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

时间:2023-09-18 13:55:1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捞铁牛》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捞铁牛》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词.

  4.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

  教学重点:

  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看书听朗读录音.

  三.布置自学.(字幕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可分四段。)

  4.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学生质疑。

  6.五.作业: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二.出示思考讨论题。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什么?

  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

  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样?

  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怀丙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他们送回来。”这说明他有心信,而且说话留有余地,并且已经想好了捞铁牛的办法。)

  2.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这段共有四句话,按顺序讲了四项准备工作:(1)摸清铁牛沉在哪;(2)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铁牛拴住。这四项工作都说明怀丙是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个问题,引导读4-6自然段。(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2)水手们使劲划桨,用船把铁牛拖到岸边;(3)把水里的铁牛拖上岸。再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余的铁牛捞上来。追问:运回行吗?说明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怀丙指挥捞铁牛的过程理解。

  四.动手实验,加深理解。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增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五.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捞铁牛》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 、议论、和尚、船舱、拴住、潜到、沉没、绳子”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用科学,

  3.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 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扰铁牛的经过。

  2.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1. 演示所需的材料:玻璃缸、装有石子的圆口瓶、木尺、棉线、铁块。

  2. 覆盖式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质疑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捞铁牛》。你们读了课题,会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捞铁牛?捞铁牛有什么困难?怎样捞铁牛?铁牛捞起来了吗?)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 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读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宋、拴、尚、绳、绷”的字音。强调“拴、潜、陷、铲”是前鼻音,“宋、尚、绳、绷”是后鼻音。和尚的“尚”读轻声。

  3.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 从课题上看重点应该写什么?

  (2) 默读,找出描写捞铁牛的经过部分。(课文的第三止第六自然段)

  (3) 可见课文可分为几部分?(三部分)

  (4) 如果捞铁牛的经过部分再分为“准备工作”和“捞出一只只铁牛”的两部分的话,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四部分)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四部分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三、深入深究,读懂课文第一部分。

  1. 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因为八只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河水冲断浮桥,铁牛也就被冲走,馅进淤泥。要修浮桥,必须要捞起铁牛。)

  2. 铁牛有多笨重呢?据记载,黄河大铁牛最轻的有26.1吨,最重的达45.1吨。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没有)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没有)可见,要打捞这八只大铁牛是多么的不容易!

  3. 指导读句子:“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 再读第一部分。学生评议。

  四、学习第二部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1. 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人们为什么要捞铁牛。现在我们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怎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重点词语。

  2. 学生自由朗读,圈画重点。

  3. 师生交流,概括出要点:

  (1)摸清铁牛沉没的位置;

  (2)准备两只大船,船里装满泥沙;

  (3)两船拴紧,跨船搭架;

  (4)铁牛和木架两端,用绳子相连。

  4. 用覆盖式投影再现这次的准备工作,再请学生按顺序简要复述准备工作。(用上“先……然后……再……又……)师生评议。

  5. 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充分的准备。)

  小结:认真读书,读懂内容,然后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一种读书方法。

  五、书写生字词。

  1. 师生交流书写生字词应注意的地方。强调:(1)要注意“陷”的写法。右旁是“ ”,不是“ ”。同学们回忆一下,含“ ”旁的有哪些字(陷、馅),它们的读音有什么相同之处?(都带韵母ian和an)含“ ”旁的有哪些字(滔、稻),它们的读音有什么相同之处?(都带韵母ao);(2)写“潜”字时要注意右边与“赞”字有点相似,右下是“日”不是“贝”。

  2.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新词,教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查阅课外书,查找怀丙和尚的故事或有关水的浮力的课外小知识。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陷进、拴住、潜到、船舱、铲到。

  二、 观察图画,引入新课。

  1. 出示课文插图,观察画面。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怀丙和尚、水手、两只大木船、几只小木船、大鼓、旗帜)简单地说说他们在干什么。(怀丙和尚指挥水手们打捞起铁牛。)

  2. 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打捞第一只铁牛的经过?(第四、五自然段)哪个自然段写打捞其他铁牛的经过?(第六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己学,要求认真读书,思考:(出示投影题)

  (1) 怀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捞起铁牛?

