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集合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在我们三三班的教室里讲了一节组内研讨课——秋天的雨。这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深意浓的散文,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的串联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了一个美丽,欢乐,丰收的秋天。(我之所以选这课,是因为他读起来琅琅上口,很美很美,仿佛那些丰收、欢乐的景象就在你眼前。)
课前,我为这课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熟读课文,了解教材,了解整个单元的教学理念,在网上看阅有关这课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然后结合自己,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去备课;让学生收集有关秋天的资料,观察秋天的景物,以便于增加对秋天感性的认识。由于是研讨课,虽然在教室里讲,但是有组内的老师及领导,所以我在一个班进行了试讲,试讲很成功。就在我试讲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比以前更放的开,思路更清晰,语言表达更流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是我的优点,也是年轻人的优势。课中,我按部就班按我准备好的教案进行讲解,(由于我们班的孩子比较胆小,课上我鼓励他们一番,结果他们却给我一个惊人的表现,孩子们一个个声音洪亮,回答问题都很到位,结果我一激动奖励他们第四节课玩。)
首先是复习字词,孩子们争强好胜,都想为自己的小组争光,这个环节孩子们表现出色。
其次是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是以读为主)为让学生入情入境的体会秋天的美好,我在课件上下了功夫,依次把文中出现的一些列景象都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此来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结果图片一出示,学生发出“啊,啊,”的赞叹声,眼睛直钩钩的盯着大屏幕,目的达到,为孩子创造了美好的学习情境,也为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奠定了基础。孩子们也被这画面感染,大部分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读出来,其中一个孩子的朗读被我陶醉了。
最后,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课后反思:总的来说,这节课自我感觉讲的很成功。
一、最大的成功在于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师生能够很好的互动起来,教师富有激情的去讲这课,我认为在小学的课堂里激情必不可少。
二、我运用各种形式的读,如:指名读,齐读,小组赛读,挑战读,其中挑战读孩子们的积极性最高,符合孩子们那种不服输的心里,用于挑战的'心里。不足也有很多:
1、老师问的问题有问题,如: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呢?孩子们回答的不是很好,没有达到我想要的答案。
2、文中第2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但是我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尽管围绕一句话来问,他把金黄色给了谁呢?他把红色给了谁呢?他把红色给了谁呢?其实,可以抓住两个重点句子学习,其他的完全可以放开自学或是小组合作学习。
3、三、四自然段和一二自然段形式一样,我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自学,这是我备课的时候没有的,是课堂是生出来的,由于时间很短,仅仅十分钟学习两个自然段有点仓促,过于形式了。
4、在第2自然段应该设计一个说话训练,让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以上这些都是课堂后的一点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年轻老师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比如,还是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老师说话过于着急,不过老练。今后应经常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锤炼自己对课堂进行状态的敏锐感知能力,让师生的生命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2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小露珠》一课巧妙地运用了童话所具有的特征——奇特的幻想,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扬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以及大自然的和谐、融洽。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先交代小露珠形成的'时间,再写小露珠形成的地点,最后写小露珠在形成时是怎样变化的。第2至5自然段写小露珠受到小动物们的喜欢。小动物们见到小露珠纷纷和她打招呼,并且赞美她“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这也正是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第6自然段写小露珠装点了花草树木。小露珠不仅本身很美,而且还会用自己的美来装点别人,让植物们显得更精神更美丽。第7自然段写小露珠消失的过程,植物与她依依惜别。
在教学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小动物都喜欢小露珠时,先让孩子们自读课文,找出小动物喜欢小露珠的原因,同学们都能很快找到,我相机板书“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接着指导学生感情诵读,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语重读,我还提醒学生看图,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朗读。
然后让学生扮演小动物,我扮演小露珠,进行说话练习,拓展思路。“假如你变成了一只小动物,你想变成什么?你会怎样和小露珠打招呼呢?”学生很喜欢这种形式,部分学生说得很好,任倚影说“你早哇,像花朵一样美丽的小露珠,我是小蝴蝶。”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讲的是植物喜欢小露珠的原因。通过自读,同学们很快就找到“让植物们显得更加精神”“让植物更加生机勃勃”,部分学生还说出了“小露珠让植物们更加美丽动人”。接着我问:“小露珠让植物们更加生机勃勃,植物们会怎么感谢小露珠呢?”学生说“谢谢你小露珠,让我这么美丽”“谢谢小露珠,让我这么精神”……
第四部分(第7自然)写小露珠消失的过程,植物与她依依惜别。首先让学生自己读,然后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学生们说得真好,“我读懂了植物们喜欢小露珠,关心小露珠”。在讲到植物们“都想把小露珠留住时”,我问为什么, “小露珠把植物们装点得格外精神,植物们舍不得小露珠。”…….
