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17 08:17:4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长城教学设计12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城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长城教学设计12篇

  长城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简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建议】

  1、布置课前收集有关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

  2、经过自己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我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

  ⑴ 让学生自己初步读文,理解每一句话,再弄清各自然段的大体意思。

  ⑵ 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让学生填空如下:

  这样( )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

  让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依据。再一次仔细去默读课文。

  ⑶ 同学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读出长城的气魄雄伟。

  【教学设计】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去默读课文,看一看作者为什么说长城的气魄雄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学生仔细读文,找出有关的语言。

  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呢大家想过吗?让我们来作个比较大家就明白了。从阳泉到荫营只有12里,13000多里是12的多少倍呢?1000多倍,大家想一想这有多么长啊!

  课文中这样的'数字很多,学生们可能对这些数字感知得不够清楚,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就能更好地理解长城的气魄雄伟这一特点。

  【资料袋】

  全长一万三千多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长城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绵延不绝。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加险峻。“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古今中外各界人士到北京游览的必到之所,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在内的三百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达岭一览这里的山河秀色。

  【练习设计】

  让我们来当导游来介绍一下长城好吗?

  长城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进行一次知识竞赛,看谁知道得多?

  生:个个全神贯注,洗耳恭听。

  师:你们对祖国名胜知道多少?

  生:(抢答)故宫、天坛、西湖、东方明珠、长城……

  师:谁游览过长城?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亮开嗓门,兴奋地讲述)……

  【赏析】新课伊始,教师用“祖国名胜知多少”一问,拉开了学生说话的闸门,为新课的学习活动,营造了最佳的情绪背景。

  师:是啊,长城雄伟壮观、高大坚固,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八大奇观之一。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长城之风光。(板书:长城)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多媒体课件(长城概貌及近景图,并配有课文朗诵)。要求:观长城形,听配乐诵,思筑长城人。

  【赏析】教师把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的情感随着画面的变化起伏而推进、延续,与此产生共鸣,充分调动起学生与文本交流的兴趣。

  师:看完画面,你们想说点什么?请谈谈自己独特的感受。

  生:长城气魄雄伟,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方砖与条石。我多么想站在长城上,与小伙伴们互相呼应,体验一下古代军人打仗时的那种豪气。

  生:那么长的长城,劳动人民是怎么建造的呀?得花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呀?

  生: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呀?

  【赏析】学生通过看、听、想产生了富有个性化的表象、体验与疑问。

  师:大家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现在一定很想知道有关长城的情况,那么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课前布置过的)。

  生:我从课外读物中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各在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起来,俗称“万里长城”。到了明代,又前后修筑长城达18次。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生:我从网上查到,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长城沿线的许多地方由于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严重,当地农民找不到可以用来盖房、垒猪圈的黄土,竟然把长城的夯土挪为己用,这样的`情况在长城沿线常有发生。我真希望有关部门管一管。

  师:走到前几名发言的同学跟前,一一跟他们握手,并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行,搜集了不少的资料,使我们弄清了许多问题。请你们再读读课文,看看从文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自读自悟,人人专注。

  【赏析】课前布置搜集,课中注重展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谈谈自己读文的收获,把对自己感触较深的段落、语句认真地读一读。

  2.谈谈自己的疑惑点,与小组成员探讨、交流。

  3.创造性地以“小小导游员”“小小播音员”“小小诗人”“小小歌唱家”“小小书画家”的身份表演课文。(要求:导词精炼、富有激情;歌声清脆、悦耳动听;诗文优美,琅琅上口;绘画简明,几笔构成。)

  【赏析】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全员参与,个个兴趣盎然,纷纷谈、读、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体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交往,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师:组织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可以选择以上五种形式的两三种,在班上表演。注意:认真倾听、观看他人的展示,并作出评价。

  班内小画家首先登台,寥寥几笔,勾勒出长城概貌图与齿形墙图。

  著名小歌手,一边唱着《长城谣》,一边走到台前,指挥大家一起唱。(众生微笑着,拍手齐唱。)

  图画完啦,歌唱完啦,“语言大师”马上登台,以导游员的身份,将课文内容浓缩,向游人富有激情地介绍长城的历史故事及结构特点。其余学生津津有味地听着,那会意的神态,流露出畅游长城的欢乐。

  小小诗人更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一首奇丽的小诗,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与同学们见面:

  长城啊,长城!

  你像一条巨龙,盘据在崇山峻岭,

  你如一座堡垒,为中原大地遮风,

  你似一尊丰碑,炎黄子孙血汗凝成。

  长城啊,长城!

  我为你歌唱!

  我为你自豪!

