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1-30 12:24:2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八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八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板书:古诗)

  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学习古诗《春晓》

  (一)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2.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 不读mín 。闻:前鼻音wén。

  4.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二)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2.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2)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3)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4)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3.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

  4.粗略讲讲诗意。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再予以点拨指导。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感悟韵律。

  (1)齐读古诗。

  (2)引导学生发现“晓、鸟、少”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适当渗透一点押韵的知识。

  (3)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晓、鸟、少”三个字在诗歌中很顺口(押韵)。

  2.感悟节奏。

  (1)老师范读,学生体会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拖声较长。

  (2)适当断句,引导朗读。

  春眠/ 不觉晓,处处/ 闻啼鸟。夜来/ 风雨声,花落/ 知多少。

  (3)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3.想象意境。

  (1)课件或挂图:雨后春天的早晨美丽的景象。

  (2)教师描述引读。

  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绝就天亮了——春眠不觉晓;刚一醒来,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的啼叫,那声音真动听——处处闻啼鸟;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背诵古诗。

  三、指导写字。

  (一)范写、讲解。

  古:横一定要长,写在横中线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可稍向左斜。

  多:此字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关键是注意第四笔——撇的起笔处,应该在田字格中心交叉点稍微偏右一点。处:

  1.引导认识“折文”。2.捺要写出小“脚丫”。(写捺画,起笔轻,要出脚,先停停。)

  (二)学生练习

  小学语文第二册读课文识字阶段(1~14)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拼音:

  重点复习三拼音、整体认读音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与轻声音节,读准多音字“禁”(第2课)和“重”(第7课)。

  识字:

  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121个汉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科学的记字方法记忆字形,认识并会书写7个新的偏旁部首。

  能结合语境正确辨析常用的形近字。

  继续培养学生养成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认读生字的习惯。

  写字: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临摹简单常用的汉字,在临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写字习惯。

  继续巩固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和左中右结构的字,在临摹的过程中复习相关的笔画名称和笔顺规则。

  阅读:

  朗读课文或重点段落,基本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能按标点正确朗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课时

  1课时

  自学内容

  1、了解作者简介。

  2、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3、思考: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到过黄河吗?(生回答)我们现在就来看看黄河。(出示黄河资料)这就是黄河, 1938年9月,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了壶口瀑布,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

  一、说黄河

  背景介绍:《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在抗战初期转入敌后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黄河险峡急流,目睹黄河的恢弘气势后创作的,当时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千千万万英雄儿女投入了抗日洪流,诗人以黄河两岸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人民的顽强不屈。《黄河颂》是大合唱中的`第二乐章,歌词唱出了黄河的气魄,颂扬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

  二、颂黄河

  配乐朗读《黄河颂》,读准字音,揣摩感情。

  教师配乐示范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生试读,教师做朗读指导。

  ①全诗的感情基调是豪壮激越的。

  ②注意朗读词和歌词之间的停顿。

  ③注意重点词语的重读。如“望”、“掀”、“奔”、“劈”等

  ④“啊!黄河!”反复了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

  指名朗读,展示自我风采,小组评议。

  三、研读诗歌,体会情感美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

  (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四、品读诗歌,赏析语言美

  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些语句,为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课前:教师为学生讲述两个真实的故事,其中一个是自己小时侯失去父亲的故事。

  一、引入。

  1、观看央视国际4套上播放的伊拉克专题,加上教师录制的音乐和旁白。

  2、抽学生说说自己看了之后自己的感想。

  3、教师小结: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残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

  学生齐读课题,再读。

  效果很好,哀婉的音乐与悲惨的景象呼应,很快就为本课的学习定下了“基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做了一些铺垫。

  二、按要求自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思考并勾画句子: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用横线勾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用波浪线勾出)

  3、作者为谁呼吁?(用着重符号标出)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相应句子。

  这几个问题提得比较好,有利于进一步理解课文,把握了课文的重点。只是从实际操作来看,学生受前面“哀婉”基调的影响,虽是让自由朗读,学生却都是默默地朗读,不管怎样,只要学生是在“读”,就是可以的,不一定非要出声。

