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数学的教案

数学的教案

时间:2023-01-16 19:35:37 教案 我要投稿

数学的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的教案

数学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1. 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 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一百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五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

  ①假如路长只有十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二十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 学生自学探讨。(师巡视)

  3. 班内交流。学生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

  1. 做一做:118页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重点让学生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 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

  1. 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八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2. 五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十二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一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 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学生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

数学的教案2

  一、教学背景

  1、面对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

  《10的认识》的教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认识10以内的数,是小学生开始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在这一阶段给学生打好基础,对以后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面: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 、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三、教材分析:

  ⑴内容分析:教材首先通过数主题画中的人和物抽象出数字10;然后初步认识印刷体数字10;接着通过摆红花,拨珠子等实际操作,从而理解10的基数含义,再通过认直尺、数点子等活动认识10以内的各数的大小顺序;在此基础上,要学生通过摆小捧掌握10的组成;最后才安排写数字10。这样的编排,从具体到抽象,加强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符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由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经验,学起来并不是很难。学生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各个数字,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书写打下良好基础,直接影响今后书面表达的质量。但入学的儿童对数学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手指也不够灵活,拐弯不够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有一定难度;而10的组成则是10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正确、熟练地掌握10的写法和10组成,同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在动口动手的教学活动中发现知识和获得知识。

  ⑵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只有6、7岁,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能够识别物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式来体验、认识、探究、学习并使用数学

  〔3〕教情分析:

  本人参加工作12年,新旧教材都接触过,对教材知识点的整体把握细腻,非常深入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 、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5〕教学重难点:

  10的写法和10组成。

  正确、熟练地掌握10的写法和10组成。

  教学时间:1课时

  ⑺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直观演示法、实际操作法、尝试教学法、讲练结合法等教法。

  2.学法:

  当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遵循赞科夫“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我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借助卡片、点子图和学具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迁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联想等方法去思考,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律去记忆和掌握知识,从而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活泼。

  四、教学过程:

  ㈠ 、复习旧知,设疑导入。

  1、复习数数(从0数到9,从9数到0)。

  2、拨珠引出数字“10”

  问:老师先拨了几颗珠子?(9颗),又拨了几颗珠子?(1颗),一共拨了几颗珠子?9添上1是几?(就是10),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字10(板书课题10的认识)

  ㈡、探究新知,掌握新知。

  1、能数数量10。

  (1)数主题图中的人和物。首先教师出示P64主题图,让学生数出图中的人和物,并结合画面对学生进行世界和平、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教育。

  (2)数图外的点子。

  师:10只鸽,10个人都能表示10,那么数点子能表示10吗?请大家数一数,这里也有多少个点子?

  2、理解10的基数含义。

  (1)先引导学生认识10的印刷体。

  (2)动手摆出10根小棒、拨出10粒珠子。

  (3)要学生用10说一句话。

  (4)找出身上用10表示的东西。(10个手指头、10个脚指头)

  3、掌握10以内各数的大小顺序。

  (1)认识10以内各数的顺序。

  A、观察计数器,拨珠子。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计数器,看看老师是怎样拨珠子,这里有几颗珠子(9颗),又拨上1颗,一共是几颗?9添上1是几?现在这里有10颗,去掉1颗,还剩几颗?10去掉1得几?(9颗)。10在直尺图又怎样表示呢,请看直尺图:

  B、再出示直尺图,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感性认识10的序数含义。

  C、拍手掌游戏,巩固10以内各数的顺序。

  (2)掌握10以内的各数的大小。

  A、先:数点子图认识9和10比,哪个大,哪个小?再移动交换点子图的位置掌握10和9比,哪个大,哪个小?

  B、让学生尝试填写9和10、10和9的大小比较。

  C、启发学生联想还有哪些数会比10小?

  4、10的写法和组成。

  (1)10的写法。

  A、教师先示范写数字10 。

  B、接着让学生描红,最后让学生临摹。(教师先教10的写法,再教10的组成,这样安排次序,又利于板书)。

  (2)10的组成。

  A、动手操作掌握10的组成。

  让学生将10根小棒任意分成两组后,收集各种不同的摆法,板书其中的五种,如:

  10 10 10 10 10

  / / / / /

  9 1 8 2 7 3 6 4 5 5

  接着问:“看到上面每一组,你还能看到什么?以牵起学生思维联想。最后让学生寻找上面9种分法的搭配规律,并指出按照一定的规律去记忆,会记得快而又牢固。可以说,这里既授给了学生知识又教会了学生记忆方法。

  B、巩固10的组成。

  做练习(对口令、玩拍手掌游戏)。

  师:我们轻松一下,来玩对口令的游戏吧,我说1,你说9,1和9组成10……

  先师生玩,后学生间玩,边玩边举数字卡片。

  击掌组成10:老师先拍,学生后拍,所拍次数要组成10。

  ㈢、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完成P65做一做(连线)。

  2、完成P67练习九第一题(填在书上)。

  3、完成P67练习九第二题。

  这是发射台指挥员从10数到1发布发射火箭的情景,你能当一个小小的指挥员示范一下吗?(请一个同学表演)准备!开始!10,9,8,7......发射!他的成功发射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我们的小朋友也要从小努力学习,长大了多为祖国做贡献。

