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24 15:19:5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能从“十五字”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2)把握中山陵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3)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4)结合有关数字说明和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洁生动;

  2.过程与方法: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合作探讨文章的重点难点,采用自主研究和全班交流的方法,理解建筑物的特征和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加深对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的了解,从“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教学设想:

  1.重点:理清说明时采用由总到分,由外到内的顺序和文章是如何紧扣“巍巍”这一特征展开介绍的;

  2.难点:文章如何体现孙中山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的相得益彰。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节日,你知道这个节日有哪些风俗呢?(每至此日,人们会准备一些花圈和纸钱等去坟上祭拜祖先和已逝的亲人,因此这是一个纪念先人的节日)你能用一句诗来形容清明节的情景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与其他节日相比,清明是唯一一个充满哀思的节日,是一个让人心情沉重的节日。今天恰巧是清明,就让我们怀着这种日子特有的沉重心情来悼念一个人。他既不是我们的亲人,也不是“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但是他却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情缅怀,因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他曾带领国人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为他建造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墓,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说到这里,你们肯定猜出知道他是谁了吧?(孙中山)对,他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他死后所埋葬的陵墓就叫做中山陵,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一位名叫刘叙杰的作者,一起去巍巍的中山陵,缅怀这位伟大的人物。(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步把握内容

  1.《巍巍中山陵》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学习说明文,我们脑海中应自然浮现出说明文学习的“十五字”方法,有谁能为我们回忆一下?(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找方法、品语言)那么通过昨天的预习,你能为十五字找到相应的答案吗?

  明确:明对象——中山陵;抓特征——巍巍(高大);理顺序——空间顺序;找方法——列数字等;品语言——准确、生动。

  2.过渡:从上面五个方面,我们对文章的一些基本内容有了了解,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这些皮毛,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走进陵园深处。

  三.从设计方案的择优,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1.假设一下,如果请你为孙中山先生设计陵墓,那么你在设计时会考虑哪些因素?(以贝聿铭的设计为参考)

  参考:地理环境(中国人对身后事非常重视,要选一个风水宝地)、设计应符合人物身份、要考虑资金预算等

  2.我们同学还挺有当设计师的潜力的,考虑的因素还是很多的。其实当时人们在为孙中山设计陵墓时也是煞费苦心的。提出的设计方案很多,但只有40余份入选,其中最后只有一个方案被选中,它就是吕彦直的设计方案。请大家各自朗读课文的第4段,想想这些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为什么最后只有吕彦直的方案脱颖而出?

  3.交流:可用原话回答,鼓励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要点如下有注重和谐协调;弘扬民族文化;追求形神兼备等。

  4.吕彦直的设计凭借这些优势而入选了,但设计方案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建造。课文中简单的介绍了陵园的建造情况,谁愿意为我们读一下?(一生朗读,提醒学生注意数字)

  提问:这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些列举的数字能说明什么问题的?

  参考:中山陵从动工到竣工耗时之久,用地面积之大,使用经费之多,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山陵建筑的“巍巍”以及它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四.从地理位置的选择,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1.过渡:那么,这样一座巍巍的建筑,到底建筑在什么地方呢?(古都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第一小节里有交代)。但大家知道孙中山是哪里人?(广东香山人)中国有句古话,“叶落归根”,也就是人死之后要埋葬在自己的出生地,但孙中山为什么会葬在南京的钟山脚下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明确:因为这是孙中山的遗愿(内部原因);

  2.那么,钟山为什么能得到孙中山的青睐呢?请大家阅读文章的第二小节,看看你能找到钟山吸引孙中山之处吗?

  交流:钟山地势雄伟,风景优美,并且有沉重的历史感等

  3.说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这篇文章是介绍钟山陵的,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文字介绍钟山呢?是不是偏题了?谁能为老师解答一下疑惑?