  三、交流问题,学习课文。

  1、教师: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爸爸是个出色的人。我们能够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看出来。

  教师:请你再读一读,读出自豪的感情。

  学生:我的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我们可以从“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看出来。

  教师:还有什么地方能够看出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

  学生:“爸爸的嘴张着……”

  教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略)

  教师:罗老师找到一个句子。“我至今都忘不了……”。你能看出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是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

  教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教师:“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我能从这里体会到爸爸的尽职尽责。

  教师:请同学们互读互评。(学生读,较有感情。)

  教师用学生“找”和自己“引”的办法初步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部分内容,“拉”得比较快。目的显然是为后面“突出重点”——感情朗读做一些准备。

  2、教师:下面我请三个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的三至五自然段,要读得好象在和父亲面对面地交流。

  学生读,比较好,全体学生自发鼓掌。

  教师:我们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体会低沉、坚定的思想。(学生读)

  教师:可是当作者看到爸爸的灵柩时,心情怎样?(由激动到悲伤),请大家再读“现在……浸满了凝固的血。”(齐读)

  教师:嘴张着,在呼唤什么?我们该怎样读?谁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抽读,一学生读得很到位。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心底的呼唤。

  全班再读。

  教师:“我”的爸爸本来还可以作出更大的贡献,因为他是精通四国语言的……(学生回答:经济学硕士)。请大家读四自然段。

  教师:自豪的“味儿”不够,请大家再读一遍。

  学生再读,很有感情。

  展示“万人送英雄,鲜花赠英模”的画面。加上背景音乐和一个孩子对爸爸缅怀的旁白,课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

  罗老师对于这个环节的处理是很精彩的,重点指导了学生的朗读,以读悟情。我觉得也可以从爸爸和我们“相约”,到我们“如约”前往,再到爸爸的“失约”,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理清文章的.线索,后面探讨爸爸“失约”的原因。这和重点指导朗读并无矛盾。

  教师:爸爸为和平献出自己的生命,却“死不瞑目”,原因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世界并不太平……”一段。学生齐读。

  教师: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你通过什么方式来理解?(学生发言,略)你知道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学生列举自己收集的资料。

  教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数据。(主要是一些战争中带来灾难的数据统计。)

  教师:同学们,如此娇嫩的和平之花怎么经得起战争的摧残?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地球的呻吟》。

  地球的呻吟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

  它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

  总是倾其所有。

  可是人类,

  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

  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

  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

  用刀枪去撕裂土地,让马蹄去践踏丰收,

  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

  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教师:地球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可罪恶的战争却……(引用上面诗句中的话)。所以,这个中国孩子会向国际社会呼吁。想想,他为什么呼吁?呼吁什么?(学生回答)

  抽读课文七自然段。

  教师:让我们和小作者一同呐喊、呼吁!(学生再读七自然段)让我们和地球一同呼吁!出示诗歌——

  地球的呼声

  隔海相望的陆地,

  都伸出友谊之手,

  相视一笑,

  泯灭旧日的怨仇。

  没有掠夺者的咆哮,

  也没有反抗者的怒吼。

  人们彼此赠送的礼物,

  是平等、自由。

  齐读。

  教师:孩子们,为了制止战争,让世界充满爱,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孩子们有的说,我想给布什写一封信,想质问他究竟是想制止灾难还是制造灾难?(很精彩,全体自发鼓掌),还有的说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我们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建设强大的祖国去制止战争……

  多媒体出示:让和平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音乐响起,《让世界充满爱》)

  教师:让我们一起呼吁,一起疾呼!连读两遍。

  罗老师的这节课上得非常精彩,也非常感人。许多听课的老师也不禁落泪。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情景的创设,还有感情朗读的导引。另外,拓展阅读也做得不错。只是我觉得教师的“导引”多了一些,学生“自主”的空间相对被压缩了,如果从倡导互动学习的角度,本课可以尝试另外一种强调互动学习的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能够正确认识16个汉字,读准字音,分清字形。