  我为你列入“世界八大奇观之一”骄傲!

  师走到表演的同学面前,抚摸着他们的头,激动地说:“同学们的精彩表演真让老师感动,你们在自读、自悟、自讲、自唱、自吟、自画等一系列活动中,理解了课文,增长了才干,陶冶了情操,受到了爱我中华的教育。”

  下面,让我们跟着美妙的音乐,唱起来,舞起来。播放vcd《长城长》。

  学生全体起立,做做深呼吸,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唱起来。

  长城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背景分析

  本单元是以“遗迹”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体悟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引发学生对古老华夏文明的关注、理解和热爱。《长城赞》是第一篇主体课文。绵延万里的长城,让我们感受到前辈的智慧,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作者以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 ——对联,以文入联来描述这一举世闻名的历史遗迹,独具匠心。这是一副长联。像一段信笔而成的散文,句式整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它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长城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历史、现实意义。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的雄姿,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丰碑式地位。字里行间,流露抒发着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我班同学有的同学去过长城,对长城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各种题材、体裁的文章都有所接触。关于对联,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有接触。但是,对于这样一副语言精练、意蕴深刻的浓缩性极强的长联还是初次接触。因此,宜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语句的内涵。同时,鉴于整副对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义深远,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语气由舒缓到激昂。本班学生对收集资料,有一定的兴趣,也有一定的能力,宜抓住这一现象特点,引导学生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有关古迹上的对联,互相交流,从而深化对本文的理解,对长城精髓的体悟。

  教学要点:

  1、会写“吏、碑、瀚、烽、隘”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将帅、吏卒、黎庶、毅力、智慧、巍峨、丰碑、峻岭、瀚海、纵横、点缀、锦绣”等词语。

  2、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语句的内涵,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重点)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难点)

  4、熟读成诵。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古迹上的对联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 同学们,请看老师带来的图片(出示长城图片)图片上是什么?关于它,你了解多少?(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

  2、 长城居“世界八大奇迹” 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千百年来,雄伟而壮丽的长城,吸引着无数历史学者、考古学家、文人墨客、中外游客。他们千里迢迢,历尽奔波来慕名瞻仰它的容貌,探索它的奥秘,评论它的功过是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它的文章——《长城赞》。(板书课题)

  [通过观看图片导入,轻松自然。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从学生对长 城的感性了解入手,直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文,读准字间,圈出文中的重点词语。

  2、 读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它的体裁是什么?(生判断其体裁,师引导生区分各种体裁之间的区别)

  3、 你见过对联吗?它有什么特点?本文与你以前见过的对联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生谈自己认识的对联,简单谈谈其形式内容上的特点)

  4、 下面,我们按对联的特点,逐句找一找对应关系。(播放背景资料1)(生按照对联的特点,分析本文体裁特点,找出字与字、词与词、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感受本文的.音韵之美。)

  [对照对联的特点,将本文从体裁形式上加以分析,从而更好地感悟对联的特 点,突破难点,同时为下面的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三、 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 自读全文,把全文正确、流利。同桌间、小组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2、 研读上联。

  (1) 认真默读,勾画重点词句,小组讨论: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适时板书:

  上下两千年

  上 联 费移山之力 民族自豪感

  (时间) 巍峨的丰碑

  (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上联,组内互评。

  [先整体感知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下文理解做准备。默读思考,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学生从情感上体会民族自豪感,突出教学重点。]

  四、 小结播放背景资料2:长城的传说

  布置作业:搜集古迹上的对联

  [播放长城的传说资料,既丰富了有关长城的资料,又从整体上感知了长城是如何建成的,对理解和背诵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作者用对联的形式赞美了万里长城,上联写了什么内容?

  二、 精读细品,自主感悟

  1、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了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那么,下联又是怎样赞美长城的呢?(生默读思考:逐句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小组讨论每一句话的内涵,每解一句,品一句,品一句,再解一句。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引生领会每一句话的内涵,并适时板书:其中黑体字为本节课的新板书。)

  上下两千年

  上联 费移山之力

  ( 时间)巍峨的丰碑

  长城赞 民族自豪感

  纵横十万里

  下联 如玉带明珠

  (空间) 壮丽的奇观

  [逐句品悟,更有助于深入地理解语句的内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下联,组内互评。

  [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一个目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语气由舒缓到激昂,对断句及顿挫的适当指导,能更好地体悟作者的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全诗的情感是统一的,我们学习课文必须把握全诗的基调。]

  三、 背诵课文

  1、 播放背景资料3

  2、 生观看,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观看感受。

  [播放此片,使学生从整体上对长城有一个更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全文,体会作者的独具匠心及其民族自豪感的表达,并为下面的背诵打基础。]

