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日本》教学反思

《日本》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02 13:01:3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日本》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日本》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日本》教学反思

《日本》教学反思1

  日本是中国的邻国,历史也好,现实也好,都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是同学们比较感兴趣和比较熟悉的国家。因此仅从学习积极性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比较投入和感兴趣的。但,如何把感性的感兴趣转化为理性的认识了解日本,就需要老师的指引。

  反思之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了解。

  关于日本的教学,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刚刚将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学完,便有同学能够将老师刚才讲的完整的复述。在这项知识的学习上,学生掌握较好。本来并不是很简单的知识,为什么却能够被学生很快掌握,原因恐怕就是采用了比较形象,生动的课件,将抽象的知识给予了学生 形象的认识。这就提醒我,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而兴趣的产生来自知识内容和教师教学的直观、形象、生动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本身的实用性(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多种感官并用,是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法宝和最有效的课堂互动形式。我们在备课时要记住这一点,做课件时要记住这一点,上课和辅导时千万别忘了这一点,教师在学生心中的神圣魅力也都是因为努力关注到了这一点。

  反思之二:如何将正确的人文观念教给学生

  提到日本,不少同学是恨的咬牙切齿。也因此,在讲到日本多火山地震时,很多同学甚至鼓掌欢呼。

  当然,同学们的感情可以理解,但并不能赞同或者支持。学习日本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了解,借鉴 日本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的发展加力。不管是以前的战争也好,还是现代的中日冲突,真正破坏中日感情的是一小部分右翼分子,日本人民是好的。正因为我们痛恨日本军国主义视生命如虫蚁,那我们更不能象他们一样。这一点必须给学生指出。

  反思之三:地图的应用。

  地图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对地图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判断一个学生真正的地理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学习地理更离不开对地图的运用和分析。

  地理教学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 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地理新课本也非常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这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很多地图很少文字的新课本,如何能让学生既培养了能力,又掌握相关的知识?

  地图的应用非常重要,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分析使用熟悉地图。

  在日本的教学中,多次用到地图,可以说,教学的每一步都有地图的影子。其中,有用的好的,但也有用的不够的地方。比如,一开始讲日本的位置,一副缓慢缩放的世界地图慢慢出现在大家面前,学生一看这副地图就立刻知道,“哦,日本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很简单就解决了日本地理位置这一个教学内容。

  再比如讲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一副“板快运动图”就立刻让同学们对这一问题得出了正确结论。老师只需要稍加点拨,配上动画,就立刻解决了这一课的重点和难点。

  当然,也有地图运用不好的地方。讲日本海岸线曲折,拿一副普通的日本地图就要让同学们归纳出“日本海岸线曲折”这一特点的确有些难度。其实,这一特点完全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在课本上沿日本轮廓勾画,他们一定会认为很难画。这时候老师再问,为什么很难画,因为线段弯曲,这便可以很自然的引出“日本海岸线曲折”这一特点。

  另外,在学生参与地图的运用方面也做的不够。其实很多内容,都可以请学生在老师的地图上完成。如果是由某一同学来指示地图,那其他同学的关注度,参与度都会高出很多。

《日本》教学反思2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思考:课文中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归纳出有“照料图”、“送别图”、“谢恩图”,这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悟。在此基础上就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图画出来,给课文配上插图,这是引导学生去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感悟。画出图后再作交流:你为什么这样画?这样画表达出了什么意思?这是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对课文语言情感的感悟——在把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转化为图画形象的过程中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又通过大家的补充讨论,如对人物动作神情的'处理,对“梨”等小道具的处理,从细节处挖掘体会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同时,在这交流感悟的过程中,也让更多的同学体味到别人的感悟过程,以得到更多的启发。

  如何将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立体丰满?这篇课文是个很好的例子。通过聂将军的语言、动作,就能表现出他的形象。文中写了他三次语言,第一次是对战士说的,他就像个循循善诱的长者;第二次是对孤女说的,此时他就是个慈爱的父亲;第三次是对日军官兵说的,他又是一个义正言辞的中国将领。人物的话语,也成了这篇文章的一条线。

