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27 08:15:4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范文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范文15篇

教学设计范文1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大雁塔小学地处著名的古迹大雁塔西侧,毗邻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创办于1960年。整个校园精心设计规划,形成了一个绿化、美化、净化、文化的优雅育人环境。学校现有48个教学班,教工135名,学生3000多名。学校于1978年分别经省、市、区政府批准定为省、市、区三级重点小学和对外开放学校。1991年被确定为国家教育科研八五电化教育实验学校。1998年分别被国家教育部和陕西省教委确定为首批全国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陕西省现代化技术实验学校。学校多次获得多种省、市、区级的先进、优秀等称号。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红树林:远观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所以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积累。

  教学建议

  1.在语言文字方面,教师在教学时,要帮助、引导学生多积累。

  2.远观和近赏红树林部分,在朗读时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师在朗读时可作适当的引导和示范,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感悟方式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3.课后可安排一篇习作,写一种你了解的植物,有对这种植物的介绍,并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

  5.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奇特,体会红树林对大自然不求索取,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

  2.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3.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和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趣导入。

  1.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热爱森林,长白山的茫茫林海,给他留下了许多绿色的梦,但令他从没想到的是:在大海里也有着梦幻般的森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走进他为之陶醉和震撼的海底奇观红树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然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可以同桌合作,可以小组合作,注意生字的读音,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红树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4.根据课文内容,把文章分成三大部分。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在作者的心目中,红树林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是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那么,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学生自读自悟做批注。

  (这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体悟的过程,学生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谈理解,为下文的合作交流做一个铺垫。)

  4.合作交流学习。

  (1)说说自己喜欢红树林的原因。

  (2)文章的哪个部分或者哪个自然段使你有着这样的感受?抓住重点的句段,精读理解。

  (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远观红树林:涨潮时,红树林在海水中动态的.美;退潮时,红树林的芳馨和婀娜、绚丽多姿。

  近赏红树林:世外桃园。纵横交错、盘根错节、幽静神奇。

  红树林的繁殖:胎生的特点,飘落于地,扎根于土。简单而令人赞叹。

  红树林的精神:首尾照应。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

  (对大自然不求索取,但却默默地奉献,造福于人类。)点题升华。

  (3)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应该怎样读?

  练习朗读。侧重点有所不同:

  ①远观部分重点要突出这一海上奇观的雄伟、壮丽,朗读时适合用高昂的语调来表现。

  ②近赏部分重点突出这一世外桃源的幽静、神秘,朗读时适合用舒缓的语调来表现。

  ③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出现不同的感悟方式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受。

  5.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在赞美这一奇观的同时,更要赞美的是红树林的精神,从而进一步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学习作者的写法,观察一种你了解的植物,由对这种植物的介绍,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所以,在具体学习文章内容时,根据金钥匙的提示(有些文章,不必通篇细读,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我尝试把精读和略读相结合,教学的前半段,侧重于略读点拨,后半段侧重于精读指导,目标明确又各有侧重。精读、略读都是阅读的基本方法,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小学阅读教学应以精读训练为主,但也不是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精读上。只有精读与略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才能提高学生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要引导孩子有目的的略读,有创意的精读。对于略读,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在学习本课时,学生继续用《雅鲁藏布大峡谷》中学到的列提纲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对于精读,我主要教给孩子读书的基本方法:有滋有味地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在读中感悟理解。学生还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交流探究,共同进步,课堂气氛宽松平和,学得有声有色。

  总评:

  在本单元的三篇主题课文中,《红树林》是一篇略读文章。略读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载体之一,它在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定位、目标以及阅读方法等,是有别于精读课文的。王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力求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

  1.在教学目标确定上,重在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根据课标的精神,略读课文旨在通过阅读,快速捕捉信息,粗知文本大意,至于文字的训练,文章的结构、语言修辞等有关知识性方面的,则不是它所要特别关注的,不必作繁锁的讲解和精细的语言文字训练。本课教学,着重在让学生从课文中捕捉三类信息:一是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二是所描绘的每一方面都有着怎样的特点?三是作者由红树林联想到了什么?

  2.在教学策略运用上,重在自读为主,略而不简。略读课文,必须抓住主要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自悟、重点探究以及拓展延伸,做到自读为主,略而不简,教略学丰。本课教学,一是注意引导学生凭借课后两个问题,自读自悟。以学生为主,以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让学生自读自悟;二是注意引导学生凭借金钥匙,精略交互。略读与精读虽然各不相同,各有侧重,但是只是相对而言的,精读精到什么程度,略读略到什么程度,并没有绝对的明确的界限。他们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配合使用,都是阅读策略、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因此,本课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凭借金钥匙,在自读自悟、粗知大意、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精读略读交互进行,相互配合,努力促进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三是注意引导学生凭借金钥匙,内引外连。略读课文的教学,还要注意以一篇带多篇,以一点带一片,注意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语文课外拓展性学习与综合性实践。本课教学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课后安排的一篇习作,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3.在学法的指导上,根据本组内容和本课金钥匙,本课教学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培养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主要突出二项:①继续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作点批注的习惯。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也可以在书旁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想。这个要求放在金钥匙中提出,目的不是写读书笔记,而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作点批注的习惯。本课设计注意在自学前提出要求,自学后组织交流,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除此之外,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在教学时还要体现出人文关怀,文以载道,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不仅是知识的获得,更是人生的智慧的提升,是精神的体悟,是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而这一点,也正是本课上竭力在做的。

教学设计范文2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 中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本组课文主要围绕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语文园地中安排了成语、生肖、传统文化展示等内容,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教学时,要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 ,让课堂处处洋溢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使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学习目标】

  1、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有趣。

  2、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3、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妨、防、叮、剧、据、磅”等 9个字。

  4、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十二生肖图、生字卡片等;

  学生准备:春联、“传统文化”手抄报、手工艺品等。

  草虫的村落资料合集

  【教学流程】

  一、认字识字,了解汉字特点。

  (一)改字引入

  1、导语:前几天,老师在改一位同学的作文时,发现了这样一个句子,你们看,它有什么问题吗?