  (2) 根据课后思考·练习3的提示,想想带点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能不能用什么关联词把它们连起来?

  1.学生自由学习、讨论。教师巡视。

  2.师生交流。

  (1) 怀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捞起铁牛?(水的浮力)读出关键语句:“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看有关“水的浮力”的演示:在玻璃缸中装入大半缸水,缸内盛一装有石子的圆口瓶,缸口上架一木尺,木尺的两端系上棉线,线下吊一铁块,沉入缸底。教师将圆口瓶内石块儿逐一取出,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缸底的铁块为什么会往上生?)通过观察交流,得出结论:利用了水的浮力。

  (2) 交流:课后思考·练习3中带点词语之间的关系。

  ① 学生读思考·练习3中的这段话。

  ② 带点词语:“泥沙减少……船身向上浮……绳子越绷越紧……把铁牛向上拔”,这些词语之间可以用上关联词:因为……所以……。(因为泥沙减少,所以船身向上浮;因为船身向上浮,所以绳子越绷越紧;因为绳子越绷越紧,所以铁牛被向上拔。)

  3.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强调:带点词语表现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些词语要朗读的特别分明。两个“慢慢地”、“越绷越紧”这几个词语也要读出味道来。学生读后评议。

  4.读第五自然段。

  (3) 学生读。

  (4) 引导质疑:铁牛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来?(铁牛太沉了,没办法拉上船;即使拉上船也因为太沉,不容易划到岸边: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放在水里拉回来,可以省力气。)

  (5) 多么聪明的和尚呀!把第四、五两自然段读一读。

  5.读第六自然段。

  (1) 学生读。

  (2) 谁能以这一自然段为基础,结合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一下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从淤泥里拖了回来。)

  小结:同学们通过一段一段地读课文,读懂了内容,要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四、 习课文第四部分。

  2. 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 师生交流: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 顾全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铁牛陷进了淤泥,怀丙和尚说他有办法捞。

  (2)怀丙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3)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铁牛捞了上来。

  (4)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2. 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练习说,全班交流。(拴浮桥用的铁牛陷进淤泥,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铁牛捞了上来,他不愧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六、延伸课外。

  1. 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他打捞铁鸟的办法确实好,不过,他捞一只铁牛需要两船泥沙,捞八只铁牛就得16船泥沙,以现代的环抱观点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泥沙铲到黄河里去会阻塞航道,还会污染河水。)你们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捞出铁牛,又注意了环抱?

  2.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创新。(实际上只要用四只船就可以解决问题。先把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划到铁鸟沉没的地方,搭好架子,拴住铁牛,然后让另外的两只空船分别靠在前面两边,让水手们把泥沙铲到空船里,再将铁牛拖到岸边。接着,用装满泥沙的两只船去拴第二只铁牛,等前面两只船把铁牛运回来后,在分别靠在这两只船边上,再把泥沙铲到那两只船上。用这样的方法来回七次就能把八只铁牛全部打捞上来,而不用向黄河里铲泥沙。)

  3. 要是现在打捞水底沉物的话,有没有其他办法?结合学生查阅的资料,交流各自了解到的知识。或者由教师适当地介绍,现代有哪几种打捞方式。(浮筒打捞、浮吊打捞、混合打捞和解体打捞)

《捞铁牛》教学设计3

  总结全文

  怀丙和尚捞铁牛这件事,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那时他就能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多么出色啊!直到今天,人们还是利用这种原理打捞沉在水里的重物。此时此刻,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引导学生发现课本插图的错误。

  堂上练习

  指导学生用“熟悉”、“出色”造句。

  课后练习

  朗读课文。

  了解现在打捞沉船的.办法。

  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考虑周到

  怀丙和尚出色的工程家

  指挥有方

  科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捞铁牛》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拴()陷()论()

  送()栓()滔()轮()

  绳()绑()铲()拖()

  蝇()梆()产()施()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四自然段: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上岸边。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打捞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思考: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出色)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摸清地点,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并排栓紧搭架,两头拴牢。)

  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铁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作一个有用的、聪明的人才。

  七、总结全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捞铁牛》教学设计5

  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充分认识怀丙确实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一、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段,知道了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浮桥,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冲到河里去了。正当人们想办法要捞起铁牛重修浮桥进,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他究竟用什办法把八只铁牛捞回来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为了捞铁牛,和尚做了四项准备工作,是哪四顶呢?在课文里找出来,作上记号。

  讨论:

  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

  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大船装沙

  并船搭架

  粗绳拴牛

  朗读第二段。

  学习第三段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投影这段话,组织学生讨论:

  和尚先让水手们干什么?(铲沙)

  为什么要把船里的沙都铲到黄河里?

