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

时间:2024-01-26 18:45:4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1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我觉得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文章可以做为切入口。本单元的内容,以不同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本次的公开课我所选择的课题是其中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来自吴岗的佳作《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报告文学作品作者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

  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所以在设计时我也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文本中体悟情感,认识当今的生态环境,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当然如果只是让学生重复书上的信息,记住几个数据或者分析破坏的原因,最后呼吁环保,学生兴趣是没了的。于是,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步是直观的感受,给学生展示几幅过去和现在的罗布泊的图片,给学生首先来个心灵的震撼;第二步是检查预习,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第三步是正式的进入课文,这也是这堂课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两个步骤,一是初读整体感知,二是再读探讨感受作者心情;授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课堂检测。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自我感觉课堂气氛还是不错的,我觉得整个环节衔接的很紧凑,时间的把握也是恰到好处,学生没有借助课外的.参考资料完成学习任务,我给了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学习的效果我也觉得很满意。当然没有一堂课是完美的,总会有缺点。反思这堂课,我觉得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自己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媒体给了我很多的便利,我可以更充分的利用好这一资源。本堂课上我给学生展示里几组图片,是今夕罗布泊的对比图片,也许是因为在图片的选择上没有选好,对学生的视觉冲击不是很大,所以一开始学生的反应就与我预期的有一些距离了。

  2、学生读的太少,说的太短。语文教学是一堂很重要的语言课程,可是在课堂上,学生读的东西太少,说的话语也很简短,我也没能及时的引导学生如何把话语说的更婉转一些。

  3、对学生的激励太少。本堂课上,有一位学生是重来都未曾主动的回答过老师的问题的,但是在今天的课堂上,他却主动的上讲台完成课堂检测。我觉得当时我应该在课堂上对他的勇敢做一些及时的鼓励。每一堂课都是一件艺术品,越是不断的雕琢越是精致。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2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针对文章内容和生活现实,让学生在读、说、看、感中探究出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体会人类应从中汲取的历史教训,通过残酷的事实,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所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联系实际,寻找根源;增强环保意识。

  由于课堂只有45分钟时间,加上语文的学科性质,要求重在熟读,因而时间紧迫,不能在课堂反复熟读,所以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全文至少读3遍并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先对罗布泊加以了解。导入新课时借助多媒体,展示罗布过去和现在的'图片,通过教师前后反差强烈的语言表述和图片展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对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的探究,主要是通过课上展示的古今对照的图片和对重点语段的品读中探究解决。同时也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在整体感悟并分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后,联系现在的生活环境,学生展开讨论,并谈谈人类对现实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面临如此的悲剧应如何去做,从而树立环保意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3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如下收获:

  1、分析一篇文章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方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减轻学生的阅读压力。特别是比较长的文章,让学生在及时的从文章的题目中捕捉到正确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感知。

  2、语文课堂上要重视精彩、重点语句的品析。语文的现代文教学,教学重点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从语言中感悟文章所要带给我们的深层意义,进而达到教育、启迪、培养他们学会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品析中体会文中精美的句子含义,在品析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品读中提升自己的阅读欣赏能力。

  不足的地方:

  1、我觉得学生回答问题非常踊跃,可是我对如何安排学生发言做的不好,学生的发言显的有些乱,重复发言多。

  2、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我的及时指导不是很到位,没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错误,如:学生何长磊列出的等式“盲目用水+植物的大片死亡=人类的慢性自杀”其实,这是一个不等式,如改成“盲目用水=植物的大片死亡=人类的慢性自杀”这样就对了,在这里,如果我能够把它进一步提升为“盲目破坏生态环境=人类的慢性自杀”这就把整篇课文的分析从水资源的浪费提升到整个环境的破坏了。

  3、文中留给学生拓展的时间少,比如:我们应该如何做,做一个环保人士,让大家找,我想:对同学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这个时间有点短。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4

