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10 08:35:5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

数学教学反思1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广大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时常常采用机械、重复的题海训练,忽视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致使学生反感和厌恶数学计算。新课程改革以来,部分教师又偏向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盲目让学生随意发挥,效果同样不够理想。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迅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及对此展开探究。

  一、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其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更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只有具备了计算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的逻辑运算和推理,提升学习成绩。由此可见,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奠基作用,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意志

  1.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兴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第一步。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在训练形式上下功夫,通过游戏、竞赛、限时口算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另外,在注重训练形式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数学试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计算问题。有了这样的努力,学生便能在心里引起对数学计算的重视,从而更加专心、认真地学习计算。

  2.培养坚强的意志

  有了计算兴趣还不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让学生长期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促进作用,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比如,在进行完必要的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拓展训练,每天坚持做10道相关试题,久而久之,既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因素,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形式将学生不喜欢做的'稍显复杂的数学计算简单化,增强学生的计算信心。

  (二)重视基本的口算、估算训练

  1.口算

  作为计算的基础,口算一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入门方法。这是因为一道数学题,无论是简单运算还是四则混合运算,通常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组合而成的,毫不夸张地说,口算能力的高低、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口算练习时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尽量使试题具备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比如,初学时,教师可以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为基础,让学生尝试进行口算。有了这一基础,教师再逐渐增加难度,多引导学生探索规律,提高学生对数据特征的观察力及数学推理能力,如此便能让学生在面对较为复杂的计算题时,仍然能够通过口算迅速得出正确答案。

  2.估算

  估算与口算一样,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计算方法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强化估算意识,可以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讲,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将估算思想贯穿始终,让学生对数学规律、解题思路等进行估算,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估算意识。其二,鼓励学生通过估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比如,一个油桶装5千克油,有32千克油,能装几桶?通过这样的估算训练,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从而引起重视,主动探索估算方法,提升估算意识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很多时候,数学计算出现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粗心大意、马虎,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计算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面对 数学题目,教师可通过“一看、二想、三计算”的形式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对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都要观察仔细,然后再确定运算顺序,以合理的运算方法进行结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必须书写工整,避免过于潦草的字迹和过多的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有了这些积累还不够,必要的验算同样不容忽视。因为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难免出现数字没看清,运算顺序错误等疏忽,而验算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使计算正确率明显提升。有了这几方面的努力,学生计算的准确度将大幅提升,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在计算时更快、更准确。

  (四)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计算时所犯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和普遍性,只要教师及时引导就能纠正和克服。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且一些错误的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生根,纠正起来比较困难。面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及时帮学生收集典型的错题,与学生共同“会诊”,一起交流。同时,要求学生整理错题本,将各类错题记录下来,利用课下时间重新分析订正。如此,便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更多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计算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教学反思2

  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利用题型变换,及学生自己出题总结规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培养灵活思维的同时注意解题“通法”这一不变因素,强化学生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角决几何计算问题,用角特殊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特殊菱形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完成这一预想,经反思认为本节课有如下问题应改正:

  1、对学生的情况个人估计太高,本节课设计的内容较多,导致预设的内容在本节课没有完成。

  2、在教学中“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新课标元素太少,整堂课传统因素太浓。

  3、课堂练习中题型单一,只是完成了关于菱形的计算的`题目,菱形性质中证明题因时间关系没有出现。

  4、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部分学生学习被动回答问题时人云亦云,导致全班同学把菱形的性质与菱形的判定方法混淆。

  5、总结出的规律性的东西没有及时巩固反馈,学生没有掌握,只是了解,当遇到同类问题时学生仍然不能独立解决。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上述问题逐一改进,学习新课改走进新课程,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学好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反思3

  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成功之处

  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用数来交流表达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所以在数与计算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在课标的指引下在复习知识时还是延续了上节课的复习方法,教材由浅入深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形成知识的结构体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基本的'运算、运算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估算的知识、运算的顺序掌握还是非常好的.。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回顾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掌握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定律的认识,并能够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回顾估算的方法,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解决现实问题,能够学以致用。

