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中职说课稿

中职说课稿

时间:2022-11-12 09:59:1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职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职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职说课稿

中职说课稿1

  开场白: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上本因有爱而精彩,而爱却因有遗憾和无奈而让人更为感动,请各位评委老师和我一起走进由台湾作家陈启佑倾情撰写的、一个充满遗憾和无奈的爱的故事《永远的蝴蝶》。

  我将从教材、策略、程序、反思四方面来解读这篇美文。

  一、抓住特点,说教材

  《永远的蝴蝶》是高教社出版的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爱情”主题的一篇课文。在学了前面的爱情诗歌、散文后,它以小小说形式构筑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将主人公失去恋人之后的悲痛、悔恨、自责、眷恋之情表达得缠绵绯恻,这就是小小说的魅力。所以,要求学生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了解并掌握小小说的体裁特点和写作技巧。

  二、因地制宜,说策略

  1、学情

  我任教的班级是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方面他们多才多艺,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创作能力强,对信息化手段介入教学兴趣浓厚,另一方面他们情窦初开,情感丰富,对爱情认识较为单一,却又重情重义,亦师亦友的我有必要加深学生对情感的认识和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目标

  通过对学情的分析,我设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赏析来感悟小小说的构思精巧,语言精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探究,提高对小小说悲剧美的分析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感受人物复杂的情感及本文凄美的意境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把本堂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把握悲剧美的表现手法。

  3、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依托信息技术,采取任务驱动法、词句圈划法、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读鉴赏共同来完成本堂课。

  三、多元解读,说程序

  我将从“蓄蝶之势”、“入蝶之境”、“识蝶之美”、“诉蝶之情”、“致蝶之意”、“续蝶之缘”这六个环节进行本课的教学。

  1、诗歌导入,课堂造势——蓄“蝶”之势

  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是我多年来的探索。按照惯例,我通过微博发起课文话题,引导学生在预习后畅所欲言,初步感知文章大意,为课堂造势。同学们为男女主人公的命途多舛扼腕叹息,对故事的戏剧化结尾伤感不已,这些发自真情的留言在课前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情感基调。

  在导入阶段,请全班齐声朗诵泰戈尔《飞鸟集》中最能表现课文主题的诗句。这些饱含情感、琅琅上口的语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其形成高涨的学习热情,迅速进入我预设的上课状态。

  2、梳理情节,审美人物——入“蝶”之境

  首先利用网络资源欣赏示范朗读视频,进入情境,由学生点出小说三要素,并概括故事情节。

  小说离不开人物形象的塑造。本课的樱子形象并没有实写,只有在语言、神态、动作、着装方面的淡淡几笔,我们仍能感觉到沉浸在热恋中的樱子是个温柔体贴、年轻美好的姑娘。

  樱子的美与好,加深了悲剧感。引入鲁迅的名句:“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提出“悲剧美”这一贯穿本堂课始终的名词。

  通常,学生整体感知小说后最直观的体验是对情节的把握和对人物的认识。对“悲剧美”概念的适时提出,有利于对整堂课的宏观把握。

  3、品评鉴赏,合作探究——识“蝶”之美

  学生自由诵读,换位思考,以提炼关键词的方式,感同身受“我”失去樱子那一刻的心情,进而提出,文中哪些地方渲染了这种心情?小小说的悲剧美有哪些常见的表现方式?根据学生在微博上集中关注的“雨”、“信”、“蝴蝶”三个元素,引导学生从“环境”、“布局”、“意象”三个方面来学习悲剧美的表现手法,本课的教学难点由此得到了落实。

  (1)环境的渲染

  “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环境是思想感情的'烘托和表白,汹涌的情感又渲染和强化了自然环境,而“雨”正是本课渲染和强化的自然环境。所以,我将学生在微博上围绕“雨”字提出的问题整理如下:

  1、文中哪些句子写“雨”?

  2、作者是如何描写“雨”的?

  3、“雨”带给我什么心理感受?

  4、小说以“雨”开篇并贯穿全文有什么作用?

  这几个问题以“雨”为中心,连环追问,层层推进,学生通过逐层解读,深切体会这雨是泪也是痛,失去樱子是“我”生命中最大的一次劫难。外物与内情相互融合,悲剧美的意境已经营造起来。

  (2)巧妙的布局

  在布局上,学生一语道破“信”是悲剧的导火线,贯穿文章始终。同桌之间合作学习,在了解了小小说的定义和写作要求后,通过查找圈划与“信”相关的句子来学习作者高超的小小说谋篇布局技巧。

  为此,我还引导学生课前自编自导自演创作了同课题微电影,这种新颖的自学方式加深了对悲剧美的体验,并把全文最让人肝肠寸断的地方指向结尾:“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通过请男女生分别回答,来情境式设想、体验结婚对个人的意义。而此处结婚的喜与死亡的悲形成了巨大反差,大大增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作者用最精炼的文字将时空人为放大,于高潮处戛然而止,言已尽而情未了,这就是小小说构思精巧的魅力。

  (3)诗化的意象

  本文有不少意象,就本文而言最突出的意象就是题目中的“蝴蝶”。以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蝴蝶”象征什么及“蝴蝶”与象征物的共性。

  学生找出了相关语句,指出永远的蝴蝶就是永远的樱子,蝴蝶和樱子的生命都美丽而短暂,这一特点本身就具有很浓的悲剧美。结合预习时在eLearning校园教学资源库的资料查找,学生指出蝴蝶还象征爱情,由“梁祝”、“庄周梦蝶”等故事体味蝴蝶与爱情的共性,特别是在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特有含义。

  最后在解题时,学生通过对文本主题的把握已经对这“永远”二字有了深刻而到位的诠释。

  4、绵绵诗句,寄语笔下——诉“蝶”之情

  此时学生已完全沉浸在浓浓的悲剧美中,教学重点已经落实。在这情感蓄累满满之时,给学生一个表达、释放的渠道尤为重要。学生在实现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把满腔感情化为诗句。当同学们深情朗读着自己的作品并潸然泪下时,我被他们的才情所折服,更为他们纯净的内心所打动。此举不但充分发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较好、口语表达水平突出的特点,而且加深了对情感的认识和体验。

  5、感悟人生,深化主题——致“蝶”之意

  悲剧已经发生,主人公该如何面对爱人的失去呢?我用正能量的传递作为结语,教导学生学会珍惜拥有,接受失去,直面人生,在悲痛之外,寻找勇气。

  在一曲《山楂花》中,同学们体味着樱子化蝶后的几许期盼。歌词恰如其分地升华主题,乐曲的伤感有利于悲剧美的自始至终。学生被这纯纯之爱所感动,同时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6、课外迁移,拓展延伸——续“蝶”之缘

  为了巩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请学生课后寻找、体味文中一些看似矛盾的话,在课外寻找与本课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并把学习成果在iTools校园个人作业平台实现共享。这两个疑难的梳理对加深体悟本文匠心独具的小小说的写作技巧大有帮助。

  四、反躬自问,说反思

  课是结束了,我的思考并未停止。本堂课力求突破以下四点:

  1、紧扣文本:引导学生细细读、反复品,使其更准确地体悟作品情感,理解作者匠心,力求构建富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

  2、创新教法:运用微博、微电影、校园教学平台等学生最常用、乐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实践活动并完成相关教学任务。

  3、形成能力:结合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各自优势,在教、学、思、做、悟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准,加深了人文素养的熏陶。

  4、互动生成:通过深度解读,实现生生间、生与文本间的情感互动和师生价值观的动态生成。

  整堂课通过对“悲剧美”表现手法的有效学习,让学生深深地沉浸在“悲剧美”的氛围中。解读这样的诗意小说,课堂氛围与文本气场必须相吻合。本堂课课堂气氛由热到静,但此时的静恰是教学的高潮,因为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理解了爱情的真谛,从而实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普希金说:“你在孤独、悲伤的日子,请悄悄地念一念我的名字,并且说:这世上有人在怀念我,我活在一个人的心里。”请让我谨以诗人的话作为对课文的回应,让爱情,定格在最美丽的瞬间,那一刻忧伤、无奈,却永恒。谢谢大家!

中职说课稿2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参评的说课题目是《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构思。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内容和作用分析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是吕瑞芳主编人卫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细菌概述部分第二节,主要讲解了细菌的生长繁殖、代谢产物以及细菌的遗传和变异。本节内容为细菌概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教学体系的连续性和科学性。它即为以后细菌个论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又有助于学生“无菌观念”的建立和“慎独”精神的培养,为各项护理技能的训练和良好职业操守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配套的教学大纲,遵循新课程改革中“关注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结合护理专业需要,同时参照护士执业资格和高职考试大纲,本着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原则,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和速度;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2熟悉:培养基的种类;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1.3了解: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意义;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

  2.1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并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2能用所学知识指导护理技能操作,争取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同“无菌操作”的必要性,能自觉培养“慎独”精神,为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学生接受能力和未来发展需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1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方式、速度和生长现象)

  1.2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2、教学难点: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二、说学情

  本次课授课对象为中专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但自控力稍差,做不到专心听课;课堂上能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发言,但阐述能力稍差,观点概述往往不准确;能围绕设定的问题积极思考,但发现问题的能力稍差。结合本节内容难度不大,但知识点多且琐碎的特点,我会在教学中注意直观性、互动性和启发性,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本着肯定鼓励的原则,使他们对课堂学习充满期望和信心。

  三、说教法与学法:

  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为指导,围绕教学目标,在分析教学内容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我选择以下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演示法:通过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获得生动的表象,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其对知识点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

  2、探究法: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创设情境,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解决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归纳法:通过归纳可以梳理明确知识点,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为清晰。

  4、练习法:通过练习,及时巩固知识点。

  (二)学法

  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确定“学法”如下:

  1、类比法:通过类比,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2、观察法: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课件演示过程)

  (一)第一课时本课时分三个环节:授课-习题练习-情境解析,从而达到“学习-学会-会用”的目的。

  1、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先简介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卓越贡献,并带领大家宣读南丁格尔誓言,进行职业情操的熏陶,激发学习热情。

  2、讲授新课:介绍细菌的生长繁殖。

  2.1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采用类比法教学,以人为例让学生讨论生物生长繁殖必不可少的条件,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2.2细菌繁殖的方式与速度我设计了一个动画,使学生建立直观、立体的认识。让他们体会细菌生殖速度之快,从而理解浸泡医疗器械的消毒液、各种灭菌敷料包需详细注明灭菌日期时间、有效期和失效日期时间的必要性,学会使用知识。

  2.3细菌的人工培养,我引用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由如何才能“知己知彼”导出人工培养的概念,进而引出培养基。在这里我设计了超链接,链接到各种类型的培养基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掌握知识点。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我使用了相关图片,让学生先行观察、讨论,然后我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提问,学生回答,最后给予评价总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观察、收集处理信息及口头表达能力。介绍完知识点之后及时通过一道思考题进行练习。最后设计了一个情景:“静脉输液时药物配置前药液检查”,让学生分组讨论检查内容及方法,然后总结发言,我针对不足之处给予补充、矫正。

