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草原说课稿

草原说课稿

时间:2023-12-12 12:22:1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草原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原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原说课稿

草原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第五册第二单元《草原》中的《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课标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新的课标还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以全新的感觉来面对课堂、学生和教材,同时转变教师自身的角色。这也是我本次说课的理论依据。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讲讲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首先我来说一说教材)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我对本课的理解,我将制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能用欢快、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歌曲伴奏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风土人情。

  结合三年级孩子接受能力强,爱唱却唱得不够准确、动听的音乐能力;爱表现却自律能力较低的特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唱、舞、创等音乐实践,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而教学难点则是歌曲节奏较密集,学生演唱有一定难度。

  二、接着说说教法和学法(本课的教法和学法我是这样制定的)

  在歌曲教学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审美活动中,让学生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依据三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我决定采用参与——体验、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学模式,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看中听,听中学,顺利解决教学重难点;练中听,听中做,突出学科特点;听中创,创中编,于创编中丰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状态下学习音乐,陶冶情操。

  三、下面我就说说本课设计的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认知规律,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这样几个环节,(出示板书)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课堂,我将具体向大家说明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走进大草原

  聆听着熟悉的旋律《草原就是我的家》,做蒙古族骑马的动作进教室,(演示)师生共同律动,待音乐声结束后,师生用音乐语言相互问好。这一环节的安排,就是帮助学生感受内蒙古民族的音乐风格,学生通过听、律动等形式。一定对蒙古族音乐风格有点感触,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其次,也营造出了浓郁的音乐课氛围。于是进入我的第二环节。

  (二)感受大草原

  1、首先我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我们刚才做的骑马动作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动作。(学生交流,预设回答蒙古族)

  2、然后我出示课件:介绍蒙古族的各种服饰以及蒙古包:蒙古族是我们56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长年在草原上生活,喜欢穿美丽的色彩鲜艳的长袍,漂亮的马靴。他们的房子不是用砖瓦盖成的,而是用木制的圆形的墙壁上面加一个伞型的顶组合成的,称之为蒙古包。

  3、接着介绍蒙古舞蹈,鼓励学生照着课件上的舞蹈动作,学一学、动一动,做骑马,甩马鞭、鸿雁飞的耸肩动作)再让学生一起模仿蒙古族人民爽朗的笑声:(师唱)

  啊.哈︱啊哈嗬,︱啊.哈︱啊哈嗬︱

  通过笑声练唱,学生会觉得很有趣,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同时,也熟悉了本课的旋律,为学唱歌曲做好了铺垫。

  【这一环节的安排,我的目的是借助课件,通过欣赏、交流、学习舞蹈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到许多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激起对民族歌舞的兴趣,又能使孩子们积极展开想象,引发创作的灵感。有效地培养了孩子的审美能力,达到了课堂上音乐与相关的文化相互融合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三)歌唱大草原

  1、我谈话导入: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认识了蒙古族,感受了蒙古歌舞的特点,辽阔的草原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而草原上小牧民的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他们勤劳、勇敢、放牧、欢歌接下来老师为大家唱一首草原的'歌,让我们一起到大草原看看,此时,播放多媒体图片,师范唱歌曲出示课题(师唱)。这里采用视听结合的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为后面的的歌曲教学及上好本节课做好了铺垫。

  2、根据大纲要求,我将继续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我安排了聆听录音范唱感受节拍,让生边聆听边做骑马动作感受节拍,要求按强弱甩起羊鞭。接着生随琴模唱、随录音演唱、歌曲接龙等几个小环节学唱歌曲,在此环节中,我让学生多次聆听并在轻声跟唱歌曲的教学方法下进行,这样,他们对本首歌曲的节奏就自然掌握了。然后我出示难点句60 60|565 3|6 56|3—||(草儿青青羊儿肥)让学生听辨加了倚音和没加的区别,并进行练唱,抓住全曲中的灵魂句“草儿青青羊儿肥,美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进行渲染,让学生们切实的从歌曲中感受到祖国山河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无疑是师生间,同学间融洽互助学习,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达到作者的德育目的。实现了本课的知识目标。

  (四)体验创新,激发热情

  1、首先运用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让学生自己创编出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然后进行录音,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体验,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到新奇及感到的自己的能干,使学生对上音乐课提高了兴趣,并让学生作自我评价,从中得到提高。采用自编表演动作形式进行歌表演,再由学生进行评价,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是对学生合作能力的一种培养。

  2、为了拓展课堂,在顺利完成以上教学后,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我对学生说:“蒙古小朋友的歌声真好听,今天他们还要在美丽的大草原举行一年一次隆重的那达慕大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媒体出示骑马、射箭、摔跤等画面)

  3、在孩子们带着好奇的心情下,我问:你们想参加吗?那就得多了解蒙古族,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蒙古族的骑马舞吧,欣赏完我又问:“你最喜欢骑马舞中的哪一个动作?你能模仿一下吗?”

