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北京教案

北京教案

时间:2022-10-24 17:34:52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北京教案范文集合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北京教案范文集合10篇

北京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了解体会北京的美。

  2、初步掌握、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段的方法,了解第二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好处。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有条理地表述;感受首都北京的美。

  4、理解、积累生字新词。

  教学内容:

  二、三、四自然段。

  支持环境:

  校园网络,二人一台电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北京图片资料等)

  第一课时安排:

  创设情境,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初步感受北京的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回顾

  1、创设情境。

  愿意做宣传北京的使者吗?要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北京宣传使者,需要全面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人文景观。心中要有一张地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北京》这一课,然后来比一比,谁是合格、优秀的北京宣传使者。

  2、复习:(1)、课文从哪三个方面来介绍北京的?

  (2)、介绍时,我们应当让听者感受到北京的什么特点?

  二、引入情境、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讨论:你们认为最有把握介绍清楚、具体的是这三方面的哪一个方面?为什么?

  2、学生进行天安门广场的介绍准备。

  (1)、学生读课文,看看哪些景物是要进行介绍的?在有关景物上做标记。

  (2)、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老师按照他们说的顺序在.课件上出示相应的图片,散乱放置。

  (3)、讨论:怎么才能又快又好地把这些景物放到它们该放的位置上去呢?

  (找方位词,学生分小组摆放,教师巡视帮助。等大部分小组摆好后,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摆放。)

  (4)、小结:看来按方位顺序介绍真是一种好办法。它使我们一读就明白了。下面我们就用课文中按方位顺序介绍的方法,试着通过朗读来介绍天安门广场吧!(三人小组练习介绍,教师巡视帮助。)

  (5)、学生介绍天安门广场。学生相互评价(重点落在有没有介绍出天安门广场的美。)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讨论:怎么才能介绍好北京的大街、立交桥,名胜古迹和公园?

  2、请两位同学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一下,这两方面的美体现在哪些词语和句子上。

  (学生汇报找出的词语)

  3、教师提供资料库,学生自行选择小组讨论,结合浏览和课文阅读进行介绍练习。

  4、学生介绍,互相评价。(评价标准:有没有让听者感受到北京的美?)

  四、小结全课,回应情境创设,拓展延伸

  1、朗读课文最后一节,表达爱北京的感情。

  2、选择作业:

  (1)、回家当宣传北京的小使者。

  (2)、到网上查阅资料,在假日小队活动中当宣传北京的小使者。

北京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一、体会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了经济腾飞,给京华大地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激情。

  二、通过与《中国石拱桥》比较阅读,理解记叙与说明等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所起的作用。

  三、了解通讯的特点。

  教学难点:

  区别记叙和说明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作用。

  教学重点:同难点。

  教学方法

  ①与《中国石拱桥》进行比较阅读、分析、理解、把握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点。

  ②利用课文插图或教学挂图进行欣赏分析,把握立交桥的特点。

  教学时数:二节。

  第一节

  要点:导入新课,检查预习,理清文章结构。学习一、二两部分。

  内容和步骤:

  一、导言:陆地上有没有桥?有谁见过陆地桥,能说说陆地桥的模样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大家画出难写难懂的生字词。

  2、生字:

  颤 窥 匝 悖 徜徉 苜蓿

  椭 瞰 涵 浚 惬 塞

  翌 迥 湍 妪

  3、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全文共18段,可分为三部分。

  一(1—2),叙写作者孩提时的'所见水上桥。

  二(3—14),具体描绘京城大地的立交桥。

  三(15—18),赞美京华大地的立交桥。

  三、范读课文。

  四、研习新课。

  1、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本文的题目是“”,可作者却从“护城河桥”说起,假如把它删掉行不行?

  ——①从亲身经历说起,有亲切感。

  ②引起读者联想、比较。

  ③从水上桥写到陆地桥、陆上桥显得自然。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提问:第二部分是文章主体,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一)(3—4)叙写京城第一座立交桥。

  (二)(5—8)叙述京城立交桥建造的速度和宏大的规模;

  (三)(9—14)描绘四座立交桥的各自风格、特点。

  (2)提问:作者在文中说到大型立交桥共61座。所提到的共多少座?

  ——提到桥名10座,详细描绘5座。

  (3)阅读10—13段,完成表格。

  桥名 使用比喻句 特点

  建国门立交桥

  西直门立交桥

  三元桥

  玉蜓桥

  (4)请同学欣赏课文前的彩色插图和文中插图,对照课文,说说它们分别是文中描述的哪座立交桥?

