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1-05 12:50: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集合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说课稿集合5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互联网基础》,课型是新授课,需1课时。我现在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阐述。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互联网基础》这一节是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二单元《网络技术基础》的第二课内容,这一节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第一节《计算机网络基本组成》为我们学习本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查阅资料、进行网页浏览、电子邮件以及网络购物等多种服务,使得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更加密不可分,它让用户认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每个用户。本课教材《互联网基础》主要介绍互联网知识中的关于IP地址、域名的使用以及Internet接入方式。

  二、说本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1.知识目标:

  ①理解IP地址的含义,掌握IP地址的表示方法; ②了解IP地址和域名的关系,掌握Internet中域名的构成和我国的域名结构;③熟悉常见的互联网接入方式

  2.技能目标:

  ①能够分析常见域名的类型,能判断IP地址是否正确; ②能判断网络接入方式,并分析其优缺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感受互联网内部结构的完美组合,②培养学生用不同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③强化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掌握IP地址、域名的使用,能够判断分析IP地址、域名是否正确,熟悉常用的网络接入方式。

  四、说教法学法:

  针对本课特点,我指导学生用以下方法来解决问题:使用多媒体技术,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这样有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让学生通过云平台中的“读世界”了解老师的关于《互联网基础》知识的一些资料。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我市的3-5X教学策略分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大家展示“端午节习俗知多少”,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学习欲望,使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从而导入本课学习。

  (二)、自主学习,组内探究

  1.出示教学目标

  2.教师由现实生活中手机有手机号,到计算机接入互联网也有一个非常相似的号码,这就是IP地址。然后学生分组讨论了解IP地址的`定义、构成以及IP的作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了解了IP地址后,那怎样才能把IP地址表示出来?教师举例通过课件说明。提醒学生注意IP地址数值之间用“.”隔开。然后学生完成“练一练”,学生反馈,教师讲解。

  3.学生掌握了IP地址的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通过IP来访问互联网的,而是通过域名来完成互联网的访问。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互联网域名结构知识。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域名定义、结构以及域名划分。然后教师通过课件举例和学生一起分析域名结构名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我国域名结构是哪里负责管理的。其划分模式分几种?然后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中国域名按地理模式划分部分域名表,让学生了解、掌握。最后让学生完成“练一练”,学生反馈。

  4.通过学生掌握了互联网基础知识后,我们就可以上网了,然后让学生了解目前互联网接入有哪些方式?这一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学生反馈学习情况后,教师展示Internet接入方式汇总表,比较各种方式的优缺点,判断未来的互联网发展趋势。然后让学生完成“练一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三)、实践创新,学以致用

  通过对互联网基础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设置学校计算机的IP地址和DNS等参数,使其顺利接入互联网。学生分组合作设置,教师辅导。

  (四)、归纳小结,巩固深化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所学内容,交流学习收获,建构知识网络,完成评价。

  板书设计

  互联网基础

  一.IP地址

  二.域名

  三.Internet接入方式

  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怀念母亲》是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二组的第二篇课文。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季羡林先生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二、【教学目标】

  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本课文共分2课时,执教的是第1课时,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课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

  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灵活运用。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拓展中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生身母亲永久的悔恨之情。

  难点:引导学生从文字中去体会作者隐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季羡林的成长历程,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降低学习难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任务型的初读方法。要求学生带着“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想想作者写了哪两位母亲?以及对她们有着怎样的情感?”这样的问题初读课文。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落实本课字词教学任务,然后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三)重点品悟,体会真情

  首先是对亲生母亲的感情,重点研读文章第2自然段。“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体会句子含义,通过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感受从六岁离开母亲到母亲去世,作者有十多年时间不在母亲身边,虽然中间有短暂回归,但毕竟时间短暂,没有与母亲促膝长谈的机会,如今母亲逝世,即使想报答养育之恩,也永无机会,因此心中觉得伤心难过:“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作者觉得,随着母亲的死,生活变得毫无意义,一切都变得空虚和寂寞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做什么,只有遗憾和悔恨一直充满心头。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评读、赛读等读书方法,体会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五、【设计特色】

