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2-08-10 08:16:1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1

  通过两天的学习,使我对高效智慧课堂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就会大打折扣。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高效课堂其本质仍然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实施素质教育具体体现。高效课堂的提出和实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和开始,课堂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堂的实施者——教师和学生,尤其是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总结提高。我相信我们遇到的困难一定不会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因此我们要树立一种信念,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那么就一定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2

  x月1日至8日,我市开展了小学教师技能全员培训活动。我积极地投入到其中,下面是我参加培训以来的心得体会: 在培训开学典礼大会上,刘局长发表了重要讲话,我感受颇深。他对我们教育战线的工作者表示敬意,对教育工作者们所付出的辛劳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还生动地阐述了这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也是我市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大业,人为本,科教兴国,关键在于人的整体目标。刘局长在报告大会上明确指出:(1)培训目标一定要明确,充分认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重要性;

  (2)要善于学习实践,在提高自身素质上狠下功夫;

  (3)锤炼师德师风,造就素质教师队伍。刘局长的讲话精神明确,大政方针透彻,是对我们教育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工作进一步开展的动员,更是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职,尽力的一种体现。 在学科技能培训中,听取了我市教研室林景教研员讲述的《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使我受益匪浅。他生动地讲述了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它包含了“三率一分"、"三个参与"和“三有”;而要做到有效教学,第一,要进行有效备课,特别提到了备课不等于写教案,我深有同感,我们的工作不能停留在形式上,为了应付检查而用大量的时间在“写”教案上,而应把时间用在隠性备课上(如看教材,看教参,看课标,搜集信息......);第二,要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目标是要研究课标,分析教材编排的体系,深入地了解学情等;第三,要设计有效的练习。练习的设计

  (1)计算层次准;

  (2)注意形式多样性;

  (3)重视内容新颖有趣;

  (4)应重视生活化;

  (5)要少而精。第四,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它包括了有效的情境创设;有效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提问;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以上内容林景教研员为我们作了精彩的讲解,为我们这些培训的教师指明了数学教学的方向。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还听取了骨干教师分别为我们进行了一、二年级上、下册数学教材进行了精彩的分析。他们分析了教材的总体目标,编排的特点,教学建议,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困惑。这使我对教材有了更新的认识,并获取了宝贵的经验 ? 经过这次的技能培训,使我进一步明白,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观点。还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为培养21世纪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3

  20xx年4月16日,我们在九十六中报告厅聆听了郑州市教研室课程专家卢臻老师关于怎样撰写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的报告,报告令我受益匪浅。

  首先是思想方面的,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总是把自己的工作看得非常渺小,而忽略了自己的专业精神,我觉得卢臻老师的报告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职业,应该抱着科学的态度和钻研的精神来对待,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要放弃理论知识学习和前沿思想的补充,与时俱进,尤其是我们农村学校,要想摆脱落后的局面,更应该接受新思想,进行大胆改革。我们作为普通的老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改进,才能适应这种变革。

  其次,是自己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从学校毕业6年了,工作的这6年,在教学技能上有很大提高,但是说起专业知识,很令人惭愧,也许是觉得找到工作了就可以摆脱枯燥的书本理论了,或者说觉得技能才是更实用的,所以放弃了理论学习,原有的一点点理论知识早已模糊不清了,现在看来,理论的学习还是所有技能的根基,只有接受一些科学的教育思想,才能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待教学,看待学生的发展。卢臻老师最后在报告中提到一堂课要思考三个问题“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我是否把学生带到那里了”来总结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教、学、评价”的根本,对我的日常教学很有指导作用,把握好这几点,才是一个有效的课堂,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掌握,更应意识到方式方法,学生的`身心发展。 再次,报告中的一些案例对我们也很有启发,为了准备一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曾经想尽办法把它搞得花里胡哨,其实没有真正思考,这种做法是否有效,看似热闹实际是舍本求末了,我觉得基于标准的教学根本就是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效果,也许它朴实无华,但是它一定是精心设计,而且有很细的量化标准的一节课,怎样把一节课做得如此细致,是我应该思考和改进的。

  本次报告,我觉得是对我的一次警醒,让我脱离落后的状态,从得过且过的懒惰中奋起,但是仅凭一时的热情肯定是做不到的,因此,我会在日常教学中勤于思考,争取一天天的进步。不做“教书匠”,不做“土八路”,应该思考自己怎样去成为一名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4