  3、 再读全诗,试着背诵。自由背,同桌互背,小组背,展示背。多种方式练习背诵。

  [由读到背,各种形式的练习,有利于完成本课的积累任务。]

  4、播放背景资料4

  生观看,说说自己的观看感受。

  [播放此片,旨在唤起学生保护长城的意识。]

  四、 拓展延伸

  对联在许多古迹上都有,你愿意把你搜集到的古迹上的对联与大家分享吗?(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古迹上对联。)

  [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古迹上对联的兴趣。]

  板书设计

  上下两千年

  上 联 费移山之力

  (时间) 巍峨的丰碑

  长城赞 民族自豪感

  纵横十万里

  下 联 如玉带明珠

  (空间) 壮丽的奇观

  背景资料

  1、幻灯片: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只有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的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于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2、纪录片:长城的传说

  3、风光片:长城

  4、幻灯片:长城的现状

  长城教学设计 篇4

  【情景说明】

  《长城》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的内容,这篇课文的后两篇课文分别是《颐和园》、《秦兵马佣》,这三篇课文共同反映一个主题:中国的“世界遗产”。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城,感受其宏伟气魄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这篇课文的主要目标:通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认识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达到和谐统一。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自读自悟教学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议、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XX年,我国航空飞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你们知道么?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么?对,是长城!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

  1、长城雄伟壮观、高大坚固,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八大奇观之一。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长城之风光。

  板书:

  长城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认真观长城形,仔细听配乐诵。

  播放多媒体课件:长城概貌及近景图,并配有课文朗诵。

  2、同学们,看完画面后,你们想说点什么?请谈谈自己独特的感受。

  3、大家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现在一定很想知道有关长城的情况,那么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课前布置过的)。

  (生可以交流长城的地理位置、长城的自然风光、长城的历史价值、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还可以是自己亲临长城的切身体验。)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请同学们读课文,看看从文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指名说。

  学生可能会交流到长城很长、长城高大坚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等等。

  2、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想一想你从哪儿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学生小组学习,自读自悟。

  5、讨论交流:

  ⑴ 交流一:

  从“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

  ① 明确观察点:

  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远看长城)

  你从哪看出来的?

  ② 请同学们再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

  (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第一幅远看长城图。

  (借助图理解词语,从而体会到长城的特点。)

  ③ 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

  (打比方、列数字)

  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④ 指导朗读:

  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指名读、男生读、齐读,给予学生鼓励。)

  ⑤ 指名试背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 交流二:

  从“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有方形的和,供了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

  ① 明确观察点:

  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近看长城)

  你从哪儿知道的?

  ②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高大坚固)

  ③ 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参考书上第二幅图,试着用简笔画画出长城的结构图。

  指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

  (了望口、射口、齿形墙总称“垛口”。)

  ④ 学生指着黑板上的简笔画介绍长城的设计。

  (垛子、了望口、射口、城台。)

  说说当时秦始皇的军队是怎样利用垛子、了望口、射口、城台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的?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和生活想像展开。)

  小结:

  可见长城的设计十分巧妙,特别在军事防御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你觉得古代劳动人民怎么样?

  (聪明、聪慧等)

  ⑤ 指导朗读。

  ⑥ 老师找个同学当小导游,边看长城近景录象边给大家介绍。

  (课件播放长城近景录象,指名当导游介绍长城。为背诵第二自然段做准备。)

  ⑦ 听了他的讲述,我们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们能背下来么?指名试背诵第2自然段。

  6、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

  ⑴ 作者想到了什么?

  ⑵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知道朗读。)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

  (学生展开想像)

  可见为了修筑长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啊!

  ⑶ 指导朗读:

  你能读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课件出示: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从“才”你体会到了什么?再读这一句话。

  ⑷ 教师小结:

  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古代劳动人民巧妙设计长城,不正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吗?

  ⑸ 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⑹ 正式这雄伟的长城,正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感慨。让我们再次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创设情景,感情升华

  1、再次朗读全文。

  2、长城,我们的骄傲!骄傲的不仅是你的气魄雄伟,更是你所体现的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

  (学生自由谈话)

  3、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年会迎接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朋友来,他们一定也会参观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呢?请你写一篇长城的导游词。

  【教学反思】

  在教学《长城》这篇课文时,考虑到学生对长城的认识并不全面,仅*课文中两幅插图和课文描述,学生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此,我在布置学生搜集资料的同时,也整理了大量的有关长城的图片、视频资料并制作成课件,结合对课文的学习逐步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开课伊始,我首先创设“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的情境,引出学习内容。然后把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的情感随着画面的变化起伏而推进、延续,与此产生共鸣,充分调动起学生与文本交流的兴趣。

