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画》教学设计

《画》教学设计

时间:2021-11-22 11:25:4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画》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画》教学设计15篇

《画》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对比色、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写生法的方式进行静物画的创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名作、技法学习、摆放静物和静物画写生或创作实践,达到能够欣赏和绘制静物画,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自己对静物画感受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审美的眼睛去体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尝试动手表现这些普通事物中蕴藏的美,借此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色彩搭配的方式以及写生法的创作方法。

  【难点】

  运用写生法的方式表现静物画并且突出色彩的搭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活动,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静物(苹果、罐子、盘子),引导学生摆放组合,并提问这些物品可以怎样组合?喜欢哪种组合?说明理由。

  学生动手摆放,教师结合情景顺势引出课题——《色彩静物画》

  环节二:作品赏析,感知色彩

  (一)色彩三要素

  引导学生回忆色彩的三要素包括什么?画中的鸡冠花有用到色彩的三要素吗?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色彩三要素是指色彩色相、纯度、明度。

  (二)对比色

  教师展示作品《鸡冠花》与照片中的鸡冠花,引导对比赏析,并提问真实鸡冠花的花朵和叶子与油画作品中的鸡冠花相比较有怎样的不同?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画家笔下的鸡冠花叶子和花朵的表现更加的概括,用色较为大胆,叶子和花的颜色对比较为强烈,使得作品更加的富于魅力。而画中运用了红绿两种不同的色相,对比关系强烈。在纯度方面运用暖绿色的叶子和背景,衬托出红花的艳丽繁茂。

  (三)色相对比、明度对比

  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作品《金鱼》、《静物》,引导学生赏析,并思考两幅作品在用色上有怎样的区别?具有哪些特点?与真实场景相同吗?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马蒂斯的作品《金鱼》属于强调色相对比的静物作品,没有众多的蔬果、器皿和衬布,各色花早围绕着游动的小鱼,生机勃勃。桌面下的重色不但使主体更加突出,也起到统一整体的协调的作用。

  《静物》这幅画强调属于强调明度对比的作品,墙壁和衬布以柔美的灰调子衬托梨子的'鲜艳,梨子周围有较粗重的轮廓线,下方有浓重的阴影,突出了梨子鲜明的色彩;亮度很高的白色瓷器使画面产生很强的节奏感。与我们真实的场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环节三:示范讲解,实践练习

  1.你能说说色彩静物画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写生创作)

  2.教师演示写生法的步骤,讲解要领:

  ①起稿:画出静物构图、基本造型,并用色彩概括出素描关系。

  ②定色调:根据静物组合确定画面的整体色调。从暗部色彩入手,概括并且整体地画出大的色彩关系。

  ③调整色彩关系:将亮部颜色跟上来,铺完整个画面,使画面的主要色彩关系完整地展现出来。

  ④深入刻画:对细节进行深入刻画,使作品更加完整。

  3..教师摆好静物,引导学生用水粉完成静物写生,注:在写生过程中可适当减弱写生对象的纯度对。(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环节四: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作品完成后通过自愿分享、互相展示、教师总结多角度展示作品,开拓绘画思路和巩固绘制色彩静物画的方法。

  2.复习色彩静物画的方法写生法。

  3.升华情感:同学们在课后要多多的关注生活中的色彩,学会用色彩美化生活。

  四、板书设计

《画》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相互交流的兴趣,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和作画时的想法。

  3,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

  能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和作画时的想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人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用语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看彩图,了解图画内容。(看看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二、以图激趣,明确要求

  1、教师介绍自己的画,引导学生向教师提问,对教师的画进行评价,为学生做出交际,互动做示范。(贴,画了什么?为什么画?)

  2、指名几个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画,引导其他学生向台上的学生提问题,对她的画进行评价,提出问题、看法。(现在谁大胆上来给大家介绍,你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其他小画家要认真听,他讲清楚自己画什么吗?评评他讲得怎样?)

  三、促说,多相互动

  四人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画,并选派代表上台介绍,(引导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画)。

  四、表扬激励,课后延伸,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1、扮演一个商店游戏:三个营业员,其他是顾客。(把画摆整齐跨组购买画)

  2、要求学生在购买画时用文明礼貌进行交际。

  五、开个画展,让老师欣赏

  你们既是小画家又是会评的小画家,我们开个画展让老师们也欣赏。

  课后自评:

  口语交际课使“听话、说话的发展”,于以前的听、说训练不同,“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不仅要求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求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因此,我制定了本次“口语交际”的'三个目标,为这次“口语交际”真正能互动起来,这节课,我主要安排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他们更喜欢丰富有趣的活动。我根据这一特点,运用语文书上的彩图,吸引学生,采用激励是评价,让学生充满信心进入下一个环节即学习怎样进行口语交际。

  2、以图激趣明确要求。

  我首先作为这次口语交际的參于者、合作者,大方地介绍了自己的画,让学生有了初步的印象。为了进一步互动式的口语交际,我请三位小画家上台介绍自己的画,为下面四人小组内相互交流打下较好时为基础。

  3、促说,双向互动。

  以小组内互相讲、互相评的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互动起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画介绍小组的伙伴们。同时,如果别人有不明白的地方,你要一一解答。

  4、课后延伸,扮商店游戏,开个画展等大胆交际,让他们的自足性更强。

  总之我感觉教学效果好。

《画》教学设计3

  教学思路:

  本节语文课,我认为最好从分自然段、识字等基本环节入手,但在划分段落和识字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和创新。确定到底有多少个自然段,最好将权力下放给学生,由他们来商量确定,最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答案。我想学生的探究和学习积极性一定会得到提高,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在识字环节,同桌之间进行互动,可以调动了孩子朗读的兴趣,超越了一般教学模式下的效果,用开火车的方式来提高认知难度,以及将刚学会的书面语(如端详),及时运用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咱们看看玲玲的这幅画,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请你仔细端详端详)。这些施教的小细节,能及时巩固了初学的生字。探究用形状相似的字来记忆的方法,既达到掌握生字的效果,还辨析了易错的字类,可谓一举两得。对趴等动词的强调,直接为理解课文做了充分准备。

  除了对动词的探究,对重点词汇的解读外,我认为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情景,模仿玲玲的语气,读出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来。让学生成为其他学生又成为模仿者的评判人,到底是不是读出了课文中人物焦急、疑惑、茅塞顿开和高兴的语气,不由老师说了算,而是认真倾听的.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之间一定能形成了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评价,事实上是走向了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学习目标

  1.会认8年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生活中有些事真是有意思!一块弄脏画面的墨渍,眨眼间能变成可爱的小狗;蜜蜂竟然当向导引领着列宁顺利地找到了养蜂人;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天底下还真有这样的人!丑小鸭经受那么多的磨难,为什么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没有放弃?那些因为它长得丑而欺负、讥笑它的人看到它就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第一个故事玲玲的画

  二、识字

  1.识字指导。

  (1)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2)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感悟。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4)检查生字认记情况。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

  三、写字指导。

  (1)写正确。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2)写美观。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小女孩的画像,猜猜她是谁?

  2、她是怎么解决掉画上的墨迹呢?

  二、自读自悟

  1.读爸爸说的一段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4.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成果。

  四、朗读感悟

  1.读了课文,你感悟到什么?

  2.小组分角色,按自己的体会读课文。

  3.选伙伴表演课文。

  三、积累运用

  1.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

  2.把喜欢的新词抄写在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

  3.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四、实践活动

  1.根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

  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画》教学设计4

  设计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简单,语言朴实,对话较多,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浅显的故事之中。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的主要线索,爸爸说的最后两句话揭示了课文主题,蕴涵了深刻的道理。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画画吗?你平时都喜欢画什么?在画画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烦恼的事?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中的主人公玲玲就在画参赛画时遇到了一件让她急得哭起来的烦心事,那是一件什么样的烦心事,玲玲又是怎样解决的呢?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玲玲的画》。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想想你怎样记玲玲的“玲”字(齐读课题两遍,说说怎样记住“玲”字)。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玲玲遇到什么烦心事。

  二、初读课文,扫清读文障碍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多媒体出示生字、生词,抽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四人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全班交流,大家评议)

  2.多媒体演示符合课文内容的三幅画——玲玲刚画好的画、弄上墨渍的画、把墨渍变成了小花狗的画,引导学生理清文章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玲玲心情发生变化的语句,并说说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板书:满意(完成画作)→伤心(弄脏画面)→满意(巧添小狗)

  2.齐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爸爸和玲玲的对话。

  3.多媒体演示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同桌分角色练读。

  4.指名在全班分角色读对话,教师相机引导。

  引导:爸爸和玲玲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展开三次对话的?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应该怎样读呢?(第一次对话:爸爸的话要用关心、催促的语气来读,玲玲的话要表现出玲玲为自己画好了参赛画而感到满意的语气;第二次对话:玲玲的话要读出紧张、着急、伤心的语气,爸爸的话要用沉稳、安慰的语气来读;

  第三次对话:爸爸的话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5.男女生对读。

  6.师生合作,男生读爸爸说的话,女生读玲玲说的话,老师读叙述。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五、合作探究

  1.出示课文挂图,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插图的`段落。(第九自然段)

  2.齐读第九自然段,想想爸爸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3.多媒体演示句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1)齐读,边读边想: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2)四人小组、全班交流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教师相机引导。

  引导: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又指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归纳:这里的“坏事”是泛指做得不如意的事情,并不是指违纪违法之类的坏事;这里的“好事”泛指通过自己开动脑筋,想出办法,把做得不如人意的事情变成令人满意的事情,并不是指助人为乐之类的好事。(板书:好事、坏事、获一等奖)

  (4)教师小结。

  爸爸说的这两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在生活中对待事情好坏的态度,我们不能把一些暂时没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错的事情都看成是坏事,因为好坏是可以转化的;二是指遇到事情办得糟糕的时候,我们不能惊慌失措,而应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一想弥补的办法。

  六、回归整体,进一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1.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对玲玲和自己说?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遇到过的话,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呢?

  2.教师总结谈话:是啊,生活中有些事真是有意思!弄脏画面的一块墨渍,眨眼间能变成可爱的小花狗;蜜蜂竟然当向导引领着列宁顺利地找到了养蜂人;因为自己长得丑而遭到别人欺负、讥笑的丑小鸭,原来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生活就是这样,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板书:开动脑筋

  3.同学们喜不喜欢课文中的玲玲?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玲玲的喜爱和赞美的心情齐读全文。

  七、实践活动

  回到家里,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自己从书刊中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画》教学设计5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画家的作品,理解画面的形式美、节奏美、艺术美。

  2、学习画家作品中色彩、黑白关系的处理方法。

  3、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肯定自我。

  教学重点:

  画家作品的'色彩美、造型美、形式美。

  教学难点:

  在画家作品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的联想。

  作业要求:

  仔细欣赏画家的画,对其内容、造型、色彩等进行分析,尝试临摹你最感兴趣的局部(可作修改、在创作),同时画出自己的联想。

  教学用具:

  欣赏作品、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导入:生动、形象、有趣的激发学生产生求知的极大兴趣。

  三、新课:(突出美术特色,体现创新精神及个人风格,渗透德育,体现教法。)

  1、分析德国画家马克《猴》画的特点:

  (1)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2)造型、色彩的特点?