  通过学校组织的优秀教案学习活动,我有幸观看了我校三位老师的优秀教案,认真阅读了各位老师书写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对于今后自己教案的书写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对自身备课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第一,这些优秀的教案,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态度认真,能够始终如一地对待教案的本身。封面设计风格独特,有的还配上了精致的简笔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但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文字书写、简笔画等教师应该具备的其他基本功。教师只有在基本功扎实,态度认真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准备。

  第二,优秀教案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体现了理论与现实的密切关联,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把生活跟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体现出这一点,在教案中更应该体现出这一点。一是

  要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重点突出,详细讲解;三是强调讲课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说、多议、多练、多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把整个教学过程都能在教案上有所体现,把课堂能够新生成的'东西都能在课前预设到,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学生。

  第三,老师的教案课后反思很认真,也很真实,有的甚至在整个单元复习授课后还进行了单元整体反思,结合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指出教学中出现的亮点和不足,同时提出了如何改进的设想。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授课有个自我反省和提高,而且对整个单元的总体有所回顾,对今后教学做了更有效的延伸与拓展。我们每位教师如果都能这样进行整体性反思,必将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能够写好教案,往往是教师工作中难以化解的难题,充分显示了教师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好的态度更决定了一切。今后,我还需要向这些优秀教案学习,使自己在写作教案过程中提高、成长。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5

  首先是思想方面的,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总是把自己的工作看得非常渺小,而忽略了自己的专业精神,陈老师的报告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职业,应该抱着科学的态度和钻研的精神来对待,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要放弃理论知识学习和前沿思想的补充,与时俱进,尤其是我们农村学校,要想摆脱落后的局面,更应该接受新思想,进行大胆改革。我们作为普通的老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改进,才能适应这种变革。

  其次,是自己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从学校毕业7年了,工作的这6年,在教学技能上有很大提高,但是说起专业知识,很令人惭愧,也许是觉得找到工作了就可以摆脱枯燥的书本理论了,或者说觉得技能才是更实用的,所以放弃了理论学习,原有的一点点理论知识早已模糊不清了,现在看来,理论的学习还是所有技能的根基,只有接受一些科学的教育思想,才能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待教学,看待学生的发展。一堂课要思考三个问题“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我是否把学生带到那里了”来总结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教、学、评价”的根本,对我的日常教学很有指导作用,把握好这几点,才是一个有效的`课堂,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掌握,更应意识到方式方法,学生的身心发展。

  为了准备一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曾经想尽办法把它搞得花里胡哨,其实没有真正思考,这种做法是否有效,看似热闹实际是舍本求末了,我觉得基于标准的教学根本就是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效果,也许它朴实无华,但是它一定是精心设计,而且有很细的量化标准的一节课,怎样把一节课做得如此细致,是我应该思考和改进的。

  本次学习,我觉得是对我的一次警醒,让我脱离落后的状态,从得过且过的懒惰中奋起,但是仅凭一时的热情肯定是做不到的,因此,我会在日常教学中勤于思考,争取一天天的进步。不做“教书匠”,不做“土八路”,应该思考自己怎样去成为一名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6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课程。过去的计算机课程侧重于计算机技术的教学,以应用软件操作技术的学习为主要内容,采用教师讲授和示范操作,学生记忆和模仿练习的方法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知识,在生活和学习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树立在信息化社会生活中健康的伦理道德等。在这里,计算机和网络等被视作学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工具和资源。

  世界各国进行的信息教育改革实践表明,新的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或活动项目,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探索、问题解决。学生组成小组协同学习和工作,进行社会调查、实地研究、模拟戏剧活动、阅读、网上搜索和发表等。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安排要符合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规律,从学生身边的信息谈起,逐步远及全球和未来,并与学科教学的`内容相融合。

  作为从事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走出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材、套用其它学科的教法的境地,迈向充满希望、充满探索、大有用武之地的新时期。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不断完善信息技术课教学,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7

  主题单元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身心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开展主题单元教学时为了体现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开放性、生活化等特性,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主题单元设计可以帮助我清晰地解析主题单元教学的学习内容,归纳学习内容。它可以:

  1、帮助我指导学生仔细读单元主题,带着单元主题走进每个环节。

  2、老师在指导学习每个环节时,紧扣单元主题,让学生从模块中构建思路。

  3、学完内容要进行梳理总结时,围绕单元主题,抓住内容引导学生巩固与综合运用。

  4、同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构建创新思维模式,为学生学习、研究及自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此次的学习,我了解了单元学习规划的重要性,使我对如何利用好本资源,做个优秀的引导者更有信心了。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8