《日本》教学反思3

  《日本》这节课的前半部分是属于自然地理,后半部分属于人文地理,如果分成两个课时上,会显得很紧,很仓促。所以我把这节课分为个课时上,并且在知识点的顺序上,有一定的改变,将“人口与民族”和“东西融合的文化”合在一起放到第二课时。第一课时讲述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气候几个知识点;第二为课时讲述日本的文化、人口、民族、城市等内容;第三课时讲述日本的经济发展概况;这节课是学习国家地理的第一课,教材中有地形图、示意图、景观图等直观材料,使理性的知识变得感性化。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是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在图中找到相应的地理信息,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读“世界政区图”,认识日本的地理位置;通过引导学生读“日本地形图”,认识日本领土组成、地形类型、地形分布、最高山峰、最大平原的位置,在“领土组成”的内容后,加入“海岸线特点”学习,为后续课程有关“经济”的学习作铺垫;通过“板块示意图”让学生知道日本处在两大板块的交界处,因此,日本是个多火山,多地震之国。在这一部分里,我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日本的.防震措施(如建房选用轻质木材),以及“如何在地震中逃生”,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防震逃生知识。讲述日本的气候时,我将北京和东京的气候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认识到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海洋性特征,然后我结合日本南北部樱花开放时间差的示意图,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日本南北气候的显著差异。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积极思考,师生互动,气氛活跃。我运用多种形式的地图使相关的地理知识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培养他们的读图能力。对每一个知识点的阐述多以问题形式提出,通过分析之后,由学生归纳,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展示他们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日本文化和民俗风情方面的资料,我再结合历史说明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且我介绍了日本人的民族精神和现今日本人的一些行为习惯和和环保举措,如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是中国的4倍多,却还要从中国进口木材,日本人很少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都从中国进口;日本的公司、学校里用的大多是再生纸,只有发布文件、正式投稿才用白纸,乘坐地铁和公交车的乘客下车时都要自觉地把车票投入门口的纸篓中,以便统一回收;日本广岛亚运会申办演说会结束后,上万人的广场上竞无一张纸片。这一件件生动例子让我们看出节约资源在日本已深入人心,这些也与我们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便借此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和资源教育,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了自己国家还有不足处,需要我们一代代国人的努力,共同发展,作为学生,应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投身祖国建设做准备。

  在第三课时的教学中,我列举了日本发展经济的种种不利因素,但却能在二战后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屈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意在突出日本人肯动脑筋,善于克服自身的不足,充分利用国内的有利因素发展经济,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对于“日本工业的布局”,我拟设了一个情境:如果你们是日本索尼、松下、丰田、三洋公司的策划人员,你们准备把你们的工厂建在哪里,才能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更有利于原料的运进,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费,从而降低成本,使你的产品最具有竞争力?(让学生读图分析,并分四组讨论)

  之后,四组分别选代表回答,答案各不相同,有沿海地区的,有发达国家的,有发展中国家的,有中国的。然后我进行了小结,对比课本上的图与文,学生的热情很高,可见,这一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探究兴趣,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们既学到了新知识,又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学到了一些终生有用的地理知识。

  在最后小结时,我以思维导图板写了整个《日本》一节的内容,清晰展示日本各个地理知识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给学生掌握日本各个地理知识带来极大的方便,脑子里有一条清晰的知识连接脉络。

  我认为就整节课来看,并没有比较大的失误,在时间把握上还算比较恰当。对于知识的把握上来看,比较到位。但是在一些小知识的处理上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1、虽然课讲解较好,但是从课的设计来看,还是老师讲得多,学生活动还是偏少。现如今电视、电脑已很普及, 应该在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上每讲到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资料来介绍日本,这样效果也许会更好。

  2、课堂上可以多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解决问题时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或是讨论完成,给学生留一些思考的空间。这样,可更好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日本》教学反思4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篇课文通过朴素的语言文字真切而生动地叙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给我们刻画了一个恩怨分明、至仁至义、和善可亲的聂荣臻将军,字里行间透露着的是聂将军不卑不亢的英雄气节和作为一名指挥官的可亲可敬。