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植物与小露珠之间的相互关心。
虽有一些让人欣喜的地方,但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很遗憾。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3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第二课时的教学,我抓住三点:
一、激趣朗读。
我所教授的第二课时,通过实物“石榴”展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兴趣阅读课文,然后再让学生自读喜欢的语句。达到了了解石榴果变化的特点。
二、朗读领悟。
第三自然段我让学生选择性的.朗读,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师生互动的方法,学生在朗读中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如:?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设疑: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师)是呀,石榴就是这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变换着外衣的,先……逐渐……最后……(逻辑引读)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设疑:1、看图,这就是咧开了嘴,这就是笑破了肚皮(学生看图);2、指名读;3、它们为什么那么高兴啊?会说些什么呢?4、再读课文,高兴的石榴娃娃还会做什么动作呢?(结合“扒开、张望”指名表演)。
第四自然段我不急于让学生朗读学习,而是先让学生看我手中拿的“石榴”果,让同学们猜石榴果实里的子儿是什么颜色,猜一猜石榴子儿的味道,这时为了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我用刀打开石榴,淡红的汁水立刻流了出来,学生忍不住叫出声来。我举起手中的两半石榴:“谁说说石榴子儿的颜色和样子?”“我觉得石榴子儿是淡红的。”“我觉得石榴子儿是透明的,而且挨得紧紧的”……为了鼓励同学们,也为了让每个同学都体验一下石榴的滋味,我给每位学生都发了两颗石榴子儿,让他们都亲口尝一尝,“甜甜的”,“有点酸的”,“滑滑的”,“有股香味的”……,再让同学们到书本中朗读品尝。领悟第四自然段石榴的样子、颜色和滋味,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三、扩展练笔。
第四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我给同学们一个水果(香蕉)展示,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观察香蕉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上完这节课,有很多地方令人遗憾。
一、重难点突出,可完成不够充实。由于时间紧,学生在朗读这一块花费很多,导致后来设计的许多环节都一带而过。
二、在朗读方面达不到“通顺、流利、有感情朗读”,同学们朗读中体会不出语言文字的美,即石榴树的形态美、色彩美,主要原因是老师不够重视。
总之,这节亮相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探索,争取一天比一天上得好,不断提升自己。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4
《吹泡泡》是S版第五册第一单元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冰心奶奶回忆自己小时候玩吹泡泡的游戏,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
在教学时,我安排吹泡泡这个活动同学们很喜欢,我让同学们从家里带来肥皂块、杯子、吸管等工具。上课时安排15分钟时间让同学们玩吹泡泡的游戏,当他们看到泡泡从管子里吹出来时特别的兴奋,他们觉得这真是太神气了,体验到自己吹泡泡的乐趣。
还有一个环节里发生了一点的'小插曲,我在让孩子去抓泡泡时,由于泡泡吹出来的不是很多,同学们就挤在一起你推我,我推你的很危险,于是我就让孩子们想办法,让泡泡不要飘到地上让它飞到天空中去,这样泡泡会很高兴的。这么一说,有的同学就赶快跑回教室取书当扇子扇泡泡,可是一不小心用力过猛就把泡泡给扇破了,于是我就停下来问,谁有更好的办法,同学们就想到了用嘴去吹的办法,然后我们就开始用嘴吹,结果泡泡真的飞上天去了,同学们看得可开心了。然后我让他们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体会泡泡的美丽神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这么多漂亮的泡泡,它们是怎么飘的?会飘到哪里去?干什么呢?说一说你还有什么更美的想法?再回到教室让同学们练习说一说怎样玩吹泡泡的游戏。先说怎样制作肥皂水。用上放、加上、和弄等词,说出制作的简单经过。接着说怎样吹。先是用一根吸管沾上肥皂水,接着慢慢地吹、再轻轻地提等词具体说出吹的过程。在教学的最后让学生尝试把吹泡泡的整个过程写下来。
整节课下来学生在学习当中得到了乐趣,体会到生活当中处处有学问,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在观察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同时,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给这篇课文赋予了更多的灵与肉。在组织教学中,偶尔出现个别同学玩闹现象,我及时引导观察,学习气氛浓烈,整体效果较好。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5
我执教的《讲信用》一课今天上午在学校各位领导和班主任老师们的“检阅”下结束了,没有当初期盼的那种轻松的感觉,心里反而沉甸甸的,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总结我现在的感受,那就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真难!”