  4、完成P67练习九第三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趣味性练习(找朋友游戏)。

  现在我们玩找朋友游戏,请我的好朋友“10”出来,站在这里,注意,两张卡片上的数字组成10,才是一对好朋友。(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找对了吗?这一对好朋友数字都是5,原来是双胞胎,也站在一起,卡片上数字顺序排乱了吗?你们能按从小到大顺序排一排,全班读一遍,从大到小排,又怎样读?9的后面是几?10的前面是几?比较10和9的大小,9<10 10="">9放下卡片,请第10个同学举起卡片,对吗?,请10个同学举起卡片,对吗?10个与第10个相不相同,这些同学表现得不错,给点掌声鼓励他们,谢谢!

  6、学儿歌

  ㈣、课堂总结,拓展知识。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请把你学得有满意的`地方告诉爸爸妈妈。

  3、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用10根小棒创造一幅美丽的图案。

  五、板书设计

  10的认识

  10 10 10 10 10

  9<10 / / / / /

  10>9 9 1 8 2 7 3 6 4 5 5

  六、教学反思

  《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时,所以单独安排了这一节课。从我的实际教学来看,基本达到了原来所定的教学设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我体会比较深的是:

  1、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进入新授部分后,我充分利用的是体验式教学方式,让孩子找10、摆10、拨10、猜一猜、对口令、拍手的游戏等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新知,进行操作练习,使学习成为牢牢吸引学生的一种愉快活动,当玩与学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时,孩子们手脑并用的同时,更得到了放松,在观察与实践中享受着数学带来的收获之乐。

  2、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纵观全课,我们始终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范围去开展每一环节的活动,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时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设计了找生活中的10,身上的10。使数学课堂在自主化、信息化、活动化的同时,也体现出它的生活化。

  3、注重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在教学数的组成时,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找到10的组成的规律,使知识规律形象的展现在脑海里,从而在把握事物规律的同时,获得研究事物规律的方法。

  4、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教室里的小朋友;学具盒中的小棒;计数器上的珠子,点子图、直尺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读数、写数,如在计数器上拨数,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感知数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数出10根小棒等环节都在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5、不足之处。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时,能让学生顺着数和倒着数。我没有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摆10个小棒。并将它们捆成一捆,让学生了解“10个一,可以组成1个十。”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觉得我做得还不够,忽视了10还是个计数单位的教学。

数学的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能按群目测数群。

  2、能把两部分数量合起来看,学习按群测数。

  3、敢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二、活动准备:

  1、教具:5、6、7、8、9、10的实物卡片共6张。

  2、学具:幼儿用书,铅笔每人一份。

  三: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2、(1)目测数群,感知10以内的数。

  3、教师分别出示实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L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带领幼儿一一点数,并说出物体的总是。

  4、(2)学习按群测数。

  5、教师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个xx?说一说:你们觉得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快?为什么?组织幼儿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带领幼儿看5的实物卡片,启发幼儿用“合起来

  ”的方法说出总数。教师引导幼儿观察6——7的实物卡片,鼓励幼儿自己用这种办法说出总数。教师借助手势,启发幼儿用手画圈表示总数。

  2、操作活动。

  (1)看实物和圆点连线。(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物和圆点的数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每张卡片上的数量是多少?启发幼儿用连线的方法,连接数字和相应的卡片。

  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请你给多的`一组打√,再写上数字。

  (2)统计活动。

  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哪些动物?请你将同类的动物圈在一起。启发幼儿按标记在格子里写上相应的数字。

  3、活动评价。

  (1)重点评价:“看图连线”和“按标记写数字”,请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

  (2)对操作正确以及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

数学的教案4

  教学内容:

  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教学目的:

  1、使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大小、长短和高矮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矮。

  2、使幼儿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大小长短和高矮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仪器:

  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幼儿对实际生活中大小、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

  2、当幼儿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分别拿出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幼儿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种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教学“大小‘长短”、“高矮”。

  (1)提问:

  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

  让幼儿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练习

  4、小结

  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大小、长短、高矮的,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大小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

  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数学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体会并运用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对这些加法进行比较熟练地口算。

  2、使学生能尝试运用所学加法去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活动中累积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使学生能与同学互相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学会并能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握退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小棒、计数器、卡片、图片、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出示松鼠卡片)大家看这是谁呢?

  生:小松鼠!

  师:对,是小松鼠!大家都很厉害,那么谁知道小松鼠最喜欢吃什么呢?

  生:松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小松鼠特别开心,因为今天小松鼠的生日,小松鼠跟着松鼠妈妈一起去采它最爱吃的松果,我们一起看看它们采了多少吧!(出示ppt课文情境图)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说一说图中传达的数学信息。(讲解25和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根据图中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

  (1)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踩了多少松果?

  (2)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松果?