  船里的泥沙慢慢减少,船身和拴住铁牛的绳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一点一点向上拔)这里为什么用“拔”?是什么力量把铁牛从淤泥里向上拔的?水的浮力是怎样把铁牛向上拔?(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画面理解捞铁牛的过程)

  实验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板书:铲沙拔牛

  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并讨论:和尚是怎样把铁牛捞上岸的?(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演示,让学生理解)

  点拨: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

  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板书:划船拖牛众人拖牛

  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为什么不具体写?

  齐读第六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和尚是怎样把一只只铁牛捞起来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简单叙述过程)

  投影“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怀丙和尚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实际上是什么意思?

  讨论:你觉得怀丙和尚这个人怎样?课文是怎样评价他的?

  “出色”是什么意思?教师讲解“工程家”的'意思。

  为什么说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他的出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拨:

  从怀丙和尚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通过怀丙和尚先让水手摸清铁牛的位置,又准备大船装沙,再并船搭架,最后用粗绳拴牛这四项准备工作,而且这四项准备工作的顺序不可以颠倒,认识到怀丙和尚考虑非常周到。)

  从怀丙和尚指挥水手捞铁牛的过程,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通过对怀丙和尚指挥水手铲沙,当铁牛被拔出来后,并不急着把铁牛捞上来,而划船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拖牛上岸,认识怀丙和尚指挥有方。)

  投影“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从怀丙说的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现在哪里?

  点拨:

  洪水冲走了铁牛,冲毁了浮桥,水可恨吗?怀丙和尚从这田里看到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没有?

  “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实际上是什么意思?怀丙和尚看到水有利的一面没有?

  他既看到水有害的一面,也看到有利的一面,说明他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一种科学的态度。

  通过刚才的分析,怀丙的出色表现在哪里?

  板书:考虑周到

  指挥有方科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捞铁牛》教学设计6

  一、文章概述:

  这篇课文记叙了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经过,赞扬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二、文章结构: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捞铁牛这件事的起因。第一自然段写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河底的淤泥里。第二自然段写重修浮桥需要把铁牛找回来;在人们想不出办法的时候,有个和尚说他能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捞铁牛的经过和结果。第三自然段写捞铁牛的准备工作,第四自然段写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第五自然段概括地交代“用同样的办法”把另外的几只铁牛都拖了回来。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这个和尚名叫怀丙,赞扬他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

  三、分析讲解

  1、生字:

  (1)字形:在学习本课生字时同学们要注意下面这些字的字形。

  悉:上边是米字加一撇,下面是心,此外它的.读音也要注意,应读“xī”,不读“xì”。组成词语:悉心、熟悉。

  浮:注意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氵”旁,表示与水有关,组成词语:浮力、漂浮、浮水、浮游等。右边也读(fú)孚,是起表音作用的。

  此外下面这些字要注意运用形旁与它们的形近字相区分。如:拴——栓、洪——哄、跨——挎、绑——帮、桨——奖

  (2)字音

  本课有几个字的读音要注意:潜(qián)到水底、陷(xiàn)在河底

  (3)词语解释:

  浮桥:用并列的船或筏,上面铺木板而成的桥,因浮在水面而得名。

  议论纷纷:人们对事、对人的好坏是非发表各自的看法。

  水性:指游水的技能;也指江河湖海的深浅、流速快慢等特点。课文中指后者。

  潜:隐在水面下活动。

  绷:把绳子拴得紧紧的。

  出色:格外好,超过一般的。

  2、理解课文

  ○1了解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一千多年前的宋朝,黄河附近的河中府城外有一座浮桥,它是两岸居民的交通要道。河两岸有八只拴桥的大铁牛,一次黄河发大水,冲了浮桥,也冲走了这八只大铁牛,铁牛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需重修浮桥,就必须捞回八只大铁牛。可是,你知道每只铁牛有多重吗?(七八万斤,大约是30只大象的重量,可见要捞回铁牛非常难。)可见,要捞回铁牛很不容易。人们在议论纷纷,如果你在他们中间,你们会说什么呢?

