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03 10:11:5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2、通过做一做,让学生感受一下这三种角的不同点。

  3、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举例。

  思想教育要点:认真观察,热爱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数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教学难点: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这些角。

  教法选择:观察感知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具准备:幻灯片、三角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前准备

  1、辨认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哪个是直角?

  2、幻灯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哪里有角?哪些角是直角?(例如、风车上相邻的两片扇叶成直角,秋千架上有直角,观览车上也有角,滑梯上有钝角)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锐角和钝角

  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景图 ” 老师:同学们,你们能找出这幅图中,哪里有角吗?

  (1)找到角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看看你们谁找到的角多。

  (2)通过三角板,观察三种角的大小。 老师:我也找出了三个角,你们看幻灯。 老师:我们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和第一个角比较,正好重合,说明第一个角是直角。(板书:直角) 我们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和第二个角比较,它比直角小了,说明这个角是锐角。(板书:锐角) 提问:什么角是锐角? (引导学生:比直角小的角 板书) 我们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和第三个角比较,它比直角大了,说明这个角是钝角。(板书:钝角) 提问:什么角是钝角? (引导学生:比直角大的角 板书)

  (3)比较:直角、锐角、钝角有什么不同? 从图上观察,直角就是和三角板上的直角是重合的,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4)观察图,说说哪里有直角、锐角、钝角?

  (5)看看教室里,生活中哪里有直角、锐角、钝角?

  2、做一做

  (1)请同学们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出直角锐角、钝角。

  (2)小组交流

  (3)找学生汇报。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练习二第3题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工具画角。既可以用三角板上现成的角来画,也可以用直尺来画。画完角后,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判断是什么角,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较判断。学生还可以想出更多的方法来画角,如利用教科书上互相垂直的两边来画直角。第4题,让学生通过活动,初步体验几种常见角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用三角板拼摆,看到三角板上不同的角(45度角、30度角、60度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学习角的度量打下基础。教材上提供了几种拼摆的模型,如第一个图,两个三角板上较小的.锐角拼在一起还是锐角,两个较大的锐角拼在一起是钝角;第二个图,三个较小的锐角拼在一起正好是一个直角;第三个图,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是一个正方形;第四个图,两个相同的三角形(与第一个图中的两个三角形相同,但拼法不同)拼在一起是一个长方形。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拼摆,拼完以后再说一说各种角的关系。

  (四)思维训练 “生活中的数学”请同学们结合图或生活中的实际,说出哪些是直角、锐角、钝角?

  (五)小结 你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了吗?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好朋友吧。

  板书设计:

  作业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课后回顾及反馈:

  教案检查、批阅记录: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还安排了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判断几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并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2.本单元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主题图。

  教科书第2页,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许多美丽的事物和图案,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目的是从现实生活的事物引入,让学生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好事物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说一说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可能会根据图形的变换把这些图形分成几类,教师可从此处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到本单元内容学习结束后,还可以再让学生观察这幅主题图,用所学的图形变换的知识对这些图形的设计进行分析,体会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

  2.例1上面的内容及例1。

  教材通过例1上面的内容,让学生画对称轴的活动,帮助学生复习已有的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学例1。在“例1”中,首先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的活动,使学生由观察“松树”这个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观察两个“小草”图形成轴对称,从而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松树)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小草)的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探索、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并为例2教学“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做准备。

  教学时,可以分三步进行。

  (1)复习旧知。

  让学生独立画出例1上面图形的对称轴,帮助学生回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以便在此基础上教学例1。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

  先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松树”和“小草”图案有什么特征。根据已有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松树”图案是轴对称图形,图中的虚线是它的对称轴(教师也可以先不出示这条虚线,让学生画出它的对称轴。)进一步学生会发现,如果沿虚线折叠,两个“小草”图案,也将完全重合。这时教师可以适时的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

  (3)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可以引导学生分别观察“小树”这个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小草”图案的各对应点(A与A′、B与B′、C与C′)与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探索、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以智慧爷爷送礼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认识锐角和钝角以及他们的判断方法,然后通过做角、找角、分角、画角、拼角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学具准备:每组一盒画有大小不同的角的卡片、三角板、尺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智慧爷爷托老师带给大家一件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现在就在你们桌上的盒子里,赶快打开来看一看。不过在看之前智慧爷爷还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看过之后各组要把盒子里的东西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行吗?好,开始行动。

  1.各小组倒出来后发现是相同的卡片上画着大小不同的角,然后以组试分。

  2.小组派代表汇报分的结果。(一般会分成两类:直角和其他的角)

  3.这些是直角,那么,那些是什么角,又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皇宫,来研究有关角的问题。

  二、认识锐角和钝角

  1.引导学生用刚才分出的第二类角与直角比较,看哪些大一些,哪些小一点?