作为一名执教者,从最初课文的选择,主题的确立,到最后课堂教学的设计,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推翻、再修改。整整七千字的设计和说课,我是逐字、逐句、逐段的在进行反复推敲。如何上好这节课,如何在这一节课上体现“语文课要有语文特色”,如何让学生在这一节课上得到语言的熏陶和能力的发展,如何让学生通过这一节课,懂得做人要讲信用这个道理,如何让所有的教学期待都变成现实……所有的这些问题都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真难,上好一节语文课,更难!
反思这节语文阅读课,我认为有优点也有遗憾,现从目标完成情况和课堂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
我为本节课确立的研究主题是“语文课要有语文特色”,为了凸显这一主题,我在设计的时候,抓住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设计了“信”字结构分析,相同意思词语的积累,中心句的学习,欣赏精彩的语言描写,独立创作名人名言等环节,结合字、词、句、段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
特别是感知文章的写作特点这部分,我先是通过抓住重点词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想法,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态度的对比,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质,最后再利用板书简洁、明了的点明出作者的写作方法。使学生一步一步的认识到,作者是如何利用语言描写和对比描写的手法突出宋庆龄讲信用的'。既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又获得了写作方法上的指导。充分体现了语文课要有语文特色这一主题,同时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谐的统一。
但遗憾的是,因为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不够,前面在进行中心句的学习和训练时,耽误了时间,致使后面一个很关键的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相似的经历没有进行。这大大影响了课堂的整体效果,也失去了一次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的绝佳机会,令人扼腕叹息,特别是我在课下让学生完成这部分训练时,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更觉得没有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很遗憾。这让我深刻的反思到自己平时上课,不善于把握时间,没有调控课堂的意识,总是认为,这节课的内容讲不完,还有下节课,每节课应该完成的目标在心里没有明确、清晰地把握。长此以往,养成了随意的坏习惯。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6
《掌声》一文写的是一位原本内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爱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出色的爱的教育机会。让爱的掌声响起在课堂的每个角落。
整堂课通过师生共学、自主探究、发散想象、主动积累等学习方法;体会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在学习时,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索,让学生找到描写小英的神态、举动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创设情境,当学生读到英子犹豫时,我及时设计对话情境:英子,你为什么低头呀?你能说说你的心里话吗?学生这时走入文本,猜想英子是怎样想的“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不上去,才来的新老师老师要批评,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办?”此时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忧郁的心理。当英子鼓起勇气一摇一摆地走上去时,我鼓励学生说:“难道我们不该为英子这样的勇敢鼓掌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但是这一部分也有不足的地方,英子心里活动的3个句子,虽然找出来了,但是我没有即时好好地让学生通过朗读去品味。特别是“低下头”“犹豫”“眼圈红了”“慢吞吞站起来”还没有好好突出,没能深刻体会英子此时的心态在慢慢发生变化。这一部分处理太匆忙了,还需多指导学生朗读,为下面学生为何自发地送给英子的掌声做好铺垫。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7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认为做得比较到位的有这样几点:
一、对于整体感知环节的处理。
整体感知环节一直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部分,以往经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说说“这节课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的问题往往会把学生难住不会收到整体感知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引导学生住抓住主题,围绕“拜”字,大胆提问思考。谁拜谁为师?为什么拜师?怎么样拜师?拜师的.结果如何?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对全文整体感知。
二、对于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处理。
例如对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的理解,我先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情况展开想象,从字词基本意思着手理解词语意思,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生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接下来说几点这节课处理得不到位的地方,反思有以下几点:第一,今天的教学中有些内容的设计,我只顾自己教的方便,省事,只是自己做了简要介绍,而没有从教学达到的目的出发来设计。例如对于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绍,我怕学生谈得不够全面,不够生动,只想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没有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无从表现,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深刻。我想,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要多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灵活掌握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第二,在教学设计方面,欠缺灵活,本来在重点学习第二段对话时,本想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但学生表现与我预期不符,,表现让我意外,因此,慌乱中只顾按照已定思路进行,而没有采取能够及时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课堂上应随时关注学生学的情况,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8
