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2-06 16:39: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范文集合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说课稿范文集合9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本次说课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说课题的选定

  火灾是学生生活周围经常发生的事,如果在事故中小学生不会保护自己,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让学生学会在火灾事故中保护自己的生命显得尤为重要,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知道在平时生活中不能随意玩火,培养学生的防火意识,学习拔打119火警电话的正确方法及几种火场逃生的方法和技能.。所以,我认为:选择此课题意义非常重要。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学生的现实需要,又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学生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次活动来源于社会生活,又能服务于学生的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把目标定为:

  (1)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知道在平时生活中不能随意玩火,培养学生的防火意识。

  (2)知道火警电话“119”,以及拔打的正确方法。

  (3)学习几种火场逃生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

  (1)了解火灾的发生的几种原因。

  (2)知道火警电话“119”及学习正确拔打。

  (3)学习几种火场逃生的方法和技能。通过多媒体课件引路、消防演习的游戏、消防的拍手歌形式让学生培养防火意识,自我保护能力,使活动得到深化。

  活动难点是:

  (1)学习几种火场逃生的方法和技能。

  (2)学习拔打火警电话的正确方法。通过集体讨论,看多媒体

  课件演示,再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正确的方法、演练学习。然后进行相关的知识竞赛,以达到进一步增强防火自救、互救意识。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小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因此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图片寻找答案。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游戏法、竞争法等层层深入、加以整合。例如:教师大胆地鼓励学生想办法,表达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想法是我们现在要倡导的。在这种活动当中,我们多次的让学生明白自己在火灾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带着问题引发学生去积极思考,勇敢面对。

  五、说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条件让学生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社会情感也得到深化。

  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明确指出:学生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每一个环节都引导学生是带着问题去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学一学等多种感官参与,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自救和互救的方法,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方法从火场里逃生得到巩固和加强。我们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知识竞赛法和诵读儿歌法,在设置火灾的氛围中进行逃生,消防演练。

  六、说教学准备

  (1)教师:

  制作课件、下载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编写儿歌

  (2)学生:

  搜集消防安全知识、方法和宣传语

  七、说教学流程

  我采用的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学习讨论―――游戏体验―――知识竞赛 ―――拍手儿歌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提出问题“发生一件什么事情?”“什么原因引起火灾的?”(课件“着火了”)情境,引发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关注、兴趣。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你看到了是什么原因引起火灾”作为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学生。

  (二)自由探索

  根据学生好奇,求知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第二环节我就安排学生自由探索,我们为学生提供图片,供学生观察。在这一过程,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与同伴,老师说说各自看到是什么?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经验是零碎的,那怎么进行加工整理呢?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们就通过学生集体讨论方式,对学生获取发生火灾原因进行整理。由于挂图材料投放在学生的视线前面,故讲评时可结合图片进行,避免了空洞性。也点到了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更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了不能随便玩火。

  (三)学习讨论

  由于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思考能力。因此,我们在让学生学习如何报火警,逃生两个重要环节中,都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说一说。在此我们允许错误的方法和争论,教师不加以否认,再通过多谋体学习,教师加以分析,引导,小结以共同学习达到修正知识、方法。这两个环节,学生是处于自由,宽松探讨氛围中的。

  (四)游戏体验

  在学生都掌握了报火警、逃生方法时,例如:老师扮演消防员,让学生来报火警。这一环节也充分体现角色游戏给学生带来的趣味性、知识性。又如:在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时,我们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创设火灾的现场氛围。让学生完全体验,投入于游戏知识氛围中。在教师生动的言语调动,引导下,师生共同学习。让游戏的方式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这种游戏的形式演练是比较适合学生年龄的发展特点的,在玩乐中获得了知识的体验。

  (五)知识竞赛

  为了进一步深化巩固学生对火灾知识的掌握,我又设计了以下几种知识竞赛题,有判断题、选择题、列举题和问答题。凡答对的同学

  奖励一面小红旗,最后评选出优胜小组,这样鼓励学生全体参与,达到本堂课对防火知识的教育效果。

  <一>、判断题(对的打“√”号,错的打“×”号。)

  1、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

  2、在特殊情况下,单位或个人可以挪用、拆除、埋压、圈占消防栓或者临时占用消防通道。( )

  3、弱电(如网络线)和强电(如接线板电线)可以在宿舍里随意交叉乱拉。( )

