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物理教学反思

物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4-02-21 08:00:0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物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教学反思

物理教学反思1

  初中物理教学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的科学。

  首先对于学生而言,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观念应该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个人认为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太适用,我们应该让学生大胆的去猜想,不能对于学生的猜想不加考虑的一票否决,当有学生问到:房屋究竟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人站在车里向上扔东西东西会怎么样物体为什么下落而不向上掉?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却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如果当初牛顿没有在苹果树下看书或者牛顿坐在榴莲树下看书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无疑是学生的创新思想,学生的思想很活跃,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是我们教师所不及的,当我们所讲到这些知识的时候的答案也就一目了然的呈现出来,对于学生提出的答案当他们知道答案后印象非常深刻,这样不断的质疑不断的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端。物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去找到问题也可以从生活中找到答案。

物理教学反思2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人有无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物理学家海森堡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问题往往预示着伟大的发现,重大问题必将带来现有理论的大突破、大发展。

  物理学研究和创新的起点不是已有的问题,而是从现象和事实中提出的新问题。提出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一环,一个人一旦向自己提出了某个问题,产生了解决它的欲望,形成了“问题意识”,就能更加敏锐地感受和觉察与该问题的有关信息,提高对无关信息的抗干扰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的注意力有明显的指向性和选择性,也使得学生对持续进行的有目标的思维及探索活动形成明显的激励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问题提出”的意识及能力,我认为要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适合“问题提出”的民主环境。

  2、减轻学生负担,留足发展“问题提出”能力的时空。

  3、倡导多向怀疑。

  4、鼓励大胆发问。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好的考虑怎样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把学生培养成为驯服的工具。

物理教学反思3

  从做教师的第一天就在努力打造学生喜欢的物理课堂,每年都在努力,每年都随着不同的学生群体在做不同的变化。今年面对求实高素质的学生群体,努力打造出适合他们的物理课堂。在最近的问卷调查中有80%的学生喜欢幽默、有趣、生动、活跃、以学生为主的物理课堂。根据这种情况我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1、打造幽默课堂

  每年春节联欢晚会,观众最喜欢的节目是相声和小品这种有风趣幽默的艺术类节目。而我们学生也渴望“物理课堂的幽默”,作为教师我们要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要求。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新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幽默的课堂教学艺术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可以使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记得在讲《光的.折射》时,告诉学生我们看水中的鱼其实是鱼的虚像,不是鱼的真实位置,我把这种鱼形象的称为“假鱼”(甲鱼),学生哄堂大笑,这部分知识学生印象很深。在讲“高度是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三层楼高的天空中有一片树叶落向你的头上,你会怎样?”接着问:“如果三层楼的高空中有个铅球落向你的头上,你会怎样?”这样的问题肯定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幽默有利于课堂教学,但我们决不能纯粹为了“幽默而幽默”幽默过度会使课堂华而不实,“课堂幽默得有分寸,做的幽默不失本分,欢乐不乏启迪。

  2、课堂上让微笑多一点

  微笑作为一种面部表情,它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微笑上课,学生不但会感到亲切,而且会觉得轻松,没压力。这样学生就会敢于也乐于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思维才会处于活跃、兴奋状态,才能听得进、记得牢。给学生一个微笑,回报你的将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3、课堂上多一份耐心、多一点等待

  在课堂上不能急于求成,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学习的时间,不能让学生的学习、讨论流于形式。当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特别是他们紧张回答不上来时,我总是给于相应的等待,不能着急,更不能一脸的不耐烦,反而态度更要和蔼地让他们放松心情,给他们一定的思考的空间。就是实在答不上来也要给于相应的肯定,千万不要急于找下一位同学回答。我们老师不要小看这一点等待时间,它能很好的保护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能使学生从心底感激老师对他的理解和尊重。

  只有创建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独立人格和能力差异,使学生在课堂上自主主动。畅所欲言。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物理教学反思4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部分物理概念和规律都由实验归纳得出。学生对物理实验充满兴趣。因此做好物理实验,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获得心理上愉悦,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否定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例如在讲述“液体沸点与气压大小变化的关系”时,在做实验前,让学生猜测可能出现的`结果,提出观察目的,接着老师出色的完成实验,使原来停止沸腾的水浇冷水后重新沸腾,再让学生观察,对比想象的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然后老师逐步解剖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原来沸腾的水离开酒精灯后停止沸腾是因为不再吸热而且温度低于原来沸点,浇冷水后,烧瓶内热水温度会降低一些,瓶内密封空气温度会降低,压强减小,使瓶内热水沸点降低,实际温度超过现在温度而重新沸腾。通过这个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物理教学反思5