  2.小组合作比较大小,然后交流比较方法和结果。

  3.根据比较结果再次对盒子中的角进行分类,并且展示分的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给出各种角的名称(即锐角与钝角)以及判断标准。

  5.鼓励学生说说教室里或生活中哪里还有锐角或钝角。

  三、组织活动,巩固认角

  1.做角: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做出不同的角巩固对三种角的认识。(如:采用折角、拼角或做活动角的方式进行练习。)

  2.找角: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并分类放入相应的房子里。

  师:直角、锐角、钝角都玩累想回家了,可找不到路,于是便找了一些地方藏起来休息,同学们,你愿意帮他们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事物图P39 1题图以及标有三种角的三所房子。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然后利用动态效果从实物中抽取出学生说的角,分类把角送回家。)

  四、画角

  1.大家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孩子,这些角为了感谢大家想为自己画一些像送给大家,你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画像呢?能试着把你希望得到的画像画出来吗?

  2.学生独立尝试画出自己喜欢的角,并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是哪一类角。

  3.展示自己画的角并交流画角的方法。(教师对学生想出的多种合理方法要予以肯定和鼓励。)

  五、拓展活动

  同学们在研究角的过程中,三角板帮了我们的大忙,为了感谢三角板,我们来一起陪它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好吗?

  1.引导学生用三角板做拼摆图形的游戏。

  2.各组交流拼出的是什么图形,在此图形中有几个角,分别是什么角,是由三角板上的哪些角组成?

  六、总结。

  第二课时平移和旋转(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具的准备:录像、P133的学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村正在为咱们学校修建一所新校园,你高兴吗?想不想去看看?播放录像:工地上工人们正在乘着升降机在上楼,楼房里有几位工人正在安装推拉窗,并不时的推一推、拉一拉。

  二、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1.引导学生说说片中的`工人在干什么?升降机和推拉窗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2.告诉学生像这样的现象就是平移现象。

  3.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判断平移现象的标准,并在全班交流,教师要及时点拨。

  4.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现象?

  三、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

  1.组织学生做游戏:小组合作利用P133的学具“拉一拉”开展游戏,体会平移现象,同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案?

  2.引导交流,对找出多种搭配方案的小组要予以肯定和鼓励。

  四、利用方格纸巩固认识

  动态课件呈现:方格纸上的小船行使图。

  1.引导学生说说小船是在平移吗?为什么?

  2.引导学生感知平移的方向与距离所表示的含义:

  (1)小组讨论:小船正在向哪边平移?(右边)移了几格?(八格)

  (2)各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然后教师利用动态课件慢速展示平移过程,学生一起跟着数小格,真切的体会平移的距离。

  3.设疑,对学生初步渗透两次平移的思想。

  如果小船向左平移三格将会在什么位置?(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交流,最后动态演示验证);再向下平移三格呢?(小组再次讨论交流。)

  五、扩展活动

  课件出示P44 4题图,配上淡色方格。

  1.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哪些小鱼平移后可以与红色小鱼重合?

  2.交流讨论结果,并说说白色小鱼怎样平移后,可以到达红色小鱼的位置?

  3.独立给可以经平移后重合的白色小鱼涂上红色。

  4.引导观察这些红色小鱼有什么共同特点?

  六、总结。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全课总结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材第5页例3和例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2、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生活实际, 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3、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过程:

  一、教学旋转的含义

  1、教学例3(出示教具钟表)

  2、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并思考:指针从12到1是怎样旋转的?绕着哪个点旋转?是按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到1) 师演示指针由“1”到“3”。 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到3) 师演示指针由3到6。 生反馈:指针从几开始?是绕哪个点旋转的?怎样旋转?旋转了多少度?

  通过学生交流,老师引导,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呢?( 风扇、陀螺、钟表、车轮、风车……)

  3、板书课题:旋转

  4、归纳总结旋转要素(旋转物体、起止位置、绕哪一点、旋转方向、旋转度数) 板书: 点 方向 度数

  二、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出示课件)请学生说一说,在风的吹动下,风车是如何旋转的。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90°。思考: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呢?(小组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师引导:(一是由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二是根据三角形变换的位置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三是根据对应的`线段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四是根据对应的点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2、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3、概括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师:刚才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变了,那么什么没有变呢?(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点o的位置没有变;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三、教学例4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mp_lab平台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术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电脑、mp_lab平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复习旧知。

  1、出示情景图片,让学生说说窗户、风扇、蝴蝶在生活中是怎样运动的或发生什么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并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让学生打开mp_lab平台动手操作复习,即平移二要素:方向、距离;旋转三要素:绕哪个中心点,什么方向,旋转多少角度;轴对称一要素:对称轴。

  师强调: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感兴趣的mp_lab平台,既熟练了mp_lab操作,又很好地复习了以前所学过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知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今天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的内容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揭示课题:图形的变换)

  1、图形变换(1),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边观察边思考: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让学生进行利用mp_lab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自主探究图形的变换方法,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组汇报展示。教师这时要抓住:方法策略的多样化和表达的条理性。

  (设计意图:利用mp_lab平台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图形的变换过程,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体现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

  4、巩固尝试

  出示图形(2)、(3)、(4),先观察,再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2)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3)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再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最后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变换的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完成以上三个变换过程,巩固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拓展练习、应用提高、课外延伸。

  刚才同学们只用了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出示七巧板图形。

  1、先观察,再说一说右边的图形是怎么得到的?