  我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围绕“从哪儿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习。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依次学习了课文的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远看长城气魄雄伟,初读了解了长城“长”的特点,然后结合文中的插图,学生不仅理解了“蜿蜒盘旋”这个词语的意思,还发现了长城“曲折”的特点。通过个人读、男生读、齐读等形式读出了长城的雄伟气势。在教学第二自然段“长城的结构和作用”时,让学生通过读了解到长城“高大坚固”特点。然后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参考书上第二幅图,试着用简笔画画出长城的结构图。并想像当时秦始皇的军队是怎样利用垛子、了望口、射口、城台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的?从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长城的设计巧妙,特别在军事防御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初步领略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第三自然段为了让学生从内心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通过与现实生活的比照和朗读去感悟,提升学生的情感,创设情景“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让学生由衷认识到“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抓最后一个自然段,提炼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这种处理教材的方法是否可行,还有待思考。不过,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兴趣浓厚,朗读充分,感情充沛,特别在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发自内心对长城的赞叹和歌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随着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大量平时难以收集的资料,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但同时教师也要巧用资源,让自己的课堂回归到一种自然朴实,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惠。

  【专家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达到和谐统一。我们的教学,经常是重视了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培养,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忽略人文性。《长城》这一案例,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抓最后一个自然段,提炼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当好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提升学生的情感认识,珍惜并保护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特别是教师巧妙利用插图,理解词语和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修筑长城的年代,认识到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长城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背景分析

  这是一副长联。像一段信笔而成的散文,句式整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它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长城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历史、现实意义。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的雄姿,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丰碑式地位。字里行间,流露抒发着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要点:

  1、能正确读写“吏卒、黎庶、隘口、盘旋、巍峨、烽垛”等词语。

  2、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语句的内涵,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教学过程

  一、你知道中国的象征物有哪些?

  是的,长城是中国的象征,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

  板书课题:长城赞

  二、长城资料交流

  1、看、读视屏资料

  2、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3、教师补充更正:古长城西至我市岷县,抒发自豪之情,引入新课。

  三、看视屏两幅图片,请同学们分别描述长城,抒发感受。

  [通过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然后观看图片导入,轻松自然。从学生对长城的感性了解入手,直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认读词语,理解词义:吏卒、黎庶、隘口、巍峨、烽垛、瀚海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阅读对联,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大意。

  2、联系对联,看一看上下联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的长城?

  六、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自读全文,把全文正确、流利。同桌间、小组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思考问题:(1)每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2)你感受到了什么?

  2、研读上联。

  (1)认真默读,勾画重点词句,小组讨论: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历史、现实意义)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上联,组内互评。

  3、研读下联。

  (1)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了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那么,下联又是怎样赞美长城的呢?

  (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的雄姿,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丰碑式地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下联,组内互评,交流。

  (相机写出板书)

  上联(时间)巍峨的丰碑

  下联(空间)壮丽的奇观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谈感受。

  [全诗的情感是统一的,我们学习课文必须把握全诗的基调。]

  七、深入探究、品读感悟

  1、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特点和蕴藏的情感。

  2、交流探讨:

  (1)、这是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对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说说对联的特点,并且试着对读)

  (2)、全文洋溢着浓浓的民族自豪之情。

  3、教师小结: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和毅力的结晶。今天强国之梦依然延宕,经济发展再创奇迹,民族复兴指日可待!

  八、赏读抒情,拓展延伸

  让我们在浓浓的民族自豪之情中,再一次欣赏和感受这一伟大的奇迹!

  1、欣赏长城视频风景,学生深情朗读课文、

  2、音画中教师深情抒怀,结束教学。

  板书设计

  上联(时间)巍峨的丰碑

  长城赞民族自豪感

  下联(空间)壮丽的奇观

  长城教学设计 篇6

  【教材简析】

  《长城》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结合图画和课文内容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比喻句描写的形象和联想句、总结句的作用。

  2、智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借助声像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新能力。重视观察和思维及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

  3、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有感情朗读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如能身临其境,儿童的学习欲望、探究热情会被极大地激发起来。课前,教师利用这样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搜集资料,激发兴趣。让学生从中国地图上找一找长城的起止点,即山海关和嘉峪关的位置,数一数长城经过我国哪些省市,收集长城的邮票、图片及各种实物模型。

  2、绘制图画,激发兴趣。喜欢绘画的同学自画长城图片,并能体现课文第二段中建筑的位置和构造特点。

  3、制作模型,激发兴趣。喜欢搞制作的同学根据图片自己设计、制作出长城的模型。

  4、收集故事,激发兴趣。让学生查找春秋战国至今劳动人民修筑长城、连贯长城、修缮长城的历史资料,收集关于长城的各种传说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激情导入,激趣唤知:

  教师课前板书好课题,课始教师用这样的语言导入: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大家都想饱览一下长城的壮丽风光,欣赏一下长城的建筑艺术,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你们谁游览过长城?想不想去观赏一番?