  二、不足之处

  1、学生在计算中对于加减乘法计算掌握较好,但是有个别同学在除法计算,特别是小数除法计算中还是出现不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位置就进行计算,还有就是小数点的位置书写不正确。

  2、在解决问题中虽然学生知道解题步骤,但是对于复杂一些的问题。

  三、再教设计

  解决问题依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在复习中还要循序渐进,在学生的疑难处解开学生心里的结。

数学教学反思4

  一、试卷的总体的特点

  本次数学试题覆盖七年级下学期几乎全部的内容,考察内容比较全面,同时考察内容也比较注重基础试题,整个一份试卷都是基础题,只不过第3题和最后一题得分率太低了,真有所谓“要把分数放在每一个学生的口袋里”的那种感觉。在此基础上,本次试卷还能做到突出重点,如图形的全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考察内容相对较重要,所以考察的也较多,图形全等涉及习题有4、8、15、19(1)、20,总计分值25分;二元一次方程组涉及习题有12、18、23,总计分值为19分。整份试卷的结构还算稳定,分值分配还算合理,期中考试以前的内容共40分,这和我们估计的3:7的比例稍有出入。试卷全面考查了《课标》规定的知识要点,能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七年级学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成的水平,考试结果是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等水平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二、试卷的得分情况和主要失分情况分析

  这次我校数学平均分为86.9分,本次试卷分析采取的是抽样调查的方式,共抽取了10个班中的5个班级,总人数为265人,下表是得分的情况。

  123456789101112

  92%88%50%98%88%99%97%92%95%93%92%89%

  13141516171819(1)19(2)20212223

  89%100%88%95%92%95%83%95%96%90%69%54%

  第1题、第2题主要考察同底数幂的运算和合并同类项的知识,比预料之中要稍差,特别是(-3)-2这题,负指数在转换时很多同学漏写了符号,(a-1)2÷(1-a)这题主要是考察底数互为相反数的时候,可以转换为同底数的运算,但转换时要考虑指数的奇偶性,错误率相对较高。第3题失分率较高,主要原因是学生审题不清造成的,“四周向外扩展了20米,”应该是长和宽各增加40米,结果很多同学还是认为长和宽只增加20米。选择题13题失分的主要还是因为学生对样本、总体、个体、样本容量的概念等要注意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第15题主要是因为学生不能把可能相似的两个三角形抽象出来,但是由于这题采用的是选择题的'形式,而不是说理题的形式,所以相对来说难度也降低了。第19(1)失分率相对较高,主要错误集中在画出与原三角形有公共边这一问。第22题主要是学生在写全等三角形时,没有注意对应顶点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个也许并不是因为学生没有注意,而是因为学生受了图形的迷惑,根本没有看出哪个顶点与哪个顶点对应,还有一个失分的重要原因是试题的试问形式造成的,第一段文字说明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何谓“放置变换中心”,并且还告诉我们这两个三角形是如何重合的,所以在第2问“并任选一对给予说明”时,很多同学是仿造第一段文字说明的形式,回答的是这两个三角形经过怎样的变化可以重合,而不是围绕“如何全等”进行说明的,这样理解的同学也并不少,一个班平均到有3个左右。最后一题失分的主要原因倒不是因为学生不会想,而是因为学生不会写,基本上只作了自己内心的分析,而没有把这个过程写下来,这样就造成了失分。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在平时的练习中,由于做过类似习题,所以根本没有考虑那么多,认为只要能作出一种情况就可以了。

  三、试题对今后教学的指导意义

  1.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解题基本方法的掌握

  从试卷来看,部分学生失分还是由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不够牢固所造成的。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一定要落实到位,熟悉各种表述方式,正确使用数学符号;将基础知识打扎实。

  2.继续围绕主干知识,突出重点

  在复习中仍要进一步围绕主干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做到重点突出,对每一个问题都要讲情楚、讲全面、讲透彻,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练习的量,确保学生该得到的分数能够拿到手。

