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计划>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2-04-13 12:01:30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精选】数学教学计划汇总十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数学教学计划汇总十篇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教学分析

  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等)出发,通过类比实数间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间的关系,同时,结合相关内容介绍子集等概念.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课本注重体现逻辑思考的方法,如类比等.

  值得注意的问题:在集合间的关系教学中,建议重视使用Venn图,这有助于学生通过体会直观图示来理解抽象概念;随着学习的深入,集合符号越来越多,建议教学时引导学生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关系和符号,例如∈与?的区别.

  三维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能判断给定集合间的关系,提高利用类比发现新结论的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掌握并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加强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空集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 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要急于作出判断,而是继续引导学生)

  欲知谁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

  思路2.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空:(1)0N;(2)2Q;(3)-1.5R.

  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答案:(1)∈;(2)?;(3)∈)

  推进新课

  提出问题

  (1)观察下面几个例子:

  ①A={1,2,3},B={1,2,3,4,5};

  ②设A为国兴中学高一(3)班男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③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

  ④E={2,4,6},F={6,4,2}.

  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吗?

  (2)例子①中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例子④中集合E是集合F的子集,同样是子集,有什么区别?

  (3)结合例子④,类比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a,则a=b”,在集合中,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4)按升国旗时,每个班的同学都聚集在一起站在旗杆附近指定的区域内,从楼顶向下看,每位同学是哪个班的,一目了然.试想一下,根据从楼顶向下看的,要想直观表示集合,联想集合还能用什么表示?

  (5)试用Venn图表示例子①中集合A和集合B.

  (6)已知A?B,试用Venn图表示集合A和B的关系.

  (7)任何方程的解都能组成集合,那么x2+1=0的实数根也能组成集合,你能用Venn图表示这个集合吗?

  (8)一座房子内没有任何东西,我们称为这座房子是空房子,那么一个集合没有任何元素,应该如何命名呢?

  (9)与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c,则a≥c”相类比,在集合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活动:教师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

  (1)观察两个集合间元素的特点.

  (2)从它们含有的元素间的关系来考虑.规定:如果A B,但存在x∈B,且x 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3)实数中的“≤”类比集合中的 .

  (4)把指定位置看成是由封闭曲线围成的,学生看成集合中的元素,从楼顶看到的就是把集合中的元素放在封闭曲线内.教师指出:为了直观地表示集合间的关系,我们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

  (5)封闭曲线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椭圆等等,没有限制.

  (6)分类讨论:当A B时,A B或A=B.

  (7)方程x2+1=0没有实数解.

  (8)空集记为 ,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 A;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 A(A≠ ).

  (9)类比子集.

  讨论结果:

  (1)①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

  ②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

  ③集合C中的元素都在集合D中;

  ④集合E中的元素都在集合F中.

  可以发现: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有下列关系: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或集合B中的元素都在集合A中.

  (2)例子①中A B,但有一个元素4∈B,且4 A;而例子②中集合E和集合F中的元素完全相同.

  (3)若A B,且B A,则A=B.

  (4)可以把集合中元素写在一个封闭曲线的内部来表示集合.

  (5)如图1121所示表示集合A,如图1122所示表示集合B.

  图1-1-2-1 图1-1-2-2

  (6)如图1-1-2-3和图1-1-2-4所示.

  图1-1-2-3 图1-1-2-4

  (7)不能.因为方程x2+1=0没有实数解.