  新课标下,强调语文教学的整体性,要摆脱对课文的支离破碎的条分缕析。我在这节课中,首先引导学生从课文标题入手,从课文标题上获取信息,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长远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形式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接着,又让学生画出文中介绍昔日罗布泊和今日罗布泊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浏览,获取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时候,我让学生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到黑板上,这样,教师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还让学生画出自己认为容易写错、读错的字,目的是结合学生的学习实践,以点带面,以个别学生的学习经验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最后,让同学自己上黑板去解决问题,更是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生学好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生命的绿洲”到“生命的禁区”,学生会对这个悲剧深感痛心,对悲剧制造者极度的愤慨。我让学生涵泳体会,从字里行间品味作者的感情,学习作者对生态环境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把作者的这种人文关怀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抒发自己的心声,这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朴素的环保意识。我还注意到语文课堂延伸,让学生走进社区,向周围的人宣传环保知识。即使就教学过程而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写,这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实证。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5

  这节课的教学侧重于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概括能力。所以课堂多采用提问或让学生自己交流的方式来进行。因为学生课前准备充分,阅读较好,并且对环保问题较为关注,所以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活跃。课外拓展延伸设计较好,学生课后完成兴趣及质量较高,类似的'课以后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能力差异较为显著,而课堂时间有限,不能使所有学生得到练习,今后的课堂学习将会在这一方面进一步加强。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6

  课堂中基本按照教学设计进行,在品味报告文学的语言特色时,充分给予学生赏读的时间,从真实性、形象性、政论性三方面做了较好的研读。以形象性为重点,从词句的情感色彩、准确性、修辞方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较多的探讨和品读,收到较好效果。

  其次,融入了较多的图片,比如今昔罗布泊各五幅图,不死的胡杨准备了五幅,还展示了塔里木河的水系图,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视觉冲击较强,心灵感受也比较强烈。

  本节课给学生以理性的认识:环保问题不再是口头上的呼喊,更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不仅仅为自己这一辈,更是为了后代子孙。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2

  今天,浦东新区教育学会安排我们到南汇一中进行听课交流,我们深入课堂听了一节语文常态课,是二7班钱老师上得一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后南汇一中的领导、我们海南、西双版纳及宁波的老师集中在会议室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交流点评,既肯定了优点,也指出存在的问题。

  这节课钱老师让学生从题目中找的信息,抓住文的数据或者分析破坏的原因,呼吁环保突出主题。最后进行语言赏析及朗读。

  老师把课上完了,既抓住重点,又突出了主题。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情感、兴趣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听了这节课,我想:作为教师要把一节课上好,上得生动,这与我们老师平时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新课程,探索新教法-----贯彻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分不开的。我认为要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的师生观,要以学生为本,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另外,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明确这一点,绝不能含糊:语文课不是政治课,语文课应以语感训练为重点,学习重在体验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课堂上必须有学生听、说、读、写、思、做的亲切经历,别人是替代不了的,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3

  今天我讲了一节校级公开课,讲的是吴岗的报告文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查阅了很多的.资料,甚至上课时所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写了下来。课讲完之后,我进行了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成功的地方:多媒体辅助教学,罗布泊前后图片的对比给了学生强烈的震撼,同时辅以充满感性的语言给学生营造了一种沉重的气氛,使学生产生了忧患意识,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不足之处:1、由于上课时过于紧张,遗忘了一重要环节,致使上课时重点不是很突出。2、过多的考虑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忽略了语文的作为工具性学科的特性。3、课前太刻意、太精心的准备竟成了我的一个绊脚石,一个环节出了错误,甚至下一环节该说什么都忘记了,以后应学会随机应变。=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7

  新的语文教材,加强了给学生审美体验、情感熏陶的文章的选入。这一鲜明的变化,其实也明确地提示我们:语文教育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人文性,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于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一标准也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既重认知又重情感,既重理性又重感性,既重工具又重人文,尤其是在阅读目标上,应纠正长期流行的理性化分析的偏差,强化感受性,强化体验性。