  (二)第二课时本课时沿用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最后进行有效的教学总结,从而完美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1、首先介绍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根据专业需求本节重点介绍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这部分知识点多且琐碎,学生容易出现一头雾水的感觉。我通过超链接使授课内容层次感更清晰,便于学生紧跟老师思路。把每一种产物的特点归纳总结,便于学生掌握。讲解毒素时我例举了两个例子:“思念”水饺中毒事件和破伤风,让学生体会毒素的致病作用。讲解色素引入两张图片,通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色素的性质。介绍完知识点后及时通过一道思考题进行。最后创设“药物配置和静脉输液”的情境,让学生讨论后总结发言,我做出评价、补充,不足之处给予矫正。

  2、第二介绍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主要结合图片讲授,同时辅以引导探究,让学生即通过直观印象深刻理解知识点,又能深入思考挖掘新的知识。

  3、教学总结:

  3.1通过提问巩固知识点,保证知识目标的完成

  3.2通过自由发言讲述学习体会和心得,保证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的达成

  4、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条件

  (二)方式与速度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

  (一)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二)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意义

  三、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二)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五、教学反馈

  本次课通过大量实例和图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探究法、讨论法教学使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通过习题和情景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并运用了知识点。师生关系融洽,效果较好。

  由于授课内容偏多,在扩充知识点和完成教学任务之间有少许矛盾,今后将注意针对教学专业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以求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中职说课稿3

  一、说学生

  我所教班级是中职一年级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学生。所在班级的学生和当前中职生的情况一致,同学们厌学情绪严重,基础薄弱,对德育说教有着抵触情绪,给教学带来极大难度。但是,同学们正处在风华正茂的青少年时期,热爱生活,乐于竞争,对新颖独特的事物有兴趣,教学上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说教材

  我校采用的教材是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用书《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所讲章节是《模块十——成功就业》的第二话题《自我推销》。本章节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在教材的开篇语《致同学和老师》建议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取小组制、合作制;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通过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和模拟实践、角色扮演、思维训练等方法,引导同学们提出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知行的统一;在学习评价上,注重过程评价。

  三、说教学理念

  1、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2、人们学习的方式决定了你的教育方式……教导乃是诱导,诱导人们学习。——霍华·韩君时(Howard G.Hendricks)

  3、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住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住15%;但所亲身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住80%以上

  4、德育只有适应职校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做到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在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必须注重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必须有特色、有创新,才能让学生感到愉快……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有用、愉快的德育,才是贴近中职生的德育,才是快乐的德育。——蒋乃平

  四、说教学设计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理念,本人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二次开发,受公务员选拔中经常采用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启发,力图将群体面试引入德育教学,将本班学生分成四组,共同完成高空抛蛋小游戏项目,完成游戏后,在教室的引导和启发下,思考和讨论一系列问题,从而完成理念的提升和心灵的撞击。

  五、说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了解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含义,特点。

  2、通过高空抛蛋游戏体验参加集体面试的策略和技巧。

  3、通过高空抛蛋游戏,提高学生的`竞争与协作能力、体验感悟能力和关注细节的职业素养。

  六、说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通过游戏帮助学生提高细节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难点在于高空抛蛋游戏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分享与理念提升,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分成课前准备、组织教学、项目布置、项目体验、感悟提升、课堂总结等几个阶段。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物质准备、环境准备和分组准备。

  物质准备:准备鸡蛋3枚、绿健奶吸管6包、透明胶带3卷、剪刀3把、2米高标杆1副、计时秒表1块、DV数码1台

  环境准备:将教室布置成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

  分组准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是游戏组一、游戏组二、游戏组三和观察考核组。

  2、组织教学

  通过一个热身游戏——捉手指,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用时大约3分钟。

  3、项目布置

  在规定的20分钟内,每组利用吸管2包、剪刀1把、透明胶带1卷,将鸡蛋保护起来,从2米高的空中抛下。评判规则:鸡蛋完好者获胜;鸡蛋完好的同样情况下,使用吸管少者获胜。用时大约2分钟。

  4、项目体验

  教师宣布游戏开始,提醒观察考核组注意观察三组游戏中的参与细节,观察记录游戏中的不良表现。教师使用DV记录学生活动的细节。游戏结束,三组同学选派代表开始抛蛋,宣布游戏结果。用时大约25分钟。

  5、感悟提升

  = 1 * GB2 ⑴学生讨论本组获胜或失败的原因,分享游戏乐趣;

  = 2 * GB2 ⑵引导学生关注游戏结果到关注游戏活动中的细节,游戏不是教学目的而是手段,目的在于活动后的反思;

  = 3 * GB2 ⑶通过介绍20xx年10月17日《徐州日报》第六版《无视垃圾的公务员之考》,引入无领导小组讨论和群体面试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假如高空抛蛋游戏就是一次群体面试,回顾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评判自己能否在本次选拔中胜出;

  = 4 * GB2 ⑷观察考核组对游戏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 5 * GB2 ⑸教师对学生游戏活动情况进行点评

  感悟提升阶段用时大约13分钟。

  6、课堂总结

  引入团队合作中角色分配概念,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宣布教学结束。用时大约2分钟。

中职说课稿4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高中数学新课程《选修1-2》中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的第一课。本章知识将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实例,介绍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含义,以及如何利用合情推理去猜测和发现一些新结论,探索和提供解决一些问题的思路和方向。数学发现的过程往往包括合情推理的成分,在人类发明、创造活动中,合情推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合情推理常用的思维方法是归纳和类比。本节课将着重介绍归纳推理。本节课的内容属于数学思维方法的范畴,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是把过去渗透在具体数学内容中的推理的思维方法,以集中的、显性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加明确这些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意识的使用它们。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

  2、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例让学生体会并认识归纳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2、让学生利用归纳推理去猜测和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有意识地利用归纳推理来解决问题,感受归纳推理具有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意识。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结构特点,确定上述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难点:用归纳进行推理,作出猜想.由于学生的观察和归纳推理的能力有欠缺,在用归纳进行推理,作出猜想过程中会出现困难.

  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08-14班为美术特色班。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归纳推理能力偏弱。但由于本课着重介绍思维方法,对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基础要求不高,因此学生接受起来会相对容易一些。

  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

  1、寻找规律时欠缺方法;

  2、不能准确的用数学语言将发现的规律表述出来。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1、引言:当我们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时,数学就和我们在一起了。那么,这些知识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呢?其实每一个数学知识的诞生,最初的发现大多是带有偶然性的,然后通过大胆的猜测,反复的推理与论证,最终才得到正确的结论。也就是说猜测、推理与证明是我们发现新知识,获得新结论的重要手段。

  2、本章知识结构:

  教法分析本科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法分析由于本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在课上我将让学生经历自己思考—表述—纠错—再思考—归纳的过程,我在适当的时候做引导。

  教学流程:

  → → → →

  设计意图:

  由于本课是本章的起始课,通过引言和本章知识结构图可让学生先对新的一章知识有个整体的了解。

  3.哥德巴赫猜想:

  师生活动:(学生活动)计算:3+3=6, 5+3=8, 5+5=10, 5+7=12, 7+7=14, 13+3=16, 11+7=18, 13+7=20,

  观察6=3+3, 8=5+3, 10=5+5, 12=5+7, 14=7+7, 16=13+3, 18=11+7, 20=13+7, ……,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通过对上面几个等式的观察,你能的出什么结论?

  猜测:任一偶数(除去2,它本身是一素数)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

  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1742年哥德巴赫给欧拉写信提出这个,欧拉及以后的数学家无人能解,成为数学史上举世闻名的猜想。1973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充分大的偶数可表示为一个素数与至多两个素数乘积之和,数学上把它称为“1+2”。

  设计意图:哥德巴赫猜想的提出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运用归纳推理的过程,在这里我让学生充分的经历和感受此猜想的提出过程,可以让他们从中体会和提炼出归纳推理的含义。

  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经历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可以让他们体会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4.四色猜想:1852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197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逻辑判断,完成证明.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概念:

  由引例得出归纳推理的定义

  ①概念: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②归纳练习:

  (i)由铜、铁、铝、金、银能导电,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ii)由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内角和180度,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③讨论:

  (i)统计学中,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然后用样本估计总体,是否属归纳推理?

  (ii)归纳推理有何作用?(发现新事实,获得新结论,是做出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2.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例1、观察等式:1=12

  1+3=4=22

  1+3+5=9=32

  1+3+5+7=16=42

  1+3+5+7+9=25=52

  由上述事实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师生活动:

  问题:

  1、加数的个数与和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加数具有什么特点?

  3、观察右图,你能的出等式的几何意义吗?

  猜想:

  前n个连续正奇数的和等于n的平方,即1+3+ ... +(2n-1)=n2

  动手练一练:练习1

  1.观察图中○和△的个数,猜想第n个图形中○和△的个数。

  2.试求第几个图中○和△的个数相等?

  例2已知数列的第1项,且,试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师生活动:分析思路:试值n=1,2,3,4 →猜想

  引导学生反思:利用归纳推理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由特殊到一般。

  设计意图:本例是让学生利用数列的一个一般结论—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通过观察,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本例归纳过程较简单,但学生可能对递推公式的用法及通项公式的定义不清楚,教师可在此处加以引导。

  3.师生小结:

  ①归纳推理的要点: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

  ②典型例子:哥德巴赫猜想的提出;数列通项公式的归纳

  ③归纳推理的作用:具有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

  ④强调:归纳推理有猜想的成分,因此推理所得的结论未必正确,有待证明。

  费马猜想:法国业余数学家之王—费马(1601-1665)在1640年通过对xxx的观察,发现其结果都是素数,于是提出猜想:对所有的自然数,任何形如的数都是素数.后来瑞士数学家欧拉,发现不是素数,推翻费马猜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合情推理的结论未必可靠,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必须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加以证明才能得到确认。引导学生无论在学习和做事方面都要养成一个严谨的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1.练习:教材P38 1、2题.

  四、布置作业:教材P44习题A组1、2、3题.