  (8)空集.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学情分析

  xx电子(1),现共50人,均为男生,在去年的一年中的学习表现中,有些同学在课堂上也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课后也能主动地完成课外的知识积累,有两位同学参加县里数学竞赛都荣获二等奖。但还有好多的同学学习目标仍不明确,在学校生活就是混日子,上课不认真听课,作业不独立完成,课后再也没时间放在学习上,因此,这一些同学的成绩就可想而知了。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根据教学大纲的编排,主要内容包括第八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第九章立体几何和第十章概率与统计初步。具体内容:第八章有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本章内容主要就是用代数的知识阐述几何图形的问题。第九章的内容分空间中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空间中的垂直和角,多面体和旋转体。教材首先让学生从直观上认识空间几何体和轨迹,然后给出了平面的三条基本性质,从而把平面上的平行关系推广到空间。学习立体几何除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外,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第十章有计数的两个原理,概率初步,统计初步及随机抽样的三种基本方法。本章教学中要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地,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解析几何: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理解直线的方程和圆 的方程的含义,方程求两曲线的交点;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会根据已知条件,求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理解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理解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掌握直线 的一般式言行中,了角直线 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 理解两直线平等行与垂直的条件,会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掌握圆 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能利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立体几何:能正确地画出有关被单图形的示意图,能由空间图形的示意图想象出空间图形 ;会用斜二侧画法画水平放置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和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直观图;理解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各种位置关系;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的性质与判定;理解空间中的`角;掌握简单多面体的有关概念、结构特征与性质;掌握直棱柱、正棱锥、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积及表面积计算公式。

  概率与统计初步:掌握分类计数和分步计数原理,会用这两个原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了解随机现象、随机试验的概念;理解古典概率的性质,会用古典概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景,了解随机抽样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会计算样本方差和标准差;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四、教学措施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从其周边的生活入手,分解新知识,降低接受知识的难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组建学习小组,以传帮带的形式实行共同进步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共有55人,人数比较多,不便于管理,管理比较吃力,本班大部分学生未上过幼儿园,许多孩子对拼音还没有接触,教育必须从基础开始,甚至大部分学生不会说普通话,有些同学听不懂老师说的话,并且学生有些年龄太小,教育起来相当困难.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幼儿逐渐表现出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这就形成了儿童的个性差异。

  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个性差异,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因材施教的发展幼儿的能力,带领幼儿认真开展数学活动,使每个孩子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扩展、整理其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入小学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通过提供充分的条件,为幼儿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了解数与数的相互联系,从而让幼儿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有分类,排序和对应等数学基础知识,10以内数的意义,学习4以内的加减、有关的几何形体和事物的时间、空间关系的粗浅知识,以及简单的测量活动等。

  三、学期目标

  1. 教幼儿学习1~10的数数、顺数、倒数。

  2. 正确的方法书写1~10的数字

  3. 教幼儿学习8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地掌握8以内的数的加减运算及组成。

  4. 幼儿学习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远近

  5. 教幼儿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并能迅速地区分。

  6. 引导幼儿学习认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向右移动。

  7. 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8. 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体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9. 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工具

  四、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数字的意义并能准确计算。

  2、能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掌握几何概型的基本特征,明确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

  2.理解并掌握几何概型的概念.

  3.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会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对随机试验的观察分析,提炼它们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从而亲历几何概型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类比、联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一些随机现象.

  2.通过对几何概型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辩证的思想,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初步形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及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背景中找出几何区域及如何确定该区域的“测度”.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

  教学手段:?电子白板、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辅助

  四、教学过程

  课后作业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学情分析

  本人今年任九年级(1)、(2)班数学教学,两班共计93人,通过对上期末检测和入学考试分析,发现本班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把握了学习的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数学爱好浓厚。另一方面是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后很远,基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以洋思中学教学模式为学习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在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的同时适当完成九年级下册新授教学内容。

  三、教材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本章主要是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重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及详细方法,本章的难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证明(三):本章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进一步掌握综合的证明方法,能够证明与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等有关性质及判定,并能证明其他相关结论。

  视图与投影: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合理抽象、想象物体的形状,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合理抽象,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关注学生直观思考的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反比例函数:函数是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出的重要概念。本章要求结合具体情境领会反比例函数作为数学模型的意义,通过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逐步提高观察归纳能力。

  频率与概率:通过活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统计推断的合理性,体会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精心备课,设置好每个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突出重点,讲透难点。

  2、加强对学生课后的辅导,尤其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基础知识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解题作答能力和正确率。

  3、精心组织单元测试,认真分析试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对其中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分析与讲解,力求透彻。