  1、情景教学法:上课一开始,品读季羡林的作品《赋得永久的悔》片段,让学生默读,交流感受,为全文的学习奠定一个基调,使学生尽快地融入到文本的探究中。另外,在学习完第2自然段之后,整体回归文本的时候,让学生在幽怨的音乐声中朗读,以调动学生的心弦,更好地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2、朗读感悟法: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课堂上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指名读、自由读、齐读、配乐读等,达到读中感悟、以读促悟,以读代讲的效果。课堂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将学生完全浸润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之中,尽情地触摸作者的心跳,聆听作者的心声,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悔恨之情。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远古的传说》是部编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课主要讲述了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文明的发展概况,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感知和探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能力: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禅让”是远古时代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从了解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历史演进过程的兴趣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知教材和搜集的相关资料,使学生知道炎帝、黄帝的发明对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引导学生将传说中黄帝部落的发明与前课介绍的考古成果图片进行印证,帮助学生分辨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社会发展观,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生在了解“禅让”含义的过程中,感受远古先民的大公无私、唯才是举等优秀品质,继承并发扬这些优秀品质。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和华夏族的形成历史。

  教学难点:理解“禅让”的含义;了解传说与史实的联系和区别。

  二、说教学理念

  1、师生互动:教师设置问题有针对性,突出学生参与,突出互动探究;淡化知识背记,突出体验感悟。

  2、目标生成情景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和知识构建的主要参与者。

  三、说学法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接受能力较强,渴望亲身体验。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给予充分肯定,增强自信心。同时注重加强学法的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七年级学生也是十分必要的。四、说教法

  依据历史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本课设计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等,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感知、探究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我遵循“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这一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炎、黄、蚩尤的传说资料。

  (二)新课教学(40分钟)

  为了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我将本课设计为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感受新知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秘炎黄

  第三环节:故事演绎,走进华夏

  第四环节:角色扮演,解读禅让

  第五环节:创新训练,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感受新知(2分钟)

  播放PPT:20xx年4月5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帝陵隆重举行,一万多名海内外中华儿女齐聚桥山轩辕殿祭祀广场,满怀虔诚地参加公祭典礼,追念人文初祖功德,表达炎黄子孙敬意,听音乐《黄帝颂》。看完后以问题“黄帝只是传说中的一个人物,视频中的海内外华人为何要祭拜他”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新闻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营造积极探究的心理氛围。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秘炎黄(10分钟)

  活动一:杰出的首领

  情境一:多媒体展示三个部落的相关地图。

  问题1: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和蚩尤,并讲讲他们的传说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表述,可以了解学生对传说的认知程度,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总结。

  问题:2:有许多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贡献的远古先民,为什么只有炎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初祖”?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黄帝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伟大作用,思考炎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初祖”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上述活动,达到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目的。

  活动二:传说与史实

  问题3:我们已经知道,传说中黄帝和他的部落有许多发明创造,前课介绍的出土文物哪些能印证这些传说?传说与史实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情境二:多媒体展示考古成果图片。

  ①河姆渡人房屋复原图 ②河姆渡人骨哨 ③大汶口陶器刻符 ④河姆渡水井复原图 组织学生将组织学生将考古成果图片与传说中黄帝部落的发明创造进行比较,并出示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的概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运用史料分析法来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对传说进行理性认识和甄别,从而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和联系,初步培养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故事演绎,走进华夏(8分钟)

  说一说:华夏族的形成过程。

  故事会: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代表黄帝、炎帝、蚩尤三个部落。各小组围绕课本内容和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后,派代表分别以炎、黄、蚩尤的身份讲述与其他部落间的故事。在学生讲述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顺三个部落之间的关系,并且将其以提纲的形式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设计上述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储备(黄帝、炎帝、蚩尤的传说),自主学习课本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进行交流探讨,并将交流探讨的成果以提纲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此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尊敬先祖、爱我中华的情感。

  第四环节: 角色扮演,解读“禅让”(5分钟)

  根据课本内容编排历史剧进行表演。

  剧情一:部落首领召开“联盟会议”,介绍尧的优秀品质,并推举尧为联盟首领。

  剧情二:尧老了,再次召开“联盟会议”,介绍舜的优秀品质,推举舜为联盟首领。什么是“禅让”?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概括“禅让”的含义,并投影在大屏幕上。

  问题4: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首领?