  2、出示句子并修改。

  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座公共汽车去公园玩,公共汽车上有一个空坐位,我没有座,而是让给了妈妈座。

  3、引导学生发现“坐”与“座”虽然是同音字,但意思不同。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改错别字”这个环节,既为下面的学习奠下基础,又巧妙地告诉学生今后写文章要注意错别字的现象。】

  (二)认字识字

  1、出示学习园地中的“读读认认”。

  高—搞、稿 扁—遍、编 方—妨、防

  丁—盯、叮 居—剧、据 旁—傍、磅

  2、自由读一读,思考: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

  3、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交流: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特点?

  5、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构成的,字音也与熟字相同或相近。

  (三)巩固记忆

  1、出示具体句子来加以巩固这些生字。

  (1)出示相关句子。

  (2)读句子,加深记忆。

  2、积累:在学过的课文中,你能找出类似特点的生字吗?

  3、交流,进一步了解此类汉字特点。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记一记等方法,能够发现这几组生字的构字特点,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二、引导发现,畅游成语王国。

  (一)成语接龙

  1、导语:同学们,咱们祖国的语言文化非常丰富,成语也是其中一种,有些成语还有一些来历或典故呢!我们学过了许许多多的成语,你们还记得吗?能接受挑战吗?

  2、学生参与“成语接龙”的游戏。(适当降低难度,教师可以引导提示。)

  3、小结过渡: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成语,真了不起!下面这些成语,你们认识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成语接龙”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对上一个学习环节的链接,由字到词。】

  (二)熟读成语

  1、出示“我的发现”(三组成语)。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

  2、自由读这三组成语,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3、读给同桌听一听,并请同桌评一评。

  4、指名认读;小组“开火车”认读;全班齐读。草虫的村落课文简说

  (三)寻找“规律”

  1、引导:同学们,读了这三组成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学生边读边思考,也可以与同桌讨论讨论。

  3、全班交流:

  (1)指名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留心加点的字的意思及在成语中的位置,发现这些成语的构成特点,即加点字意思相反。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先读,再与同桌交流,发现这些成语中带点字的“规律”,然后在全班交流,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四)积累成语

  1、导语:这几个成语的规律很明显,大家都发现了加点字的意思相反这一共同规律,从中可以看到咱们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有趣,赶紧把它们记下来吧!

  2、读一读,记一记。

  3、拓展:你能说出几个具有这些特点的`成语吗?

  4、交流:鼓励学生交流学过的此类成语或摘记收集的成语。

  5、出示几个类似的成语,读一读,记一记。

  大同小异 因小失大 小题大做

  左右为难 左膀右臂 前因后果

  6、小结:同学们,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多摘记,多收集,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学会积累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即时积累的好习惯。】

  三、了解生肖,感受生肖文化。

  (一)认识十二生肖名称

  1、引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相,也就是生肖,你知道自己的生肖吗?

  2、交流并出示十二生肖图。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3、借助拼音读准十二生肖名称。

  4、指名读,齐读。草虫的村落资料合集

  (二)了解十二生肖故事

  1、导语:听说这十二生肖还有一些动听的传说故事呢,你们知道吗?

  2、交流一些关于十二生肖的传说故事。

  3、教师根据情况作以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生肖图,了解生肖来历,讲生肖故事等形式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对十二生肖的记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感受独特的生肖文化

  1、引入: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肖,十二生肖与我们的属相有关系,它还和什么有关系?

  2、交流并出示相关资料(十二生肖的来历、与年份、时辰的关系等),读一读。

  3、感受生肖文化:

  (1)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与生肖有关的东西?

  (2)通过交流,感受这种独特的传统文化。

  4、读“生肖歌”,记住十二生肖顺序。

  (1)出示“生肖歌”。

  小老鼠吱吱的叫,大水牛它弯弯角。

  老虎抬头一声吼,兔子机敏善奔跑。

  龙在云里翻跟头,蛇在田里伸懒腰。

  小马铃儿叮当响,乐得山羊胡子翘。

  猴子爬树蹦蹦跳,大红公鸡喔喔叫。

  小狗小狗尾巴翘,猪儿呼呼睡大觉。

  (2)读一读,记一记。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生活中关于十二生肖的各类物品,进一步感受生肖这种独特的传统文化;以儿歌的形式利于学生更牢固地记住十二生肖,孩子们也不会觉得乏味。】

  四、交流展示,欣赏传统文化。

  (一)小组展示

  1、导语:关于十二生肖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很多,咱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前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中,大家纷纷去了解和收集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现在就把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和同学们交流分享吧!

  2、拿出各自收集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资料、文字、图片和实物等,小组内互相交流欣赏。

  3、引导学生分类组成小组:同学们可以按照不同的资料类型进行组合,成立一个小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合作研究的精神,为最后的成果展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交流欣赏

  1、成立“展示小组”。

  (1)小组成员商量一下用什么方式向大家介绍。

  (2)推选代表准备向大家汇报。

  2、出示展示要求。

  (1)请小组成员拿着本小组所收集的资料或实物上台来,由小组代表介绍,其他成员可作补充。

  (2)欣赏的同学对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向展示的同学提问,进一步去了解。

  3、展示、交流。

  4、交流感受:听了他们的介绍,看了他们收集的资料,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5、教师对各小组予以评价鼓励,颁发各类“奖章”,如:最佳汇报奖、最佳收集奖、最新创意奖、同心协力奖等。

  5、小结:同学们,祖国的传统文化灿烂辉煌、源远流长,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我们今天只是了解了她其中的一小部分。愿你们今后在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继续去探索,愉快地遨游!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交流、欣赏和后续活动,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设计范文3

  一、教学目标

  1.师生共读,享受故事带来的乐趣和趣味,激发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

  2.学生仔细观图,根据图画想象,猜测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在过程中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训练思维,并积累阅读绘本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认识布鲁姆博士。

  师:看看封面,这个看上去呆头呆脑的大熊是谁呀?