  五、进度安排

  第一大周: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大周:证明(三)

  第三大周:视图与投影

  第四大周:反比例函数

  第五大周:期中考试、频率与概率

  第六大周:九年级下学期课程

  第七大周:九年级下学期课程

  第八大周:九年级下学期课程

  第九大周:单元复习,迎接考试

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2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1人。从上一学年的教学情况来看这个班的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散漫,学习习惯极需培养,空间观念不够强。上课时不肯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有待加强。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四、知识体系: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方法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作到课堂上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特别照顾到后进生。

  2、平时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的学生要分别出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

  3、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例如教学圆和轴对称图形时,就要利用操作、直观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4、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时间

  内容

  第一周

  20xx-8-30~9-5

  位置

  第二周

  9-6~9-12

  分数乘法

  第三周

  9-13~9-19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第四周

  9-20~9-26

  倒数的认识

  第五周

  9-27~10-3

  整理复习

  第六周

  10-4~10-10

  分数除法

  第七周

  10-11~10-17

  解决问题

  第八周

  10-18~0-24

  比和比的应用、整理复习

  第九周

  10-25~10-31

  圆的认识、圆的周长

  第十周

  11-1~11-7

  圆的面积、整理复习、确定起跑线

  第十一周

  11-8~11-14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小数、分数的互化

  第十二周

  11-15~11-21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第十三周

  11-22~11-28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第十四周

  11-29~12-5

  整理复习及单元测试、统计

  第十五周

  12-6~12-12

  数学广角

  第十六周

  12-13~12-19

  总复习

  第十七周

  12-20~12-26

  总复习

  第十八周

  12-27~20xx-1-2

  复习备考

  第十九周

  1-3~1-9

  期末考试

  第二十周

  1-10~1-16

  寒假开始

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本学期教学思路

  针对学生情况分析,我认为本学期要重点抓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教师方面

  本学期所教学的教材是新课程教材,对于我来说还是还是一个新领域,所以:1、认真备课、研究教材是备课的一个重要工作;2、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用理念指导行动。如,多阅读有关书籍,网上查阅资料,借鉴专家优秀教师的教法;3、与有经验的本校或其他学校教师交流,争取多方面的帮助;4、多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育理念,教学业务能力,用先进的教学经验为参照,不断审视,不断调整,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5、由于本学年接的是一个新的班级,学生情况还很陌生,所以熟悉学生还是我的一个工作重点。新学期伊始,经过接触,已经多学生有大致的了解,但还不是那么全面。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还是对全班学生进行了解和熟悉。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行为习惯以及家庭环境等诸方面的情况。

  (二)学生方面

  通过对上学年的学生成绩分析,也通过我开学以来教学感觉,本班学生不乏有头脑灵活,基础扎实,勤奋好学的,他们对课堂上的学习,接受能力较强,一般的知识稍点即通。另外学习习惯养成较好,如作业整洁、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不懂就问等。这是一些好的行为习惯,是全班学生学习的榜样。可以让他们去带动全班。

  但也凸显让我头痛的几个方面。差生占的比例过大,几乎占全班的三分之一。他们中主要问题是数学基础差,接受能力弱。而且行为习惯也不行。如,杨正芬、杨正仙、李奇鸿、王琼、张万星和王有琼几个学生连乘法口诀都不能熟练背下来,更不要说应用。所以就连整数乘法都没掌握,在没基础或基础弱的情况下学习新的知识,无疑难上加难。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后进生的辅导工作。那么多后进生,靠我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应付过来,所以还要调动本班可以调动的力量,让好的指导帮助差的。除为后进生进行知识补课以外,还要对其进行思想补课,多查找差的原因,从思想上给与鼓励,行为上给与指导,知识上给与辅导,用一切可以提高数学基础的方法促其进步。