  明确:一正是钟山的这些地理和人文环境,才使孙中山选择这里;二用钟山雄伟的壮观的气势来衬托中山陵的“巍巍”。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从整体上对文章了解了一番,通过对设计方案和地理位置的选择这两个角度,初步理解了中山陵“巍巍”的特征,除了这些内容,文章还有哪些部分也能或明或暗地表现这一特征呢?留给大家思考,我们下节课一起探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主,让学生回忆“巍巍”的含义和作者是如何写出中山陵“巍巍”特征的,再由上节课的'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从中山陵的组成部分,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1.过渡:从中山陵的设计方案、建造过程和地理位置,我们初步感受到了中山陵“巍巍”的特征,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看一看中山陵的“庐山真面目”,看看它本身是不是真的那么“巍巍”。

  2.文章正式介绍中山陵建筑群体的是哪些段落呢?(从第5~11小节)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

  3.请大家阅读第5和第6小节,了解一下中山陵的总体设计和总平面图。思考三个问题:

  (1)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值得称道”?

  (2)陵园大道旁为什么栽种如此多的树木?

  (3)既然文章第7~11小节具体介绍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小节还要总写陵园平面布局?

  交流:

  (1)三处风景区连为一体;

  (2)形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也体现勒令孙中山的精神万年长存;

  (3)使读者对中山陵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也表现了设计者的思想。

  4.除了通过总体设计和布局,衬托中山先生博大的襟怀和不朽的业绩之外,哪些地方还以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伟大形象呢?哪些地方可以表现中山陵“巍巍”的特征呢?

  交流:直接用数字体现中山陵的高大;“博爱”“天下为公”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雕像和卧像等。

  5.小结:至此,我们从三个角度:设计方案的择优、地理环境的选择、陵园布局的组成等方面,着重分析了中山陵“巍巍”的特征。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二是指中山陵以及墓主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从三个方面:用钟山的雄伟衬托,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从陵墓的主人介绍。

  三.阅读第6~11段,理清说明顺序

  1.刚才,我们匆匆的游览了一下中山陵,对里面的建筑有了大致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放慢脚步,细细地欣赏一番,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山陵由南北两区组成,南区包括石牌坊和墓道;北区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和墓室等。这些内容都是在哪个小节里提到的?(第六小节)那么这一节与其他小节是什么关系呢?(总分)

  2.请对照着课文,边阅读边完成课后的图表,并思考两个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中山陵的?如果请你当中山陵的讲解员,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这幅平面图介绍清楚吗?

  3.学生自主完成图表,并交流:

  (1)说明顺序: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

  (2)讲解:要求语言简洁,条理清楚。

  四.精段赏析,体会语言特色

  1.知识介绍: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语言通常有两大特点:一是准确简洁;二是生动形象。根据这两种语言特色,说明文的说明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平实说明;一是生动说明。平实说明就是用一些平淡朴实的语言进行说明,而生动说明就是用一些形象优美的语言对事物进行描写,也是为了更好的说明事物。

  2.现在,请同学们找出文中采用生动说明的语段,读一读,想想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1)各自朗读交流,找出描写生动之笔

  (2)在朗读中品味描写的精彩之处感受精彩描写的作用

  五.总结全文:用课后探究一为起点,总结文章作为说明文的优秀之处,并鼓励学生向墓主孙中山致以崇高的敬意,牢记伟人的训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以此自勉。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文以说明为主,同时不少段落运用了描写。这篇设计在引导学生掌握课文要点时,加强诵读的训练,使学生在诵读中体会生动形象的语言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1、导入,介绍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所作的贡献,突出民主革命的先驱、革命的先行者。

  2、请去过中山陵的学生介绍中山陵。

  3、诵读课文,注意读准下列字音:巉Q遥悖瑷ⅲ盍殍眩辏楱雌峦樱簦酲龟趺fū参错cēncuò纤细xiān等。

  4、结合探究二,了解中山陵总体布局和组成部分以及说明的顺序。①学生填图,教师解说“钟”形。②归纳说明顺序:按空间顺序由外而内,由总体到局部(由南而北、由下而上)。

  5、研读第2段,①学生诵读,体味优美的语言。②探究:为什么这一段用较多文字描写钟山地理形势、优美景色?(因为钟山山形雄伟而险峻,景色优美,孙中山先生才有身后要埋葬于此的愿望,这也是钟山南麓被选做中山陵墓址的原因。)

