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古诗教案

古诗教案

时间:2023-03-01 15:21:48 教案 我要投稿

古诗两首教案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两首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悟是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具准备:

  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望庐山瀑布》)

  一、情境导入,理解诗题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出示课件庐山画面。)

  二、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四、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五、学写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前两行描写看到的景物。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后两行是作者的想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绝句》)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如“行”不读xíng;“泊”不读pò)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江面上的船)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黄鹂、白鹭、雪船

  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课文,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四、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读词连诗。(老师出示诗中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点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五、识字、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鹭”“含”“岭”“泊”“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老师范写。(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2道填空题。

  六、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七、推荐书目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古诗两首教案2

  【教材简说】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杜甫的《绝句》,则别有一番景象,另有一种情怀。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黄、翠、白、青”描绘出明丽的色彩,“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这首小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同时,诗人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写景之中。

  【教学目标】

  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学写生字

  2、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境

  3、初步了解李白杜甫两位唐代大诗人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意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李白杜甫的资料、庐山图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交流收集李白的资料。

  3、解诗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示图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小组交流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生)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四、巩固练习

  1、赏读全诗,闭眼想象画面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象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泄,真让人认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3、指导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这首诗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背诵《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理解诗意

  1、自读古诗,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自读古诗,说说你弄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注意诗的停顿和重音。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标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画出描写颜色的词,“┈┈”画出表示动作的词?“━━”画出表示数量的词?

  表示颜色的词:黄、翠、白、青。表示动作的词:鸣、上、泊、含。

  表示数量的词:两行、一行、千秋、万里。描写景物的有:黄鹂、翠柳、白鹭、西岭、青天、雪、船。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里自由飞翔)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指名读、范读、齐读)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师点拨: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全诗都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西岭、千秋雪、万里船,构成了一副完美的画面。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

  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参照画出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绝句》。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五、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窗”、“柳”、“柳”、“含”的写法

  六、总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全诗描写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古诗两首教案3

  教学目的

  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其它写秋的古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导语;丰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像呢?

  3、出示教学挂图。

  4、讲枫林美。(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5、诗人是怎样描绘这美景呢?

  6、自由读诗《山行》

  7、找出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组词认读。

  石径、斜坡、枫林、于是

  3、出示生字果树一棵测认读情况。

  4、指导书写。

  于、首、枫(注意“首”字下面是“自”而不是“白”)

  三、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节奏、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自由读诗、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略知诗意。

  (1)课件演示山路弯弯曲曲伸向深山的情况。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天的深山。

  (2)提问:秋天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图)有寒冷的秋风、飘飘的白云、几户人家、火红的枫林

  (3)诗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头上是为了看什么?(火红的枫林)

  (4)引导:能否读出诗人爱看枫林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出示春花与枫叶比较图。谁红?枫叶比二月花(春花)还红。

  (6)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7)教师在学生讲后归纳诗意。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登上秋天的深山,

  在飘着白云的地方居住着人家。

  停下车是因为爱这傍晚的枫林,

  秋天的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红。

  (8)出示平时的枫叶与经霜的枫叶进行对比、认识霜叶红的原因。

  5、朗读诗歌。

  (1)这时候的枫林像什么?(火炬、花海)

  (2)这么美的枫林该怎么读?(读出快乐、欢喜……)

  6、齐诵诗歌。

  注意重读以下词语:寒山、石径斜、生处、枫林晚、二月花

  7、背诵祷歌。

  四、拓展学习

  一、背诵课外搜集的写秋的侍

  作业设计

  一、背诵古诗

  二、看拼音写词语。

  yi shou fengling yu shi

  ( ) ( ) ( )

古诗两首教案4

  学习目标

  1、认识“客、何”等8个生字。会写“舟、乘”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热爱家乡,珍惜友情的真挚感情。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多元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诗题

  1、揭题

  师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5课——古诗两首。请看第一首——《回乡偶书》(课件打开)

  二、自主学习,初解诗意

  1、(1)看课件,猜猜是什么诗。(从书法作品中认字、猜字激起学习汉字的兴趣)

  (2)再出示正楷的字体的《回乡偶书》

  (3)不会的字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集体汇报交流。

  (1) 个别读——正音——齐读

  (2) 质疑——解疑,看插图理解“鬓毛衰”。

  (3)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品析诗句 深悟诗情

  读诗,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出爱家乡的感情?边读边品析。

  1、你读这首诗时,头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出示“儿童笑问”这个课件,想象画中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

  四、熟读成诵,进入诗境

  1、指名读、分组读,教师指导读出感情。

  2、配乐练习读。

  3、你觉得能读好了,请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4、名读。学生评议。老师适时点拨。

  5、你能不能很快背下来?背诵《回乡偶书》。

  五、书写指导:音 客

  客:中间不要写成“文”。

  音:第二横写长写些,“日”字写方些。

  六、拓展延伸,自学古诗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有两首,我们学习了《回乡偶书》的第一首,体会作者眷恋家乡以及忧伤之情。老师这有第二首,同学们自学,细细体会作者又要抒发一种什么情怀。大家可借助字典和其他资料自学。(出示课件)

  《回乡偶书》第二首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

  1、背背课前收集到的李白的诗歌。

  a) 李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教师补充(课件)

  李白后人称他为诗仙。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学习其中的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古诗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地方.