  由于学生层次分明,本学期教学进度难免造成一定的影响,既不能推优生,又要拉差生,所以教学进度也要分层次进行,让优生多一些自主学习,可以按正常教学进度或稍为加快学习进度,教师给与鼓励,还要适当进行大纲要求以外的能力训练,教师连扶带放,让其充分发展。而后进生,我们要放慢教学进度,放低要求,让其力所能及,教师不急于求成。课堂与课后,多关注,多辅导,多鼓励。

  二、本学期目标

  对于本学期我只要求我的教学会有些许收获,在我和我的学生的努力下,使我班的数学成绩迈进一小步。看能不能实现,实现不了以后继续努力。我们的目标为:到本学期末数学甲等生达9人,丙等及以上学生达22人,消除20分记录。

  给自己的话:不管遇到什么,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请你燃起你的热情,用积极的心态面对。

  三、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材包括的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教学重点:小数乘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

  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进度表: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备注

  第一周9月1日-9月5日小数乘法

  第二周9月6日-12日小数乘法

  第三周9月13日-19日小数除法

  第四周9月20日-26日小数除法

  第五周9月27日-10月7日放假

  第六周10月8日-10日小数除法

  第七周10月11日-17日观察物体简易方程

  第八周10月18-24日解简易方程

  第九周10月25日-10月31日解简易方程

  第十周11月1日-7日期中复习期中测试

  第十一周11月8日-14日多边形的面积

  第十二周11月15日-21日多边形的面积

  第十三周11月22日-28日统计与可能性

  第十四周12月29日-5日数学广角

  第十五周12月6日-12日单元复习

  第十六周12月13日-19日

  第十七周12月20日-26日总复习

  第十八周12月27日-1月2日

  第十九周1月2日-8日

  第二十周1月9日-15日期末测试

数学教学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狠抓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为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3)班是重点班,大部分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基本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思维模式,成绩有较大的进步;但少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学生成绩较差,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没有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要在本学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册第11章“三角形”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性质,如三角形的分类,边、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基本概念和某些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性质,三角形所特有的稳定性,另外也介绍多边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

  第12章“全等三角形”就介绍几何图形的全等概念、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基本事实和方法,并由此研究角的平分线。本章为后续研究各种平面几何图形提供了有力工具。

  第13章介绍了轴对称的基础知识,并以轴对称为工具研究等腰三角形(包括更特殊的等边三角形)以及某些特殊类型的最短路径问题。

  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首先介绍整式乘法的基础知识,包括幂的运算性质,即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单项式、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乘法公式。本章还介绍和整式乘法方向相反的运算,即因式分解,本章介绍因式分解最基本的两种方法: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

  第15章“分式”介绍分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的四则运算,并把幂的概念推广到整数指数幂并讨论了其运算,本章最后介绍解分式方程。

  四、教学方法与教改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认真备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3、精心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生活入手,总结数学规律,立足于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4、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5、教学中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6、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做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7、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8、搞好阅卷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9、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五、教学进度表

  (一)1至4第十一章三角形

  1、理解三角形以及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证明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了解三角形的重心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的概念,探索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形,掌握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边、内角、外角、对角线、正多边形),探索并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

  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1、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注意分析得出结论的思路。

  2、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经历得出结论的过程。

  (二)5至8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3.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关键: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动脑思考,逐步熟悉推理的过程,掌握推理的方法。

  2、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证明命题的途径能力。

  (三)9至11第十三章轴对称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2.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能够按照要求作出简单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3.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其性质;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它们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

  4.能初步应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观察、操作、想象、论证、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重点:轴对称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难点: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关键: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1、从实际出发引入概念,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归纳、论证的过程。

  (四)12至15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1.使学生掌握正整数幂的乘、除运算性质,能用代数式和文字语言正确地表述这些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使学生掌握单项式乘(或除以)单项式、多项式乘(或除以)单项式以及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并运用它们进行运算。

  2.使学生会推导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意义,能利用公式进行乘法运算。

  3.使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较简单的混合运算,并能灵活地运用运算律与乘法公式简化运算。

  4.使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并感受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运算,掌握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直接运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这两种分解因式的基本方法,了解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与因式分解。