  4、对违反消防法规定行为的处罚,由公安消防机构裁决。( )

  5、用灭火器灭火,最佳位置是上风或侧风位置。( )

  6、扑救电器火灾时,首先应该切断电源。( )

  7、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有组织、引导群众疏散的义务。( )

  8、将36伏低压电热毯插入220伏的电源插座内,由于发热元件的电阻小,通过的电流很大,因此不会发生火灾。( )

  9、禁止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乘坐交通工具,但是,可以在宿舍存放1公斤以下的汽油。( )

  10、公安消防队扑灭火灾,不得向发生火灾的单位或个人收取任何费用。(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我国的消防宣传活动日是哪一天?()

  A 11月9日 B 1月19日 C 9月11日

  2.当遇到火灾时,要迅速向( )逃生。

  A 着火的反方向 B 人多的方向 C 安全出口方向

  3.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将如何做()

  A 迅速撤离 B 抢救贵重物品 C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

  4.公共娱乐场所安全出口的疏散门应( )。

  A 自由开启 B 向外开启 C 向内开启

  5.报警愈早,损失愈少。牢记火警电话( )。

  A 110 B 119 C 120

  6.烟头中心温度可达( ),它超过很多可燃物的燃点,所以乱扔烟头很容易引起火灾。

  A 100-200℃ B 200-300℃ C 700-800℃

  7.在火灾事故死亡人员中,大多数是由于( )。

  A 直接被火烧死 B 被烟雾窒息而死 C 跳楼摔死

  8.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 )喷射。

  A 上部 B 中部 C 根部

  9.扑救带电物体火灾可以选用( )。

  A 泡沫灭火器 B 二氧化碳灭火器 C 水

  10.油锅着火时,可向锅内放入( ),冷却灭火。

  A 凉水 B冰水 C切好的蔬菜

  11.火场中浓烟滚滚、视线不清呛得你喘不来气时,应( )。

  A 迅速跑出 B 蹲下或匍匐逃离 C 待在原地

  12.当打开房门闻到燃气气味时,要迅速( )以防止引起火灾。

  A 打开燃气灶具查找漏气部位 B 打开灯查找漏气部位

  C 打开门窗通风

  13.检查燃气用具是否漏气时,通常采用( )寻找漏气点。

  A 划火柴 B 肥皂水 C 闻气味

  <三>、列举题

  1、请列举出4种火场逃生自救的常识和方法。

  2、请列举出4种你知道的消防设施。

  <四>、问答题

  1、拨打“119”报火警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六)、消防儿歌

  通过学生边拍手边对消防儿歌进行诵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巩固已学知识,并能成功地运用到实践中。

  小朋友,不玩火,不让父母吃苦果。

  不乱动用火和电,自我保护是关键。

  火警电话‘119’,发生火灾不乱走。

  心不慌、意不乱,按照顺序慢疏散。

  湿毛巾,捂口鼻,身体前屈头邻地。

  防火逃生要记清,老师家长都放心。

  整堂课中,活动的六个环节环环相扣,连接紧凑,学生在宽松而又紧张的氛围中自主地学习,愉快地探究,友好的合作,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防火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面对火灾学生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第五课《自行车局部写生》,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对自行车局部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会精确的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并且四年级的大部分同学会骑自行车,自行车给他们带来了方便和乐趣,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三、教学目标:

  本着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技能与技巧目标: 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造型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索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四、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先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创作的快乐,进一步提高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我首先提出问题:“你会骑自行车吗?你喜欢自行车吗?自行车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本课课题:《自行车局部写生》

  2、新课教学阶段:

  ⑴、我让学生用自主探究的方式来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和用线表现的方法。我提出问题(出示课件):自行车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线条有什么不同?教师通过启发让学生说出自行车是由车身、车把、车轮、车座等组成。线条也有很多变化,比如:车条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等。

  ⑵、教师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的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线的衔接等。

  ⑶、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上的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对你有什么启发?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知道教材上的.作品观察仔细、表现具体、线条丰富。

  3、实践阶段:

  提出作画要求后,组织学生到学校的自行车场地进行写生,教师现场指导作画。

  4、让学生把画好的作品放到写生的自行车旁进行展示,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同时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简单评价,教师相机进行补充。

  5、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收获很大,以后在生活中要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用你的画笔去描绘美好的生活。

  6、最后有秩序的将学生带回教室。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内容:

  《纲要》中指出:为了更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有助于开拓幼儿的经验与视野。送走秋天迎来冬天,树叶变黄,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我们学校门前有许多风景树:法国的梧桐树、各种槐树等,树叶像一只只蝴蝶似的飘落下来,户外活动时常常看到幼儿们追逐飘舞的树叶,并把拣到的叶子握在手中左看右看舍不得扔掉,有的幼儿把它当扇子、有的当雨伞,一名幼儿跑过来问我:“老师,树上的叶子掉光了,冬天就看不到树叶了”,“不对,不对,冬天的时候还能看到叶子,有的树上的叶子是不会落的”,另一名幼儿说“那是什么树上的叶子呢?”“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树上的叶子?”,结合幼儿的谈话内容及对问题的兴趣,我开展了《冬天能看到哪些树叶》的谈话活动,通过讨论研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积极探索的兴趣。

  2.活动的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幼儿已有的.经验,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了解冬天能看到哪些树叶?难点:了解几种树叶的名称及不落叶的原因。

  利用幼儿对谈话活动的兴趣让幼儿自己去大自然中观察、发现树叶的变化,通过课件图片的展示让幼儿更多了解冬天树叶的变化,从而使活动的重难点有效突破。

  3.

  活动的目的:

  根据幼儿探索的兴趣和教学的内容,结合幼儿的年龄我制定了适合幼儿发展的三个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树有:常绿树和落叶树。

  (2) 常见的常绿树有几种?

  (3) 在冬天能看到哪些树叶?

  二:准备活动(实物教材)

  1.知识的准备: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搜集有关常绿树的资料。

  2.资料的准备:(1)让幼儿到户外观察各种树的叶子。

  (2)让幼儿想一下冬天有哪些叶子不会落并进行搜集。

  (3)多媒体课件《冬天能看到哪些树叶》

  通过这些准备工作可以丰富幼儿已有的经验,使幼儿在探索问题时能积极大胆、主动使重难点更容易突破。

  三:教学与学法:

  1.教法:

  在教学中运用了观察记录法、启发提问法、引导思考法、课件演示法、搜集资料法等方法的运用,克服了传统的说教,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引导、思考、讨论及课件的演示,让幼儿获得知识习得经验。

  2.学法;

  让幼儿通过对比互相讨论及课件演示的方法让幼儿知道冬天能看到哪些叶子?总结幼儿谈话内容。

  四:教学过程:

  1.通过户外活动使

  幼儿对《冬天能看到哪些树叶》的谈话活动产生兴趣。

  (1) 小朋友,冬天到了树叶有什么变化?

  (2) 你们知道冬天到了哪些叶子不会落吗?(让幼儿集体谈论)

  在这一环节中,让幼儿对冬天能看到哪些叶子有初步的认识,从而进行进一步探索活动。

  2.让幼儿观看课件:冬天的常绿树

  (1) 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冬天有哪些常绿树?

  (2) 冬天到了,哪些树上的叶子不会落呢?

  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幼儿对已有的经验得到认识和肯定,同时使幼儿对冬天能看到哪些树叶有进一步认识。

  3.通过讨论提问总结冬天看到的树叶。

  (1) 请小朋友说一下你们知道冬天有哪些树叶不会落?(鼓励幼儿大但发表自己的意见)。

  (2) 集体讨论冬天看到树叶有哪些?

  总结谈话内容:常见的有冬青、松树、柏树等。

  (3)仔细观察冬天的树叶有什么特点?(集体讨论)

  总结:冬青树叶较后,有蜡质,松柏树叶小,针状较厚,两种类型的树叶冬天都不会落。

  4.让幼儿绘画自己见过的常绿树,以此巩固幼儿所学内容。

  五:活动延伸:

  互相欣赏绘画作品并进行讲述说明,使幼儿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拨一拨”一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大数”这一单元的内容,课本第32页至33页。

  2、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数的读和写法是在学生已掌握一百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是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拨一拨”、“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材安排了一些接近生活,具有操作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对编写者意图的课件,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将本课设计成数学实践活动课,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2、能够正确数出向前一位进“1”后的整十、整百、整千数。

  3、情感目标: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学习兴趣。

  4、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教学重点: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6、教学难点:数数过程中,掌握数到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的方法以及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挖掘生活的'数学素材,大胆探究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我将教材中较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形象生动、贴近儿童实际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会、理解并掌握知识,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总之,在教法中体现了:①情景引入法;②观察操作法;③启发式教育。在学中体现了①自主学习;②合作交流互补法;③练习促进法。