  2.组内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潭”字:学生边说记忆方法,教师

  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个竖,而不是“西”。

  ③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老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

  师小结: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1、配乐背诵出示[课件四]

  2、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3、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三、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了3首,供你们自学欣赏,请你选择其中一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2、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3、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四、引导课外练习

  这节课先交流到这里,语文课外活动时再继续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作业 :

  背诵诗仙的诗,能够向家长讲述诗仙的故事。

  背诵诗仙的诗,能够在同学之间相互之间传说诗仙的故事。

古诗两首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江南春》。

  2、学会生字'旗"、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同学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读懂诗句、感受江南的美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怎样抓住特点、从不同角度描写江南的美景、抒发感情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复习:还记得一年级时学的那首叫《江南》的古诗吗引导背诵:

  2、交流认识:江南是哪个地方江南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指导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3、简介诗人:还记得三年级时学的《山行》这首诗吗引导背诵。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人

  4、江南的春天给杜牧留下了哪些难以磨灭的印象呢这节课俺们来学习他最著名的诗《江南春》。

  5、读课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读诗句:

  1、指名读诗句、纠正字音、强调"旗"的字形。

  2、看课件、听朗读。

  3、和课件比朗读。

  三、理解诗句

  1、预习交流:

  (1)通过预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理解

  (2)通过预习理解了哪些句子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理解

  2、逐行理解:

  根据每个词语的意思、想象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色、用自身的话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

  千里莺啼绿映红: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风。村庄傍着水、城郭考着山、一面面酒旗正迎风招展。

  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以来建造了许多寺院、

  多少楼台烟雨中。多少雄伟壮观的亭台楼阁都被笼罩在迷迷蒙蒙的轻烟细雨之中了。

  重点理解"莺啼"、"绿映红"、"酒旗风"的意思。

  3、完整理解

  想象诗句描写的江南春天的'景色、用你具体生动的语言说一说诗的意思。

  四、体会感悟:

  1、交流: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后、你是否回到了千年前的唐朝、看到了那时候江南的春天你对杜牧所描写的江南的春天有哪些感受

  2、引导理解:

  (1)诗句抓住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有景物进行了描写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句话将景物的特点说得更具体形象生动吗

  (2)这首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美

  (3)找出描写江南晴天和雨天的句子读一读、想象:晴天的江南是什么样的雨天的江南又是什么样的概括、给人的感受有何不同、分别有什么特点

  教师补充背景资料:南朝的皇帝都崇信佛教、修建了许多寺庙、京城建康(南京)最多。

  3、体会情感:你感受到杜牧在写这首诗时时什么样的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五、总结延伸

  本节课精典习题设计

  1、填空:

  "大李杜"指的是xx和xx、"小李杜"指的是xx和xx、《江南春》的作者是xx。

  2、根据诗意在诗中的这些景物前填上适当的词语。

  xx黄莺xx的花xx的树xx的村庄xx的城郭xx的酒旗xx的亭台

  3、写写这首诗的意思

  板书:

  明媚春光

  写今怀古

  4、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春日偶成》。

  2、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同学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游春的快乐。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这首诗同学不熟悉、理解上有难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看课文插图:你感受到什么描述。

  2、图上的这位古人是谁交流简介。

  称颢看到这美丽的春天、和你们发生了同样的感受、并且情不自禁地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诗《春日偶成》

  3、读诗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偶成"。

  4、提出学习目标:诗人在他的诗中写了春天的什么呢读完诗句、读懂意思、俺们就明白了。

  二、初读诗句

  1、指名逐句读、相机正音。

  2、指名读全诗、竞赛评议。

  三、理解诗句:

  1、预习交流: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逐句理解:

  (1)第一行:

  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云"是什么样的风呢这时正是什么时候

  你也看到了中午时候天空的景象了吗、是什么样的

  根据词语的意思、展开想象、用优美的词句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在有感情地朗读。

  (2)第二行:

  这时的诗人又身处于哪些景物之中来到了什么地方

  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你想象到怎样的景象

  根据词语的意思、展开想象、用优美的词句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在有感情地朗读。

  (3)第三、四行:

  看到春天里这美好的景象、诗人的心情如何

  对于俺的这份快乐、人们是怎么看的

  根据诗句想象:假如你是当时其中的一个人、看到程颢在这儿悠闲自在地游玩、你想说什么

  根据词语的意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在有感情地朗读。

  (4)用自身的话连起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体会情感:

  1、读完诗句、你对春天又有了哪些认识诗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你从诗中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诗人为什么很快乐、你能想象他快乐的样子吗

  3、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背诵古诗。

  五、总结延伸:

  1、诗句的两句话分别主要写了什么

  2、春天的景色是风和日丽、春日的郊游是悠闲快乐、这样的写景和抒情密切相依、融为一体。

  3、想象、诗人还会看到哪些景物

  4、除了这两首诗、还有哪些是也是描写春天的

  六、练习

  本节课精典习题设计

  1、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xx代的xx、诗中第一句xx、描写了xx、第三四句xx抒发了

  2、请根据诗句的意思、在诗中的这些景物前填上适当的词语。

  xx的云xx的风xx的花xx的柳树xx的小河

  3、想象、编写诗句背后的故事。

  板书:

  明媚春光

  愉快心情

古诗两首教案6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能借助注释和课外收集的资料,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2、从诗句中想开去,通过对南宋历史背景资料的交流,以及陆游其他诗句的映照,深入体会诗人因祖国分裂而悲伤,因人民遭受苦难而悲痛,因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而悲愤以及对收复失地、重新统一祖国无比渴望的思想感情。

  3、在体会诗的情感的基础上,反复呤诵诗句并能熟读成诵。

  4、通过对陆游多首诗的渗透学习,了解诗人一生的追求与梦想,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构建起诗人鲜明的爱国形象。

  教学重难点:

  1、跨越时空,走进南宋那段历史,并借此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公元1210年元月,中国农历年的腊月,在浙江杭州,这个南宋王朝的都城里,到处都弥漫着喜庆的气氛,因为一年中最浓重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朝中的文武百官都忙着喝酒、送礼、看歌舞,但在离杭州不远的山阴的一所房子里,一位85岁的老人躺在床上,病得只剩最后一口气,他看了一眼墙上挂着的宝剑,唤来儿孙,写下了他一生中最后一首诗。 (出示《示儿》配图陆游)

  2、读题

  3、引导说说题意。

  “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4、这位老人是谁?对陆游你知道些什么?学习书写“宋”“翁”

  【陆游资料】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自大家”。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表现渴望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朱自清称赞其为我国古代最爱国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示儿》。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找生读,相机评价引导)

  2、指名回答,古诗用了短短二十八个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牵挂和叮咛?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1、请同学再读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默读对照注释理解诗意。画出有困难的地方。(交流纠正,相机进行翻译古诗文方法的引导)

  学生说诗意,教师相机点拨。

  2.出示南北宋版图对比,帮助理解“北定”。

  师作补充:公元1126年,也就是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三年把北宋的两个皇帝,一个是太上皇宋徽宗、一个是当朝皇帝宋钦宗掳去,北宋亡国。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南宋。但是南宋小朝廷却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的领土。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中原的老百姓被金人奴役。直到陆游八十五岁逝世时,也没有恢复中原的统治。诗人在临终时提笔写下了《示儿》这首诗。

  3.师:对于这首诗你们理解了吗?

  诗陆人游在临终之前未了的心事是——不见九州同

  他临终前仍然在期盼的是——北定中原日

  4.师范读。听到老师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品读诗句,感受“悲之切”

  1、从这句诗中体会到了陆游此时此刻怎样的心情?

  生自由回答。

  师:用诗中的词就是——悲。板书:悲

  诗人为什么感到悲伤?(不见九州同)

  2、出示清明上河图

  感受九州统一时的北宋繁荣安定的生活

  3、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范读思考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感受被禁并统治的大宋百姓受尽屈辱的生活。体会陆游的悲痛

  再读全诗。

  4.出示《题临安邸》,体会诗人的悲愤之情。

  师:那遗民日夜盼望的王师呢,那宋朝朝廷的皇帝和大臣们呢?他们都在干什么?有一个叫林升的诗人看到了。

  多媒体出示《题临安邸》

  轻声地读一读这首诗,你能看到林升所描绘的那幅景象吗?

  中原河山沦陷,遗民泪尽,可在杭州的西湖边朝廷权贵们却还在醉生梦死、花天酒地,早已把中原的老百姓丢到了九霄云外。那么现在,诗人的心情仅仅是悲痛吗?不!是悲愤!