  2、让学生利用七巧板,摆一摆,变一变,看谁变出来的图形最美,最有创意。最后进行展示与评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七巧板,发挥学生的想像,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创造个中丰富多彩的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能力。)

  4、欣赏生活中的个中美丽的图案。开阔学生的视野。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生活中的美,数学中美,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情感。)

  四、质疑问难、自我评价、全课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经过变换所得到的,只要同学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善于思考问题的大脑,会有更多美丽的图案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变换方法,整体上进一步把握图形与变换的意义和方法。

  2.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位置,能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判断一些特殊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

  1.提问:你知道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引导学生说出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主要是平移和旋转。

  火车、电梯和缆车的运动是平移;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摆的运动是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2.怎样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而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运用放大和缩小的方法可以只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3.比较平移与旋转与放大和缩小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区别: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放大和缩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联系:两种方法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4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多少条对称轴?

  引导学生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二、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与实践。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然后结合学生的.判断,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基本含义,即把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接着让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2.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

  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依次进行操作,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相关的操作方法。

  其中画出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以及画出一个图形旋转或平移后的图形,都可以先找出一些重要的点或线段,然后确定这些点或线段在另一半图形中的位置,或平移旋转后的位置,最后连一连。

  要使学生认识到:决定平移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决定旋转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

  把一个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可以先在原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放大后的底和高,然后画出放大后的这些线段,最后连一连。

  要让学生思考按怎样的比是把原图形放大,按怎样的比是把原图形缩小。

  3.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

  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确定圆的位置,需要把圆向右移动几格?圆心应画在哪里?画出的圆的大小应与原来的圆大小相等。在此基础上依次解决书上的几个问题。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

  可以提醒学生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作标准,先数一数每条直角边各有几格长,再算一算按指定的比例缩小后又应该是几格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并进行比较。求出新图形的面积与原来图形面积的比。

  5.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

  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拼成的两个大正方形图案,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两种瓷砖拼成的?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各自按要求设计图案。要提醒学生:第一,每次只能选择两种瓷砖;第二,每种瓷砖都可以适当旋转。

  展示学生设计的图案,及时组织学生互相评价。

  三、全课小结

  通过复习,你对图形变换方面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的相关练习。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图形的旋转”。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生活情境中,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让学生整体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所以本节课呈现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发现美,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后面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他们在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因此,本节课探究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很新奇、兴趣浓厚的,他们会应用所学知识来自主探究新知,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与操作由旋转得来的图形,培养学生观察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2、确定旋转时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方格纸,小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风车。

  师:同学们,你玩过风车吗?风车的转动属于什么运动?(板书:旋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许色后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开始,我用课件展示“风车”,由学生熟悉的“风车”把他们带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充满好奇,带着思考进入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旋转的要素:中心点、方向

  1、让学生用手势比划风车的旋转。(板书:中心点、方向)

  2、课件出示钟表,让学生在钟面上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板书: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

  3、拓展视野,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旋转,都要围绕着中心点,按着一定的方向旋转的。

  师: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师: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二)欣赏图案,认识“基本图形”

  (1)课件出示美丽图案,让学生欣赏图案,并认真观察,想一想: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

  (2)出示主题图,集体交流:观察这个图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每个图案中都有相同的部分,每个小图形的形状一样,大小一样,只是什么变了?(揭示图形旋转的本质和特征)

  师:其实,可以把这个图案进行分解,分为四部分,其中一份就叫做基本图形(课件演示分解过程,板书:基本图形)

  (三)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

  1、独立尝试旋转图形

  让学生拿出学具--桌上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定一个中心点,试着旋转,看如何得到图形b、c、d,并用笔描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教师巡视,看学生如何操作。)

  2、同桌互相交流

  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么旋转的。

  3、集体交流,认识旋转的第三个要素:角度

  (1)请学生来上台演示自己的旋转过程。(教师提供学具。)

  (2)课件演示图形a的旋转过程,让学生看一看。

  (3)让学生思考:图形 a 发生了什么变化?旋转了多少度?你是怎样判断旋转了90度呢?(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判断旋转的角度:课件演示或手势演示。)

  (4)让学生完整地叙述图形a的旋转过程。

  (5)鼓励学生说一说:图形b怎样旋转得到图形c?图形c又是怎样旋转得到图形d呢?(教师指导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要求叙述旋转的三要素。)

  (6)师小结:由一个基本图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最后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图案。

  4、拓展认识

  让学生观察另一个图案的旋转过程,并请学生说一说旋转的过程。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图案都是用这样的方法设计的,请看大屏幕,这也是一个由基本图形-菱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的美丽图案,注意观察它的旋转过程。

  (四)教师小结“旋转的特征”:在旋转时,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围绕中心点旋转,并且要确定好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板书:角度90度)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个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学生充分操作学具,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把多媒体课件和学具有机结合,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让学会感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三、实践体验

  1、考考你

  师:下面来考考你,看你会不会找中心点?