  (3)小松鼠和松鼠妈妈一共采了多少松果?(出示问题卡片)

  3、给学生实践,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出示数学卡片)

  4、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列算式解决问题,25-4=21

  提问:从20里面拿掉4根,还是从5里面拿掉4根?(摆小棒计算)

  4个珠子是从十位上拿走还是从个位上拿走?为什么?(拨计数器解决问题)

  总结:先算个位上的'5-4=1,再算20+1=21。

  5、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了松果?

  列算式解决问题,25-4=21

  (提示:这个问题上个问题的算式和算法都一样。)

  6、请学生列算式解决小松鼠和松鼠妈妈一共踩了多少松果?

  25+4=29

  提问:4根小棒摆在5那里还是20那里?摆小棒计算。

  4个珠子拨在十位上还是拨在个位上?为什么?拨计数器解决问题。

  (总结:先算个位上的5+4=9,再算20+9=29)

  7、带学生做游戏(你出几我出几,我们之间相差几)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练习

  四、课堂总结

  把小松鼠人物化,带领学生发现小松鼠采松果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交流,不用教师刻意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在自然平和的气氛集中注意力并学会知识,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数学的教案6

  教学目标:

  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减法的含义,能用自己的想法来解决2、3减几。对学生进行智力补偿,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养成教育,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生活。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方法计算2、3减几,学生通过故事或教师点拨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方法计算2、3减几,学生通过故事或教师点拨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

  1、引导教学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主观感受对减法做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恰当的表达自己的认识观点,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以学生为主,采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习工具准备,教师与学生谈话,渗透学生的养成教育(坐姿、回答问题要举手、学具用完要归位)

  2、游戏

  带学生一起玩数字接龙的游戏。学生复习10以内的数字。

  3、出示课件:分梨

  学生练习2、3的组成,并用自己手中的肖邦摆一摆,分一分。

  二、课中授新

  1、故事导入理解减法含义

  教师出示课件《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引入课题,并渗透减法的含义(在此结局的悬念,后做讨论)。

  教师在讲授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小猪一共盖了几所房子,大灰狼来了,推倒了几所?

  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的知道结果,并初步的了解减法的含义。减法就是去掉的意思。

  2、学习减法的写法和读法(对表现后的学生奖励小红花)学生书写加号,并说出加法所表示的意义。

  教师板书减号,利用刚才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减法所表示的意义。

  教师带学生认识减号,减法算式,并带领学生读一读。

  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学生领读、学生个别读。

  学生学习减号,并尝试书写减号

  加深难度,书写一个减法算式。

  程度较好的学生辅助程度较差的学生。

  对不能书写的学生,教师要求能够读出减法算式。

  3、学习3减2、2减1

  (1)、利用故事突出知识重点,突破难点。(对表现后的学生奖励小红花)

  用故事中小猪,房子等元素,使学生尝试直观计算3减2,3减1,2减1。

  (2)、用摆肖邦的方法,摆一摆3减2,3减1,2减1。教师个别辅导。

  (3)、用数的组成计算。

  (4)、直接记忆,口算。

  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三、课后练习

  1、摘果实

  课件出示,苹果树上的苹果有算式,请学生正确计算后摘下果实。(教师奖励小红花)

  2、老鼠偷东西

  课件出示,老鼠拿着一个破洞的袋子偷东西,让学生计算2、3减几的计算方法。(教师奖励小红花)

  四、延伸拓展

  角色扮演:

  1、如果你是小猪,你该怎么办?

  2、如果你是大灰狼,你该怎么办?

  3、如果你在家里遇到了陌生人敲门,你该怎么办?

  4、最后小猪与大灰狼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己发表见解,教师给予正确引导。

  五、奖励评价

  黑板上的名字

  教师指某一个学生的名字,学生站起来,并说句子“我叫***,我得了几朵小红花”

  说一说谁的得最多?今天的学习之星就是谁。

  六、教学反思:

  2、3减几一课是全日制培智学校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该内容是学生在学习10以内的加法后,第一次接触减法,它是学习减法的第一站,同时也是学生改变只有加法思维的一个重要转变,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而2、3减几这一课又是学生认识减法的第一章,因此本课是单元里非常重要的一课,他是学生对减法的第一印象。本课所面对的学生是刚刚入学的新生,这些学生智力程度不同,接受事物的快慢也不同。和正常儿童比。他们抽象概括能力较弱,注意力不集中,数的概念模糊,记得慢、忘的快。但这些学生也存在好奇心强,有表现欲望,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就从此处下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点。通过图象、声音动画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本以为很难得问题,在故事中迎刃而解。学生通过手脑眼嘴巴的并用,使一节课既活泼,幽默,又不偏离主题。并且也贯彻了培智学校的教学宗旨,启发孩子们的智力,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并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出谋划策。学生学得轻松愉悦,对知识掌握也较熟练,为培智班减法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数学的教案7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大胆尝试,在操作中发展思维确定本事,体验闯关游戏的乐趣。

  根据设定的目标,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看过电影神秘世界历险记

  2.物质准备:正方形、圆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梯形剪刀课件《神秘世界历险记》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导入

  教师播放神秘世界历险记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发生了神秘事情,让幼儿一齐去帮忙雨果解救拉拉。