  这时,一个叫怀丙的和尚说出了他的看法,请你把怀丙的话读一读。

  “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那么和尚是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为了捞铁牛,怀丙让人做了哪几步准备。

  我们来一起看看怀丙做的这些准备。

  请同学们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连起来读一读。

  ○2体会捞铁牛的过程。

  怀丙是怎样指挥水手捞铁牛的呢?请同学们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怀丙让水手做了哪几件事?由此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体会和尚的出色。

  铁牛终于被捞上来了,可见捞铁牛是件不容易的事。学到这儿你们有什么感受?

  相信同学们都对和尚能够捞起铁牛很佩服。他之所以能够捞起铁牛与他所做的周密的准备工作是分不开的。请同学把第3、4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结合第4自然段的内容,想想和尚是靠什么捞起铁牛的?

  这时,岸上的人们又会说些什么?文中是怎样评价他的?

  要让你来捞铁牛,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捞铁牛》教学设计7

  这篇课文在语言形式方面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段落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这也是叙事记叙文中最值得学生学习的语言表述形式。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紧紧抓住这一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通过学习,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起的科学道理。

  ⑵能简要的复述捞铁牛的经过。

  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

  ⑴继续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方法。

  ⑵重点学习课文3~6自然段段,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以及捞铁牛的过程。

  ⑶继续深入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个句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⑵通过学习,激爱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

  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弄清怀丙和尚在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及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

  【教学难点】

  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如和尚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好紧凑、有序的教学环节,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有了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导学才能井然有序。本节课为了更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强调读悟和激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新知识。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说、好奇、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本节课采用的学法主要有:

  1、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仔细观看课件,和尚是怎样一步一步捞铁牛?

  2、讨论法──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3、合作法──通过学生共同合作,使课堂有张有弛,此起彼伏,学生真正动起来,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教法和学法,为了使教学主线清晰,环节紧凑,我设计了“复习导入──教学新课──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

  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是谁想出了好办法捞起了铁牛?打开书,看看课文是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怀丙?指名读。什么是“工程家”?“出色”是什么意思?请你小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从哪些方面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读后小组讨论。在这个环节中做到了四明确(时间、内容、方法、要求)让学生再一次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复习,提出问题,让学生造成悬念,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习新知识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在这一部分中又分为三部分来讲,即:一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到六自然段。在讲授过程中注意抓住重点第三和第四自然段。

  1、一二自然段

  ⑴提问: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捞铁牛的方法的?

  ⑵看到浮桥被冲断,铁牛被冲走,当时的人们会说些什么?(找、四个同学直接说出当时人们的想法)像他们这样,你一言我一语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是课文中的`哪个词?(议论纷纷是本段的重点词,理解时并没有给出词典上的定义“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表示出多而杂乱的意见”而是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一说,让学生自己体会议论纷纷的含义。)

  2、第三自然段:这一段关于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新课标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读的训练。在读的形式上有指名读、齐读、自由读、默读等;在读的时机上,有初步感知内容时的初读,有理解分析时的细读,有体会领悟时的品读。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先请学生默读,并思考怀丙和尚为了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并用数字标画出来。再请四个同学来读这一段中的四句话,概括出怀丙所做四项准备工作。第三遍读体会这一段的有序。第四遍,按顺序复述。第五遍,基本可以达到熟读成诵,边背边体会这一段的周密有序。

  3、四到六自然段:在这一部分教学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⑴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利用了网络上的课程资源一段flash动画,为学生直观展示了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结合动画和课文通过合作弄清楚是怎样一步一步捞铁牛的。这样加强合作性的学习,可以减轻师生的负担,既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里主动探求新知识,教师也乐教在其中,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⑵重视激疑: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在进行点拨后,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他们自读,自悟,自得。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质疑,让学生们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深读课文,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去解决问题。