  生命即将结束,但是还没有盼来国家的统一,是悲伤,是悲痛,是悲愤!这些情感胶着在一起再读:《示儿》。

  五.再次品读诗句,感受“盼之深”

  师过渡:这样的朝廷做不了什么,但是诗人绝望了吗?从哪句诗可以感受到。

  1、指导读好三四句。

  2.出示陆游诗句,加深对诗人爱国之情的体会。

  师补充介绍陆游:陆游从小就受到家中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虽经历坎坷但他的一生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未变,请看——

  多媒体出示,并引读:

  陆游在20岁的时候就立下了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的志向。(出示: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虽然他直到40多岁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了一名军官,一生并未做过高官,而且屡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挤,但是他(出示:位卑未敢忘忧国),68岁时他退居家乡,在偏僻的山村,年迈的他(出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直到82岁,他还高唱(出示: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他在世时没有看到祖国统一,伤心悲愤(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但他坚信着失地定能收复,祖国定能统一,临终前谆谆嘱咐着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答: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师板书:听不到还要听,盼不到还要盼,这都源于他那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爱国至死不渝

  3.师:诗人爱国情怀至死不渝,让我们大家一起发出陆游心中的期盼:诵读《示儿》。

  六、回归整体,诵读全诗。

  清末梁启超对陆游这样写道:

  (多媒体出示)有一种厚重的催人泪下的情感,叫爱国,有一位伟大的无法不敬仰的诗人,是陆游。

  此时此刻你想对陆游、对自己、对大家说些什么?

  同学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带着对陆游的崇敬之情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 《示儿》吧。

  七.总结全课

  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像陆游一样的爱国主义诗人还有许许多多,有屈原、杜甫、范成大、文天祥……让我们从小立下爱国志,续写新时代的爱国诗篇。

  作业:搜集爱国诗篇,制作爱国诗集,或者开朗诵会。

  八.板书设计:

  示儿

  南宋悲

  陆游爱

  放翁盼

古诗两首教案7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一下他?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空蒙淡妆浓抹相宜

  ③读通诗句。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教学反思

  《望天门山》与《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两首描写祖国风光的诗,重点是学生体会到从诗句中所反应出的意境,学习诗人的观察及表达。所以在同年级的老师问我怎么讲,我就想先让学生读读诗大概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再看图体会作者看到的景物美,再读诗,用自已的话说说诗人看到的景物,我想如果学生能说出来,并体会出美,那么学生就肯定已经理解了古诗,再带着感情反复读一读体会作者的诗,说不定学生也能作诗了。所以课堂上我也这么做了,学生确实能自已悟出来,并比我想象得还要好,所以一节课就把两首古诗全部学习了,但课尾就没有时间让学生自已练习作诗了,只好留在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已试着把祖国那美丽的山河之景用诗的语言表现出来。虽然我没有给学生讲诗的写法,因为自已实在也是个笨手,但我想学生学了不少诗歌可以比葫芦画瓢,说不定会有人写出更好的句子,到时可以让大家学习。下课后想想自已不禁脸红,学生也是刚学,我为什么不可以和他们一起来学诗,一起来写,说不定我还能因此学会写诗。

古诗两首教案8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今天我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汇报学生查找的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

  二、朗读感悟

  2。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教师随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师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4。引导学会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5。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6。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三、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古诗两首教案9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

  2. 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并默写。

  3.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情,引发学习古诗的愿望。

  一、背诵古诗,温故知新

  1. 师背一首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刘禹锡的《浪淘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请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3. 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诗人苏轼、刘禹锡。

  4. 揭示课题《古诗两首》。

  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1. 自由初读诗歌,认识生字。

  2. 指名朗读,注意正音。

  3. 再自读,结合注释,试着了解诗的意思。

  4.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教师适时点拨,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潋滟、空蒙、两相和、镜未磨等词语的.意思。

  三、感情朗读,理解背诵

  1. 学生自由诵读,结合看图,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2. 配上悠扬的音乐,让学生随着老师富有激情的描述再次进入诗的意境。

  3. 鼓励学生把读诗后头脑里出现的画面画下来,为诗配画。

  4. 课件演示古诗所描绘的图文结合画面,配上音乐,指导学生朗读。

  5. 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四、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1. 阅读一篇描写西湖、洞庭湖景色的文章或诗歌。