《国徽》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叙事儿童诗,充满情趣,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用叙述的手法描绘了三个画面,写出了小朋友对国徽的热爱和崇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读”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去学习。
一、重视字词教学。首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的意思。例如“闪烁”“辽阔”,然后借助生活实际让学生想象什么很辽阔,什么在闪烁?
二、“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朗读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为本”,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回归”,又是把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念的体现。《国徽》这篇课文,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引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这节课我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为主导,以多种方法地读(自由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师生合读)为凭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感受和体会文章的爱国情感。
三、语文和生活是紧密相连。语文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我抓住诗歌中小男孩做的小事引导学生联系到自己,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做才能为国徽添光彩?”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知道也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国徽、对祖国的热爱,使学生觉得语文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语文学语文的热情。
四、积极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参与、教师积极引导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先说自己平时是怎样为国徽增光的',然后把自己讲的写下来,最后读给同桌听,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感受成就与成功,寻找分享与快乐的感觉。
五、重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学生通过主动收集资料,就可以知道“国徽”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和象征,它和国旗一样,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
教学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虽然我注意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但是我的评价语言还不够生动,为了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快乐,还需加倍努力。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9
有人把小学的学习比作一个英文字母“u”,也就是说三年级的孩子处于最关键的转折时期,在这个特殊的过渡时期,学生的身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如何来上好三年级的语文课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建趣味、丰富的语文课堂来吸引学生的集中力,提高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被有趣的课堂吸引,我想那纪律的管理也就不费吹灰之力了吧。
三年级的语文教材,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化。签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想让学生一堂课全神贯注地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学生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我开始反思课堂纪律不单是孩子的问题,更多的也是老师的问题,有这么一句话“我拿什么去吸引你——我的孩子。”我开始注重提高课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备课。语文课有激情,有意思,同学们才乐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课堂,走进乐于学习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备课、认真备课,不备好课,不进课堂。
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同时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更加注重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必须制定了详细的让学生自主预习的预习要求,让学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能够在初读的时候学生字,组词,读顺课文,摘抄课文当中的好词好句,做到课前的自主学习。小语修订版大纲认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学习。
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互动性的教学环节。再者多问一些有创建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老师本身也在提问方面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问题是可以问的,如何问?学生会有哪些答案,是否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都要充分的考虑。
三、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同时自己也要多读、多看、多思考。
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鼓励他们多读多看,同时开设小小读书交流会或是让他们写读书笔记。一能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看过的书;二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好三年级的新增内容——作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的论断。言尽之意就是说“名师出高徒”。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学生素质的提高对老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的内容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