  (3)绘画中的风格你喜欢吗?

  小结:画家画的可爱的猴子造型和丰富的色彩,让猴子快乐的回到森林中去。

  2、分析古代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线条的运用。

  设问:在古代绘画中怎样使用线条?

  小结:线条要流畅,有节奏感……

  3、张广《秋夜》马的造型结构。

  分析马的造型处理:

  小结:形象进行了变形处理,色彩简练、夸张。

  举例示范:变照片为黑白画。

  4、分析作业步骤:

  (1)对照画家的画。

  (2)画大体

  (3)加入自己的联想或感受。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小结:概括出本节课知识的要点,作业讲评。

《画》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运用点、线、面以及其他的材料创作装饰性的人物作品。

  操作领域:根把图片资料和自己的写生画变成装饰性的人物作品。

  情感领域:欣赏研究民间艺术家和画家的作品,借鉴他们的表现手法,设计装饰性的人物画,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利用点、线、面和色彩的搭配设计人物装饰画。

  教学难点:突出作品的装饰性。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图片资料、绘画工具、勾线笔。

  学生:写生作品、绘画工具、勾线笔。

  教学过程:

  一、展示一幅学生的写生人物作品。

  问题一:请你描述一下,这幅人物写生作品的外貌和动态特征。

  问题二:你能不能在这幅画上加一些东西,使它变个样?

  展示写生作品添加后的'作品,两者进行比较,讨论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那一幅?为什么?

  小结:变化方法:添加

  问题三:那我们可不可以把作品变变行,看看会有什么意想不到到的变化?

  展示变形的作品。

  小结:变化方法:夸张、变形

  通过讨论得到结论:变化后的作品更具装饰性。

  二、通过我们的加工和变形,使这幅单一的写生作品变得更加有情趣,更富于装饰美感。

  引入课题———《人物装饰画》

  三、欣赏。

  1、古老岩画:细部分解图感受点、线、面结合之美。

  2、民间刺绣

  3、剪纸

  4、皮影

  5、大师作品:感受点、线、面与色彩的搭配;人物几何形的变形,开扩学生眼界。

  6、学生作品

  四、看了这么多富有装饰性的作品,你想动手画一画吗?

  教师演示绘画过程:

  1、先用几何图形确定人物的基本动态结构。

  2、添加人物结构细节。

  3、运用点、线、面装饰。

  提问:除了用笔画以外还能使用什么材料装饰画面呢?

  五、学生练习

  作业要求:

  1、几何图形确定人物的基本动态结构。

  2、添加人物细部特征。

  3、运用点、线、面装饰人物。

  4、色彩可以使用黑白两色或彩色。

  5、可以使用多种材料装饰画面。

  六、展示作业。

  七、课后拓展。

  1、给自己的作品添加边框,装饰自己的家。

  2、欣赏各种材料制作的人物装饰画。

《画》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明白为什么说这是一幅画。

  2、学会7个生字,把握诗中出现的反义词。

  3、会正确地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背诵并默写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挂图

  准备:图画若干,课文挂图,生字卡片、田字格 出示若干画,有大有小,有黑白有彩色的,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画”,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先来研究这个“画”字。请你数一数,这个字共有几画啊?你是怎么来记住它的?那好,让我们一起在田字格里把这个字来写一个。

  谁来带大家读这个字。我们已经给他找了好几个朋友,你还能来说说有关画的词语吗?

  研究了这个字,接下来老师请你们来欣赏一幅画好吗?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写上“山 绿 色 水”

  这高山流水看了真迷人啊?那现在请你静静地听听,来,走近些,再走近些,你听到了什么吗?

  没有听到声音,那么古代有个诗人,就把没有听到声音用两个字就概括出来了“无声”,这样连起来就成了两句诗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我们刚才讨论了那么多,他就用了这么两句话表达出来了,你觉得他写得好吗?

  讨论:语言很简洁,用了反义词

  那么在这两句诗里,有好几个字我们没有学过写过,你是怎么来记住他们的?

  教学生字:远 色 近 无 声

  谁能连起来再把这两句诗读一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味道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那个画家画好这幅画后呢,总觉得缺点什么,于是他又提笔添上了一些。你看到了什么?

  粉红的桃花是在春天开放的,这说明呀,画家画的景色是春天的,但是在我们生活中,春天过去了,花儿和鸟儿有什么变化呢?

  那在这幅画里呢?春天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地开放着,小鸟看到人走过来了,一点也不害怕。所以诗人说是: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在这里,教师一边引导说,一边板书:春去花还开着,人来鸟不怕。改成“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两句话,谁来带大家读好这两句话。

  这样,四句连起来,就是一首完整的古诗,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画”,谁能连起来读一读。

  这古代的诗句虽然用词精妙,但这五个字五个字地说话,总是和我们现在太不一样,我现在,要请小朋友来做一做翻译家。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行吗?