  (这样的导入旨在使学生对长城有一个整体感知并唤起学生的已有感知。)

  2、学生畅谈:

  学生在教师的语言感染下畅谈游览长城的印象或从课前搜集的资料中畅谈自己的感受,使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课堂气氛得以激活。

  3、揭示目标,激发求知欲:

  教师这样引导:

  刚才大家说得很好,都想去长城游览,那我们今天就和作者一起去游“长城”。然后借势揭示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任务有一个整体感知,并激发其求知欲。

  二、观察欣赏,发展思维

  1、观察图画:

  ⑴ 指名学生上台从中国地图上找出长城东起山海关西止嘉峪关的确切地理位置,并在黑板上写出长城经过我国的哪几个省市。

  ⑵ 书上的两幅彩图观察点各在什么地方?各画了哪些景物?

  要求概括出第一幅图是俯视,观察点在高处,是远看;第二幅图是平视,观察点在近处。景物有蓝天、苍山、红枫、灰龙。

  ⑶ 第一幅图上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景象?

  (让学生发挥想象,形象地叙述长城的样子,如:像一条彩带,在群山中飘舞;像灰色长龙,飞舞在崇山峻岭之间;像条玉练,镶嵌在碧绿的地毯上等等。)

  ⑷ 第二幅图上可以看到长城的什么?

  结合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为什么两幅图上长城的景象不同?

  第一幅是俯视,远看的景象;第二幅是平视,近看的景象。由于角度不同,景象的印象也就不同了。

  2、欣赏录音:

  本课文质兼美,感情充沛,为燃起求知欲望,教师播放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课文思考所描写的主要内容,学生被配乐朗读带入意境,仿佛也来到长城,饱览长城的雄伟壮观之美。

  3、练读课文:

  分节练读,思考:

  ⑴ 第一节:

  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找出介绍长城总貌的句子。

  (“它像一条长龙……”结合看图加深印象。此处让学生用几种说法表示这句的意思,体会“长龙”这一比喻句,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意思。)

  ⑵ 第二节:

  长城的近景又是怎样?城墙上有哪些特点?这样建造有什么作用?

  要求说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作用,并知道这段城墙在八达岭上,已开辟为游览景区。

  ⑶ 第三节:

  作者站在长城上联想到什么?

  (联想到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劳和智能。)

  ⑷ 最后一节写什么?

  (写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4、欣赏录像:

  随着同学们的发言,教师一边打开录音机,播放优美而令人神往的乐曲,一边打开放像机,展示一幅幅美丽的长城风光画面,让学生再次思考图文描写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与此同时,让同学们展示课前自己制作的长城模型和收集到的图片、邮票,进而得到美的享受和爱我长城感情的陶冶。

  三、析文畅谈,发展创新

  1、精读课文,重点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⑴ 深思下列建筑的位置和构造:

  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方形城台。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边画边说。)

  ⑵ 作者为什么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联想是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体会到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和不易,以及花费的代价和非凡的创造。

  ⑶ 为什么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能,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结合看图和课后思考练习之中的句子比较来理解:我国劳动人民凭着勤劳的双手,无穷的智能,想方设法,战胜困难,修筑起这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⑷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让学生讨论、想象,最后归纳为:

  ① 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

  ② 这样雄伟的工程世界少有。

  ③ 这样艰巨的任务却用简单的工具完成历史罕见。

  ④ 创造这样的奇迹,劳动人民表现出的毅力和智能绝无仅有。

  ⑸ 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为长城这一世界历史奇迹感到激动、自豪;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能表达了赞美、敬佩之情;对伟大祖国表现了热爱之情。

  2、讨论构思,品味妙法:

  回顾课文,讨论作者怎样构思,为什么能在这不足四百字的课文里把一个闻名世界的古代工程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有顺序、记叙有条理、联想丰富又合理、比喻恰当又生动的写作特色。)

  3、讲述故事,训练语言:

  在同学们的陶醉与神往之中,教师把话题一转:大家知道长城历史悠久,它是什么时候开始建造?怎样修缮和连贯?有怎样的动人故事和传说?现在请大家把收集到的长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让同学们在高昂的情绪中绘声绘色,各抒己见,滔滔不绝,使课堂气氛再一次升华,也使本课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