  他就是布鲁姆博士。这个叫做布鲁姆博士的大熊可好玩了,他的身上有非常多好玩的故事呢。想不想听听?《布鲁姆博士搞不懂》、《布鲁姆博士卡去游泳》、《布鲁姆博士卡住了》都是关于布鲁姆博士的趣事。

  一、看封面,猜故事

  1、理解“博士”

  师板书题目。齐读书名。

  学生质疑:博士是什么意思?(知识渊博的,考取到博士学位的人)

  2、怎么博士也会有搞不懂的时候?我们来看看故事书吧!

  3、读了书名,看了封面,你猜猜可能会讲一个怎样的故事?

  引导从外形、神态上观察。

  二、结合图画,导读

  1.图1:你看到了什么?你猜这是谁住的房子?

  此时的布鲁姆博士在干什么?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图2:

  (1) 师引:哎!突然断电了!你猜猜是怎么回事?

  (2) 那布鲁姆博士又在干什么?猜猜此时它又会想什么呢?

  3.他发现了电视机后面的电线,这对他来讲已经非常奇怪了,他一拉电线,哎,电线居然跑到了屋顶上!他可搞不懂了。你猜他接下来会做什么事情?

  接着一幅图、一幅图地让孩子们猜,接下来发生的事情都很奇妙,看谁猜得准?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三、再解“博士”

  同学们都笑得很开心。读到这里也许同学们都不明白,都会说,哎呀,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搞不懂,这么笨的一个大熊还能叫“博士”?如果大家看了《布鲁姆博士卡去游泳》、《布鲁姆博士卡住了》,就知道布鲁姆博士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就知道博士的意思了!

  四、创编趣事,绘画创作。

  除了这些不懂之外,还可能有什么事让布鲁姆博士搞不懂?他还会做出什么好笑的事来?

  (1) 四人为小组,进行集体创编绘画。

  (2) 集体交流,教师给予说话的指导。

  五、推介书目:动脑筋,想办法系列

  课外拓展:《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布鲁姆博士卡住了》

  《猫太噼哩噗噜在海里》

  《窗外送来的礼物》

  《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

  图画书《布鲁姆博士搞不懂》教学反思

  第一次接触布鲁姆博士,孩子们对布鲁姆有点陌生。所以,就要让他们在这节课上喜欢上布鲁姆,接下来就有读这个系类的其他书的欲望。这过程中一直很注重引导学生对画面的猜测,孩子们也显得兴趣盎然。他们刚开始,猜不到布鲁姆博士居然这么笨,笨到不知道电视机是有电线的,所以刚开始猜的不准。后来,孩子们知道布鲁姆博士居然什么都不知道,就把他往傻里猜,但是也猜不到他居然一直跑到发电站。故事起伏跌宕,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孩子们在意外之余也感受到事情的合理。他们猜对了就欢呼雀跃,猜错了更是有不服输的尽头,对布鲁姆博士显得非常有兴趣。故事中的布鲁姆博士面对不懂的问题会动脑筋去探个究竟,是值得孩子们去学习的,而故事外的孩子们也动起脑筋在猜布鲁姆的行径,这两个行为相映成趣。

  同时,我也在思考,绘本课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讲故事也非常受欢迎。语文课中也有很好听的故事,为什么教师把它变成了讲读课文后,孩子们的兴趣都消失了一大半?

  我想,孩子入学时,就已经掌握了语言,他们十分希望了解周围的世界。他们希望通过语言来了解世界,故事是最好的方式。如果学校把语言切割成小片段,有意义的事物就变得毫无意义;而无意义的事物,是孩子们很难理解的。抽象的的学习片段,也让孩子难以掌握,不容易记住,孩子便认为,学校只是一个学习无意义事物的地方。

  所以,我们要努力,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学校是他们快乐的家。

教学设计范文4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1)初步了解影视音乐。

  (2)学唱歌曲《音乐之声》。

  2、内容解析

  (1)影视音乐是指为电影和电视剧而创作的音乐,是电影和电视剧这一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节课是让学生先初步了解到影视音乐不是纯音乐,它是为影视作品而存在的音乐,通常有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头曲、片尾曲等。由于影视音乐与影视剧情密切关联,因此,与其他类型的音乐相比,影视音乐易于理解,且在传播渠道上也比其他仅通过现场演出或录音的音乐更为顺畅,随着相关电影或电视剧的播放,影视音乐会很快得到传播。

  (2)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取材于1938年发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欢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影片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至今仍在传唱。这首与片名同名的歌曲《音乐之声》是影片的序曲,同时也是全剧的主题曲,由女主人公演唱。整首歌曲在情绪上的表达很丰富饱满,需要演唱者运用自如的呼吸和精准的节奏来掌握每个音的长短控制,并将情感一并带入演唱中。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了解影视音乐,能够简单说出影视音乐及其种类。

  (2)能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识谱唱准各节奏以及音的时值。

  (3)通过学唱歌曲《音乐之声》,能体会歌曲描绘的景色与人物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2、目标解析

  (1)影视音乐是和电影电视紧密相联系的,学唱与赏析的同时,需要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出处,要让学生主动感受影视音乐的不同魅力,且学生能通过自己熟悉的影视作品来哼唱其中的歌曲或是音乐旋律。

  (2)唱好一首歌必先体会歌曲的感情,这样才能掌握好歌唱的力度、速度、节奏。《音乐之声》这首歌曲的呼吸方法很重要,需要采取缓呼缓吸的方式演唱,并且要把握好长音的时值,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识读歌谱,掌握正确的歌唱节奏以及休止符的处理。

  (3)歌曲的情感体验直接影响到歌唱的水平,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模仿、探究、合作等方式来丰富情感体验,提升学生良好的审美水平。这首《音乐之声》表现着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歌曲抒发了玛利亚对自己的故乡、对大自然、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因此在学唱歌曲时一定要以景带情,以情带音,并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唱好歌曲《音乐之声》,掌握长音的处理以及缓呼缓吸的歌唱方法。

  (2)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策略

  以多媒体课件资源为主,采用听唱法、讲解法,启发式、引导式教学。从歌曲的整体到各个细节的教唱处理,老师适当示范,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导入,温故知新。

  (多媒体播放歌曲《小鸟,小鸟》)

  师:大家还记得老师放的这首歌曲叫什么吗?