在学生眼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平时应该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更要重视新教材中参考资料的学习,因为这与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联系。渊博的知识,是每一位老师教好书的关键所在。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0
《金色的草地》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观察发现草地的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课文语言平实、意境优美、充满童趣。
本篇课文的生字有些难写,我把写字教学放到了后面集中识记。比如按结构进行分类指导,先整体观察,再注意各部分摆件的位置,其次生字的'笔顺要注意。
对于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例如:教师引读、分角色读、默读重点段落等,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其次,揭示草地变化原因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高潮部分,首先我让学生带着疑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边找边勾画出草地变化的原因,最后请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来,分别画出早晨、中午、傍晚的草地及蒲公英的花开放和合拢时的情景,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会认真细致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必备的能力。通过本文作者仔细观察而使自己有了新发现,作者抓住时间的变化,描写了草地和蒲公英一天的变化,特别是对蒲公英花瓣的描写更是形象,文章写得很美,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又使学生真正懂得细致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这样就非常自然地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的兴趣,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语言有些拖沓,还不够精练。教学环节之间过渡的还不够自然。而且我还应该针对三年级的学生适时进行默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感悟……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1
爱是什么?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爱是一句友善的讲话,爱是炎炎夏日一缕清凉的风,爱是寒冷严冬的一杯热茶,爱是瓢泼大雨中的一把小花伞,爱是黑暗中的一支蜡烛。
是呀,这个世界是由爱维系成的。 对于《掌声》这堂课,上课开始我引用了文章的导语,与学生产生了共鸣。让学生与本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整篇文章我以读代讲,让学生角色转换,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时而是英子,时而是同学。通过引导学生多次读书,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如“犹豫,慢吞吞等”悄然走进文章,感受英子不同时候不同的.心理。通过配乐朗读,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和对英子转变后开心的心情。
真正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味,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其次用对比的教学方式:如原先的英子和后来的英子对比,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对比,从而使学生理解“掌声”的意义,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不足之处:怎样正确对待课堂生成的问题。
特别是小组合作汇报:“如果你是英子,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如果你是班里的一名同学,你会对英子说些什么?”同学们都会说,但语言的组织不够理想。我想能不能从前面的教学时间中抽出一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此项,并写出来。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2
x x整堂课通过师生共学、自主探究、发散想象、主动积累等学习方法;体会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整个教学设计我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以新课标理念为基础,采用媒体直观展示法,读词、读句、到读文的渐进式语文教学法等多种行之有效又契合语文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使本堂课生动、扎实、有效而又亮点不断闪现!
x x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孩子回答精彩时,我带头鼓掌,当某个学生鼓起勇气举起双手时,让学生给他鼓掌,当全班齐读课文很棒时,让学生自己给自己鼓掌,让学生在掌声中成长。看着学生因鼓掌而激动的脸庞,我不禁也深深感动了,不经意的一点掌声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啊!我觉得教师要很好地运用学生的掌声,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掌声的内涵,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
x x整堂课,我设计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品读领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这样五个教学环节。其中第2-4自然段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习时,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索,让学生找到描写小英的神态、举动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创设情境,当学生读到英子犹豫时,我及时设计对话情境(走到一位同学边,摸摸她的头):英子,英子,你为什么低头呀?你能说说你的心里话吗?学生这时走入文本,把自己当作英子,说:“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不上去,才来的新老师要批评,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办?”此时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忧郁的心理。当英子鼓起勇气一摇一摆地走上去时,(我让一位女同学上台)我鼓励学生说:“难道我们不该为小英这样的勇敢鼓掌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又创设情境:“小朋友,此时,你就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学生热情的话语打动了我们:“别怕!我们不会嘲笑你!”“勇敢点!”等等,很感人。
