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14

  在大量的随堂听课和观摩听课活动中,经常能听到老师们这样的评论:“这堂课比较有意境”。“这堂课把我们带到美的意境中去了”。“听了学生的歌唱,使我们身临其境”。“这堂课如果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再细些,则意境可能会更深些。”……。可见,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正在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从许多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小学音乐课意境教学的心得体会文章中,也可以看到,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正在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

  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

  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挖掘教材的意境因素

  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材内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表现记号、情感标记等,以充分发掘教材的音乐意境因素,并运用它来为意境教学服务。

  二、用色彩来营造意境

  教师应当运用自然界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色彩。

  如:杭州市学军小学任一波老师在教学《秋天多么美》(浙江省编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七册)一课时,精心制作了金黄色稻穗的头饰,绘制了金黄色田野里稻浪滚滚的图画,准备了农民在金黄色田野里开镰收割的镜头,学生被金黄的色彩所吸引和感染,犹如置身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意境中,用明亮的音色,明快的节奏,演唱了《秋天多么美》,脸上也露出了像金灿灿的秋天那么美的笑容。这说明,美的色彩,能造成美的意境,学生在美的意境中,能唱出美的音色,取得美的效果。

  三、用电化多媒体来展示意境

  现代电化多媒体在展示音乐意境中,具有快捷、方便、超越时空的特点。学生在电化多媒体有声、有色、有形、有象的展示下,很快就能进入紧扣教材的特定的音乐意境中去。

  例如:我在指导一位教师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八册)时,为他精心剪辑了一组电影电视镜头,学生在屏幕看到的是:人民音乐家聂耳在简陋的斗室里,在昏暗的灯光下,创作《义勇军进行曲》→随着聂耳搞音乐创作的脸部特写镜头渐渐拉近,叠印出抗日将士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陷阵的场景,同时响起了冲锋的号角:附图{图}强劲的军号声激发了聂耳的创作灵感,激励着聂耳在粗糙的五线谱纸上奋笔疾书《义勇军进行曲》→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由弱到强,又叠印出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的画面……→在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万人注目着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这一组影视镜头的播放,具有整体上的跌宕起伏、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使学生既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创作过程,又很自然地进入了《国歌》的音乐意境,并产生了强烈的学唱愿望。

  四、用钢琴演奏来渲染意境

  钢琴家肖邦曾经用钢琴演奏,把一批调皮的.孩子带到夜色朦胧的大森林的意境中去,他用琴声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大森林的故事,竟使这些调皮鬼安静下来,并一个个进入了梦乡。这说明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在音乐意境的渲染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杭州大关小学洪嫦老师在用钢琴演奏来渲染意境方面,就有较好的尝试,比如:她在教学贝多芬写的A小调歌曲《土拔鼠》(全日制小学音乐课本第十二册)一课时,按A[,m]→D[,m]→E[,7]→A[,m]和弦的连接与进行,用左手连续滚动式分解和弦为右手八度主旋律编配,使织体更富有流动性。从而渲染出歌曲中的“我”为了生活而背井离乡到处流浪的音乐意境。她在教学《闪烁的小星》(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一册)一课时,则用了和声节奏音型,为歌曲主旋律作背景,通过和弦的节奏性变化,来展现满天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的音乐意境。

  上述教学实例说明,只要教师能根据教材实际设计出丰富多彩的钢琴伴奏织体,就能有助于音乐意境的渲染,取得较好的意境教学效果。

  五、用语言来描述意境

  教师在用音乐语言构筑音乐意境后,还必须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意境。如:杭州市下城三小方琦老师在上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十册)时,先让学生听这个交响童话的音乐,在学生随着音乐旋律的发展渐入佳境后,又及时启发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它,在此基础上,简要概括出在这个交响童话故事中猫的馋嘴与狡猾,小鸟的机灵活泼,鸭子的愚蠢笨拙,狼的阴险、毒辣,彼得的机智勇敢,老爷爷的善良、可亲等音乐形象,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交响童话音乐的艺术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进入音乐意境后,必然会对音乐的旋律织体、和声节奏赞叹不绝,激动万分,并有一种急于表述的激情。这时,教师就应当