  生答。

  师:是的,这是我们在第二单元学唱过的一首出自电影《苗苗》里的插曲,现在我们就跟着音乐一起来欢快的唱一唱吧!(多媒体播放《小鸟,小鸟》歌曲及词谱。)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回顾与演唱,加深前面所学过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引出新课题,唱完歌曲后老师做出适当评价。)

  2、知识新授。

  (1)互动交流

  师:在我们学过的音乐中,除了我们唱的这首《小鸟,小鸟》,大家想一想还有哪些歌曲是和电影电视有关?能谈谈你印象最深的电影电视或是唱一唱自己熟悉的`歌曲吗?

  生:(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教师及时评价)

  (2)思考与练习

  (3)教师简要介绍影视音乐及影视音乐的几种类型。

  师:在我们熟悉的这么多歌曲中,他们在各自电影电视里所起到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把影视音乐分为包括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头曲、片尾曲等。与其他形式的音乐相比较,影视音乐一般要从视听统一的角度,考虑与剧情画面结合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思考练习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力和积极性,更有助于课堂主题的延伸。)

  3、新歌教学《音乐之声》。

  师: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来到一个叫奥地利的国家,这里的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还有一个活泼开朗的美少女带我们一同高歌,瞧,她来了!

  (1)聆听歌曲《音乐之声》,初步感受音乐风格与特点。(播放《音乐之声》歌唱视频)

  (2)学生讨论并谈谈这首歌曲的风格和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基本要素来分析,如节奏、速度、旋律等)

  (3)教师讲解与介绍歌曲背景。(结合影片《音乐之声》的相关图片或片段)

  (设计意图:学唱歌曲之前让学生先体会歌曲的情感美,以体验与感受为先让学生熟悉作品,这样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作品,学唱时就能把握好歌曲应该掌握的情绪。)

  4、展示谱例,分段学唱。

  (1)发声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气息的运用。)

  《音乐之声》这首歌曲需要采用缓呼缓吸得呼吸方法进行演唱。

  (2)复听歌曲,识读乐谱。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跟随录音识谱并哼唱音高。

  (3)节奏练习。(注意休止符和长音的时值。)

  师:请哪位同学示范一下四四拍子的指挥手势?

  生:学生主动示范

  (4)老师弹琴,学生跟琴看谱学唱。

  (教师可采取分小组接唱、表演唱等方式检查学习效果。)

  5、自主探索,解决难点。

  (1)板书难句,集体学唱。老师板书较难的句子,集体学唱。歌曲的细节音需要老师带领学生正确的演唱,做到每个音准都不偏。

  (2)弱起小节。歌曲一开始就是弱起小节,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正确节奏,并做出正确的挥拍手势。

  (3)休止符的处理。教师可范唱,将错误的唱法和正确的唱法进行对比,让学生找不同。

  (4)保持长音的时值。这首歌曲的每一个乐句基本都带有一个长音,为了更好的体现歌曲风格,在学唱的过程中要保持每个长音的时值,不要随意换气。

  6、艺术处理,感情演唱。

  (1)第一遍演唱,教师钢琴伴奏,并指出学生没有掌握好的地方,逐句点出,及时评价。

  (2)第二遍演唱,跟随录音,教师引导学生富有表情地、深情地演唱歌曲。

  7、欣赏管弦乐版《音乐之声》。

  (1)播放视频,欣赏音乐。

  师:请同学们聆听后说说音乐中是不是有熟悉的旋律?你能从音乐中辨别出来刚才我们唱过的旋律吗?(教师请学生哼唱)

  学生交流。

  (2)老师补充简介歌曲并组织结束语。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同时聆听不同版本的音乐,可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与熟悉感,学生能更积极、自信地演唱。)

教学设计范文5

  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欣赏大师作品,要求学生会解读大师作品的创作特点及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摹仿大师们的表现方法及形式,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具体形象来塑造形象。

  2、引导学生尝试用各种材料表现物体形象,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形成创造性的作品。

  教具学具:

  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塑料袋、绳子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欣赏大师作品,思考:大师的作品是用什么方法来画的.?

  小结:大师的作品多用点、线、面来表示,而且颜色大多很鲜艳,对比强烈。

  2、引导学生观察:

  大师的作品中用了什么材料?他们画的东西你都看得懂吗?

  小结:大师用不同的材料表现画面,而且有些很抽象,看不懂。

  三、发展阶段:

  1、小朋友,你们在画的时候可以摹仿大师的画法,加上自己大胆的想象,不一定画出很真实的东西,尽量用点、线、面和各种鲜艳的颜色。

  2、作业:用你们找到的各种材料如塑料袋、旧报纸、彩色绳子等拼贴、组合,大胆创作。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欣赏、评价:

  你的作品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表现的?请你向大家介绍,并说说你想象的是什么?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六、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我也是艺术大师

  教师示范挂图挂图

  学生展示学生展示

教学设计范文6

  一、看录像,认认恐龙

  同学们,在很久以前,大约距离今天2亿到七千万年前,我们地球上生存着一个庞大的家族,他们统治着陆地、海洋和天空,其他动物无法和他们对抗,他们是名副其实的霸主,这就是恐龙。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侏罗纪,到神秘的恐龙世界去看一看。

  播放PPT《恐龙世界》图片。

  你认识哪种恐龙?你能介绍一下吗?

