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1-01 12:28:5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范文汇总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说课稿范文汇总7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分析

  《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学生在直观认识了角,平行线与垂直,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本节将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的有关事实,教材通过设置观察,操作,总结等探索活动过程,探索判断的条件,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进行简单地说理,以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在知识方面、数学思想方法,学生的能力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思路,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了以下的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经历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经历探索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掌握利用同位角相等判别直线平行的结论,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2) 会识别由“三线八角”构成的同位角,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能力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标,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

  重点:掌握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能够正确认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在图中的`位置。

  难点:判别两条直线平行的过程

  其依据有:(1)从知识体系来看,它是学习了角、平行线与垂线后的数学活动,在探索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从学生的认知过程来看,主要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四、说教法、学法

  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本节课我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归纳总结—应用实践”的方法进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借助教具、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着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其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教法: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学法: 动手操作、观察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教师准备:三角板,量角器、三根均匀的木条,图钉,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三角板、量角器、三根均匀的木条、图钉。

  五、说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情景导入

  首先复习了上学期学过的平行线的定义及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平行线的传递性)。并且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平行线的认识,通过学生自己回忆可避免传统教学一问一答的方式,同时也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我还充分利用书上的实例请两位同学亲自做小木匠进行演示,提出问题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 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第一个环节:突破难点、合作探究同位角的概念。同位角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本章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又设置以下几个问题:

  《探索两条平行的条件》第一课时说课稿

  1、∠1、∠5的边所在的直线是哪些直线?

  2、公共直线是哪条?(公共直线就是第三条直线)

  3、∠1、∠5可以看成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出的角?

  4、∠1、∠5在位置上有哪些相同点?重点强调位置关系。

  强调注意两个“同”字。“一同”:在被截线的同一侧,“二同”在截线的同一侧。为了有利于理解同位角,我还编了一句顺口溜:看三线,找截线,再以位置细分辨。通过找其他的同位角,既可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加深学生对同位角的理解。在这我还设计了一个练习巩固同位角的概念

  5、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内错角、同旁内角。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直线a,b的位置关系与∠1、∠2的大小关系。这时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三根木条按要求固定木条b,c转动木条a,在转动过程中,观察图形,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探索两条平行的条件》第一课时说课稿

  1、观察∠1的变化以及它与∠2的大小关系。

  2、你发现木条b与木条a位置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3、木条b何时与木条a平行?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操作!

  由于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操作、观察,通过自己多次操作,找出结论,然后小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选派代表发言,得出结论。通过操作可以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建立空间观念。通过交流,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加强了沟通,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我设置3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的位置关系联系起来,降低了难度。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及时的给予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再次用前面的三根木条操作、观察交流,得出结论。什么样的角才是同位角?由于学生刚接触到几何知识,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因此我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得结论进行归纳总结。

  第三个环节:归纳总结判定定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上两部分的结论,得出本节课的重点: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既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又加强学生的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三) 应用巩固,逐步提高:

  这一部分我由浅入深的设计了五个练习,比一比、考考你、我能行、我最棒、拓展思维。这些问题我通过让学生自己讲解,我给予适当的点评和引导。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也体验了学生自身的价值!

  (四) 自我评价、回顾总结

  让学生互相交流在本节课有何收获?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我在赞赏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把学生说的内容概括成要点加以总结。

  1、同位角的概念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五) 作业布置、拓展思维

  A部分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而B部分是对能力的提高。这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也拓展了他们的思路。还关注了全体同学的发展!这也是新课改的思想。

  (六) 板书设计:

  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1、认识三线八角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2、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几何语言为:∵∠1=∠2( 已知)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习题讲解

  六、说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认为学生在参与中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其参与合作能力会得到一定提高,自主构建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下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厘米》是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你好优秀教育老师表示本文讲述了一位艰辛的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形成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不倦而持久地努力,以微薄的心力构造庞大的工程,描绘了这个母亲内心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文章以“一厘米”为题目,从内容来看“一厘米”是一个标准,表面上看关系到小也应该不应该买票,实际上揭示的是做人的诚实与否;从文章结构看,“一厘米”是剧本矛盾冲突的焦点,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从主题看,“一厘米”虽小,但以小见大,反映了严肃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描写,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习文中丰富的比喻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对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作出初步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要体谅父母,学会宽容,做一个诚实、正直、善良的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中对陶影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了解情节的发展及曲折多变;并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懂得要体谅父母,学会宽容。

  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字词积累,对学习小说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对现代作家作品有了一些了解。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了基本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再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品味语言的魅力。