  4、在音乐中学生表演动作,这时我出示筷子,学生会觉得很好奇,我向学生说明:筷子是生活用具,但在蒙古族人手中它是可以用来跳舞的道具。随后我表演筷子舞,表演完一次之后,引导学生随着我是草原小牧民音乐来跳,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通过自我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

  (五)课后延伸,资源共享(进入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

  让学生欣赏著名的蒙古族器乐曲《赛马》、《牧歌》;欣赏耳熟能详的蒙古族歌曲《吉祥三宝》、《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

  【因为一个、两个的音乐作品并不能让孩子们完全的认识、领悟蒙古族音乐的丰富魅力及内涵。我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趁热打铁,让他们从多角度体验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这样富有弹性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音乐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这节课的设计是融合律动、歌曲、表演、创编为一体的较为全面的综合课。以学生发展为前提,以“主体、创新”为主题,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突出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所思所想,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走进大草原感受大草原啊.哈︱啊哈嗬,︱啊.哈︱啊哈嗬︱歌唱大草原体验创新,激发热情6 0 6 0|5 6 5 3|6 5 6|3—||草儿青青羊儿肥

草原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课选自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的唱歌课,本课是根据蒙古族民歌《红旗歌》的旋律填词改编而成的,四二拍,羽调试,歌曲是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构成。歌曲的旋律流畅,节奏规整,其中八度音的大跳突出了蒙族音乐的特点,音乐形象非常鲜明,表达了蒙古族儿童热爱草原家乡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这好奇心,这是他们的天性,所以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但是整体的水平相差的不是很明显,而且学习的音乐的'积极性比较高,也有很多学生能够积极发言,但是也有很多还不能自律的学生,那么就要加强课上的管理,才能保证顺利进行,一年级学生基本上在幼儿园的时候都学唱过儿歌,但是对于音乐感知,包括音准节奏等方面来还是比较弱,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注意四度和八度音程的音准。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不喊唱。

  3、对蒙古族有所了解,能够学习几个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随歌曲表演。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用愉快轻松的情绪熟练演唱歌曲。

  难点:歌曲的音域跨度比较大,音准能否唱准。

  五、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等

  六、教法、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实际,我采取情境创设教学法,充分利用视频、教具,采用欣赏、提问等方法使学生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学生营造情境氛围,引出本课所学内容。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了解少数民族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都有哪些少数民族?

  生:56个,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

  师:小面老师来跳几个动作大家猜一猜(维吾尔族,蒙族)

  2、播放介绍内蒙古的视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民歌!

  (二)新课讲授

  师:请同学们来听听这首蒙古族民歌都唱了些什么?感受音乐情绪。

  1、播放音乐。

  学生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听音乐。

  2、师:请同学们跟随老师按照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当中的生字。边对边打节拍

  3、第二遍读歌词,注意老师在结尾的时候拍了几下?

  ??学生回答

  4、学唱歌曲,一句一交,指导音准不好的地方。

  5、学生独立演唱,注意情绪的表现。

  6、检测学生(可分男女生、请个别学生演唱)

  7、请学生给每一句歌词加入自己喜欢的动作,老师可采用学生的动作,如果学生创作困难,老师再进行教授动作。

  8、全班同学边唱边进行表演。然后请一组同学上来唱,一组同学上来跳,进行合作完成歌曲。

  9、加入打击乐器,先认识乐器,然后进行学习,因为乐器有限,所以请个别同学上来体验。

  (三)拓展

  10、举行那达慕大会请同学上来,分别组建唱歌队,舞蹈队,打击乐队和项目比赛表演队进行整体合作。

  11、在欢歌笑语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草原说课稿3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草原》。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我的教学则始于对教材的认知。《草原》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自然风情,作者老舍先生生动地描写了草原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们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品质。课文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描写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到了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整篇文章层次清楚,易于朗读,非常适合六年级的学生去学习和诵读,感受蒙汉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

  二、说学情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始终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展开,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我此次面授的学生是六年级的学生,此阶段学生能主动进行预习,能在预习本就课后题进行初步理解,在书上做简单批注。绝大多数学生课上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并能根据课前预习有侧重的记录或发问。能对自己不清楚的、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地方质疑,积极思考,敢于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这为本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此阶段学生年纪尚小,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认知能力有限,对于内蒙古草原上的风土人情不能很好的理解,需要教师以合适的教学方法加以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并会写“羞”“陈”“蹄”等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2、通过朗读课文和小组讨论的方法,赏析文中优美语句,分析修辞手法,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3、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之美。

  教学难点: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和蒙汉之间的深厚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认为应该选择多媒体辅助法、朗读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比如在导入激趣环节可以用多媒体来播放草原风光图,疑难不好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而语文的教学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朗读。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巧妙的导入,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开课之初,我会用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图并插入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很多描写草原的诗句,大家想一想,你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大家说的都不错,今天呢,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风光,感受一下那独特的民族风情吧。顺势板题。【板书:草原】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写作结构进行概括,有助于学生潜移默化的语文素养。在这一环节首先解决的是生字词,我会组织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自己不懂的生字词,结合书下注释自行解决。对于重点生字词用PPT出示集体强调,在解决了字词的难关后开始整体走进文本阅读。我会组织学生大声朗读全文,思考:作者写了哪些内容?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展示草原美的?根据学生回答我会做如下总结:作者分别写了初入草原、迎客、待客、话别等内容。从风景美、人情美这两方面来展示草原的。顺势板书【板书:风景美、人情美】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能够体会到知识的获得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通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知识的描述,了总结概括能力。

  (三)深入研读

  朱光潜先生曾说,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魅力从而掌握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个环节我将分两步走来完成,第一步感受“风景美”。首先我会组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的第一段主要抓住了哪些景物去描绘草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根据学生回答我会总结:天是可爱的,空气清鲜。小丘是碧绿的线条柔美,羊群洁白。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丘的线条比成了中国画;把草地比成绿毯,把羊群比成绿毯上的白花。顺势板书【板书:天、空气、小丘、羊群(比喻)】

  为了进一步感受作者对草原美景的喜爱,我会继续组织全班齐读描写有关草原风光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同时找一找,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我会总结:作者此时既感叹草原景色的迷人,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小诗。第一步到这里就已经全部结束了,学生在朗读和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入文本和作者在情感中产生了初步的共鸣。