  无论哪一种教学设计,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当然,教学设计与教案是有区别的。我们用表格形式将教案与教学设计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我想,只有弄清了二者的区别,才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会将二者混淆。 ①脉络要“准”——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②目标要“明”——是教学设计的“方向”;

  ③立意要“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9

  通过这次学习,我的收获很多,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工作中的烦恼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其中,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最根本的一点是以生为本。而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必须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首先,学会备学生。全面了解学生。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必然影响着教学的进程和活动的展开。学生也是资源。教师与学生在交往互动中时时生成着课程资源。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教师要及时捕捉,顺势引导。

  其次,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都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乐学、善学、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铺光明大道,让其向深层次的内容学习。而对于学困生,则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完成基础目标,更好地有信心地面向现在、面向未来。

  最后,设计板块教学。所谓“板块教学设计”,即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设计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设计往往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问题一个接一个,时间计算合理精确。这样的设计是牵制课堂教学的无形的绳子,让教师与学生围着它团团转,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所以书中提倡让教学设计粗放些,从僵化的、呆板的线型设计走向灵活多变、有广阔发展余地的板块设计,为课堂的.动态生成保留空间。扩大评价正向价值。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大胆开放地去尝试,精心地去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喜欢这门学科,唯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这次学习,我感悟很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为出发点,深入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10

  在课程所介绍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流程的五个环节中,您最在课程所介绍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流程的五个环节中,您最难理解的是哪个环节,简单谈谈原因?

  一堂好课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设计,就本质而言,它是一个在分析 “课标” 要求、教材内容、学习者的特点、学习内容、教学条件及教学系统组成特点诸因素的基础上,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统筹全局,精心构建和选择具体方案的过程。我学习了李亦菲博士的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概述》的专题讲座懂得了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在有关教育原则的指导下,对教学诸要素进行的系统谋划。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一、从学科能力的角度解读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设计的起始环节。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为了取得有效的信息传递效果,传播者必须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态度,包括学习者的学科预备知识和技能,已有的经验,年龄特点,个性特征等。故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准备状态,是我们教师必须要重视的。同时,分析小学科学的有关 “ 课标 ” 要求和现行教学资源条件;从研究新课程总目的出发,明确阶段单元目标,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地位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主题。在此基础上,来制定教学目标。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防止教学目标的偏低或超纲,力求恰到好处。 虽然不同学科的内容不同,但仍然可以根据这一结构,将学科能力分为 表达 学科知识的 能力、探究学科现象的能力、运用学科技能的能力、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四个方面。设计者要从新课标的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 ” 三维目标要求出发,制定教学目标。从我们教学的实践看,定位比较正确,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广义知识观的教学内容分析

  材料是最基本的教学材料。在对教学材料进行处理前,我们教师对 “ 课标 ” 的研读,有助于准确把握课本的教学内容,并与教学要达到的意图或教学目标挂上钩,与学习的对象相一致,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课时教学目标,对所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明确学习者的学习任务有哪些,它们分别属于认知技能领域、过程与方法领域,还是情感领域。不同的学习领域,我们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行为策略,才能使教学真正恰到好处。教学内容就是为使学生完成与学科能力相对应的特定活动或任务(核心任务)而精心组织起来的陈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

  三、根据教学内容陈述三维目标

  可以在将核心任务按照广义知识分解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教学内容陈述三维目标。具体对应关系如下:陈述性知识对应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知识部分,以具体事物为对象的程序性知识对应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技能部分,以头脑内部的符号和心理加工为对象的、支持高水平认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对应于“过程与方法目标”,元认知知识对应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根据基于广义知识观的教学内容与三维目标的对应关系,就可以在一个具体的学科主题中,围绕由核心任务建立起来的教学内容陈述三维目标,从而实现基于学科能力的课程目标与基于三维目标的课程目标之间的衔接。

  四、围绕教学事件整合三维目标

  教学事件是一个关键概念。如果没有教学事件,学习活动(“事业”)不会得以引发,而“目的”也就没有依附的载体。因此,要想将围绕核心任务整合起来的三维目标由构想变为现实,必须依赖于教学事件。从实质上看,教学事件就是经过分解的、在教学过程中顺序展开的核心任务。这样,围绕核心任务整合起来的三维目标,就转变为围绕教学事件整合起来的三维目标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时,我们需要注意:

  ① 必须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对于知识性较强且抽象的教学目标,可(转载于:教学设计是指科学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信息传输较大的教学方法,如系统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等或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对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则可选择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或相应的教学模式;

  ② 能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征;

  ③ 要考虑到教学条件。学校的教学条件是制约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教学条件既包括学校的教学资源条件,也包括教师的自身条件,如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养的制约等。总之,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时要做到扬长避短、恰到好处。

  五、评价三维目标实现程度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进行的评价。

  在学校中, 教学评价是“持续不断的”、“形式多样的”、“影响深刻的”。首先,教学评价是“持续不断的”,这是因为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设计阶段,有安置性评价;在教学实施阶段,有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在教学结束时,有总结性评价。其次,教学评价是“形式多样的” , 这是 因为教师和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开展评价活动,如课堂评价、作业展示、作品集评价、学期考试、问卷调查、访谈等。第三,教学评价是“影响深刻的”,这是因为评价对引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情况,激励自己不断沿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在这五个环节中我最难理解的是“基于广义知识观的教学内容分析”。正如李亦菲博士所说,在以往的教学内容分析中,通常都是以学科单元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简单罗列。

  这种方式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将教学内容局限于知识与技能,只涉及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操作型的程序性知识,忽略了元认知知识以及支持高级认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第二,简单罗列教学内容的做法不能反映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而教学内容就是为使学生完成与学科能力相对应的特定活动或任务(核心任务)而精心组织起来的.陈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我对于“陈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这三个概念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够清晰。但通过‘“多样的生物”主题中的教学内容分析表’的学习,我对这三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活动中,科学学习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评价注重近期的、显性的效果,衡量指标是刚性的、偏于理性的,评价方法单一,强调定量分析,大多以笔试题、客观题为主。而新的国家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带有明确指向性的评价理念———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宗旨,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的变化。要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 “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但是我认为在教学中实施开展教学评价往往会遇到以下问题:

  1、如何体现 “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如何体现“形成性评价”(即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一方面考试是学科终结性评价的主要手段,通过考试可监控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能加强科学学科地位,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

  另一方面考试又是一把“双刃剑”,教师的心思只为了应付考试,也让考试“指挥”着科学教学课堂实践,未能更好体现科学教学新理念。

  2、如何体现既关注学业成绩又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即从只关注结果“总结性”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性”和“发展性”?从只关注传统“双基”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变?

  3、“忙碌”的科学教师如何更好体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4、科学新课程倡导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制度很难有效地建立起来。

  谢谢“国培”给我们这么好的机会,谢谢教师团队的各位老师的精彩讲座,让我的业务得到了提升。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11

  近日,学校对全体老师进行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的培训。我们非常感谢和珍惜学校给我们创造的这次学习机会。我从中也受益匪浅。

  教学是一个充满问题的专业领域,“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应该是该领域的四大核心问题。然而,人们一直以来对“教什么”和“怎么教”关注较多,而对“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探讨得较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总是没有把教学置于“课程”的视域下来思考,没有整体地、一致地关注着同样重要的上述四个问题。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我们要将“教学”置于“课程”的视域下来思考,要从基于教师自身经验或教科书的课程实施,走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教学应基于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标准。通过教师对课程的实施,来完成国家的培养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规定的学习结果,来确定学习目标、设计评价、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等一系列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

  核心:“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格式:教材来源、内容来源、主题、课时、授课对象、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作业设计。

  通过这次培训,我明白了,教师不能随心所欲地教,而要以课程标准为基础,设计出真正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展开课堂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12

  时光飞逝,转眼间创新设计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真的感的是收获啦!学习生活提高了我的独立学习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事能力,在学习期间我最大的己可以做些什么了,从实践中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通过课程的学习,加强了我对第三,在上课的这些日子里,我学会了在学习中创新,在学习中成长。