  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三点:

  一、以一个问题贯穿全文

  在精读感悟课文时,我提出: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最能体现出聂将军是“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边读边画,并做好批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很快”“抱起”“马上”“慈爱”“亲切”“和蔼”“和善可亲”“拉到怀里”“一口一口喂饭”等等这一系列对于聂将军的描写都被孩子们寻了出来,并做了很好的阐述。在感悟与交流中,学生对于为何称聂将军为“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这一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二、以读促理解感悟。

  学生默读理解、讨论交流,读懂了聂将军的恩怨分明、至仁至义、和善可亲后,我引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 从他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学生对聂将军的敬佩之情。

  三、以写话训练为载体,检验学生对文本、人物解读的深度

  书后练习三要求展开想象,说一说40年后,美穗子及家人专程前来向聂将军谢恩的场面。这既是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同时又是对教材的一种再创造和开发。学生的练笔基本把握住了感情基调,但是续写比较空洞,有的只是简单的见面问候,对人物的描写(语言、动作等)不太到位。仔细研究发现,造成这样的`结果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对文本的解读、人物的解读缺少深度;孩子们缺少生活经历;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于感恩缺少体验。 如何让学生从实际的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爱,说出自己对家人的爱,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

  我觉得这堂课最大的收获就是聂将军帮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仇恨观——我们要仇恨伤害我们的罪魁祸首,但千万不能伤及无辜。在学生以后的生活道路上也许会遇到一些所谓的“仇人”,我想,聂将军善待日本小姑娘的行为应该会给他们一些正确的指导吧!

《日本》教学反思5

  盘点本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课前充分让学生收集资料,学生充分了解聂荣臻将军的功勋卓著和美好品质。上课伊始,学生能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了解到的聂荣臻。为了解课文的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添砖加瓦。

  2.简介聂荣臻将军时,我引导学生回忆了一到五年级学习到的写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课文,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得的红圈圈最多》、《陈毅探母》、《军神》、《朱德的扁担》等。编者安排这些课文的目的,意在让后人不要忘记他们的光辉品质,并一辈一辈发扬这些优良的传统。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学期,及时复习,能将这些光辉的想象印在学生的脑海。

  3.能够抓住描写聂将军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让学生品读体会他的豁达和人道主义精神,体会正面描写的好处。抓住描写美穗子的语句,让学生感悟侧面描写的巨大作用。强调课文写作方法的同时,为学生渗透了这样的描写方法。相信在以后的习作中,侧面描写也会跃然学生的文章中。

  4.文本中聂将军给日本官兵的信,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封信的含义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精读时,我适时地给学生进行了讲述。学生从我的叙述中,理解了聂将军的`至仁至义远见卓识和义正言辞。

  教学本课,留有遗憾的地方是:

  课后的第三题,展开想象,写写40年后,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看望聂将军的情景。根据“30+10”教学模式的要求,在本课中,我让学生把这个内容作为那十分钟的练笔内容。学生能够想象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但是写得比较枯燥,没能够做到生动传神。学生的练笔,需要每节课锲而不舍地常抓不懈。

《日本》教学反思6

  今天按照相救——关心——送归——感谢四个内容进行学习。

  师:八路军战士救出了两个日本孤女。作为聂将军,眼看着自己的同胞在战斗中被残忍地杀害,对日本不由得怒从心生,可是面对那么小的孤女,他那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闪现出炙人光芒。四十年后当美穗子专程前来看望聂将军时,日本人民得知此事不由称赞聂老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自学“关心——送归”两个内容,找出语句仔细分析并联系课外资料谈谈对聂老的认识。最后说说自己还有什么想进一步深入了解的。

  自学

  交流汇报时,一个小组提出了这样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前面聂老对战士们说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后面为何又说决不与日本人了及士兵为敌呢?”“聂老为何要写为封信呢?”

