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9 16:21:2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集合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去年的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集合15篇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

  《去年的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三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三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针对学生喜欢童话故事这一特点,教学中,我着重体现了以下几方面:

  一,以生为本,自主发展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二,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课文偏重于工具性,有的课文偏重于人文性。因此,我觉得语文教师要把握好侧重点。而《去年的树》则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因此,为了体现这一点,我运用了动画,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会诚信,友情。

  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那个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因为方法到位,大胆放手,课堂基本达到了我想要的那种境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后一节的学习中,我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并进行拓展说话的练习。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有坡度的说话练习:

  (1)亲爱的小鸟,你看到朋友了,你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想说什么你要走了,但你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有的同学说:"我简直不敢相信大树你如此高大的`身影,昔日高大的身影,却变成了如此。"最后会说:"大树再见了,我希望能再见到你。"有的同学说:"大树啊,大树,我们是好朋友。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我们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

  (2)如果大树有知的话,你想他会对小鸟说些什么有的说:"亲爱的朋友,小鸟,我想我再也见不到你了。我们虽然都身在他乡,但在我们的心是紧紧相连的,我们永远是最好的朋友。"有的说:"啊,亲爱的小鸟,多日不见,你过得怎么样虽然我们今世不能相见,但是这一生能有这样的朋友,我也觉得死而无憾了。如果有来世,我希望我们能再做一对朋友。"……

  (3)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有的对小鸟说:"你那首诚信的歌会永远留在你和大树心里,大树会是你永远的好朋友。"有的对大树说:"大树,你为人们点燃灯火,为人们照亮,你真了不起!"有的对伐木人说:"伐木人,难道小鸟这份纯真的友情还不能打动你吗如果你是个有心人,你就应该珍视它们的友谊,爱护树木。"……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遗憾的是小练笔时流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裕,结束时有所匆忙。"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将是我继续努力的方向。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2

  文章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本课的重点其实就是让学生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有所感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体会鸟儿和树在一起的`快乐,为下面学习做一铺垫,也和下文的悲伤形成对比。以便更深体会鸟儿寻找大树的焦急及信守诺言的可贵。在四次对话中,先和学生一起学习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再抓住这四次对话中不同角色的心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鸟儿的心情,我首先让大家读课文用一个词来形容鸟儿如何去寻找好朋友大树的。最后在处理鸟儿为灯火唱歌时,我设计了背景音乐,自己做了范读后学生体会文中两个“看”蕴藏的含义。接着将“鸟儿”换做“我”让学生读这一部分进一步体会。

  今后应该特别注意的还有几个方面:加强今后板书功底。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语感、读书姿势方面等)。重视评价语言的丰富和激励作用。平时教学要注意自己语言的精炼、到位,声音的顿挫圆润。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文和思考。第一课时的安排就是初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在不重点的句段上朗读的时间不用过多。并在第二课时开始时要进行导入带领学生再次进入课文,教师只是引导学生,不应说的过多,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分角色朗读部分最佳的方式是个人读,并且在第一课时可以直接进行写字的指导。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3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先感情朗读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角色之中,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是文章脉络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课堂教学的高潮我设计在“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补充小鸟与“大树”的无声对话。师:此时无声胜有声,小鸟和“大树”正在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请同学们说一说: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对“大树”说:()“大树”仿佛也在说:()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对“大树”说:()“大树”仿佛也在说:()设计意图:常言道,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于无字处读出字来”。我设计这一练习,先想像、再念读,有机地把读书与创造思维整合起来,这样的扩展想象练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创新思维。(2)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但是,作为这篇美丽的文章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想对谁说?交流(大树、伐木人、作者等,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使文本主题得到了升华,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两个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深厚情谊。但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反思如下:

  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

  学生的朗读能力并不是一次课堂就能够提升起来的,这些既要包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包括平时的积累,所以以后我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读书情况。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4

  《去年的树》是一篇拟人体童话,它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虽然朋友已逝,但是友情永存,诚信永存……这个让人有些伤感的故事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

  教学这课,引导学生理解好“鸟儿与树、鸟儿与树根、鸟儿与门先生、鸟儿与小姑娘”的四次对话是本课教学重难点。为了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中内涵着的那种荡气回肠的高尚友情、领悟童话内涵的美感,我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品读:初读,讨论,理解友情;分角色朗读,体会,进一步认识“友情”和“诚信”;指导表情朗读,换位思考,逐渐领悟鸟儿对好朋友树的怀念与内心的伤感。

  下面,是我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去年,鸟儿和树在一起,鸟儿歌唱为树带来无穷快乐,树给它恬静幽美的生活环境……今年,鸟儿还快乐吗?为什么?