  三、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善于观察、积极思维、参与体验,逐渐领会怎样学习的方法。

  (二)复习巩固,目标转化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本课知识的学习作出铺垫。

  (三)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独立探索,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并利用实践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以交流合作促发展。

  (四)尝试迁移,拓展延伸

  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参与情况,教师给予鼓励,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动手活动、思考、探索的空间和机会。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预期学生达到如下效果: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把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当作了数学活动的过程。

  3、培养师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通过活动过程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个人活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计数器,先让他边说边拨,读一读、写一写。学生在合作中分享佯互相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励了学生的参与,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

  但在这节课教学中,由于时间掌握得不够,在突破教学难点中,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要说的是苏教版第四册语文教材中第14 篇课文《黑板跑了》。课文具体描写了科学家安培在散步时专心思考数学题,结果把马车的后壁当黑板来演算的趣事,旨在教育学生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课文语言生动,是一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观察、朗读能力的好材料。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培、粉”等十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故事。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讨论、交流、想象、朗读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其中,根据第一学段的要求,1、2两个目标是教学重点,由于我们的学生对科学家的故事很感兴趣,对安培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语言文字中学习安培做任何事都认真专心的精神,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是教学难点。

  我准备安排三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通过图文对照,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认识生字,指导学生端正、匀称地书写“培、搞”等六个生字。

  第二课时: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朗读课文,帮助他们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都认真专心的道理。能继续端正匀称写好“考、竖”等四个生字。

  第三课时: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情感。指导学生阅读新补充阅读,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

  下面,我着重讲第二课时的教学: 本课时我打算分四个环节进行组织教学

  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精读感悟,悟中明理

  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下面我具体地来说一下:

  先说说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我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聚精会神、科学研究”等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相机地进行正音,再启发学生交流初读课文后所了解的知识,然后我将结合学生回答,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去感受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故事。

  第二环节:精读感悟,悟中明理

  1、 在学生自读第一段的基础上,通过换词理解“著名”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接着请学生将课前搜索到的有关安培在物理学上的贡献作一简单介绍,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感受,重点指导朗读好“著名、非常”等词语来激发情感。

  2、 课文的第二--5自然段以具体的趣事来让学生体会安培搞科学研究的认真专心。我将采用同桌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难点,先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以一个开

  放性的问题“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引导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先读有关句子,再说说体会。在全班交流时,我出示相应的段落,根据学生的发言加以适时点拨。如借助多媒体录象,结合学生的生活体会感受街上的热闹,接着请学生想象自己在这样的街上会怎样?扣住“好象“通过自己与安培的不同表现的比较,进一步体会安培的'专心,激发敬佩之情。

  3、 交流课文第3段时,引导学生抓住“心算、计算、演算“比较三者的不同,区分它们的细微差别,体会用词的精细准确,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重点指导”太好了,特地、高兴地走过去“等词句的朗读。在品读词句上,体会安培搞科学研究的专心。

  在学生自读课文的第4-5段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安培的动作、表情的变化,指导学生表演课文具体情境,引导评议时抓住“黑板慢慢向前移“指导用着急的语气朗读安培说的话,引导学生体会安培是不知不觉跟着走,扣住”聚精会神“体会安培的专心,在此基础上,媒体演示安培追赶马车的镜头,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看到当时情景的路人,你会想到什么?说些什么?通过换位思考激发赞美安培之情。扣住”才发现“体会安培思考数学题时的专心,启发学生说说题目和课文中的黑板为什么要加引号?进一步激发情感。

  第三环节: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此,我还布置了自选课外作业:1、学做小演员,演一演课本剧。2、选读一二篇成语故事,在班内组织成语故事会。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个性作业,可以达到课堂向课外拓展、延伸的目的。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体会学之欢乐。

  出示“狐、派”两字,请学生自学笔顺表,在学生交流字形时,我从旁点拨和指导,边示范板书,狐:注意右边这一笔是竖提,不要写成爪。派右半部分笔顺是要写得美观匀称。在学生书写时,我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教育学生“提笔既是练字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

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程门立雪》是一篇成语故事。本课通过描述宋朝著名学者杨时和同学去向程颐老师请教问题时,不愿意打扰老师午睡,宁愿在风雪中等待这一故事,使学生体会他尊敬老师的情感和爱学习的好品质,同时知道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尊敬师长的情感。课文情节生动、感情真挚,易引起学生共鸣。