  教师:可是雨果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她一齐去救啦啦吗

  二、闯第一关,数量的等分

  1.(4的2等分)分骨头。

  教师:前面有谁(4条狗)我们过不去了,怎样办呢谁来想想办法我们打开雨果的旅行包,看看里面有什么宝贝呢里面有4根肉骨头,怎样分呢(教师操作)

  2.(6的3等分)分馒头。

  师:呀,前面又来了3头大野猪,我们再来找找看包包里有没有宝贝了。雨果的包里有6个馒头,该怎样平均分给它们吃呢(幼儿操作)

  3.(9的3等分)分鸡腿。

  师:哎呀!又遇到什么危险呀(半路又杀出三匹狼),我们来找找雨果的包包里还剩下什么宝贝到底有几个鸡腿呢(9个鸡腿),9个鸡腿该怎样平均分给三匹狼呢请你们想一想(幼儿尝试)

  师:你是怎样分的你上来分一分你们觉得他分的我怎样样行吗

  4.师:哈哈,这些都难不倒我们,看来啦啦快得救了,我们看看啦啦有没有出现情景过渡:这时狐狸军师出现了。狐狸:没想到那么容易就让你过关了,好戏还在后头呢!哈哈哈哈哈哈!

  三、闯第二关:图形的等分。

  1.图形二等分。(长方形、半圆、三角形、直角梯形)师:快看!前面有座城堡,啦啦肯定被关在里面!好大一扇门!我们一齐来用力推一推,怎样也推不开,该怎样办呢仔细看看门上有什么机关(图形)都有哪些图形呀看来要找到这些图形钥匙,才能打开门!看看雨果都准备了哪些图形

  (出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

  师:你们看这些图形钥匙能打开门吗(不能)那我们要怎样样变出这些图形钥匙想想我们怎样变出长方形呢你觉得哪个图形能够变出长方形

  教师:刚才的方法我们叫做图形的二等分。

  师:还有很多图形没变出来你们赶快去试一试吧!

  (幼儿自由探索)

  师:你变出了什么图形钥匙请你来介绍一下(用什么图形,变出了什么图形钥匙,是怎样折的)

  师:刚才这样把图形变成两个一样的图形,合起来又是完整的.我们就叫做图形的二等分。

  师:图形都变出来了吗门会打开吗啦啦会在里面呢

  2.图形四等分。(扇形、小正方形、小三角形)

  师:太好了!门开了,我们能救出啦啦了!咦~怎样还是一扇门,狐狸太可恶了!抓紧时间,赶快破解它的关卡。这回门上又出现了什么雨果为我们准备了正方形和圆形两把钥匙,你们能很快的配出门上的钥匙破解关卡吗请你们自我去试试看!

  师:小结:原先我们把圆形四等分能变出了四个扇形;把正方形进行四等分能够变出了四个小正方形和四个小三角形。同样的图形,用不一样的方法进行四等分,可能会变成不一样的图形。

  师:钥匙都找到了,赶紧放到门上去吧,刷!门开了!

  四、结束环节。

  1.播放动画。

  师:啦啦开心的跑了出来!多谢小朋友们一齐帮我把啦啦救了出来。我们一齐去庆祝一下吧。

  2.律动结束。最炫民族风。

数学的教案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88页-89页及相应习题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本节中主要内容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从教材上来看,主要包括小数的读、写法,初步理解感知小数的意义等内容。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方面来看,这是学生首次学习小数,在此之间,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但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来看,学生对小数并非一无所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小数就是商品的价格,这与教材中所设计的情境是相符的。同时,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会读、写小数了,这样的学生大约应该占一半左右。

  但大部分学生对小数意义知之甚少。教材中利用测量时用不同单位这一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的意义,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但容易使学生感到太生硬,学生在测量时也似乎还是带着问题去测量的,这部分怎样处理才能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参与测量活动呢?经过思考,决定在此教给学生“从简单情况入手找规律”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但由于小数的意义相对比较抽象,单靠这一个活动似乎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感知充分,所以,我准备把本节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节课侧重整体感知,重点放在小数的识别与读写法,以及小数意义的初步感知上;第二课时主要是读写法的练习和小数意义的进一步感知。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感知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学生经历用用米作单位表示测量结果的探索过程,体验到“从简单情况入手找规律”思想方法的作用,并对这种思想有初步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生经历汇报已经掌握的小数知识的过程,以及举生活中小数实例的过程,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重点: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学生经历用用米作单位表示测量结果的.探索过程,体验到“从简单情况入手找规律”思想方法的作用,并对这种思想有初步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①学生课前到商店调查各种商品的价格,记录下来。(价格记录卡)

  ②学生准备米尺、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及学生活动设想:

  一、引出小数,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买东西,买东西就需要了解商品的价格。上周五老师给大家发了个表格,让大家到商店里调查一些商品的价格。下面大家就把商品价格调查表拿出来,同桌、前后桌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2、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调查的是什么商品,它的价格是多少?