  生:鸟儿不快乐,因为树已经不在了。

  师:你怎么知道树不在?

  生:从树根、门先生、小姑娘的话语中,可以看出。

  ……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这很不错。通过深入的阅读,你能进一步认识鸟儿为什么要不辞劳苦去追寻她那实际已经逝去生命的朋友“树”吗?请大家再读读鸟儿与树、树根、门先生、小姑娘的对话。

  阅读讨论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甲:鸟儿为了不失信。

  生乙:鸟儿怀恋树。

  生丙:他们之间有很深的友情,树不在了,鸟儿特别伤感。

  生丁:鸟儿怀念与树在一起的欢乐时光。

  ……

  师小结:其实,这则童话正是通过这些对话来逐渐展示鸟儿那伤感的内心世界,来表现树与鸟儿之间那真挚的.浓浓情谊。所以,品读课文,深入思考,可以帮助我们领悟文章内涵的美感,从而使我们阅读能力不断增强。

  教后反思: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它的对话部分是童话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组织学生对对话内容多角度的品读,逐渐让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真挚的友情高尚美好并且让人永远怀恋。在阅读中品味,在品味中思索,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童话中内涵的美感自然能被学生通过反复的品读发掘出来。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5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小鸟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这四组对话告诉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本文是以诚信为主题,但是对四年级学生的现有思维水平来说,他们一拿到课本不一定就能够捕捉诚信这个主题。诚信、奉献、环保三个主题的多元体会又会造成“人文性的厚度”不够的缺憾。小鸟的执着追寻,对诺言的尊重,传递给我们多少感到:这是一只多么重情义的小鸟啊!所以我以诚信(友情)主题的体会为主,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去年的树》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因此,为了体现这一点,我运用了动画《去年的树》,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会诚信,友情。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因为方法到位,大胆放手,课堂基本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种境界。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6

  《去年的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个对话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因此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小鸟和大树的对话,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

  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歌给树听这一部分。这里有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最后我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想象说话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本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

  但设计毕竟是预设的,一到课堂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课虽已尘埃落定,课堂上不能忽略的细节让我更为难忘,也促使我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了一些问题。

  一、对文本多元解读时,正确把握教学的主导倾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老师和学生从这个童话中读出了小鸟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这些多元解读,价值取向积极健康,应该说都是可以的。不过我们又要看到,作者写作总有他的主导倾向。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对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开,所以,我们在对作品多元解读时,还得考虑教学的主导倾向。

  细细品味《去年的树》,一种哀婉动人的心绪会萦绕在我们心头,久久挥之不去。究竟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去年的树》是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但它的构思却与众不同:故事刚交待了鸟儿和树的友谊,树就从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叙述主线完全落在了鸟儿身上,让鸟儿信守诺言,去追寻树的踪迹。故事的结局让我们心灵震颤——鸟儿找到的已经不是当年枝叶繁茂的大树,而是朋友的躯体点燃的灯火,尽管这样,鸟儿还是对灯火唱起了歌。这个故事打动我们的不只是鸟儿的信守诺言,而是一种生死不渝的友谊。当友谊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就成为感人肺腑的永恒情怀,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觉得这是这个童话人文内涵的主导倾向,它有别于其他歌颂友谊的课文,具有独到的教育价值。

  当我第一遍读文本时,我觉得这篇作品的主旨在“环保”上: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木,不应该乱加砍伐。但再读几遍后,我认为作为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更为重要的.,在于非常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纯真忠诚的友谊。小鸟对着灯火歌唱着,树变成火柴,这是有形的,可是当变成火光,就是无形的,小鸟为什么还要歌唱?小鸟对着不可触摸的,已经飘逝的火光唱歌,明明知道它已经不会回答了。这是尽心,这是牵挂,这是深厚的爱意,这是纯真的友谊,这是对自己的爱负责。”虽然我对文本的解读是到位的,但在教学中,对引导学生体会小鸟的信守诺言做得不到位,感觉太突兀了,学生还不明白。

  二、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如:《去年的树》一般教学两课时。我的第一次设计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除了初读课文和学习字词外,细读课文的前面部分,着重体会树和鸟儿在一起的快乐,感受他们分别时的难舍难分,第二课时读余下的部分,感受鸟儿和大树生死不渝的情谊。