  2、能够根据图画初步了解这些字的意思。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东”、“西”、“男”、“北”四个主要方向。

  2、利用图画和生活实际理解“前”、“后”与“左”、“右”是相对的。

  3、16个字每8个一组,指导学生诵读,利于感悟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所需课时

  两课时

  课前几分钟和学生交流

  教师自我简介:

  1、姓名:许睿

  2、单位:郑州市教委教研室

  3、职务:语文教研员

  请学生自我介绍或向老师提问:

  1、学生的姓名、年龄、爱好……

  2、入学后的感受……

  3、面对教师此时都想说些什么……

  以上两个程序的目的:缓解师生关系陌生而紧张的'教学气氛,努力和在坐的学生沟通;增进彼此间的相互了解,使教学中师生间能更好的互动、交流、合作;创设愉快、、自由、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融洽、亲密、友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吗?愿意和老师合作上一节课吗?

  2、愿意认汉字吗?前一段的学习中认过汉字吗?都认了那些汉字?

  3、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过去认过的汉字(出示字卡)。

  4、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些汉字好不好?

  5、让我们共同学习汉语拼音部分的《认一认4》(出示板书)

  二、出示课文情景图:

  1、每幅图都找个学生说说意思。

  2、借助拼音读准16的汉字.

  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分组开火车读。

  三、解释每组词语的相对意义:

  1、先提问,让学生试着说说一对或一组词语的意思。

  2、教师进一步讲解,如:卧——躺、立——站、入——进。

  3、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日出东方,日落西山。”

  4、“前后、左右”是相对的。(可让学生上台表演)

  四、反复认读16个汉字:

  1、出示字卡,打乱顺序,分组开火车读。

  2、集体齐读。

  3、指名认读。

  4、集体看图拍巴掌有节奏的诵读。

  5、自己随意朗读。

  6、联想情景图画面,集体背诵16个汉字或抽查个人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一、继续学习《认一认4》,做“找朋友”的游戏。(拼音、汉字连线,学生演板)

  二、提问:《认一认4》汉字歌?然后大家齐背。

  三、提问: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16个汉字的?

  四、提问:谁能说说,16个汉字的特点?(一人说一个即可,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

  五、提问:能将这16个汉字组词吗?(分组讨论一下再发言)

  ***谁说得好就奖给谁一朵小红花或五角星。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课前透视】

  作者用细腻清新的笔触点染了一幅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春景图。从探头的小草、早开的野花、解冻的小溪、飘摇的风筝等景物中我们随处可见春姑娘娇羞、活泼的身姿。文章图文并茂,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孩子们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课前,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内心感受。课上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信息资料】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学生:课前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

  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2、歌曲导入:

  (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在音乐声中,教师和学生翩翩起舞,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提供了自由学习的情境。

  〖对话平台

  一、自读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在浓郁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引导发现,畅谈收获,使学生体验到“发现学习”的快乐。

  二、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

  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⑴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⑵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⑶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利用动作、绘画、语言情境等方式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

  三、朗读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

  (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

  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结合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了解初春的特点,体会课题中的“找”字,初步感受发现的乐趣。

  四、写字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

  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五、作业

  1、让父母当评委,练习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今天学会了哪些字,有什么发现。

  发挥家庭教育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复习

  1、字词:

  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

  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自愿展示学习收获,充分发挥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

  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

  多种形式感悟读文,利于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拓展课外学习资料,促进语言积累,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性。

  三、背诵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

  此环节融听、想、品、背于一体,使学生对书面语言文字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多层面、立体的审美和积累。

  四、拓展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为他们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在丰富多彩的“寻春、赞春”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发现的快乐,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五、写字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掌握品读人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品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品读人物的方法;

  2.启发诱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归纳品读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课前指导学生阅读作品并写出短评,课堂上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后归结品读人物的方法。

  2.让学生通过表演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学资源

  《哈姆雷特》剧本、计算机网络、《哈姆雷特》课件、贝多芬《献给爱丽丝》

  教学程序

  一、课前展示课题(幻灯片1),同时播放贝多芬《献给爱丽丝》。

  导语:

  文学是人类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许多优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感染着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思考和启迪。前段时间我们阅读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且写出了短评,今天这堂课,让我们来谈谈阅读《哈姆雷特》的体会。

  对一部戏剧,我们可以从语言、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进行品评。今天我们着重谈谈《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找出品评人物的一般规律。

  二、展示教学目标:通过讨论掌握品评人物的方法。(幻灯片2)

  三、引导学生讨论:

  由于知识水平、生活阅历、思想观念、阅读心理的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部作品的评价往往是不相同的。

  展示恩格斯名言: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幻灯片3)

  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眼中的哈姆雷特是一个怎样的人?

  展示《王子复仇记》剧照:哈姆雷特特写镜头。(幻灯片4)

  三、学生畅所欲言。

  从开头和结尾可见,哈姆雷特是冷静而理智的。

  哈姆雷特具有坚定的信念,富有责任心。

  从哈姆雷特的语言可见,他的善良,叔父的奸诈。

  从情节分析,哈姆雷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从语言上看,哈姆雷特复仇为的是尊严的重建,复仇是他生存的目的。

  从全篇情节看,哈是一个悲惨的英雄,是一个罪人。

  哈姆雷特是一个敢爱敢恨有勇有谋的热血青年。

  从戏中戏可见,哈姆雷特的聪明机智。

  哈姆雷特勇敢的承担了扭转乾坤的任务,他是一个矛盾、孝顺、懦弱、可悲的人。

  从他的话可见,哈姆雷特是一个厉害的批评家。

  福丁布拉斯与哈姆莱特复仇之比较,两点相同,三点不同,由此可见哈姆莱特行动上的消极。

  从他的语言看出,哈姆莱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

  教师引导:

  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提出创作方法上要莎士比亚化,称赞莎士比亚剧作情节丰富,浑然一体,赞许他历史剧中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他以奇伟的笔触对英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历史转折斯的英国社会做了形象、深入的刻画。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他少年时代曾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学习,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但因他的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

  18岁时他和一个比自己大8负的农场主女儿结了婚,几年后就做了三个孩子的父亲。22岁时他离开家乡独自来到伦敦。最初是给到剧院看戏的绅士们照料马匹,后来他当了演员,演一些小配角。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三,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但莎士比亚后来却赢得了包括大学生团体在内的广大观众的拥护和爱戴,学生们曾在学校业余演出过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如《哈姆雷特》、《错误的喜剧》。

  写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亚赢得了骚桑普顿勋爵的眷顾,勋爵成了他的保护人。莎士比亚在90年代初曾把他写的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献给勋爵,也曾为勋爵写过一些十四行诗。借助勋爵的关系,莎士比亚走进了贵族的文化莎龙,使他对上流社会有了观察和了解的机会,扩大了他的生活视野,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从1594年起,他所属的剧团受到王宫大臣的庇护,称为宫内大臣剧团;詹姆斯一世即位后也予以关爱,改称为国王的供奉剧团,因此剧团除了经常的巡回演出外,也常常在宫廷中演出,莎士比亚创作的剧本进而蜚声社会各界。

  1599年莎士比亚参加了伦敦著名的环球剧院,并成为股东兼演员。莎士比亚逐渐富裕起来,并为他的家庭取得了世袭贵族的称号。1612年他作为一个有钱的绅士衣绵还乡,四年后就与世长辞。

  四、展示:名家观点撷英。

  (幻灯片5)

  哈姆雷特不单只是个悲剧英雄,而且是一个多思想的少年。(梁实秋)

  哈姆雷特挑着理性的灯笼在寻找大写的人。(苏联阿尼克斯特)

  哈姆雷特是一位公子,不是一位英雄,报仇的事他不配干,所以迁延不决。(歌德)

  教师试评:哈姆雷特具有远大的理想,他最终的目标不是复仇,而是扭转乾坤。

  五、总结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莎士比亚的思想特点与创作成就,是他的代表作。

  (1)《哈姆雷特》的现实性:

  《哈姆雷特》取材于《丹麦史》中的一个古老的故事。剧情写的是中世纪的丹麦宫廷,但很容易使人联想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英国现实。