  (没有对课文的深入探索,我想学生是提不出这样有深度的问题,由此想到平时如果为了赶教学进度一味走马观花,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就都是停留在表面内容的理解上了)

  因我班学生已经养成不举手即站起来回答问题的习惯,因而学生马上就此问题展开了讨论。

  生:写为封信只是想告诉日本军,我们是至仁至义的有始有终的。

  师:什么叫至仁至义有始有终?

  生:写这封信是想告诉他们,我们虽然救了两个孤女,但并非向你们投降;我们还是要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继续战斗的。

  生:写这封信是告诉他们,我们不会滥杀无辜,不想灭了他们的子孙后代。

  生:写这封信是告诉他们,我们不与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

  师:那么与谁为仇敌呢?

  生:我知道是与反法西斯组织,资料上有的。

  师:写这封信还有什么目的吗?从聂将军身上瑞想想。

  生:聂将军想告诉他们,我们是仁慈的,他想以自己的高尚行为感动日本士兵不要再侵略残害我国人民。

  生:对的,我暑假在电视里看到有人去采访以前侵略我国的日本士兵时,他们都不愿意说这件事,都觉得后悔的。

  师:此时此刻你能以一个日本人的口气给聂将军写封信吗?(学生自己写信,课后看看写得不错。)

  至此课文的`难点突破,主要在于学生对全文有了深入的了解,又对当时的背景资料了解甚多,因而水到渠成。而我在其中没有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提出一个问题,完全在于学生的自问自答,真正让老师的角色退入了幕后的指导。

  另外有一小组在质问时谈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四十年后美穗子与聂老是如何联系上的?这个问题牵涉到中日建交的有关知识,于是我又顺水推舟推舟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索“中日友谊建交的情况,尤其是1980——20xx年的情况。”

  现在,课堂上我充分尝到了课堂顺水推舟的乐趣!

《日本》教学反思7

  从以上整个设计过程可以看出,我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和定位就是创设一个新的学学习情境,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并不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自始至终只是起了指导和帮助的.作用,做到了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代谋,指导但不指令,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日本》教学反思8

  核心提示:本课通过我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首先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思考:课文中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归纳出有“救女图”“照料图”、“送别图”、“谢恩...

  本课通过我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首先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思考:课文中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归纳出有“救女图”“照料图”、“送别图”、“谢恩图”。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我们眼看着自己的.同胞在战斗中被残忍地杀害,对日本不由得怒从心生,可是面对那么小的孤女,聂将军那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闪现出炙人光芒。四十年后当美穗子专程前来看望聂将军时,日本人民得知此事不由称赞聂老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阅读课文,围绕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找出语句仔细分析并联系课外资料谈了对聂老的认识。

  课文的难点突破,主要归结月学生对全文有了深入的了解,又对当时的背景资料做了细致了解,因而水到渠成。而我在本节课中重点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解决问题中深入理解文章,感悟任务的品质。不过,我认为如果在课堂上能调动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围绕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去进行探究,那样会让学生更有成就感,也更突出了一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总之,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根据教学需要,不仅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了有关资料,同时我也利用互联网选取了上课所需要的教育资源,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样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了课堂效果最优化。

  教学中我把学习本文的重点放在了对聂将军这一人物形象的品味和感悟上。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关于聂将军的什么事,读完后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感受。因为朗读比较充分,要求发言的学生很多,他们都开始急切地表达着,内容不约而同地是说对聂将军的印象:“聂将军是个和善可亲的人”、“聂将军是个好人,他不滥杀无辜”、“聂将军不记前嫌,好心地收留了日本小姑娘”、“聂将军至仁至义、有始有终”、“聂将军爱国爱民,有着国际主义精神”……我静静地聆听着他们的发言,频频点头向他们表示赞同。待再没有人举手,我说:“刚才同学们通过朗读课文有了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感悟,这是很好的。大家的发言也证明了自己的理解是独到的、富有思想的,我向你们表示祝贺,因为这就是‘会读书’的反映。”