  3.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

  对于重要的思想方法,例如分类讨论法等,在平时学习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点滴积累,细心体会,理解其实质及应用;作业书写要规范化,不可随心所欲,该用什么符号就用什么符号,表述要清晰。

  4.习题要精选,针对性要强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平时的训练题的选择不能盲目,要精挑细选,加强试题的针对性,既要涉及面广,又要突出高考的重点、热点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既要重点内容重点讲解练习,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在专题复习过程中可以适当做一部分模拟试卷,只有准备充分,才能不失分,少失分,多得分,得高分。

数学教学反思5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在现实课堂中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依靠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和听课后的收获浅谈一下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二、 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1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例如,教学数学广角,我就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用小石头来引入课题,小石头是学生们平常爱玩的小玩具。我让他们感觉到,他们的小游戏都可以跟数学有关。

  2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我就设计了老师去旅游时看到猴子,编了一个小猴子给妈妈分饼吃的故事。故事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然后用问题引出了课题。学生兴趣倍增。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3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5.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例如,在教学体积时,我利用学生学过的课文《乌鸦喝水》,并动手拿一个瓶子根据课文故事情节,做一个实验给学生看,让学生以看到的现象发现规律。

  6创设实践情境: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三、 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四、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总之,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数学教学反思笔记

  泰戈尔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却反而说世界欺骗了我们".我们面对的是少年儿童,是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爱他们.

  1.和谐课堂,快乐学习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园地,教师工作的根据地,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把和谐带入课堂,使课堂充满活力.只有在宽松、平等、和谐、生动、充满活力的氛围,才能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思维。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把愉快与热情传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心情愉快充满激情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

  2.生活课堂,更有意义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永远无法割舍.离开生活的数学是苍白无力的.数学只有在实践中得以延伸.生活是数学的生命之源.

  教师应尽力创设情景、创造条件,将课堂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激发思维.如我们学习《四边形》一章中,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还是平行四边形”咋一看没错.但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就会发现“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不一定还是平行四边形”.

  3.灵活课堂,轻松学习

  学生不是学习机器,教师应合理科学安排.改变超强度、大题量、机械训练,用时间加汗水提高成绩的陈旧做法,要提倡精讲精练.只讲思路、讲方法、引导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把学生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培养激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如教学“一个钝角中去掉一个锐角,剩下的是什么角”就不能固定一个答案.再如估算“390×15”答案可以是7800,也可以是8000.凡事不可一概而论,要学生灵活掌握及运用.而实际生活中如“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大约准备多少钱?”算式49×104这里49看作50,但104则看作110不能看作100,这样才合理更实际.

  面对应用题不得死板硬套,应掌握方法,有些题有多种解法.有的题可从问题着手,有的题则从已知条件着手.只有掌握了方法,举一反三,就可做到轻轻松松学好数学.

数学教学反思6

  《用数学》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和获取有用数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本课我重视每一个环节、每一道例题都有明确的目的,并通过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我发现新课程背景下,许多课的教学都省略了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的环节,直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觉得要想一节课上得扎扎实实,复习旧知是很必要的,因此我让学生先口算了10道20以内退位减法,第一道题还让学生说了口算过程,强调了算法。我在叫孩子们口算时分别请女生、男生、第1组、第3行……的同学来回答,孩子们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在叫到他时快速准确的站起来回答。这样既复习了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又复习了一单元中的确定位置,同时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可谓一举三得。

  在板书完课题后我让孩子们齐读课题,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如果再问问孩子什么是“用数学”?你怎样理解?会更好的强化教学内容,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

  在教学主题图时,我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这幅彩色画面,然后通过语言描述为学生创造出一种真实、生动、活泼的游戏氛围,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为了更好的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导向,我采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捉迷藏”图,再引导他们独立解决图中问题,然后全班交流,总结解题的思路。有了解决第一幅图的基础,于是丢手绢图和踢足球图我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我则参与小组讨论和巡视、了解、收集好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通过反馈、讲评,提升同学们的思考水平。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这与平时的指导、训练分不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孩子们有分工,有合作,孩子们会说、能说出本小组学习的成果。