  说教法、学法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 主要采取诵读法和比较阅读法来指导学生学习。

  说教学过程

  (一)情节复述,温故导入

  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并让学生说说哪些内容给他的印象最深。由于本篇课文篇幅较长,通过复述的方式使学生对课文重新回忆,并巩固上一节课的学习成果,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也体现了新课标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

  请学生对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让学生学会表达对文学作品的感受。

  (二)诵读品味,重点突破

  1.请学生速读课文第一部分,圈画出写主人公陶影心理活动的语句,诵读,品味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例如:

  第2段,“为什么一定要买票呢?就是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开,也不能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汽油。”写陶影虽然坐车经常不买票,但联系后文就知道,她并不是心安理得,主要是因为她经济比较拮据。用心理描写的手法作了交代。

  第12段,“一张车票两毛钱。她很看重两毛钱的,它等于一根黄瓜两个西红柿如果赶上处理就是三捆小红萝卜或者干脆就是一堆够吃四天的菠菜。”两毛钱虽不多,但是对于陶影以及她的家庭生活来说,那也是不可忽略的。这一心理描写,突出了陶影的经济状况,以及她俭省的生活。

  第21段,“其实她应该把票根保存起来。这样以后哪次集体活动或开食品卫生会,她骑车去,回来后可以用这张票报销。夫妇都是蓝领工人,能省就省一点。可小也是个绝顶机灵的孩子,会追着妈妈问:‘咱们出来玩的票也能报销吗?’在孩子面前,她不愿撒谎。”这段话,写出了作为母亲既要与艰难的生活抗争,又要维护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尊严,要努力做孩子的好榜样、好老师。她在努力地做到不给孩子留下一点瑕疵。平凡、困苦的母亲更能显出她的伟大之处。

  2. 自读第二部分,体会比喻句运用的妙处。

  “陶影用目光包裹着儿子,随着小也的步伐,这目光像柔软的蚕丝从茧中抽了出来。”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陶影看儿子的目光中充满温柔和慈爱,有关怀和责任。

  “‘票。’红衣青年拦住她,语句简单得像吐出一枚枣核。”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青年人远远不能读懂作为母亲的心意,用冰冷的`世俗之心来度量母亲火热的爱子之情。

  “陶影的手抖得像在弹拨一张无形的古筝。”写出她内心里虽然有无限的愤怒、委屈,但是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别的办法来证明自己的清白,突出了她焦急、愤怒的心理。

  (三)再读课文,情感升华

  请学生分组讨论小说的主旨:母亲虚伪吗?

  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陶影也是一个有缺点的人。其次要看到,作为“母亲”,她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责任感,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大家风度,具有高尚的情操,因此,她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母亲。这种责任感使她产生一种向上的动力。追求高尚总是值得肯定的。第三,陶影只是有点爱占小便宜,她在本质上还是一个好人。这是一个真实的家庭妇女,也是一个负责任的母亲。她的小缺点使她更加真实可爱。

  小说的主人公陶影自身并不完美,家境并不富裕,但她对孩子进行了“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你能理解这位母亲的良苦用心吗?谈一谈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新的体验和认识。

  (四)课堂拓展

  学习完本课,写一篇读后感或者文章赏析。旨在考察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和感悟。

  说板书设计

  板书展示了本课的三个部分和主旨,文章结构一目了然。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说的是浙美版第七册第6课《龙的传人》。根据说课的要求,我将从下面五大板块进行今天的说课。

  首先我来说说第一个板块:对教材的理解。

  看到这个课题,我的耳边犹如响起了那首家喻户晓的歌《龙的传人》,爱国之情立上心头。龙是华夏先民的图腾,龙的文化,上下八千年,源远而流长。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个角落,龙的精神鼓舞着龙的传人不断、进取,奋发开拓。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多彩多姿。《龙的传人》一课是以“综合探索”为主,融“欣赏.评述”于一体的一节美术课。它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励学生创造,表现的良好契机。《彩灯辉映》《喜气洋洋》等课已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这一课是继续带学生走进传统民族文化的长廊。根据课程标准和我校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对本科教材的理解,我把本课安排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要让学生了解龙的特征,了解龙的文化,体会龙的精神,再根据理解和想象,创编自己心目中的龙,第二课时通过纸接龙舟,详细介绍了龙舟构成的基本元件的制作方法。

  基于以上的解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我们农村四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安排为1课时完成。根据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既重知识与技能,又重过程与方法,更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既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又主张合作与探究”等方面的要求,并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节课的教学制定了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龙的文化、历史,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