中职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本框《委婉地拒绝》是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九个训练内容,是前两框教学内容的延伸。在前面两框《耐心地劝说》和《友好地协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与人交往的各种技巧和原则,以及这些技巧和原则对双方的感情和关系的积极影响和益处,从思想上唤醒了学生要把握与人交往的方法。本框是把前两框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落实交往技巧的学习,是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是重难点所在,在三框内容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身体和心理都不成熟,他们的沟通能力较弱,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他人的不合理请求往往会勉强答应,而不知道如何拒绝。有些比较内向的学生还会在答应别人的不合理请求之后,花一些不必要的精力来满足对方的请求,而搞得自己身心不愉悦,心理还对对方产生不满意的想法。许多学生都处在这样的困惑之中,他们都希望能够和同学处好关系,都不愿成为不想帮助其他人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困惑他们不知该如何应对,教师的正面引导和适时教育尤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对本教材的结构及内容分析,结合着本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认识到生活中各种不合理要求对自身的影响及其产生的消极作用,学会拒绝不合理要求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运用委婉拒绝别人的方法,逐步形成拒绝不合理要求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鼓起学生敢于拒绝别人的勇气和信心。

  2、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激发学生自觉拒绝不合理要求。

  3、培养学生追求轻松、愉快、和谐的'中学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树立战胜不敢说不的勇气和信心。

  2、学会拒绝不合理要求的方法。

  难点:结合自身实际,学会委婉拒绝别人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先通过“看小品明事理,导入新课——认识不合理要求”、 “再现下品,交流评议——直面不合理要求”、 “故事启发、友情提醒——拒绝不合理要求”等环节教学,鼓足学生的勇气和信心,激发学生自觉拒绝不合理要求,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结合了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交流讨论,进一步明辨小品的实质,增强学生战胜不合理要求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在“自读归类,实地演总结”的环节教学,不仅加深了对本课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追求轻松、愉快、和谐的中学生活。

  六、说教法

  情景分析、小组合作、启发式教学

  (一)从故事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运用故事启发,小组合作模拟演示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促进知与行的统一。

  (二)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自读归类”环节。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中职说课稿6

  一、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以发展学生为本,根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健美操,注重营造体育情感环境,保障学生注意力集中,有兴趣。使学生在动感的音乐、健美的动作组合中体验锻炼的乐趣,感受同学的互相合作,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新合作精神。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身体全面和谐发展,为“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健美操的四种基本步伐学习为主要内容,充分挖掘体育运动中的健美,审美内涵,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逐步形成学生优美的身体姿态和良好的气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增强体育创新意识,发展协调能力,提高节奏感,培养合作精神。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中专二年级的学生。学生正处于心理的转变时期,是个性发展的转折点。学生对健身健美的热爱,在此成长期间,男生素质力量增加,女生形体姿态塑造都为最佳时期。健美操可以调动学生健身的积极性,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自信心,放松心情,缓减压力。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知道并能说出四种基本步伐的名称,并知道健美操成套动作组合是由基本步伐组成。

  2、技能目标:90%—100%的学生能参与基本步伐的学习,80%的学生可以跟随音乐节奏完成基本步伐的变换,并且动作到位,协调优美。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相互合作的意识,锻炼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节奏感,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并体验成功乐趣,愉悦身心。

  五、教学内容教学对象

  教学内容:健美操的四种基本步伐(一字步,V字步,并步,交叉步)

  教学对象:中专二年级学生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音乐与动作的协调。

  教学难点:动作的规范性。统一性以及学生协调能力的培养

  七、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1、讲解示范法;2、语言提示法;3、递加循环法。

  学练方法:1、自主性学习;2、合作性学习;3、探究性学习。

  八、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教学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始部分

  2分钟

  常规导入: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服饰要求、安排好见习生、简述课的内容和要求。

  1、仔细清点人数

  2、讲解本节课学习内容及要求

  1、集合:快、静、齐

  2、明确学习内容。

  适时明确提出本节课内容,形成对新知应用的初步创建。

  准备部分

  热身:1、放音乐指导学生热身慢跑,要求动作舒展

  2、徒手操:头部运动—肩部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踢腿运动—弓步运动—关节绕环,要求全身关节活动全面动作协调

  3、韧带的拉伸

  1、教师播放音乐

  2、口令

  3、展示一段健美操

  1、自觉慢跑

  2、认真做准备活动

  3、认真观察教师的展示

  。

  1、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受伤

  2、教师展示一段健美操,从学生的'感官入手,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师生一起做热身练习,为健美操上课做铺垫。

  基本部分

  健美操的四种基本步伐:

  1、一字步,

  2、V字步,

  3、并步

  4、交叉步)

  1、教学步骤

  在一个8拍健美操音乐下,跟随节奏

  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2教师带操,利用语言手势进行教学提示:做什么?(吸腿、踏步)向什么方向做(向左走或者向右)怎样做(双臂夹紧水平上举至耳朵两侧)什么时候做(4、3、2、走)激励的语言(坚持、加油、很棒)

  3、巡回指导并纠正错误

  4、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给予评价

  1、学生根据节拍,原地屈膝弹动

  2、学习四种健美操基本步伐

  3、在练习步伐时,要求学生双手叉腰或者手臂自然摆动

  4、分组练习对比纠错

  5、成果展示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学生是课堂主题,教师起引导作用

  2、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学习。

  目的:让学生从小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结束部分

  在柔美的旋律中,进行放松练习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对本节课进行总结。鼓励学生、肯定学生。

  1、交流讨

  论自主进行小结

  让学生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将在以后的课堂中进行扬长避短

  预计课效果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平均心率为110~120次每分钟,练习密度45%~55%

中职说课稿7

  【设计理念】

  近年来,整个社会普遍感受到,学生承受、克服挫折的勇气和能力越来越弱,挫折反应极为强烈。现在社会激烈竞争,学生不但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掌握各种技能,同时也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个性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设计这次活动,目的是要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用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战胜各种困难,争取进步。

  【选择该主题的原因】

  针对现在的学生抗挫折能力弱的现状,我选择这个课题,主要想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掌握认清挫折、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增强战胜挫折的毅力,提高抗挫折能力。

  【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使学生了解挫折的概念,产生挫折的原因和战胜挫折的方法。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分析挫折的能力和战胜挫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充分认识人生难免有挫折,做好直面挫折的心理准备。

  2、以乐观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与逆境,有战胜挫折的决心。

  3、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说教法】

  本节课教学手段先进,形式生动活泼,我在教学中较好地运用了电教手段,视频的插入充分体现了电教法和直观教学法。整个过程通过引导法,分析法,对话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并且运用了游戏体验法、案例教学法以及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活泼。此外我还通过表格法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经历的挫折和当时的心情,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说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联系实际,从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运用讨论交流法提出所遇到的困难并解决问题、战胜挫折,体验法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挫折的含义和受挫心情,为下面解决问题做铺垫。同时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法探索战胜挫折的方法。学生通过观看名人励志视频联系到自身,很好的运用了迁移法来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提高战胜挫折的能力和勇气。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根据主题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设计了五大教学环节,下面我就来具体谈谈:

  一、热身游戏,体验挫折

  本主题的设计主要想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挫折,为寻找方法做好铺垫。

  新课程提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学习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诸多活动。

  上课伊始,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夹豆”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感受挫折,通过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设一种轻松、开放、安全的氛围。同时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没有“常胜将军”,成功并非一帆风顺。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为心情掌舵” 。

  二、联系实际,挫折自查

  在第二个大环节中,主要设计了三个小的活动,让学生查找自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想一想:首先引出什么是挫折,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简单的定义。

  2、忆一忆:引导学生使用鼻息放松法,很好的吐露心声,并通过填写挫折卡,自查实际生活中的挫折,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完成,在舒缓的氛围中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说出心里话,从而更好地对自身挫折进行自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可能产生挫折的几个方面:比如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并相机进行板书。

  通过放松练习及回忆,在轻松的环境中使学生很好的重现自己各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有挫折可说,有挫折想说,说自己的真心话。为下面的辅导活动作好铺垫。

  3、画一画:在放松、回忆和诉说后,引导学生画出自己经历的一次印象最深刻的挫折的心情,让学生得到一定程度的心理释放,同时也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三、解开心结,战胜挫折

  本主题主要通过情景剧的表演,寻找打开心结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自身问题,其中设计了两个小环节:

  1.总结方法:通过心理情景剧的表演,以身边有代表性的故事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助人自助”是心理辅导的目标,通过帮助别人,让学生在讨论中集思广益,寻求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总结相机板书有效的干预方法。

  2.方法训练营:在体验、感知战胜挫折方法之后,学生的情感由此及彼,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挫折,同时有效解决自身问题。

  四、乘风破浪,驶向彼岸

  在这个主题中,主要通过励志教育,引导激励学生拥有战胜挫折的勇气和力量,让学生在激励中不断前进。

  1、播放视频。

  舞蹈《牵手》视频中,展现的是一对残疾人舞蹈演员用精湛的技艺和惊人的毅力演绎了一段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为理想,为志向奋斗终生的感人故事。

  2、名人引领

  通过杏林子执著追求梦想的经历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明确:遭受挫折的不仅是身残志坚的人,还有很多人士取得成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经历挫折后及时反思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例如李嘉诚、林肯等……

  3、交流座右铭

  在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以后,我还引导学生交流课前准备的座右铭,在耳熟能详的歌曲《水手》的氛围中,学生更加明确:要想度过“挫折”这条河流,往往需要乘上“自强不息”、“执著”这条小船才能逆流而上,顺利度过。

  总之,本节课我力争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获取方法,并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

  五、课外延伸

  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很多难题。农民会遇到自然灾害而颗粒无收;工人会因为企业经营困难而下岗;青少年也可能会在学习成绩、升学考试、同学关系、身体健康等问题上遇到挫折。面对这些挫折,你身边的家人或朋友是怎样对待的呢,课后请你对他们进行采访,并完成下列采访卡:

  你采访的对象:

  他们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挫折:

  经历挫折后的表现:

  写出采访心得:

  【预期效果】:

  整堂课的设计,我本着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采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积极主动的发现自身问题,并通过总结方法,很好的解决自身问题,让学生在自我悦纳中成长。同时课堂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积极参与,有效解决自身问题,并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设计这次活动,目的是要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用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战胜各种困难,争取进步。

  【板书设计】:

  板书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板书设计如下:

  为心情掌舵

  学习

  生活

  人际交往

中职说课稿8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气质和性格》。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讲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气质和性格》是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它是一篇说理清晰,浅显易懂的科普文章。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和提要,以及学习编文摘。本教材第一单元的重点是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资料、筛选信息以及制作卡片的基本方法,培养从读物中提取有关信息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对多种文体的筛选概括能力,我在第一课选择了议论文《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二课选择了《南州六月荔枝丹》作为学习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已经基本具有了概括和提要的能力,并且学会了编文摘的阅读方法。单元教学第三课,我选用《气质和性格》作为教学内容。正如阅读提示里讲到的,学习这篇课文,有利于理解他人、认识自身,有利于完善自我、与人相处。同时,本文还做到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说明深奥的心理学重要课题,这也是因为文章善于使用概括、提示性的语句。作为单元第三课的教学文章,我认为它完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概括和提要的能力,完成单元教学重点;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形成良好的性格,能较好的完成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实施。据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识目标:明确气质和性格的含义,辨析气质和性格的联系和区别,了解性格表现的特征

  2、能力目标:强化对文章进行概括和提要的能力。

  3、情感目标:能较好地认识自己的气质,客观评价自己的性格,进而坚定为形成好的性格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的决心。

  这3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同时它也切合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和提要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本文学习促使学生为追求好的性格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

  二、说教法:

  做教师的都熟知这样一句话——“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同音不同义的两个字精辟的点明了教学的精髓所在。达尔文也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只有教给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才能带引学生主动思考,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为了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新课程精神,结合本课实际,特设定以下具体教法:

  1、置疑解惑法——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2、引导启发法——给出方向,自由探索。

  3、评价分析法——掌握知识,运用实践,拓展思维。

  其中评价分析法是本篇课文达成教学目标的最基本的方法。这里的评价分析法,是鼓励学生探索未知,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发现规律,不断完善自我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充当领路者的角色。确定方法,给出标准;设计路径,自由发展。让学生自己主导评价分析的过程,自发的探究深入,通过所学所知所感,向正确的行为目标靠近。在这个过程中,课堂行为由传统枯燥的教师单向信息输送转变为学生主动积极的探求所需信息,实践所学内容,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所谓“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这句话正是强调了使用正确方法的重要意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会学生正确高效、事半功倍的学法,我想,正成为衡量教师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语文学习本就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互动学习,激发学生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互动性、创新性,从而达到产生兴趣、主动学习、情感共鸣、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平衡发展。达成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学法具体如下:

  1、预热法——通过课前预习课文和查找相关的背景资料,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兴趣。

  2、勾画圈点法——在学习中勤动笔墨、有效读书。

  3、自我评价法——认清自我、发现问题、寻求突破。

  4、总结归纳法——思考总结、获取知识;亲身实践,学以致用。

  5、交流互动法——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得出结论,获得成就感。

  其中,自我评价法、总结归纳法、交流互动法贴合本课教学要点,极为重要。这三种学习方法的掌握,将有利于学生变接受性学习为研究性学习。它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特点是问题性和实践性,能充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四、教学程序:

  (一)建构氛围,解题定标。

  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本课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课文导入。对于现今的中职学生来说,教师放下身段,跳出课文,与他们讨论他们的喜好和择友标准,是他们非常欢迎的一种行为。这样导入的好处能使课堂伊始就建构起一种平等友好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思考、与教师产生互动。问题本身就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板书课题。随后顺势引出作者,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简介之。重点介绍作者在心理学界的.卓越地位,引出“心理学”概念。

  明确教学目标。

  (二)初读感知,遇惑前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教师在建构一个充满求知欲望的课堂之前,就要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设计问题,完善环节;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占有学生的求知欲。

  第一次阅读是设定在检查预习情况的目标之上的。给出的问题直接要求学生辨析气质和性格二者的定义。而学生寻找出来的答案完全不同于他们平时对这二者的理解,甚至是完全颠倒了的概念。基于人们对于充满神秘感的心理学的好奇心,学生的求知兴欲望将完全引爆。接下来我设计用学生熟悉的人物来进行举例分析。《水浒》中的两组人物,李逵和石秀,武松和鲁智深,性格典型,形象鲜明。在完成对他们的讨论之后,学生一定会很想知道是什么使得看上去同样性情的人物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气质状态。这种好奇心会驱使学生主动深入课本去探究、去发现。所以此时,辨析气质和性格的联系区别正是恰到好处。

  (三)细读文章,发现规律。

  叶圣陶先生始终告诫我们——“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通过前面的教学过程明确了气质先天,性格后天。我们得出结论是本性可移。那么先天的气质有哪些表现类型呢?这个问题完全用来锻炼学生的筛选和概括能力。师生配合归纳出类型之后,就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根据以上的类型来分析李逵和石秀,武松和鲁智深。学生间自由讨论,互动交流,结合文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过渡到“本性可移”。虽然气质不易改变,但是后天良好的教育和适当的要求会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产生影响。引发学生寻找,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点?适时的归纳讲解,请学生举例分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把握正确的评价方法,从而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

  (四)自我评价,端正认识。

  “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我们承认,,我们的学生可以说是聪明的,有经验的;但是却很少能称作是有才能的人。这是因为他们很少具有使事物变得更好的能力。如何结合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合理利用学习内容,增益成长,完善自我,获得这种促进事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才能呢?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认清自我。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对自己属于哪种气质类型一定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这时现场对学生进行气质性格的心里测试,将会使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实施是先请学生自我评价,然后发放测试卷,完成测试。然后点评之前公开分析自己类型的学生,给出建议。接着进行性格的自我评价三个问题的作答,趁热打铁,结合学生的气质类型,请学生进行自我分析,相互评价。

  在这一环节里,“自我评价”的学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帮助学生理性思考,认清自我,走向未来。

  教师在学生互相评价之后,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总结课堂内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明确气质性格无好坏之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锻炼成就良好的性格。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的产生问题,主动的解决问题。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只有带着所学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新课程标准下创新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所以,将疑问引申到课外,布置学生完成作业:一、解释词语。二、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以及你所做的测试结果,制定一个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切实可行的近期学习计划。

  最后,询问学生在本堂课还有哪些疑问存而未决,请学生给出教师本堂课的教学评价,然后给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教师根据学生问题和评价总结综述。

  至此,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法和学法的实践应用圆满完成。

中职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阴”与“晴”是两种最常见的天气现象。著名画家吴冠中却用它们来阐释他的绘画理念。这也是我今天说课的主题《画里阴晴》。

  下面我将围绕:“活水思源—--说教材,教学相长—--说策略、不悱不发—--说过程、跬步千里—--说反思”四个方面开展我的说课。

  一、活水思源—--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画里阴晴》一课来源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四单元里的第三篇文章。

  本单元阅读与欣赏部分的学习重点是欣赏散文。

  《画里阴晴》一文,作者吴冠中通过叙写中外画家对“阴”与“晴”两种审美趣味的不同感受和采用的不同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的独特感悟:艺术贵在创新。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文章主旨,结合单元教学目标,从学情出发,我拟定了本堂课的三维目标为:

  在知识和能力上,我希望学生借此感悟中国画与油画不同的艺术风格,理解作者的艺术观点,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在过程和方法上,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进一步感悟作者的艺术观点。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我希望本文能唤起学生对“创新精神”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重难点

  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重点就有了核心。

  本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论述的中心,学习借鉴作者的艺术观点——艺术贵在创新。

  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艺散文,涉及到绘画方面的知识,所以要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绘画艺术风格是难点之一,对职高学生而言,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同样也是一大难点。

  二、教学相长—--说策略

  (一)学情分析

  有位专家曾经说过:“我们想引领学生到那里去,那必须首先知道学生现在到底在哪里。”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先要进行学情的分析。

  我所授课对象的对象是职高高一动漫班级的学生。

  1.职高学生语文学习基础普遍不好,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但他们大多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存有较强的好奇心。

  2.由于是动漫班级,经过一个学期的美术课学习,他们初步具有一定的绘画与色彩基础,这也是我在执教这篇文艺散文要充分利用的地方。

  所以,《画里阴晴》一文,我也是一直把它作为美术大类专业的重点授课篇目。

  (二)设计理念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

  1.以学定教。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所以,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来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运用,并做出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和处理。

  2.创设“大语文”课堂。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职业中学语文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教学中渗入“绘画”方面的知识,将语文学科与美术专业、信息化技术相整合,强化语文教学中跨学科文化的多元审美价值。

  (三)教法/学法

  基于上述教学设计理念,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构建开放、互动的课堂。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力求整个课堂呈现出开放、动态和不断生成的特点。

  三、不悱不发—--说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学生的准备:学生分成两组,结合现有的专业知识,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水墨画”和“油画”的相关知识。

  2.教师的准备:网上收集相关资料,按照“教学设计”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实施阶段

  45分钟的课堂教学,我又分为4个教学流程:激趣导入,设置悬念(约5分钟);美读感知,交流体悟(约20分钟);合作探究,质疑深入(约15分钟);活动体验,拓展延伸(约5分钟)。

  1.激趣导入,设置悬念

  按照课前准备的要求,两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派代表上台,并且出示实物画作,给我们大家初步介绍“油画”和“水墨画”的相关知识。

  结合学生专业背景,调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检查了预习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吴冠中的画作《江南小镇》,请学生们评价吴冠中的画作,更接近哪一种绘画的风格。

  在简要介绍了作者吴冠中之后,我抛出问题“曾留学法国学习油画的吴冠中,为什么画作却更接近中国水墨画的风格呢?

  设置了悬念,任务驱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2.美读感知,交流体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参与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在本环节中,我先播放配乐朗读,为学生创设意境,学生边听朗读边思考,为接下来的感知、探究奠定充分的情感基础。

  美读之后,我引导学生回到文本,寻找答案“西洋油画家和作者对待阳光和阴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这种从文本中寻找答案,相互交流的过程,也就是对文章内容感知的过程。

  在师生互动中,学生明确了:西洋派----投靠阳光,陶醉阳光的,这个关键字是“晴”,西方油画的风格是写实、明朗、鲜艳。而作者----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这个关键字是“阴”,中国水墨画的风格是:写意、轻快、湿润。

  而为了加深学生这种感悟,在重点分析“默看细雨湿桃花”一句这个“湿”字的独特味道之后,我进一步提出,在对雨意和“湿”的独特感悟上作者是不缺少知音的。

  请学生回忆关于雨的诗句,简单互动交流。

  学生回忆起了: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既能够调动出学生原有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又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学生也不难感悟到,雨湿的山水草木有着别样的韵味、情调,表达着不同的意境。所以,内心有着深深的传统文化情结的作者自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将此融入进他的绘画创作之中。

  3.合作探究,质疑深入

  在完成了初步鉴赏,解决了“阴”与“晴”,“水墨画”与“油画”的各自特点与关系之后,我顺势提出本堂课讨论的核心话题“江南到底适不适宜画油画?”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刚开始很多学生却都只是简单的回答道“是”与“不是”。

  此时,教师要适时地调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表明观点,要指导学生从原文中去寻找答案。对于表明作者观点的词语和句子,一定要指导学生去读,去细细品味,及时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正确理解。

  而随着我巧妙的引导和鼓励,学生讨论逐渐深入,在质疑中,他们从文本中寻找到许多诸如“大概”“数十年来,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都要使用不同的技巧……”“现成的西方和我国的传统技法都不很合用”“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等这些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我适时点拨: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他正是要创造一种“中西兼用、阴晴兼画”的绘画风格,吴冠中的“此油画”已非“彼油画”,从而导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艺术贵在创新。

  至此,教学的重点也得到了有效地突破。

  4.活动体验,拓展延伸

  课堂进行到这里,学生对作者吴冠中这种“中西兼用、阴晴兼画”“中西合璧”绘画作品自然是十分期待,此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数张吴冠中的画作请学生们欣赏已是水到渠成。

  但是在欣赏中,我有意插入了一幅并不是吴冠中风格的画作,叫学生尝试辨认。可喜的是,许多学生一眼就分辨出来。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置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关照了学生美术大类的专业特色,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可谓一举多得。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主题意义的拓展与升华,在简单的课堂小结之后,我给学生介绍了数则有关创新的“名言名句”。

  同时,布置了相应的课外作业:

  1.在作业本上摘抄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关“雨”的诗句。

  2.收集有关艺术或生活中创新的案例,准备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这个作业的设计旨在升华学生对创新精神的理解与感悟,同时增加学生知识与信息的积累。

  以上就是整个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如下(略):

  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四、跬步千里—--说反思

  最后是我的教学反思:

  1.语文教师应是大杂家。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要更好的完成这么一篇文艺散文的教学,你非得有点绘画方面的知识不可。诚然,新的教育时代要求我们语文老师不仅要做语文学科的“专家”,而且还应是个了解包括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知识,懂生活的“大杂家”,正所谓“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2.“专业渗透”。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高教育,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中职语文教师要努力使语文教学与学生未来的职业联系起来。如在本课教学中,我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不失时机地渗透美术专业知识,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语文实实在在的意义。

  3.“语文味”。

  但职高语文课,最终还是语文课。教学中我们如果只是强调职教的特色,专业的风味,而脱离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也就失去了语文课所特有的“语文味”,职高语文恐怕也将在边缘化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一堂中职语文课中如何将这二者处理、拿捏到位很值得我们大家思考。

  但我想,正如这篇文章写得那样,画里有阴有晴,阴晴可以兼得。职高语文的“专业渗透”与“语文味”,也是可以兼得的。

  虽亦难至,心向往之。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中职说课稿10

  你是否为未来前途而迷茫?