  在宽松而又热烈的气氛中,我的《声音的特征》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优美的旋律、动感的视频、多样的活动、丰富的联想,给在座的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声音的特征》一节中,教材力图通过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通过声音的速度估测增强学生对声速的感性认识,熟悉声速的测量方法。

  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事先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通过实践教学的体验,感觉效果不错。成功之处大约有如下几点:

  第一,以听声为主线,通过莫扎特交响乐播放、击鼓、乐器演奏、辩音、结束曲播放等环节,让学生在丰富的听觉体验中反复感受,逐步从无意转向有意,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声音的三个特征。

  第二,以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讨论等方式由表及里、深化思维,培养合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物理结合生活的意识。

  第三,以媒体为依托,通过精心备课,理顺各知识点的衔接关系,做到过渡自然、流畅,方法科学、有效,语言简洁精练。从始至终,教师都是学生的学习合作者、点拨者、促进者。

  第四,以问题为平台,通过解疑过程导引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注重发散,层层推进;在问题的设置上坚持面向全体,“横看成岭侧成峰”,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信念上都能有所得。

  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1、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强,一方面是由于对物理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熟练,更重要的.还在于平时的自我要求不高,缺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和训练。

  2、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不够,缺乏对物理现象观察的针对性和敏锐性,这也说明学生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状况的改变同样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虽然已领会了一些理念,摸索了一些做法,但要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多元目标,实现高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物理教学反思6

  初三总复习还有一个月了,但总体效果不尽人意。1、要求的基础没掌握;2、时间分配不合理;3、没有形成有效的复习方法(开始复习前已经作了复习方法的介绍),特别是通过第一次月考反映出来的.问题更是令人担心。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复习设计,复习安排难贯彻下去,很多学生根本不动。

  2、布置任务,作业难完成,课堂上任务效果不好。

  3、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4、如何抓优秀和及格临界生。

  5、如何提高复习的时效性。

  我会努力提高他们的成绩的,尽我所能。

物理教学反思7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在探究式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作用,给学生创设一个亲近生活、亲近社会的环境。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和感悟:

  一、探究式教学首先应创设环境,提出问题

  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第六章第三节《重力》中,教师提出问题:“手中的'物体离开手后竖直下落,杯中的水由高处流向低处,小球从桌面上滚落到桌边后落地,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还能联想到蹦极、瀑布、苹果落地等等,启发学生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应使学生思维开放

  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但是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有关,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等等。整个实验探究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开放性。

  三、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要经过实践探索

  物理教学应从生活到物理,再由物理生活。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实验、观察、统计、读书、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访问、调查、分析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训练、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我们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是指导学生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调查访问等方法。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继续学习生命化课堂理论知识,并积极贯彻到教学中,以期在探究式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物理教学反思8

  作为一个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自己在教学行为中更应大胆创新,比如在对待教材上、课堂结构上都可以突破常规来进行教学。

  我在教乐音的特征时,就对教材做了改动。第一,我改变了教材上的知识顺序。首先从频率、振幅这两个概念上着手,让学生理解频率是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也就是我们唱歌时声带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振幅是物体振动的幅度(结合手势),也就是我们唱歌时,声带的振动幅度。然后再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第二,我用了更易操作、效果更好、学生参与面更大的实验替代了教材上有一定局限性的实验。即用敲击桌面让学生观察桌面上纸团蹦的高低代替教材上的音叉叉股弹乒乓球的实验,学生很轻松就总结出: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也就越大。第三,我一改课堂中间不唱歌的习惯。即在学生已明白“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后,大胆地让全班学生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声音唱两遍“1、2、3、4、5、6、7、i”,这时让他们自己讨论两次唱法中,什么相同,什么不同。再让意见不同的代表人物站起来辩论,在辩论中他们对音调、响度这两个不容易理解的`概念理解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在上述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已有了一定理解能力的实际情况,直接讲述频率和振幅这两个概念,同时注重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一来打破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神秘感,同时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使学生增加了对科学的感悟和体验,教学效果很好。这个创新让我自己也有成就感,以后的教学还要不断尝试各种新方式。