  技能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小组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塑造一个龙的新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龙的精神,树立自己的民族精神,以我们是龙的传人为荣。通过集体完成一件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对龙的故事、文化进行探索和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使学生对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寓意有初步的了解和感受。教学难点确定为:设计启发学生想象,画一幅龙或与龙相关联的图画。

  下面,我来说说第二大板块: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美术课标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本堂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观察法:我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了精心挑选的各式以龙为形状和图案的装饰品、书法与物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激发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能利用学习的知识,进行本课的创作。

  2、合作交流法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启发学生结合自己带过来的图片进行对比分析,在分析研究中去发现龙的各部位的特征,找找龙的各部位各自分别具有由哪几种动物的特征,在第三个环节,我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龙身上还可有哪些动物的特征。小组合作能给学生之间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运用了自主探究发、启发法、练习法、评价激励法等等方法进行教学。

  第三大板是说说教学准备:

  块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课能否顺利地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准备十分重要。我在课前应根据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制作好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并且在上课之前让学生五至六人为一小组坐在一块儿。学生应在课前收集有关龙的图片资料、身边动物的图片、水彩笔或油画棒。。

  接下来,我来说说第四大板块:教学程序。我分为4个环节来说明。

  第一个环节:flash歌曲导入,引出《龙的传人》。

  我先播放多媒体课件里的flash歌曲《龙的传人》。学生们被歌曲里卡通人物的变化,龙的形象所吸引,并跟着歌曲的节奏哼唱,感受其旋律特点,在音乐的烘托中让学生了解龙,学习兴致一下子就提高了,紧接着揭示课题。

  第二个环节:学习龙的文化、历史.

  这时,我请学生说说关于‘龙’的话题他们知道多少。

  学生可能会说说一些动画片中和关于龙的成语,接着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龙在世界上是否存在。

  然后利用课件展示各式以龙为形状和图案的装饰品、书法与物品,如:恐龙—霸王龙、中国画(人物御龙)、九龙壁、龙的蜡染画、剪纸、陶瓷、书法、雕塑、邮票、龙头风筝、龙舟等。一边播放一边解说……通过欣赏中国龙的文化艺术,让学生感受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后启发学生结合图片进行对比分析,在分析研究中去发现龙的各部位的特征,找找龙的各部位各自分别具有由哪几种动物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从资料中获知:龙是中国的吉祥物。龙的角是鹿的角;龙的嘴巴是鳄鱼的嘴巴;龙的身体是蛇的身体;龙的爪子是老鹰的爪子;龙的鳞片是鱼的鳞片。这一环节通过丰富的图片介绍,让学生了解龙的来历与造型特点,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和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的意识,并在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激发爱国热情,同时提高了学习兴趣,引发动手创作的欲望,为上好这一课做好了前期的准备,也为学生下一步画一条心目中的龙这一教学难点做好铺垫。

  第三个环节:引导启发,明确创作方向。

  学生已通过欣赏如此多的龙的形象,对龙形象已有一定的印象,这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龙身上还可有哪些动物的特征。再每组派一位学生说说自己设计的龙的形象。

  第四个环节: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学生已说了自己心中龙的形象,就利用课件出示作业要求:绘画有整体美的龙图案。学生完成作品后,让学生把龙剪下来的龙贴在我事先准备好的以海和天为背景的展示板上,给学生美好愉悦的视觉感受。紧接着让学生对作业互相进行评价交流,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分享劳动成果中获得成就感。

  最后,我来说说第五大板块:板书。

  我这课的板书是这样的:这个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可以使人赏心悦目,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清晰而又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理解教材的难点, 便于学生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板书:

  《龙的传人》

  马头 鹿角 蛇身 鱼鳞 鹰爪 鱼尾 学生作品

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标准英语三年级其第二册Module 8 Unit 1。我的说课将采用“四说一写”的说课模式。一说课程标准,二说教材,三说教法学法,四说教学过程,最后简要写出板书设计。理论根据将贯穿在以上流程中。

  一、说课程标准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能力又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基础。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教学任务,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因此,我采用“任务—探究—创造”型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趣开发式的语言环境中学会观察、思考、讨论和总结,在“用”中发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各种语言应用能力。