  你是否为确定职业方向而烦恼?

  你是否为职业需要的技能而苦苦思考?

  你是否为如何在众多名校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忧虑?

  请走进这里,与我们共同分享成长与成才经历——

  一、背景分析

  当前形势,就业压力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都在感叹“路在何方”,那么职高生,如何在人才迭出的竞争中、在机遇挑战并存的现实中突出重围、立于一席之地呢?我所准备的这堂课就希望能给即将步入社会的中职生带来几点建议或思考。

  二、理念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应该是让学生有参与的热情,应该是活动过后有尽可能多的收获。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拓展学生自主空间,培养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的能力,体现由课内到课外,再从课外到课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体验、锻炼能力、寻找自信。

  三、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导游班的学生,她们的特点是个性丰富、外向开朗,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校学习了两年之后,她们具备导游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素质。大多数学生都曾多次承担校内、县内的向导工作,大方主动。

  她们即将面临就业实习。从学生到职业导游的角色转换,会让她们一时间手足无措,不清楚未来的岗位选择,不明白该有的职业心态。

  面对这些,我力图通过课前的准备、课中的实践、课后的反思,帮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能更完美地胜任工作、能更踏实地步入社会,让语文与专业相结合,与生活相通相用。

  四、目标分析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语文下册中有一块内容为《展望我们未来的职场——“我的职业设计”策划会》。诚然,该内容对高一学生有一定的未来预设性,而放在高二学生身上更有实际的意义和操作性、发展性,效果更好。故而,根据以上诸多分析,我依托该内容为蓝本,合并老教材中的“应聘”单元,加入我的设想元素,结合象山本土资源、本校产教结合办学优势以及本班专业特色,开展课内课外多样活动,延伸原有教材的活动目的,我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定于以下三方面。

  1、认知目标:

  (1)了解当地旅游资源及相关知识。

  (2)培养收集、整理、比较和筛选资料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提高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

  (3)通过现场模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应变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其热爱家乡民俗,准确自我定位,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以利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五、重难点分析

  重点:提升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素质;

  难点: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六、教法学法分析

  任务驱动法、“活动—体验”情景教学法、调查讨论法、研究性学习法等

  我建立好总体目标框架,围绕它,细化衍生出一个个小任务,我运用任务驱动法,期间伴以“活动—体验”情景教学法、调查讨论法、研究性学习法等教法学法的运用和指导,企图达到所拟定的学习目标,致力突破该教学重难点。

  七、教学课时:

  2课时

  活动时间:2-3周

  八、活动程序

  (一)一试身手

  多年来,我校致力于开辟一条产教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事实证明,成果显著。依托旅游专业,我校名下创办了一家象山海蓝蓝旅行社。同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象山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行业品质不断提升,已成为象山支柱经济之一。既然有如此优先的学习资源,我何不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假期,主动向县内各大旅行社联系求职,当一名实习小导游,并把自己的经历和心得用随笔的方式记录下来,互相交流。

  “我是小导游”活动就这样在08导游班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据统计我班学生实习分布如下:象山海蓝蓝旅行社47.8%;黄金海岸旅行社20.6%;象山旅行社15.7%;半岛旅行社6.1%;金马旅行社5.6%;其他4.2%。课余饭后,你可以随处看见学生们在讨论交流其中的趣事和难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安排,既与我所授课的班级专业对口,又与生活实际相贴切,与个人利益休戚相关。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了用武之地。未入职场之前,先练练胆量、用用知识,能收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刺激学生提前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双重效果。

  (二)二明市场

  “人才标准怎样制定?人才素质靠谁来评价?”众所周知,职业教育对准市场设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我想,市场才是这人才社会化评价的破冰之具。所以,我们必须了解日益蓬勃的旅游服务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旅游人才。第二个任务,我发动学生大胆进行市场调查,采访旅行社经理、请教同行师姐、询问客人,形成调查报告,与第一个活动双管齐下,时间和精力上并不冲突。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语文实践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上述两个任务均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真正接触社会,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无形中运用语文技巧,获得最直接的感受,这往往是最珍贵的,并关乎之后几个任务能否圆满完成。

  (三)三转职场

  从课外转入课内,在第一个教学课时,我将一则招聘广告引入课堂,更是将一场应聘会即职场入门之口搬到了学生的面前。在课前,学生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翻阅查找了资料,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附:

  《招聘广告》

  象山海蓝蓝旅行社为扩大象山旅游路线,现面向社会,招聘若干名地接导游,要求职高学历以上,具备导游证,熟悉象山旅游路线,活泼开朗,善于言谈,月薪980元。有意者面谈。联系人:陈小姐。联系电话:0574—65766013。

  活动准备

  1、学生类:象山地接导游招聘会中的人物均由08导游班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台前幕后,整个过程划分为终审组、策划组、导演组(招聘者)和演员组(应聘者)。各组别由学生自行选报,并互相调剂,最终形成以下组织机构。

  【设计意图】:本人在此环节内让学生自由抉择,分门别类,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事可为,全体“活动”起来。

  2、教师则在学生讨论探究、形成思路和操作实践中起观察、监督、指导作用,并在最后进行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服务者,为学生营造相互依存、信任的群体氛围,优化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互动。

  (三)分组活动

  1、小组活动、权责明确:

  课堂主题为“Are you ready?”(你准备好了吗?)你准备好工作了吗?你准备好当一名导游吗?你准备好当一名好导游吗?

  各组别各司其职,安排招聘细节,讨论成文。

  A.策划组:准备现场提问、收集多方资料、制作课件展示、设计招聘环节

  B.导演组(招聘者):根据策划组的安排,熟悉提问要求,并现场应变。

  C.演员组(应聘者):撰写求职信、熟悉当地资料、真实本色演出。

  D.终审组:裁定是否被录取,或招聘过程中是否有欠公平之处。

  【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权责明确,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可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能力和判断力,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做下良好的铺垫。学生的使命,以分工明确的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对自己的观点、思想不断修正和调整中,使自己的认知、情感、价值观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2、组内互评、确定标准:

  组内成员从不同身份出发,合作讨论思考,并制作评价表“好导游的标准是什么”,以此依据。

  四份评价表如下:(多媒体)

  每份评价表的各项细则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 A表示好;B表示较好;C表示一般;D表示尚可。

  【设计意图】:学生自制的评价表,是学生对本职业生涯规划的一次判断,也是学生对自身专业能力的一种评价。它可以作为本堂课的课程标准,也可以成为学生再讨论、再反思的依据。

  (四)集体活动、拟真探索:

  1、导入语:

  有谁能挡住时光的脚步,有谁能长留青春的容颜,我们即将真正触摸毕业的那一时刻,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应聘是每位中职生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必经之门”。

  各位,Are you ready?那么,招聘会现在开始!

  【设计意图】:机会往往是为有准备的头脑而准备的,企图将“Are you ready”成为本堂课乃至学生步入社会后的一句自省语,朝着自己的目标进发。教师则充当主持的角色,将各组的展示环节串联起来,体现穿针引线的作用,同时能够和学生融合,构建比较好的交流平台。

  2、班级活动:

  象山地接导游的招聘会,就此搬上学生课堂。秩序井然,节奏紧凑,气氛热烈。整个过程,设计了三个环节进行处理。

  A.自我推荐

  在招聘者面前,应聘者进行自我推荐演说,在规定的时间内简要清楚地说明个人情况,并能引起用人单位兴趣,其中能反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B.现场提问

  一般来说,招聘单位都会通过面试提问来了解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应聘者的基本情况;二是应聘者的素质状况,即求职意向、禀性人格、智慧潜能等。因此,招聘者所提的问题往往会围绕这两方面展开,须掌握一定的技巧。

  a.接问快答,对答如流

  b.变通顺承,机敏转接

  c.扬长避短,迂回曲对

  C.情景对话

  策划组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自主展示搜集到的一些关于象山旅游图片,比如休闲海钓、中国渔村、象山大黄鱼等;导演组学生进行对话,情景扮演游客;演员组学生则必须充分利用所学旅游专业知识,用流畅、自然的语言加以表达,适当时可加以肢体、表情语言,由内转化为外,以达到完美的效果。

  【设计意图】: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重要的是生活中的`语文。这种“活动—体验”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3、自我评价

  招聘会结束。针对评价表,各组寻找问题,重新修改评价表,在评价中强化知识,具体评定到底今后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职业。

  【设计意图】:整个评价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自由自在、身心愉悦的“自我画像”的境界中,不仅强化了个性主体的内心体验,优化了实践活动意义,也为后来的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教师评价

  教师针对上述各环节的操作,记录下每个组及个人的优点和问题,借此探讨,指明在语言表达、行文撰写、环节构思等方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以自身的语文修养、人生阅历激励学生,润物细无声,学生必然能从中感受语文魅力,无形中得到提高。

  (四)四论答辩

  在第二节课,学生结合实习小记和调查报告以及应聘感受,以“我的职场我做主”为主题,进行毕业答辩设计,可谈谈对未来职业的设想、对角色转换的心理调整等等。

  【设计意图】:虽说,职高学生的答辩水平和毕业设计略见一般,稍显稚嫩,但关键的是让学生有此职业规划意识,有机会更广泛地运用语文。有语文应用,有专业理论,有社会实践,有市场调查,从书本到实践,从微观到宏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时刻把握学生在活动之后的片刻感受,善于总结,集聚为更大的收获。

  (五)五齐贤能

  古人有成语云,“见贤思齐”。孔芳野,我校00级旅游专业,优秀毕业生,现工作于半岛旅行社,曾获宁波市优秀导游、象山金牌导游。邀请她来我班讲述她多年的从业经验,以便于学生借鉴。

  【设计意图】:限于种种客观因素,间接经验也可以是无限的,它们可以填补直接经验的空白,拉近成功与人们的距离。邀请同校毕业学姐讲授知识,这种方式,更易于接受,有亲切感和实用价值,颇受学生欢迎。

  (六)六聚众智

  各组别取长补短、积累成文、成果展示,编写属于全班的成长手册《我的职场我速腾》,其中包含学生从中得出的体会感悟、应聘招数等,既能成为她们的成长记录,又可以成为她们的前进指向。这种经验心得的总结,远比从他人那获取的来得更深刻。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提供一切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且通过实践活动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变老师“教为主体”为学生“学为主体”。我相信,这才是我们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新的初衷所在。

  九、活动反思

  正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才有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大刀阔斧的开展。要兼顾听说读写,容纳人文性、工具性、社会性和专业性,这对语文教师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的这次活动,产生于所授学生的迫切需求之下,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从个人到小组再到全班集体,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积极性,在一个个"任务"驱动完成下,在一层层能动性得到提升下,学生就慢慢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她们的求知欲望,锻炼了文化和专业双重能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虽不能说成功,事实上学生对于即将面临的职场有了初步认识,对未来有了进一步规划,让她们更坚信只要有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心态、韧性的干劲,职高生同样有着不寻常的灿烂,希望就在前方。

中职说课稿11

尊敬的评委们:

  大家好!