物理教学反思9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联系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本节课的重点是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难点是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加速度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教材从加速度的定义出发,提出了变化率的概念,正确理解变化率的含义,对学习和正确理解其他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加速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课本中除了从许多实践事例的比较中引入加速度的要脸概念外,还通过表格介绍了汽车、电车、飞机、跳伞者着陆等生活中熟悉的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际值,并在练习中渗透关于反映汽车加速性能的实验数据。本节课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师生互动,热 烈讨论,研究、深入本节知识点,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合理、巧妙地设计生动的课堂教学以捕获、带动感染每一个学生,尽最大限度的完成新课改目标,去完美的体现新课改精神。下面我对加速度这一概念的建立谈谈:

  一、教学模式—合作、问题教学模式

  创设问题--学生已有的认知--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对问题进行加工处理重新组织—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整合、强化形成新的概念。

  二、过程设计

  1、根据学生已的认知分层创设问题①速度变化量的问题;如物体在平直的平面上运动速度从5M/S增加18M/S。②在坐标轴设置速度改变量的问题。

  2、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后理清:物体运动快慢、物体速度变化快慢、速度改变量(大小、方向)的关系。

  3、组织强化形成新概论。

  三、教学中应注重简浅出发,步步攀升的原则。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习迁移以调动学生枳极性。

  关于加速度的方向,有采用在变速运动局限在直线运动范围内,利用加速度的定义式,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加速运动时未速度大于初速度,按公式计算出的加速度为正值,从而得出加速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相同;减速运动亦同。这一方法比较适合我们的学生,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对于v-t图象放给学生从直线运动的倾斜程度出发进行讨论,然后引导同学得出正确的结论。

物理教学反思10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已经对物质的组成及分子运动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在化学课中已经知道了扩散现象,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扩散现象也有了较深的印象,但对于分子的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不十分清楚。

  方法运用

  在进行“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的探究中运用类比、推理、论证的方法。

  具体做法

  1.在研究分子运动规律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自己的出结论。

  2.用到的研究方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进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小结。

  不足之处在于,在提出分子热运动这一观点时应该是让学生多举例子,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记忆起来会更深刻,理解的也会更好。

物理教学反思11

  任教初中物理多年,在过去的教学中,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愿望和学习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后,我们普遍感到压力,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教学和学习中解放出来,给他们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和创新。以前教材中偏难,偏旧,没用的东西不少,而现在有用的有价值,有用的内容多了,并且在教学中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说得多,做得多,学生说得少,做得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们经常有“惊喜”的发现。过去老师讲,学生被动的听,效果不理想。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让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也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新的发现,也有经常被学生难住的现象。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现在学生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了,经常开展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老师鼓励的话多了,比以前和蔼可亲了,上课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经常做家庭小实验,上网查资料,学生学习比以前更轻松了,更喜欢上学了,对学习也比以前更有兴趣,更积极了

物理教学反思12

  在八年级刚刚学习完《透镜》一节内容后不久,有一天我所教班的班主任,跟我说起他们班一位学习较差的男孩子,用一个放大镜把前面一位女同学的衣服烧了一个洞,班主任说起这件事的时候非常生气,而在一旁的我却有点内心沾沾自喜,尽管在班主任看来这是学生的恶作剧,但在我眼里学生在顽皮中用到了物理知识,对于物理老师来说我心里多少还有点自豪呢。

  事后,我找来这位男学生,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啊?”他说:“那天上课我听到老师说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我只是想试一试是不是这样,没想到就把前面同学的衣服烧着了。”听到这里,我说:“我相信你说的是真的,你并不是故意的,但是我要表扬你一点,也要批评你一点,表扬的是通过这件事说明了你那天上课认真听讲了,而且还具有了实验研究的意识,如果以后上课都能象那天那样注意力集中,你的学习成绩肯定会有所提高,要批评你的是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要考虑它的可行性和可能带来的后果,要注意安全,否则的话就有可能带来象今天这样的情况,知道吗?”听到这里,这位男学生心悦诚服的点点头,并露出了一丝微笑,我也送给他一个会心的笑容,并拍拍他的肩膀说:“以后好好学习物理,相信你一定会学好的。”从那以后,这个学生跟我的'关系非常好,经常课前课后帮我拿实验器材,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非常高,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做为教师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学困生,要主动和他们交朋友,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真诚相待,不歧视,不训斥,抓住每一个契机,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唤醒他们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物理教学反思13

  物理复习课教学辛勤劳累,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收效,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学习的钥匙,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要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而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提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 例如在复习浮力分析题时,可以根据解答浮力分析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方法”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

  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为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在章节复习中,通过以实验的复习为载体,把相关的物理各知识点的复习引入,同时把基本技能和概念等加以复习,感觉效果还不错。

  三、方案设计: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实验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实验问题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四、方案实施: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 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初中 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不要让一些无用的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