  二、说教材

  本单元围绕“季节、天气”展开,要求学生掌握spring、summer、autumn、winter、warm、hot、cool、cold等词,并能运用句型“It’s+天气情况+in+季节”来介绍不同季节的天气;能运用句型“What do you do in+季节?”对不同季节的活动进行提问并能做出相应的回答。通过这节课,学生将提高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因此,根据本课的特点与作用,依据小学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我确立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力目标:能够介绍四季的天气情况,知道各季节的主要活动。

  2、知识目标:能听、说、认、读本课的重点单词spring、summer、autumn、winter、warm、hot、cool、cold,能够掌握句型“It’s+天气情况+in+季节”。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学习、参与、合作、竞争的乐趣。

  4、创新目标:在认知和技能掌握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动作表现各季节的活动。

  本课重点:掌握句型“It’s+天气情况+in+季节”。

  本课难点:表达不同季节的活动。

  三、说教法和学法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的本质是言语。外语教学应当遵循听、说、读、写的原则,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处于发展阶段,记忆存在这样的特点:记得快,忘得快。基于这些,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

  1、听说法:通过听和说,感知句子的发音、正确的语音、语调。

  2、讲解法:通过讲解,理解句子的意思。

  3、练习法:通过各种练习,使学生较为流利自如地掌握对话。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小学阶段的英语又侧重于口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些句子,我注重引导学生采用听说、朗读、操作等方法,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这一课中,要做的课前准备有:

  1、教材配套磁带

  2、语音部分的课件

  3、春、夏、秋、冬的图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知道这个季节的天气怎么样吗?可能你可以用汉语说出来,但是你知道用英语怎么说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学习。

  (二) 学生为主,传授新知

  A利用图片,激发兴趣

  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指图片提问What season is it?引入句型回答spring。It’s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复四季的单词,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利用教读、抽读正音。

  有了上面的内容做铺垫,便可引入下面的环节。Now,it’s spring。(指春天的图片)It’s warm in spring.(我模仿动作,表现出很暖和的样子。)教授新单词“warm”。

  Now, it’s summer.(指夏天的图片)根据夏天气候特点,我模仿动作,表现出很热的样子,引出单词“hot”,教授“hot”,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句子“It’s hot in summer.”

  以同样的方法教授“cool, cold”

  在黑板上写出这个句型“It ’s ……in ……”教师把季节和相应的天气单词卡片轮流贴在空位置,让学生反复训练此句型。(此部分可用课件展示不同的句型)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教一个句子“It’s warm in spring”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套用句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B分散难点,及时巩固

  学完季节以及个季节的天气特点,接着教授各季节的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天气的特点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各季节的活动,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学生所说的活动,将本课要学的和学生说出的其他的分开写,重点教授本课所学的活动。

  Now , it’s spring .It’s warm in spring .What do you do in spring? 好,现在是春天,我们知道,春天很暖和,那你在春天干什么呢?学生说出春天的活动之后,老师做放风筝的动作,然后教授短语fly kites ,把短语写在黑板上,领读,要求学生跟读,然后抽读,正音。

  以同样的方法教授play football ,watch TV ,play table tennis

  C小组表演

  (出示挂图)要求学生根据挂图内容回忆本课所学句型,分组表演出课文,一个小组表演一个季节,鼓励学生边说边做动作,然后播放课文录音,请学生模仿跟读。

  (三)巩固知识,进行拓展

  (1)齐读本课所学句型,然后同桌练习。

  (2)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一个小组表演一个季节,先学生自己练习,然后小组抽成员表演自己小组的季节,要求说出季节的特点及活动。

  (四)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各个季节的天气特点及各个季节的活动,相信大家都收获不少,下课以后,希望大家能认真听录音并模仿,然后将课文内容说给父母和同学听。

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

  大家好!

  能站在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师研修与培训会选修课教学观摩的课堂中执教,现在坐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说实话,我也非常紧张。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是第一次参与大型公开课,和大家一样,也是第一次接触选修教材。从八月初接到任务开始我端正态度,认真思考,可心情却一直忐忑不安。