  第二步感受“人情美”。在这个环节我会组织学生默读文章并小组讨论:草原人民有怎样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里?根据学生回答我会总结:热情好客。第二自然段中在写迎接客人的时候,写了马上的'男女老少,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向我们飞过来。一个“飞”字我们感受到草原人民等待客人到来的迫不及待和热情。通过第三自然段中写的“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也能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盛情款待客人时,不仅准备了草原的美食美酒,还举行了联欢,表演歌舞、套马、摔跤这些少数民族特色节目。顺势板书【板书:热情好客】

  为了帮助学生与作者达到终极的情感共鸣,更深层次的与课本对话,我会组织学生默读文章最后一段,思考:在离别之前,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根据学生回答我会总结:“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表达作者不忍离去,流连忘返的情感,更表达了蒙汉亲如骨肉,团结友爱的情感。顺势板书【板书:团结友爱】

  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问题,“两步走”就已经完成了,学生可以把握文中的主旨,感悟蒙古族的真情。至此,我达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做到了语文教学时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四)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其实就是在为一堂好课锦上添花,在这一环节我会开展小组竞赛:比一比哪组知道的关于草原的成语和诗句最多?在此基础之上,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自己的语言积累。

  (五)小结作业

  课程的总结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这一环节我会回顾本课所学内容,组织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来结束本课。为将本课所学进行最优延续,我将布置如下作业:课下模仿《草原》中的景物描写手法写一写身边景物,下节课全班交流展示。这样的小结作业,可以点拨学生把本课的知识点综合起来,在比较中总结,在归纳中,在实践中升华。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犹如知识王国的地图,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清晰明了的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草原说课稿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音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2册第五课《草原就是我的家》。

  “蓝蓝天空飞彩霞,骑上了我的小红马……”辽阔美丽的草原一望无际,多么令人神往。这是一首原汁原味的蒙古短调民歌,2/4拍,一段体结构,简单易唱,表现了小小年纪的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深深的挚爱之情。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老牛和小羊的声音听辨、感受,唱准6─ 6的八度大跳。

  2、通过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及舞蹈的特点并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通过歌曲的学习,使学生对蒙古族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蒙古草原的向往及热爱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

  教学难点确定为:唱准歌曲中的八度大跳,感受音的'高低。

  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有声、有色、有形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入其境、生其情,并创设多种情境进行教学,通过听、唱、说、跳反复聆听歌曲,体验蒙古族音乐、表现蒙古族音乐,感受蒙古族音乐,达到更好的演唱目的。激发学生对蒙古草原的热爱。

  因此,我将本课设计了以下环节:

  看草原——听草原——说草原——跳草原——唱草原

  一、看草原

  为了突出音乐课的特点,同时给学生一个对歌曲旋律的初步印象,我选用情境教学法,并选择本课歌曲的旋律作为进教室的曲子,辅以大草原的美丽图画,请学生自编动作走进教室。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了歌曲的旋律,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为进一步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紧接着,请学生看草原的天空有什么?并根据节奏来回答问题,引出本课歌曲第一句歌词“蓝蓝天空飞彩霞”。这一环节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

  二、听草原

  播放小羊和老牛的声音请学生模仿,并分辨声音的高低,结合歌曲中的6-6模唱,解决歌曲中的难点部分。

  三、说草原

  请学生说说对蒙古族的了解。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对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体验民俗表现草原时,采用本课歌曲旋律做背景音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又一次感受了歌曲旋律,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征。

  四、跳草原

  教师播放本课歌曲旋律,配以大草原的美丽画面,跳蒙古族的舞蹈,使学生在观赏教师舞蹈的同时感受蒙古族舞蹈的独特魅力,并随教师一齐来表演。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完全放松动了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并在模仿牧民骑马的过程中学习了第二句歌词“骑上了我的小红马”。

  五、唱草原

  学唱小牧民演唱的歌,也就是歌曲的第三、四句歌词“挥动鞭儿唱起歌,草原就是我的家”。通过以上环节的练习,学生不仅熟悉了歌曲旋律,而且将本首歌曲的四句歌词也轻松的掌握了。

  这时,教师再将歌曲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播放出来,请学生认真听听,再随琴用“la”模唱,最后完整演唱。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得到了完美结合,使学生对歌曲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学会演唱了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学生在准确说唱后,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进一步熟悉巩固了歌曲。最后全体同学表演,将本课推向高潮结束,突出本课重点说唱并表演本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最后教师加以小结结束本节音乐课。

草原说课稿5

  教学目标:

  一、能够根据《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二、聆听《天堂》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内容:

  1歌曲《小黄鹂鸟》2聆听《天堂》

  教学重点:

  歌曲《小黄鹂鸟》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银杯》

  二、复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形式。

  三、学习歌曲《小黄鹂鸟》

  谈话导入:我们前节课学习了蒙古长调民歌——《银杯》,那么长调与短调有什么区别呢?(请学生复习长调与短调的.含义,找出不同支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蒙古歌曲《小黄鹂鸟》,看看它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

  1、老师范唱、初步聆听,学生感受旋律并判断它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2、简单介绍歌曲。

  3、让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歌谱。

  5、自由朗读歌词。

  6、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如何读歌词才好听。

  7、把歌词带进歌谱里,试着演唱。

  8、随机纠错。

  9、完整演唱。

  四、音乐活动

  1、找出《银杯》与《小黄鹂鸟》共同采用的音符。

  2、即兴创作旋律。

  五、欣赏《天堂》

  1、初听,完整聆听作品。

  2、复听,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判断歌手的音色。

  3、介绍歌手腾格尔。说说对他音色的认识和理解。

  4、再听,跟唱主题旋律。

  5、对比德德玛和腾格尔的音色,认识他们不同的演唱风格。

  六、老师小结。师生再见

草原说课稿6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草原》这一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上好这堂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说教材】