  ——引导学生欣赏立交桥的丰姿。

  (5)集体朗读14段,要求有感情、有节奏。

  五、小结本课内容。

  六、布置作业。

  1、整理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七。

  课后回顾:

  第二节

  要点:

  学习第三部分,比较阅读,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造句练习。

  二、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

  2、提问:作者写路口堵塞现象时借用了什么术语?

  ——作者借用医学术语“动脉栓塞”,形象生动道出了写于交通堵塞的现象,运用比较法来赞美立交桥的巨大作用。

  集体朗读17、18段。

  三、小结课文:

  1、教师简述“通讯报道”的特点:

  ——通讯,也叫“通讯报道”,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事件的新闻体裁。通讯以叙为主,还可插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

  2、中心思想:

  本文报道了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描述了立交桥的雄伟壮丽的风姿,热情赞颂了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

  3、在记叙文中插入一些必要的说明,可以把事情讲得更加清楚,可以把作者的思想表达得更加明白。

  4、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为内容,以记叙为主要手段。为了使记叙的事情通俗易懂、清楚明白,离不开必要的说明和恰当的描写。

  说明文是以说明事物特点,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内容,以说明为主要手段。为了使说明的对象形象、生动、准确、需要简明的记叙、生动的描写。我们读文章、写文章,都要认真分析,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要求。

  六、布置作业:

  1、把《》改写成说明文。

  要求:

  a、抓住立交桥的特征,注意详略;

  b、局部改写或全部改写;

  c、200—300字。

  2、课后练习八。

北京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字。

  2、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部分。

  【教学准备】

  CAI课件、课前布置学生生搜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北京行政图。

  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们把课文试着读一遍,并划出生字。

  2、读准生字的字音,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出示词语)

  3、轮流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4、全体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指导朗读

  1、再读课文:

  ⑴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⑵请一位小朋友来试一试,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北京的哪儿最吸引你?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旅游?

  ⑶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⑷指导:

  读书要声音响亮,有感情,要读准字音,要注意停顿。

  2、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⑴教学第二自然段:

  ①点击课件,展示天安门以及天安门广场画面和第二自然段文字。

  ②说说你看了什么?

  ③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④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解释“中央”“庄严”“矗立”等词的意思。

  ⑤小组选出代表配乐比赛朗读第二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⑵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北京马路和立交桥画面以及第三自然段文字。

  ②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读读文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③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自学讨论。

  ④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解释“绿树成阴”“川流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⑤分男、女生比赛朗读第三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⑶教学第三自然段,拓展知识:

  ①集体朗读第四自然段。

  ②点击课件,播放北京的`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画面,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

  ③自由组合,互相讨论看到了什么,以某个景点为例,续编一个自然段。

  ④当回“小导游”:分小组选代表上讲台演讲续编的内容,教师点击课件,配上相应的图画。“旅客”有问题,也可以向“导游”提问。

  ⑤评出“最佳导游奖”和“最佳小组合作奖”。

  四、课外延伸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搜集来的关于北京的资料告诉大家。

  五、集体配乐齐读全文

北京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重点词句自主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

  3、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重点词、句的理解。

  教学准备:北京夜景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北京白天的风光很美,可是你们知道吗,北京的夜景更迷人。你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北京的夜景呀?

  2、复习字词:听说咱们要去北京看夜景,有几个词语朋友也闻讯赶来,要与咱们结伴而行呢,大家欢迎吗?那就让我们跟它们打声招呼吧!(课件出示词语认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真不错,我们的同学个个精神饱满,那我们就出发吧。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让我们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北京迷人的夜景吧!你们看……..(边听课文朗读边欣赏北京夜景。)

  2、看了片子,你觉得北京的夜景怎么样?

  三、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是我们小朋友的感受,那么我们的作者把夜幕下的北京想象成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2、是啊,每当夜幕降临,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让我们再次走进北京,感受这“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学生观看相关夜景图片)

  3、谁能把这一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呢?(指名读,齐读)相互评价后悟出应把“亮”和“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重读。

  (二)导学第二自然段。

  1、过渡语:我们走进了夜晚的北京城,先去哪儿看一看呢?老师有个建议,我们就先去北京的`市中心看看吧!(播放第二段课件)

  2、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告诉我们北京的哪些地方亮起来了?用笔把这些地方圈出来。

  3、集体交流。

  (1)说一说:北京的()亮起来了。读相应句子。

  (2)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迷人的夜景吧!(播放课件,理解句子)

  第一句:

  街道两旁一排排高大的华灯照亮了整条长安街,街道上汽车来来往往,像水流不断,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川流不息)

  长安街上街灯、车灯大放光明,灯光一闪一闪的,就像天空中无数星星构成的银河,所以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银河从天而降。

  齐读这一句。

  第三句:

  (理解“彩灯勾画”)美术课上你用什么工具来勾画?(用笔在白纸上画)课文中却以黑色的夜幕为背景,用彩灯作画笔,勾画出了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你能认出这一幢幢轮廓是什么建筑物吗?