  下面我将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此教材由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是最新的改革成果教材之一。

  对于我们“准导游”来说,必须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家乡的旅游资源是我们的第一财富,掌握好就近的旅游资源知识才能更好地为我们顾客提供专业的服务,我们要在实践中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

  2、本课教学对象的分析(高二)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在接受了一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学生对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行业概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作为这个阶段的职高生,他们的个性特点也明显,体现为:

  1、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及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动手能力一般。为此,我会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感性材料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思维。

  2、就学习方式而言,学生不喜欢传统的说教,喜欢生动直观的新式教学,教师必须适应这些变化。

  3、自我控制能力差,为此,我会建立帮带小组,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困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优等生也能从活动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3、本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教材结构分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温州旅游资源的类型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创新与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团队互助与合作精神;让学生通过自我展示、自我激励来体验成功;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导游职业道德

  4、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何掌握温州旅游资源的类型

  下面,为讲清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加以说明:

  二、说教法

  旅游学科重点在于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岗位意识,本课设计的总体原则是:“少、透、厚”,所谓“少”,即教学内容围绕一个重点展开,不宜太多,让学生觉得意犹未尽;所谓“透”,即透过教学看到行业的动作,听到行业的声音,把行业的信息、热点融入课堂;所谓“厚”,即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目标分层化,使教学内容有厚度、深度。从而体现堂课的趣态、动态、业态和情态。具体方法为:

  1.开发多元智能,体现“趣态”。

  2.挖掘行业信息,体现“业态和动态”。

  3.培养职业素养,展示“情态”。

  三、说学法

  新课改认为应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促进知识的形成,基于此,本课采取以下学法指导。

  1、团体协作、互助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即生生互动,彼此合作,共同探究,共同尝试解决问题。

  2、三自一导法:即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则发挥导思、导读、导学、导疑的主导功能,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3、角色体验法:即通过情景设置再观重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好动和渴望表现的心理,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下面,为落实本课重难点,我重点对教学过程加以详细的阐述。

  四、说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生们在初中没有接触过此类识,属于初次接触专业课,对旅游知识了解较少,因此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强烈,心中十分渴望学习专业知识,作为这个阶段的职高生,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动手能力一般。就学习方式而言,学生不喜欢传统的枯燥说教,喜欢有声有色、生动直观的新式教学,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心理的变化。

  五、说教法

  本堂课设计的总体原则是:“少、透、厚”,所谓“少”,即教学内容围绕一个点展开,不宜太多,尽量不满堂灌,让学生觉得意犹未尽;所谓“透”,即透过教学看到行业的动作,听到行业的声音,把行业的信息、热点融入课堂;所谓“厚”,即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目标分层化,使教学内容有厚度、深度。从而体现堂课的趣态、动态、业态和情态。

  1.开发多元智能,体现堂课“趣态”。为了让学生乐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开发多元智能,实现堂课“趣态”。通过音乐引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通过讨论列举温州旅游资源,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通过有目的观看视频资料,培养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通过组合旅游产品并进行推介,培养学生的人际智能和言语——语言智能。总之,整堂课至少有意识培养学生六大方面的智能,也正因为如此,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挖掘行业信息,体现课堂“动态”。为了让学生学得有用,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是“以就业为主导,以任务为导向”。本堂课很好贯彻了这一新理念,教师结合旅游业的实际,温州的实际,把温州旅游业的最新动向,发展的新内容,新举措适时引入课堂,体现知识的时代性和前沿性,并以“温州旅游资源推介”为任务主线,体现课堂的“动态”和“业态”。让学生有强烈的专业意识和职业体验。

  3.培养职业素养,展示课堂“情态”。为了学知识又学做人。本课教学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组与组之间列举旅游资源、组合旅游资源,设计旅游线路的比赛,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在竞争中,学生既增长知识,又锻炼自己。同时通过学生讨论、演说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等职业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教师通过音乐引入课堂,以家乡温州为切入点既降低学生答题难度,保证学生的参与面,又增强爱乡意识,提高职业敏感性。同时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面对任务寻求解决方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伴随着优美的自然旋律,教师宣布上课。教师深情地说:温州,就是不冷不热的人间宝地,我们的家住在人间天堂,碧绿的塘河荡漾着美丽的梦想,大家是否为身为温州人感到自豪,深为未来的旅游工作者感到骄傲呢?展示今年十一黄金周雁荡山、楠溪江和江心屿等旅游景点拥挤人群的图片,结合20xx年我市接待海内外游客4170.09万人次,同比增长18.26%;接待入境旅游者47.02万人次,同比增长20.07%;旅游总收入391.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13%。问:温州为什么会吸引如此多的游客呢?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白主要原因是温州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教师引出本堂课的任务:举行温州旅游资源推介,把我们美丽的温州介绍给五湖四海的游客,让大家来认识温州,亲近温州。

  大家对完成此任务有何困难?教师通过这一问题,以达到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案,同时也过渡到新课学习。

  学生一般都会说,什么是旅游资源?温州有哪些旅游资源?如何进行旅游资源推介?……学生们说的,正是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很自然引入新课。

  巧归纳:分析概念结合行业,分析概念,提高专业意识,培养逻辑智能

  任务驱动:

  音乐引入,抛出任务,搭建学习“脚手架”

  勤列举:张贴交流联系实际,列举资源,张贴黑板,培养自然观察智能

  教学内容:1.1旅游资源概念1.2温州旅游资源

  教学评价:自评互评,培养能力

  课堂总结:知情合一,发展升华

  勇实践:讨论探究小组讨论,设计产品,触摸社会,培养人际、语言智能

  善观察:材料提炼视频播放,图片展示,师生概括,培养视觉—空间智能

  教学内容:2.2旅游资源的特点2.1旅游资源的分类

  (二)新课学习

  环节一:巧归纳

  这一环节主要以问答形式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学法指导。教师尽量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又有吸引力的图片、数据、旅游政策等作为资料,为学生完成任务做好理论知识的铺垫。

  1、旅游资源的含义。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旅游资源的概念。

  (1)吸引性。

  归纳法:主要是通过展示北雁大小龙湫、楠溪江、江心屿、南麂列岛四张副照片,今年十一期间整个温州市接待游客量和上诉四个景区分别接待游客量的数据,问这说明什么?让学生自己归纳,以提高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2)可进入性。

  对比法:主要采用很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选择学生有兴趣秦始皇陵、华山为材料,告诉学生同样都有吸引力的两处旅游资源有不同的境遇,一处未开发,一处每年收人5。4亿元人民币。说明什么?很自然得出结论:可进入性。同时以温州旅游为例,简述为了提高整个温州的可进入性,温州已经把永强机场建设为入境口岸。吸纳专业热点知识。

  (3)价值性。

  讲授法:以旅游资源也正是有可进入性,旅游者才会大量涌入,才会让其产生经济效益为引子,2011年我市接待海内外游客4170.09万人次,同比增长18.26%;接待入境旅游者47.02万人次,同比增长20.07%;旅游总收入391.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13%。20xx年“十一”旅游黄金周温州旅游总收入达28.49亿元,排全国第22位。同时以楠溪江为例,由学生来说说价值性。

  (4)变化性。

  观察法:以猜一猜的形式,展示五马街、江心屿的老照片,让学生猜,然后出现对照图片,新五马街、江心屿的照片。在学生的感慨声中,告诉学生温州市政府从20xx年开始投入近100亿对我是各大景区进行大力的开发扶持,当您漫步在我市各景区的时候,你要想想脚下踩的都是百元大钞。让学生认识到变化性的重要性。

  环节二:勤列举

  这一环节主要以活动形式为主,采用头脑风暴法,选择学生有所知但又不全知的问题,通过分组讨论、答案张贴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结合教师预备的资料,扩充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明白了旅游资源的含义,为了搞好此次温州旅游资源推介会,进入第二阶段,请以组为单位,列一列温州的旅游资源:①温州的“AAAAA”景点;②温州的纪念馆、博物馆;③温州的特色街区;④温州的特产;⑤温州的工艺品;⑥温州的小吃;⑦温州的传统风味名菜;⑧温州的节庆活动。

  教师按4—6人为一小组,将全班分为8个组,每组分配一个内容,同时教师下发8K铅画纸一张,要求学生在3分钟内按标题内容把答案写在纸上。比一比,看哪组列得越多越快。

  请每组展示你们的成果。(把铅画纸张贴在黑体上)教师对学生所列内容进行简单评价。(下发“温州旅游资源”补充资料)

  教师强调刚才让同学们列的内容正是导游证考试的内容,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可以有意识地进行积累,为以后的学习进行铺垫。

  环节三、善观察

  这一环节主要以看图、看视频的形式,采用直观教学法,选择温州的旅游宣传片和温州典型旅游资源图片,通过集体探寻的方法,学习新知。并融合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

  看:展示学生们眼中的温州后,再来看看人民政府宣传的温州。看视频:温州旅游宣传片《魅力温州》。同时要求大家一边看一边找视频资料中出现了温州的哪些旅游资源,最好在纸上记一记。

  说:教师课前已下发《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通过教师讲学生说,引导学生从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8个主类寻找片中相应的温州旅游资源。并会区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忆:为了对知识进行巩固,教师立刻用PPT展示八幅图,均为温州的旅游资源,并尽量体现时代性,如瓯江大桥、温州全国品牌皮鞋、拦街福等,八幅图一一对应八个主类。让学生回答这些图片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以此当堂巩固知识。

  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延伸。通过教师激情讲解,让学生明白旅游目的地居民热情友好的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目前学术界把这一资源称为人力旅游资源,我们作为未来的旅游工作者要通过周到细致的服务,让客人满意,很好发挥人力旅游资源的优势。