  《草原》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范文,在本组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求:一是读懂课文,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二是品读课文,谈出自己的见解。三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句子中把什么比做什么。四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我设计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会字词,理解句子并体会思想感情;了解草原的辽阔壮美,受到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尝试谈出自己阅读时的理解和感受,这是教学的重点。

  【说教法】

  以学生为主体,灵活选择教法,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引导运用以下教法:

  (一)导读法。

  ①导预读,激发学习兴趣;

  ②导感知,理解清文章条理;

  ③导理解,尝试自读自悟;

  ④导运用,注重知识迁移。

  一句话,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施教之功主要体现在导读二字上。

  (二)演示法。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诵。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了借鉴,具体生动的图像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

  (三)谈话法。在教学中的分段学习、理解内容等过程,我多处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读讨论,再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收获。这样,学生所理解掌握的内容能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在谈话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识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主要是感知语言,因而在预习中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文意,提出问题,同时,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二)思维方法的指导:教学中,我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的.内在联系,诱导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如走了许久,远远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一句,我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入手,注意句中为什么用!。体会作者见到河时,那分惊喜,这样的逐层设疑理解,能掀起学生层层思考的涟漪。

  (三)读书方法指导:我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物特点;品读精彩语段,说出自己见解;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析表现手法,用以指导写作。

  【教学过程】

  本课时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大胆尝试,自读、自语、自动地发展。

  (一)尝试预读,激起阅读兴趣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美景的图片,上课时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再放录像,让学生边看边想象,最后依据预习中提出的要求,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尝试着在旁边注上自己的体会。

  (二)尝试感知,理清文章条理

  1.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理清条理: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

  (三)尝试感悟,谈出自己见解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大胆尝试,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则点拨关键处,

  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讨论,你认为哪句话最美?美在哪?

  2.仔细品读课文,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3.尝试有感情朗读,体会草原的辽阔壮美及作者喜爱之情。

  这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适当点拨一些重点词句。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都像很无边的地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用比喻的,把羊群比作大花,具体恰当地描绘出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四)尝试运用,注重积累、迁移。

  1.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观察一处景物,写一段话,用上打比方的表现手法。

  【教后总结】

  本堂课,我重点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一问一答,没有教师琐碎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草原说课稿7

  一、说教材

  《草原》是一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作者用极其清新,优美的语言,把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团结。文章在表达上颇具特色。

  一是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这样安排使全文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二是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三是情景交融,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

  1、会认”渲、勒“等6个生字;会写”毯、渲“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渲染、绿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3、揣摩优美语言,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书法情感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品味优美语言,体会表达方法,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标还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准备采用自主探究,点拨引导,自读自悟,大量实践的教法和学法。

  五、说课时安排

  本课我打算用2教时完成。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说课的完整性,我将本文教学的全过程陈述如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把吉祥三宝一家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吉祥三宝他们想带大家一起去神游他们美丽的家乡。”此时,我将会播放《吉祥三宝》的视频声像,让学生对吉祥三宝的家乡内蒙古大草原充满了期待和幻想,这时我会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草原”。

  【设计意图】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于漪老师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堂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我非常重视“导入”这一环节的设计。

  (二)新授

  这一环节,我准备采用“四步法”教学,即“读文、探究、积累、练习”。(在黑板上写出“四步法”)

  1、读文

  (1)自由读(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2)检查读(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

  (3)指名读

  2、探究

  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完成以下任务(可以自主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1)给文章的每个自然段拟一个四个字的小标题

  (小标题是:景色优美、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

  (2)在第一段中找出,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草原景色优美

  如:哪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愉快。

  那些小丘的线条……流入云际。引导学生抓住“渲染、勾勒”进行理解。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板书:空气清鲜,天空晴朗,一碧千里,翠流

  (3)认真读文,说说草原上的人是些什么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4)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并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让读者体会到蒙汉两族人民深厚的情谊。

  【设计意图】

  1、倡导自主学习不等于随意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等于把教师逐出课堂。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中学生学什么,很需要教师居高临下的“引导”。因此,设置高价值的学习问题就是教师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

  2、浙江特级教师纪育华说:“教材内容是教学的原始材料,它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作一番剪裁。该取则取,该舍则舍,择其精华实施教学。”

  3、积累

  在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就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

  学生再次读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选择两个背诵下来。

  【设计意图】

  学好语文关键在于积累。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说语文的学习是一幢大楼的建设,那么词句和语文知识便是砖砖瓦瓦,而积累则是将砖瓦砌成高楼的过程。

  4、练习

  为了将知识内化成能力,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按要求改写句子

  1(改为比喻句)

  2(改为拟人句)

  以“美丽的校园一角”为题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

  叶圣陶老先生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育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育的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因此我采用循序渐进的理念设计了这两个练习。

  七、说板书设计

  草原

  不舍草原——民族团结

  内

  走进草原——外

  初入草原——景、人

草原说课稿8

  一、说教材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风光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我将这篇文章的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扫除字词障碍,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通过多读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4.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及热爱西部的情感。

  三、说重难点

  熟读课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是本课的重点。揣摩优美语句的深刻含义,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我特制定本文的教法如下:

  1.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从读中学,从读中悟,让学生在读书声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优美文字的熏陶。

  2.谈话法:在教学过程中,多次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主讨论,汇报自己的收获。

  五、说学法

  新课程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地学习。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1.预习方法的指导:在预习中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文意,提出问题。

  2.思维方法的指导:教学中,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的内在联系,诱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3.读书方法的指导: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物特点,品读精彩语段。

  六、说教学过程

  1.激趣揭题,通过欣赏《天堂》这首歌,激发学生兴趣,揭示出本课课题《草原》。

  2.初读课文感知美:小组长组织组员读书,或齐读,或个别读,或二人读。读书形式由组长决定。听读过程中要完成三个任务:

  (1)纠正字音,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讨论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要互相质疑尝试解疑。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

  3.自读课文感悟美: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明白了什么?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师生交流: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感受。你是如何感受到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的?