  非常了不起,看来你们对恐龙知道得还真不少。正像同学们所说,恐龙因当时的生活环境优越,从而演化出各种各样的恐龙,有食肉恐龙、有食草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状更是无奇不有。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有在陆上爬的。下面我们就来大概认识一下它们吧。各种恐龙介绍播放PPT

  主宰地球几千万年的恐龙,曾经盛极一时,却于6500万年前神秘消失了,(板书:消失了的恐龙)我们人类是怎样知道它们的这么多信息的呢?(板书:化石)

  二、认识恐龙发现的过程。

  1、结合PPT讲解:恐龙化石成因

  2、化石对于我们研究恐龙十分有价值。让我们看看科学家是如何挖掘、处理这些化石的吧?播放视频:《山谷里的恐龙》

  3、化石有很多种类型。录像中看到的骨骼化石是化石中比较常见的。你们知道还有哪些种类的化石吗?(脚印、粪便、牙齿、蛋……)播放PPT

  1993年,科学家在我国河南西部的西峡县发现了大批恐龙蛋。在这以前,人类总共才发现了500多枚恐龙蛋化石,而这次西峡出土的的恐龙蛋多达5000多枚,没有出土的估计还有上万枚。一时间,世界都为之震惊。但是,为什么那么多恐龙都跑到西峡来生蛋呢?科学家们推测,恐龙喜欢在水边、向阳、地势较高的`地方下蛋。西峡恰恰就符合了这些条件。古地质时代的西峡是一个盆地,湖泊沼泽很多,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恐龙生存。

  三、根据化石信息分析恐龙特点。

  1、科学家发现了一些脚印化石。其实真正的恐龙脚印化石往往不会只出现一个,而可能会有很多个。P示:山谷中杂乱脚印

  2、如果你是科学家,面对这些脚印化石,会想要收集哪些信息?

  预设一:根据形状看看有哪几种恐龙脚印、量大小、量长度、宽度、量深度、两脚之间的距离(步幅)……。

  3、能说说这样收集的目的吗?(也可直接追问目的)

  预设二:长度、宽度、步幅——知道恐龙身高、体型等

  深度——知道恐龙的重量

  形状——知道恐龙的种类

  ……

  4、假如没带测量工具能不能知道脚印有多大、多深?

  5、好。其实老师今天给大家的就是这些脚印按比例缩小了的化石模型。下面老师要把现场测得的真实数据提供给你们。(PPT)

  6、数据资料已经有了,如果只凭这些脚印化石,能不能知道恐龙的全貌?为什么?

  7、看来信息还远远不够。好在我们知道恐龙化石还有很多种,全世界每年都不断有新的恐龙化石被发现,这些化石的资料被公布于众,关于恐龙世界的信息是越来越丰富了。

  8、老师这儿也为大家收集了有关这两种脚印化石主人的各种化石资料。(PPT出示二者的综合信息)根据这些资料,你能否来推测一下,脚印的主人大概是什么样子?注意一下友情提示:(PPT)9、考虑到大家对资料中的数据可能会缺少一些具体概念,老师还准备了一把米尺。可以用它作参照物,帮助你判断,好吗?

  10、有结果了吗?

  (1)让我们象个科学家一样来发布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吧。不过要注意,科学家在发布信息时说话可是有根有据的,你们能不能在作出判断时也说说自己的依据?

  (2)另外,在一组同学发言的时候,其他组同学做什么?(倾听)如果在听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同观点怎么办?(可以记在研究信息卡上)

  争议点:可以记录在纸上

  迅猛龙——体型大小、头颅大小(为什么你判断它的头颅是大的或小的)、生活方式(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先预设)、行动方式(说跳的人问问为什么)、聪明度(指向体型、食性,综合思考)

  镰刀龙——食性、行走方式等。

  四、还原建构恐龙

  1、刚才大家辩论得很激烈,老师也觉得大家都经过了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独特的判断。许多同学的发言还十分精彩,合情合理。无论如何,通过讨论,教师相信大家对自己研究的恐龙应该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吧?我们可不可以用一个合适的方法把这个形象呈现出来?

  2、学生根据信息画恐龙,并公布在黑板上。

  五、恐龙灭绝的原因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曾经盛极一时,统治地球的恐龙如今已经从地球上消失,凭借它们留下的化石,人们试图复原恐龙。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同学们有没有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网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搜集资料,对恐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教学设计范文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危险的行为是导致意外受伤的原因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正确认识导致意外受伤的.危险的行为。

  课前准备:

  课文图片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在校园里学习、活动,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些在我们看起来很普通的活动,却隐藏着极大的危机,威胁着我们的人身安全。

  二、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的投影,请同学们讨论:

  (1)这些属于什么行为?

  (2)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

  2、分组讨论,指名汇报。

  3、同学们在校园内还有哪些不安全的行为呢?

  4、讨论:如果你发现这些行为,你会怎么做呢?你想对这些同学提出什么建议呢?

  5、归纳总结。

  三、板书设计:

  意外受伤的原因

教学设计范文8

  教学内容:

  课本707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式,发现并概括出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能将整百数在计数器上用每个数位上都有数字的形式表示出来。

  2.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教学难点:

  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你还记得怎样做吗?

  用竖式计算,并且验算。

  426-258=300-149=

  810-568=802-637=

  学生计算完成后,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二、自主练习

  第4题:看懂表格后,完成。

  第5题:学生先看图,读图中信息。

  第6题:火眼金睛辨对错。

  让学生先判断对错,再找出错在哪里。最后改正。

  第7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题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然后由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时说说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第8题。

  教学时让学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9题。踩气球

  做这题时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订正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是用什么方法?