  2. 搜集苏轼、刘禹锡的诗歌,举行朗读比赛。

  参考资料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被贬至岭南的惠州(今广东惠阳)和极远的儋州(今海南儋县)。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为“宋四大家”之一,诗词成就也很高。他的诗风流畅自然,姿态横生,既奔放又旷达,艺术手法变化多样。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是苏轼在西湖上饮酒,看到了西湖在晴天、雨天的不同景象而写成的。在诗中,他把西湖比成西子(即西施),因此西湖又被人们称之为西子湖。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贞元九年中进士,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王叔文失败,他受到牵连,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县)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州刺史,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梦得文集》等。其诗涉猎题材广泛,所作政治讽刺诗,辛辣尖锐;所作怀古诗,沉郁苍凉,语浅意深;所作仿民歌诗,清新爽朗,别开生面。

古诗两首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写好“烟、柳、窗”3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3、理解、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与《绝句》中美丽的景色。

  重点写好生字;激发对古诗的热爱。

  难点在理解诗意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借助图片,激情导入:同学们,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上,有无数的风景名胜,有许多景色优美的自然风光。也许你喜欢雄伟壮观的泰山;也许你会被汹涌澎湃的大海震撼;或者你会待在百花从中,流连忘返;也可能停下脚步,仔细倾听鸟儿们清脆悦耳的歌声。大自然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是一幅幅景色各异的美丽画卷。今天我们学习的第17课古诗两首,就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幅不同风光的画面。请齐读课题。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在众多名山中,庐山以其独有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庐山有四绝:庐山的云雾缭绕不断,是一绝;庐山的山峰绵延300里,到处是翠绿的树木,是二绝;庐山的怪石奇特不一,令人赞叹,又是一绝;而其中最让人叫绝的就是庐山的瀑布。板书:瀑布。

  一千三百年前,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就曾经来到庐山,当他站在瀑布脚下,抬头仰望,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板书:望庐山瀑布。

  谁来读第一句?李白首先看到了什么?见过香炉吗?请看这里,这就是香炉——一般在过年过节或寺庙中点燃香时使用的一种器具。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对,那是香燃烧时出现的烟雾。出示字卡:炉,看看图片,再想想:炉字为什么是火字旁?

  在庐山中,也有一座山峰,就叫香炉峰,远远看去,就像一个香炉一样。还看到了什么?(紫色的烟雾)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谁能再读读这句话?

  第一句有没有写瀑布?从哪一句开始写的?能不能换成在前川?好在哪里?举起双手,想象此刻你正向绳子上挂衣服,(从上往下,)一个挂字就写出瀑布的宽大无比,它的白。从什么角度观察的?他看了很长时间啊,对,再来读。

  播放教学视频:庐山瀑布。学生观看。

  师:你觉得速度怎样?声音如何?气势如何?用诗句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三千尺相当于今天的一千米,瀑布真得有这么高吗?这是一种叫夸张的修辞手法。板书:夸张。

  看者眼前的瀑布,李白产生了怀疑:出示字卡。他仿佛在想:眼前的瀑布莫非是天上的银河落下来的?指导朗读这句话。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望庐山瀑布》。

  四、学习《绝句》

  简介作者:杜甫情况———————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出示诗句: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教师讲解:最先引起诗人注意的是黄鹂的只有两个,各自占据一株青青杨柳的梢头,你一句,我一句,甜蜜舌,嫩声泣语,比唱歌还要动听。诗人又把目光投向水边上的沙滩,那里正有一行白鹭展翅起飞,向高高的蓝天忘记翩翩而去,它们雪白的'身影映着碧蓝的晴空,显得十分潇洒,优美。黄鹂、翠柳、白鹭、青天,一幅多么明媚秀丽的天然画,而黄鹂的叫声,白鹭的动态,更使画面充满勃勃生机。诗人足不出户,却好像置身在欣欣向荣的大自然之中了。

  草堂的四壁并没有限制诗人的视野,更没有妨碍诗人的想象,反而给他的观赏增添了几分艺术情调。那终年戴雪、千古不化的西山群峰,被小小窗口从百里之外收纳进来,不恰好成为一幅山水壁画?那停泊在门前的几艘航船,听说正准备扬帆万里,定然是下岷江、转长江、远到东吴去吧!西岭远隔百里,却说它含在自家窗口;航船泊在门外,又说它要远下东吴。远景把它移近,近景将它推远,在远和近的推移变化之间,千秋西岭和万里东吴,全都聚拢到诗人的草堂跟前来了。

  这首四名小诗,句句都是写景。远远近近、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景物,发声的,飞行的,静止的,静而欲动的,纷然呈现在草堂周围,与诗人共同组成一个多姿多彩、生动和谐的广阔天地,在这个天地里,寄托着诗人浓而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万物、对祖国山河的无限深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学习写“窗”。

  教师范写“窗”—————注意上下结构,上面的横要长些。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板书:17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雄伟壮观