  【说学情】

  二年级的小朋友已有相当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学时花在识字上的时间逐步减少,教学中心慢慢地向阅读理解过渡。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学掌握大部分生字,因此,生字教学时,教师只需有所侧重地指导几个字的音形义,就能完成识字任务了。

  相对识字来说,学生根据课文理解内容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课堂上,学生必须花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边读边想”这一学习任务。不同的学生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课堂上有的'能侃侃而谈,有的只能侧耳倾听。

  【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读课文边读边想”,因此,在制定本课教学目标时,也把这作为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会10个汉字,正确朗读课文,能根据老师的要求边读边想。通过品词读句,体会杨时尊敬老师的情感和爱学习的好品质。进一步体会到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尊敬师长的情感。

  【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特别强调课堂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度及价值观)的体现。因此,设计时在课堂各个环节中都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不是刻意地去作生硬的指导,力争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如,从学生的预习出发,组织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课文感悟过程中,教师真正做一个课堂的引导者,不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而努力为学习者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说学法】

  课堂要成为平等对话的窗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自己学习、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师生合作、集体交流等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都充分体现了这是相当平等、朋友式的交流、学习,因此,课堂的效率是非常高的。

  【说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围绕以下四个环节进行实施的。

  1、揭示课题,进行质疑。由学生颇感兴趣的成语故事入手,引出课题,然后读题、看图,提问。

  2、整体感知,学习生字。带着提出的问题听录音,然后自由交流,由老师根据交流情况作一个小结,把课文主要内容和文中生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概括成一段话并出示,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进一步感知课文。

  3、再读课文,感悟内容。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老师布置一个大问题“杨时真是一位爱学习、尊敬老师的人,请小朋友轻声读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词或句可以看出?说说理由。”整个过程完全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寻找、去讨论、去争辩,去感悟,真正做到全体总动员,人人参与,个个有收获。

  4、课外拓展,完成练习。由课文学习延伸到学生自己身上,联系实际,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进行了一次实践活动,也经历了一次思想上的净化。

说课稿 篇7

  说教材:

  《生命的药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选学课文。第一次拿到文本,细细地阅读,文章处处流淌的友爱深深地感动着我,十岁的德诺感染爱滋病,艾迪从未放弃,为他熬汤药、找医生、赠球鞋、玩死亡游戏,艾迪的一言一行是一种挚爱。德诺和艾迪的友情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说思路:

  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和同学们分享这份感人至深的友情,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呢?我想走的主要还是情感路线。我定位于情感欣赏课,实施板块教学,让学生质疑、解疑、感悟、体悟,激发情感共鸣,深入体会“生命的药方”的含义。同时,力争在强调人文的同时落实语文工具性。

  说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抓重点词“药方”辐射全文,体会“生命的药方”的含义。

  2、品味重点词句,感受人物言行中蕴含的珍贵友情。

  说教法

  1.紧扣题目,抓住线索。

  首先我抓住课题——《生命的药方》,让学生质疑课题,梳理问题: 什么是生命的药方?(谁生的是什么病?谁开的又是什么药方?)用课题这根“发”而动全文这个“身”。然后,整体感知,实施板块教学。

  2.板块教学,逐步提升

  (1)研读第一句。让学生体悟爱滋病的可怕,感悟德诺的孤独,感受艾迪与德诺的友情。这是教学的切入点,是基调。也就是解决了“谁生了什么病”的问题。

  (2)研读1-5节。同学们好好读读课文1-5节,面对身患绝症的德诺,面对心灵极其孤独的德诺,艾迪究竟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把最感动你的地方圈一圈、划一划、读一读?通过艾迪的言行,感悟艾迪给予德诺的友情、快乐……。即解决“谁开了什么药方”的问题。

  (3)学习6-9节。感悟德诺母亲的话,体会生命的'药方,加强文本拓展,“爱滋病人的内心独白”,我想拓展的目的,正是文章不仅仅要告诉我们艾迪关爱德诺,更是要我们关爱所有的爱滋病人,关爱我们生活中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目的。也是“生命的药方”的真正意义所在。

  说学法

  1.突出学生自悟。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想象、说说等学习方法,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说。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