  第11题。

  本题是一道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只要学生选择的光盘架能放得下210张光盘,并能作出合理解释,就给予肯定。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范文9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资料。

  学生查阅并介绍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教师可作补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穷人》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2、这是一篇记事的xx,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呢? 3、学生讨论,汇报: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讲述了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的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讲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

  第三段(12~结束)讲述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自学:(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生字音形义)

  (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搁板、魁梧、蜷缩

  记住字形:怨上下结构,怨与祭上半部不同;魁、虑:半包围结构;裹:上中下结构。

  理解词义: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

  心惊肉跳:形容恐惧不安。

  蜷缩:身体弯曲的缩着。

  抱怨:埋怨。

  忧虑:忧愁担心。

  四、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准备

  文中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xx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为什么?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理解xx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2、学生自学,在书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

  三、学生汇报

  1、分析环境描写的句子:

  ⑴学生试着说,教师可补充:

  xx的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海上正起着风暴,渔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计,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渔,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西蒙一家,丈夫已经死去,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的病死在稻草铺的床边。屋里又湿又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在这样的描写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⑵有感情地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2、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崇高的'品德:

  ⑴出示xx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②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③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学情况。

  ⑵学生朗读、交流。

  ⑶教师总结:

  这段描写是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矛盾心理。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⑷再练习朗读。

  3、分析渔夫和桑娜的对话:

  ⑴学生朗读课文。

  ⑵教师出示xx中的重点句: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⑶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⑷教师小结:

  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四、抓住课题,拓展升华

  作者用穷人做题目,你认为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设计范文10

  大连市中山实验学校 谷峻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动物也有尊严,激发学生热爱动物、善待生命的美好情感。

  3、与生命展开对话,在对话中获得丰富的精神生命的提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训导员和黑子的情感变化,体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军犬黑子》。听说过军犬吗?对军犬有哪 些了解?(学生交流资料)

  师小结:对于军人来说,军犬是他们得力的助手;而对于军犬来说,训导员是他们最贴心的依赖。作者之所以写军犬黑子,是因为他从训导员哪里,听到了一个让他记忆深刻的故事。

  二、 初读感悟: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快速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读课文,练习生词并概括主要内容。(先自学,再小组交流。)

  3、汇报检测:a、生字词:一怔、挣脱、目光如电、奔如疾风、虎视眈眈 、威风凛凛、无动 于衷、热泪滂沱、精神委顿(指导“挣”的两个读音,并理解“精神萎顿”的含义,寻找近义词。)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一件事的文章,可以抓住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也可以串联段意概括。

  三、精读品析:

  1、黑子从起初的自信,到后来的精神萎顿,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呢?快速浏览课文,批画出黑子情感变化的词语。(速览批画,汇报时教师顺学而导,避免重复的.出现,提炼关键词:诧异、迷惑、沮丧、痛苦)

  2、师导语:正是由于训导员的否定和欺骗,黑子才发生了这一系列的变化。这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12自然段,批画训导员否定黑子、欺骗黑子的语句,多读几遍,把你的感受简单的写在树上。(学生默读,自学批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梳理出训导员几次否定黑子,查读感受。)

  3、汇报交流:4次否定黑子,按顺序交流

  第一次:抓住使劲儿摇头,一连串的叹号,体会训导员的语气中含有坚决的否定,和不可抗拒的命令。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训导员的语言,体会训导员态度的坚决,和黑子的无奈。 (师导语:使劲儿地摇头,一连串的叹号,训导员用这样的表现,在向黑子传递怎样的信息呢?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并指读,齐读。

  师导语:就带着这样的感觉,自己再试着读读训导员接下来的两次否定。(自由练读,不需提问。)

  师小结:训导员一而再,再而三的坚决否定,让黑子大为迷惑。接着交流。导学生抓住“绝对”“吼”“严厉”)

  (教师预设:联系前文,看看训导员的这次否定与前几次有何不同? 更加坚决、更加严厉、声音更大了。)用你的朗读,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自己练一练。(强调“吼” 学生练读、指读) 师导语:此时此刻,黑子的自信已经被击垮了,他沮丧极了,可训导员还是大吼着最后一次命令道——(齐读训导员的命令。)

  师小结:训导员屡次的否定和命令,彻底的瓦解了黑子的自信,黑子开始相信,也许我真的错了。

  师导语:刺伤黑子的心的,除了训导员的摇头、大吼,还有什么呢?快看看书,接着往下找找。(引导学生发现战友们的笑。)

  师引导: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引导学生体会,训导员和他的战友们,并不是恶意的笑,不是故意伤害黑子。)

  4、感情朗读,以读促悟。

  师导语:也许战友们的笑声并不是带有恶意的,但是,无意的伤害,对黑子来说却是致命的。(出示“当黑子明白这是一场骗局之后?? 齐读)

  师导语:如果不是伤心欲绝,黑子怎么会极度痛苦,怎么会流下大滴的热泪,又怎么会离家出走?再读!

  此时此刻:黑子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他又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出示课件,激发学生的感情。)

  师导语:此时,痛苦得不仅仅是黑子,往日里那些和谐相处的画面,再一次出现在了黑子和训导员的脑海中:他们曾经像夫子那样相依相伴,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曾经像兄弟那样亲密无间,谈笑风生;曾经像亲人那样含情脉脉的难舍难分。训练时,他们配合默契天衣无缝;战场上,他们同生共死、浴血奋战;分别时,他们伤感的泪水沾湿了衣襟,相拥而泣。对于训导员来说,黑子不是一只普通的狗,而是伙伴、是知己、是亲人。

  师引读:直到此时,训导员才意识到自己无意的行为,深深地伤害了黑子,看着黑子离去的背影,他怕极了(引读课文中描写训导员挽留黑子,向黑子道歉的语句。)

  师:他追上去,急切地向挽留住黑子,再读。

  师导语:黑子不理他,自顾自地往营地外走去。(引读训导员语言。)

  师:训导员哭了,这是悔恨的泪、是自责的泪、是乞求原谅的泪。(三次引读训导员的语言。) 师导语:黑子无动于衷,看也不看他一眼。(出示训导员最后一次乞求的语言。)

  师小结:最终,黑子还是走了,带着那颗受伤的心走了。(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学生齐读。

  5、拓展练笔,深化理解。

  师导语:课文读到这里,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训导员说,也一定想安慰可怜的黑子,拿起你的笔,任选一个对象,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学生课堂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练笔内容。

  三、 总结升华:

  师导语:著名的民族解放运动者甘蒂曾经说过:对于我来说高扬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一样尊贵。其实每个生命都是有感情、有尊严的,只有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互相尊重,我们的生活,我们身边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希望黑子的事例可以敲响我们心中的警钟,让我们得到这样的感悟: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设计范文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知道什么是规律,能从颜色、数量、形状的变化中找出规律,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能力目标:通过涂色、摆物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教具:

  教学课件PPT,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就连我们的游戏也有数学的知识。现在,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1)师:请仔细看老师做动作……

  动作:击掌拍肩拍肩、击掌拍肩拍肩、击掌拍肩拍肩。师:谁能接着来?