  四、巧设练习,训练思维

  1、仿例写句:

  ⑴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 ),( ),( ),很自然地想起 。

  ⑵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仰望蓝天上的白云,像( )。

  2、学习本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观察家乡或校园的某一处景物,按要求写三段话:

  远景:

  近景:

  联想:

  (本练习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能迁移运用到实际之中,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板书设计】

  (本板书采用“抓主干,明中心”的方法设计。)

  远景:一条长龙 蜿蜒盘旋

  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顶上像很宽的马路

  长城 瞭望口 血汗

  近景:高大 坚固

  外侧:垛子

  伟大奇迹 射口 智能

  方形城台

  联想:站在……踏着……扶着……想起……

  长城教学设计 篇7

  教材简析:

  《长城》是教科版语文四年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设计理念:

  情境创设熏陶感染,师生对话激发情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2、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长城的构造。

  3.通过读文讨论和视频欣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课件出示组图)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攸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古代历史文化遗迹众多,而在这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当中,有一座我国古代的建筑物,它就是让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长城。一提及长城,赞叹之声往往不绝于耳。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憾的古代建筑。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孩子们,做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听了这样的评价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那么,今天王老师和大家去登——(生齐读:长城),一起去看——(生齐:长城);一起去游——(生齐: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长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观察顺序来描写长城的?

  3.师出示远看和近看两幅长城图提问:哪一幅是远看长城,哪一幅是近看长城呢

  三、远看长城

  1.齐读第一段,图文结合,思考:远看长城像什么?师引导学生体会远看长城,引导学生理解休会重点句子“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作者是在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长城?(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像一条长龙(把长城比喻成长龙,可体会到其长什么,从体态上有什么特点呢?有个词用的生动而准确!蜿蜒盘旋有气势,弯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2.相机体会列数字方法,全长六千多千米,一万多里啊!孩子们,被称为“万里长城”名副其实。

  3.如此之长的长城是用什么材料建成的呢,长城又具有怎样的构造呢?让我们走近上城.

  四、近看长城

  1、快速浏览课文第2段,看看哪个词最能体现作者近看长城的感受。(高大坚固)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城高大坚固? 请自由读第2段,边读边画。(师从建筑材料坚固,城墙宽阔,巧妙的构造三方面来引导)

  (2)引导学生弄清长城的构造和作用,能在相应的图片上指出位置,在此聘请小小解说员。

  2、看了这样的设计你有什么样的想法?

  五、产生联想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领略那巧妙的设计时,你会很自然的想起什么?谁?(让学生畅所欲言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作者不但想起了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而且还对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读句子。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呢?(为什么说"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结")师随生发言相机引导。是因为:①条石多,多到"数不清";②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③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④山势"陡峭"。"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师:那是一个科技非常落后的年代;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是一个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年代。这样一个年代,要修建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你想容易吗?(齐:不容易)简单吗?(齐:不简单。)指导学生读出这个不容易、不简单

  3.师:是啊,同学们,长城与其说是由一块一块的砖头和条石砌成的,不如说是由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铸成的。这个里面有多少汗水;这个里面有多少鲜血;这个里面有多少生命。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想一想(师配乐朗读)再读第三自然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老师总结谈话。

  师:真好!同学们,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想看看吗?(生齐:想)请看——(出示课件:展示长城各方位的视频影片)

  师:(深情地)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万里长城;这就是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这就是建筑年代久远的万里长城;这就是工程浩大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施工艰难的万里长城;这就是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所建成的万里长城。这就是用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永不低头、永不流泪的万里长城;这就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万里长城;这就是令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的万里长城;

  师: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现在,我们可以骄傲和自豪的对全世界说,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让世界听到你的声音。

  长城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生字、词语的理解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学生互助的形式解决。

  2.学生提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已比三年级有了突破。在拓展阅读的时候学生通过提取有用的信息对课文进行延伸理解。

  3.学生喜欢有挑战性的写作,因而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书写题目:比如设计广告语、写导游词等。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的13个生字及“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了解长城的构造和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长城的主要构和造特点。

  3.了解长城的悠久历史,能够向他人简要介绍长城的历史和在军事上的价值。

  能力目标:

  1.学习图文对照观察法,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法,形成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及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2.读懂课文,理解关键词句的作用、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通过阅读,形成抓住关键词句,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小练笔,深化主题,激发社会责任心,民族自豪感,号召更多的人来保护世界遗产。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讨论交流法、整合学习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所授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教学目的:本节课主要是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扫清字词障碍,了解长城相关知识和世界遗产。学习方式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阅读背景资料。(了解长城和世界遗产)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四、质疑,解决本课词语的意思。(通过查字典、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

  五、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法,形成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一、复习导入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

  2、出示长城远景彩图,让学生用打比方的句子说说长城像什么。

  二、浏览课文

  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长城的?