  2.落实语文工具性。

  (1)关注学生语言的感悟。教学中始终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字词中感悟,如“全都躲着、兴奋不已、悄悄地、紧紧地”等,语文学习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的文字中去,在这样的基础上感悟,才能体现语文的本色。

  (2)关注文本补白。教学中设计巧设了艾迪面对德诺极其孤独是所说的话,艾迪会怎么说,引领学生进一步挖掘文本,深入感悟。

  (3)关注思维的过程。我以为语文学习最好是归纳法,要让学生思维动起来,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如“这么多游戏为什么偏偏选择玩死亡游戏”“艾迪究竟找到了药方吗”你从哪些词句中感悟出来的。

  (4)加强朗读训练。关注学生个别和集体的朗读。

  (5)注重成果的积累。学生的学习是积累的过程,每个板块教学后,我都能有意识的小结,在小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当然,由于课时可内容的关系,文中许多感人肺腑的语句,如那些写景的句子,艾迪的梦等等,我考虑学生能体会到就学,不能发现只能舍弃,不舍不得。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是个人能力的欠缺,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和同行的指点。

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拱形的力量》,是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在本课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形状——拱形。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应用广泛。拱形结构有的书又叫推力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而研究拱形的承重特点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在教学这一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几个体验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拱形的结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和向外的推力,通过提出问题——尝试——总结经验——改进实验,再尝试——在获得成功的探究过程中找到拱形承受巨大压力的原因,认识拱形受力的特点。

  据此,我设置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 :

  能够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能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如何进行实验,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处理数据,实验中出现与探究课题不同或与生活常识有矛盾的问题,应如何对待,也需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方法,一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提高;二是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恰当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这堂课的重点,我认为在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

  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难点在于: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我一直认为科学课堂必须是充满情趣和智慧的课堂,它着力于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的兴趣更浓厚,让学生的智慧更灵动。以这个为基点,我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学进行了设计:

  一、充分挖掘蕴含丰富的材料。

  材料是科学探究的物质载体,它的合理选用直接影响着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在“拱形的力量”一课中,我们希望学生能根据实验观察发现拱形受力后形状的变化,从而分析出拱形受力的状况,再根据拱形的受力状况,提出增强拱形承重能力的方法。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制作一个拱,然后要寻找合适的抵住拱足的物体,两者组合在一起实验时,要能清晰显示拱形受力后形状的变化。

  最初打算让学生随意用一张拱纸来研究,结果想到过于简单的操作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五花八门的拱纸在课堂上使用,随意性太强,信服力不够。最后决定由教师制作拱纸提供给学生。拱纸要能吸引学生眼球,引发学生思维,又要能显示受力后典型的形变,即抵住拱足后拱纸中间受力部分会向下凹,拱足两侧会向外伸展,直至承受不了重量拱足往两边伸展,造成拱纸倒塌的变化过程。为了清晰的显示这个过程,我试验了很多次,拱纸选择多大?用什么类型的纸?抵住拱足用什么物体?物体多大?垫片的规格?┅┅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花费了不少的精力,最终确定拱纸的大小为长17厘米,宽3厘米,跨度为12厘米,用直径2厘米的螺帽抵住拱足,用直径1.2厘米、中心小孔的垫片做重物。

  几张拱纸、几颗螺帽、几个垫片,看似几样小小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却蕴含着丰富的探究内容。

  二、用概念引领有效的教学互动。

  对科学概念的关注和研究是当代科学教育的一个特点。“科学概念”不仅仅是我们原先认识中的“知识性概念”,它的内涵也远比“知识性概念”要丰富、深刻。科学概念包括一般的科学事实和概念,还包括科学的观念和对科学的看法。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双螺旋结构协调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本课的核心概念是: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产生外推力。如果抵住这个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在教学的开始,教师出示一张纸,把它平放着,用手托住纸的两端将纸平放在两手之间,纸塌下去了。然后对学生发出疑问:它连自身的重量都承受不起,这样柔软无力的纸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它至少能承受自身重量不塌下去吗?