  生:我可以……(学生纷纷举手。)

  师:他接得对吗?

  生:对!

  师:好,再来一组动作。(再请另一位学生做动作。)

  (2)同学们的眼睛观察得真仔细,下面再看看你们的耳朵灵不灵咯!请听……

  口念: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师:谁来接?(学生举手接着念。)

  师:一起接一次吧?(全班学生一起接着念。)

  2、师:我们都会玩这个游戏啊?

  生:是啊!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动作的?

  生:老师做的动作和念的词都是重复的……有规律的。师:你真棒!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

  师: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一起把题目读一遍吧——找规律。

  《找规律》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9页例题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现象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会用语言描述。

  2.学生能根据规律,用除法算式对现象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测,并会正确地根据余数作出判断。从而对规律的确定性有深刻的体会。

  3.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难点:

  根据余数作出正确判断

  一、感知、描述规律

  1.猜图导入,感知规律

  (1)猜图形

  (2)说规律

  我们就可以说圆、三角形、正方形三个一组,依次排列的。

  (板书:三个一组圈起来,每三个一组,依次排列。)

  2.描述规律,巩固认识

  这些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呢?(屏幕)

  生:三角形、五角星、正方形、圆形每四个一组,依次排列。媒体:分组圈出这些图形呢?

  一个三角形、两个圆形,依次排列。媒体:分组圈出

  3、小结揭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有规律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排列中的.规律问题。

  二、探索、利用规律

  1、例:黑板上图形,照这样摆下去,第17个会是什么图形呢?

  (1)你会做吗?用你的方式做一做。

  (2)做完了吗?四个同学讨论一下。

  (3)你是怎么想的?

  173=5……2(板书)

  a:解释算式

  17是什么意思?(17是总数板书)为什么要除以3呢?(3个一组板书↑)

  商5是指什么?(有这样的5组)(板书:组○○)余数2又是指什么呢?(还多2个)(板书:个——)b:精确定位

  这就是说第17个图形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第六组中的第二个。为什么是第六组?(因为有这样的5组多了2个,这2个是第六组的图形)

  第六组中的第二个是什么图形?三角形c:深入体会

  第六组图形老师并没有摆上去啊,你是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第一组中的第2个图形是三角形,所以第六组的第二个也是三角形。

  为什么看第一组的图形就知道第五组的图形了呢?对,这里每一组图形的第二个图形都是三角形。第六组的第二个图形肯定也是三角形。

  (3)验证

  你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再来摆摆看。(板书:摆出六组图形)

  (4)小结:

  看来,我们不光可以用摆的方法知道第17个是,还可以用除法来判断,你们喜欢用哪个方法?

  第17个图形我们是用除法来计算的,那么其它序号的图形例如第19个,第24个能用除法来判断吗?看来用除法可以判断出这些图形中的第几个是什么图形。 2.看算式判断

  看来,我们要知道这组图形中的某一个是什么图形,首先要看它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这儿老师有几个算式,你能根据算式判断吗?

  同学们刚才在判断第几组的时候,是看的什么呀?根据商怎么判断的?

教学设计范文12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力、手、水"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字音及了解会意字的结构特点。

  2、“钩”的书写指导

  教学过程:

  一、学习“明”,导入揭题

  1、同学们刚才背的很好,老师听到了,我们许多老朋友也听到了。现在,我们请这些老朋友出来见见面好吗?最先出场的是谁呢?(出示太阳的图,学生回答“太阳”。师:“用一个字。”生:“日。” )好,第二位也出来了(出示月亮的图,学生齐说“月”)我们的同学都有一个结对子伙伴,“日”和“月”也是一对结对子伙伴,(出示课件,展示日、月结合成“明”的过程)它们结对子后有了一个新的名字,请知道的同学一起大声地叫出它的新名字。

  2、谁来说说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明”是后鼻音,指名读→齐读)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生自由说)你能用“明”组词吗?(聪明、明白)

  3、大家看,日和月这两个小朋友结对子后相处的非常好。特别是“日”这位老大哥,它把大部分位置都让给了小弟弟“月”。这样,组成的字就更好看。我们同学也应该向它们学习,讲文明、讲礼貌、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对不对?(生……)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月明”(学生读课题)

  二、进入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生字

  2、指一名学生读课文

  3、认为自己能读得更好的同学站起来读。

  4、有什么好的`方法能把课文读的更好?(边拍手边读)全班拍手齐读

  5、你发现了什么?

  ①前面两个字合起来组成了后面那个字。例如“日月明”,前面的“日”和“月”组成了后面的“明”。同学们都知道:太阳是光芒四射的,月亮也是明亮的,日和月合在一起,肯定是非常明亮的,所以它们就组成了“明”字。

  ②(贴“鲜”的卡片)谁来说说“鲜”这个字?……指名学生说后概括:吃过鱼和羊肉的同学都知道,它们的味道很鲜美。鱼和羊合在一起,味道肯定也很鲜美对不对。所以,鱼和羊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鲜”字。

  ③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会意字。

  三、举一反三、学习生字(随机拓展)

  1、这样的字在课文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找一找。(学生说,教师贴卡片:尘、尖、灭、男、休、林、森、从、众)

  2、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前鼻音字,后鼻音字。平舌音“森”和“从”,翘舌音“众”和“尘” )

  3、学生读生字(带拼音→脱拼音)

  4、现在请同学们用你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记一记生字(同桌间可以讨论。)

  5、指名说说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引导学生说一些字的意思,并说出这个意思是怎么来的)

  像这样有趣的会意字还有很多,请同学 回去后收集其它的会意字,把它做成卡片,比一比谁收集的最多。收集最多的同学被荣获“收藏冠军”的称号,好不好?