  (1)让学生打开书55页,拿出学具--小三角形,按老师的要求来转一转,并说一说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3)集体交流、订正。

  2、看一看,说一说

  (1)课件出示题目,先让学生看一看旋转过程,并思考“三角形1怎样旋转到三角形2的位置上?”

  (2)集体交流、订正,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要求叙述三要素,并理解旋转180度。)

  3、填写第2题

  (1)让学生打开书,看一看第2题,独立填写3道小题。

  (2) 集体交流、订正。

  4、试一试

  (1)让学生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试一试第1题的第一幅图,让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两人合作,转一转,并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2)集体交流,课件演示旋转过程。

  (3)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三道题。

  (4)集体交流、订正。(课件演示每一道题的旋转过程)

  5、按要求画一画。(试一试第2题)

  (1)让学生看题,独立完成。(可以让困难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在画一画。)

  (2)集体交流,课件演示平移、旋转过程。

  6、数学万花筒

  课件出示数学万花筒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师:其实,在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可以得到各种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受图形旋转的一些方法与规律后,让学生大胆地实践,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收获,说说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师总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图形的旋转过程,知道了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制作出美丽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旋转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选一个基本图形去旋转制作美丽的图案,相信你会成为设计师的,加油!

  【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1、教学设计中更多的是教师的提问,没有对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预设,教师对课堂有充分的预设会更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除此之外,学生活动是怎样安排的?教学设计中也没有明确的体现。

  2、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说,更想了解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要达到何种教学效果,因此我觉得还应适当写出教学设计的意图。

  3、最近几年很少看到用复习做新课导入的教学设计了,我一直以为对此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一棒子打死,看来我们的想法有相通之处,新课前是不是需要安排复习,怎样复习很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我觉得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看安排复习能起到什么作用?而这个作用是不是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必要。如果不复习可不可以?就这节课来说直接让学生观察欣赏图案是否可行?等等。

  一稿试讲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一稿完成后,我自己也没有准确的把握,经过思考,我认为还是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才能检验出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能达成教学目标等等。于是,我试讲了本课,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过程和环节都比较流畅,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很高, 我想,这是我这堂课成功的地方。具体体现在:

  1、能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

  2、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出发,通过大量的情景设置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积极的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兴趣。

  3、整个数学课堂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然,反思这节课,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1、在拓展练习中,设计了让学生按要求画出图形旋转后的位置和样子这一活动,在这个操作活动时,由于时间关系,操作得不够充分,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2、评价方式有些单一,评价语言单调,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也忽视了引导每个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

  3、调控课堂的能力不强,后面操作环节时间显得很紧张,设计的重点环节要是能落实得更充分些,学生掌握得会更好。

  一稿设计的问题总结:

  从开帖到现在,大家对我的关注和支持,令我感到很欣慰。各位专家、老师、朋友们针对我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宝贵意见,同时,我也拜读了其他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斟酌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

  2、对学生的研究不够充分;

  3、教学目标形式化,缺少非预定的目标;

  4、对师生的课堂行为缺少充分的预设;

  5、教学语言不够准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会认真思考进行第二稿教学设计,希望各位朋友能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103-105页。

  设计理念:

  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图形的轴对称以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掌握相应操作技能,运用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通过这样的设计活动,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变换的特征;学会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

  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疑导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图形的变换。

  比如说:1、窗户在打开或关闭时是一种平移现象。2、汽车方向盘的转动是一种旋转现象。3、旋转门的运动是旋转。4、开关水龙头是旋转,而水龙头的水是向下平移。5、用放大镜看苍蝇是按比例放大,中国地图是按比例缩小。6、窗花是轴对称图形。7、小船向前行驶是一种平移现象。(课件出示)随机板书: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缩小。

  师:刚才这些,都是图形的变换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图形与变换。(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整理概括

  (一)分类整理。

  师:如果根据图形变换的特点,把这些变换方法分一分类,你认为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小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可能把图形变换的方法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位置变换);它们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第二类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大小变换);它们只改变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二)复习位置变换。

  1、轴对称。

  (1)出示一张长方形纸,提问:你们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关键点是什么?

  (2)结合轴对称的知识,对平面图形进行整理。

  (课件出示)下面这些平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假如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2、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1)怎样为平移和旋转现象,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

  平移是物体或图形沿着一条直线移动,而本身没有改变方向。

  旋转是物体绕着一个中心转动。

  (2)你能说出图A是如何变换得到图B的?图B又是如何变换得到图C的?

  学生观察,汇报:图A向右平移8格得到图B。

  图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C。

  以直线MN为对称轴作图B的对称图形得到图C。

  (3)把一个图形进行平移、旋转时,各要注意什么?

  平移时要注意说清平移的方向以及平移的距离,需要数准平移了几格,最好的方法是先找一个对应点。(板书:方向和距离)

  图形的旋转,一定要说清围绕哪个点旋转,向什么方向旋转,旋转了多少度?(板书:中心点、方向和度数)

  3、变换比较

  仔细观察轴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三种变换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课件出示表格)。

  (三)复习图形的缩放变换。

  1、师:我们复习了第一类变换(位置变换),它们在变换时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有时还需要把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图形放大或缩小,它的形状变了吗,大小呢?