  为了准备这堂课,半个月来可以说书中、网上所有的相关资料被我搜罗一空,可是只找到只词片语,当时甚至连教师教学用书也无处可寻。怎么办?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惶恐不安,痛苦不堪。修辞,这么深广的内容,仅仅一堂课我能讲好吗?要求再低一点,我能讲清楚吗?怎么讲呢?无奈之下,我想万变不离其宗,认真吃透教材才是根本。于是花了几天的功夫反复研究本节内容。我发现其实选修教材“语言文字应用”的知识点并不深奥,学生早已接触了解,关键应落到应用二字上。联系教授的这一节应该就是运用修辞能力的训练。所以由此我决定突破口是修辞的日常运用核心——修辞格以能力训练为中心,以期达到短短一节课既了解修辞的内容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设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思路和操作怎样衔接?如何引入?如何结束?中间采用何种教学活动方式?自己思考自己创作自己组织,结果教案初稿混乱一气、不知所云。市教研室教研员陈信怀老师、安庆石化一中的周宗富老师以及我们安庆二中这个语文团队冒着酷暑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和建议,让我意识到急功近利、面面俱到只会事倍功半。吸取了教训,接下来我大刀阔斧,三易其稿,突出重点、简化环节,终于形成了现在教学设计:了解修辞——运用修辞——掌控修辞。目的正是本册语言文字应用教材所强调的,不是告诉式而是启发式,不是炒冷饭而是现学现做。结合实际情况为我自己的学生打造一个运用修辞提升表达的阶梯和平台,最终锻炼能力,为高考为今后的日常生活学习服务。

  第一节课后,省教科所杨桦、傅继业老师认真地点评了我的课堂教学,指点了改进的措施,许多听课老师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陈老师和周老师又对我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提出了修改意见,第二节课,我渐渐地找到了感觉。

  现在教学已经结束。无论效果如何我心中的石头已经落了地。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基本完成了各项教学环节,师生配合较好,课堂气氛比较轻松。但我个人的小毛病,如语速稍快,普通话不太标准,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由于宗旨是深入浅出,教学目标定位虽不低,可实际操作的实例较浅,必然会造成教学内涵不深刻,小处看了笔,大处却把握不够。结构上我从修辞手法的定义到作用到运用到最后的掌握掌控,采用了层递式,是否十分准确,还有待和各位老师进一步商榷。

  从准备到实践再到现在结束,我曾经十分苦恼郁闷,可就在刚才课上看到学生的笑脸,课下回味学生优秀的表现,我又深感欣慰。痛并快乐着,这正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吧。这是我的一点小小感想,衷心期待各位老师的斧正。

  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 教材简析

  《给予是快乐的》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记叙文主要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

  全文共13自然段,第一段(1-5)写保罗以为小男孩想得到新车,结果错了。第二段(6-11)写保罗以为小男孩想坐车炫耀自己,又错了。第三段(12-13)写保罗与小男孩度过难忘的夜晚,并懂得“给予是快乐的”道理。

  本课语言文字比较朴实,内容比较浅显,揭示的道理比较明显。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获得”与“给予”的矛盾化解、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升华人物品质,从而受到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思想教育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

  鉴于《语文课程标准》,按照三维立体的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读课文,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1)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2)理解感悟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凭借课文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条理。今天,我主要来谈第二课时的'教学。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分四个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学习两次误解,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文章主题;体会三人难忘原因,读写结合受到教育;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提问: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整个的故事是由哪一个事物引起的? 板书:保罗 小男孩 一辆新车

  2、出示句子:__________给予是快乐的。

  提问:不看课文,你能将这句话补充完整吗?(鼓励学生灵活答题,如“保罗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小男孩使保罗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等。)

  出示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予是快乐的。

  提问:你能将这句话补充完整吗?(让学生为这句话加上表示时间的词。)

  (二)学习两次误解,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文章主题

  1、过渡:圣诞节前夜,保罗和一个小男孩偶然相遇。起初,他并没有在意那个孩子,以至多次误解了他。我们一起来快速读读课文,找找保罗错了几次?错哪儿了呢?在书上划出有关的语句。

  2、讨论后,针对重点语句加以分析。

  (1) “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引导学生体会“当然”一词中包含的肯定意味;弄懂“这样的”指送他小汽车的哥哥。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引导学生领会原句中隐含着的意思:像你哥哥那样为弟弟买一辆新车。)

  (3)读这部分课文中描写小男孩的句子。

  小男孩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指导学生读出吃惊的语气。)

  (4)读保罗惊讶的句子。

  (引导学生想一想,保罗为什么吃惊,初步认识小男孩高尚的思想境界。)

  3、过渡:保罗开始觉得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了,于是邀他乘车兜风,不过,保罗又错了。

  (1) 读有关的句子,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炫耀”。

  (2) 讨论:小男孩为什么要保罗将车开到家门口呢?