  4、欣赏了这么美丽的夜景,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

  (三)学习3—6自然段。

  1、北京的市中心亮起来了,课文的第3、4、5自然段告诉我们北京还有很多地方也亮起来了,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快去读一读,找一找吧。在行动之前先听清楚要求:选择一个自然段学习,找找什么地方亮起来了,把它圈出来,再美美地读一读。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师相机点拔突破难点)

  (1)第三自然段

  给“犹如”换个词,观察立交桥夜景图感受“道道彩虹”(这里的灯光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看上去就像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用“犹如”说一句话。

  欣赏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

  (2)第四自然段

  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是北京最古老的商业街,有700年的历史,过去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是各种小摊、小店聚集的地方,就好像我们的小商品市场,而现在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经过改造,整治,焕然一新,随处可见明亮的橱窗,绚丽多彩的广告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为商业街平添了一番美丽,再加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宾客,这些商业街就显得格外热闹、繁华,变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

  (3)第五自然段

  “古老”和“年轻”矛盾吗?借助图画理解,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湖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故宫虽然古老,但是当灯光成为他们的外衣后,就别有一番风韵,显得年轻了。

  4、配乐齐读3—5自然段

  5、激情朗读最后一段

  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欣赏了北京的夜景,受到北京的辉煌、亮丽此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最后一个自然段应当怎样读呢?(齐读最后一段)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齐唱歌曲,升华主题。

  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生活在美丽富饶的中国。同学们,让我们齐唱一曲。

北京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词语;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 贴春联 守岁 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2.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三.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北京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讲读课文。图文结合,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那灯光灿烂迷人的夜景。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在于词语句子的理解。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赏图引题,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现在让我们一同欣赏北京的风光。

  2、配乐播放北京风光图。

  问:欣赏完北京风光,你们想说什么呢?(生谈感受)

  3、多美的景色啊!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北京白天的风光,你们想进一步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专写北京夜景的课文。(板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观看CAI课件,直观感受北京风光的美。从而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巧妙地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北京的夜晚是怎样的?可用文中的词语表述。

  2、配乐播放北京夜景图片。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小朋友们,让我们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吧!你们看……..

  3、你们感受到北京夜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指名回答)

  4、作者感受到的美是否跟我们一致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把课文通读顺,读后标自然段序号。

  5、交流标自然段情况,认读生字。

  (设计意图:观看北京夜景图,让北京亮丽的夜景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里,并在此基础上谈感受,为学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自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把北京想象成什么?(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2、指名读本自然段,其余学生观看相关夜景图片,感受“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3、谁能把这一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呢?(指名读,齐读)相互评价后悟出应把“亮”和“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重读。

  4、质疑。(理解“夜幕降临”)

  (二)导学第二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到东西长安街走走。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一共有几句?分别写了哪儿的美景?(指名回答,相机出示长安街、天安门城楼、广场四周的夜景图片以及相应的句子)

  2、多美的夜景啊?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再结合图理解词或句子的意思。

  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重点借助图片理解:“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轮廓”等词语以及相关句子的意思。例如:理解“华灯高照”时先引导学生从课件图片中找到长安街,再找到整齐排列在路边的灯树,引导学生懂得像图上那样高大而放着光芒的灯就叫华灯,它们居高临下地照射着路面就叫高照。

  4、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三)学习3—6自然段。

  1、指名分段读3—5自然段,其余生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哪儿的夜景?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出示学习提示:

  (1)按自已喜欢的自然段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2)自由朗读学习内容,找出你觉得美的地方,并说说美在哪?

  (3)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

  (4)美美地读一读选择的内容。

  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师相机点拔突破难点)

  a、交流提示(2)

  b、观察立交桥夜景图感受“道道彩虹”

  c、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橱窗、广告、霓虹灯并感受它的美。理解“绚丽多彩”“繁华”等词语。

  d、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倒映”“银光闪闪”并指导读好长句:“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银光闪闪,十分动人。”,以读代讲。

  4、指名读:你喜欢北京哪儿的夜景,请你读一读

  5、配乐齐读3—5自然段

  6、激情朗读最后一段

  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欣赏了北京的夜景。感受到北京的辉煌、亮丽。此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最后一个自然段应当怎样读呢?(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图文结合,自读自悟,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利用精美图片理解词句含义,避免了枯燥说教。)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思维、强化感受。

  同学们,国家强盛了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今天我们了解到祖国首都的夜景是那么的辉煌亮丽,看到了改革开放给我们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我想,此时大家的心情一定和我一样激动。小朋友们作为国家的小主人,你想对祖国说什么,又想对世界各地的朋友说些什么?