  初读这篇课文,我的心就被震撼了,由美丽的仙湖到苍凉的沙漠,那该是一场怎样令人惋惜和痛苦的巨变啊!我多想看看过去的仙湖!我又多想再看看如今的沙漠。我想,假如我到了那里,一定是泪流满面。我更想痛斥造成这场悲剧的人类啊!我想,我一定要让学生在触目惊心之中受到震撼,去热爱自己的家园。

  基于新课标理念和自己的阅读感悟,对于《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我的教学总体设想是:带学生进行一次震撼人心的心灵之旅。

  该单元也是一个人与自然为主题的单元,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谈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那么,让学生在文本中体悟情感,认识当今的生态环境,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就是这一课的重点。

  然而,学生对于罗布泊并不熟悉,对于它的变化没有真正目睹,他们能够走进文字中吗?能够达到真正的心灵震撼吗?为了铺设一道学生由现实到文本的桥梁,我决定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情境,利用画面、背景音乐,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解决教学的难点。课前播放《月牙泉》歌曲,创设忧郁的情境。再让学生观看罗布泊的图片,让学生从感情上得到初步触动,再由图片进入文本,通过抒情语句的朗读感染,真正感受罗布泊如今的蛮荒与凄凉。注重多形式朗读,读中悟情,并在朗读中体会对比、排比、拟人等手法的效果,从而弄清罗布泊变化的.原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树立环保观念。

  通过本课教学,我的收获与反思如下:

  1、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先由歌曲入境,再由课题入情。看图片,粗略感知变化;读文字,细细体验变化。心灵受到震撼,自然地分析变化原因,激起对人类行为的谴责与痛恨。最后由课文联系生活,交流生活中的环境破坏实例,多形式自由表达对人类的呼吁与劝戒。直观的图片欣赏与感性的文本朗读相结合,多形式的朗读展示与开放的评价指导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整个过程自然、流畅、生动。

  2、营造氛围,提供情境,注重情感体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在本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月牙泉》忧郁的歌词与旋律,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忧伤的情感氛围。当他们从课题中体验到惋惜之情后,再观看罗布泊往日与今朝的对比图片,心灵从一个高峰跌落到低谷,他们那种凝重的表情,小声的惊讶,表明他们已经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再从直观的图片进入到生动的文本,有了前面良好的情感铺垫,学生一下子就动情了。在解说罗布泊旧貌时,满含赞美和喜悦;而读到今日惨状,字字哀婉,声声叹惜,句句沉重,已无需我用过多的语言来指导,也不需再用丰富的语言来“煽情”,作者的生动形象的文字已激起了他们的共鸣,他们已身临其境,如入其地,如观其境,在触目惊心的旅程中引发了对人类盲目行为的谴责与痛恨。他们对于“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中“又”字的重读,对于“救救月牙泉、救救青海湖”的急切的呼吁,感染了每个人的心灵,课堂也进入了高潮。所以,在联系生活谈环境污染实例后,他们对于人类的呼吁和诉说就显得那么直露,那么愤慨,那么深情。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我想,也正因为本课为学生提供了恰当的学习情境,学生的情感体验才那么充沛,那么投入。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我想,有情感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称得上语文课的。

  3、注重朗读,以读观“变”,以读悟情。在本节课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自由读课文,根据提供的画面,在文中找恰当文字配解说词,使画面与文本巧妙融合,学生自主灵活地选择画面解说,又让学生互相进行解说评价,不断地读、评、读,最终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在读的过程中,多种形式交互进行,个人展示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相结合,朗读文本与静观画面结合,朗读文本与体验修辞效果结合,于朗读中进行无痕的知识传授,于朗读中进行震撼人心的心灵之旅。

  当然,本课也有诸多不足之处。例如本课把“悟情”作为重点,对于文章的比喻、拟人、对比、列数字等手法运用强调较少,只是略作点缀,相对于工具性来说的“语文味”又似乎淡了一些。虽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但学生的互动活动较少,尤其是没能较好地体现合作学习方式。

  和学生一起历经这一趟心灵之旅,爱护家园的意识更加浓烈,追求教学艺术的信心也更充足!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8