  难点:对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及其思路。

  关键: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理解因式分解,并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性。

  1、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类比、转化)的渗透;

  2、重视运算性质和公式的发生和归纳过程的教学

  3、充分信任学生,努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五)16至19第十五章分式

  1.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出分式的概念,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类代数式。

  2.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了解最简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

  3.类比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探究分式的四则运算,掌握这些法则。

  4.结合分式的运算,将指数的讨论范围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5.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掌握这种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

  重点: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

  难点: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

  关键:通过必要的练习掌握分式的各种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提高分析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

  1、重视分数与分式的联系,注意通过分数认识分式。

  2、重视分式与实际的联系,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3、重视分式方程的特殊性,突出其解法的关键步骤。

  (六)20至21期末复习考试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最新一年—20xx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数学教学计划 篇9

  复习步骤和目标

  第一轮:注重基础。(20xx年7月20xx年1月)。

  基础知识复习,以课本为依托,按照《说明》做好考点知识的梳理,夯实基础,以章节为单位,将零碎与散乱的知识点串起来,并将它们系统化,加强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重点在于将各知识点的网络化及融会贯通,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最熟悉,最亲切。为了对中学数学教学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高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有些是课本题目经过加工改造,组合嫁接而成,有些甚至是原题。课本是考试内容的具体化,是中、低档题目的'直接来源,是解题能力的生长点。因此,数学复习要立足于课本,而把其它资料作为辅助材料。

  第二轮:专题复习(20xx年2月4月)

  冲刺训练及处理信息,主要是做综合练习,题目的难度较第一轮略有上升。先是分章节的综合训练,教师主要是评讲卷,针对卷子中学生暴露的问题一一点评;然后是针对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主要侧重于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安排:(1)函数、方程、不等式、导数;(2)数列;(3)三角;(4)解析几何;(5)立体几何;(6)概率与复数。主要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能力。

  第三轮:模拟训练(20xx年5月5月中旬)

  根据各地的高考信息编拟好冲刺训练的模拟试卷,通过规范训练,发现平时复习的薄弱点和思维的易错点,提高实践能力,走近高考。主要是做各地的模拟题,这时候是高强度的训练。训练考试技巧和学生的应试心理的调整阶段,也就是加强非智力因素的训练了。

  5月底6月初,回归课本,查缺补漏,再现知识点。树立信心,轻松应考。

数学教学计划 篇10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执教四年级5班和6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学生在学习水平上差异较大,有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马虎、粗心现象特别突出。很多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的教育力度不是很到位,相对来说差生面广,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这一类学生在本学期还要重点抓。本学期要想有所进步,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二、本册教材内容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学期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

  难点:位置与方向,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对学生全面负责。言传身教,坚持正面教育,启发诱导,注意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是在三步计算的基础上扩展到四步,先出现不带括号的和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并有一个算式带两个小括号或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文字题。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概念、性质、法则和定律,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基础,必须十分重视。

  3、加强应用题教学。本册教材在应用题教学中,应用题都是由已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增加一个条件或改变问题而成的。有较为复杂的比多或比少再等分或包含的应用题,几倍求和或差的一般应用题,有发展的归一、归总应用题,还有求路程、时间或另一速度的相遇问题。

  4、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5、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作业严格把关,要求书写认真,提高正确率,不让一本本子蒙混过关。

  6、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五、课时安排:

  一、 四则运算.......... ............(6课时)

  二、位置与方向.....................(4课时)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 ....................3课时

  2.乘法运算定律.. ...................3课时

  3.简便计算..........................4课时

  营养午餐.. ....... ... .. ...........1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

  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4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五、三角形.................................(6课时)

  1.三角形..................................4课时

  2.图形的拼组..........................2课时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七、统计....... ........................(4课时)

  八、数学广角...............................(4课时)

  小管家.. ................................1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计划09-01

数学教学计划05-18

数学的教学计划02-11

数学教学计划12-17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9-14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1-14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09-08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9-03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07-14

数学教育教学计划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