  4.品读体验,走进美。

  第一部分:走进“景色美”

  a.草原景色美丽。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才把草原的景色写得如此美丽的呢?学生默读,勾画出语句找学生回答。

  b.生汇报: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通过“高歌”一词引导学生朗读。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然后让学生看画面读句子。

  (3)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锈上了白色的大花。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也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引导学生体会拟人句的妙处。

  第二部分:走进“人情美”

  a.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的人民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用上面的学习方法,把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画出来,和同桌说说体会。

  b.学生汇报: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飞”字换成“跑”字行吗?引导学生读出急切的语气。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体会蒙汉人民心灵相通。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体会蒙古人民热情款待。

  c.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d.师小结:

  是啊,草原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难以忘怀,这都是因为蒙汉人民是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我们各民族之间互利互助,团结友爱。

  (3)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草原说课稿9

  一、说教材

  《草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走进西部”为主题展开。《草原》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从地理位置上了解内蒙草原、了解西部大开发及西部大开发的意义,然后充分地让学生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对课文有个整体认识,知道课文从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两方面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知道了蒙古族人民远出相迎、热情款待、亲切联欢的场面是民族风情的具体体现。为了体现感知体会的完整性,我把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全部安排在了第二课时。这里我向大家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教法与学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于孩子们绝大多数没见过草原,因此教学“自然风光”这部分时,我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辅助教学。借用多种资源,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服务,为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作铺垫。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因此,教学“民族风情”时,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分析理解学习要求,逐步按要求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理解领悟,并提醒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在教学生学习的同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环节展开:

  环节一:复习导入,调动兴趣

  导入时,通过复习词语,谈印象,对草原有了初步印象,再用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再配上一首乐曲──《草原之夜》,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由学生想象的画面导入我们对重点词句的学习。

  环节二: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在分析句子时以学生品读感悟为主,课件展示相关画面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最后又通过读来表现体会到的情感。教学中,我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同时随机介绍相关的表达方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再借范文引路教学生读写结合,让学生入情入境,练习大胆相象,学说比喻句。

  环节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在教学“民族风情”这一部分时,我考虑到这是五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而此次上课的却是四年级的学生,所以在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能力上还是与五下的孩子有些差距,为此我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学习要求,边扶边学,边学边放,先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再逐组汇报,这样的扶放结合,让学生在品读课文与汇报交流这些环节里有超出年龄的发挥。

  环节四: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本课的最后我布置学生去了解西部大开发会给草原带来什么变化,让我们课后再次走进西部,搜集相关资料去了解更多的西部知识,准备在本单元的回顾、拓展一里交流展评。这是为了突出本单元的“走进西部”这一主题。

  四、说资源应用

  为了更好地解决重、难点和营造学生学习环境,我从远教资源上下载了数张草原图片和课文插图,从而更直观地感受到草原风光的美及人情美。在教师朗读课文时,我还下载了一段优美抒情的音乐作为背景。配乐朗诵,不仅让教师的范读更加有感染力,而且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熏陶。学完第一自然段,为了让学生对草原风光有个整体认识,我还特意安排了学生配乐朗诵,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有感而发。

  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语句我也利用多媒体凸显出来,让学生重点朗读,反复体会。并下载了相关图片作为背景,辅助学生加以理解。

  另文章脉络图和很多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我都一一展现在幻灯片上,不仅让学生一目了然、而且本节课的时间也得到了更为有效的利用。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走进课堂,量大,有效地利用可以扩大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储备,给新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能借助和科学使用这一重要手段,给语文教学和其它所有学科的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资源应用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了说明,请各位专家多多指教。谢谢!

草原说课稿10

  一、设计理念:

  音乐教育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

  《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一段音乐。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与钢琴协奏曲《黄河》、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并称为我国的三大协奏曲。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是依据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主题歌《草原赞歌》编创而来的。本课欣赏的《草原放牧》这段音乐表现了龙梅和玉荣这对小姐妹欢乐放牧的情景。新的时期重温英雄小姐妹的事迹对促进当代儿童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本课的特点,结合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二、设计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乐曲的情绪、情感及表现内容,初步了解民族乐器——琵琶。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感知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乐曲的情绪、情感及所塑音乐形象。

  三、设计过程:

  (一)欢乐舞蹈渗透主题

  教学活动伊始,我设计了以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主题歌《草原赞歌》为伴奏的一段简单的蒙古族舞蹈,与同学们一起欢乐舞蹈,同时利用心理学无意注意的原理,渗透主题,加深学生对主旋的注意。

  (二)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分为。我首先将感情的纽带抛给学生,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势了解了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既体现了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又为教学营造出了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在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完草原之后我说:同学们想一想,蓝天白云下,羊群如同碧空中流动的白云;马群好似绿浪中奔腾的浪花;乳白色的蒙古包犹如撒落在翡翠盘中的珍珠。放眼望去,天地相连、浑然一体,仿佛一伸手就能触摸到那洁白的云朵。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马上走进这美丽的大草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迷人的草原风光。