  教学中我帮助孩子们理清怎样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概括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以致用、条理清楚、主题鲜明。

  由于这节课有抚顺市的教研员田老师、新抚区的教研员王老师、栾校长以及年组教师听课,所以在反馈时我为了顾全孩子们的面子,保护他们的自尊,没有像平时那样让做错的孩子说说自己错在哪里。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使教学反馈实实在在,及时纠正孩子们做题时出现的错误。

  教研员听课后也提出了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反馈不到位;二是孩子的发言有两处我没有注意倾听,发言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

  从以上两点,我感觉到自己教学机智运用不够自如,因此,探索的道路上还需加倍努力。

数学教学反思7

  这一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一个班级的数学教学。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本学期经XXX校长的带领下,在全校范围内大力提倡并实施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随着新课改步伐加快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深入实施,通过多次观摩学习、听专家讲座,我逐渐对高效课堂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浓厚兴趣并逐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虽然还有很多不足的方面值得思考,但也有不少收获。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也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它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而不是做“传声筒”。这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必须更加注重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对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就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本学期,XX副校长到我们学校来并担任了七年级的数学教学,每天的坐班时间,他都和老师们一起在办公室里探讨怎样教好学生。在不断的交流探讨中我逐渐懂得: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了解其思维水平,考虑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是否够用,以及用什么样的教法来完成数学活动的教学。比如在学习七年级《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这一课时,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从图片欣赏出发,以感受、观察、概括、操作、归纳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必须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结构

  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是不相同的,尽管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所先后,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一是应当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与由条件推知结论的思维过程相反,先给出某个结论或答案,要求使之成立各种条件。比如给出一个行程问题,我们列出一个方程来;反过来,假如给出一个方程,就能编出一个行程方面的题目。二是应当让学生学会造例型思维。某些条件或结论常常要用例子说明它的合理性,也常常要用反例证明其不合理性。根据要求构造例子,往往是由抽象回到具体,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思考过程。三是应当让学生学会归纳型思维。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试验,在若干个例子中提出一般规律。四是应当让学生学会开放型思维。即只给出研究问题的对象或某些条件,至于由此可推知的问题或结论,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我想,只要教师能够牢牢把握住学生的思维特征,并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思维活动的教学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必须更加注重积极的教学策略

  在以往教学中,有时候我们讲得很多,却阻碍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发生,这种教学不是有效教学,更不是高效课堂。随着新课改推进步伐不断加快,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不断深入,对于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次机遇。如果要牢牢把握机遇,个人认为教师必须更加注重积极的教学策略。

  1、监控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我们应当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宜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给学生预留充分的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学数学,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这是我们教师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

  3、提倡学生的质疑精神。笔者认为,让学生在课堂中互相质疑,这一过程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是多向的,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是有利的。

  4、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发挥。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

  5、充分备课与课后教学反思紧密结合。大量的资料表明,很多优秀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反思。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不光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创新。

  反思自己一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成功的地方有很多,存在问题的地方也不少。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顺应教学发展形势,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吸收先进教学模式、教育理念中对自己的学生适用的“养分”,爱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从而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也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人民教师。

数学教学反思8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和上学期所学的“用数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和提升。要求学生不仅能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列式,还能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在本课中,我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力求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材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例题或练习题插图一般展示了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现实情景,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题目中往往只明显出现一个条件和问题,另一个条件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是如何解决的。这方面虽然是教材设计精彩之处,但往往也是老师最难教的地方,因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缺乏知识的积累,对数学知识中的条件与问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图意及所求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述出来也是教学的关键与重点。许多学生在观察了插图后都能较快地用算式表示出图意,由于是生活中的实景,学生容易理解,所以能较快地列出算式。但学生只能简单地将物体的数量与数字相对应,合起来用加法做,而吃掉、用去、减少几个都用减法表示,对于减法的含义,学生并没有深层次的理解。

