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2-11-02 10:26:4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美术教案范文合集五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美术教案范文合集五篇

美术教案 篇1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花卉与纹样美术教案

  【课题名称】:湖南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四课《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课型】:设计·应用课

  【授课年级】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建议设置,考虑花卉纹样的文化内涵及与生活的广泛联系,选择花卉纹样设计运用作为教学内容。

  教材围绕花卉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展开,让学生感悟民族传统纹样的魅力。在内容上,从花卉的写生,到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手法,从单独纹样的形式,到连续纹样的组合变化,循序渐进并强调学以致用的观念。在形式上,设置了两个活动,由表及里,由简到难,都注重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另外,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占相对优势,通过观察和引导,能够对事物的规律和特点有一定认识。这一学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所以这节课让学生分组和竞争来完成学习任务。

  1、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2、课前预习、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课后拓展提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借鉴中国传统花卉纹样的造型与装饰特点,运用变形与装饰手法设计花卉纹样。

  过程与方法:了解花卉从写生到变形的完整过程,学会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运用一定的组织方法,为生活用品进行装饰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民族传统纹样的魅力;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传统纹样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了解花卉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方法,进而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彩笔、剪刀等学具:绘画工具、彩笔、白色纸杯、笔筒、预习学案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图,激发情趣

  1、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美丽的花,学生欣赏

  2、花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除了自然界中的花,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花?

  (学生回答)

  3、欣赏敦煌藻井宝相花纹样,阅读链接,回答问题:

  *你认为这个纹样描绘的是哪种花?

  *结构上如何?用色上如何?表达了什么愿望?

  4、为什么这些花会这么广泛的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花卉纹样的魅力又如何可以延续千年呢?(提示:可以从花的寓意说开来)(学生小组内交流,回答)

  因为每种花都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这花是怎样变成漂亮的花卉纹样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的呢?来,一起走近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二、、探究设计方法

  (一)、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美丽的花儿怎么变成花卉纹样的.?

  1、观察与写生:自然界中的花千姿百态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瓣行,把握总体特征。

  2、变形: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多媒体演示对荷花的各种变形)

  3、还可以运用点、线、面来进行装饰,也可以综合运用(以树叶为例演示装饰过程)

  (教师总结板书)

  (二)、分层次练习,掌握方法:

  1、要求(根据自有条件,任选其一完成)

  *请选择一种花的写生稿,尝试运用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进行

  花卉外形变形。

  *尝试用学案上的轮廓运用点、线、面或点线面的综合完成3—4个纹样装饰。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作业展示评价(自评、互评)

  (三)、进一步探究:

  1、刚才我们完成的小训练就是单独纹样的雏形。

  2、制作纹样首先要确定骨式(定义),展示两个单独纹样,对比观察一下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均衡式和对称式

  3、接下来,我们就以对称式和均衡式的骨式来进行纹样设计。*教师示范对称骨式的纹样设计:

  *了解纹样的色彩和搭配方案

  三、自主设计

  1、把你之前完成的小作业整理成对称式或均衡式的单独纹样(任选其一完成)

  填充在学案纸上物品轮廓的合适位置

  画在道具上(手套、纸杯、圆筒等)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作品展示,提出宝贵意见

  四、拓展延伸

  把你设计的单独纹样连续的摆在一起,会是什么?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了解收藏的意义,收藏的价值,培养学生收藏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收藏卡工具。

  教学过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欣赏问题。

  1、展示并赏析图片

  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世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现实主义绘画杰出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上展示的是:烈日酷暑下,漫长荒芜的沙滩上,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前进着。一曲低沉的号子在炎夏的闷热中与河水的悲吟交织在一起。 画中列宾画了十一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的拉着纤绳。纤夫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个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是一支在苦难中练成坚韧不拔,互相依存的队伍。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苦、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 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充分表现了在封建势力和资本家的剥削下,俄罗斯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11位纤夫的苦难代表了整个俄罗斯的苦难。画面的表现力,时至今日仍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用同样的方法来欣赏下面两幅图