  ①如果学生说的是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师板书下来。

  ②如果学生说的是用小数表示的价格,师要求学生将这个价格写在黑板上。并问:这是一个什么数?我怎么没见过?谁知道?

  3、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板书课题--小数。(是这两个字吗?)

  二、学生交流已经掌握的小数知识。

  1、师指黑板上的小数:这是一个小数,还有哪位同学调查到的价格是用小数表示的呀?(汇报的同学直接把用小数表示的价格写在黑板上。)

  师用笔将黑板上的小数画出来。

  这些数都是小数,大家同意吗?

  2、关于小数,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随机汇报,提到关于小数的哪个知识,就让他把这个知识教给大家。

  重点处理的三个方面及处理方式:

  ①小数点。

  *小数中的这个小圆点,就是小数点。它一般写在一个数字的右下角。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小点,有了它,这个数就是小数,没有它,这个数就不是小数。

  *每名同学都指一指你卡片上小数的小数点,把它重新点一下,点在数字的右下角。

  *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了左右两部分。你知道这两部分有什么不同吗?(如果学生不知道,老师告诉:以3.25元为例,小数点左边的表示整元的,小数小数点右边的表示不够1元的。)

  ②读、写法。

  *怎样读?生示范后,大家试着读手中的小数。

  有没有哪些不会读的小数,说出来大家研究一下。

  有不会读的,让其他同学读。

  *小数的读法与整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吗?读小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练习:读出下面小数(师板书在黑板上)

  0.05 3.02 235.302 205.205

  *练习:写小数

  三点零八 零点三九 二百八十点三九

  ③5.98元表示5元9角8分。(全班同学都试着改写调查的价格后,汇报。不说理,只对比感知两种形式。)

  *如果学生汇报其他知识点,让学生介绍给大家即可,不深究。如果学生没有汇报出上面三个重点方面,教师就引导学生汇报这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如果学生不会,教师就直接教。

  3、除了商品的价格,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指名说三、四个,然后让学生同桌间互相说。

  三、初步研究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体会小数的意义。

  1、测量物体长度,产生认知矛盾。

  ①两人合作,用米尺测量任意物体的长度。(强调:一人测量时,另一个人观察并记录数据。)

  ②两人合作,再用米尺测量刚才测量的物体的长度,要用米作单位。(测量和记录的两人交换位置)

  ③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吗?可以说出来大家一起研究一下。

  列举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如:1米30厘米可以写成多少米呢?

  如学生说到110厘米等情况,可问学生:110厘米是比1米多,还是不够1米?是比1米多多少呢?

  2、初步研究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体会小数的意义。

  ①1米30厘米是多少米呢?谁能试着说一说。(如果学生能说上,就验证,学生学生说不上,就探索。)

  ②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从简单情况入手,找规律”(板书)的方法。

  比如说,我们要想研究1米30厘米可以写成多少米,1米已经是用米作单位了,我们只需要研究30厘米是多少米就可以了。而研究30厘米是多少米,我们就可以从简单情况入手,找找规律。比如说,我们可以先研究1分米是多少米、1厘米是多少米!

  ③引导学生填空:

  1米是()分米

  1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3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1米是()厘米

  1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5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18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④1米30厘米,可以写成()米。

  ⑤刚才我们在测量时遇到了问题,这个问题我们是怎么解决的?

  ⑥再让学生用米作单位,完成刚才的测量。

  四、应用拓展

  1、给商品贴上价格标签。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像1、87、100这样的整数,像4/7、1/10这样的分数,今天又认识了像0.7、2.5这样的小数。下面,我们就利用这几种数,为商品标价格。

  师贴出商品图形,口述商品价格,学生在下面写好商品价格标签后,贴到黑板上的商品图形下面。(彩笔、纸卡)

  商品价格分别为:5角、8分、1元2角、5分2元5角。

  *以第一种商品为例,引导学生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商品的价格。其他几种商品不再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在四种商品都表示完后,引导学生体会,用这三种方式表示各有利弊。

  2、91页1题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解决问题的方法方面有什么收获?

  对数学有什么新的认识?

数学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体会并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意义

  2、能列表、描点、连线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图象的性质

  由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两支,给画图带来了复杂性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可以从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开始: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转而导人关注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2、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1反比例函数y?

  由于反比例函数y?

  要分几个层次来探求:

  (1)可以先估计——例如:位置(图象所在象限、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等)、趋势(上升、下降等);

  (2)方法与步骤——利用描点作图;

  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的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

  描点:依据什么(数据、方法)找点?

  连线:怎样连线?——可在各个象限内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用两条光滑的曲线把所描的点连接起来。

  探索活动2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x2的.图象是曲线型的,且分成两支.对此,学生第一次接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x2的图象.x

  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

  2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x

  222(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与y??之间的关系,画出y??的图象.xxx

  22探索活动3反比例函数y??与y?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xx(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

  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即双曲线)反比例函数y?

  k(k≠0)的图象中两支曲线都与x轴、y轴不相交;并且当k?0时,图象在第一、第x

数学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

  2、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

  3、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4、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

  教学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

  教学工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向量共线定理向量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λ

  五,课堂小结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六、课后作业

  P107习题2、4A组2、7题

  课后小结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课后习题

数学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锐角和钝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角、画角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创造性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复习铺垫

  老师:同学们,大家都认识潘老老师,你们一定不知道潘老老师还会变魔术吧。不信,你们看,老老师可以用手中的这张纸变一个大家都认识的老朋友!你认识吗?