  环节四:勇实践

  设计思路:这是本课最核心的环节,也是难度系数最大的环节——各组组合温州旅游资源,设计旅游产品,并进行推介。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小组讨论,采用学生交流法,既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为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提供了舞台,让学生感受“我会学,我能做,我运用,我创新”。

  (三)总结反馈

  知情合一,发展升华。

  结合板书以问答形式对本堂课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温州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温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温州市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温州人民的热情好客,都为温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我们坚信,温州旅游的明天会更好。作为未来旅游工作者的我们,该如何时刻准备着呢?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从食、住、行、游、购、娱等角度,设计一份温州一日游的旅游宣传册。让所学内容体现价值。

  八、教学反思

  本课最大的亮点是通过旅游资源推介会这一任务主线,设置情境,将新知融入实践任务之中,先做后教。同时体现行业气息、地方特色,突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职业情感培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动静相宜间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1)应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通过歌曲、视频、头脑风暴、推介会等多种教学手段,挖掘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们都生活在老师的欣赏与尊重之中,并由此培养学生的自信。

  (2)应关注任务设计的梯度。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设计教学,本堂课从个体看视频找熟悉的旅游资源,到小组头脑风暴张贴旅游资源,再到团队推介旅游资源。三个任务设计围绕教学内容有单一的,也有综合的;有个人独立完成的也有团队合作的;任务有简单模仿的,也有探索创新的。

  (3)应体现行业气息,地方特色。忽略了学生感受的课堂必定是失败的。课堂上教师寻找学生尽可能熟悉的、有兴趣的、有所知而又不全知的内容。同时捕捉行业信息,创设职业情境,把行业“热点”、社会生活“活水”引入课堂,调动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同时常识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自主合作,自主探究,形成一定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思考,活跃课堂气氛。

中职说课稿12

  一、说学情

  中职生已进入青春期的后阶段,比初中阶段的“狂飙期”情绪相对稳定,但与同龄人比较情绪发展相对滞后,因为他们承受了更大的心理压力,也积郁了更多的负性情绪。由于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他们带着沉重的心理压力来到中职学校,如果遇到专业不理想、就业压力大等情况,会体验更多的痛苦、愤怒、冲动、焦虑、忧郁、自卑等。中职校学生的负性情绪一般表现为两极分化,一是外显的,比如愤怒、冲动,容易造成对他人的伤害;二是内敛的,比如焦虑、自卑,容易造成对自己的伤害,这两者都不利于中职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中职生对情绪的觉知、探索、疏解、反省的能力有待提高,以便更好地处理同学关系和其他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总体目标是让中职生了解情绪的特点、成因以及情绪与健康成长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情绪问题,懂得情绪是可以控制的,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学会合理地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情绪、情绪特点、情绪的成因、情绪与健康成长的关系。

  2、认识常见的情绪问题,懂得情绪是可以控制的。

  3、了解信念对情绪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识别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

  2、能够分析自己和他人情绪产生的成因。

  3、掌握基本的处理情绪的有效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测试和分析了解自己日常的情绪状态。

  2、体验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表现所引发的各种情绪和感受。

  3、学会面对负性情绪。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懂得负性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了解自己负性情绪产生背后的原因,掌握驾驭情绪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难点:

  1、面对自己的负性情绪状态。

  2、合适地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学活动,运用不同的教法与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启发学生用心感悟,分组交流,共同分享成长和提高的快乐。

  (一)教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体验法等

  (二)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体验学习法、问题解决学习法等

  五、说教学手段

  1、制作PPT使教学设计的思想得以体现,扩大学习信息量的同时,给学生带来形象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

  2、通过团体游戏和情境分析引领学生深入教学内容,在活动中感悟,在分享中提高。

  3、观察和了解个别学生的特殊表现,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团体或单独辅导的方式,对其进行因材施教。

  六、说教学环节

  (一)导入课题:

  1、以问题“今天你快乐吗?为什么?”开始,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其对情绪的自我探索和情绪的自我觉知能力。

  2、教师对其中今天情绪起伏较大的学生背后的原因加以分析和引导。

  (二)认识情绪:

  1、通过PPT打出两组情绪词汇,要求学生区分表达正性和负性情绪的词汇。

  2、引导学生懂得正性和负性情绪是因人而异的。

  3、出示案例《情绪,我拿你怎么办》的前半部分,帮助学生了解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表现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导致对事件起了促进或阻碍作用。

  (三)解读情绪:

  1、从导入课题时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恰当、典型的回答中,简单分析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点明情绪与需要的关系、情绪与认识的关系。

  2、简单介绍情绪ABC理论。

  3、出示案例《情绪,我拿你怎么办》的后半部分,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分析:在张晓峰和丁伟明打架事件发展过程中,双方产生负性情绪背后头脑里可能出现的非理性信念,并一一罗列出来。

  (四)驾驭情绪:

  1、将罗列出来的非理性信念以小组PK的方式一一进行驳斥。

  2、根据学生统一起来的理性信念,要求他们集思广益,改写案例的结局,小组讨论、练习,上台表演。

  3、表演结束以后,各小组推荐1名代表和1名观察员上台交流感悟,全班同学共同分享。

  (五)课堂小结:

  1、认识自己真正的情绪。

  2、了解引发情绪的原因及想法,检测其合理性并能对不合理的信念及时加以修正。

  3、掌握合理表达和调节自己负性情绪的策略。

  (六)拓展训练:

  1、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兴趣和能力选择一个未来可能会去从事的职业,调查周围熟悉的3—5位该职业从业人员,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可能会产生的负性情绪体验,寻找其背后的非理性信念,并一一加以澄清。

  2、要求学生自愿编组,合作编排一个校园心理剧,以展现中职生在学校、社会、家庭中的情绪情感体验及应对策略。

  附:案例《情绪,我拿你怎么办?》

  张晓峰是某职校二年级学生,身材高大壮实,学习成绩属于中等偏上,平时表现较好,对老师有礼貌,但是做事比较冲动,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一点小事、一句玩笑话,就可能把他激怒。他发怒的时候非常恐怖:脸通红,跺着脚,喘着粗气等等。不过,他的火气会很快平息,或许一会儿就会因为其他事高兴起来。

  这天,在篮球场上,张晓峰和班上同学正在激烈地进行篮球比赛,眼看着对方防守空档,一个球抛过去,稳中!正因为太着急,不好!篮球飞偏了,砸到了正在篮球场边上的丁伟明的头上。

  “眼睛瞎了,神经病!”丁伟明被砸得疼痛,出口大骂起来。

  张晓峰本想跟丁伟明说声对不起,没想到他一开口就伤人。这时,班上一起打篮球的同学都围了过来,郑晓峰觉得很丢面子。

  加上投球失利,张晓峰顿时火冒三丈,大声喊:“就砸你,怎么样!”

  “来呀!砸啊!你再砸啊!”丁伟明边嚷嚷边用手推了推张晓峰。

  这下张晓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握起拳头朝丁伟明砸过去,两人打起来。

中职说课稿13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教育部规划教材《旅游概论》第六章旅游市场第一节旅游市场的概念。

  (一)说教材

  就第六章而言,这节内容主要解决后面章节遇到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不讲清楚什么是旅游市场,那么后面的知识就很难展开讲解,此外,这节内容处在与前面第四章、第五章内容存在承上启下的逻辑性联系,因此这节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教学,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市场与旅游市场的形成,理解旅游市场的作用和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旅游市场的概念”为教学重点,主要是因为本节的主题就是旅游市场的概念以及概念内涵具有的抽象性;确定“旅游市场的作用”为教学难点,主要考虑到教学对象(学生)没有涉足旅游实践,对“旅游市场的.作用”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本节内容用1课时进行教学。

  (二)说教法

  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主要采用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概念讲解运用讲授法能做到科学、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可以使枯燥、抽象的理论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使用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时穿插使用讨论法,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讲解需要举例说明才有说服力。

  (三)说学法

  对中职生来说,掌握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学会在快速阅读中归纳论点;挖掘自身潜能,指导学生学会主动探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兴趣,指导学生学会概念分解学习法。通过学法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积极性。

  (四)说课堂教学秩序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显示黄金周期间(五一、十一、春节)客流图片,提问学生有没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引出“假日旅游市场”导入新课。一、市场与旅游市场

  略讲市场的概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显示各类市场的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市场”。讲市场的概念主要为讲旅游市场的概念作铺垫。

  在讲授旅游市场的形成条件时,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采用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对旅游市场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并用多媒体显示条件内容。

  在讲授什么是旅游市场时,先提问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旅游市场的概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采用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对“广义的旅游市场”,可以分解概念分层讲解,使用多媒体显示板书内容及内容图解,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论知识的现象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上海人黄山四日游为例说明旅游市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强调客源市场就是狭义上讲的旅游市场。

  对教材中关于旅游市场的特殊性,以桂林阳溯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为例说明。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下划线以下这句话:无论是经过旅行社销售的旅游线路(包价旅游),还是各旅游地提供给散客旅游者的各种旅游消费资料,都主要是供观赏游乐的文化性,精神性消费资料,而不是提供直接消费的物质产品。

中职说课稿14

  一、说活动教材

  (一)教材来源

  本次活动来源于高教社《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舞台多精彩》,同时结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的“爱情”主题。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表演兴趣,培养学生表演能力

  2.提高学生听话、说话、写作等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情,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三)目标依据

  1.立足学情

  传统语文教学侧重“读”与“写”,忽视“听”与“说”;侧重书面考卷的评判,忽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评价。因此,学生常常缺乏表达与展现自我的信心。这主要表现在:上课不敢发言、不会发言;下课不敢或不知道如何与老师、同学交流。

  2.面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毕业后以“就业”为主。良好的谈吐、得体的语言、机智的临场应变能力是学生能自信迈入职场的关键因素。

  3.针对学生早恋的现象

  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更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地对待这种情感,出现早恋倾向。对学生进行爱情的教育,“堵”不如“疏”,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校园“爱情”,是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及临场应变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情,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二、说活动方案

  (一)准备阶段(用时一周)

  1.确定剧本

  【过程】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小组根据主题,选择一篇最喜欢的课文进行改编。改编由小组集体创作完成。

  【目的】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课文,进行课本剧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确定演员

  【过程】各小组推荐一名最有影响力的学生,担任本组导演,再由导演在班级内招募演员。

  【目的】学生自主选择、推荐并进行演员招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课本剧的排练

  【过程】由导演、编剧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课本剧排练,根据实际排练情况进行剧本的提炼与修改,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

  【目的】给学生自主创作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和剧本的编写能力。

  4.爱情观的问卷调查

  【过程】在课前下发调查表,请学生进行不记名的填写,并上交统计。

  【目的】对活动的一次预热,了解学生当下的“爱情观”。

  (二)实践阶段(用时45分钟)

  1.情境导入(2分钟)

  【过程】播放校园歌曲《校服的裙摆》

  【目的】以形象生动的视频音乐再现生活场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迅速进入活动

  主题。

  2.课本剧表演(18分钟)