  其实对于《用数学》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先请学生说一说这张图提供了什么信息,是文字告诉我们,还是你从图中找的,找到图文中最准确的`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然后逐步帮助学生理清图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确这类问题应用什么方法解决,从而达到学生正确列式计算的目的。因此,课堂上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读题的能力,从“读”中让学生找出信息,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反思本节课,我认为还要做好以下两点:

  1、在设计问题上要下功夫,突出问题的难易层次,要激起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本节课中提问题的人始终是班上学习好的几名学生,其他同学的参与度不高,或只是想提出简单的问题,怎样真正调动学生爱提问题,多角度提出问题这一点需要加大力度和投入。

  2、要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任何知识的吸收和消化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应进一步合理安排留给中下生“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要充分利用师生之间的交流来启发学生从能够提问题到进一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到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提出不同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数学教学反思9

  开放性的教学对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获得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本节课中,我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并注重以开放性的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如:“从这幅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有想得和他不一样吗?”“谁有问题要问?”不断鼓励学生多角度得进行选择、加工信息,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尽管在课前的教案预设中,我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做了“周到”的设想,但毕竟课堂是鲜活的',学生是有自己思维的,如在实录中有学生提出“还可以分远近观察”时,我没有马上给予否定或肯定,而是把这种想法让其他学生判断,促使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激起火花,课堂也随之更为活跃起来。在接下去的巩固环节,学生更加投入思考,多角度地思考,个性化的问题,使课堂散发智慧的魅力。

数学教学反思10

  一、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所要达到的具体标准,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堂课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首先要有目标意识,结合教学大纲,认真研究高中数学这门课程的学科特点,洞悉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该课程总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在备课之初就要设定好每一节课要达到的分目标,将每一节课的局部跟整体联系起来,让学生有融会贯通、豁然开朗之感。一般来说,分目标的确定不应只是停留在要学生掌握多少概念定理、基础知识上,更为关键的是要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的能力。相对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目标,新的目标的确定势必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必须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做好一个合格的高中数学教师,才能谈及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

  二、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在明确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就要着手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它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教学设计的好坏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做出科学合理、有条不紊的教学设计,我们需要虚心学习同行的宝贵经验,反复修正原有的教学设计,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力求达到日臻完善的程度。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生动开展课堂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任,教师要做好陪伴和引导的角色。高中数学课程难度不断加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稍有脱节,就有可能学得吃力,导致兴趣下降,动力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通过提问等方式,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内容灵活做出适当调整。课堂上准备的习题也要难易适度,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目标,体验到学会的成就感,建立对本门课程的自信心。高中数学教师也要注意教学语言的锤炼,力求精确生动,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生活趣事,生动活泼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四、创设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首先是学习需要、学习情感的主人,然后才是掌握知识的主人。长期以来,造成教学被动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忽视或没有重视去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重理智控制,轻情感沟通,忽视情感因素的教育价值。而现代教学则是把师生情感的和谐与融洽作为其执意追求的一种心理环境,着力从理性与情感统一的高度来驾御和实施教学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最有助于个体各方面能力的发挥,高中数学的学习也不例外。课堂任务繁重,压力过大,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会大大降低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营造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幽默智慧的教学语言让学生轻松掌握每一节课的精髓,做到对知识点的举一反三,做到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

  五、建立亲切舒适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身为学生的榜样,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发自内心地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平等尊重每一位学生,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做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项说难也不难的任务,说它难是因为无论是钻研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科学创新的教学设计,还是做好生动主动的课堂教学、营造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每一环都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和高尚无私的爱,实属不易。说它不难,是因为这些工作的确就是每一位教师每天都在默默做着的,只要我们忠于职守,踏实奉献,就能收获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收获桃李满天下的累累硕果。