  米勒的《拾穗者》

  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

  欣赏过了外国的作品,再来欣赏中国的。

  赵孟坚的《墨兰图》

  朱耷的《荷石水禽图》

  南宋谢赫最先提出了中国画的品评方法,被称为:“谢赫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2、欣赏与收藏

  学会欣赏是收藏美术作品的前提,收藏不仅能满足审美需求,还具有保护、传承的作用。美术作品的收藏使人们欣赏各个时代的美术作品成为可能。美术作品的收藏一般分为国家收藏和民间收藏。从形式来说,可以分为博物馆收藏、美术馆收藏、画廊收藏、私人收藏等。美术收藏的门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书画、玉器、家具、陶瓷等。

  3、制作收藏卡

  尝试为喜爱的藏品制作收藏卡。

  收藏卡的文字信息包括:名称、时间、地点、收集的方法、材料、作品的简单描述。 收藏卡的表现方法有:绘画、拓印、剪贴等。

  4、小结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图片,观察星星、月亮的形状和色彩的变化,感受色彩强烈对比的美

  2、学习选择鲜艳的色彩表现星空的灿烂,感受色彩涂抹带来的快乐

  3、尝试与同伴共同使用绘画材料,共享操作空间

  活动准备:

  1.图片"星空"

  2.画纸每组一张,蜡笔每组一盒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欣赏图片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观察过晚上的'天空吗?晚上的天空上有什么呢?"

  1、师:"有个叫梵高的老爷爷喜欢看晚上的天空,还很喜欢画晚上的天空,我们一起来看看梵高老爷爷的画吧!""美吗?你觉得它美在哪儿?你看到了什么?"

  2、师:"那画上什么最亮呢?

  二、引导幼儿从颜色、线条上欣赏作品

  1、从颜色上观察作品师:"这幅画上有哪些颜色呢?什么颜色用的最多?你看到这些颜色有什么感觉?

  梵高老爷爷用了深蓝色、蓝色、黄色等,色彩很美,对比也很强烈,给人很不安、害怕的感觉。

  2、从线条上观察作品师:"这幅画里有哪些线条呢?哪儿用了波浪线呢?还有一圈一圈的像什么?"

  三、引导幼儿整体感受作品师:"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小结:星星和月亮好像被旋涡围住了,大树像火苗一样向上旋转着上升,表达了自己紧张、忧郁、难过的感情。

  四、 合作完成作品,创作星空。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梵高老爷爷画的星空,接下来我也请小朋友们来画画你想象中的星空

  1、小组合作的方法师:"老师今天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张画纸,这么多小朋友怎么在一张纸上画画呢?人多怎么办呢?

  师:"对了,找空的地方画,一组的小朋友一起来完成这幅画,看看哪一组的星空最美。"

  五、作品展示、交流分享师带领幼儿展示每组小朋友的作品并请个别幼儿说说画中有什么。

美术教案 篇4

  第一课 美术概说 课型:单一型

  1.教学方法:讲解,2.欣赏

  3.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

  4.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美术的作用。

  重点:绘画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

  三)新授:

  美术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

  、美术的分类

  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

  、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

  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

  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

  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

  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

  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公共建筑:

  分类:民用建筑:

  纪念性建筑:

  、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

  、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学生的发言:

  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

  三、课本学生范画赏析

  图:紫灰色主调,对比很弱,短直线条杂乱无章,表现出一种灰暗、乱、挣扎的情感。

  图:黄绿色主调,少量红、紫色,整个画面明亮,对比强烈,犹如阳春三月,春游在外,给人以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的感觉。

  四、作业:

  运用抽象或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

  要求:、用少量文字概括作业表现的情感。注意造型的基本要素的运用。

美术教案 篇5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目录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二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第二单元春天畅想

  第一课----------色彩的魅力

  第二课----------春天的畅想

  第三单元富有活力的运动会

  第一课----------凝练的视觉符号

  第二课----------亲切的使者

  第三课----------喜悦与收获

  第四单元校园艺术节

  第一课----------广而告之

  第二课----------盛情邀约

  第三课----------独特的装扮

  第五单元:平面设计的盛宴

  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教学难点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

  教具准备课件、范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课:

  1.回忆上学期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

  2.作品描绘了什么?