  三、精读课文

  (一)远看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3、指导朗读

  (二)近看长城

  1、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你从哪儿知道的?对应着课本上哪一幅插图?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3、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

  4、指导朗读。

  (三)长城上联想

  1、站在长城上作者想到了什么?

  2、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2)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从“多少”、“才”你体会到了什么?

  3、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第三自然段。

  (四)赞美长城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什么?

  2、教师小结: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因为它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长城也是世界史上的一个奇迹,所以我们应该爱护长城。

  3、此时此刻,假如你就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想对我们身边的人说些什么呢?

  4、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两段。

  四、写话寄情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

  3、为长城写广告语。

  五、板书设计

  远看像长龙

  近看高大坚固

  17长城

  联想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地位伟大的奇迹

  长城教学设计 篇9

  一、说教材

  《长城赞》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是一幅长对对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民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二、说教法

  一堂好课应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设定了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教师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2)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4)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而这篇课文又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在教学中,我组织安排朗读、理解、积累这几个步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以读为本”,重在“理解感悟积累”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了解大意,熟读成诵。教学中坚持“先扶后放”,“先学后教再学”的原则,教师走到学生中去,以平等的心态,鼓励帮助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课文内容。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方法与过程

  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你知道中国的象征物有哪些?

  2、是的,长城是中国的象征,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板书课题:长城赞)

  二、长城资料交流

  1、读长城资料

  2、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3、教师补充更正:抒发自豪之情,引入新课。

  三、看课本图片,请同学们分别描述长城,抒发感受。

  四、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认读词语,理解词义:吏卒、黎庶、隘口、巍峨、烽垛、瀚海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阅读对联,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大意。

  2、联系对联,看一看上下联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的长城?

  六、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自读全文,把全文正确、流利。同桌间、小组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思考问题:(1)、每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2)、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习上联。

  (1)、认真默读,勾画重点词句,小组讨论: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历史、现实意义)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上联,组内互评。

  3、学习下联。

  (1)、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了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那么,下联又是怎样赞美长城的呢?

  (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的雄姿,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丰碑式地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下联,组内互评,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谈感受。

  七、深入探究、品读感悟

  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特点和蕴藏的情感。

  八、拓展延伸

  让我们在浓浓的民族自豪之情中,再一次欣赏和感受这一伟大的奇迹!

  1、欣赏长城视频风景,学生深情朗读课文.

  2、教师深情抒怀,结束教学。

  板书设计

  上联(时间) 巍峨的丰碑 长城赞 民族自豪感

  下联(空间) 壮丽的奇观 教学反思:

  长城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看到的长城的样子。

  3、知道长城很雄伟,产生喜爱、赞美长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长城很雄伟,产生喜爱、赞美长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齐读课题《游八达岭长城》

  二、复习词语(课件出示)

  八达岭 起伏弯曲 伸向远方 其中 很宽 知道 巨龙

  游览 雄伟 并排 台阶 敌人

  (1)指名读;齐读。

  (2)用上面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与长城有关的话。

  三、学习课文

  1、轻声读课文,思考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汇报,顺势而导,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可能会汇报知道了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学生汇报哪里,老师就指导学习哪里)

  (1)“长城真雄伟!”

  ①长城怎样雄伟?在书上找到并读一读。

  指导理解并读好:

  “高高的城墙建在山上,起伏弯曲,伸向远方。”

  “妈妈告诉我:‘长城全长一万多里,所以叫万里长城。我们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②听着你们的'朗读,我感受到长城真雄伟啊!它有什么特点?可以用哪两个词来概括?(板书:高长)

  ③(出示八达岭长城图片,学生欣赏)自己再读读这个自然段,把长城的雄伟读出来!(指名展示读)

  (2)城墙上面很宽。

  从哪里看出长城很宽?(板书:宽)在书上找到并读一读。

  指导理解并读好:

  “城墙上面很宽,能并排跑五六匹马。”

  师介绍:“并排跑五六匹马”的宽度大约相当于教室的宽度。

  (3)长城是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

  ①是从那句话知道的?(板书:防御)找到并读一读。

  指导理解并读好:

  “长城是古人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如果发现了敌情,就在烽火台上点起烽火。远处的人见到烽火,就知道敌人来了。”

  ②(课件播放烽火台)这就是烽火台,在通讯手段很不发达的古代,烽火台承担着报告敌情的重要任务。

  ③(指着板书提问)小作者先介绍了长城的雄伟——它高、长、宽,然后介绍长城是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介绍顺序可以颠倒吗?

