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对称图形》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对称图形》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时间:2024-01-06 06:56:0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称图形》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对称图形》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对称图形》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内容:

  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中心编的《新数学读本》四册“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和比较的过程,学会辨认对称图形,提高判断能力;经历多种感观多种形式的参与,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提高认识水平;经历剪、拼、画以及计算机的操作,丰富学习方式,增强操作技能,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展示民族音乐,创设愉悦情境。

  1.情境:“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在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化蝶”选段的渲染中,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观察优美的画面:画面中有草有树有人,重要的是有蝴蝶。

  【注:民族文化的熏陶,需要学科教学点点滴滴的渗透,数学学科也不例外。】

  2.观察:引导学生观察蝴蝶的特点?

  3.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画面,其中关于蝴蝶的有:蝴蝶很漂亮。一只蝴蝶大一只蝴蝶小。

  【注:在学习对称之前,学生不会从蝴蝶左右两边是一样的,这样对称的特点上去描述。这就是真实的课堂。】

  4.师启发:我们今天要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它!播放特写镜头:蝴蝶把翅膀合起来,又展开。让学生感受到蝴蝶左右两边一样,翅膀对折完全重合的特点。

  【注: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事物,这也是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当前的数学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数学家,而是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把数学的思考应用到生活中。】

  二.多种学习方式,认识对称图形。

  1.师:这里有很多课前小朋友的剪成图形,请你们观察一下,看一看,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

  2.生:各种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也不同。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大小分。

  3.拼一拼:

  师:从上面的图形中,你能不能选两个拼成下面的图形呢?

  学生操作。

  【注:动手操作,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学习方式,而对于教学的来说,这也是一种必要的方式,因为它着实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在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沉浸在操作的喜悦中,专注而又高兴。】

  4.老师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了展板上。

  5.师:除了这些图形以外,你们还能不能拼成同类型的其它图形?

  学生拼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都展示到展板上。

  师:小朋友拼的对不对,我们先来看原来的这两组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两边都是一样的。师:两边是指什么?生1:左右,生2:还有上下。

  生:两边对折会对称的。生:两边对折会一模一样的。

  生:如果在图中间画一条线,上下或者左右会是一样的。

  【注:学生的思维非常流畅。学生怎么会想到这样的一条线?是生活经验还是非课堂的习得。课后问了这个学生,他说以前他折过这种图形。】

  6.看看我们的同学拼出的图形,有没有不是同一类型的?

  7.讨论个别学生拼成的图形:

  生:到底行不行?我们叠一叠,学生操作,验证结果的正确。

  8.得出名称:师:象这样的图形,我们给它取个名字?

  生:对称图形。【注: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因为学习的渠道不只是课堂。对于这样的数学术语,其实也无须启发,因为很多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定。】

  师: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左右或者上下都是一样的图形的。

  生:盛老师,在生活中也有对称图形的。

  【注:以前我们强调数学应用于生活,老师总会指导学生把数学联系生活实际,但是新的阶段开始了,学生能自觉把数学联系生活了。这个学生的发言就是没有任何教师提示的。】

  师:那你们就说说看?【注:教师的教案里没有把这个环节设计在这里,灵活的老师就顺水推舟了,这也是生成式教学的艺术。】

  生:剪刀,(因为学生刚用过)老师手里的双面胶,生:门,生:到底是不是?生:对折一下试试看?生:门能对折?生:还有面包(估计那是他今天的早餐)生:衣服,裤子?生:是吗?生:脱下来折一折。(童言无忌)生:橡皮,生:不行吧生:要全新的,没用过的。……

  【注:课堂的气氛达到高潮,你一言我一语,但很有序,这个班的学生发言习惯很好,别的同学在说,大家总是在听,等别人说完了,自己还有什么不同看法?直接补充?这或许也是数学课堂的新的好习惯。】

  三.动手操作,制作对称图形

  师: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真多。现在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对称图形?

  师:现在我们要来制作一棵小松树,有什么好办法?

  生:先画一画:师:怎么画?生:画一棵。(这是已有美术的经验。)生:不用画一棵,只要画半棵。(这就有了数学知识的应用。)学生:不用画的,直接剪就行了。(这又是生活经验的作用。)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生:好了。

  【注:老师的任务布置了一小会儿,班里最淘气最好动的一位同学最快完成任务。说明我们评价一个学生需要全面考察,在今天的课堂上他和其他同学一样优秀。】

  生:我的树真胖!(在剪的时候有的学生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学生的语言意想不到的有趣。)

  生:盛老师和毛月剪得最好!