  可是一试教,不得了,我上的第一课时内容太少,课显得很单薄,不充实。于是,我又调整了我的安排,第一课时除了初读课文和学习字词,基本上把课文读完,第二课时以复述故事和练笔为主。然后又去试教,感觉这样第一课时才充实了许多。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学又是有规律的。通过此次活动,我从《去年的树》这一课的设计和教学中悟出了一些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方法,对改进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7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内容很简单,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处于这样的思考,第一课时,我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第二点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对“了解课文内容”这一块的设计不到位。刚开始,我认为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简单,一上课,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

  平时,我们常常以自己的思维来考虑学生的问题,以自己的思考方法、能力来要求学生,所以常会深感困惑,觉得学生连这样的题目都不会做,很不可思议。其实不要说学生和我们的知识结构不同,就是学生自己也存在着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关注全体学生,了解不同层次学生间的差异,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且尽量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二、重视板书的设计和应用

  小学中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没有高段那么好,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客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接受。而恰当的板书设计能把抽象的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起到了拐杖的扶助作用。因此,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课文,最好借助一下板书的'“妙手”。而且板书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看清文章的结构,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像这次,如果我能把小鸟和树的关系,以及大树由树到灯火的变化过程用图示表现出来,这样既降低了难度,使结构明朗化,也可以刺激学生的视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肯定会好一点。

  三、把握“放”的度,妥善处理“放”与“抓”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其创新,鼓励学生发表其独特的见解。针对新课标的这一要求,老师的角色也开始转变,由起先的保姆型转化为现在的引导型。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放开手,把权利还给学生。这原本也是正确的,问题就出在,我太以学生为本了,也就是放得过度了,学生跑得太远了。像分段这一部分,如果那时我提醒学生根据不同时间所发生的事情把它分成两部分,学生肯定能很快地划分出来。这样也没有违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吧。

  由此可见,光知道课标理念还不行,重要的是要理解其内涵,并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运用,千万不要由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过犹不及。一定要妥善处理“放”和“抓”这两者的关系,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更有效地运用于教学活动,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8

  《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是一个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那一个个人性化的主角,感动了学生们纯真、善良的心。在这堂课上,学生经过自主读文、主角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奋点在课堂上挖掘学生的兴奋点,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使学生的精神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简便、愉快地获得知识。挖掘了学生的兴奋点就能使课堂“活泼”起来,“热闹”起来。课伊始,我满怀深情地,用娓娓动听优美的话语活力导入课文,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从而感染学生,唤起了学生走进课文中的活力。课堂中我以情感人,用自身的活力唤醒学生的热情。

  二、抓住空白点,激发创新火花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创新的基石。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创设适合创造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的思维呈现开放、多样的特征。在这篇课文最终一节,我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让学生深入小鸟、大树的的心理,引导他们抓住文中鸟儿两次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来想象小鸟会说些什么,变成袅袅轻烟的大树又会说些什么。这样让学生尝试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进行思维的碰撞,就是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学生的创造想象本事得到了培养。同时,在交流中学生能够更加体会到诚信的可贵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三、拓展延伸、情感的升华

  在学生们的情感和课文情感多次发生共鸣之后,最终我又安排了一个教学环节:你作为这一篇美丽课文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想说,你想对谁说?比如说对伐木人,对小鸟……一声声真诚的肺腑之言,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上完这节课,我感到有种说不出的感动,为学生在课堂上那种真情的自然流露而感动。小鸟的那份执着与忠贞,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东西,社会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情依然是最宝贵的。我想,课堂中我们师生之间演绎这份纯洁的情感,对学生是终生受益的。

  四、充分朗读、引起共鸣

  去年的树,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童话,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十分必要的。我们都明白,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叫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主角,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学初始,我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中几次说到小鸟与大树是好朋友?那么请你到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他们的确是好朋友?学生们纷纷抓住了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汇报,在体会中,他们的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两个教学目标比较切实地完成了。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并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情感。但课后,我仔细想了想,认为今后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反思如下:

  1、重视整体把握和时间的安排

  对要进行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进行估计,想想这一个步骤可能会用去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资料的顺利完成。

  2、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本事并不是一次课堂就能够提升起来的,这些既要包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包括平时的积累,所以,以后我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读书情景。

  3、注重评价语的丰富和激励作用。作为新教师,我的课堂评价语还是相对匮乏的,要尽量预设好学生的回答与提问,并想好评价语。长此以往,评价语定会丰富而有激励作用。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9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去年的树》是一篇拟人体童话,它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虽然朋友已逝,但是友情永存,诚信永存……这个让人有些伤感的故事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

  文章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本课的重点其实就是让学生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我认为语文应该充满人性的光辉,课堂教学是经受真善美的心路历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充分地尊重学生独特的情绪体验,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语文世界里卓有成效地遨游,让他们的人生因语文课而精彩宜人,深刻和美丽十足!