  老师: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我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一个角。

  生:像国旗角,桌子角,都是直角。

  二、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老师:周末了,同学们都喜欢去游乐园吧,今天潘老老师就带大家去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根据上学期所学的有关角的知识,找一找,图中哪里有角?

  老师:同学们太棒了,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课件演示:去掉背景图后所显示大小不同的角。)它们长得一样吗?你们能根据它的特点分分类吗?

  1、给“角”分类。

  老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学具卡片,先独立思考,你按什么标准分类?想想可以怎么分,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1)分成两类:一类是直角,一类不是直角。

  (2)也可以分三类:直角分一类,比直角小为一类,比直角大的可以为一类。

  老师:这样分更细致一些,我们发现不是直角的角里,有比直角大的角,也有比直角小的角,大家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老师:那你们是怎么知道1号角和3号角就比直角大?而4号角和5号角就比直角小呢?

  老师:嗯,如果这些角比较接近直角,开口的大小和直角很相近,我们看不出怎么办呢?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较。(验证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所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直角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这样就可以比较这个角的开口是不是比直角大或小。)

  2、揭示“角”的名称。

  老师:在这三类角中,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家族中的直角,其实其他两类也是叫的兄弟,一个是直角的弟弟,一个是直角的哥哥,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说4号角和5号角是直角的弟弟吗?(比直角小)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就是锐角,直角的哥哥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钝角,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就是钝角。今天我们就老学习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

  老师:角家族我们认识了锐角、直角和钝角。

  老师:那么给这3个兄弟排排队吧,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是老三?(板书:钝角>直角>锐角)

  现在老老师提两个问题,我敢谁第一问题,提出后,所有人的小手都能举起来,而第二个问题提出来后,举起小手的就会寥寥无几了。信不信?

  第1个问题:什么样的角水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

  第2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开判断一个角是不是锐角或钝角?

  老师:(得出结论)和直角比,开口比较明显的,我们可以直接看出来,但开口大小比较接近直角的,我们可以利用三角板的'指教来验证。

  老师:既然大家已经找到好办法了,我们在来用一用,看看我们的高招灵不灵。(课件出示几个不用的角,请同学来判断)

  教老师出示两张实物卡片,角的大小比较接近直角的。请同学们到前面来验证。

  老师:看来这样的问题难不倒大家,课件出示,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倒题。

  3、找找生活中的“角”。

  老师: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藏在游乐园里,其实就藏在我们身边,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在哪里见到了角,是什么角?

  很好,其实数学知识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有知道的,也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等待大家去发现。

  4、画“角”。

  老师:既然我们认识了锐角和钝角,想不想画一画,那谁来说一说,你想怎么画一个锐角或钝角呢?(先画......后画......)(课件出示画法,请学生来画)

  老师:你能试着画一个尽可能小的锐角和一个尽可能大的钝角吗?

  三、教画人物简笔画

  老师:角在美术中也有妙处!在美术中有一种画叫人物简笔画,它是非常简单的图形拼摆起来表示人物的一些简单动作,像这样用圆表示头部,用线段表示身体,用角表示四肢(胳膊和腿)。

  老师:请同学试着创造,用我们学会的角来表示四肢,看看你能创造出那些姿势。(学生作品展示)

  四、总结

  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的教案1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操作,探索学习6的加法,进一步理解“+”、“=”的意义。

  2、能合作进行操作活动,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体验合作操作的乐趣,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自制棋盘、水彩笔盖(棋子);

  2、纸、笔、数卡、“+”、“=”符号;

  3、6的5种加法算式。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复习5以内的分解组成。

  1、谈话热身:“今天森林里小动物要举行‘下棋比赛’,邀请我们一起去参加,下棋比赛就要开始啦!让我们一起敲鼓加油助威吧!听!什么声音响了?(鼓声)这是王老师的大鼓,你们的小鼓在哪里?(幼儿模仿)

  2、游戏“大鼓小鼓”。

  师:那我们来玩一个“大鼓小鼓”的游戏,王老师大鼓的声音和你们小鼓的声音合起来的总数是5。

  师:我的大鼓敲1声,咚!

  幼:我的小鼓敲4声,咚、咚、咚、咚!