  一、教学设计意图

  本文教学可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拓展性学习,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读、说、感中探究出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从而体会人类从中应吸取的教训,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所以,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为: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增强环保意识。同时平时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得以充分体现。

  二、激活课堂的方法和手段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先对罗布泊加以了解。导入新课时借助优美的ppt图片和教师反差强烈的语言表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对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的探究主要是通过课上对重点语段的品读中探究解决。同时也能从整体上感知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强烈的忧患意识。随后,联系我国的西部大开发,请学生小组讨论从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中应吸取什么教训?以此拓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接下来的说话练习则能引导学生在感悟后自己发出“救救仙湖”,“救救人类自己”的呐喊。

  三、成功和欠缺

  整堂课流程顺畅,基本做到教师引导,学生主导,使学生在读、说、写、感中实现教学目标。学生能融入文本,体会作者的遗憾、痛心和呼吁。课后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有提高。

  主要的欠缺在于相关的朗读不到位,感染力不够,影响了最后的高潮“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这一文章主旨的表现。

  同时通过教学本文以及平时的教学,发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还需要思考、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这种方式更适合于小班额和开展小组讨论,目前由于班额较大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同一个教学内容的全部探究过程;同时,因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得不到充分的指导,有时甚至不知从何下手去研究,以致影响探究热情。

  第二,由于考试制度的制约,探究性学习方法,推行阻力很大。低年级学生因考试压力小,所以老师也能放开手脚,同学们的探究热情也很高,但一到高年级,学生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付繁重的作业以及考试,课前预习不到位,尽管老师一再增加课内探究时间,但效果仍不理想。

  另外探究性学习还要求比较充足的教学设备和课外教育资源,在目前情况下,这些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所以探究性学习对语文教师及教育管理者都是一个挑战,教育者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修养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9

  1.本色入题是对此文最好的选择。因为这篇文章的文题中包含了很丰富的信息:罗布泊消逝前曾经是怎样一个仙湖,那它消逝后是什么样子的?它消逝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是消逝而不是消失呢?这些信息学生在解题中应该都能从文章题目中捕捉出来,可能形不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信息链,教师就要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者的作用,因为这些信息恰好是文章的主体内容,沿着这些问题展开就可以以一线带全篇,也把学生引入到了文章的情境之中。解题之后用投影展示罗布泊的相关图片,在强烈的视觉对比中印证文题给我们提供的有效信息,这样设置情境会更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认真阅读。

  2.在阅读中教师不要过多的指手画脚,而要让文本自己说话。在整体感知这个环节中,我除了引导学生做“勾画圈点”标注出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之外,不设置牵制学生的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因为在解题之后学生会自觉的带着疑问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可能会读出新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阅读缺失和阅读去个性化的背景下,有时候这种素读,也就是静心本色的阅读,更能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让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3.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自主探究后,我设立了让学生将圈点勾画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的学习环节,小组内仍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中展示师生共同探讨。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质疑环节,而且都是把它安排在研读赏析之前,因为我发现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和思考的广度深度往往超过我的预期,而他们质疑比较集中的问题往往是教学的难点,教学重难点由学生自己找出并解决比教师预设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回答更有价值。当然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就要由教师适时的引导使小组学习和质疑解疑更有意义,这时候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把学生的思考由窄处引向宽处由浅处引向深处,把偏离的扶正,而不是流于形式。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10

  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有着许多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情境,比如设计导语时我本没有想到用吴刚来导入课文,可学生都首先想到了神话中的吴刚,我因势利导找出两个吴刚的.共同点导入课文。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而又有价值的东西并打破计划因势利导,让他们感到交流的快乐和发现问题的兴奋,才能让整个课堂灵动起来。另外语文的学习说到底是语言的学习,只要肯引导,学生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以及表达能都会得到提高,甚至让你有想象不到的惊喜。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11

  今天我讲了一节校级公开课,讲的是吴岗的报告文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查阅了很多的资料,甚至上课时所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写了下来。课讲完之后,我进行了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成功的地方:多媒体辅助教学,罗布泊前后图片的对比给了学生强烈的震撼,同时辅以充满感性的语言给学生营造了一种沉重的气氛,使学生产生了忧患意识,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不足之处:

  1、由于上课时过于紧张,遗忘了一重要环节,致使上课时重点不是很突出。

  2、过多的考虑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忽略了语文的作为工具性学科的`特性。

  3、课前太刻意、太精心的准备竟成了我的一个绊脚石,一个环节出了错误,甚至下一环节该说什么都忘记了,以后应学会随机应变。

  关注基础教育,探索最佳学习之方法,交流个人教学之心得,广交天下朋友!让我们相会在这块土壤上,为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畅谈我们的思想吧。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12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

  2、通过朗读与揣摩,让学生感知文章梗概。

  3、讨论与练笔相结合,训练学生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与揣摩,让学生感知文章梗概。

  2、讨论与练笔相结合,训练学生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讨论与练笔相结合,训练学生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家是温馨的港湾,它周围的环境则是大家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无数小“家”凝聚成我们可爱而又富强的大国家——中国。然而,在我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个典型的地方,它的'过去郁郁葱葱,鸟语啾啾,而现在却迥然不同。这个地方在哪里呢?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吴岗笔下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板书:课题和作者)(约3分钟) 学生认真聆听,想像罗布泊的今昔面貌。 尽量用优美的语言熏陶学生,为新内容进行铺垫。同时,也为知识的迁移作伏笔。

  (二)感知文意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大组读1~3和9~14自然段,第二大组读第4~8自然段,最末四段由全班齐读。同时思考: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的景色是怎样的?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注意:应先让学生找出有关罗布泊今昔的句段,再概括。板书:“前”“后”“绿洲”“沙漠”。)(约12分钟)

  2、罗布泊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究竟是谁酿成了这样的悲剧?同桌讨论完成。(约7分钟,板书:?、人) 1、有感情地放声朗读,力求尽快感悟本文内容。

  引导学生归纳。

  2、找出相关段落(11~13段),同桌讨论后归纳其变化原因。

  1、重视语文阅读,培养学生爱阅读的好习惯。读完课文后,应指导学生读出最后一段三个“救救”的语气。

  2、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并培养学生在相应句段旁边作好笔记。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发现有类似的破坏环境的例子吗?同桌讨论,教师巡视,同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兴味。)(约8分钟)

  教师引导,如果学生素材少,教师可简介环保大使张正祥等的先进事迹,最后板书:忧患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2、写广告语:众人拾柴火焰高,为唤起大家保护环境,增强责任心的意识,请拟一句宣传标语。(约5分钟) 1、小组内合作,大胆畅谈。(学生谈到九曲河的水污染,谈到焦化厂的滚滚浓烟,谈到泸县花园干道上有的游人任意践踏草坪……)

  2、学生动手积极,标语有: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的眼睛;游客好,别踩我,我怕疼;社区是我家,呵护靠大家…… 通过合作,学生心中激起了不断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同时,也为了渗透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德育理念。

  (四)总结(约5分钟)

  让学生总结。若学生表现好,可叫全班齐读最末段;若还没下课,可让学生迅速浏览第15~24自然段,提出问题大家解决或听写生字词以检查学生的预习。

  教师总结:出示小黑板,宣读自己写得《无题》“诗”:护林防火,责任你我;绿水青山,国泰民安;珍爱环境,美我家园;呵护地球,壮我河山。(学生情不自禁地响起掌声)让我们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尽上自己的一分绵薄之力吧!让我们都来争做一名小小的环保卫士吧! 踊跃总结。 培养学生认真总结的好习惯,也为了进一步突出本文的主题。

  六、板书设计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岗

  前————罗布泊————后

  ︱ ︱

  绿洲 ―――――?――――沙漠

  人

  忧患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13

  叶圣陶在《阅读与写作》一文中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上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上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怎样才能通过文字这道桥梁,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于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受共鸣的过程。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把课文中蕴含的生命形态、情感形态有机地融入自己的个体审美体验中,再转化为鲜活的情感的雨露,浇洒到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兴奋起来,震惊起来,在强烈的情感驱使下,学知识、长智慧,懂道理、明人生。