  引导学生归纳尧、舜的高尚品德,并加以勉励。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剧表演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课本相关内容的正确感知和初步理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想象力,在表演中感受远古先民的人格魅力。

  第五环节:创新训练,拓展延伸(15分钟)

  知识巩固:以问题“通过本课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回顾新知,以提纲形式归纳全课知识。然后完成练习。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学会理解父母》是陕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进父母心灵》第一课时的内容。这一单元由四个课时组成,本课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开启下文《与父母平等沟通》和《孝敬父母》的教学。教材的特点主要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而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悟父母的爱,树立同父母沟通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认知特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理解父母的爱

  能力——正确认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学分析问题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抚养自己付出的辛苦。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特确立以下内容为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内容。

  1、教学重点——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

  2、教学难点——当父母与自己发生矛盾与冲突的时候,换位思考,理解父母。

  四、说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1、说教法:

  (1) 教法依据: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学中要努力启发学生强烈的求职欲,以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教法选择:我将重点采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与老师点拨引导相结合的教学策略,通过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在感悟中实现情感的升华。

  2、说学法:

  (1)学法依据:根据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题作用,让学生通过情景、活动、体验,层层深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父母的爱,上升到对父母的理解。

  (2)学法选择: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拟指导学生的学法是:

  A问题探索法: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讨论,不断地探索,在此过程中,培养其辩证思维的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B 合作学习法:即通过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共同进步和提高。

  C 参与学习法:即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快乐,和谐教学激励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五、说课时安排,综合设计思路:

  1 说课时安排:一课时

  2 说综合设计思路:首先通过感人的情感,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告诉学生:父母的爱就在你身边,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各种形式的关爱,让学生将自己体验到的爱表达出来,然后由事例和实际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探究得到:要多了解父母,体会父母对自己各种形式的关爱。最后,通过情景创设升华主题,明确:当和父母有冲突和摩擦的时候,需要我们保持冷静,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不足,并且树立同父母沟通的意识。

  六、说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教学步骤“马上测一测”“现场说一说”“换位看一看”和“回家做一做”,希望尽量能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上课是一种快乐。

  首先,是新课的导入,我认为导课的好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因此,我这样来设计本课的导入: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可以在课前十分钟让学生欣赏这首歌,上课后用一分钟左右欣赏歌曲高潮的部分,或者请一同学带着感情诵读歌词)让这首充满温情的歌曲来创设氛围,引出课题——走进父母的心灵。

  歌声之后,我会继续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导入新课: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天开始,我们便接受者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和苦口婆心的教导。有人说,父爱如山,母爱如灯。山在远处巍峨,灯在近处温暖。同学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同父母在一起生活,难免会有误会和摩擦。有句话说得好:用理解拆除心里的樊篱。今天,就让我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学会理解父母”这一话题。引入本课课题——学会理解父母。导课完毕后,进入教学过程的第一个步骤:

  步骤一:“马上测一测”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完成第一小节中有关父母情况的填写,请学生就“我了解自己的父母吗?”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及时给予评价。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理解“我们只有了解了父母,才能明白怎样和他们相处”的道理,我会就某一项内容展。

  第二小节的图画《手套》我会把它作为步骤一到步骤二的过渡。先让学生观察图画,然后同桌两人一起围绕三个问题谈论自己的感受:你认为妈妈真的不怕冷吗?你了解妈妈为什么这么做吗?你怎样看待妈妈的做法?我希望这样的讨论交流,能让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深刻感受到父母的爱不仅是把我需要的东西给了我,更可贵的是,把他比我更需要的东西给了我。

  步骤二:“现场说一说”

  通过上一环节图画《手套》中对父母爱的感悟,自然过渡到本环节对父母爱的诉说。我会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搜索一下自己的记忆,说一说:父母做的哪些事情最让你感动?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来分享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当学生诉说时,我会多把一些机会留给后进生,希望能通过他们的讲述,触动自己的内心,达到教育的目的。此过程中,我会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地评价,并提醒同学们用掌声对其给予鼓励与肯定。

  这一环节结束后,我会这样提问学生:“父母如此的爱我们,所以对我们有很高的期望,然而,因为望子成龙,我们与父母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产生摩擦。与父母有了冲突,我们该怎么理解父母呢?”用这样的提问过渡到步骤三“换位看一看”。

  首先,我会让学生说说自己与父母相处有哪些烦恼?学生大体会说出诸如“唠叨”“隐私得不到保障”“父母当我是小孩子”之类的苦恼。这时,我就出示课本中的短文《佟佟的烦恼》让学生大胆想象一下,假如你是妈妈,你会不会也忍不住唠叨呢?为什么?让学生换位思考,从妈妈的角度看待她这样做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感悟:母亲的唠叨中有关注,唠叨中有关爱,唠叨中有提醒。原来父母的唠叨饱含着深爱。当学生还沉浸在思考中时,我再适时出示文中的图画《妈妈打探秘密》,引导学生站在妈妈的角度来分析她这样做的原因?然后以妈妈的口气给女儿写一段话,“孩子,我想对你说”。通过设计这样的写话形式,让学生完全站在母亲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最终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了解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当侦探都可以”。