  二、通过操作,探索学习6的加法。

  1、幼儿第一次两人共同操作,探索6的加法。

  “现在该我们小朋友上场比赛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1)介绍比赛规则。

  师:我们两人一组进行比赛,每人各选择一种不同颜色的`棋子,两位小朋友的棋子数量合起来总数是----6(教师出示数卡6)。

  (2)幼儿两人一组开始操作。

  (3)请幼儿介绍操作结果。(重点: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如:2和4合起来是6)

  (4)教师小结:在刚才的介绍中,有的小朋友的方法是一样的,有的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棋子的数量合起来都是6。

  2、幼儿再次探索操作,理解“+”,“=”及加法算式的意义。

  (1)幼儿探索6的5种不同组合方法。

  师:在刚才的热身赛中,小朋友们表现的都非常棒,现在我们的比赛正式开始。

  请大家还是两人一组,选择不同颜色的棋子,数量合起来就是6,但是,要把所有的方法都摆出来,不能重复,看看哪一组找到的方法最多,最正确,并且要把结果留在棋盘上。

  (2)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鼓励幼儿探索不同的方法。

  (3)请幼儿介绍操作结果。

  师:你们是怎么摆的?找到了几种方法?

  (4)讨论记录方法,进一步理解“+”,“=”。

  师: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下你们下棋的结果?

  (5)师出示“+”“=”理解意义。

  (6)请幼儿根据棋子列加法算式。

  师:你是怎么列的算式?

  (7)请幼儿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摆的又快又方便我们记录呢?

  3、幼儿再次操作,巩固6的加法。

  (1)请幼儿两人合作按规律进行摆放,并记录。

  师:这次你们可以变换颜色摆放。

  (2)讨论操作结果。

  师:这次你们是怎么摆的?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的呢?

  (幼儿讲述并展示)

  三、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进行了下棋比赛,小朋友们都非常棒,小朋友们回家后,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玩下棋的游戏,好吗?

  四、延伸活动。

  请幼儿根据棋子口编应用题。

数学的教案13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数学逻辑推理、肢体运作、空间、内省、自然探索智能。

  2、尝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并发现事物间内在的联系,进行简单推理与分析。

  3、养成爱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红、黄丝带若干条;故事图片,眼罩一付,自制书小颜色不同的碗;1个小球;3杯水和勺糖。

  活动活动:

  一、导入部分:

  谈话: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废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在玩游戏之前,小朋友先告诉我10以内的单数都有谁?10以内的双数都有谁?

  二、基本部分:

  1、游消称:跳单双①教师介绍游戏规则:今天我们小朋友身上都系有漂亮的丝带,那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的丝带有什么不同?(颜色不同)那我们系红丝带的小朋友围成一个圈,系黄丝带的小朋友在红丝带小朋友的外面再围一个圈,小朋友手插腰跳,里面的小朋友往外跳,外面的往里跳,按照老师的的口令来回的跳复进行,直到老师说:“停”则立即停下,老师检查完丝带就可以判断出你跳的是单数还是双数,你们相信吗?教师要说的神秘一些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②游戏过程:教师喊口令幼儿做游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并对犯规的幼儿及时提醒。 ③教师总结:为什么老师能说出你们谁是单数,谁是双数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听完这个故事你们就知道了。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2、教师讲述故事《小鸭子学游泳》 ①教师提问:乌龟老师为什么说小鸭子撒谎了。幼儿可以根据刚才玩的游戏的经验判断,推理②教师总结:因为它在原地往对面游,到对面是一次,到原位是2次,复……让幼儿说出答案听完了这个故事小朋友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聪明吧!是因为老师通过简单的分析和推理才想出它的结果,所以我们小朋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难题时要多动脑筋,多思考。接下来我就要考考你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猜他是谁。”

  3、游消称:猜猜他是谁游戏规则:教师选一位幼儿戴上眼罩,任意再请一位幼儿上前,让戴眼罩的幼儿用手摸摸其头部并可以提任意的问题。如:是男孩还是女孩,胖还是瘦的,喜欢什么等,请戴眼罩的幼儿来猜猜他摸的是哪位同伴。

  4、阅读推理游戏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奇妙的书,出示书幼儿观察,从封面到第3页,封面是彩条,依次红、橙、黄、绿、紫,第1页是一个的红苹果,第2页是两个橙色的桔子,第3页是三个黄香蕉,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

  5、小朋友真聪明接下来我们在玩一个游戏“猜猜看”。出示三个碗和小球,请幼儿闭上眼睛,把三个碗倒扣好,再将小球放入任意一个碗中,根据情境给线索,如球放在最右边的碗里,给出的线索可以是不在中间的碗里,也不在中间碗的左边的碗里,请幼儿猜出小球换位只继续游戏。 6、小朋友你们喝果糖水吗?那我们一起做一个实验“猜猜哪杯水最甜”在3个杯子里倒入不同量的开水,水量区别一些在分别放入一勺糖,请幼儿猜一猜哪杯水最甜,并说明理由,尝一尝验证一下。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小朋友通过动脑筋思考,进行分析与推理说出了很多难题的答案和结果,最后我们所有的小朋友都获得了爱动脑筋的小明星,接下来我们一起到外面继续玩“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活动反思: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简单的推理只是个开始,学生在生活中,数学问题中已经无形的接触了一些简单的推理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推理的知识经验,只不过没有意识到这是推理的内容而已。而这节课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叙述推理过程,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推理的趣味性,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紧紧围绕重点,做到:

  1、本节课用学生喜欢的、擅长的猜密码引入。低年级的学生对游戏永远是充满了兴趣。通过猜密码的游戏,由开始没有任何的提示引导学生了解要想猜对,必须要有提示。体验因为所给提示不同,所猜得结果也不一样。调动起学生猜的兴趣和激情,初步感知推理的意义。

  2、助学生建立多种推理模式。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借助于语言的表述,教师引导他们借助连线法、表格法来推理,简化了推理的过程。

  3、在推理的过程中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我想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简单推理的能力。简单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提示,清晰表述自己在推理过程中的想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想得清,才能说得明。因此在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的时候,让学生多说,完整的说。然后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推理的过程。

  4、练习形式多样化。通过设计形式生动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层次分明,有坡度、有新意,充分体现生活化、自主化、开放化。既巩

  固了新知又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的教案14

  活动目标:

  1、学习理解坐标点的空间关系,并会在游戏中记录。

  2、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大胆表达归纳、概括活动的结果。

  活动准备:

  图片挂图一张、坐标图片一张、幼儿人手一套画有小动物头饰的记录表15张、黑猫警长的头饰、记录笔15支。

  活动过程:

  一、认识坐标图。

  1、幼儿观察图。

  教师:森林里造了许多漂亮的新房子,一些小动物已经住进来了。

  2、引导幼儿认识坐标图,知道先读横着的数,在念竖着的数。横着是几条马路,竖着是几号房子。

  教师:有一天,森林里的保安黑猫警长拿着记录本子来登记了,看看搬进的新住户都住在哪个房子里?于是它来到十字路口,从左向右数,(第一条马路、第二条马路…….)然后又从下往上数(第一号房子、第二号房子…)哦!旁边的数字已经告诉我们了。

  二、学习理解坐标点的空间关系。

  1、给物体空间位置,说出相应坐标点。教师用数字记录。

  教师:原来已经有三位小动物住进来了,小兔家在第几条马路,第几号房子?小猫家住在哪个房子里?小狗家呢?(依次说出空间位置,幼儿报出几马路几号房子(座标点)。教师在记录表上记录,在写上逗号和括号)我们要用逗号把两个数字隔开,然后用上括号来表示小动物的家。

  2、给坐标点,教师在坐标图上记录 。

  教师:黑猫警长还是不放心,又在他自己设计的卫星云图上记录了。小兔子家在哪个位置上呢 ?小猫家呢?小猴家呢?依次报出座标点幼儿标出相应的空间位置。

  3、学习记录坐标位置(教师出示第二幅图)

  教师:春天的森林空气特别新鲜,新房子住进的小动物越来越多了,这下可把黑猫警长给忙坏了,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3、教师讲解如何记录

  教师:黑猫警长提醒你们要在小动物后面记录,先记第几条马路,再记第几号房子,中间的.小逗号,让我们看清马路和房子,因为是这两个数字才能说清楚是谁的家,所以要将两个数用括号放在一起。然后再把它们家的位置记录在卫星云图上。

  (2)幼儿根据小动物的位置学习记录。

  (3)小朋友们相互检查并总结。

  教师:小朋友们真厉害!你们都变成优秀的黑猫警长了。那现在我们一起回去把你学的本领教给你的同伴一起分享吧!

数学的教案15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

  能综合运用有理数及其加法,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学习过程

  ----------前置准备

  计算

  ⑴8﹢(-3)+(-5)

  ⑵0.95+(-1.8)+(-0.2)-2.65

  ⑶7.25-2(13)-27.75+(-7(23)

  ⑷3.5-(-(12)+(52)-0.25

  自主学习

  看书思考p72-----73如何表示水位的高低变化.

  1水位的高低与“+”“-”的关系是什么?

  2感受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水位变化转化为加减混合运算

  3认识折线统计图的构造及意义

  ------合作交流

  -----学生发表见解

  ①在水位表示中正数.负数的意义是什么?

  ②求周末的水位的方法是什么?

  ③说说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你如何画折线统计图?

  ---------归纳总结

  师生共进

  1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验数学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2.符号的处理方法.

  ----------例题解析

  小明的爸爸买了一种股票,每股8元.下表纪录了在一周内股票的涨跌情况.

  则该股票本周中最高价格为____元

  星期一

  二

  三

  四

  五

  涨跌0.20.35-0.15-0.40.5

  ----------课下训练

  1.-(13)-(-3(12))+(-2(14))-(+5(16))

  2.-|-(12)+|-(13)|-|-0|-(-(14))-(-19)

  3.若摩托车厂T本周计划能生产450辆摩托车.由于工人实行轮休,每次上班人数不一定相等.实行每日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情况如下表(增加的辆数为正,减少的辆数为负)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增减数-5+7-3+4+10-9-25

  ①根据纪录可知,本周三生产了___辆.本周总生产量与计划辆数对比增减数为___辆.产量最多的一天比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了___辆.

  ②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本周七天的生产情况

【数学的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插花教案01-18

数学复习教案01-07

数学初中教案11-18

数学定理的教案11-18

数学口诀教案12-14

数学公开教案02-03

大班数学教案:数学宫07-07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04-09

小学数学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