  1.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走进文本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课文中生动的描写、深挚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但是我面对的是一些对罗布泊一无所知的学生,他们能够走进文本中吗?能像我一样为罗布泊的沧桑巨变震憾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习情境”。为了铺设一道学生由现实到文本的桥梁,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搜集了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

  图片,用一幅幅生动、直观的图片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初读课文后,对文本有了一定程度的感知,在这个基础上,再观看罗布泊的图片就仿佛如临其境,这样学生就从感情上得到进一步的触动。接下来学生再由图片进入文本,通过抒情语句的朗读感染,真正感受罗布泊如今的蛮荒与凄凉。

  2.激发兴趣,让学生深情对话文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励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为人的智慧和伟大感到骄傲。”那便是产生学习上的“高峰体验”,即处于最欢喜、最幸福、最完善的时候,学习效率自然理想。在本节课堂教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扮演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记者给罗布泊之行组织解说,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搭建了一座展示自我的舞台,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活动中充分表现自我,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欢乐体验。课文的朗读声情并茂,那是学生与作者心灵的沟通;自己组织的解说词生动流畅、罗布泊之行的感受震撼深刻,那是学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己心之悟,最是至深。应该说学生已经通过文字这道桥梁,走进了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并且从中获得了有益的启示:环境破坏触目惊心,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3.构建桥梁,让学生主动走向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也就是说语文学习要关注人类本身的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存亡,关注自然的变化,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语文来源于生活,也应该服务于生活。两耳博闻窗外事,才能读活教科书。语文教学必须走出象牙之塔,面向生活,关注时代。由罗布泊作者想到了青海湖、月牙泉,学生又想到了遭遇特大旱灾的重庆、沙尘飞扬的北京、停喷的趵突泉、断流的黄河……面对日趋恶化的环境,人类应怎样做?我们应怎样做?这正是作者希望读者思考的,这是每一个同学应该关注的。

  一节课的阅读交流,我们的思想跟随作者笔下的文字进行了一次难忘的罗布泊之旅,一次足以震撼我们生命的心灵之旅。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1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过程和方法: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本文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的方法。

  2.了解罗布泊的这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原因。

  3.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应吸取的教训。

  教学设想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从“生态自然”的角度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21世纪的接班人更要具有这种意识,因而,本文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传达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教学准备

  1. 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朗读生字词。

  萧瑟(sè) 和煦(xù) 干涸(hé) 吞噬(shì) 戈(gē)壁 裸(luǒ)露

  2.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堂教学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听说过罗布泊吗?那里是浩瀚的沙海,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现在是一个充满恐惧又充满神秘的'戈壁,但是,罗布泊在100年前曾是一片辽阔的水域,那里水鸟成群,碧波荡漾。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那么,罗布泊是怎样消失的?是谁制造了这个悲剧?我们一起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寻找答案。

  播放沙漠中绿草如茵、胡杨林立、花团锦簇的景象画面,学生探讨:“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感受?”问题,因势利导:是啊,人们都愿意生活在花红柳绿式的“世外桃源”之中。可是,我们却不愿更好的去呵护它,建设它,于是,有些桃源竟变成了魔域。在我国青海湖附近就曾有过这么一个被人们喻为“世外桃源”的地方,那就是罗布泊。可今天,她已经千疮百孔,惨不目睹。就让我们一起感悟《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件出示问题)

  1.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一下这“仙湖”的景色。

  2.这“仙湖”为什么会消逝?请说说你的看法。

  3.具体把握课文内容,做内容提要。

  (1)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沙漠”“神秘”。

  (2)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绿洲”“仙湖”。

  (3)罗布泊为什么消亡?关键词是“改道”“四盲”。

  (4)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关键词是“青海湖”“月牙泉”。

  三、问题研究

  1.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要求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明确:这个问题要抓住重点片段(“问题出在近30多年……罗布泊消失了。”),探究深层含义,从中获得启发。最值得注意的是“盲目”二字:“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荒漠化。当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也是开发,问题是当年的开发没有考虑水资源,简单的以为塔里木河有的是水,顾了上游不顾下游。从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2.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1)阅读课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读出感情)