  3.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4.它来源于什么?

  板书部分课题——源于生活

  二、新授:

  (1)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多媒体展示并介绍画家和创作背景)

  思考讨论:

  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样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哪几个人物?

  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和性格?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2)通过表现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播放格尔尼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绘画。

  三、课堂小结:

  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善于发现,学会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

  第二课时

  一、继续上节课的艺术作品分析

  a.播放格尔尼卡的图片,请同学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b.师讲述《格尔尼卡》创作背景,请同学们仔细对照P4的文字说明及艺术形象区读懂该作品。(引导学生探讨发现其夸张变形的手法)

  c.思考讨论

  《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从而印证本课课题——

  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二、展示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体会因材施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讨论:艺术技巧与物质材料对作品的产生有怎样的影响?

  三、通过作品引导学生总结再现性美术、表现性美术的特点。

  真实——再现性美术

  抽象——表现性美术具有变形的特点

  四、评述

  请同学们谈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解。

  五、小结

  任何美术创作都源于我们的生活,即使有一些作品我们不能一眼就看出它与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系,但它们都是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得到的灵感和启发二次创作出来的。

  美术创作是一个充满艰辛和智慧的创造性劳动,它丰富了人类的精神和生活内涵。

  【课后反思】

  第2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体验感受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了解美术作品表现情趣和意境的艺术方法,能对相关的美术作品情趣和意境进行欣赏评述。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进行的体验分析、欣赏评述,进一步探讨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区别与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验分析、欣赏评述,丰富学生的生活和艺术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快乐的向往。

  教学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感受不同作品中所体现的情趣和意境,并且能从表现方法和画家个人感情方面理解作品,同时能运用学到的方法赏析其它作品,从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方面对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美和价值。中国画尤其追求意境的表现,这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趣和意境,体会画家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

  教具准备:课件、范画

  课时安排:1课时

  一、组织教学

  课前准备

  安排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对教材中所涉及的作品、画家生平、创作背景等有意识的收集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二、讲授新课

  1.分析作品:展示作品,引导观察思考。

  (1)出示作品《青蛙》,齐白石,水墨画。展示作品细节。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画的下部有三只正在鸣叫的大青蛙;上部是一只被芦草缠住脚的小青蛙,正在挣扎求助。画家借助这充满戏剧性的画面,生动地表达出一种浓郁的自然意趣。

  (2)散步(油画法籍俄裔)夏加尔。夏加尔常以幻想般的画面表现自己的幸福生活。作品中他手拉着的妻子像风筝似的在空中飘浮,构思巧妙地表达出他对婚姻的喜悦心情。

  教师提问:“他们在做什么?作品表达了什么兴趣?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2.互动探讨:教学内容拓展与延伸

  展示齐白石作品,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作品《齐白石日相呼》中的两只小鸡在干什么?如两个今日吵架明日和好的孩子。齐白石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

  提出问题:关于齐白石,你还想了解什么?

  3.知识拓展与延伸

  展示夏加尔的作品《散步》,提出问题。

  他们在做什么?作品表达了什么兴趣?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作品的情趣。夏加尔的作品依靠内在诗意力量而非绘画逻辑规则,把来自个人经验的意象与形式上的象征和美学因素结合到一起。他的作品色彩鲜艳,别具一格,追求天真纯朴的艺术效果。

  三、教学总结

  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情趣和意境的表现体现了画家的思想、感情、理想,文化修养等。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但是,你必须有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感受它的存在;生活的情趣也处处可见,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用心生活的人就能感受得到,能捕捉到生活中情趣,通过巧妙的方式表现出来。

  【课后反思】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汽车教案12-17

小学美术教案12-18

《电脑美术》教案12-19

春的美术教案02-22

幼儿美术教案02-28

关于美术教案03-09

大班美术教案08-26

小班美术教案12-17

中班美术教案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