  【注:老师和学生同时成为评价的对象,看来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因为在孩子眼里他们已经是同一类参加评价的对象。】

  生:剪下来的小树是对称图形,剩下的也是对称图形,还可以当面具。(有了这个学生的特别发现,大家都乐了。)

  生:盛老师,我还想剪。生:我也想。生:我们也想

  【注:学生喜欢参与,学习非常开心,争着想再制作一个对称的小松树。】

  四.观察比较,判断对称图形。

  1.出示一些常见的图案,判断是不是对称图形?2.组织学生用分别印有“√”“”的卡片,表示判断的意见。

  3.学生人人参与判断。针对其中几个有疑问,讨论验证方法。

  生:可以横着折,或者竖着折,看看两边是不是一模一样的。

  4.判断的题做完了,有一个学生突然有了一个新发现:

  生:我们用来判断的两个符号,也有对称和不对称的区别。表示是的“√”不是对称图形,表示不是的“”却是对称图形。

  【注:灵活应用,学以致用,不再是一句口号,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真实写照。并且,在说话间,还充满着趣味的关联。】

  五.多种形式,学生自主练习。

  1.教师出示题目:图1中上面的图形对折后会是下面的哪一个,用线连一连。图1图2

  2.图2中,上面一行的图展开后是下面的哪一个?

  学生对其中第2幅图有不同的意见,到底是与下面一行中的第1个还是第3个连线,学生小组展开讨论,除了观察和想象,也有学生拿出剪刀实际操作来验证。

  【注:虽然练习前面两题的形式都是连线,但题目的编排却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

  3.趣味练习:画脸谱。(只出示脸谱的一半,引导学生根据呈现的颜色把脸谱补充完整。)

  【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脸谱又是一种艺术,整合在数学学科中,既是学习数学的好材料,又是渗透民族文化的好题材。】

  4.电脑制作对称图形。

  师:刚才我们用剪刀剪出了一个对称图形:小松树,现在我们用电脑来制作一棵对称的小松树,看看是不是更方便了。

  学生按照步骤利用计算机中的画图软件制作对称图形。

  步骤:

  (1)先画出半棵小松树,(2)再复制,(3)把复制好的水平翻转,(4)组合。

  【注:计算机的应用恰到好处,把计算机的初级画图技术和数学的知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学生兴趣盎然。】

  六.课外延伸,丰富学习内容。

  1.师: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很多,古今中外,都有广泛的应用。我们一起来看数学百花园。(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欣赏中国剪纸,如果可以还可以登陆相关网站,搜索更多内容。)【注:又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鲜活体现,又是信息技术的恰当整合,设计别出心裁。在音乐上还是播放“梁祝”,前后呼应,值得回味。】

  除了古代的剪纸以外,还有现代的汽车标志,还有具有很强民族特点的中国汉字,至于外,还有外国的国旗(加拿大国旗)……引导学生到生活这个大世界寻找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1.民族文化的有机渗透,呈现课堂教学的新文化。国家大兴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而民族精神的铸就需要实在的载体,在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的实验过程中,作为数学学科的教学怎样有机渗透民族性,引起广泛关注。我们需要选择切合教学符合儿童学习规律的素材,需要富有中国特色的数学史实,需要一些有民族特色的题材,如本课例中的小提琴曲“梁祝”、京剧脸谱、中国汉字、中国剪纸等就是在这方面作出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2.既是民族的,又是现代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需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本课例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优美乐曲,展示漂亮画面,除了直观演示以外,更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完好地整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画图软件的应用足以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网站的导航,更是体现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强大优势,力求在增强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真实生动的课堂,落实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一节课下来,老师说的时间总共不到5分钟,剩下的时间都是学生的了,学生说的多了,动手操作多了,参与面广了。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不只是老师的意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关键是在学生眼里“老师和学生是不是平等的”,当课堂出现师生之间融洽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相互评价的时候,真切地感受学生和老师的距离近了。数学要联系生活,这种理念不是老师停留在口头上,也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需要内化为学生的一种意识,一种数学思想。当课堂上学生主动提出联系生活实际的时候,那就是一种教学成功的具体体现。

【《对称图形》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相关文章:

《轴对称图形》数学教学反思03-09

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03-01

《对称图形》教学反思07-11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1-19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03-29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04-21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的教学反思10-19

画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1-26

《中心对称图形》教学反思05-25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5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