  三、课堂总结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在总结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怀丙想的方法如此巧妙,准备工作周密,打捞过程有序,所以我们说他是“出色的工程家”你们佩服他吗?可我相信你们中肯定有比他更出色的。因为他的这个方法还有缺点。小组讨论。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检测学生是否已经读懂了课文内容,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而且,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也是给了他们一次很好的口语交际的练习,体现了综合性学习。

  四、布置作业

  1、必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选做:你还有什么其他的好办法能把铁牛捞上来呢?(可以和同学讨论合作完成)

  【教学反思】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思路,但理想与现实中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下面将反思、剖析实际教学中的不足:

  1、漏掉了关键的环节,对于怀丙所说的话,体会不够充分,使首尾没能很好的照应。

  2、合作性学习所给的目标要求不够明确,没能明确任务,应该使合作学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3、强调读悟,但在讲捞铁牛的过程时读得太少了。

  4、评价性语言比较单一,而且不够明确。

  5、教态方面不够成熟,亲和力不够,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的交流。

  6、设计问题与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相差比较远,没能估计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孩子理解程度不够,问题设计启发性不够。

  7、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有点沉闷。

  8、对打捞过程的复述不够充分。

  9、课件利用不够充分,可以让学生再多看几次课件。

《捞铁牛》教学设计8

  1、《捞铁牛》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时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明才智。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以及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其中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是文章的重点,捞其余七只,只用了一句话,这样写,既抓住重点又避免了重复;最后才点出和尚的姓名和身份。

  3、第五单元读写训练的重点是“归纳段落大意”,而此项训练是继“给课文分段”之后的又五项提要训练内容。凭借课文,要继续培养学生给课文分段的能力,开始指导学生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学过有关反映我国古代和现代科学技术方面成就的课文。如《青蛙的眼睛》《赵州桥》《鱼和潜水艇》等课文。对本文所描写的反映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较易理解。

  本班学生中下生面广,思维的深刻性、想象的丰富性都很一般,而这篇课文讲的是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因此对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过程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教养:

  掌握“宋、府、拴、笨、尚、潜、绳、绑、铲、拔、丙、程”等12个字的音、形、义,并会写。

  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宋朝、笨重、熟悉、出色、浮桥、议论纷纷、淤泥、工程家”等词语的意思,并会用“熟悉、出色”造句。

  能结合课文,理解课后习题3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练习1的三个问题。

  能按段意给课文分段。

  朗读课文。

  教育:

  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发展:

  通过学习,激爱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是的态度。

  教学难点:

  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如和尚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理解怀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原理。

  教学方法:

  球形教学法

  实验演示法

  教学媒体:

  投影机、投影片、计算机

  课前准备:

  配合课文的投影片。一套实验器具。(玻璃缸、船、沙等)

  计算机软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板书:大水冲牛

  点拨:重修浮桥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为什一定要捞铁牛?

  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指导学生理解:“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

  投影:“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指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句话讲了几个意思?

  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第二、三、四段,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以及捞铁牛的过程。

  继续深入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个句子。

《捞铁牛》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习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课堂练习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 , 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 ?

  二、 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

  三、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二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习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学习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

  2、学习第一节:

  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习第二、三节:

  ①师范读→生小组学习→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顺序。

  ③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④指导学生交流,明白“沙减少→船上浮”的关系及“浮力”等词的意思。

  ⑤指导学生朗读;结合录像,引导体会文章的意境。

  4、生尝试概括段意。

  (三)学习第四大段

  指名读段,生概括段意;结合课文理解“出色”。

  (四)生根据各自兴趣,自由读课文中的任意段落。

  四、发散思维

  1、为什么和尚不把铁牛直接拉到船上载回来?

  2、为什么船上要装很满的沙?

  3、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铁牛“捞”回来?

