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5-28 14:14:5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总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总6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体验探索声音游戏的乐趣。

  3、对声音现象感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声音课件、 各种瓶罐、沙子、玉米粒、碎纸、豆子、曲别针等填充物。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PPT出示声音城堡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地方? 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去声音城堡玩一玩,那里有很多好玩的游戏。

  二、感知、探索、发现

  1、游戏一、听一听。 倾听和辨别生活中的声音。

  幼儿倾听玻璃碎、警笛等生活中熟悉的声音,说一说是什么声音。

  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奇妙的声音。

  2、游戏二、玩一玩。

  操作一(1)、教师随手拿一个瓶子,藏背后用手轻轻敲打,问:咦,这又是什么声音?

  (2)、教师出示各种瓶罐、玩具等,引导幼儿自由的.选择喜欢的瓶瓶罐罐操作。教师观察并适时指导,尽量不限制孩子的玩法,让幼儿尽情探索。

  共同梳理和交流:你的瓶子发出什么声音?你是用什么办法让它发出声音的? 你还发现了什么?(可以让幼儿示范操作自己的发现)。

  操作二(1)、出示曲别针、玉米粒、碎纸等填充物,幼儿填进空瓶,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发出声音。

  (2)、再次梳理和交流:这次,你的瓶子又发出什么声音,你是怎么玩的?

  (3)师: 声音城堡真好玩,小朋友的发现可真多。原来不同的东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3、游戏三、找一找。

  你知道吗,我们的身体也能发出很多不同的声音。

  请幼儿想办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发出声音。如拍手、跺脚等。

  三、延伸活动:带领幼儿户外散步,听听周围有什么声音。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2、引导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能够大胆地讲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点:

  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活动难点:

  能够大胆地讲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不同的物体。

  2、多媒体图片。

  3、大方篮两个,一个贴"球体"、一个贴"圆柱体"。

  4、桌子四张,上面摆放幼儿操作材料(橡皮泥、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浆糊、棉签),桌布四块。

  5、绳子、白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会滚动的朋友。

  1、小朋友们,我们的周围有许多有趣的东西。下面,小朋友们先去玩一玩,看看哪些东西会滚动。我们选一个会滚动的做我们的朋友,好吗?(幼儿通过探索,寻找发现可以滚动的物体)。

  2、小朋友们,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找的朋友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交流)

  3、谁到前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新朋友呢?

  (1)球体:你的朋友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圆圆的'、很光滑)谁和他找的一样?摸摸你的朋友,看看有什么感觉。像这样圆圆的、没有角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球体。叫做什么呀?

  (2)圆柱体:你的朋友是谁?它是什么样子的?上面的圆和下面的圆是一样大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用绳测量、用笔画)这样长长的、上下有两个一样大的圆的是圆柱体。还有谁找的朋友是圆柱体呢?

  二、谁能变高。

  1、我们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朋友。那我想问问大家,球体和圆柱体,哪种能堆起来,变得更高呢?(幼儿自由猜测)我们来试试,好吗?堆球体的,到红地毯上;堆圆柱体的,到绿地毯上。(幼儿试验)

  2、什么东西能堆得更高呀?球体为什么堆不起来呢?(浑身都是圆溜溜的,会向各个方向滚动)那圆柱体为什么能堆起来呢?(有两个圆圆的面,横着才会滚,竖起来时就能站稳了)

  3、小结。

  4、请你们的朋友到筐里休息一下吧。(提醒幼儿分类摆放)

  三、滚滚乐。

  1、我们的球体宝宝和圆柱体宝宝本领真大,它们会滚来滚去的。我们向它们学习一下这项本领,好吗?谁来学学球体宝宝是怎样滚的?(把头和身子缩在一起,向各个方向滚动)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2、全体幼儿在地毯上自由学球体和圆柱体滚动,教师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不要相互碰撞。

  四、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

  1、小朋友们又学会了一项新的本领,老师真高兴!你们知道吗,在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是球体和圆柱体的。谁来说一说?

  2、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类似球体和圆柱体的东西,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欣赏多媒体画面,教师与幼儿一起观看并讲解、提问)

  五、做一做。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橡皮泥,还有卡纸。我们可以用橡皮泥捏成球体和圆柱体,也可以用卡纸卷成圆柱体。不过,老师提供的卡纸有各种形状的,小朋友试一试,看看什么样的纸才能卷成圆柱体。

  2、幼儿制作球体和圆柱体,教师巡回指导。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水在不同容器中的形状变化, 进一步了解水的特性。. 乐于参加实验探索活动,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搜集各种不同形状的盛水器皿。. 大水箱、盛着水的透明塑料杯。. 隔水围裙或简易小雨衣。

  活动过程

  1. 给每位幼儿一杯水,请幼儿观察并触摸杯子里的水,向幼儿提问:

  水有颜色吗?

  水在杯子里是什么形状的?