  6、同学们看看黑板,还有哪些生字没有出场?(力、手)学习“力”和“手”

  7、同学们看看“手”和“看”中的手有什么区别?(“看”中的手是化过妆的。)还有哪些字是化了妆去结对子交朋友的?(“鲜”中的“鱼”、“休”中的“人”、“从”前面的“人”……

  8、选择生字组词或说话。(学生自由发挥后读课后“我会读”)

  四、巩固、创编

  1、游戏巩固生字:老师说两个独体字,学生找出卡片,读一读,并把卡片收起来。例:老师说“小、大”,学生说“尖。小大尖,尖尖尖。”

  2、(出示全文课件)生字宝宝回家了,你们还认识吗?(读课文)

  3、谁能像书本上的形式一样编出一两句?……学生发挥……,读课后“读读想想”。请同学们回去后把收集到的会意字都编成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五、指导书写

  1、出示“力、手、水”三个字,学生观察一下,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三个字写好。

  2、学写“力”

  ①看课件演示,了解笔顺。

  ②第一笔是“横折钩”,与“横折”要区别开。(“也”的第一笔也是横折钩)

  ③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跟着课件写“手”,边写边说笔画名称。

  4、学写“水

  ①看课件演示,第一笔是“竖钩”。编顺口溜:先中间后两边,左边连笔是“横撇” ,右边两笔撇和捺。

  ②说说压线笔和左边“横撇”的位置。

  5、学生练写,三个生字各写一个

  6、展示个别学生的字进行评论

  六、小结

  1、同学们,我们这节认识了哪些生字朋友?(读生字)

  2、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会意字

  3、我们一起送它们回家吧。(读课文)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字是很有趣、很神奇的,你们想不想学到更多?(学生……),那你们就要勤奋、努力的学习。

教学设计范文13

  活动目标:

  1.学习紧卷圆形、并能利用松卷把圆形变大。

  2.在制作过程培养幼儿的合作团结能力。

  3.通过活动知道彩色蘑菇是有毒的,不能食用。

  活动准备:

  彩色纸条、白胶、每组一张白纸、小白兔大“蘑菇”图片、记号笔、一张画 有“蘑菇”的白纸、彩色纸条卷成的松紧不一的圆形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出示小白兔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兔宝宝)它喜欢吃什么呢?(萝卜、蘑菇)老师边讲述边出示大“蘑菇”图片。

  2.观察“蘑菇”上的花纹

  老师:小朋友看一看,大蘑菇上的'花纹一样的吗?(不一样,有大有小) 兔宝宝今天有点不高兴,它说:虽然彩色蘑菇不好吃,但是很好看,我非常 喜欢彩色蘑菇,想找些彩色蘑菇来玩玩,可是在树林里找了好久都找不到,小朋友你们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呢?(幼儿讨论回答问题:可以用油画棒画出彩色花纹来,可以用彩色橡皮泥黏贴出花纹来,用彩色颜料点出花纹来……) 老师肯定幼儿的想法:小朋友真棒,帮兔宝宝想出来这么多办法,今天我们用彩色的纸条来帮帮兔宝宝。

  老师出示白“蘑菇”图片、彩色纸条: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这些彩色的纸条,想请你们一起来帮兔宝宝的忙。老师为小兔子准备了两个彩色的花纹,出示大小不一的圆形,认识紧卷与松卷。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为兔宝宝做上彩色的“蘑菇”吧!

  老师:每组小朋友桌上都有一张白色的纸条,请你们商量好谁画蘑菇,谁卷花纹,谁黏贴花纹。

  4.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卷纸。

  5.评价作品。

  展示幼儿作品,请孩子们互相欣赏。如果你是那只兔宝宝,你会喜欢哪个蘑

  菇。

  活动反思:

  幼儿基本都学会了紧卷与松卷,孩子们在创作中增加了合作意识。还有个别幼儿在卷的过程中方法不到位,所以卷的慢,一节课下来一个圆还没有卷好。在区角游戏中继续学习,培养幼儿两个手指之间的灵活度。

教学设计范文14

  一、教学目标:

  1、会认个生字,正确读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3、通过学习,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由教学目标衍生出来的,是依据教材确定,着重让学生掌握什么;难点是依据学情而定的'。)

  二、教学方法

  (根据课型来确定教学方法)

  三、教学时间

  20xx.xx.xx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根据所上课的内容及自己实际情况来准备教具)学具准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课的内容准备)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新课学习

  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2)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3)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3、拓展延伸

  4、师生交流、小结

  六、作业设计

  略

  七、板书设计

  略

  八、教学反思

  自我评析

教学设计范文1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2.积累词语。

  3.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1.导人新课

  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

  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

  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2.配乐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思考题

  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b.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3.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b.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

  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

  “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c.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教师小结]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研读与赏析

  xx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xx,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学生讨论明确:

  飞蛾生之欲望生命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生命的价值

  心跳生命珍视奋斗

  讨论加点词的作用:

  1.“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2.“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3.“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肃然起敬”表达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一种崇敬,在这里是不可随便调换的。

  4.“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

  5.“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作者为什么要加“勇敢地”来修饰“活下去”?作者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体验与反思

  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你学习了此文的思考。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

  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感受。

  作业

  1.将自己的认识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

  2.比较阅读:试比较《生命生命》与课文后的选文的异同。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20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27

观潮教学设计11-17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1-18

童话教学设计11-18

《贝壳》教学设计12-04

生物教学设计12-06

农业教学设计12-07

乞巧教学设计12-18

体积的教学设计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