  绝句

  杜甫

  秀丽奇丽

古诗两首教案1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板书:古诗两首)

  二、教学《春雨》

  1.板书诗题:春雨

  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3.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原诗有八句,这里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等特点。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

  (2)指名读诗句。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乃:n6i,鼻音。共两画,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撇”。这里“乃”是就的意思。

  第二笔是

  随:su[,平舌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有”,再写“l”。

  “随”是跟从的意思。

  润:ron,翘舌音,前鼻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门”,再写“王”。“润”是加水分,使东西不干枯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笔画或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分句讲读。

  ①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②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到,它就下起来了)想一想: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呢?(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对,这两句诗赞美了春雨来得及时。

  ③齐读这两句诗。

  ④指名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⑤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入”?(“潜入”就是在人不知不觉中透进去)那么“随风潜入夜”该怎么解释?(夜间,好雨随着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进万物的内部)“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

  (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

  (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你说得真好!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

  ⑥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好雨I,知I时节。

  当春,I乃I发生。

  随风II潜入I夜,

  润物ll细I无声。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时。

  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

  (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乃: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向右上取势,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势,第二笔“撇”须顶连“横”画,撇出时略带弧度。

  随:第一笔和第二笔写成的“口”体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笔写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处定位,中间和下部须留写“l”的位置,末笔“捺”弯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润:左部“三点水”写法同前,右部首“点”定位宜高,第二笔“竖”和第三笔的“折”部等长,“门”中的“王”,三“横”间距相等,末“横”较长。

  (2)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

  2。抄写“春雨”、“时节”各两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雨》。

  2.默写“春雨”、“时节”两个词语。

  二、教学《春晓》

  1.板书诗题:春晓

  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晓”xiOo三拼音,左右结构,左部是“日字旁”,右部是“尧”,上面没有“点”。诗题里的“晓”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3.教师范读,领读一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画面上是个什么人?她左手在拉起什么?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画面上是个古代女子,她左手拉起帘子,看到室外有桃花、小鸟和芭蕉等景物)

  (2)指名读四句诗。’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眠:midn。前鼻音,三拼音。左右结构,左部是“目字旁”,右部是“民”。“眠”就是“睡”的意思。

  觉:jue。上下结构,上部是““”,不是“…”,下部是“见”。“觉’’是个多音字,读山6时是觉得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生字的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分句讲读。

  ①指名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②谁能说说“春眠不觉晓”的.“晓”是什么意思?(“春眠不觉晓”的“晓”是天亮的意思)为什么这个“晓”和“春晓”的“晓”意思不同呢?(因为联系全句的意思,说成春天睡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才好讲,说成不知不觉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讲)对,你能联系全句的意思来解释“晓”字的意思,讲得合理,对头,很好!那么“处处闻啼鸟”该怎么解释呢?(“处处闻啼鸟”就是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意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不写成“处处闻鸟啼”呢?(自答:写诗是要押韵的,这首诗押的是“ao韵,所以要把“鸟”字放在句末)

  ③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想一想:这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

  (5)齐读这两句诗。

  (6)指名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的是昨天夜里的事)

  昨天夜里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昨天夜里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想到这样风吹雨打,花儿不知落下了多少)请连起来说一说。(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再想一想: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

  (8)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

  春眠,,不觉晓,

  处处l,闻啼鸟。

  夜来I,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不觉晓:反映睡得香,人感到满足。

  处处闻啼鸟:反映春天生机勃发的景象。

  花落知多少:反映春光不能常驻,应该加倍珍惜的心情。

  (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觉:开头三“点”,第一、二两“点”是“侧点”,第三点是“撇点”,不可写成““”’,第四、五两笔写成的“一”呈下罩势,第六、七两笔写成的“n”体形宜瘦,框内应能包容第八笔“撇”画的上半,第八、九两笔写成的“九”底部齐平。

  晓:左部“日字旁”体形宜瘦右部上面的“戈”第一笔“横”画应斜向右上,第二笔“斜钩”要有弧度,第三笔“撇”与“斜钩”相交后补满左下空白,右部下面的“兀”,“横”画宜平,“撇”和“竖弯钩”起笔处均顶连“横”画,而彼此互不相连,行笔舒展,保持底部平稳。眠:左部“目字旁”体形宜瘦;右部各“横”画间距相等,“竖提”宜直,“斜钩”应有弧度。“竖提”的出“提”部位与“斜钩”的出“钩”部位应横向齐平。

