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02 19:07:2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

  我设计的第一课时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字词、理解词义、了解课文大意,同时完成对课文内容“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理解。可以预想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紧张。但每一个内容都要求学得扎实,尤其是理解重点句必须对全文内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完全依靠学生预习是不行的。因此,高效完成前三项学习任务是我必须解决的。于是我设计了“词串”,既检查了词语掌握情况,又帮助孩子梳理了课文内容,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词义理解采用的是看意思说词语,概括课文大意采用了填空的形式。这些设计基本上解决了学习任务重,时间紧的矛盾。为下文充分学习提供了较为扎实的`学习基础和充裕的学习时间。

  在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句时,分为这样几个层次。首先字面理解句意,对照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然后重点理解“实践很难”。找到具体描写加以分析。最后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道德实践很难。

  不足之处:

  1、教师语言设计缺乏针对性,比如过渡语、评价语言,都缺乏设计,没有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

  2、课堂点拨不到位,理解句子方法训练不到位。

  3、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不细致,点拨不到位。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2

  回顾这一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首先在课文的导入上,我巧妙地运用了于谦《石灰吟》一诗,“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为这一课的切入点。上课伊始,以这两句诗给学生一个提醒,做人要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接着我假设了在路上捡到钱的情形,让学生做出选择,进一步明确怎么样才是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可是捡金不昧的事情不是每天都发生的,但与之类似的问题却经常面对,怎么办呢?揭示课题:钓鱼的启示。

  其次,这一堂课上出了语文味,注重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我先让学生根据预习说说课文的主要人物都有谁,学生轻而易举地说了出来,并且把鲈鱼也列为这篇课文的“人物”,我觉得学生能说到这一点值得肯定,毕竟鱼也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况且它在本文中的地位不可忽视,所以把它和“我”、父亲一道写在黑板上。这样自然就引出了对“鲈鱼”的解释。上课前我已经考虑到这个环节,并用一句范仲淹的“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来概括鲈鱼的味美,为下文“我”不舍得放走它埋下了伏笔。

  这时,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读课文,而是让学生从课题判断课文的重点是落在“钓鱼”上还是“启示”上。有学生不假思索地答到是钓鱼,但稍一体会,又都回答说是在“启示”上。我于是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钓到鲈鱼之后,“我”和父亲都有一些怎样的反应呢?

  之后的交流汇报可能是这一堂课的重头戏。课前,我就设想在这个环节要安排学生的朗读训练,但我并没有考虑具体的步骤。但学生们似乎特别地有兴趣。尤其是描写“我”心里活动句子,通过朗读,体会“我”得意、急切、伤心、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有浓浓的语文的味道,指名读、齐读、比较读交替运用。也许是受到学生良好表现的启发,在读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去这句话时,我让学生体验父亲说这番话时的不同语气,有的说平静,有的说坚定,有的说大声,我心里暗暗惊喜,这不就语文课标所倡导的对文本的个性化体验吗?我无意中做到了平日想做而没有做到的,避免了在课文内容上的纠缠,只是抓住了父亲的这一句话,反复强调了要把鱼放回湖里去的态度。

  第三,对课文重点的突破有新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亲的这一态度,我向学生出示了荀子和孟子两位先哲的话,即“欲不去也,求其节也”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通过对这两句话的朗读和理解,学生心中明确了一个人对“欲”即欲望和诱惑是要有所节制,做出取舍。进而点出在这篇课文中的鲈鱼就好比是“欲”、“诱惑”。到此,课文的主旨才最后揭示出来。因为有了这样两个类似台阶的铺垫,学生对课文最后理解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而把古代哲人经典的引用,也使这堂课增添了一定的文化气息。

  第四,本文的教学,还有一些细节的处理比较恰当。如对“钓”和“钩”字的区分,我利用书写课题的`机会,故意混淆“钓”和“钩”,让学生来纠错,并辨析两个字的不同。词语的教学方面,“不容争辩”是比较成功的例子。本文的板书也比较简洁明了,把“鲈鱼”和人的“欲”、“诱惑”联系起来,既帮助了理解,又突出了课文的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当然,这堂课也不是没有缺陷的。首先,从整堂课时间的分布来看,钓到鱼后父子的不同态度的比较、揣摩、品味这一环节,占据了课堂近二分之一的时间,效率显然不高。有没有更有效的办法来突破这一个重点呢?我想到的是如果把父子的反应结合起来比较分析,就不但体会了“我”心情的变化,同时也一次次感受到了父亲不容争辩的态度。这样,可能在时间上会更经济些,也为下一步对文章主旨的剖析赢得了充足的时间。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9-24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7-04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9-29

钓鱼的启示的教学反思11-25

人教版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0-15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精选3篇)09-25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5篇07-04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精选15篇)02-27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