x x当同学们给了英子两次热烈的掌声时,老师引导:快把这夸奖的`掌声响起来吧!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英子你想说:……“谢谢你们,你们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你们的爱使我终身难忘。我要自信地面对一切。”就这样,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感受到英子从忧郁到开朗的变化过程,从而感受到大家的爱。这部分情境的创设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我努力让孩子在这次互动的爱的学习活动中去理解课文内容。
二、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1、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
x x如本节课重点指导第一次掌声时,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抓住英子动作神态来多角度的读,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和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
2、在阅读中感悟。
x x整节课,以两次掌声为线索。通过抓住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和人物动作神态,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懂得要尊重、关爱别人。
3、在体味中升华。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3
《秋天的雨》一课,全文语句优美,情感浓烈,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连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这一课的教学,我给学生创造一个诗情画意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动情、激情,一气呵成。
课前,我让学生观察身边秋天的景物,收集秋天的图画,增加对秋天的感性认识。
课中主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悟秋天的美好,我将收集到的图片资料——黄黄的银杏树、火红的枫叶、金黄的田野,展示在学生面前,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火花,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一种“乐之者”的美好学习境界,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细细品位。
课末,让学生欣赏收集到的秋天的美景,图片、配乐诗朗诵、动画让学生再进一步鉴赏大自然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性格特点、情趣爱好。利用这种“差异”的多样化,我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聆听、了解他人的想法,激发他们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如在出示“小朋友的脚,常常被香味勾住”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么会被香味勾住的?并想象:假如你站在瓜地边、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你有没有被勾住的感觉啊?这时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有一次我特别想买一本书,爸爸说要我走,我就赖在书店里,他怎么说我都不走。有的说我特别喜欢吃烧烤,当走到烧烤摊旁时,闻到那香味,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我的心被烧烤勾住了。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4
这次口语交际,是本组综合性学习的继续。学生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题目,已经开展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并搜集和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准备向大家展示。
学生在介绍自己的收获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考虑好打算介绍哪方面的内容,在交流之前尽量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在介绍时,可以建议学生辅以实物或图片资料的展示,以增加表达的效果。
因为介绍内容多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所以,可以采用推荐代表介绍,也可以请小组成员就某一方面的内容分别对全班同学介绍,如有不全面之处,其他同学给予补充。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在相互介绍、交流的过程中,鼓励互相补充,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最后,还可以留出时间,互相评价各小组开展活动的情况。可以从活动开展得好不好,成果展示得充分不充分等方面进行评价。
习作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这也是对综合性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示方式。
完成这次习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材料的选择和整理工作,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学生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交流之后,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习作集;也可以和“展示台”结合起来,按照习作的内容,把优秀习作放到相应的栏目里,编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手抄报。我的发现
教材中列举了九个成语,其共同特点是每个成语里都有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远近”“黑白”“轻重”“多少”“异同”“左右”“里外”,都用加点的方式表示出来。这几个成语的规律很明显,学生比较容易从字面上发现它们的共同规律,并在发现的同时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有趣,产生深入了解汉语成语的愿望。
在学生发现了这些规律之后,可以建议学生用抄写、读背等方式积累下来。如果有条件,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这方面的成语,课上让学生再试着说一些类似的成语。如,“大同小异、因小失大、小题大做、左右为难、左膀右臂、前因后果、前仰后合”。
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
这次读读背背的.内容是要求学生读背十二生肖。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生肖文化,学生对此可能或多或少有一定了解。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按照顺序读熟并背诵下来,可用小组合作学习或竞赛的方式交流学习成果,并结合欣赏生肖邮票,了解更多的生肖文化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属相或了解的生肖故事以及自己搜集的近年发行的新版生肖邮票。
读读认认
要求学生运用已经获得的识字能力,借助基本字,认识更多的形声字。这次要求认的9个生字,都是和基本字的音节相同,只是音调不同,所以识记起来不会太困难。教学中可以提供一些含有这些汉字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阅读,在语言环境中巩固字形和字义。