  2、出示一个三角形,你能按4:1放大吗?

  (1)把这幅图按4:1放大,表示什么?

  (2)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每条边有什么关系?

  (3)放大后的面积与原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通过讨论明确以下两点:①放大后与放大前相对应的边的比是4:1。②放大后的面积是原面积的16倍。

  3、将三角形B的各边按1:2缩小,得到三角形C。三角形C与三角形B相对应的边的比是几比几?三角形C与三角形B面积比是几比几?

  比较:把一个图形放大和缩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后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相对应的边的比总是相等的。

  三、应用与拓展

  1、图形A是怎样变换得到图形C的?

  2、下面4幅图,哪一幅图是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变换的?

  3、你能根据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吗?怎样画得又快又好?

  教师引导说出:只要找出左边图形的几个关键点的对称点,再连线就可以了,关键点的对称点可以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来找。

  4、下面这些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分别可以得到哪些立体图形?

  5、计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四、课堂总结

  通过复习,你对图形变换方面的知识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答?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10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单元教学建议: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图形变化的特点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以操作为主,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逐步认识图形的变化特点。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P53),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案经过旋转而得到的。因此,让学生能自己进行操作,这对他们认识图形的变化是十分有利的。当然,在具体的处理上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在计算机多媒体中设计一个图形变化的过程,逐步展示每一步变化的过程。二是,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第二种操作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观察,是沿着哪一点旋转的(这一点称为中心点),因为沿着不同的中心点旋转所得到图案是不同的。同样,在三角形的旋转中(教材P54第1题),也要让学生明白是围绕哪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都是在学生的操作后再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化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同样得到新的图形,则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图形的变换”活动中(教材P56),4个三角形经过平移与旋转,得到了不同的图形,但每个人操作方法可以是不同的。因此,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再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这样不容易出现学生具有个性的操作方法。

  3.在欣赏的过程中,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周长画下来,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美丽的图案。这一内容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小朋友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对一些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第1课时: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本活动所介绍的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2)活动的导入阶段,可以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然后将这些图案按一定的`形状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也可以用学具自己操作,以便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题

  本题的练习主要认识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旋转的问题,所以,这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的中心点的问题。活动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准备一些白纸和三角形。为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先可以请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第2题

  同样,本题也可以先请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图形描绘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在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的图形。

  第3题

  同样,本题的练习也最好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第2课时: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

  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图形的变换是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也是今后学生开展图形设计的重要基础,通过学生大量的操作活动,对提高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2)本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在图形的变化中,同样得到图形的变换,但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会引出不同的操作过程。因此,无论是变换到(1)、(2),还是变换到(3)、(4),都有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再进行交流。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练一练

  (1)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在开展这一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七巧板中的部分图形进行变换。在学生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操作一些比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2)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都应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

  1. 巩固直角、锐角、钝角的正确概念。

  2. 体验平移、旋转,结合实际对图形的变换进行正确描述。

  教具:

  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直角、锐角、钝角

  (一)知识梳理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角?(直角、锐角、钝角)

  师:你是怎样进行判断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略)

  (二)巩固练习

  1. 下面图形, 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画出或.

  2. 下面哪几个角是锐角?哪几个角是钝角?

  3. 分别画一个直角、锐角和钝角,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名称。

  4.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 )个角,其中()个锐角,()个钝角。

  二、复习平移旋转

  (一) 知识梳理

  师:在生活中有什么平移、旋转现象?

  学生举例,说说是怎样平移和旋转的?

  师:平移和旋转有什么特点?

  板书:平移------形状、大小、方向不变

  旋转------形状、大小、不变,方向变(顺时针、逆时针)

  师:说一说怎样在格子图中画平移后的'图形?应注意哪些?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归纳:找同点或同一条线。

  (二)巩固练习

  1. 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2. 画出三角形向左平移8格后的图形。(书P125题10)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12

  整体内容分布:

  (一)数与代数(三)统计与概率

  1.因数与倍数统计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四)数学思想方法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数学广角――找次品

  (二)空间与图形(五)综合应用

  1.图形的变换1.粉刷围墙

  2.长方体和正方体2.打电话

  一、教学内容

  轴对称

  旋转

  欣赏设计

  数学游戏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编排特点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判断几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并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具体编排

  共安排4个例题。

  标 题例题安排

  轴对称例1轴对称的特征

  例2画轴对称图形

  旋转例3旋转的特征

  例4把一个图形旋转90度

  轴对称

  主题图

  编排思想:

  联系生活实际,引出图形的变换。

  从古至今,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从图案本身观察其数学特征。

  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例1

  编排意图:

  复习轴对称图形有关知识。

  分别观察松树和小草,再整体认识轴对称。体会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

  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概括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从而使学生对轴对称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教学建议: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教学。

  注意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抓住“相等、垂直”特征,在知识、语言等方面勿拔高要求。

  例2

  编排意图

  在已经掌握画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基础上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提示学生思考画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建议:

  让学生独立画。

  对有困难的学生提示:先画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的画法。

  教师归纳总结画法。

  做一做

  教材让学生判断把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画上一个图形,剪出的是什么图案。在这个活动中,要让学生进行空间想像,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变换的特点。如果学生想像对折四次后剪出的图案有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按书上的方法实际折一折、剪一剪,帮助学生进行想象。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以及多媒体演示,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旋转的度数的把握。

  教具、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两张方格纸,四张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一副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2008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要在我国的首都北京举办奥运会,老师做了一面五环旗(出示),现在教师要把制作它的过程演示给你们看,请同学们仔细看,教师在做这个图案时运用了什么数学知识?(利用平移)我还有一幅图(风车图案)看老师是怎样做它的呢?(旋转的知识)。

  2、用数学书按老师的指令做平移或旋转运动。看来学习数学知识对图案的设计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今天我们就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图形的变换。(出示课题:图形的变换)

  二、探究学习

  1、教师呈现图(教材35页图1,图2)

  师:请观察这两幅图,图1怎样才能转换到图2?先想一想,然后在方格纸上摆一摆。要边摆边说说你是怎样摆的,摆完之后告诉你周围的人你是怎样摆的。教师巡视参与交流。然后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1)平移。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

  师: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如果是平移的变化,要说清楚是向什么样方向平移了几个格。

  (2)旋转和平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演示。

  师:在叙述旋转时,要说明绕哪个点,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4、出示图3,摆摆看,图2是如何变换到图3 的?不要忘记边摆边说。

  学生先动手操作,再汇报交流并上机演示。

  5、出示图4,比比看,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图3是变换到图4 。并组织交流

  6、再比一次,图4是如何变回到图1?交流时让学生演示。

  7、小结

  三、拓展巩固

  1、教材36页第3题、1题、2题

  2、变换七巧板。

  四、课堂小结:

  一节课的时间马上要结束了,真不愿意和你们说再见,和老师学习快乐吗?告诉老师你快乐的原因。

  五、布置作业

  教师很想知道你们这节课的学习效果,所以请你结合今天的学习,在课后用笔或在计算机上设计一个图案抒发一下你对2008的期待和向往。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4、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方格纸,4个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三角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轴对称。在生活中你过哪些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现象呢?

  学生说一说(师举例:汽车、照镜子的变换)

  师:老师这有块三角板,有谁能上来摆一摆、说一说呢?(生板演)

  师:同学们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板书)

  师:接下来,请大家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电脑是在做什么样的变换,又是在怎样地变换呢? [课件:三角形的旋转、平移和轴对称的过程,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师:这些三角形所做的变换一样吗,看看谁说得既准确又完整。

  生:……

  (小结)师:对,我们在描述图形的'变换时,既要说清楚他是向哪个方向平移,还要说清图形平移了多长;或以哪个点为中心向哪个方向旋转了几度;或是以哪条直线为轴做轴对称图形。

  二、情景再现、尝试练习:

  1、师:大家看过西游记吗,唐僧师徒经历了很多的磨难,最终取得了真经。你知道他们师徒一共闯了多少关吗?好,这节课我们也一起来闯闯关。看看谁能利用我们已学的知识和本领闯过关。

  [课件]:35页前两幅图

  师:接下来,我们先来闯第一关。请同学们观察下图,想一想图1是如何变换成漂亮的风车(图2)?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动手摆一摆,再与同桌说一说。

  (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后与同桌说一说,然后分组汇报)

  师:那老师请位同学上台操作,让大家看看他的方法好吗?

  [展台](学生上讲台边演示边描述)

  师:这位同学说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呢? 生:……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是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例如,描述平移时,就要说清楚向什么方向平移,平移几个格。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课件演示]师:下面我们来一起来看看电脑是怎么过这一关的。一定要仔细看,然后我们一起做个抢答游戏好吗?请大家根据电脑的变换方式,用完整的话说一说。

  (学生根据课件展示的变换过程抢答)

  师:听明白他说的变换过程了吗?这位同学在描述旋转过程时,说明了绕哪个点、顺时针方向还方是逆时针向、旋转了多少度以及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请每位同学也用这样旋转与平移相结合的方法试一试,并与同桌说一说变换的过程。(学生动手操作说一说)

  2、师:恭喜大家顺利地闯过了这一关,有信心接着闯第二关吗!只要能用一种方法就算过关了,但我们要比一比哪一组同学的方法更多。

  [课件]图2如何变换成图3

  师:根据你的经验,你能说一说漂亮的风车是如何变换成规则的长方形吗?请先想一想再说给同桌听一听。想不出来可以拿出学具动手摆一摆再说。

  (学生交流讨论)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师:这个同学说得很好,同学们还有更独特的变换方式吗?

  生1:…… 生2:……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电脑是怎么闯过这一关的。

  [课件演示](依次交流呈现三种变换方式)

  师:在描述图形的变换需注意什么呢?

  生:平移应注意…… 生2:旋转应注意……

  3、师:刚才大家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位同学都能用自己别致的方法闯过这一关,想不想接着闯下一关呢?