  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在这一过程中,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用多次换角色的方法来朗读,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这样,渐渐地,学生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后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提出问题:小鸟深情地注视着煤油灯的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么歌,你能知道吗?有的学生说:“大树,我们是好朋友,我很想念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我们的友谊永存”有的学生唱起了周华健的“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有的唱,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课文学到这儿,我想学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想对谁说),就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并进行了交流。有对大树说的、有对伐木人说的,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

  针对交流的情况,我及时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文中的鸟儿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二是文中的树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看到问题后,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由于同学们已经对课文的内容了解至深,所以,给出的第一个答案围绕在“热爱朋友,遵守诺言”方面;但对第二个问题给的答案却不够准确。于是,我做了简单的提示:文中的这棵大树,经过几次“磨难”后,鸟儿最后只看到的是煤油灯的灯火。它的不幸就像我们平时点燃的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还没等我的话说完,有几个同学就接上了话茬:“照亮了别人。”听到学生的回答,我欣慰地笑了:他们理解了,也体会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因为,我认为教学生做事的前提是应该先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当我第一遍读文本时,我觉得这篇作品的主旨在“环保”上: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木,不应该乱加砍伐。但再读几遍后,我认为作为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更为重要的,在于非常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纯真忠诚的友谊。小鸟对着灯火歌唱着,树变成火柴,这是有形的,可是当变成火光,就是无形的,小鸟为什么还要歌唱?小鸟对着不可触摸的,已经飘逝的火光唱歌,明明知道它已经不会回答了。这是尽心,这是牵挂,这是深厚的爱意,这是纯真的友谊,这是对自己的爱负责。”虽然我对文本的解读是到位的,但在在教学中,对引导学生体会小鸟的信守诺言做得不到位,感觉太突兀了,学生还不明白。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是我们教学工作中始终要重视的问题。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0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的内容很简单,但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第二课时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2、懂得鸟儿与树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一堂课下来,我觉得第一、二点教学目标完成了,学生能很快的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感受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种种感情。很不足的就是第三点目标上,我设计的不是很到位。我总结了一下,认为今后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一、备教材需深入、全面

  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篇较为简单的童话故事,学生只需从中体会到鸟儿与大树的深厚感情即可。其实这篇童话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刻,语言平淡,但是感情却极其丰富。我需要在设计的时候把故事中所没有凸显的感情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进行理解和体会。

  其次,一堂优秀的`课必须要处理好每一个细节,我的问题是喜欢一手抓,什么问题都兼顾,结果导致了什么都没有抓住,我以后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需知一节课只有40分钟,那么这40分钟所体现的问题一定是课文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我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备学生需明确其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能够,我常常会以自己的思维来考虑学生的问题,以自己的思考方式、能力来要求学生。在教学中喜欢牵着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走,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力与需求。我需要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每一个学的思维形式、所想到的问题也是各有特点的,我不能以所谓的参考答案来约束学生。

  如在分析两次看的内涵和心情的时候,有些学生的回答其实已经很优秀了,但是我却还引导他们往我预设的答案上走,导致学生的思维受限。因此,我想只知道新课标的理念是不行的,重要的是理解其内涵,并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运用,一定要妥善处理“放”与“抓”这两者的关系。

  三、教学语言需简洁有感情

  在教学生中,我经常会担心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不断的解说,结果却导致教学语言过于复杂,学生有些时候反而更难理解。因此在教学语言的使用上,我需要在对教材钻研的基础上进一步简洁化。须知教师要做的是简洁有力有感情的引导。

  四、时间安排需到位

  备课的时候,要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进行估计,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会有意识地、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不能出现内容没有讲完或是过早结束的情况。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1