《日本》教学反思9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叙述了聂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反映了聂将军宽仁大义和中日人民深厚的友谊。

  本篇课文内容浅显,适宜学生自学。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问题引领、多形式朗读的方式进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小组合作的`默契和能力。

  一、问题引领。

  在教学前,我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聂将军是谁?聂将军与两个日本小姑娘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你认为聂将军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很快就从课文中到了答案。在交流问题的过程中,我又顺势引出一个个导读问题,聂将军为什么要照顾两个日本小姑娘呢?引出文章关键句子,通过细细品味,感受聂将军的宽仁大义、和善可亲。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引领,给学生指明了一条通向理解的大道,逐步弄懂课文内容,同时也教会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多形式朗读

  课文中对话比较多,很适合分角色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指名读、小组比赛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用心感悟聂将军的和善可亲,从而逐步感受其人物的形象。

  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过程中,我发现分角色读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特别是加上动作的表演读,学生们表演得有滋有味,将聂将军的和善可亲表现了出来。最后为了让他们一饱读福,我让同桌之间进行了表演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了一次尝试的机会。

《日本》教学反思10

  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故事。文章真切而又生动地介绍了记述了聂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将其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从文本中我们可以充分看出全文始终围绕着“关心照料”铺展开来。因此本文的.重点教学应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品析聂将军是怎样倾心照顾两个日本孤女的。在品读中同时感知聂将军的“宽广的胸怀,能高瞻远瞩,能站在历史至高点看这一件普通的事。”

  在教学第二课时,为了让教学目标更加简单,一节课只围绕着一个问题展开教学:“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语文课要上得简单,目标不要太多,一多就让我们老师眉毛胡子一把抓,到最后老师累得不轻,学生学得也是云里雾里。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作批注。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读得认真,记得也很投入。在交流的时候,学生把重点段落都找到了,比我领着他们一节一节学习的效果好得多。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谈感受,而且很深刻。当我问及:“聂将军为什么立即派人把两个小姑娘接过来时?”学生回答说:“聂将军怕中国的老百姓会伤害她们,毕竟日本鬼子残杀了我们无数的同胞。”“聂将军怕两个孩子饿着、冻着。”

  “未成曲调先有情”,在上课之前,我们教师必须得先与文本进行对话,从对话中感知这些人文,要先让自己的心灵被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思想触动,然后才有可能较好地组织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日本》教学反思11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抗日战争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聂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小姑娘,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事迹十分感人。教学时我紧扣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引导学生与前文聂将军对两个日本孤女的无微不至的关心,以及信中“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联系起来阅读。学生在文章第二自然段抓住了“虽然……但……一定要……决不能……”等词语通过反复诵读聂将军的话,从语意、语气、语感中领悟到聂将军的宽广胸襟。课文第三自然段学生透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抓住了聂将军音容举止的词语,如“先抱起……马上让……然后,又……”、“拉倒怀里……一口一口……喂……”等,勾勒出聂将军关心、照料两个日本孤女的画面,感悟到聂将军的慈善心肠。第五自然段是聂将军的亲笔信,信中说“中国人民决不以……我八路军本着……必当……”学生从“决不以”“本着”“必当”等词语中体会到聂将军对日本士兵和人民的友善、真诚,本着国际主义精神为民族生存和人类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的决心。读了这些句子,学生就能概括出聂将军的菩萨心肠,聂将军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教材篇幅有限,但我们教师有责任去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对一些背景资料作适当的补充,只要教师心中有目标,一切的资源都可以为课堂教学服务,使我们的教学效益最大化。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对教材的背景资料进行了适度的`补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些挖掘。在课的开始,我就向学生介绍了故事的背景:女孩的父母是被本国军队的炮火给炸死的,丧心病狂的日军不顾一切连日本侨民的房子都不放过,从中去体会聂将军的可贵品质。在课的结束前,我又介绍了40年后美穗子来到中国,在人民大会堂深情地叫聂将军“父亲”的资料,让人为之感动。后来,美穗子一直积极从事推动中日友谊的工作,聂将军“国际主义、至仁至义”的友谊种子40年后终于开出了中日两国人民有好的绚烂花朵。