  我以诗化的语言配上优美的多媒体课件和无伴奏合唱《牧歌》的背景音乐,为教学创设了情境,使学生仿佛真的置身于美丽的'草原之中。

  (三)强化体验深入主题

  在欣赏音乐时,为解决本课难点,强化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绪、情感和所塑音乐形象,我选择了协奏曲中的另一段音乐《与暴风雪搏斗》和本课音乐《草原放牧》对比欣赏的方法。《草原放牧》这段音乐:节奏轻快活泼,具有舞蹈性,表现了两姐妹在草原放牧欢歌跳舞、天真烂漫的快乐情景;《与暴风雪博斗》:用琵琶模拟风雪声,主旋律若隐若现,表现了两姐妹为保护羊群,不畏严寒,与风雪博斗的情景。音乐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为学生的不同想象与联想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塑造的形象,畅所欲言。这时我适时引出《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然后再度欣赏《草原放牧》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对音乐形象的正确理解。情绪、情感截然不同的两段音乐,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了乐曲的情绪、情感和所塑音乐形象。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我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如:语言反应(描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身体反应(运用动作表现音乐);歌唱反应(模唱乐曲的主题旋律)等。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的情绪、情感同音乐的情绪、情感和谐地沟通与交流。

  (四)开阔视野拓展主题

  弘扬民族音乐是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和琵琶独奏《草原放牧》使学生对民族乐器琵琶的音色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亲眼看琵琶、亲手摸琵琶、亲自弹拨琵琶,使学生对琵琶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欣赏《女子十二乐坊》的表演激起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使他们对民族音乐产生了热爱之情乃至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随着音乐的流动,学生的兴趣在体验中得到激发;学生的想象在体验中得到发展;学生的情感在体验中得到升华。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说为学生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草原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一)内容: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辽阔的草原》。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牧歌》,能用较强气息控制能力的声音表现辽阔的草原情景。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男女分组唱、自由组合唱、个人比赛唱、接口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感受内蒙古美丽的大草原,感悟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音乐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生运其才志、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增、乃为善教也。”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用悠扬而连贯的声音表现和感悟歌曲的美丽情景。

  2、难点:教学难点则是对歌曲的表现,对旋律的把握,我将紧紧围绕全曲的灵魂,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挖掘,渲染语言文字的感染力,拨动学生的情弦。

  二、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听唱法和教唱法的综合运用,将使学生自主地学唱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实践演唱亲身体验音乐的内涵。

  三、说教法

  为了能帮助学生了解《牧歌》的音乐风格,使他们更好地表现音乐情绪。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境法:一般学生对《射雕英雄转》都比较了解,在欣赏乐曲录音的同时,配以电视剧照,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2、兴趣法:通过对比汉族人民与蒙古族人民生活习惯,演唱风格,演唱方式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

  3、体验法: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教学中我还创设情景,让学生以相同的剧情体验恰当和不恰当的音乐对表演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请跟我一同走进教学过程进行策略分析,在这里,将呈现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一)兴趣导入揭示课题。

  以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课余爱好旅游作为整个课堂的导入主题,让学生一进入课堂就能够放松自己,有一个愉快而轻松的课堂氛围,从而为学生作为主体更好的融入课堂作好铺垫。这样的情景引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这无疑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搭起学生、教师、教材三者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教师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旅游胜地?(学生答:济南、青岛、烟台、北京等等)。那么有同学去过蒙古吗?(学生答:从电视上我们看到过),大家能不能说出蒙古族的人们与咱们有哪些不同啊?(学生答:喝羊奶、有大草原、蒙古族衣服、喜欢骑马射箭、有蒙古包------今天我们就走进蒙古音乐《牧歌》,去感受一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大草原风情。(板书:《牧歌》)

  (二)激情演唱散发风采。

  1、听录音,整体感知。

  让学生完整欣赏歌曲范唱,让学生感受优美、抒情的`歌曲情绪,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教师抓住这一热情,进行按节奏拍手朗读歌词,这样由语言文字与音乐共同创设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情绪领域的影响会是多么的深广。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当孩子们听录音对旋律有了初步的旋律线条以后,就可以分组进行自学。

  2、合作学习培养能力。

  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识谱能力,自由组合,分小组自学歌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真正实现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乐句进行学习,以降低教材难度,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你认为这一乐句应该怎样来演唱,怎样把它唱到最好,然后用自己学习的方法来教大家!教师放手让同学自己学,自己教,教师给予积极的、指导。让每位同学都有自信心,让每位同学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抓住全曲中的灵魂美丽的蓝天白云羊群情景进行渲染,让同学们切实的从身边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无疑是师生间,同学间融洽互助学习,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达到作者的德育目的。

  3、难点反馈,深层感受。

  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教唱歌曲,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从而反馈歌曲,加深印象。教师强调音准、节奏、咬字及声音运用,教师参与其中,帮助有困难的小组解决问题,真正起到伙伴、引导、组织的作用。

  4、体验创新激发热情。

  歌曲完成好以后,让学生自由组合,自己创作演唱方式,不同的组合上台为大家表演。

  (教室里的气氛异常活跃起来,歌声一浪高过一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景、协作”对学习成功致关重要,所以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学生的角色扮演,尽可能营造逼真的学习情景,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来再现歌曲形象,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至此,学生的大脑被激活,情绪也自然如清泉奔涌,师生一起跟录音表演,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的情感体验,体态语言,声音表现水乳交融,师生情感相互碰撞,这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实现课我合一。这样的氛围,学生不仅学好歌曲,心中的爱国主义热情也会由然而生。