  我们各请三大组一个代表好吗?其他同学认真听,你可以提意见也可以补充。现在我们知道,这是一幅有有有有的.画。我们还可以说,这是一幅的画,还可以说,这幅画真啊!句式说话。

  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画啊,仿佛也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美丽的高山流水间,小朋友,当我们外出游玩的时候,常常会看到一些很美很美的景物,那么,如果你看到了,会用什么办法把它带回来和我们分享呢?

  画画、照片、摄象机,这些都是好办法,不过,老师有个更方便,每个人都可以用的方法,你想知道吗?

  那就是请你用“心”把它带回来,你用心记住你看到的东西、想到的,把它写成文章给我们听,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好吗?

《画》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玲玲的画》是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以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标关于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学生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本组课文的要求是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学习课文,明白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地看待问题。《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写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使坏事变成好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有初步的识字能力,但并不能完全放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将已学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认识生字的学习中。阅读教学时,有些学生理解课文光停留在表面,不能入、情入境地读,在本课的学习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悟,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讲述的道理,所要表达的感情。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课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伙伴(出示头像),她的名字叫玲玲,她笑眯眯的多可爱,来,跟玲玲打个招呼吧。!让我们一起喊喊她的名字。

  现在老师把玲玲的名字写在田字格上,你们可要看仔细了。(在田字格中板书:玲)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王字旁,右边是令而不是今天的今。小朋友们会写了吗?来,拿起笔在书上写上

  玲玲的名字。

  2、玲玲是个聪明的'小姑娘,画得一手好画,今天我们就来学《玲玲的画》。(板书课题)来读

  读课题(齐读)

  学生活动:学生和玲玲打招呼、认识“玲”并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

  达成目标:认识“玲”并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学字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 玲玲的画中藏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咱们去看看吧。让我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遇上不认识的生字就停下来,请教课文下面的拼音宝宝,读完了就标上小节号。(巡视,表扬学生的读书姿势)

  2、读字卡,找到预习后不认识的字。(瞧你们一个个读的多认真啊!现在我们来互相考考。拿出字卡,同桌互考,会认的扣过去,不会的摆在桌角。)师讲解大家都有难度的生字。

  3、读句子

  (1)第一组(端详 评奖 催)

  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2)第二组(这个句子很长里面有两个生字,谁有信心把这句话读正确)

  a 出示句子(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指名读(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把这两个生字带领大家读两遍

  “脏”有时候还念zang 心脏的脏。

  “叭”这个字有一个跟他长的很像的字,是什么字呀?(趴)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们都是读书有心人)

  C 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相信你们能读的更好。

  男生读、女生读。

  3、开火车读词语

  4、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活动:自渎课文,扫清生字障碍,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达成目标:利用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质量

  三、通读理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 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啊,

  老师就奖励大家欣赏玲玲的画。(课件出示)玲玲画了什么?

  2、是啊。这幅画画的是玲玲家里的一角,玲玲化了好长时间才完成呢!所以,玲玲自己看着觉得怎么样?(出示第一段)

  (1)自由读。

  (2)你知道玲玲的心情了吗?板书:满意

  (3)从哪个词看出玲玲对自己的画很满意,小朋友快在这一段中找到它。

  (端详)点红色。那“端详”是什么意思呢?那怎样的看才是端详呢?像老师这样看是不是端详呢?老师演示。生回答。

  (4)请你来演一演?(你们看,他把画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 了个遍,这就是“端详”。)

  (5)现在我们小朋友也来当玲玲,也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

  (6) 谁能读好这句话?

  (7) 看他读得真好呀,我们也来学学他的样子,来读一读。

  3、 就在这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出示图画)让学生观察

  (1)这是怎么回事呢?赶快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出示第四节)

  (2) 自己读读这一段,这时玲玲的心情又会怎样呢?指名回答

  (板书:难受、着急)

  (3)指名读

  师:怎么了,孩子?生:我的画弄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师:“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听了爸爸的话,玲玲是怎么做的?请你们接着读课文。

  4、自由读。谁来说说玲玲是怎么做的?生回答。

  (1)出示图,看,这就是玲玲修改后的画,你觉得怎样?

  这只小花狗真是可爱呀!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2) 指名读(是呀,有了这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玲玲对这幅画更满意了。板书:更满意)

  (3)现在玲玲的心情跟刚画好时的心情一样吗?

  (4)出示两段话

  我们来读读这两段,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左边两组第一段,读出满意、开心。右边两组读第二段,读的更满意、更开心。

  5、玲玲真高兴啊!看起来已经没用的一幅画,动动脑筋就比原来的更加美了,更加充满灵气了。你想对玲玲说些什么呢?(你从哪儿知道的)是啊,爸爸也是这样对玲玲说的。出示句子。现在谁来当爸爸跟玲玲说说话。指名读。(评价你是一位会教育孩子的好爸爸。)全体男生读一遍。

  学生活动:学生通渎课文,完成读书要求。

  达成目标:利用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和课文内容,“演一演”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使课堂妙趣横生

  四、总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还获得了一等奖呢。玲玲多高兴呀!