《日本》教学反思12

  课文的导入,我请学生开了一个小小的辩论会“日本侵略军对我们中国如此残忍,野心勃勃地想侵占我们祖国,大家都对日本帝国主义很憎恨,那么是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日本人民?”这个问题一说,同学们都很起劲,有的说:“日本人都是坏人,我们要和日本为敌……”有的说:“虽然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们中国一直是侵略的态度,但是老白姓是无辜的……”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

  然后我就导入了课文《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看看聂将军是怎么样对待日本人民的?在第一课时和孩子们通读课文以后,并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在第二课时我重点通过和孩子的朗读让孩子去体会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他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在体会聂将军的慈善心肠这一中心的`时候,我让学生去朗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聂将军这一高尚品质的,通过5分钟的阅读孩子们找到了很多内容,并在文中作了不少批注。“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决不能伤害日本的人民和他们的后代。”“聂将军让警卫员去老乡家给她找奶吃。”“聂将军拿梨给美穗子吃,给美穗子喂饭。”“为了孩子的安全,把孩子送回到日本指挥部。”“和孩子合影留念,并送了很多梨给两个孩子吃。”课文结束,我送给孩子们一幅对联——心肠慈爱,仁爱可比活菩萨,襟怀宽厚,浓情催开友谊花。

《日本》教学反思13

  《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一课是西师版第七册语文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一是学会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二是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三是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练习习作。对于本课而言,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聂荣臻对日本小姑娘无微不至的关怀,体会聂帅的人道主义情怀。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聂帅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在课前、课中进行了一些准备和尝试教学,现笔记在此,以便对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信奉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为了让学生体会聂帅的人道主义情怀,我事先查阅了“人道主义”的背景知识,它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是一种思想体系,以关注生命,倡导平等、博爱、个性,以人为本的内涵。同时也查了“百团大战”的知识,还查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弄清了聂帅曾于1980年发表于《解放军报》上的《一个日本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文中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一家于1984年来北京拜见了自己的救命恩人聂帅。该文就是反映了前后相隔40年发生在聂帅与美穗子之间的一个真情故事。这样的准备,为自己深入解读文本,打下了基础:这篇文章一是通过聂帅的言行,来赞美聂帅对生命的呵护以及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二是发表文章的`时间来看,中日建交是1972年,时距建交8年后撰文,有增进中日人民友谊的文本价值。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读,找,勾画出聂帅的所言,所思,所做的词句,学生是较容易的体会出聂帅对日本小姑娘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但对聂帅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就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课前让学生回忆了抗日战争中惨烈、血腥的场面,让学生初步体会日本军国分子的惨无人道,为体现聂帅的高尚品格打下一个理解的伏笔。文中我紧紧抓住“聂荣臻心潮难平,他想,孩子是无辜的。应该让所有人知道,日军虽然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我们决不伤害日本的儿童。”这一句中的“心潮难平”,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设置了情境,让学生合作探究:平常人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处理?而作为聂帅为什么会这样处理?随后,引导学生:在激烈的战争中,作为指挥作战的聂帅,对敌人是怎样的态度?而面对敌人的子女,他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关怀呢?此情此景的聂帅怎能不“心潮难平”? 通过与平常人的对比,知道了聂帅“以生命为重”的人道主义情怀。学生交流出“通过这一句对比的写法,我体会出聂帅爱憎分明,不仅体会到他对小姑娘无微不至的关怀,还体会到他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和课文的大致结构,我让学生勾出文中明显表示时间的词,让学生知道了本文是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同时可以把课文分为“40年前发生事”和“40年后发生的事”来理解全文。