  (2)学生自练描红“觉、晓、眠”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晓》,熟读背诵。

  2.抄写《春晓》《春雨》各两遍。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晓》。

  2.默写“春晓、风雨”两个词语。

  二、指导背诵

  1.指导背诵《春雨》。

  (1)放录音。

  (2)教师指着板书引背。

  (3)分两个大组,一组读,一组听,再交换读听一次。

  (4)各人轩声默念背诵-

  (5)齐背。

  (6)指名背诵。

  2.指导背诵《春晓》,方法同上。

  三、课堂练习

  1.“找朋友”(连词)。

  春(春风)(春雨)(春晓)(春光)(春花)

  时(时节)(时间)(时光)(及时)(准时)

  2.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春天

  春雨——

  3.说话练习。

  (1)话题:春天来了

  (2)提出要求:根据第25页上的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春天的美丽景象。

  (3)各人发挥想象,构思讲说内容。

  (4)同桌两人交互说听、补充。

  (5)指名几人到班上讲说,教师评议,小结。

古诗两首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并默写《望洞庭》。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情。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课件;可表现古诗意境的音乐。

  学生:收集和诗句描写有关的风光图片及有关诗人苏轼、刘禹锡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诵读,把握诗境

  1学生自由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2教师背一首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指名让学生背以前学过的刘禹锡的《浪淘沙》。

  3师生交流收集的资料,了解诗人苏轼、刘禹锡的基本情况。

  4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西湖和洞庭湖的美景,听教师范读两首古诗,初步感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5学生初读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其异同。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境

  (一)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学生自由练读全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古诗及题目意思。

  4指名说说诗的大意,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

  5四人小组合作解疑,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①诗人笔下的西湖有哪两种不同的美?(在诗人笔下,西湖的美无论在晴天还是雨天,都各有各的妙处:丽日晴空,水光闪动,是一种明朗美;烟雨蒙蒙,山色迷茫,是一种朦胧美。)

  ②师生共同欣赏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美景,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想象西湖“水光潋滟”、“山色空蒙”那令人神往的情景。

  ③指导朗读一、二行诗。自由读、指读、评读、想象画面读等。

  ④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⑤教师简单讲述西施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三、四行诗。

  ⑥小结:西湖就像那风姿万千的美女西施一样,都具有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这样来写,把西湖的自然美人化、具体化、形象化了。正因为深得审美经验的苏轼把西湖比成西子,所以人们又称西湖为西子湖。

  ⑦指名朗读三、四行诗。

  6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①自由组合练习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

  ②展示个性指名读,可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③师生互动背诵读,通过教师引读点拨,使学生深入体会诗意。

  (二)学习《望洞庭》

  1讨论交流学习第一首诗的成功经验:读诗句,悟诗意;重合作,共解释等。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3各组汇报交流,重点理解“和”、“镜未磨”以及全诗大意。

  4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对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

  ①“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白银盘”指的.是什么?“青螺”指的是什么?

  ②《望洞庭》一诗向我们呈现了哪两种美?你能从诗句中体会出来吗?第一、二行诗描绘的是在浩淼的洞庭湖上,一轮秋月高挂天空,湖面静得像一面没磨过的铜镜,写出了一种独特的柔美。第三、四行诗,诗人巧用一个“遥”字把镜头拉开,湖中的舟山恰似“白银盘里一青螺”,画面极其壮美,全诗形成了柔美与壮美相和谐的意境。

  5指导朗读,背诵。

  三、整体参读,体察诗韵

  1读了这两首山水诗,你有何感受?

  2交替互读两首古诗,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3分别以西湖、洞庭湖景色为背景,欣赏描写西湖、洞庭湖的古诗、对联,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一读、背一背。

  四、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1本课我们学习的是山水诗,你还了解其他哪些类别的诗?(送别诗、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

  2布置自选作业:

  ①收集苏轼、刘禹锡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②用抒情的话或诗的语言写一处我们身边的美景。

  ③阅读一篇描写西湖、洞庭湖景色的文章或诗歌。

古诗两首教案13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3、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提高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提高自己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难点 :想象并写出《村晚》景象。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古诗两首》之一《村晚》

  教学目标 :

  1、学会古诗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

  3、能想象古诗意境,并写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录音挂图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同学们,绚丽多彩的春天已离我们而去,让人向往的夏日风情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宋代的诗人雷震带来的古诗《村晚》。

  2、板书课题——村晚

  3、看了课题,想象一下,古诗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欣赏古诗

  1、共定学习目标。

  2、按学习目标自学古诗

  3、交流学习的收获。

  (1)古诗中的生字:陂 衔 漪

  (2)交流读后的感受。

  (3)结合插图谈谈对诗句的感悟,体会古诗意境。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你能把你对诗句的感悟用你的声音来表达吗?