数学教学反思11

  在我们班有一名女生长得很可爱,平时也很活泼,在老师讲课时也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对于本节课所学的新知也能理解,可是在练习时她总是东张西望。每次上数学课做题她都不能当堂完成,最多能完成5道题。所以每次做题时我总是要批评她,慢慢地我发现她在做题时不再东张西望,只是看着题发呆。这时我开始反醒自己。以一堂数学课,在做题前我对她说:“你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相信你这节课一定能完成任务。”下课时她虽然只做完了一半的题,但我并没有批评她而是对她提出了表扬。就这样我开始以鼓励与表扬相结合的方式教育她……。慢慢地她改掉了思想不集中的坏习惯,当堂课的.任务也能当堂完成了。

  这件事我懂得了对待学生要多些表扬、多些鼓励、多些微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坚信每个人都会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充满爱意的关切,会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反之,哪怕是一次不当的批评,也可能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

数学教学反思12

  一转眼一年就这样匆匆过去了,回顾自己一学年的双语数学的教学工作实践,感觉既漫长又短暂,一幕幕仿佛又呈现在眼前。我承担的是六年级(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虽然从事双语教学已有五年的经验,但我还是没有掉以轻心。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本年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与班主任团结合作,结合本班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首先我从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指导思想;其次做好认真备好课,突出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再次是注重课堂教学艺术和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总后认真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在工作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为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不但积极参加各项培训,而且平时经常查阅有关教学资料。

  四、工作业绩方面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今年我们班有6名学生考入了区内初中班,取得这样的成绩,已达到了预定目标。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奉献。

数学教学反思13

  一、试卷内容分析:

  这次期中考试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3单元,这次试卷的主要特点是难度适中,题量轻,注重测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次命题立足课本、关注过程、重视方法、体现应用、题量适当、范围全面、难度适宜,为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取得不同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平台。

  1、基础知识部分。

  试卷中的填空题。从不同方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可从答卷情况看,有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扎实。一是学生审题不认真,二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三是学生学的`过死,不会灵活的解决问题。如填空题第9题:20千克比16千克多(),()比20吨少。

  2、计算部分。

  本次考试,学生计算题成绩很不理想,几乎所有学生在计算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失分现象。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计算失分率更大。个别学困生可以说就不会计算。由此可见,我们在这方面还极为欠缺。

  3、应用题。

  这次的应用题,学生完成较好,一是题目不是特别难,第二也说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太差。但中等偏下的学生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不能够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需要我进一步反思我的教学。

  二、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不认真审题,不细心答题,大多学生计算太粗心,不检验,丢分多。不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改进的措施:

  1、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概念做到变换方式举一反三的练习.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练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合理利用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3、多关注差生,对上课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多提问,并且随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上课作到精讲多练,作到面向全体学生。

  4、重视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教学反思14

  6月16日,我县举行了小学数学公开课的教研活动,有幸在我校进行。我认真听了四位老师的示范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这四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四位老师在课件里呈现游戏,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都有一手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和谐气氛的绝活。如一小的张老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中,通过奖励学生小贴人,评智慧之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华电希望小学王老师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创设三个小朋友欣赏画片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次公开课,老师们都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丰富的、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创设真正成为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激情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如壶泉小学的李老师在教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时,用一篇日记,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的情境,引出了有关生活中的长度单位的正确使用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

  与学习的热情。

  在这些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如壶泉小学的刘老师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明白算理,然后又利用课件把摆小棒、拨算珠的场景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当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的算理,在学生充分理解后,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总之,这几位老师的课充分展示了教师的综合魅力,很值得我学习。今后一定多向其他教师学习,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在教学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数学教学反思15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意识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怎样的问题才叫做“好”,罗强老师给出了精湛的描述:初始性、情境性、全息性、结构性。

  我想,一个好的问题如同一个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故事,吸引着学生兴趣盎然的步入数学殿堂;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颗优质的种子,让数学知识在此生根发芽,成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一个好的问题能让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在数学的天空自由翱翔……

  数列整个中学数学内容中,处于一个知识汇合点的地位,很多知识都与数列有着密切联系,过去学过的数、式、方程、函数、简易逻辑等知识在这一章均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应用,尤其是加深了学生对函数概念的认识,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来研究数列问题,使对数列的认识更深入一步;而学习数列又为后面学习数学归纳法等内容作了铺垫。同时数列还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应用,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发展应用意识。数列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好题材,自始至终贯穿着观察、分析、归纳、类比、递推、运算、概括、猜想应用等能力的培养,不仅如此,数列还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推理等基本训练、综合训练的重要题材。因此学好数列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方法简述]