  (4)小作者认为长城伟大。

  ①指导理解并读好:

  “我站在高高的长城上,向远处望去,长城就像一条巨龙。”

  (看长城图片,体会长城像巨龙)师讲解:“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是吉祥、和谐、长久的象征,全世界的华人都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的象征。师范读此句,然后学生齐读。

  ②引读:“我不禁高声赞美长城真伟大!”

  3、朗读全文。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

  (2)指名配乐朗读。

  4、理清写作脉络。

  《游八达岭长城》是一篇游记,小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

  指名回答。

  师指导概括出顺序:来到长城脚下登上长城在长城上远望

  四、你看到过长城吗?说说你看到的长城什么样。

  1、(再放长城录像)先再回忆、思考

  2、指名说,适机指导。(指导学生能按顺序说两三句完整的话。)

  五、布置作业。

  去搜集有关长城的知识、故事、传说,回来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游八达岭长城

  来到 雄伟 高

  长 防御 伟大

  登上 宽

  远望 巨龙

  长城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运河和长城的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简介运河和长城的有关知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相互防御,在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匈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俗称“万里长城”。明代18次修筑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约6700千米,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2、板书课题 2、长城和运河

  二、指导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录音示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感受范读的语调、语感。

  2、学生反复练习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将课文读清楚、读明白、读流利。

  3、对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检查自读

  (1)指名分两部分读。及时正音。对生字可从字的音、形、义等方面去识记,让学生口头组词,体会字词意思。

  驾(驾驶)(驾御)(驾车) 折(折纸)(曲折)(打折)

  嘉(嘉奖)(嘉宾)(嘉峪关) 谱(谱写)(歌谱)

  (2)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3)分角色指名读课文。多种形式指名读课文,直至读通顺、读流利,读明白。

  指导读好有关句子

  我/ 驾驶着飞机/ 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 出现在/ 我的眼前:像/ 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万里长城/ 谱写了/ 不朽的诗篇。是谁/ 创造了/ 这/ 人间奇迹?是/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三、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

  嘉:区别于“喜”,将下面的“口”改为“加”第九画横要长。

  朽:左右结构,右边是横下竖折折钩,横和木旁的横平齐。

  蜿:区别于“碗”,第十三画是横折钩。左窄右宽。

  边指导边示范。

  学生在练习册上描红练写。强调握笔姿势和坐姿。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驾驶 曲折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

  2、男女分角色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要求比较一、二部分有什么共同之处。 交流,介绍这种方法在诗歌中叫做“反复”

  精读课文

  过渡引入: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

  学生起齐读相关部分。你从哪儿看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引读——(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景象很奇异,这一句该怎样读?指导读好这一句。

  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交流。出示有关长城的图片。

  远远望去,长城像什么在大地上?指导说话(长城像巨龙一样盘旋在大地上。……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相机板书:巨龙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引说: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它是—— 指导说话。指导读好这两句话。试背。

  启发思考:读了这两句话,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理解“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过渡:万里长城是这样的`雄伟、壮丽,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运河的奇异表现在哪儿?

  引读:运河像…… 及时板书: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风景秀美)你从那些词可以看出?

  及时板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介绍: “京杭大运河”是运河的全称。再读这两句,试背,思考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作者把“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可见中华民族的祖先——?师生对答末两句。

  指导朗读全文。先欣赏配乐朗诵,再让学生练习朗读。

  练习背诵

  结合板书,回顾课文内容,尝试背诵。

  课堂练习

  p11第四题 指导说话。

  附板书:

  2长城和运河

  长城 巨龙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东(山海关) 西(嘉峪关)

  运河 绸带 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北(北京) 南(杭州)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3、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4、了解长城、京航大运河的简单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读文,感悟;学习相关生字词。

  【教学准备】有关运河和长城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

  长城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CAI出示第一幅图:

  ⑴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⑵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⑶小组讨论,并说说。

  2、CAI出示第二幅图:

  ⑴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⑵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⑴小声朗读课文:

  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⑵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

  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

  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⑴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⑵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一是使学生感受到“长”而“高大坚固”又“气魄雄伟”的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二是感受到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3、下面是几位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五、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形态像条长龙

  城墙顶上气魄雄伟

  长城构造高大坚固城墙外沿

  方形城台伟大奇迹

  联想血汗、智慧凝成

【长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长城》教学设计01-24

长城教学设计09-16

《长城》教学设计11-20

长城教学设计01-09

《长城》教学设计15篇10-25

《长城》教学设计(15篇)10-31

长城教学设计14篇09-21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02-06

《长城》教学设计集锦15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