  刚开始上专业课的时候,因为实践能力的欠缺,起初做起事来总是笨手笨脚,也觉得挺帮助下不断进步和成长,也充分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团结和温暖,于是我决定就算再苦反而觉得轻松了许多。通过虚心请教,在老师的指导帮忙协助下,解决了很多专业上和技术通过创新设计这门课,在学习的半年时间里,我知道了实践创新的重要性,所以我不断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使我们通过实习在专培养,从而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成为骨干打下良好基础。“理论来源于时间,理论最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平时书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带着自己的疑问去学习了解制作电路板都得以解答,并进一步让我深刻地理解、体会和证明了理论知识,让自己有了深刻地记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为一个大学生,应以学业为重,学习就是首要任务。学习学不读好书,还要行万里路,从实践求真知,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本学期创新课程过程中,我不但对所学习的知识加深了了解,更加重要的是更正了我立工作能力等。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13

  1、考虑了教学的整体性设计与实施

  知识是一个整体,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对不时期,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与层次,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综合性考虑,对教学设计也要有一个整体性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完整的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在本课中,有所体现。例如,掌握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坐,立,行是(小学体育水平一)中的体育基础常识部分,它是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活动。如果从小不注意养成正确的姿势,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身体的不良姿态,以后再矫正会很困难。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也会给生活,学习带来许多不便。一年级儿童对坐,立,行并不陌生,但不一定姿势都正确,也不完全了解正确的坐,立,行姿势的要求。因此,沈老师利用队列练习时间,对学生的这些相关知识进行巩固性练习强化,他对水平一知识的系统性,做了全面考虑,这也是浙江省小学学科教学建议之一,通过知识与动作的结合练习,使学生建构起比较清晰的知识结构,形成真正的能力,在实际的生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

  2、采用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策略

  师生互动的可行性

  低年级小朋友特别依赖教师,在本课中,沈老师抓住了这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他能主动与学生一起玩,一起跳,时常会看到小朋友围到老师身边,一起活动,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与依靠。例如,在跳跃教学的起初,沈老师在统一了“剪刀”、“石头”“布”动作后,就提议说:“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玩一玩,好吗?”此时的学生都很高兴的答应了,与老师一起尽情地玩起来。沈老师正是抓住了喜欢与老师一起玩的心理特征,通过互动使学生都能活动起来,并利用逐步学习的知识与动作进行一定的锻炼,达到了让学生身体活动开的目的和学习的目的。

  语言交流的合理性

  教师在给低年级小朋友在上课时,提问是要注意方法的。我认为,比较直观的、形象的、生活化的语言交流能够更顺畅,而且便于为体育教学服务,为学生动作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例如,在统一“剪刀”、“石头”“布”时,沈老师问:“小朋友,剪刀怎么做呀?”“对,这样做!”学生会后,他做了石头的动作,接着问:“这是什么呢?”学生在教师动作提示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回顾起相应的“石头”名称。沈老师不忙着做“布”的动作,而是问:“那布是怎么做的?”因为小朋友有了前两个动作的积累,因此,稍做思考与对比,能够想象起“布”的具体动作。再如,在模仿动作做动作阶段,沈老师有这样一段导语:“小朋友,刚才在玩‘剪刀’、‘石头’、‘布’时,我们是用脚跳的,那么,你知道,哪些小动物是用脚跳着走路的?”(学生交流:青蛙、袋鼠、蛤蟆、兔子等)“小朋友,你们都说出了好多小动物,你能像它们一样跳吗?(行)你们自己先去试试吧!”沈老师通过比较直观、生活化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中想一想,练一练,玩一玩,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又使学生在学习中探究知识与动作,显得比较有效。

  竞赛游戏的鼓励性

  小朋友都喜欢竞赛,沈老师在自由跳跃后面,设计了“跳跃接力”游戏,通过游戏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并巩固“双脚起跳,双脚同时落地”的技术动作,学生印象深刻,主动去学习与掌握。沈老师在教学中,不但评定了小组的练习情况,还对学生个体的动作也进行了对比与强调,因此,在听课过程中,我也听到有的小朋友在说:“×××,是两个脚是先后起跳的.,这样犯规……”其实在这样的比较与相互评价中,学生的动作概念的形成更加有效,说明,他们自己有了对动作的区别,体现了教学的价值,对自身动作的正确性也有了新的认识,为以后学习立定跳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整堂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请一些小朋友示范时,排在后面的部分小朋友看不清楚,我觉得此时可以让示范的小朋友换个位置也去做一下,这样更加体现了人文性,也能够让这样的正确示范更加体现出价值,使全体学生都能够观赏到正确动作,为教学目标实现做好铺垫。再如,在“跳跃呼啦圈接力”中,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没有完全考虑周到,连续摆放在一起呼啦圈跳跃,对于一部分学生是不适宜的,是不是可以适当拉开距离,使这些学生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更高”水平的跳跃,这样也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的真正需求而去落实教学。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14