  (学生自由作答,体会小男孩是要弟弟相信,他长大后一定能得到一辆新车。指导朗读)

  (3) 进行拓展练习:你觉得小男孩向弟弟描述的新车是怎样的?他会将怎样美好的希望种进弟弟的心里?(同桌间相互练说,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4) 组织讨论:你认为那时最快乐的人是谁?为什么?(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给予才是真正的快乐,从而概括出本文的中心。)

  (5)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有没有和小男孩一样的经历,无私的援助有没有给你带来快乐。

  (三)体会三人难忘原因,读写结合受到教育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2、13节。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理解:小弟弟也许是第一次这样欢度圣诞之夜而“难忘”;小男孩则为让弟弟得到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保罗的“难忘”是由于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体会到了“给予”带来的欢乐。)

  3、写话训练(写出自己独到的理解)

  出示: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真正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把《给予是快乐的》故事给朋友听。

  2、喜欢写作的同学写生活中“给予是快乐的”故事。

  2、搜集“给予是快乐的”故事阅读。

  板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

  一辆新车

  保罗 小男孩

  惊讶 不是获取而是给予

  又错了 不是炫耀而是关爱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几种重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合金。

  二、说学情

  在物理课的相关学习中,学和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一些金属制品,因此,学生对金属、金属材料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已有不同程度的认识。此前,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能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进行一些分析和总结。但由于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时承担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区分生铁和钢,认识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

  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法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通过教学,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教学活动层次逐步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最佳兴奋的状态。

  六、说学法

  由于本课实验的探究的内容很多,学生的思维又特别活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会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取长补短,形成技能,培养合作意识,使创新能力逐步得到发展。

  七、说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教师讲授前面已学习了碳、氢、氧等非金属单质的知识,今天我们要研究另一类单质-金属。请同学们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并展示他们课前收集到的金属制品,如:铜钱、硬币、纪念章等,使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并用多媒体播放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资料,请同学们讲出,还有哪些领域用到了金属制品,进一步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产生了解金属性质的探究欲。

  新课讲授: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我们知道金属有很多用途,可为什么金属会有这么广泛的用途呢?这是由它们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决定的。同学们想知道金属的性质吗?

  请学生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材料,尽可能多地探究出金属的物理性质。(教师可以预先设计一些试验步骤,并在多媒体上放映。)学生分别取出铁丝、铜丝、铝丝。①用细砂纸打磨这些金属丝,用滤纸擦拭后,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②用力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③分别用小刀割一下;④分别用铁锤用力锤一下;⑤用手拿着金属丝的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另一端,试试它们能不能传热;⑥用电池、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

  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介绍实验探究方法,同时进行师生评价。科学探究结束,让学生归纳出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大多数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常温下多数是固体,密度、硬度一般较大,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等。

  多媒体展示物理性质图

  教师指出:金属除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外,还具有各自的特性。如: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但铜却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在常温下,铁、铝、铜等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体温计中的汞却是液体……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物理性质差别也较大。出示几种金属的物理性质数据表,请同学们分析,留意导电性最好,密度最大,熔点最高,熔点最低,硬度最大金属是什么等)的物理性质。

  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现象,讨论分析课本第三页中的问题。学生分析讨论后分别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从而使学生理解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辨证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

  1、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纯金属?

  2、什么是合金?常见的合金有哪些?

  3、合金与纯金属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阅读课文第4~5页相互讨论。让同学进行自主学习探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焊锡,锡、铝的熔化温度。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

  巩固提高:

  归纳总结金属和合金的物理性质,并与合金进行比较。

  将从身边的金属材料制品中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相联系设计了以下连线题目。

  铁锅作为炊具延展性

  金属钮扣密度小

  古代黄金作为货币有金属光泽

  铝合金应用广泛熔点高

  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让学生在学案中自己小结,能使学生体会到一堂课中的乐趣和收获,老师做要点补充。采取学生先小结,老师后总结的方式,目的在于:

  1、训练学生概括总结的思维能力

  2、实施以主动建构为基础的精简教学策略,以图表的方式直观让学生清楚本节的内容要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布置作业:

  1.资料"金属之最"以及"形状记忆合金"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可以结合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办一期化学小报或墙报。

  2,环顾你家里的日常生活用品,观察超市或商店里货架上的商品,或询问你的父母。调查一下你身边有哪些金属制品,然后将你的调查结果填入下表里。

  八、说板书

  板书采用提纲式,清楚地列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2、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说课稿】相关文章:

政治说课稿财产留给谁说课稿01-18

《江南》说课稿10-11

体育说课稿08-22

《狼》说课稿09-14

比长短说课稿10-07

《秋思》说课稿09-26

《日记》说课稿10-01

《推敲》说课稿01-09

掌声说课稿01-13

《穷人》说课稿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