  5、感受音乐,放射美丽。

  通过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了解合唱的最高形式,并以此来了解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欣赏《万马奔腾》,体验蒙古族特有的乐器马头琴的音色,并形成热爱民族的共鸣。在热爱少数民族的基础上加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6、课后延伸资源共享。

  新课标指出:教科书已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在教学本课后,就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课后可以发展特长;图片文字资料了解多元文化及各地风土人情;在下一节的课堂交流中实现资源交流共享。这样富有弹性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音乐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使我们的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这一举措使教学更加开放,给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向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这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要为儿童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提供养料和机会。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蒙古族音乐,感受到了他们的民俗风情。看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励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五、板书设计

  1、牧歌

  2、无伴奏合唱

  3、万马奔腾腾

草原说课稿12

  一、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豪放的风格特点,掌握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族音乐豪放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三、教学难点:

  能够以小组合作进行舞蹈,打击乐和演唱表演等活动。

  四、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法、学法、教学手段等在教学程序中体现。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在本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声中,带领学生坐上音乐列车去旅行。这一环节的设计,使课题巧妙地展开,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从开始就进入到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通过欣赏不但了解蒙古风土人情,拓宽了视野,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音乐知识。并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伴奏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歌曲渗透,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聆听音乐,感受情感,用情歌唱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主要部分歌曲教学怎样才能教得扎实、新颖,让学生爱学、乐学,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歌曲演唱,而且要以情带声的演唱是我的目标,于是在导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以马儿上山坡的音阶小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1、音阶练习

  师读:骑着马儿上山坡

  生唱:1 2 3 4 5 5 5

  师读:骑着马儿下山坡

  生唱: 5 4 3 2 1 1 1

  师读:骑着马儿走一走

  生唱: 3 5 3 5

  师读:骑着马儿跑一跑

  生唱: 1 1 1 1 3 3 3 3 1 —

  师读:骑着马儿跳一跳

  生唱: 1 1 1 1

  师读:马儿马儿快停下

  生唱: 1 7 6 5 4 3 2 1

  接下来通过教师的范唱让学生熟悉旋律,用身体动作去感受,下面就由我来做一下范唱,然后让学生按节奏读词,舞蹈欣赏等形式,学生在多次学习体验中一直在无形地感受着歌曲的魅力。紧紧抓住了音乐教育以听为中心的原则,使后面的教学水到渠成。只经老师简单点拨,学生便能轻松学会歌曲。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情绪。我启发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大胆表现,怎样唱歌会更好听?运用教学课件启发学生,表达音乐情感。并运用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三)歌曲拓展

  学习简单的蒙古族筷子舞的基本动作,我为同学们准备了筷子,通过舞蹈学习,让学生全体参与,共同感受蒙族音乐美、舞美,加强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

  (四)即兴创编,表现音乐

  本环节是本课的高潮部分也是难点部分。通过让学生分组抽签来完成不同蒙古包上的任务。

  第一个蒙古包是让学生跳起欢快的舞蹈,要让学生听清要求:学生可以用老师教的动作或自己创编的.动作来表演,无论怎么样跳都要跟上音乐的节奏,而且动作要优美舒展,注意音乐一停,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第二个蒙古包的问题是请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听清要求老师准备了一部分的打击乐器,有的同学有,有的同学没有,没有的同学请你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或周围的物品来为歌曲伴奏,拍手拍腿都可以,注意也要跟上音乐的节奏,音乐停伴奏也要停。

  第三个蒙古包的问题就是请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美丽的草原(如时间不够回家完成)

  在这个活动中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也使学生学会相互合作与沟通,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与平台。在培养集体意识的同时,感受集体创作带来的无穷快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坐上火车结束了我们本节课的蒙族之旅,紧扣“游”这一情境,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快乐地结束了本节课。

  以上是我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不足之处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草原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草原》是一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作者用极其清新,优美的语言,把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的淋漓尽致,学生通过学习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从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华为情,同时激发学生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为本组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围绕着训练重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认知目标:掌握14个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如“勾勒”和“渲染”、弄清本文的思想内容。

  2、技能目标:揣摩、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丛中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华为民族情。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1、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并升华为民族情。

  2、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四、说教法

  新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只能不再是过去的“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将采取情境教学法和诵读法进行教学。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丽景观的图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的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深层次的体味美的意境。

  2、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读促学,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读出内涵。

  五、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放手让学生读读、画画、议议,把听,说,读,写相结合,以读为主,让学生边读边想,不断通过读去揣摩和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最终水到渠成,轻松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草原自然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声像感知,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条件。在本课的导入中,我将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的感官刺激作用来启动学生的认知倾向,在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同学们,今天老师把吉祥三宝一家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吉祥三宝他们想带大家一起去神游他们美丽的家乡。”此时,我将会播放《吉祥三宝》的视频声象,让学生对吉祥三宝的家乡内蒙古大草原充满了期待和幻想,这时我会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草原”、

  (二)图文结合,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美

  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当中,我将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丽景观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和发现草原的自然美,学生由情创意,触景生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文中重点的语句,我将会出示与之相应的图片,由于图片的颜色鲜艳,形象突出,学生可以更加容易的接受和理解,例如文中的其中一个重点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在这句话的学习中,我将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渲染”和“勾勒”进行理解,并让学生动手画画。

  (三)自读品味,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美

  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取小组读,齐读,自读,指名读等形式,以读代讲,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读出形象,读出感情,读出内涵,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我将会配上与之相应的背景音乐,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边读边想,边读边勾画出草原美丽,恬静的景色。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感悟美

  每个学生的阅读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因此,在这个环节上,我设计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的学习方式,在第二部分的学习中,我将会放手让学生学习他们最喜欢的部分,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并汇报你觉得最能体现蒙古同胞人情好客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五)突破重点,体会情深,升华美