  本节课是《数列》第一节,是一章的学习基础。但由于是入门的第一节,概念多,知识点多,学生常感到琐碎。教学中我主要采用“问题导引,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首先创设情景,抓住知识的切入点,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兴奋点;再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使非本质特征被一一地剥离,让本质特征更好地被揭示在学生一步步的探索过程中,并在思考中体会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数学方法;继而通过层层深入的例题配置,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观察、归纳能力和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本节课一问题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有意识的留给学生适度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类比中发现,在思索中概括,在探究中获取新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目标定位]

  学习是人对知识的内化过程,只有学生通过自己去发现、思考、揭示数学规律,才能更有效的促进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探索,形成并掌握数列的概念、表示法、分类;体会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能用函数观点理解数列相关知识;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会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某些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直觉思维能力;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索、敢于创新的思维品质以及合作意识。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法1:上课伊始,老师借助多媒体讲述故事:有一个叫杰米的人,有一天他碰到一件奇怪的事,一个叫韦伯的人对他说:我想和你订个合同,我将在整整一个月内每天给你十万元,而你第一天只需给我一分钱,以后每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杰米说:真的?你说话算术!合同生效了,第一天杰米支出1分钱,收入10万元;第二天,杰米支出2分钱,收入10万元;第三天,杰米支出4分钱,收入10万元,到了第十天,杰米共支出10元2角3分,收入100万元,到了第二十天,杰米共支出1048575元(1万多),收入200万元,杰米想要是合同定两个月,三个月该多好啊!可从第21天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第21天杰米支出1万多,收入10万元、到第28天,杰米支出134万多,收入10万元,结果杰米在31天得到310万元的同时,共付给韦伯2147483647分,也就是2000多万元,杰米破产了!

  为什么杰米会破产?很显然的原因:没有学好数学,尤其没有学好我们即将学习的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这一章——《数列》

  法2:以草花扑克牌引发学生探讨兴趣,草花实际上就是三叶草,代表着祈求、希望、爱情,如果你能找到四叶草,相传你就找到了『幸福』。

  从而引出斐波那契数列,让学生再找出生活中常见的数列。

  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故事,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所学内容上来,并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列的愿望。

  二、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教师提出问题1:什么是数列?

  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再借助多媒体进行几项活动:

  切一刀可将一个比萨饼分成2部分;切两刀最多可将比萨饼分成4部分;切三刀最多可将比萨饼分成7部分;…继续切下去,比萨饼最多被分成的部分可得到一列数

  ③2,4,7,11,…

  ④从1984年到20xx年我国体育健儿参加6次按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15,5,16,16,28,32、

  ⑤场地上堆放了一批钢管,从下往上数有4,5,6,7,8,9,10

  ⑥场地上堆放了一批钢管,从上往下数有10,9,8,7,6,5,4、

  ⑦写出精确到1,0、1,0、01,0、001,…的不足近似值排成一列数:3,3、1,3、14,3、141,…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借助多媒体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教师提出:以上7列数有些什么特征?学生会很快发现:有一定的规律。紧接着教师提出:是有一定规律,这些规律具体的应该怎么说?引导学生发现:次序!

  教师指出:为研究方便,我们把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第1项(首项),第2项,第3项,…(总之,这一项拍在数列中第几位就叫做数列的第几项)

  再让学生每一个人举出一个数列的例子,写在草稿纸上,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

  概念是逻辑分析的对象,具有丰富意义和内涵,同时又具有直观生动的背景,因此概念课应让学生从概念的原型或实例出发,经历概念的抽象过程,领悟直观和严谨的关系。让学生的学习由感性升华到理性。

  三、问题导引,深化概念

  问题2:数列⑤和⑥是否为同一个数列?