  [课件:图3如何变换成图4]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依次把你的想法说给其它同学听,看哪一组的变换方式最多好吗?(学生动手摆摆、说说)

  (学生汇报交流)。

  师:从刚才的变换中你们有什么发现?(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会变成不同的图形,在变换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图形每一部分的位置变换及过程。)

  4、师:这关大家过得轻松多了,再过一关,我们就能取得“真经”了。我们要把菱形再次变换为原来的图形,你能有几种方法呢?请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想想怎么样变换?

  [出示课件:图4如何变换成图1 ]

  (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呢? (分别点名汇报)

  三、拓展练习

  师:今天我们通过已学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等知识顺利闯过了四关,体会到了变换的乐趣与图形的美妙。利用这些知识还可以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不想试一试呢?(生:想)

  师:在变换之前呀,老师希望大家发挥我们班合作互助的精神,合作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争取想出更多的办法。 [课件出示:七巧板的变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通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右图的。请大家先想一想再把你的变换过程写下来。

  (学生独立完成)

  师:谁来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依次说一说)

  [课件演示]师: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当小法官,判一判电脑的变换过程是否与老师写的变换过程一致。 (学生抢答)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呈现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发现美,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后面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奠定基础。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本节课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教材从“欣赏图案”入手,让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然后将图案进行分解,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教材编排注重以下两点:

  1、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3、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

  学生特点: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

  知识基础:

  1、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在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

  生活经验: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初步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

  学习困难:学生在表述基本图形的旋转过程时,不会表述,容易出错,表述不完整。

  学习兴趣: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学生对操作活动很感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会表述图形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3、运用观察、操作、归纳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欣赏与操作由旋转得来的图形,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在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重点】

  1、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会表述图形旋转的过程。

  2、确定旋转时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3、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很多美丽的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并明确旋转的.特征及旋转的三要素,这将为学生设计美丽图案及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依据:在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时,必须进行动手操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本节课内容的抽象性,学生在实际练习时,一定会出现学习困难,所以我将“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风车,方格纸,小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手拿风车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你玩过风车吗?风车的风叶是怎样运动的?

  (板书:旋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开始,由学生熟悉的“风车”把他们带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充满好奇,带着思考进入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

  1、认识“旋转的中心点”

  师:认真观察,风叶又是怎样旋转的?

  预设:围绕一个点来旋转的。

  应对: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旋转,都要围绕一个点来旋转,这个点叫“中心点”。

  (板书:中心点)

  2、认识“旋转的两种方向”

  (1)课件出示风车和摩天飞轮

  师:观察它们的旋转有什么不同?

  预设:方向不同。

  应对:风车朝右方旋转,摩天飞轮朝左方旋转。这两种方向在数学上有它的专用名称。

  (板书:方向)

  (2)课件出示钟表,让学生在钟面上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和钟表上指针旋转方向相同的叫“顺时针方向”,与它相反的方向叫“逆时针方向”。

  (教师板书两种方向,并与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两种方向。)

  3、结合钟表指针的旋转,认识“旋转的角度”

  (1)让学生观察指针由12旋转到3

  师:指针旋转了多少度?

  预设:90度

  应对:你怎样判断指针旋转了90度呢?

  预设:指针刚开始指向12,然后又指向3,刚好形成直角。

  应对:看指针旋转前后形成的夹角来判断旋转的角度。

  (板书:角度)

  (2)让学生完整地叙述指针的旋转过程

  师:谁能完整地说出指针的旋转过程?

  【要求学生说出中心点、方向、角度】

  师: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风车、摩天飞轮以及钟表上指针的旋转,使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二)欣赏图案

  1、欣赏图案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并动态演示数学万花筒的美丽图案】

  师:这些图案漂亮吗?想不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

  师:我们一起来研究美丽图案的设计过程。

  2、观察主题图

  师:观察这个图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师:图案中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师:有相同的几部分?

  师:其实这个图案可以进行分解,分为四部分,观察每一部分的小图形,形状变了吗?

  师:大小变了吗?

  师:什么变了?

  预设:位置变了。

  师:同样,这两个图案也可以分解为四部分,每一个小图形的形状、大小一样,只是位置变了。(揭示图形旋转的本质和特征)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分解过程】

  师:我们把其中的一份图形就叫做基本图形。(板书:基本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图案,并对图案进行分解,使学生初步理解旋转的特征“图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三)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

  1、观察图形旋转过程

  师:怎样才能使图形a到图形b的位置上,再到图形c、d的位置上呢?

  预设:旋转。

  师:观察每次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都要绕着中心点旋转。

  应对:谁来指一下中心点?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预设:都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2、独立尝试旋转图形

  师:你能用手中的学具试着旋转到图形b、c、d的位置上吗?