  第一组:《当木棉遇上急流》改编自课文《爱情诗两首》

  【故事简介】

  加加是一所职业学校幼教专业的学生,毕业在即,她决定去民工子弟学校支教。而男友张浩家庭富裕,希望加加能跟他回家乡享受安逸的生活。加加经过考虑,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在临别时她将《致橡树》这首诗送给张浩,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想法。

  【目的】

  把男女主角放在就业选择的特殊情境中,以木棉的意象,提出了女性在爱情中应自立自强的观点。

  第二组:《心中的蝴蝶》改编自课文《永远的蝴蝶》

  【故事简介】

  阿佑是一家书店的店员,樱子是一个话剧演员。他们因为《蝴蝶夫人》这本书结下了缘分,并最终相恋。然而就在阿佑决定向樱子求婚的那天傍晚,樱子因为帮阿佑寄信在一场车祸中忽然逝去,给阿佑离下了难以弥补的伤痛与悔恨。

  【目的】以樱子的忽然逝去传递爱情的缺憾与不完美,恰恰是它能长久地感动人心的理由。

  第三组:《雪山上的红盖头》改编自同名课文

  【故事简介】

  1988年,小雪参加舞蹈比赛,她精彩的舞蹈深深地吸引了苏唯,那一年小雪只有12岁。八年后,小雪已经是一位出色的舞蹈演员,她被借调来北京,与苏唯再次相遇、相恋。半年后,小雪面临了两难的选择:进藏演出还是留在北京与爱人在一起,小雪最终选择了进藏演出。不幸的是因为强烈的高原反应,小雪永远留在了雪山,成为了士兵们心中的“雪山女神”!此时的苏唯泪流满面,他还没来得及告诉小雪他就是当年那个大哥哥。

  【目的】以小雪面临的两难选择,传达爱情不是生活中唯一选择的观点。

  第四组:《尾生之约》改编课文《静女》,同时结合了典故《尾生抱柱》的情节

  【故事简介】

  一个夏天的傍晚,尾生在蓝桥下等待着心爱的女子,他焦急万分,左右徘徊就是不见爱人的踪影。其实他的爱人早在蓝桥上轻声偷笑,想要给他一个恶作剧。不料这时,忽然山洪暴发,尾生抱着桥墩不肯定离去,最终被山洪卷走,姑娘见此情景,毅然跳下了蓝桥……

  【目的】以尾生抱柱的情节,传达爱情要坚守,爱情也需要理智的观点。

  3.召开剧评会

  第一环节:说一说创作的感受

  【过程】全体主创人员上台,与课本剧亲历者的身份,聊一聊创作的感受和排演的收获。

  【目的】以说话的形式,对课本中的爱情进行深入的解读,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让学生学会反思和回顾。

  第二环节:答一答粉丝的`疑问

  【过程】现场的观众向主创人员提出自己对剧本、爱情的疑问,主创人员当场作答。

  【目的】通过学生的对话,由剧本的爱情解读拓展到对生活中爱情的解读,同时提高学生即兴发言及临场应变能力。

  第三环节:听一听爱情的心声

  【过程1】(游戏部分)

  游戏《猜猜他是谁》:活动前准备六种不同类型的男女,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类型,说明选择的理由,最后猜猜每种类型后面的照片是哪一个经典人物。

  【目的】(游戏部分)

  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大胆畅谈理想中的爱情,勾勒出心中的“他”或“她”的形象。

  【过程2】(视频部分)

  观看朗诵视频《一棵开花的树》,小组讨论如何让自己变得像“他”或“她”一样的优秀?

  【目的】(视频部分)

  以诗歌引发学生对爱情的思考,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校园里的“爱情”,在青春的岁月里我们应该如何为实现爱情的梦想而努力。

  第四环节:选一选心中的最爱

  【过程】

  台下的观众上台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剧组和演员,获奖剧组的导演和演员作一分钟的获奖感言。

  【目的】

  现场投票的方式,可以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同时也是对学生鉴赏能力的一次考验。

  4.布置课后作业

  【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四选一)

  (1)对你最喜欢的剧本或演员进行评价,写成一篇简评

  (2)给你最喜欢的演员或剧组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感激与喜爱

  (3)以“爱情之我见”为话题,用一段话来陈述自己的爱情观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改编成剧本,并尝试排演

  【目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给学生更多拓展和上升的空间。

  三、说活动调控

  (一)“望”课本之剧,以戏入情

  【过程】这主要体现在课本剧的排练和表演阶段。望,并不是局外人的观望,而是一种观察,一种尊重。在学生进行课本剧排练时,我从旁观察,悉心指导,但决不轻易改变学生的决定。

  【目的】给学生自主创作空间,尊重学生的决定,适时的指导又能让课本剧更符合活动的要求。

  (二)“闻”课堂之争,以评入理

  【过程】这主要体现在剧评会环节。闻是一种等待,一种吸收。在学生对话时,我认真倾听学生的疑问和解答,通过“闻”对学生的爱情观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之后再对学生的问答作出及时的点评,做到“以评入理”。

  【目的】教师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足够的探讨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学生真实的想法,也让课堂少一点预设,多一点灵动。

  (三)“问”其心,“切”其意,解其惑

  【过程】“问”与“切”是教师与学生的直接对话。问,是追问、更是扣问。当学生之间的问答陷入僵局时,我会进行追问,以打破僵局,活跃思维,获得更有价值的课堂生成。在学生问答结束后,我及时抛出了自己的疑问 “你们如何看待校园爱情?”学生们大胆吐露自己的想法,课堂讨论成白热化。之后,我用游戏和诗朗诵,解答他们的困惑。最后我即兴创作了一首小诗《一棵树的告白》送给学生,用诗意的语言、含蓄地表达出教师对校园爱情所持的态度。

  【目的】避免说教,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生成对“校园爱情”的认识,从而树立起健康的爱情观。教师即兴创作小诗,一方面委婉地表达了教师对校园爱情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写诗兴趣。

  四、说活动评价

  (一)课本剧评价标准

  从选材是否得当、语言是否生动、表演是否流畅、情感是否丰富、编剧是否合理、服装道具是否有特色等六方面进行了规定。学生根据这个标准进行课文的选择、课本剧的改编、排演,最终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剧组和演员。

  【目的】量化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本剧的改编与表演。

  (二)剧评会评价标准

  1.剧组人员评价标准

  能准确理解主持人和观众的提问,并及时作答。

  吐字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态度真诚友好。

  上下台能注意礼仪礼节,行动说话得体大方。

  2.观众席成员评价标准

  观看演出时,讲文明懂礼貌,给予演员们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向剧组成员提问时,要注意礼节,提问要清楚,评价应中肯。

  投票阶段上台要迅速有序,同时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演员。

  【目的】

  规范学生在活动中的发言,让发言更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提高行为礼仪方面的能力。

  五、说活动反思

  (一)收获与感受

  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语文味”

  “语”是语言,是让学生学会说话与表达。在剧评会环节,学生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呈现对对课文、剧本、爱情的大胆质疑和深入解读。这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文”是文本,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和写作。“编演课本剧”就是把学生学习的课文改编成戏剧,用真人来营造和表现课文中的环境、情节、人物,将课文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学生的一种集教学和娱乐一体的校园实践活动。学生在“读—思—编—演”剧本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一次重新认识和解读文本的过程,而在实践中进行剧本的编写也是学生对文本再次创作的过程,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生活味”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感悟生活、提高学生生活的能力。

  本次活动立足于学生的校园生活,关注的是学生情感的成长,目的在于为学生掀开爱的面纱。我相信只有让学生大胆说出对爱的真实想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爱情,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

  总之,本次活动来源于课本,回归于生活,让我们收获了许多。

  (二)问题与不足

  课本剧的改编与排演略显稚嫩。

  课本剧的改编是对课文的重新解读。“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组在进行剧本编写时,必然会出现众口难调的问题。最终定稿的课本剧,是学生折中后的选择。因此,课本剧本身可能也会出现差异。表演时,学生成长经验的不足也会导致在表演时对剧本的理解不够深入。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探索思考,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

  (三)努力与尝试

  1.推荐相关书籍,增加爱的知识。比如弗洛姆的《爱的艺术》、李迪的《我和学生谈爱情——将爱情教育进行到底》、《柳眉儿落了》等等。

  2.举办青春讲座,培养爱的能力。如《爱与责任》、《从身边的爱情谈青春的萌动》等等。

  3.组织交流活动,陶冶爱的情操。如班级间的联谊活动、话剧社、文学社等社团文体活动。

  六、结束语

  如果爱情是学生成长路上必经的风景,我愿与学生同行,欣赏这一路的美景,伴他们走过青春的迷茫与困惑,最终到达幸福的彼岸。

中职说课稿15

  一、说教材(中职二年级《经济法》第二章第四节):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实际上是在前面学习了具体的劳动法律法规后的一节拓展课。经济法课程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要教学生知法、懂法,更要教学生守法、用法。因此,本节课突出对劳动争议问题的分析解决,其应用性、操作性较强。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劳动争议的含义、涉及的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熟悉各种劳动争议处理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

  (3)德育目标:通过撰写劳动仲裁申请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和写作能力,增强劳动维权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劳动争议的含义、涉及的内容,各种劳动争议处理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是本节重点;

  (2)结合案情分析,撰写劳动仲裁申请书是本节难点。

  4、教材的处理:由于学生对劳动法律法规有一定的认知,因而对待教学重点我采取理论和案例结合,做到讲理论用案例来说明,案例分析要从中引伸出所要说的'理论。理论通俗,案例生动。对教学难点则通过当堂训练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是门艺术,既需要规范性,更需要创造和有所实践,针对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当堂训练法。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案例材料的分析,找到问题所在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1、导入新课:呈现案例,提出问题:“本案例中女工与服装厂之间的劳动纠纷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讲授新课:

  (1)学生回答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指出本案中女工与服装厂之间的劳动纠纷主要体现在合同实际履行与合同最初约定内容不符,如厂方让女工住在车间、每年1月份回家探亲、扣发工资等行为均已违反劳动合同,使女工的劳动权益受到严重侵犯。引入第一部分知识——劳动争议的含义、涉及的内容。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假如你是本案中的女工,如何来寻求解决这些劳动争议的办法,进而维护自身的劳动权益?”在学生讨论之后,(学生可能会提出通过双方协商的办法,也可能提出协商不成可以通过司法的途径等。)此时,教师适时引导,转入第二部分内容:“各种劳动争议处理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性。”

  (3)根据本案案情,由于女工与服装厂的劳动争议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因此应寻求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的方式,即请求劳动仲裁。接下来,任务驱动转入第三部分内容:“让学生替案例中的女工写一份劳动仲裁申请书”。包括学习劳动仲裁申请书的格式、内容;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劳动仲裁申请书的撰写;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中职说课稿】相关文章:

中职职业规划11-17

中职教学反思03-27

关于中职职业规划11-05

中职英语教学总结12-22

中职语文教学总结01-23

中职专业教学计划03-07

中职语文教学反思03-17

中职数学教学反思06-21

中职教育的教学反思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