  五、质疑问难

  学习了这课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六、课堂练习

  填空——课文第四小节。

  七、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科学等教育)

  八、作业

  1、造句:“熟悉”、“出色”。

  2、画出怀丙准备工作的简图。

  3、我和怀丙比智慧。

  附: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怀丙 ------ “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摸位置

  准备捞:大船并排拴紧、结实木料搭架

  装满泥沙、 粗绳

  捞回来→利用水的浮力

  ┕→出 色 的 工 程 家←┘

  《捞铁牛》教学反思

  本文记叙了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经过,赞扬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难点是体会到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怀丙的“出色”。体现“出色”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几点:

  一、从铁牛的笨重、难以打捞,说明怀丙的出色。

  二、从怀丙做的准备工作看出他十分出色。

  本文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是密不可分的。要想让学生体会出怀丙的准备工作充分,就要处理好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这就成了教案设计时首先需要突破的问题。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回忆课文,说出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怎样捞铁牛的,让学生有个初步的感知。然后学习准备工作和打捞的过程。用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吗?怀丙为什么能这样顺利地把那么笨重的大铁牛成功的打捞上来呢?”把这两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联系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思考。并让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说一说。这时,学生找的词句准确,并能够把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之间的联系说得很清楚。从而也就体会出了怀丙和尚准备工作做得“出色”。体会出了准备工作的充分立刻就让学生用一个词语去形容一下怀丙的准备工作,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怀丙出色表现的认识。

  三、从怀丙的语言中看出他十分出色。当其他人都束手无策时,怀丙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句话呢?让学生站在怀丙的角度上去体会,并读出语气。

  四、从故事发生的历史年代来说明怀丙的出色。由于前面的学习铺垫,现在在交待这个故事是发生在700 多年前的事了,学生会由衷地赞叹怀丙的了不起。

  这就是本课的教学构思。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读得不够,由于文本读得不够,体会起来就会有困难。还应该整体调控整节课,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得本课上得更好。

《捞铁牛》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捞的铁牛?

  (2)为什么捞铁牛?

  (3)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

  淤,注意读音、字形,右边不要写成“冬”。

  2、理解词义: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地方在黄河中游,所以叫河中府。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自学课文,理解文章层次

  1、轻声朗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1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2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3自然段:和尚做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第4自然段:和尚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拨起铁牛。

  第5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回岸边。

  第6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七只铁牛。

  第7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

  五、分析课文

  1、(1)浏览课文,看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怀丙)

  (2)他是谁呢?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最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出色)

  2、(1)为什么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铁牛被水冲走)

  3、(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读怀丙所说的话:(叫水送回)

  怎么样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

  4、(1)指名读有关段落。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①摸清地点;

  ②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

  ③并排拴紧搭架;

  ④两头拴牢。

  (3)你明白了什么?(这四项工作都是根据铁牛中的“笨重”进行周密考虑的。)

  (4)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5、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总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水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我们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做一个有用的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后来,他是怎样捞铁牛的?

  二、动手实验,体会水的浮力的应用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挂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样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三、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四、作业

  1、动手做捞铁牛的实验。

  2、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布置作业

  1、读拼音、学词语

  2、辨字组词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以课文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质疑。

  向学生出示问题:

  1、谁捞铁牛;

  2、为什么捞铁牛?

  3、怎么捞的?结果怎样?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交流中指导学生学习。

  自学课文,轻声朗读,理清层次,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通过动手实验,体会浮力的作用,一千多年前怀丙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自己从中受到什么启示。让学生懂得做事要动脑、要运用科学。

《捞铁牛》教学设计11

  师: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生:《捞铁牛》

  师:你读了几遍?生自由回答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找同学读一读,看你能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表扬语:举手姿势真标准、读的真好,声音真洪亮)

  师:你觉得谁读的好?为什么?生互评

  师:刚刚把课文重新温习的一遍,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有一个小女生手举的可高了,其他同学可以随时补充、你真会读书)(根据学生回答评价:你概括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师:快速默读1.2段,捞铁牛的原因,遇到哪些困难?读完用坐姿告诉老师,找到了可以在课文中做标记,圈一圈关键词,谁愿意分享一下?生答

  师:文中出现一个词“笨重”,到底有多重?(ppt铁牛资料)捞铁牛除了重还有什么困难?生:陷入淤泥中

  师:没有大力士能把铁牛捞出来,人们正在议论纷纷的时候,怀丙和尚想到了一个主意,铁牛既然是让水冲走的,那么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假如你现在就是站在岸边的人,听到怀丙和尚这么说,你会说些什么呢?你会说:生答;还会说:生答。