  6、研读第9段,①反复诵读,欣赏优美的景物描写佳句。②随文学习所用的修辞手法。③探究:景物描写的作用(描写和说明相结合,使客观事物得到准确贴切的表现,增强了说明的效果,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7、回顾小结:中山陵的主要特征,“巍巍”的含义(①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②它在广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本文中包含不少历史、文化知识,这篇设计重点指导学生细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积累知识,掌握阅读的方法。

  教学步骤:

  1、导入,出示相关图片,展示孙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大字。①请学生解释意思,说明出处。②教者归纳:“天下为公”源于《礼记大同》,是孙中山先生追求的.社会理想,他为此奋斗了一生。这也是人民爱戴孙中山先生的原因。③解说课题“巍巍”的含义。

  2、学生默读课文,同桌合作探究,小结应积累的知识,制作资料卡片。

  3、请几对同桌示范探究过程,检查知识积累,师生共同点评。引导学生就下列话题展开讨论:①哪10个朝代、政权先后在南京建都?②“先驱”的含义。③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入选的原因有哪些?④文章按怎样的顺序说明中山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⑤设计者怎样体现陵园的庄严肃穆和孙中山先生精神的不朽?

  4、知识积累小结,投影显示:卡片一:南京是10朝古都,先后有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在此建都。卡片二:中山陵兴建于钟山风景区,于1926年1月动工,1931年10月竣工。是辛亥革命以后,我国为革命领导人兴建的一座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陵墓。卡片三:中山陵的设计者是吕彦直,中山陵的钟形图案有“示警”和“自由”的涵义,它象征着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陵墓所在地的钟山相吻合。卡片四:工笔画——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意细部的描绘;泼墨画——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蘸墨汁大片地洒在纸上,画出物体形象,像把墨汁泼上去一样;写意画——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卡片五: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驱,他领导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于1925年3月病逝于北京,1929年6月安葬于南京中山陵。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中山陵不仅是孙中山先生的安息之地,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钟山风景区的一部分。这篇设计把读写说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写作说明文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1、导入,简介孙中山和中山陵。

  2、学生阅读课文,理清下列问题:①中山陵的主体特征和组成部分。②文章按怎样的顺序介绍说明?③找出文中生动说明的段落并诵读。

  3、组织讨论:把本文提供的材料改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游览区简介,应怎样取舍?(要突出钟山风景区的景色优美;突出介绍中山陵的规模和建筑特点;略写孙中山先生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中山陵的兴建过程;补写去中山陵的交通路线和周边景点等。)

  4、学生写作后进行交流、点评。

  5、口语训练:假若你是一名导游,正带领一批游客乘车行驶在从中山门开始的宽阔的陵园大道上,你现在开始向游客介绍中山陵……(要求学生细读课文,按游览顺序,把握每一景点的要点,模拟导游。)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山陵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2、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3、能从中山陵的建筑中体会华夏文化魅力。

  课前学习:

  利用网络或查找资料了解孙中山的事迹及思想。

  课堂学习:

  第一块:导入,交流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及思想。

  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导入:对于孙中山这样举世景仰的伟大革命家,他逝世后,如果请你设计他的陵墓,你认为将他葬于什么样的地方,建造怎样的陵墓比较适合?紫金山古称金陵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主峰北高峰,其余分别为天堡山和茅山,著名的中山陵便坐落于此。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畅谈孙中山

  各抒己见

  2多媒体展示陵墓及周围环境

  出示课题、作者

  第二块:整体感知

  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谈谈中山陵的设计是抓住什么特征来写的?这种特征与孙中山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何联系?学生阅读思考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讨论

  3你认为有哪些建筑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和伟大形象?学生思考

  4教师评价学生交流

  第三块:深入探究

  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请你联系《展现华夏文化魅力》一课,说说吕彦知设计的钟形图案为什么会入选;想一想,课文开头为什么要详细描绘中山陵的地理环境。学生阅读思考

  2教师巡视指导小组讨论

  3教师组织评价学生交流讨论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20

观潮教学设计11-17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1-18

《阳光》教学设计11-20

角的教学设计03-17

《松鼠》教学设计03-12

《小池》教学设计05-08

《雨点》教学设计05-09

排列教学设计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