  出示:我想对祖国说-------------------------

  我想对世界各地的朋友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个性化语言,拓展思维、激发创新。)

  五、齐唱歌曲,升华主题。

  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生活在美丽富饶的中国。同学们,让我们齐唱一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设计意图:用歌声激发学生爱祖国、爱首都之情,把教学推向高潮。)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

  简评: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以读为主,并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主要表现在:

  1、运用多媒体技术,缩短时空的距离。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北京了解甚少,教师通过展示优美的北京风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北京夜景的亮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谈感受,朗读课文谈感受,发展学生个性化语言。

  3、以读代讲,注重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图文结合理解词句含义,突破难点。

  4、恰当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朗读和背诵

  自已喜欢的句段,创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第二课时

  碰撞: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对旧课堂中所带来的东西已不感兴趣,往往新生的事物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结合第三课时的特点,将本课的字、词、句、篇的训练整合到计算机中,使学生在操作计算机的同时,不仅得到操作计算机的训练,而且通过寓教于乐的游戏形式,字、词、句、篇得到有效的巩固。

  灵感:

  上学期,我讲了《大熊猫出国》一课,将识字教学与计算机进行了整合,可是由于第一课时的教学特点,整堂课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机会并不多,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所以整合的意义并不大。本学期,我们年组进行一课多讲的活动,我被安排在了第三课时教学,而第三课时的教学又需要大量的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所以我想到了同计算机进行整合。通过游戏的形式,使本课的字、词、句、篇得到巩固。

  课堂特色:

  在低年级教学中,识字、有感情地读文是重点。在本课的设计中,重点考虑了这方面,并且将识字、巩固读词、有感情读文与自我展示,巧妙地融合在计算机操作中,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创新设计:

  (一)、激情导入,再游北京。

  导语:

  上节课,我们与张老师和王老师一同游览了北京,亲近了北京,这节课,闵老师领着大家再去北京冲冲浪,你们说,好吗?

  1、出示:《我爱北京天安门》歌曲,配上北京的图片欣赏,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现。

  思考: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一说吗?

  2、激情颂读课文

  北京真是太美了,让我们带着对北京的热爱、再来颂读一下北京吧。

  (二)、闯关游戏,巩固生词。

  过渡语:大家读得非常好,奖励看几幅图片。(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点击这几幅图,有了变化)

  (1)提问:为什么这些漂亮的灯不亮了?

  (2)提出要求:只有顺利闯关,才能使这些灯亮起来。

  (进入字、词训练的闯关游戏中)

  (三)、记忆片段,再赏北京。

  过渡语:瞧,这些漂亮的灯全亮了,高兴吗,这是你们用努力换来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北京的夜景吧。

  1、播放北京夜景的录像。

  2、思考: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你最想说什么?

  3、与我们同去的游客们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一起来听一听。

  4、点击游客们的图像,通过课件发出声音,让学生听一听游客们对北京的赞美。

  5、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游客说的话不完整,需要我们帮助他们把这些句子补充,才能使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完整。

  (进入句子的训练,学生操作完成练习。)

  6、朗读要求:最喜欢谁说的话,你可以读一读。

  7、开展小小朗读竞赛。规定时间,背诵自己喜欢的话。

  (四)、你眼中的北京,展示自我。

  过渡语:同学们一定在北京留下了自己的身影,谁愿意将自己的照片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1、学生依次到前面,介绍用照片做成的幻灯片,并配有解说。

  长城集锦:故宫及老北京一条街:北京公园:

  王府井商业街:北京现代建筑:嘉年华游戏:

  (五)、背读结合,颂扬北京。

  同学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北京亮起来了,不仅仅是指北京的灯亮起来了,更重要的是指,祖国强大了、繁荣昌盛了,20xx年奥运会还要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召开,你们高兴吗?就让我们带着对祖国北京的热爱,再来颂读一下北京吧。能够背下来的同学,可以背着读。

  (六)、总结学习,提出要求。

  今天,我们学习到这里,回家后,同学们还可以搜集关于北京的资料,做一期小报。

北京教案 篇7

  【原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赏析】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国家早日统一的愿望。前两句写黄河的绵长、泰山的高耸,赞美了中原沦陷区山河的雄伟,对其