  师:怀丙和尚是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同学们自己在文章中找出答案,(第三段)阅读要求:ppt师:我们一点一点看一看,第一步做了什么?ppt

  师:你读到了哪个关键词?生答能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吗?(潜水摸牛)(你怎么这么棒,一下就说出正确答案)

  师:第二步做了什么?齐读ppt,读完这句之后,我们知道怀丙和尚做了两件事,先去找船,然后装沙,你能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吗?生:备船装沙

  师: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弄清楚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的?首先读课文,抓住关键词,把长句子读短,概括为四个字的小标题。这些关键词可以替换吗?比如潜水找牛。生:自由回答

  师:对,“摸”字更加形象生动,有一种动态的`感觉,你做一做找东西的动作(这个女生做的真好,请你到前面来示范一下)。是在哪里找?黄河,河水都是黄色的,非常的浑浊,能看清楚吗?我们的作者用词很准确,一个词都不能换

  师:我们已经提炼前两个步骤的关键词,并概括出小标题,接下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ppt通过朗读→关键词→提炼关键词→概括小标题,小组合作,概括出剩下两个步骤的小标题(学生板书)

  3.并船搭架

  4.粗绳拴牛

  师:提炼关键词要抓住小细节,前面四个步骤告诉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工作,能不能缺少一个?或者是调换顺序呢?

  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步骤是环环相扣的,是严谨的,那我们根据提示来交流实施过程,ppt。生答

  师:怀丙和尚为什么能提出这么巧妙的方法呢?生答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方法,还认识到怀丙和尚是一位十分机智、聪慧的人,生活中我们也要向他一样,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做一位生活中的智者!

《捞铁牛》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怀丙在捞铁牛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理解铁牛能捞上来的原理。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懂得一点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也可做一些有关水的浮力的实验。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个叫怀丙的和尚把沉入河底的大铁牛捞上岸来,他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要求认识的字:捞陷淤搭绑铲减绷丙

  2、要求会写的字:捞笨潜绑铲减越丙程

  “淤”读yū,不读yú;“潜”读qián,不读qiǎn

  3、认读生字卡片:打捞笨重潜泳绑架出色穿越工程铲除减轻议论纷纷浮桥结实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

  3.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第一部分(1):写为什么要捞铁牛。

  第二部分(2-3):写怀丙为捞铁牛做的准备。

  第三部分(4-6):写怀丙捞铁牛的经过。

  第四部分(7):简介怀丙和尚。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先讲捞铁牛的原因;再讲准备工作;最后讲怎样捞铁牛。

  第二课时

  一、引入:

  认读生字卡片:打捞笨重潜泳绑架出色穿越工程铲除减轻议论纷纷浮桥结实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

  (一)、1、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

  2.铁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

  3.指导读句子,加深理解。

  4.再读第一部分。学生评议。

  (二)、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

  1、引导学生理解“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他么在议论什么?

  2、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什么?在文中把这句话画出来。

  3、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重点词语。

  4、怎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

  完成填空:(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每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怀丙做四项准备工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6、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回顾四项准备工作,我们感受到四项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周密,准备工作出色。

  (三)、默读课文4、5、6自然段。

  1、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指名读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课件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2、全体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3、用同样的方法自学5、6自然段。

  4、思考并讨论: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指名说。

  5、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6、怀丙几次利用水的浮力?他能把铁牛捞上来,在哪个字上下了工夫?

  (四)、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学习文章写法。

  你觉得怀丙是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三、课外扩展:当时条件有限,只能用这样的办法捞铁牛,现在科技进步了,如果是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捞铁牛?(学生各抒己见)

  四、小结:怀丙虽然不是身体上的大力士,但是却是知识上的“大力士”,他用自己的知识创造;了奇迹,“知识就是力量”啊!他巧用水的浮力,依靠科学的力量把铁牛从水里捞上来,这种做法足以说明他是无愧于“出色的工程学家”这个称号的。

【《捞铁牛》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捞铁牛》教学反思03-08

《捞铁牛》教学反思01-12

三年级《捞铁牛》教案12-03

捞小鱼教案小班03-01

《小猴子捞球》教案09-06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20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27

《画》教学设计11-13

《林海》教学设计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