  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最后,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要避免讲授完新知识后,立马把大量的复习题,好像难不住学生就显示不出老师的水平似的。

  3、作业要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但在我所教的三个班级中,都存在有十几个学生做作业时态度较差,对于知识公式的应用的基础题不记知识和公式,随心所欲瞎做,填空和选择随便乱写,而对于实验和计算就干脆不做,上课时,尽管把是什么知识?怎样使用知识解决的步骤和方法解决都做了详细的分析,但学生也不改,这种情况一直在困扰着我,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今后还需在这方面加以研究,力争找到解决的方法。

  4、一组题目解完后,应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用到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5、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等等。

  

物理教学反思14

  对于高三物理教学来说,反思尤为重要。教学反思,是对“失”的反省,也是对“得”的归纳,局限于反省的反思是不全面的反思。关于教学反思的形式,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一、反思考试大纲

  高考物理命题的宗旨在《考试大纲》中都有较为明确的解释和说明,师生双方都应该认真解读,在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能给教学以有效的帮助,能有效地给学生科学的指导,准确地把握教材不同章节的教学深度和范围。如2012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第19题和第24题第2问,既考查了基础,又能测出考生的能力。

  二、反思“双基”

  教师要反思双基,在指导学生时做到以下几点。(1)精确掌握概念、定律、公式,这些内容是建立知识结构和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所用到的第一手资料,对每个小项都要掌握其内涵,明确其外延。(2)将概念网络化。如学习煤油、汞作为介质测温时,均按“原理——操作方法——优点——缺点——具体事例”的序列组织教学,将不同的序列进行对比,从每一个概念沿不同的角度、途径发散,从一个概念联想到另一个概念,并找到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概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概念网络。(3)要想解决复杂问题,必须在基础知识上下功夫,努力寻找知识和思维的转化点,以便将繁难的知识转化、分解为简单的基础知识;同时要从训练常规思维出发,用一般的方法解决繁难问题。这样,就能抓好双基,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三、反思教法

  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法,这是物理教学的关键。(1)及时公布学生在解题中的常见错误情况。每一专题结束后,就学生在解题中所发现典型错题的失分率、失分类型、失分原因等进行分析,从而强化训练,举一反三,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2)坚持课改。应将新课标的一些精神融入课堂,做到教学目标从单纯的'知识目标向掌握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转换,即不但让学生掌握原理,更要让学生用原理解决问题。这样,教法和学法从单一的传授型、被动接受型向学生自主性学习转化,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并能进行探究性学习,不断对知识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完善,真正做到课堂授课到位,不灌输。

  四、反思学生

  高三学习紧张是自然的,学生浮躁是有名的。因此,我们在挑选每个复习阶段的复习材料时都应该注意做到精挑细选,在讲解这些练习的时候应该精讲。同时,在复习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讲练结合,长时间的讲和长时间的练都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及时巩固、修复。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提高教学水平作为至高追求,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切实提高物理学教学质量。

物理教学反思15

  这学期,我们科组明确规定了今后教学的方向,用八个字概括为“聚焦课堂,追求实效”。

  我上了一节课——《杠杆》,感触较深。这节课我尽力找一个合适的载体来生动形象的把物理知识融入到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展现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其中有一个道题目是这样的:小明买了一条2kg的鱼,因为现在的商贩有投机倒把的现象,小明想用刚刚学过的知识验证一下这条鱼是否足量。可是身边只有一把直尺和一个量程只有10n的弹簧测力计,还有一根系东西的细绳子。谁能帮小明来验证这条鱼呢?(条件是要保证鱼的完整。)

  这道题的内容一目了然,不象有些含混晦涩的题目,读了半天不知所云,最重要的是它就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是每个人差不多都有过的经历。所以,题目一出来,同学们便跃跃欲试,谁都想大显身手,做个热心人,我便趁机抓住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展开小组讨论,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同时旁敲侧击,引导学生回到课本,回到基本的知识点,使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能力,还牢牢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点。最关键的是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哦!原来物理就在我身边,原来物理这么有用!极极大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禁使我想到,如果我们在每节课上都不断的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而不仅仅只交给学生死板的知识点,那么,现在的课堂还会象现在这样毫无生机吗?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掌握社会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并相应的训练某些技能技巧。与此同时要特别加强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大家知道,物理学的根本特点就是以系统的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学习物理必须从观察和实验出发,把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进行高度的分析和概括,最后运用这些知识点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把目光聚焦于课堂,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使今年的中考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