  (2)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a.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训练复述能力)

  b.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c.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直抒胸臆的句子,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引用数据的句子,如“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3.课文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

  从根本上说,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从写法上探究,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再看拟人,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排比手法,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直接抒情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四、探究活动

  1.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本题沿着救救青海湖的思路拓展,让学生关注生态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生态问题是一个大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实地考察,提出问题,研究对策。

  2.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我的成长史见证了进百年罗布泊的坎坷史。

  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我要回报罗布泊。)

  设计说明:本题则要求具体诉说罗布泊百年沧桑,是描述的训练,又是口语的训练,又是想像的训练。

  五、总结

  罗布泊的今昔变化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保护地球的慧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

  六、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主要原因。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苦,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从而深入理解作品传达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15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也是台州学院郑友霄教授定位的实用文。所谓实用文,“大致相当于与文学对举时所称的‘说明性’文章”,因此,实用文阅读的性质也根本区别与文学阅读,“文学阅读着于作品的艺术性,阅读是鉴赏,重点放在语言的品味和感悟。实用文阅读是为了获取文章的意思,阅读是理解,就像我们读报纸、读信、百科知识那样。”一句话,实用文阅读的任务就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获取意思”,知道它“说了什么”,直接汲取知识营养!实用文教学就是帮助学生“获取意思”、提取知识信息以及掌握提取知识信息的方法。

  但我并不十分赞同这样的说法。一方面,这类文章的意思都比较简单的,学生通过预习就能基本把握住的。另一方面,就算以掌握意思为任务,我们完全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个说明性的材料,也许可读性不强,但对意思的把握还是比大段抒情描写要来得快捷而有效的,那我们何必要多余的去化时间删除信息呢?再则,将一篇文笔优美的报告文学就只发挥获取意思的作用是不是有点可惜啊?

  因此,我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的时候,就设计了兼顾两者的方式。课前预习的时候,我布置了几个任务:一、积累字词字音,包括四个字的词语。二、句子积累。一些比喻句,一些自己觉得好的句子。三、文章分段,梳理大意。四、写100字以上的感悟。目的是通过这四个方面,学生能够对罗布泊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做好一定的积累。从学生的作业来看,他们对文章的意思已经有所把握了,并且也形成了自己的感悟。

  那么,我课堂上讲授什么呢?

  如果只是让学生重复书上的信息,记住几个数据或者分析破坏的原因,最后呼吁环保,学生兴趣是没了的。于是,我尝试从学生不知道的地方入手,那就是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了。在教学设计中,第一步亮出题目,问学生假如这个题目我们来写会怎么写?学生提到了罗布泊的过去美景和现实的丑陋,那就顺势亮出罗布泊过去的图片和未来的图片,让学生针对每一幅图片说上几句,做句子接龙的.游戏,最后将所有的句子连成一段文字,成了学生当场写作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紧接着跟课文进行比较,先找出课文中有,而我们自己没有写到的,找出来读一读,加入这些有什么好处?比如文章中有作者的抒情、有对比描写、有排比句的运用,有历史资料的引用,有许多数据的说明。顺便有许多的字词进行正音、分析。

  最后出示罗布泊世纪老人的照片,设置情境,假如你是这样一位老人会对后备子孙说什么呢?

  纵观整节课,自我感觉课堂气氛还是不错的,主要的遗憾在于两篇文章进行比较的时候,没有很好的讲透。再则如果能够再出示一段平实的文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手法进行改写的话,效果会更好,这样就是从外进入文本,又从文本走向外面,在比较中完成文本的解读。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语文教学反思07-23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03-26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03-13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01-15

(集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09-12

《消逝的仙湖》教案03-03

前后教学反思《前后》教学反思11-13

教学教学反思11-10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