  这些年我一直从事小学的音乐课教学工作,自己深深地体会到,要搞好小学的音乐课的教学,必须做到: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小学音乐课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改变过去的对小学音乐课不重视的偏见,必须认识到,当今的素质教育,绝对离不开小学的音乐课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音乐课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让人们普遍认为:小学的音乐课的教学是小学阶段的必不可少的学科,对学生走向今后的社会生活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注重音乐课教师的培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有计划的根据农村音乐课教学的需要,急需培养或培训一批合格的小学的音乐教师,以满足农村小学音乐课教学的需求。

  三、现在的小学的专职音乐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学习提高,丰富自己小学音乐课教学的相应的知识,从而,提高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四、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音乐课堂的教学时间,以更好地集中小学生有效的精力,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参与音乐课的学习。

  五、搞好小学音乐课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课外活动,如:歌颂“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演唱会,积极参与“六一”儿童节的音乐会,“七一”党的生日活动,从而使小学生真正认识到小学音乐课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从而调动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

  总之,只要我们不断钻研,大胆探索,虚心学习,在小学的音乐的教学中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果。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15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学科课堂教学常规

  一、备课

  体育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备课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认真备课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一)新学年开始前,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意见》的相关规定,以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为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季节的气候特点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制定全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将教材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并按市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学生体育课成绩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二)新学期开始前,根据学年教学计划,教材的系统性及各项教材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好不同性质教材的搭配,确定各项教材的教学顺序和所需要的教学时数,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

  (三)根据教材的年级教学目标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制定重点教材的单元教学计划。内容包括:课次、任务、目标、要求、重点、难点、教法手段等。

  (四)上课前一周写出课时教学计划(以下称教案)。其内容包括:教材、教学目标、课的结构、练习的次数和时间、组织教法、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运动负荷及心率曲线预计、练习密度预计、场地器材布置等,应随时保持有两周室内体育与健康课基础理论课备用教案。

  (五)备课过程中要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落实《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意见》;备课要坚持现场备课,做到“四备”:备学生、备教材、备场地、备器械。

  (六)要结合学生的体育基础、体质状况、年龄和性别特征,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各项教材知识、技术、能力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组织教法有效;要认真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心理状态的健康发展。

  (七)技术难度大或教师不熟练的示范动作、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备课时应进行反复演练,确保万无一失。

  二、上课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体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一)教师上体育课必须穿着运动服装、运动鞋。

  (二)认真检查学生着装和出勤情况,并对出勤情况进行登记,安排好见习生。

  (三)讲解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正确运用体育专业术语,口令清楚、宏亮;示范动作准确、优美,示范位置合理,示范面便于学生观察。

  (四)认真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教学活动要面向大多数学生,要针对学生的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实施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掌握好讲解、示范的`时机、把教、学、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及时处理偶发事件。

  (六)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正确、安全,有效;教会学生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七)教师教态亲切自然,注意教师形象,杜绝罚学生的现象。

  (八)下课前安排适度的整理活动,集合整队,进行课堂小结,并简要的记入教案的“课后小结”栏内;下课后指导学生回收器材。

  三、辅导

  (一)关心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对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确有困难的学生及体弱多病的学生,要给予主动、热情的帮助;对学生有关体育锻炼方法的咨询,应及时给予指导,鼓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

  (二)任课班级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应进行现场辅导。

  四、考核

  考核(包括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是检查学生体育成绩与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体育课成绩的考核形式分为项目考核、学期考核和学年考核。其基本要求是:

  (一)根据学年教学计划确定的考核项目和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单元教学结束时进行项目考核。其成绩是学年考核的组成部分之一。

  (二)学期末根据已考核项目的成绩,评定学生学期成绩的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三)学年考核要认真执行市教育政部门颁布的考核办法和记分方法。按“出勤与表现”、“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

  “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运动技能及技巧”四部分综合评分。

  五、课后总结

  总结是教学评价的一种形式,对教师改进教学,自我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课堂教学的主要成绩、经验与体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等。

【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02-02

教学模板设计心得体会02-12

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08-20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20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27

足球教学设计11-06

《夏》教学设计11-19

《阳光》教学设计11-20

称赞教学设计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