展示台
教材提供了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几个方面:展示春联,展示和家人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风筝,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手抄报。这仅是几个侧面,带有举例的性质。在本班学生展示活动成果时,每个小组可以根据本组的活动情况,提出打算展示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可以事先了解各组的情况,并提出具体的建议。这部分的教学也可以和口语交际的教学结合起来,把展示学习成果和口语表达融为一体,可用两课时完成。
参考资料
地支与十二生肖:中国古代使用的是地支计时法。古人根据太阳升起的时间,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代号,以方便熟记。
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是-一对应的。如,子时(午夜23时至1时),是一天的最后时刻,也是新一天的开始,在十二生肖中与鼠对应;丑时(凌晨1时至3时),指的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据说是牛开始日出耕田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与牛对应;寅时(凌晨3时至5时),是天方大白之时,正是老虎开始活动的时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与老虎对应;卯时(清晨5时至7时),在十二生肖中与免对应;辰时(清晨7时至9时),太阳光热增强,据说是群龙行西的时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与龙对应。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也是如此一一对应。
中国的生肖邮票:1980年,我国发行了申猴邮票,这是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第一枚。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用泼墨手法,寥寥数笔,就勾画出猴头的特征、神韵,再经过邮票雕刻家的精雕细刻,质感极强。1981年发行的酉鸡邮票,图案采用画家张汀创作的原画,以白色衬底,一只英姿勃勃的花公鸡正在昂首啼鸣。1982年发行的戌狗邮票,由曾参加过开国大典布置工作的周令钊教授设计,画面是一个露出鹅黄色兽形纹和系铃挡的装饰小狗形象。1983年发行的亥猪邮票,画面上是一只讨人喜欢的小花猪,是著名美术家韩美林创作的。1984年发行的子鼠邮票,由上海漫画家詹同设计,充满了西洋味道。画面上的小老鼠正两脚立地给大家拜年呢。
经历了一个12年的循环,我国从1992年开始发行第二轮生肖邮票。这一次采用了与第一轮不同的形式,虽然采用的仍是雕刻版邮票,但是从每套一枚变成了每套两枚。一枚是传统民间工艺,或刺绣或剪纸或泥玩具;一枚是中国书法艺术,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四种书法形式。
(教材中“读读背背” 中提供的画面都是第一轮生肖邮票)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
《石头书》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凭借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石头书》是一篇科普文,这类文章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本文共有14个自然段,通过人物间的6次对话,写出了石头像书的原因:
1、外形: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书一页一页的。
2、石头上的雨痕、波痕、矿物就像书上的字。
3、石头上的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就像书上的画。
4、人们通过石头上的化石能知道许多知识,就像书本能告诉人们知识一样。
在教学时,我以课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质疑,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首先,让学生结合平时见过的书说说。其次当学生齐读课题后,让学生开始质疑:石头书上有字吗?石头书和我们现在的书一样吗?石头书上也有画吗?石头书的作者是谁?石头书重不重?石头书有什么作用……此时孩子们一个个非常激动,眼里是对新知的强烈渴求。这样的导入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将他们引领到陌生的新的知识领域中去。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从文中将答案找出来,整体把握课文。
因为是第一课时,生字词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课里有一个“壳”字是多音字,我便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学习课文内容我以六次对话为中心,将石头书与现在的书进行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讲解石头书的字这一部分时,重点让学生根据课件展示的'图片对雨痕、波痕以及矿石有直观的了解。
在本课的教学中, 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后再回到课文中去找找,给学生观察思考的空间,并联系生活中的书来回答“为什么石头像书?”让学生在比较中,慢慢体会为什么称为石头书的原因,由观到思到悟,让学生会学习。还有在讲授“矿物”时,对于矿物里面的小不点儿,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我让学生想象这些红的、黄的、闪光的、透明的像我们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东西,如钻石、红宝石、煤炭—————把课堂与生活衔接起来。同时通过矿石色彩繁多的特点,让学生说出描写颜色的四字词语,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关键是朗读的处理,现在的孩子已经是三年级了,朗读已经学了2年,但是对于这篇全是对话的课文,还是接触的很少,所以这篇文章的朗读指导非常关键。在课堂中,我注意了这个问题,要求孩子先找到提示语,看看提示语中有没有语气的指导,如果有,只要读出这种语气就可以了,如果没有,那就再看看标点符号,有没有特殊的符号,如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读出相应的语气就行了。孩子们做得还不错。
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因为是第一课时,生字词教学还不扎实,我在处理教学语言时,以后还要格外注意,尽量避免多余的零碎语言。对于整篇课文读还是不够,这也提醒自己早今后的教学中,教案的设计更要精练化,对于学生的预设还要更详细全面。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8-03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4-13
语文上册《观潮》教学反思03-29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6-14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6-11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教学反思03-07
语文上册园地四教学反思08-27
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篇08-03
三年级上册语文《掌声》教学反思04-18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