  (2)哈姆雷特的形象特征:

  ①哈姆雷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基本特征:身穿墨黑的外套,脸色悲苦沮丧,酷爱思索而又一再延误行动的忧郁的王子。父亲给他的责任是复仇,现实要求他的行动。哈姆雷特意识到,他的责任不是单纯地复仇,杀死一个克劳狄斯,而是要重整乾坤,消灭一切罪恶,按照人文主义的理想来改造现实。所以有人称他为上个延宕的王子。

  哈姆雷特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来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男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他是个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

  他的叔父克劳迪斯毒死了他的父亲,篡夺了王位,并娶了他的母亲。老国王的鬼魂显现,把自己被害的经过,告诉儿子哈姆雷特,要他报仇。他弄清真相后,决心杀死奸王,但又顾虑重重,苦苦思考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

  就在下决心动手时,不幸错杀了恋人奥菲丽娅的父亲。奸王有所察觉把他送往英国,在去英国途中他逃回丹麦,在一场由克劳迪斯安排的比剑中死去。他在临死前总算刺死了克劳迪斯,但他改变现实的重大理想并未实现。

  后用哈姆雷特来比喻那些遇事犹豫不决、顾虑重重的人。

  ②哈姆雷特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他与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宫廷集团的斗争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先进人物与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斗争,这是萌芽状态的先进力量与强大的恶势力之间的矛盾。

  同时他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本身具有局限性(只想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改造社会的巨大任务),以及他本人在个性上善于思考而不善于行动的弱点,也是他导致悲剧的重要原因。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能有意识的运用这些方法,当然品读人物形象的方法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中不断的补充。

  六、表演短剧

  展示:人物表(幻灯片7)

  教师评点学生表演,每位同学都已经进入角色,基本上能够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平日分析】

  学生平日广泛的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也时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鲸的画面,所以学生一定会对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鲸的更多知识。

  【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读书自悟,讨论式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知鲸的几方面的特点。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鲸教师告诉学生本课学习内容为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鱼。

  2、学生反驳教师鲸是鱼类这一观点。

  3、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并说明资料来源。

  这样设计是教师故意给出错误的信息,这样可以马上调动学生已有的常识性的信息,加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鲸的资料,使学生急于表现交流,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出声读文,读后画出生字新词。

  2、读后组内交流自学字词情况。

  3、全班交流本文介绍了关了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三、鲸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都有哪些特点?再读课文了解

  这样设计整体把握事物的特点,培养了概括能力,为学习下文打下了铺垫。

  四、课堂练习

  1、选择正确读音:

  上腭(e e) 哺乳(ru lu) 捕获(bu pu) 立即(ji ji)

  2、形近字组词:

  鲸( ) 肢( ) 滤( ) 肺( )

  鱼( ) 枝( ) 虑( ) 柿(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 因为鲸是用 呼吸的,又因为鲸是 ,所以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属于 。

  ⑵ 文章分别以鲸的__、__、__、这几方面具体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

  这样设计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生字词,了解了鲸的几方面特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⑴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介绍作者:

  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此后10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3、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⑵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听范读

  ⑷个人自由朗读。

  ⑸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昼:白天。

  ⑵耘:除草。

  ⑶耘田:在田里除草。

  ⑷绩麻:把麻搓成线。

  ⑸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⑹未解:不懂。

  ⑺供:参加。

  ⑻耕织:耕田织布。

  ⑼傍:靠近。

  ⑽桑阴:桑树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质疑: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⑵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⑶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可爱、爱劳动)。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老师配乐吟读。

  4、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六、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七、知识的延伸

  1、说明《四时田圆杂兴》还有60首,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课件)

  2、再学习一首(课件)田园诗篇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提供两首诗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习:要求大家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说说诗的意思,并尝试背下来。

  夏时田园杂兴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口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3、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

  八、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14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教学设计方案参考11-21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1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07-21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3-14

《争吵》教学设计方案07-2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4篇12-31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4篇01-01

教学设计方案八篇01-0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三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