  这一环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当我们和父母产生冲突和摩擦的时候,需要我们保持冷静,换位思考,理解他们,并要善于同父母进行有效沟通。

  通过小结后,我会提问学生:那我想听听,你们觉得回家之后应该做些什么呢?以提问过渡到最后一个环节:“回家做一做”。

  学生发言后,我进行积极点评,鼓励他们回家后通过行动来告诉父母,理解他们的辛苦,理解他们的关爱。

  作业:1、看看父母的双手。2、核对并记住父母的生日。3、给父母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深爱着他们。等等。

  到此,我本节课所有的教学内容全部完成。

  七、説板书 : 第八课 走进父母的心灵

  第一节 学会理解父母

  一、你了解你的父母吗?

  二、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三、正确对待与父母的沟通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雅鲁藏布大峡谷》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层次清晰,作者通过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神奇,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在介绍时作者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文章语言优美,准确无误的数字、恰倒好处的用词,让雅鲁藏布这处距离遥远的人间秘境跃然纸上。

  小学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查阅资料的能力,且书中有些景物学生很感兴趣,如:神奇的大拐弯,谷底谷外截然不同的景色等,因此通过自学,及结合网络图片资料,文字资料使学生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并与作者产生共鸣。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根据提纲把握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与想象、资料相结合,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

  3.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

  2、阅读对比,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

  难点:

  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

  1、读中感悟

  本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运用导读和创设情景结合法,并注重阅读课文的读、划、议、悟、读五步走的学法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理念,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代讲。这是一篇风景优美的课文,文中的好词佳句在讲课过程中都以“读”“悟”来体现,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使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与作者产生共鸣。

  2、读写结合

  圈点批注自己的体会,学习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词句,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目标引路——我能行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美丽。(关键字:观、谷、馆、国、点……)

  (2)在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美丽的风景时,具体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找出具体的句子。

  (3)读全文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隐藏着一种什么感情。

  (有目标的'课堂才有方向,有效率,这个目标,不但要明确,而且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上三个目标设计紧扣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突出,使学生在合作中既能解决,但又有一定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3、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文。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引领下,学生自主进行独立思考和解答,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自主探究——我来说

  组内交流自学的收获与不解。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参与进去,适时调整、引导、释疑。小组长做好记录,整理。

  (三)展示交流——我真棒

  1、学生交流问题(1),问题(1)简单易找,学生很快能找到,重点点拨概括语言。如第2自然段,“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第4自然段“馆”“国”——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等可以用课文中的完整句子概括,第3自然段可以让学生尝试独立归纳“山水千姿百态”。从找到想,有不同的梯度,又能激发学生的成功感。

  2、交流问题(2),说明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找出有关句子之后,让学生再说两个(例子)类似的句子,真正灵活掌握有关说明方法。

  (四)拓展训练——我当导游

  1、选择最感兴趣的部分,熟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设计导游词。

  2、全班推选小导游。

  四、说电教手段的应用:

  1、突破重难点,适当运用。

  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相应的语文教学也就存在着中心环节。事实上,教学活动中重点环节的处理好坏通常是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此时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往往能立竿见影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教学对象茅塞顿开。

  2、创设情境,启迪学生展开想像:

  在抓重点词句学习时,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直观生动、信息量大的优势,集中、全面地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节省时间又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在“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这一部分,我适时补充一些大峡谷特有动植物的图片,文字与图片相结合,听觉、视觉印象相结合,使教材的理解由难变易了,也能激发学生继续探寻大峡谷的兴趣,为课后的学习指路。

  3、课件激情,启发学生口语交际:

  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完课文之后,老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如此神奇壮观,下面谁愿意当导游,带领大家到此一游?”一女生走到台前,老师引导:“这位导游小姐,现在下面都是游客,你怎么称呼他们?”该生随口接到:“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神奇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课件出示,导游解说,游客提问,引导学生口语交际,在内化语言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读书悟文能力,从读到说、从说到写,语文综合训练融为一体,循序渐进。

【说课稿】相关文章:

政治说课稿财产留给谁说课稿01-18

《江南》说课稿10-11

体育说课稿08-22

《狼》说课稿09-14

比长短说课稿10-07

《秋思》说课稿09-26

《日记》说课稿10-01

《推敲》说课稿01-09

掌声说课稿01-13

《穷人》说课稿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