  学生汇报时提示不能增加材料。让学生充分发言,这个还可以检查学生对前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到拱形。

  教师把纸做成拱形后它没有塌下去。看来拱形也有科学道理。板书:拱形的力量。 为了突破重点,我设计了第一个实验: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多大的重量。 学生把纸拱放在垫板上,并在拱足的地方做好记号。观察之后,说一说拱自身的重量落在哪里? 引导学生说出在拱的下部。

  教师解释概念:在拱与垫板接触的地方,我们把它叫拱足。下面请同学们轻轻地放一个垫圈在纸拱上,来测试拱的承受力,仔细观察纸拱的变化。并回答:哪个部分承受着垫圈的重力?学生会发现拱足向两边伸展,而垫圈的重力是被拱顶承受的。

  再加一个垫圈,观察一下新的变化。学生发现纸拱随着压力的增大,拱足伸展得更大了,最后就平了。根据这一现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解释。“纸拱”为什么会向两来伸展开去?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观察描述活动,学生能清晰地认识拱形桥的受力轨迹,从而建构第一层次的“拱形”概念――拱形可以通过材料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看到拱足分开自然想到要用什么东西去抵住它。

  教学进行到这里,基本抓住了本课的第一条基本概念。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拱形的受力原理,我又设计了第二个实验:把拱足固定,测试纸拱能承载多大的重量。

  教师设问:既然我们知道了纸拱受力变形的原因,你有什么办法使纸拱不容易变形,能承受更大压力?承受几个垫圈你能预测一下吗?怎样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用实验检测下看行不行。

  分组实验时教师巡视指导。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抵住拱足的物品越大越重,纸拱的承受能力就越强。引导学生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让拱形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

  通过师生谈话,进一步肯定学生的想法,用东西抵住拱足,拱承受的压力要大一些。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当拱顶上的压力不断增加时,它的形状会有什么变化?纸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通过这样的设问,再一次让学生理解拱形的受力原理。在这里,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现象后,对出现的问题作出解释,并开动脑筋去思考解决方案,有了方案再去用实验去验证。用事实证明自己的方案是有效的。这样多次训练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对于纸拱还是会变形。这时就会激发学生思考应从哪些方面来改进自己的方案。在实验之后,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从同学们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抵住拱足的物体的多了、重了,拱的承重能力就增强了!

  学生又通过用螺帽抵住拱足来增强拱纸承重能力的实验,再一次观察到拱纸受力的特点,最终明白拱形承重的秘密。学生概念的发展引领着我们有效的教学互动,正是由于核心概念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主线清晰,学生探究情趣盎然,深入有效。

  三、用数据激活深刻的理性思维。

  科学必须用事实讲话。科学数据就是探究活动中获得的事实性资料,对科学数据的分析是激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本课中把学生的原始实验单张贴于黑板,用意有三:第一是为了展示学生原生态的研究成果,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状况,这是学生进行下一步数据整理、分析的基础。第二改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关注其他同学的研究成果,知道集思广益能使我们的探究更具科学性。第三汇集小组数据,聚焦学生注意力,便于分析交流。

  课堂中学生选用抵住拱足的螺帽数不同,造成承受的垫片数也不同,当一个个不同的数据呈现在眼前时,学生的思维开始跳跃,一串串问题在脑海中涌现。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从数据入手,展开分析,这是培养科学理性思维的绝妙契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分析数据的方法,如排列、分类、统计等方法,在掌握一定分析技巧的基础上,学生就能通过数据找规律,透过数据看本质。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充满热忱地自主思考,思维越来越缜密,智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教学的最后,播放课件图片:赵洲桥、拱门、奥运馆所??这么多的建筑为什么都采用了拱形呢?通过身边一些熟悉的建筑中拱形的运用让学生将知识还原生活。让学生吸收信息,提高创新意识。

  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体现着自己的成长轨迹和生命节律,虽然担任科学教师的时间不长,但是我在努力让自己构建出充满情趣和智慧的科学课堂。俗话说:“科学探究无止境。”我更觉得:“科学教学艺术的探究更无止境。”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小露珠》这篇课文是江苏版教材第五册的一篇科学童话故事。课文巧妙地运用了童话所具有的特征——奇特的幻想,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不仅使课文显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富于艺术魅力,而且使儿童的思想得以启迪,性情得以陶冶,知识得以增长,想象力得以发展。课文通过对小露珠这一自然现象的产生、经历、消失的介绍,向同学们展示了小露珠活泼可爱、闪亮、透明、圆润的特点,表达了自然界动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文章读来生动有趣,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了身边的自然科学常识。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够阅读浅近的童话,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能试着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因此,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小露珠以及各种小动物、植物的特点进行感悟品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悟小露珠美化万物,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抓住小露珠以及各种小动物、植物的特点感悟小露珠美化万物,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四、说教法、学法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结合本文特点,我主要采用:

  1、教法:创设情境法,本文语言精当优美,生动形象,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要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感受小露珠的可爱,动植物们对她的喜爱,更要感悟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表现小露珠的可爱的,因此我主要采取朗读感悟、带入情境的方法展开教学。

  2。本节课运用以下学法:学法: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课文把很多植物和动物当作人来表现,描写贴切而生动,非常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多次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课文。

  五、教具准备: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制作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三个小动物和小露珠的头饰,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

  六、教学过程

  我在教学这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时,精心安排了几个环节,联系实际,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感悟文本——拓展延伸,超越文本,尽量使整堂课高潮迭起,妙趣横生。

  下面我具体说说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平时在哪里见过小露珠,是什么样子的?并用课件出示小露珠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小露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识字和写字是阅读的基础,要力求扎扎实实,为此,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学生字,并通过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开火车检查读等方式加以巩固,对于学生读错的字要马上纠正,多读几遍,并且学写“”这个字,提醒学生要注意不要写错。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都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能对课文内容有整体上的把握。

  (三)研读赏析,感悟文本。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

  课文的2—4小节描写了三个小动物来到小露珠面前赞美小露珠的情景,这三段话有两个显著特点:比喻形象、动词确切。为了让学生感悟第1个特点,我课件出示钻石、水晶、珍珠实物图片和小露珠图片进行对比观察,学生从画面上形象地看到:钻石的闪亮动人、水晶的晶莹剔透、珍珠的饱满光滑和小露珠是如此的相似。从而更透彻的抓住了小露珠的特点,理解动物们是多么的喜欢小露珠。

  在理解动词的准确性时,我没有通过任何枯燥空洞的讲解,而是让学生戴上头饰去演一演,青蛙蹦到大荷叶上,蟋蟀爬到草杆上,蝴蝶落在花朵上。在表演和评价的过程中自主去好好体会三个小动物的动作词写得是多么准确啊!“蹦、爬、落”这三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三种小动物不同的活动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字词训练落到实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获得美的享受。

  课文第6小节描绘了一幅小露珠装点了植物,使得所有的植物都变得格外精神、格外生机勃勃的美景。我在音乐声中琅琅范读,让学生通过想象去感悟我声音所要表达的画面,在老师的'朗读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当课文中抽象的文字有了具体可感的画面作为依托后,学生便积极主动地积累课文中的语言,并进一步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当成植物声情并茂地说出对小露珠的感激之情。

  课文最后一节描绘的是小露珠变成水蒸气离去时,植物们与之深情告别的场面。我让学生自学这一段,找出小露珠变幻的结果,此时我引发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向日葵,白杨树,或者喇叭花,看到小露珠要走了,你想说什么?并创设情境:高大的白杨树向小露珠招手,金黄的向日葵向小露珠点头,喇叭花吹奏着动听的乐曲,来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感情诵读植物们希望小露珠留下的句子,课文学习至此,学生知道动物们喜欢小露珠,植物们更加喜欢小露珠,他们的情感也完全被调动了出来,就这样,我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角色,在引发切身体会的瑰丽遐想中使小露珠的形象渐趋高大,使自己的情感不断升华。

  (四)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拓展练习:一是通过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小露珠再来的时候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把你想到的讲给同桌听。让学生尽情想象,进一步感受小露珠的美好以及动植物对它的喜爱之情。

  二是让学生从以下两件事中作出选择,把“收获”变为创造。

  (1)选一段你最喜欢的文段有感情的读给全班或本组的同学听。

  (2)制作知识积累卡:可以摘抄文中优美词句,也可以把本节课的感受以及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在学生的读、写中,使课文蕴涵的价值充分显现出来,把语文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五)布置作业。我布置的作业是要求学生课后上网或查阅资料弄明白小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学生对自然学科的探索,懂得小露珠是一个可循环的自然现象,也是对课文最后小露珠说的那句话“我明天还会来的”空白部分的挖掘。

  七、小结总之,本节课我将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说课稿】相关文章:

政治说课稿财产留给谁说课稿01-18

《江南》说课稿10-11

体育说课稿08-22

《狼》说课稿09-14

比长短说课稿10-07

《秋思》说课稿09-26

《日记》说课稿10-01

《推敲》说课稿01-09

掌声说课稿01-13

《穷人》说课稿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