  是呀,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出示句子)谁来读读这个句子。在本文中,“坏事”和“好事”分别指什么?我们要把这句话牢牢的记在心里。爸爸的话有道理吗?听了爸爸的话,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活动:读长句、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写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师范写

  生练写、评议

  六、课外阅读

  七、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完成课后读读抄抄中的句子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画》教学设计9

  一、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一次班上的幼儿在活动室里运用一些小型物品(如瓶盖、小剪刀、几何体、夹子等)在随意摆弄脸谱造型,有的用瓶盖做眼睛,小剪刀把鼻子,半圆形做嘴巴……幼儿们想象丰富,创造热情高涨,体会着创作的快乐。 为了进一步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我将这种活动迁移引申到美术教育之中,于是我便设计了《替换想象画》这一活动方案,旨在于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尝试和交流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胆的果敢精神。

  二、活动目标

  1、借助相似造型,大胆表现与创造人物脸上的几个部位。

  2、在活动中发展大胆想象,勇于创造及表现的能力,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人物的面部特征、表情变化,积累对人物刻画的基本经验。

  2、材料准备

  (1)数量充足的操作材料。

  (2)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磁带。

  (3)水果、字母、数字、蔬菜、食品、动物、图形等背景图。

  四、活动过程:

  1、初步欣赏与感知

  (1)师:小朋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动画课件:《给老师画像》

  (动画显示老师教画画和“我给老师画像”的过程。图片、朗诵、背景音乐同步播放。)

  (2)引导幼儿说出老师画像里脸上的几个部位分别是什么?(出示老师画像)

  (3)让幼儿认识“替换想象法”。

  2、隐性示范与思考

  (1)展示逐步变化的'多媒体画面,一支小魔笔从基本点出发,慢慢变成了一个圆形,暂停后,请小朋友猜猜,这支小魔笔究竟想画什么?(让幼儿充分发挥,大胆表述)

  (2)小魔笔画出一张娃娃脸,让孩子说出脸上还缺少什么?

  (3)小魔笔施魔法(动画显示小魔笔晃动身体: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4)引导幼儿用屏幕上动画显示的图片来替换娃娃脸上的其他部分,及讲述为什么这样替换?

  (5)引导幼儿进行主题创作。

  3、讨论与操作

  (1)观看背景图,自由交流讨论。

  (2)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自由创作。

  4、展示与体验

  让幼儿一起相互欣赏与展示,让幼儿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画》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识记生字。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好多事情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么坏。你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二、课前准备:识字卡片、苏珊的画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设计: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有一个叫苏珊的小朋友也特别喜欢画画,看,他画的漂亮吗?(出示苏珊的画)说起这张画呀,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你们想知道这个故事吗?那咱们快读读课文吧。

  从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遇到困难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解决。

  2、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小红花作为奖励。

  3、谁愿意当“小老师”检查识字情况?(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互帮互学,解决困难,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理解课文

  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识字情况很好,你们能把课文也读这样好

  吗?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读一读。

  (生读课文)

  师:谁想到前面展示一下?大家来听,认真倾听别人读书是非常好的习惯。

  (指名读书,相互评价,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文中情感,理解课文内容。)

  预想课堂情境:

  生:老师,我喜欢读的是第四段,我要给大家读读。

  生读完后,师:我要和你握握手,知道为什么吗?

  生:我读的好。

  师:知道好在哪儿吗?因为你读出了苏珊高兴的心情。

  可苏珊为什么高兴呢?谁还能再这样读一读?我们读书就要这样,把课文读准确、有感情。谁还想读?

  生:我想读第六段。

  师:你认为自己读的怎么样?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生:我读出了苏珊得第一后的高兴心情。

  师:如果也你们觉得他读的有感情就为他鼓鼓掌吧!

  生:谢谢!

  师:就因为你读的好,你才得到了这么热烈的掌声,老师真为你高兴。

  生:我喜欢读第二段。

  师:第二段还用高兴的语气读吗?

  生:是伤心。

  师:为什么伤心呢?

  生:因为他把要画好的画弄脏了。

  师 :那你快读读吧。同学们觉得怎么样?

  生评价后师:平时你爸爸和你说话时用什么语气?(生畅所欲言)这篇课文中爸爸说了几次话?你认为怎样读合适?试着读一读。看谁读的象?

  读后问:你们喜欢文中的爸爸吗?为什么?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他把坏事变成了好事”问,爸爸把什么坏事变成了好事?

  师:还有哪段要用高兴的语气读?为什么?读一读。

  师:我发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读课文读得用一个字说,那就是——

  生:棒!

  师:好了,现在咱们就把对每一段的感受送到课文中读一遍,要读出自己的滋味。

  小结:通过刚才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你认为苏珊爸爸说的话有道理吗?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当时是怎样解决的`?如果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做呢?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会认真倾听,在互评中提高自己。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使学生的见解得到充分发挥。

  反复阅读讨论,真正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其中情感。

  使学生养成遇事动脑的习惯,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指导“比、第”的笔顺。

  3、小组讨论如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

  4、在田字格中怎样占格才漂亮,小组交流后描红、写字。

  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 惯。

《画》教学设计11

  【教材简说】

  本课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我们的画”。教材配有一幅图,图上画的是几个小朋友准备画展的场面。他们有的在构思,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新作,还有的在评说别人的画。画面活泼有趣,激发了学生展示交流绘画作品的欲望,也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内容。

  【设计理念】

  1、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才能形成由语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构成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

  2、活动形式多样,层层递进。

  在活动中形式是多样的:有学生个人面向全体学生的、同学相互交流的、有学生对老师的。在每一次具体的'活动中,从介绍自己的画(从组内到面向全体),到推销组内同学的画,再介绍大家的画,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要求也不同,层次在不断提高。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自己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

  2、激发学生相互交流的兴趣,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即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这一内容。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

  2、课文彩色插图。

  3、制作小卡片、小奖状。

  4、分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1、观察图画,了解图画内容。

  我们小朋友又聪明又能干,你能说说你有哪些本领?