  在设计本课时,我有意识渗透“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小鸟和大树深情的感动深深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只安排了一课时,在时间上也许太紧,也许是担心冲淡营造的情境,感觉到自己总是在按照自己的意图引导学生,导致有时候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对话的朗读未能体现由扶到放。“自主”,看来我做得还不够。“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还将是我继续努力的课题。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2

  《去年的树》这节课讲完之后,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但课堂还存在很多遗憾。1、导课用时有点长,没有和文章紧密联系起来,而且没有单元导读,让学生一头雾水就进入这篇课文,学生不明白这一单元到底让他们学习什么内容。2、验收学生读课文人数太少,不能了解学生是否已经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检查生字时,提问学生范围小,不能起到检查的效果。而且方式比较单一,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指导书写生字时,没有提醒学生的坐姿和握笔姿势。5、每个环节间的过渡语缺乏。7、课堂评价语缺乏,当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我不知道该怎样进行评价。

  这次的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今后教学工作想法,1、要有单元备课意识,备课要精细,明确单元目标,这样讲课时才能有的'放矢。2、课堂上随时提醒学生坐姿和握笔姿势,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要在平时。3、验收学生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范围要广,多关注那些学困生。4、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采取形式多样的读书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3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所以部分简单的生字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对于读音较难、字形复杂的生字教师可以单独加以指导,但这并不是教拼音或字形结构,而是对其巩固复习。这虽不是课文教学的主要部分,却是教学的重要部分。本堂课中的`生字在字形上都不难,桩和燃可以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忆,应、厂、音这三个字,大部分学生平时都已经认识了,难是难在应的后鼻音,燃容易和蓝的读音混淆,所以这两个字的读音要重点关注的。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表演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并在这一过程中,用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这句话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写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将一步一步加深。对课文结尾这部分的处理,特别是两个看字的想象说话与朗读,也想体现这一点。在充分朗读、想象的基础上,学生最后才能有自己多元的感悟。学生的语言选择是开放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帮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并及时记录好的词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素材。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4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树的请求——还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文章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本课的重点其实就是然学生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谊”方面有所感染。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我认为语文应该充满人性的光辉,课堂教学是经受真善美的心路历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充分地尊重学生独特的情绪体验,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语文世界里卓有成效地遨游,让他们的人生因语文课而精彩宜人,深刻和美丽十足!

  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在这一过程中,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课文学到最后,我想学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想对谁说),就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并进行了交流。有对大树说的、有对伐木人说的,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听到学生的回答,我欣慰地笑了:他们理解了,也体会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因为,我认为教学生做事的前提是应该先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上完这节课,我感到有种说不出的感动,为学生在课堂上那种真情的自然流露而感动。小鸟的那份执着与忠贞,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东西,社会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情依然是最宝贵的。我想,课堂中我们师生之间演绎这份纯洁的情感,对学生是终生受益的。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5

  一、充分研读与文本对话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主要对话方式是多样化的有:读、品、悟、议、辩、入。在本课的教学用到的是:读、入。

  1、读:

  自由读、同桌互读、角色演读等方法,真正做到以读启思、以读感悟、以读激情。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启发学生的感觉,比如:鸟与树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鸟寻树时的坚定执着之情、鸟离树时的无限留恋之情。

  2、入:

  这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课中通过充分挖掘文本中空白,让学生自主深入,入情入境体会文本的情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⑴挖掘对话中的空白:

  文中有四组对话描写,学生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在对话中加入描写人物语气、内心的词语,丰富人物形象。这个学习过程是一个“读──感──悟──入”的过程,学生交流出来的每一个词语,都凝聚着他们对文本的情感与思维,是实实在在的与文本进行了对话。

  ⑵挖掘内容中的空白:

  文章语言简洁,为读者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如课文尾处鸟儿的两次“看”树,这两次看所包含的情感是一样的吗?她分别会怎么想呢?我让学生转换角色来体验鸟儿当时的.心情,让学生感觉自己不是一个读者,而是故事的亲历者,与文本零距离。

  二、读写结合,学以至用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这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分开的,而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在学习完四组对话描写之后让学生进行对话练笔,既是对学习内容的一次反馈检查,又是对文本理解的一次提高。课后,我又围绕文本的内容与主题安排了一次习作练习,既提高学生的想象与习作能力,又体现了教材在语文学习中的引导、示范作用。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1-30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2-01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9-04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3-24

语文《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9-05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精选3篇)09-26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精选3篇)09-30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精选15篇)02-15

《去年的树》语文教学反思07-22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5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