  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尽管他们往往辞不达意,但教师还是应当给予鼓励,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总结性的画龙点睛式的意境表述,这将有助于意境教学的深化。

  六、用形体来表现意境

  首先,教师应当运用自己富有表情的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意境。如:在范唱《可爱的羊群》(浙江省编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三册)时,可以用一个较大幅度的缓慢抬手、远眺的形体动作,来表现辽阔的草原意境。又如:在为学生演奏《码头工人歌》(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八册)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沉稳的演奏姿势,痛苦而愤怒的脸部表情,来表现受尽煎熬的码头工人挣扎反抗的情景。

  其次,教师应当组织学生用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意境。如杭州市西湖小学肖桦老师在教学《走啊走》(浙江省编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一册)这首歌时,积极启发学生创编了老大爷、小朋友、解放军走路的形体动作,在教师富于表情的钢琴伴奏下,学生兴致勃勃地表演了各具个性的老大爷、小朋友、解放军走路的情景。

  音乐意境的形体表现,应以教师为主导,在组织学生的积极参与中,促使意境教学的直观形象化。

  七、用歌唱来赞美意境

  学生一旦真正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就会用非常自然的歌唱来赞美它,而这种自然的歌唱,是比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小提琴还要动人心弦的。例如,杭州学军小学邬淑颖老师在教学《小纸船的梦》(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十二册)一课时,用声情并茂的范唱,把学生带到一个神奇的梦境中去,在教师富有魅力的钢琴伴奏下,学生十分投入地唱起了《小纸船的梦》,用动听的歌声赞美神秘的梦境,而神秘的梦境又使孩子们的歌声更加动听。

  以上七个方面均反映了音乐教师积极、主动的音乐表现。音乐教师的这种主观能动的音乐表现,实质上是音乐教师对音乐教材内容的艰苦的二度创作。这种二度创作的层次,与音乐教师的敬业精神、审美艺术修养及音乐艺术素质紧密相关。这种二度创作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小学音乐课堂意境教学的成败。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情趣,增强少年儿童审美意识,完善少年儿童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让我们坚持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使少年儿童具有优秀的审美品质和高尚的审美情感,成为追求真理的新一代。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15

  《小小的船》是一首童年的歌谣,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反复朗读体会所表达的美感。

  课的伊始,我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幅一弯月亮挂在蓝天上的画面,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当我问孩子们“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时,孩子们不假思索地说出了月亮像小船,像香蕉、像镰刀、像牛角等。孩子们的想象力出乎我的意料。

  其次,课上,我先通过范读,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我又通过播放课件,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还和学生一起通过边读边做动作,充分感知了月儿那种“弯弯”、“尖尖”惹人喜爱的形象。这一节课的阅读我还让音乐贯穿始终。不管是我的范读,学生的自由读和个别读,还有学生的表演读和想象读,音乐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的气氛是活跃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丰富多彩的个性得到张扬,童真童趣在自然状态下表露。

  再次,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持久。因此我采用了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学习汉字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其中感觉最成功的还是“小老师”的活动。让会的学生当小老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每次“小老师”一上台,其他学生的情绪便异常高涨,注意力也格外的集中。而当了“小老师”的学生也显得认真负责,“跟我读”“我要提醒大家”,一招一式还真有模有样,识字效率大大提高。当然“小老师”并不局限于几个人,学习好的可以做小组合作学习中检查识字情况的“小老师”;学习中等的可以带领大家学习难度不高的内容;胆子小的、学习较困难的更通过当“小老师”树立信心,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展。“小老师”的活动作用还真不小呢!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为了能够在一节课内完成任务,文章内容挖掘不深,没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对于学生的回答,虽然给予了鼓励性的评价,但还是较为单一,不够丰富。虽然课堂上照顾了大多数,但对于极个别的困难生,还是力不从心。这些,都有待于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探索,进一步改进。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05-16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02-15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04-10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15篇03-31

音乐课教学反思10-22

音乐课教学反思10-23

音乐课的教学反思03-14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10篇06-10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