  请用上“我会──”说。

  看来很多同学都喜欢画画 ,今天这节课我请了几个爱画画的小朋友来做客,你们看,他们来了,(出示课文彩图)让我们认真观察他们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学生观察图画后回答。

  2、引出话题:我们的画。

  齐读课题:我们的画

  3、谁是我们班能干的小画家?

  学生自我表示。

  (板书“小画家”、“小话家” 并强调)

  和图上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谁是能想会画的“小画家”,谁又是能讲会评的“小话家”。

  (用色彩鲜艳的图画吸引学生,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和图上的小画家比赛”向学生提出争当“小画家”和“小话家”的目标,为学生营造一种自我展示的氛围、一种相互交流的氛围、一种竞赛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参与交流的热情。)

  二、示范激趣,明确要求

  1、教师拿出自己画的画,示范介绍自己的画。

  师: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漂亮的画,让我们举高,给大家看一下。老师也带来了一张,(出示范画)。咦,这时候,老师有一个提议,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⑴ 讲解游戏规则

  游戏的名称叫小小解说员————————就是我们要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听,谁介绍得清楚,我们就评他为优秀解说员,并颁发荣誉证书,其他小朋友要仔细听,是不是优秀解说员,请你们来评一评,同时,你也可以对别人的画做出修改意见。

  ⑵ 教师示范。

  老师也真想参加,教师想和大家商量一下,能不能让我先说一说?你们要听仔细 了,如果我说得好,让班长给我颁奖;如果你对老师的画有更好的建议,欢迎大家指出并改正。

  (师示画)你们猜,我画了什么?[板书“画了什么”并强调]

  学生自由猜测。

  教师介绍自己的画。

  你们想知道我为什么画吗?[板书“为什么画”并强调]

  学生自由说想法。

  你们喜欢我的画吗?[板书“你喜欢吗”并强调]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表扬,或鼓励,或提意见、建议,或提出问题。

  教师在回答问题、接受意见或建议时,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文明礼貌用

  语。

  2、学生个人上台介绍

  xx,你能给大家讲讲,你画了什么吗?其他小画家要仔细听,他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吗?

  一个学生介绍自己的画。

  (因为要在自然而然中再次告诉学生交际目标,并为大多数学生做出交际、互动的良好示范,所以教师可以在第一个介绍自己的画的学生旁边小声提示、帮助。)

  你可以问问小画家们觉得你的画怎么样啊?

  学生:你们觉得我的画怎么样啊?

  其他学生或表扬,或鼓励,或提意见、建议,或提出问题。

  还有哪位小画家能像这样讲讲自己的画?

  (有了第一个学生的示范,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教师再请学生示范,效果会比第一次更好,这时教师就更要注意在评价中引导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画、评同学的画,并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别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xx促说,双向互动

  1、四人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画

  四人小组内互相讲讲自己的画。每个小组还要选出一个画得好、说得好的小朋友作为代表上台来介绍。

  2、小组代表上台展出自己的画

  3、小代表介绍自己的画

  (教师可随机引导做代表的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画,一边看画一边听介绍的学生充分评同学的画,并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别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4、学生跨组交流

  你们一定还想看看其他组的画吧?那就快带上你的画去和其他小画家交流吧。

  学生自由走动,相互介绍自己的画、评别人的画,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别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时教师应注意组织学生,使整个交流自由而不随意。)

  5、创设情景,深化交流(开办图画公司)

  我们的小朋友真棒,有那么多优秀的解说员,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

  ⑴ 创设公司

  让我们开一家公司吧!下面我宣布,我是开心图画公司的总经理,你们是我的八家分公司,我让大家做三件事:把你们的画放好整齐,做到美观;选一名分公司经理(小组长);给自己的分公司的取名字。

  ⑵ 学生交流:分公司地选好经理和名称。

  ⑶ 由分公司经理推选好两名营业员,并佩带标志。

  ⑷ 游戏规则的渗透。

  游戏时小朋友可以自由购画,购画分公司经理要仔细看,评选最佳顾客和最佳营业员。

  ⑸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四、表扬激励,课后延伸

  1、颁奖: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对优秀“小画家”和“小话家”进行奖励。

  2、你们既是能想会画的小画家,也是能讲会评的“小话家”。刚才,小朋友在图画公司都买到了称心如意的画,但是你们的成果大多数同学还没欣赏过,这样,让我们来举办一个画展,把所有小画家的画都贴出来,把我们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一起来分享快乐,好吗?

  3、分类画展:请学生将学生的画贴在不同的地方。

  4、师生共享“丰硕的果实”。

  (表扬激励,课后延伸,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画》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原色,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能以红色为主色调画一幅画,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记忆运用色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练习生活实际,引领学生走入红色的画感受体验三原色中的红色,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红色的实物和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感知红色带给人热烈、喜庆、欢快的美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画色彩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共同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魔术激趣,引入课题

  1、小魔术:将盖子上涂有颜料的矿泉水瓶摇一摇,分别变出红、黄、蓝三种颜色。

  教师:世界上有三种颜色是无法调和出来的,它们就是被称为三原色的红、黄、蓝

  2、红色是三原色之一,在很多国家,很多的场合有特殊的意义,本课我们就以红色为主来创作一幅作品

  出示课题红色的画

  二、讲授新课:

  1、节日感受红色

  教师:考考你,在节日或喜庆的'场面,哪种颜色用的最多?它给人什么感受?