  俗话说:“画龙贵在点睛。”,在这个环节上,我将引导学生紧紧的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点题之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摩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情感得到升华,把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

  (六)整体回顾,拓展迁移,让美得到延伸

  课上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因此我将会引导学生再次的朗读全文,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

  学生通过学习《草原》一文,激发了学生对西部的兴趣和欲望,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时即将结束之际,我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学习资料,例如与之相关的网址,书刊等,并鼓励学生自主的查找相关的资料。

草原说课稿14

  大家好!今天我以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五册第二课《我是草原小牧民》,向大家汇报我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及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音乐课堂中,并发挥它的实效性。

  一、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全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重复的曲调更进一步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新课程中提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的活动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特点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能用欢快、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歌曲伴奏、创编舞蹈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唱、舞、奏、创等音乐实践,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难点:歌曲节奏较密集,附点音符及八分休止符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遵循直观性、创造性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想象力。重点采用舞蹈引入、听唱法、难点提炼、体验创新等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力图体现: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以情感人、以美动人”是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五、教学过程

  (一)、舞蹈引入

  新课伊始,我伴着美妙的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翩翩起舞,让学生感受到大草原的美丽,仿佛把他们真正带入其中,然后问学生你们喜欢这个舞蹈吗?愿意和老师一起跳吗?他们非常感兴趣,接下来就跟老师学两组动作,然后随音乐师生共同翩翩起舞。这样,让学生在自己的舞蹈中再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这时继续播放我在东师信息教育平台上搜集的草原风光片,并介绍蒙古族的美丽景色。(音乐配话:离开城市的喧嚣,有一处景致令人心弛神往,脚步落定这里,绿色更愉悦我们的双眼,这里毡房若花,碧草连天,居住着富有传奇色彩的蒙古族人民,千百年来他们过着迁徙的游牧生活,足迹遍布每一寸草地,他们被誉为草原骄子。)这样,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学习歌曲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随着动听的音乐律动起来,唤起学生的饱满情绪。在学唱歌曲中我主要采用聆听范唱、学生随琴用lu模唱、视唱曲谱、随录音演唱、提炼难点等几个环节进行。教师抓住全曲中的灵魂句“草儿青青羊儿肥,美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进行节奏和声音的处理,让同学们准确掌握附点音符及八分休止符。为了提高学生的演唱及表演能力,我又播放两首蒙古族儿童歌曲,第一首《我是草原小骑手》并让学生学习小歌手自信的演唱,潇洒的动作。第二首《草原赞歌》是两位双胞胎小姐妹声情并茂的表演。我让学生们学习两个小歌手的演唱情绪及表情,使同学们的演唱更加完美。

  (三)、体验创新激发热情

  “鼓励音乐创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立了音乐实践活动。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舞蹈组、唱歌组、伴奏组,我让学生自由组合,相互配合。这时教室里有唱、有跳、有敲、师生共同表演,将学生的体态语言、声音表现、情感体验融为一体,课堂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这充分体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

  (四)回归生活享受音乐

  优美动听的蒙古族歌曲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蒙古族曲目,我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搜集有关内容,让他们演唱其中的几段。这样能使学生真正的参与课堂,更加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六、总结回顾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师充分的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源将信息技术手段与音乐学科有效的整合,不仅能使学生开阔眼界,也能让学生在歌唱中享受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谢谢大家。

草原说课稿15

各位领导、老师:

  您们好!下面我将《草原》一课的教学设计向大家做一汇报。这是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记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通过学习,达到如下目标:

  1 、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内蒙古大草原景色美丽,感受到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意。

  2 、领悟课文具体描写景物的一些方法。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4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

  难点:体会草原不仅一碧千里,而且生气勃勃。

  下面从五方面谈一下本课的教学思路:

  1、 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教学环节。 我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中的“何忍别”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把体会草原一碧千里、生气勃勃的美景与感悟蒙汉之间的深情厚意有机的结合起来,设计教学环节,以避免逐段逐句的`烦琐分析。

  2、 精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学习“天涯碧草”这部分内容时,我力求通过多层次的读,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首先引导学生抓住“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个重点句自读课文,初步感悟语言;然后通过同学交流、看古今草原的对比图片、教师导读、配合风光片段和音乐朗读等手段深化感悟,欣赏品味语言;最后在练习背诵的过程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

  3、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培养语文综合能力。文中的叙事部分是教学的重点, 在“读、画、批”的自学基础上开展小组学习。四位成员共同选择适合本组的、能最大限度的表现蒙汉情深的汇报方法,如感情读、抓重点词句说、讲故事、想像描述等等,而且学生还可以边说边播放老师准备好的课件或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增强汇报效果。小组成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锻炼了语文综合能力。

  4、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体现教学手段的最优化。 体会草原不仅一碧千里,而且生气勃勃是本课的难点,为此我制作了课件,通过解放前草原的荒凉景象与解放后六畜兴旺的繁荣景象做比较,通过观看草原风光片段,通过配乐朗读,学生如同置身于草原之中,一种愉悦的、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在学生心底油然而生。

  5、自己选择作业,加强课内外联系。在布置作业时,我力求体现课内外结合。必做作业是根据教材要求制定的,主要涉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选做作业是根据教材的题材、体裁等方面向课外延伸,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做,使他们 “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草原说课稿】相关文章:

《草原》说课稿07-29

《草原》说课稿15篇11-22

《草原》教案11-08

草原的教案06-01

草原放牧教案09-02

《草原》教案范文10-11

草原教学反思06-13

草原教案范文07-23

草原教学设计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