  【让学生拿出学具--桌上的基本图形,确定好中心点,在方格纸上试着旋转,看如何得到图形b、c、d。】

  (教师巡视,看学生如何操作。)

  2、集体交流,

  (1)课件演示图形a的旋转过程,让学生看一看。

  (2)让学生思考:图形a发生了什么变化?旋转了多少度?你是怎样判断旋转了90度呢?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判断旋转的角度:课件演示或手势演示。)

  (3)让学生填写图形a的旋转过程。

  【课件出示:图形a绕 点 方向旋转 得到图形b。】

  (4)与同桌说一说图形a的旋转过程。

  (5)鼓励学生说一说:图形b怎样旋转得到图形c?图形c又是怎样旋转得到图形d呢?

  (教师指导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要求叙述旋转的三要素。)

  (6)师小结:由一个基本图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最后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基本图形试着旋转,经过交流共享彼此的资源,理解图形旋转的过程,并学会用规范的语言叙述旋转的过程,加深对旋转三要素的认识。

  4、拓展视野:让学生观察另一个图案的旋转过程,并请学生说一说旋转的过程。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图案都是用这样的方法设计的,请看大屏幕,这也是一个由基本图形-菱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的美丽图案,注意观察它的旋转过程。

  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旋转过程。

  师:其实,在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可以得到各种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另一个图形旋转过程展示,让学生加深对旋转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教师小结:一个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得到了美丽的图案,在旋转时,首先要确定好中心点,围绕中心点旋转,并且要确定好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才能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个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学生充分操作学具,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把多媒体课件和学具有机结合,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让学会感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收获,说说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师总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制作出美丽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旋转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选一个基本图形去旋转制作美丽的图案,相信你会成为设计师的,加油!

  【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中心点

  顺时针方向

  基本图形 旋转 方向

  逆时针方向

  角度

  实在是技术不行,“基本图形”与“旋转”之间有个箭头,“旋转”后面有个大括号,“方向”后面有个大括号,两种方向后还有箭头表示,可是打不上去,抱歉了!

  高老师的第四稿设计中,在探究主题图的设计过程时,让学生先观察课件中的旋转过程,讨论是怎样旋转的,然后再独立尝试旋转,我觉得是否应让学生先独立尝试旋转,并说说旋转时要注意什么,再看课件的旋转过程,加深印象。

  以下引用高老师的板书: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中心点

  顺时针方向

  基本图形 旋转 方向

  逆时针方向

  角度

  在听了高老师课后,我觉得,高老师在每一次的设计和实际授课相碰撞有摩擦时,都能“痛定思痛”积极进行调整和改进,点滴都在向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学习需求在靠拢,非常的努力,更体现出她对教学理念中“以人为本”的深刻领悟。

  这里有几个小建议:

  (1)、能否将旋转的三要素在板书时,用彩色粉笔突出出来;

  (2)、并且,在指导学生步步探究这三要素时,多给学生自主一些质疑问难的过程和机会;

  (3)、老师在步步跟进每一个要素教学时时,能否让同桌之间就每一步的操作选择性的点几组边演示边叙述,是否更能对学生的叙述与实际认知的效果进行一个检验和评比,这样也便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请高老师参考。

  看过高老师的第四稿设计,比第三稿设计在活动处理过程中更细化了,更丰富了,给予学生的探究活动形式多、时间多,能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从高老师的初稿到第四稿,感觉每一次改动都是你进步的表现,希望你能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我认为四稿有以下亮点: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始终以浓厚的兴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2、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风车、摩天飞轮、钟表上的指针、美丽的图案等感悟旋转的特征及旋转的三要素,既获得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数学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练习设计由浅入深,有梯度。从实物图形到抽象的数学图形,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在练习中,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三)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

  (3)让学生填写图形a的旋转过程。

  【课件出示:图形a绕 点 方向旋转 得到图形b。】

  (4)与同桌说一说图形a的旋转过程。

  相比第三稿设计,四稿中的这一环节设计较好,让学生试着填一填图形a的旋转过程,再让同桌互相说一说,为学生叙述旋转过程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学生出错的就会很少。

  看过高老师的第四稿,感觉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着力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本节课运用学生熟悉的风车、摩天飞轮、钟表、美丽的图案,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积极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主动参与。

  本节课按照“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亲自体验旋转的三要素—辨析旋转的三要素”的思路展开教学,运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学法,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3、重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搭建欣赏数学美的平台。

  教学中,教师抓住美丽图案的特点,精心设计“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转一转、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四稿设计后的思考

  四稿设计上传以后,老师们讨论的焦点问题是“学生为什么会在叙述图形旋转过程时,出现叙述不完整的现象呢?”我也在深思,感觉老师们分析的原因正是课堂中存在问题的根源,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教师要注重让学生明确旋转三要素的重要性。在朋友们的指点后,我认为除了在主题图的旋转过程中去感受以外,还可以结合练习题,第一道题“找一找”讨论中心点的问题,第三道题“填一填”讨论旋转角度的问题,第四道题“转一转”讨论旋转方向的问题,在练习之后的讨论中,让学生再次感受旋转三要素缺一不可。我想,这样就会让学生的学习困难相对更少一些,让学生更深刻、更彻底地理解图形的旋转。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反思07-26

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04-08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08-01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06-07

《组合图形面积》教学设计05-12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10-03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01-15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04-01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