  生:红色,快乐、红红火火

  (出示过节日的图片)

  小结:红色是中国传统的喜庆颜色,它鲜艳、温暖,热烈,代表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在过年过节、庆祝活动以及婚礼上常用到它。

  2、色彩小集市

  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生活中的红色

  (1) 自然界中有哪些东西是红色的水果

  生:苹果、草莓……

  (2) 动物有哪些是红色的

  生:金鱼、红猩猩、火烈鸟……

  (3) 生活中那些红色的物体或情境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3、看看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了解红色的画

  欣赏农民画《剥玉米》

  (1) 请你找一找画面中深浅不同的红色

  (2) 考眼力:除了红色,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还有蓝色、黄色、绿色…..

  (3) 红色的画在画面中起到什么作用?

  (4) 这幅画的美体现在哪里?你感觉到了吗?

  小结:红色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这幅作品正是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表现到了极致,整幅画面以大红色铺底,上面添加了一些黄、黑、蓝、绿灯对比强烈的颜色,使得作品绚丽多彩,艳而不俗,给人愉悦的视觉美感。

  4、游览名家画廊

  欣赏中外名家的红色的画

  思考、讨论、交流,画面中用红色表现了什么内容?你喜欢哪一幅作品?

  (1)《鸡冠花》林风眠:表现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画面。

  (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李可染:处于对毛主席的崇敬,表达了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使用朱砂使画面中的秋色更红火,更热烈

  (3)《百万雄师下江南》

  (4)《阿尔泰傍晚》周韶华 :天山红已经成为周韶华艺术的一个标志

  (5)《红色的和谐》法国 马蒂斯:它是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通过这幅画让我们看到他奇特、神秘的想象。

  5、游览小小画家画廊:小朋友的画表现了哪些题材?

  思考:以红色为主色调画一幅画,你想表现什么内容?

  三、艺术实践:

  请你以红色为主色调,将生活中感受最深的场景创作出一幅红色的画

  四、评一评,谁的作品将红色表现得喜庆,热烈丰富

《画》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并通过各种具有民间喜庆特色的物品,及以红色为主的美术作品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增强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红色的画产生的热烈、喜庆的'艺术效果。

  2、以红色为主要颜色,绘制一幅以红色为主的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3、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色彩美有初步的感受能力,从而更加注重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对联、课题、玩具、红色的各种物品等。

  教学过程:

  课前将教室布置出节日的气氛,如挂红灯笼、红辣椒:贴红对联;摆红玩具;穿红衣服......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1、当你走进教室时,你有什么感受?

  2、像这种喜庆、热烈的感觉你还在哪里见过? 出示课题——红色

  3、你见过这些场面吗?(出示课件2、3)

  三、讲授新课

  1、在色彩的世界里,有三种颜色是任何颜色都调不出来的,是哪三种?它们被称之为“三原色”。

  2、今天我们来学画红色的画。(出示课题——的画)

  (1)出示多幅红色的画。(课件4、5)

  提出问题:

  1)这些画都表现了哪些热闹的场面?

  2)红色的画与我们平常见到的画对比,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运用了哪些颜色?(出示色卡)

  3)这些画在用色方面有什么特点?(板书——深浅变化)

  (2)出示范画,你发现这些画里的红色还有哪些不同?

  (3)请学生找出与红色有关的色卡。

  3、听着这首曲子把我们带进锣鼓掀天爆竹声声的节日气氛里,如果请你来绘画你会画什么?用哪些颜色画?(教师示范)

  4、出示课件,小朋友的画表现了哪些题材?(课件6)

  如果请你以红色为主画一幅画,你将表现什么?

  5、生活中你见到过那些东西是红色的?

  四、提出作业要求:

  绘画时要注意,在选材方面:

  (1) 如果让你以红色为主画一幅画,你想画什么?

  (2) 选择能烘托节日喜庆气氛的场面、场景。

  (3) 还可以选择红色的物象来表现。

  用色方面:

  (1) 用哪些红色?

  (2) 主要选择偏红的颜色表现。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启发思维,引导作画。

  五、小结

  展示、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

  六、拓展

  我们能以红颜色为主来画一幅画,那么用其它颜色也能画一幅画吗?

  板书: 红色的画

  以红色为主

  深浅有变化

《画》教学设计14

  设计意图:

  幼儿对玩色有较高的兴趣,能大胆而富有个性的玩色。本活动将营造缤纷多彩的语言环境,经过幼儿的想象力,运用多彩的短线和圆点创造出富有个性的七彩雨及多样的小水花,以引发幼儿的兴趣。针对幼儿现有的绘画基础,引导幼儿按照自我的意愿安排画面,同时鼓励幼儿不断地变换颜色,大胆地表现。

  活动目标:

  1、敢用多种色彩来表现小雨点,养成正确取笔、放笔的好习惯。

  2、学习动手画圆与直线,对绘画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油画棒、白纸。

  2、知识准备:范画下雨及雨点落在池塘里出现小水花的情景。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起兴趣

  “嘀答、嘀答”下雨了。雨是从哪儿掉下来的?小朋友,你们见过小雨点吗?是什么样的?