  长期沦于敌手深感痛心。后两句写人民在沦陷区眼泪流尽,年年盼望宋朝的军队能够救民于水火之中,可年年盼不到。表达诗人

  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置故土百姓于不顾的南宋统治者表示了强烈的谴责。诗人终生未见河、岳,遗民世代盼望王师,南

  北两地要求恢复统一的心情是一脉相通的。

  Ⅱ.课前准备

  一、生字识记

  骤(zhòu):1.(马)快走。如:驰骤。2.急速。如:暴风骤雨。3.突然;忽然。如:天气骤变。本文取此义。

  缀(zhuì):1.用针线缝合。如:缝缀。2.组合字句篇章。如:缀辑。3.装饰。如:点缀。

  棂(líng):旧式房屋的窗格。如:窗棂。

  二、词语识记

  骤然:突然。 吃惊:受惊。

  三、预习效果反馈

  1.诗人把妈妈和北京叠连在一起有何蕴意?

  2.“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是何意思?

  3.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4.诗人表现的是一种什么心情?

  Ⅲ.课堂跟讲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本文选自 ,作者 ,原名 ,被称为 第一人。

  2.本诗写于 年,诗中描述的是诗人告别 到 插队的情形。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

  (一)板书设计

  迷惘,失落

  离开北京——抒写依恋之情

  清楚,明白

  (二)段落层次

  1.第1节:开门见山,写 时的情景。

  2.第2~5节:表达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 和离开时的 感受。

  3.第6、7节:直抒自己对北京的 之情。

  (三)写作特点

  词语运用:语言朴实,亲切自然。如“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淳朴的语句中含蓄地表

  达了作者的感情。

  中心表达:文章通过对火车开动这一特定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依恋之情。

  表达方式:诗人通过对火车在四点零八分开动这一历史瞬间的放大,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通过对个人遭际的速写式的记录

  ,见证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写作借鉴:诗人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来表达对故土的留恋。如“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永远记着我,妈妈啊

  北京!”这样能增强诗歌的感染力,这是同学们需学习借鉴的。

  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对诗文第5节的诠释

  火车即将离开车站,许多送行的人在和即将远去的亲人告别,在诗人看来,是告别的声浪如同要卷走车站,表明送行的人很多;

  后两句本应是火车缓缓地移动,但诗人用一种物我颠倒的错觉——“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传达出心声:脚下的

  大地仿佛被掏空,自己要被北京、被故乡抛弃,此后将到异地漂泊谋生。写出诗人的失落伤感。

  Ⅳ.当堂练习

  1.假如你要去异地,临别时对前来送行的亲人说些什么呢?

  2.第4节说“直到这时候,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请说出要发生什么事?

北京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童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童谣,自己读读: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认真默读全文,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学生可能弄不懂的词语:腊月、初旬、麦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桥、逛庙会)

  指名交流,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北京人过春节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

  预设一: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预设二:在交流中,学生贴纸条(黑板条)、作记录,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种操作策略。)

  三、分清详略,合作研读

  1.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部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四人一小组,自选一个部分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

  (1)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2)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小组派代表复述研讨的部分,组员可以补充。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叙述顺序(“腊八”是用并列的方式写的;“除夕”是用总分的方式写的;“正月初一”是用对比的方式写的;“正月十五”是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反馈评分。

  (2)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生、师生互动,师注意引导学生品出京味语言的特点,必要时作示范;反馈评分。

  4.引导学生体会详略处理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读中学写

  1.快速浏览,找出描述小孩过春节的地方,指名读。

  2.启发学生谈谈现在北京春节怎么过,其间可让学生采访在座的老师。

  3.学生写过春节时有趣的地方(片段),教师巡视。指名交流,教师评价时注意学生是否用上了书上的写法,及时点评、表扬。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复现童谣。

  2.作业:写一篇现代《北京的春节》,可以学习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注意详略得当。

  课堂实录

  师出示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师:喜欢童谣吗?

  生:喜欢。

  师:谁来说说这首童谣讲的是什么事儿?你说。

  生:这首童谣……

  师:(打断)拿话筒。

  生重说:这首童谣讲的是北京的春节。

  师:这首童谣啊,真的是讲的是春节,不过,它是50多年前,当时街头流行的一首童谣,孩子们都爱念,它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了。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学习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想去吗?

  生:想。

【北京教案】相关文章:

《北京》教案08-25

关于北京的教案02-19

故乡是北京教案02-20

北京优秀教案09-05

北京教学教案09-08

北京亮起来了教案03-04

《北京亮起来了》教案09-18

北京亮起来了的教案08-28

北京教案模板集合六篇02-11

【精选】北京教案模板合集八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