  备课,应从学路、教路来备。在备这一课时,学路按“质疑——自学——探究——拓展”来思考;教路按“导趣——定标——导悟——检测”来设计。更为重要的是在备课时,要备“学习的起点”和“教学的终点”。在“学习的起点”处,考虑的是学生的学情,即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能学懂的,教师就不讲或少讲,作为学生自学的内容来处理;“教学的终点”就是指达成的“教学目标”。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学生不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知道和理解的,就是教学中需要“导”的地方。如果能够让学生“跳一跳”就会的,就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如果合作探究都弄不明白的地方,就只有教师讲明白了,否则就是浪费教学时间。

《日本》教学反思14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有名的“百团大战”,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是参加部队之一。8月20日晚上10点,聂荣臻一声号令,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胫车站,到21日黎明,就把矿区的日军全部消灭。本课中的两个日本小姑娘,就是三团一营战士在攻打井胫煤矿时救出来的。学习本课目的是让学生晓得八路军和他们的将领不仅是威武之师更是仁义之师。并学习用细节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本课故事简单。初读后我就引导学生弄明白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强调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然后重点让学生学习用细节表现人物的写法。

  一、小组合作,梳条理。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梳理课文要表达的事情有哪些?通过讨论大家都清楚课文是按救出孤女、关心孤女、送别孤女、孤女感恩四个环节来写的。哪么课文是怎么表达的呢?

  二、研读课文,知写法。读书要用心读,通过与文本及作者的对话,学习写作构思。这篇课文事件很简单,但作者紧扣关爱这条线,通过打电话关心,马上找奶,亲切和蔼态度,设想周到等环节表现聂将军对日本孤女的真诚关爱。同时抓住日本孤女由惊恐到拽住马裤感情变化衬托聂将军的仁爱。最后是40年后的感恩把文章升华为中日友好这一主题上。

  三、生生互动,悟内涵。在熟悉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说作者写作动机。有的说是赞颂聂将军对日本小姑娘的关心爱护,有的说是表现八路军是仁义之师,有的说日本孤女知道感恩,有的说回顾抗日往事。众说纷纭。我没有强加评判。只是让学生重读文章最后一段。最后大家统一认识:回忆这一往事,一是称赞聂将军不光会打仗,更是一个至仁至爱的伟人,二是为了说明我们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把日本人民同日本军国主义混为一谈。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代友好。

  四、联系生活,学表达。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表达。读是为了更好地写。因此我要求学生在一课一练中,选取材料写《妈妈和我》或《我的老师》,要学习用细节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通过四个环节的学习,学生都能讲内容,说感悟。积累了词汇,并学会了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收到较好效果。

《日本》教学反思15

  初三复习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专题复习,通过专题复习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横、纵联系的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次汇报课中,选择进行专题复习。20xx年是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40周年,而且中日关系的变化也是中考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节课对《日本的发展与中日关系》进行专题复习。

  首先在导入环节中,通过明确20xx年对于中日两国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而且两国有着一衣带水的关系,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两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此让学生明确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以及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关注。通过一名学生介绍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和考点,使学生能够认清本专题所涉及到的考点内容。

  在知识点归纳的环节中,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抽取的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归纳和整理。作为教师在这一环节更应该做一个配角,只对部分内容作相应的补充和强调。突出材料分析题和综合探究题对知识点的.横向联系的考察。反馈练习的环节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对能够给予讲解到位、调理清晰的学生予以肯定,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能够把中日之间的热点问题与历史知识相联系,但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钓鱼岛问题、篡改教科书、美化侵略罪行等等)了解的并不多,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对时事热点问题的关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用历史知识来解决、分析实际问题。

  转眼间担任初三历史教学任务的时间已所剩无几,我知道这个任务是锻炼自己最好的机会,同时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同教研组的各位老师对我给予了很多帮助和指导,同学年的教师总是鼓励我,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在此,对给予我帮助的各位老师和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中考马上就要来临了,我一定会与我的学生们全力以赴,共同迎接它的到来。

【《日本》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日本》教学反思04-15

日本教学反思08-29

日本教学反思15篇08-29

日本教学反思(15篇)08-29

日本教学反思(精选15篇)08-29

日本教学反思合集15篇08-29

教学教学反思11-10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5-24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