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反思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反思

时间:2023-11-17 16:13:3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反思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反思1

  《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欣赏内容,这首管弦乐曲由郑路、马宏业作曲,创作于1976年,作曲家用苗族、彝族的音乐风格。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欢快、热烈的情绪,深受人们喜爱,已经成为音乐会经常上演的曲目之一。

  这首乐曲分为引子和三个主体部分,教学重点我放在了管弦乐的乐器音色听辨和乐曲的风格元素上,用敲、唱、说、跳、找等丰富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

  一开始,我引导学生复习管弦乐知识,回忆管弦乐的组成,并在电子琴上模拟各种乐器的声音,让学生听辨是管弦乐中哪种乐器的音色。上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听觉,为欣赏乐曲打好基础。

  在欣赏全曲时我用了总---分---总的形式,先整体欣赏全曲,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再分段欣赏,层层剖析,最后再完整地欣赏乐曲,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感受和回顾。在每次欣赏前我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吸引学生听赏的注意力。

  比如:在第一次欣赏全曲时,我提了三个问题:

  1.乐曲的情绪如何?

  2.你认为它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如何分?

  3.听完乐曲,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你能哼唱一下吗?

  用问题引导学生先感受全曲的风格和情绪,借此使用多媒体介绍苗族和彝族,让学生了解音乐元素的来由及其特点。

  在听赏三个主体部分时,我也用了不同的问题,针对第一部分我提出:

  1.乐曲的速度、情绪如何?

  2.用了哪些主奏乐器?

  通过学生的回答我重点介绍了单簧管、小号和弦乐,并一起哼唱了主旋律。在这样欢快的主题下,同学们想到了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于是,在同学们的创意和老师的指导下,教室里成了打击乐合奏的欢乐海洋。

  欣赏第二部分时我提出:

  1.听了这一段你联想到了什么?

  2.你能找出这一段乐曲的特点吗?

  这一段让人联想到了大家一领众和,载歌载舞的感觉,在学生说出感受后,我让他们用舞蹈表现当时的情景,在几个活跃份子的带动下,教室里又洋溢着轻柔的舞步。其实,这一段的主旋律只用了do、mi、sol三个音组成,这是当地少数民族的一个特点,同学们还唱起了具有相同特点的《乃哟乃》、《跳圆圈》等曲子,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结合了起来。

  听赏第三部分时我又提出:

  1.这一部分和第一部分相比较有什么异同?

  2.增加了什么音色?

  同学们回答后,我重点介绍了定音鼓和长号,并与第一部分做了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了越来越热闹的场面。

  细听三部分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乐曲取个名字,大家七嘴八舌,有的取名“喜洋洋”,有的说是“快乐的节日”……虽然与《北京喜讯到边寨》的原名有出入,但从学生们取的.名字上看出,同学们都抓对了乐曲的情绪,都理解了乐曲所要表达的意思。在揭题之后,我简单介绍了作曲者和这首乐曲的背景,并给学生欣赏了乐曲的的引子部分,让学生充分想象与结尾部分交相辉映的用圆号吹奏的长音,他们都说:象喜讯传来的声音。是啊,主题如此鲜明、如此好听的乐曲加上这么特别的引子,多么形象,多么美妙呀!

  最后,我总结本课,再让学生完整听赏全曲,并用打击乐器模拟曲中管弦乐器的配器来演奏,经过前面的分析和演唱,学生轻松完成了合奏,也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任务。整堂课在轻松热闹的气氛中结束。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反思2

  本课教学在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把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放在首位

  本课的教学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得多,学生听音乐少的做法,把发展学生

  的听觉思维放在首位,加强了对音乐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的听辨,对音乐民族风格的听辨,特别是对音乐曲式的听辨等。乐曲的曲式由引子、六个乐段和尾声组成。音色包括有圆号、小提琴、双簧管、小号、锣鼓。速度有快、中速、渐快。力度有强、稍强、渐强。节奏有紧凑、舒展。旋律有优美、欢快、粗犷等。所有这些对音乐的听辨结果都是在音乐音响的基础上通过听觉思维的过程获得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引导学生在思维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是和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

  2.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音乐思维的基本方法,过去我们对联想和想象的认识有片面性,只看到其视觉形象的一面,忽视了听觉形象的一面。本课教学既重视了学生视觉的联想和想象,同时也重视了听觉的联想和想象的培养。如在听辨苗族民族音乐风格中那个独特的音(ъ3)时就要运用良好的内心听觉,用过去头脑中ъ3的听觉表象同现在的音响进行比较,也就是说通过听觉思维的过程来分辨苗族音乐的风格。再如分辨乐曲的六个乐段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必须培养学生内心听觉的想象力。本课教学运用了形象思维分解、组合的思维方法,首先分别对六个乐段进行听辨,学生通过内心听觉对各个乐段有了初步的想象,为组合成完整的乐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完整欣赏时,教师又利用节奏伴奏这种外化表现方式了解了学生思维的结果,顺利地解决了结构听辨的难点。

  3.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渗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本课又一个突出的特点。如开始的为乐曲命名,在分段欣赏时创编伴奏的节奏,用电子琴试奏“欢腾主题”,演唱“歌唱主题”,学生指挥全体随乐曲做节奏伴奏,以及最后的学生谈欣赏体会等都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些活动的设计突出的特点是没有一个同意的答案,这就促使学生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从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精心设计有利于创造的活动。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北京教学反思02-24

《北京》教学反思05-28

北京的教学反思12-25

人教版北京的教学反思01-30

《北京的春天》教学反思03-02

1到5的认识教学反思08-01

北京欢迎你教学反思03-05

巴塘连北京教学反思11-22

《首都北京》教学反思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