  5、你不想把这么美的夏日风情留在记忆中吗?(背诵指导)

  三、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回去多搜集一些关于夏日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

  一、创设课堂情境。

  1、背诵古诗《村晚》,说说这首诗给我们带来了感悟与体验。

  2、出示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欣赏古诗。

  1、出示古诗。(配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自读古诗,并交流初步感受。

  3、欣赏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过渡:诗人为何发出这样的感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想象画面,低声吟诵。出示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感受。发自内心的赞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配乐诵读古诗。

  5、同桌交流。

  三、诗人体验大行动。

  过渡:诗人因对景色有独到的感受,就用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同学们,想不想过把诗人隐?播放荷花图片。

  小组讨论,现场作诗。

  全班交流。

  四、作业 。

  交流课前搜集的夏日古诗和描写花的古诗。

古诗两首教案14

  第一课时

  《夜书所见》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故乡热爱之情。

  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

  (课件渐显第一张幻灯片课题——夜书所见)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多媒体课件放映第二张幻灯片)

  1.观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放映第三张幻灯片,重点指导生字词)

  3(放映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个问题句诗的意思。

  (放映第五张幻灯片,画面中出现两个问题。)

  问题一 诗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

  问题二 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老师重点点拨理解:(放映第六章幻灯片,画面飞入正确答案)

  答案一 诗中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灯明。

  答案二 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拓展阅读

  1、还有哪些思乡的诗句

  (放映第七张幻灯片)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杂诗》(唐·王维)

  教后反思:中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学生根本无法体验。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感悟。

  在本节课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1、自己正确读古诗,注意诗的节奏、韵律;2、理解诗歌意思是体会感情的前提。让学生借助注释、幻灯片图画自己理解诗意;3、借助CAI课件体会诗情、诗境。4、拓展阅读,用CAI课件呈现意境相近的古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做到独立思考,激烈讨论,彼此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自己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古诗两首教案1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学会“晓、眠、觉”三个字,知道这几个字在诗中的意思。

  3、初步理解诗意,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晓的字形。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春雨》。

  2、默写:乃、随、润。

  二、揭题:

  板书:春晓

  解题:晓:早晨春晓:春天的早晨(老师告诉学生晓这个字的意思是通过查字典再结合诗句的意思才查到答案的,鼓励学生多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在晓的三种答案中找到正确答案。晓:1、天刚亮;2、晓得;3、使人知道清楚。)

  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告诉学生他是李白的朋友,在以后我们将学到李白写给他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读古诗,学生字。

  1、指名读古诗,其余同学画出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自学:春眠不觉晓啼

  3、检查自学情况。

  四、细读古诗:

  1、看图读古诗,试说古诗的"意思。(请学生看书上插图,用优美的语句说说图上画了谁,她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举例: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一位女子起来后拉起竹窗帘,看到了杨柳依依,芭蕉油绿,桃花红艳,可是却有花瓣掉下来了,花瓣为什么会掉下来呢?我们学习诗的内容就知道了。)

  2、学习古诗:

  3、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先理解字义、词义,再理解句义,最后理解全诗的含义)

  4、理解字义:

  眠:睡觉。(同样出示字典里查到的意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选择)

  不觉晓:晓指天亮。不知还、不觉天就亮了。

  间:听到。

  闻啼鸟:闻鸟啼,听到鸟的叫。(老师讲解:古诗为了整齐押韵,便于吟唱,会省略一些词语,有时还颠倒次序,使意思变得曲折、跳跃。)

  5、理解诗意:

  (1)指名读第一句。

  (2)讨论:联系单字的意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3)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

  师: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

  (4)齐读一、二两行诗。

  (5)指名读三、四两行。

  (6)这两句写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夜里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老师补充:教育学生春光虽然美好,可是却很容易逝去,所以我们应珍惜美好时光。读: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7)齐读这两句诗。

  6、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四、老师把《春雨》与《春晓》进行比较,进行课外拓展。

  (写春天的诗句有很多,老师这儿也找了一些,请学生朗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请学生回家再找找看还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找出来读一读。

  五、指导朗读:

  1、指导朗读节奏、韵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3、老师范读。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六、指导背诵。

  1、自由练背。

  2、配音背诵。

  七、作业:

  1、完成《习字册》第一课生字;

  2、把书上插图的意思说给家长听。

【古诗教案】相关文章:

蜂古诗教案12-16

古诗《咏柳》教案02-10

大班古诗教案01-21

古诗《墨梅》教案02-25

古诗蜂的经典教案07-21

古诗《悯农》教案02-14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大班语言古诗教案01-17

中班教案古诗《春晓》01-21

山行古诗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