  在问题2的解决过程中,强调了“次序”,即只有项和次序完全相同的数列才是同一数列。让学生发现:数列和数集的不同:数列中的数有序,而数集中的数无序;数列中的数可以相同,而集合数的数具备互异性。

  设计意图:

  在形成概念时,也许会有学生认为数列是有一定规律的数的集合,通过问题2的分析,加深对概念理解,为下面学习排除障碍。

  设计意图:

  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在问题的导引下,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中领悟知识,突出重点,并让学生注意到数列与函数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教师强调:用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其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请一位学生回忆函数的研究内容——函数的定义及性质,而后学习了几个特殊的函数,以及函数的应用,

  类比函数,你能说出数列的研究历程?数列也是这样:在掌握了数列的概念之后,我们会去研究两个特殊数列,而后应用所学习的数列知识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尝试着让学生运用类比,自己发现将要研究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3:类比函数的表示方法,你认为数列常见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让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1、列表法(有时也称为列举法):函数两行,数列一行即可、前面的数列,数列的一般形式给出的都是列举法;

  2、图象法;

  3、解析法。

  问题4:数列的图象是什么样子?

  让学生先在笔记本上画出数列④⑤⑥的图象,并在投影仪展示,让学生观察得出:

  怎样分类?即根据项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再对这7个数列进行判断。

  设计意图:

  自己画图,使学生对数列图象迅速理解,而且所选的`三个图象恰好引出数列分类知识,使课堂前后连贯,知识过渡自然。)

  数列是特殊的函数,而函数最常见的表示方法是解析法,本节课先研究

  列的通项公式。需注意的是:通项公式是解析法表示数列中的一种,下节课还要学习其他的解析法。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问题2—6,使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中深化了数列概念。

  四、典例剖析,应用概念

  在研究函数的时候,函数的很多性质常常是通过解析式来研究,那么数列的很多问题自然是通过通项公式来研究,也就是说通项公式在数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题还要借助分子和分母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出:已知数列的前几项,用观察法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应该怎样思考?让学生讨论回答:概括一下主要有2个方面:

  1、要注意观察数列中项与序号的关系;

  2、要注意观察数列中项的几大特征如:符号特征;相邻项之间的关系;分子分母的独立特征以及相互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化归一下,联想一下转化为我们已知的,熟悉的数列,而后写出来。

  设计意图:

  为了使学生能熟练应用刚学知识,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设计以上两道例题,用议一议、试一试、做一做、变式训练的形式,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研究,教师引导来巩固新知识。并通过及时总结,使学生从会做一个题到会做一类题。

  五、归纳反思,提高认识

  让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上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1、知识要点:数列的定义;数列的项;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列的分类。

  2、数学思想:从特殊到一般以及分类、转化的思想。

  3、写出一个通项公式的常用技巧:

  设计意图:

  对教学内容归纳、疏理,小结本节课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便于学生课后复习。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六、布置作业,延伸课堂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探究数列规律的一般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训练题,留给学生课后自主探究,这样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的有机结合中,有序和谐、民主平等地展开。在教学设计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概念,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经历观察归纳、探索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收获新知和方法,提高数学素养。教学过程中通过环环相扣、设置得当的问题链,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热情、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整堂课始终处在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看得专心、听得认真、做得投入、说得流畅、合作得愉快。

  另外,本节课在指导学生进行反思上也做了一定工作,反思可以说是学生认知水平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一个主要环节,所谓反思也是解决问题后自问几个为什么,为下次解决问题获得有用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真正领悟到数学思想方法,以达到优化学生认知结构,促使学生思维升华,由此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之目的。

  本节课设计在实施过程中要避免用问题牵着学生走,而是设置情境,让问题呼之欲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一点在采用“问题导引,自主探究”这一方式的教学中都应注意。

【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数学教学反思02-12

数学教学反思(精选)07-06

数学教学反思06-12

数学的教学反思02-26

数学的教学反思12-27

数学教学反思11-13

数学教学反思05-08

数学教学的反思01-01

《数学》教学反思11-06

数学教学反思[必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