  小结:下大雨时,像根直直的、长长的线;下小雨时,一点点的。

  二、操作演示,引出资料

  1、演示讨论,共同参与

  1)油画棒演示画长直线雨

  哗!哗!下了一场大雨。教师问:“要怎样画呀?(个别回答)教师试画(强调从天空中滴下来,直直的,长长的。)

  2)、讨论: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雨的雨点怎样的`呢?(一点点的)小雨点落到了哪儿?(幼儿讨论)

  小雨点落到池塘里会怎样样?(幼儿讲讲)教师根据幼儿的想法画出大小不一样的水晕及水花。

  2、激发兴趣,尝试取名

  1)演示用各种颜色的短线画小雨点。

  雨越下越小,太阳公公出来了。咦,小雨点一下子变成了五颜六色,怎样回事?(幼儿讲述)五颜六色的小雨点可真漂亮。

  2)这么漂亮的小雨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幼儿取名:七彩雨、好看的雨等)

  三、幼儿创作,教师观察指导

  1、引导创作:下雨啦,我们一齐来看漂亮的七彩雨。(雨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

  1)能将最喜欢的颜色雨先画出来吗?

  2)池塘里的水晕是什么样的?有多少个?

  2、幼儿作画,教师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调换颜色画的情景。

  2)观察幼儿能否画出大小基本相同的雨点。

  3)能否添加自我喜欢的东西

  四、结束部分:

  1、让幼儿把画好的画交上来自由欣赏,并来评评哪个幼儿画的七彩雨最漂亮。

《画》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词。

  2、通过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想象中深化,情境中感悟,朗读中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中深化,情境中感悟,朗读中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

  情景中感悟,朗读中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录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回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玲玲的画》,齐读课题。

  1、复习词语。

  2、这篇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主要人物有谁?

  二、走进课文。

  1、走进“高兴”部分

  师:小小年纪就能准确地说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你们可真不简单!一开始,玲玲的心情很高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1)这是个长句,注意换气,像老师这样读读。师范读。

  (2)师:“端详”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做个“满意地端详着”的动作吗?

  生上台拿画表演。指导朗读。

  (3)如果你就是玲玲,看着自己满意的画,你心里会怎么想?

  再次指导满意地读。

  师:是啊,玲玲是那样仔细欣赏自己的画,爱不释手。你看,已经很晚了,她还在满意地端详着,爸爸看见了,是怎么说的?谁愿意扮演一下爸爸说话。

  师:什么时候你会被人“催”?

  师:“催”你们的时候,家长或者老师的心情有点着急,但是也是在为你们着想,是吗?谁来学着爸爸再催一催玲玲,还有谁?催了这么多次,所以书上说:“爸爸又在催她了”爸爸都催了这么多次,玲玲,怎么还不答应啊?来,一起来。(生齐读玲玲的话)

  2、走进“难过“部分

  师:可是,就在这时,只听(拿出字卡)“叭”的一声,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贴画)……谁来接着往下读?一生读第四段。

  师:你有过心爱的,特别心爱的东西突然被弄坏的时候吗?当时你的心情一定——很难过。你呢?那大家能体会到玲玲此时的心情吗?

  (引导生体会“哇”要读地突然)

  师:(一生读时,走到跟前)(学爸爸的样子)怎么了?孩子?

  你想想,此时玲玲是那么伤心,那么着急,那么难过,她说起话来会是什么样的?能给这句话加个提示语吗?(出示:玲玲———说:“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师:是啊,(出示:为了这幅画,玲玲。)大家猜猜玲玲都做了些什么呢?(生答)体会体会玲玲的心情,自己加上自己所感悟到的提示语,大声地读读吧!

  师:面对伤心的玲玲,爸爸会怎么做怎么说呢?同桌读一读,演一演6、7自然段,注意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师:

  (1)强调爸爸的语气和蔼。

  (2)你为什么要仔细地看呢?

  (3)指导感受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同学们,爸爸帮玲玲出了主意,作为玲玲的好朋友,请你们也快帮她出出主意,安慰安慰她吧!(出句子:别哭,玲玲,你要是……不是很好吗?)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演玲玲,谁来安慰她?

  3、走进“满意”部分

  师:多热心的同学们啊,大家为玲玲出了不少主意,玲玲自己也动脑筋,她想了想——请同学们一起来轻声读读第八自然段。

  读第八自然段。

  师:从大家的.表情中,我看出来了,你们觉得这幅画真漂亮。第二天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刚一拿出来,大家想象一下,同学们会怎么说呢?那评奖的结果究竟怎样呢?请同学们一起来读最后一段。原来评委和大家的意见是一样的,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不仅仅会画画,而且还会评画呢!

  4、感悟爸爸的话,明晓道理

  师:此时,玲玲心情很——高兴,你们都说对了。但是,她更高兴的是,她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你们说,她明白什么道理了呢?(生答)

  这就正如玲玲爸爸所说的(出示字条)。“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板书:坏—动脑筋—好)

  (1)齐读这句话。“坏事”指什么,“好事”指什么?

  (2)是啊!遇到事情,我们一定不要……要……因为……一起来读!

  师:(个别背,集体背:一起来把爸爸的话铭刻在心吧!)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师:听着同学们的话,老师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来。

  (教师出示裙子,介绍自己动脑筋把坏事变好事的真实事例。)

  2.玲玲和王老师都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都变成了好事,同学们,你经历过这样的事吗?学生谈自己生活中像这样的事。

【《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画》教学设计11-13

《画》教学设计07-30

画嗅觉教学设计01-22

《画杨桃》教学设计11-05

苏珊的画教学设计04-06

画角教学设计12-02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精选3篇)01-22

《画杨桃》教学设计15篇06-24

《口语交际·我们的画》教学设计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