  触摸水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 请幼儿介绍自己搜集回来的盛水器皿,说说它的形状。

  3. 幼儿操作,尝试把杯子中的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盛水器皿中。建议幼儿搜集瓶口较大的器皿,以便进行倒水活动。

  4. 与幼儿观察和讨论,当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器皿时,水的形状有什么变化。(水的形状会随着器皿的形状而改变。)

  5. 老师: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把不同形状的器皿放在展览角,请幼儿欣赏。

  活动

  能参与讨论水的特性。

  能投入实验、观察活动。

  活动建议:

  活动的重点在于鼓励幼儿探索水的特性,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不要追求让幼儿说出水无固定形状这一特性。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交通工具的不同类型及其功能。

  2、通过比较、讨论及分类活动,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并初步认识相应的汉字“水中、地面、天空”。

  3、通过模仿交通工具的活动,进一步产生对识字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人手一把剪刀。(故事:实物图片人手一套:汽车、快艇、自行车、飞机、火箭、木筏、轮船)汉字卡片(水中、地面、天空)。

  活动过程

  1、师生阅读幼儿用书,讲述故事《胡萝卜火箭》。

  2、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上的实物图片,然后分小组讨论,了解交通工具的功能及其异同点。

  师:请小朋友看看图上有哪些交通工具?它们有什么用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观点,大方地讲给全班幼儿听。

  4、教师交通工具的功能及其异同点,并启发幼儿认读相应的汉字。

  5、游戏:“给图片找家”

  ◎教师在黑板上写上汉字:“水中、地面、天空”请个别和全体幼儿读一读。

  ◎请幼儿用剪刀将幼儿用书上的交通工具图片汉字,剪成一张张的小卡片。

  ◎引导幼儿按照交通工具行驶的地点对它们进行分类。启发幼儿将交通工具图分放在相应的.汉字下面,帮助图片找到自己汉字的家,将汉字卡和实物图片卡进行分类摆放。在全班幼儿操作的同时,可请一幼儿在黑板上摆放。全班幼儿一起检查摆放的结果。

  6、游戏活动:“我是××地方的交通工具。”

  教师请幼儿任意拿一张图片在手中,教师出示一张汉字卡片。幼儿根据汉字内容作出相应的反应。

  例如:教师出示“水中”汉字,就请手中拿水上交通工具的小朋友边模仿此项交通工具的动作边走到前面来,并大声的说:“我是轮船,我是水上交通工具。”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平时,我们常常提到空气。那空气到底在哪儿呢?因此,我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让幼儿动手反复地实践,通过捕捉空气、手帕不会湿、吹泡泡、捏鼻子等游戏,把抽象的空气概念具体化,让幼儿充分感知空气,知道空气无处不在,作用很大,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它。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到处 都有空气,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2、初步了解空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人和动植物都需要空 气。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

  准备:

  1、教师操作用品:

  (1)方形金鱼缸一个,透明水杯一个,手帕两条。

  (2)大小不同的透明玻璃杯两个,蜡烛两支。

  2、幼儿实验用品:每个幼儿一个塑料袋,一个装有水的杯子, 一只吸管。

  步骤:

  一、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感知空气无处不在。

  1、捕捉空气游戏。

  (1)给每个幼儿一个塑料袋,让幼儿想办法让塑料袋鼓起来。 感知教室里面有空气。

  刘老师想请小朋友把这个塑料袋变得大大的、胖胖的,好吗?(幼儿动手操作,在教是室里找空气。)

  提问:刚才小朋友是怎样让袋子变胖的呢?(袋子里面装满了空气)反复实验,让幼儿感知教是室里到处是空气。

  (2)老师和幼儿再到室外找空气。让幼儿感知到处都有空气。

  教室里面有空气,那走廊上有没有空气呢?(幼儿回答)请小朋友把袋子里的空气放掉,到走廊上找一找,看看走廊上到底有没有空气。以此类推,带幼儿到操场上、大型玩具里、树下找空气。

  提问:刚才小朋友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空气的?(幼儿回答)让幼儿充分感知空气的无处不在。

  提问:看一看,空气看得见吗?摸一摸,空气摸得着吗?尝一尝,空气有味道吗?

  教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有颜色没味道,它天天和我们在一起,躲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做游戏。

  2、教师演示小魔术——手帕为什么不会湿?进一步让幼儿感知空气的无处不在。

  (1)教师演示手帕不会湿的实验。教师将手帕塞入玻璃杯底,倒扣杯子,压入玻璃缸的水中,让幼儿猜一猜手帕湿了吗?取出杯子,看一看,摸一摸,手帕湿了没有?

  (2)教师演示手帕会湿的实验。教师再将手帕塞入玻璃杯底,倒扣杯子,压入玻璃缸的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让空气跑出来。请幼儿猜一猜手帕湿了吗?取出杯子,看一看,摸一摸,手帕湿了没有?

  (3)提问:为什么第一次手帕没有湿,第二次手帕又湿了?让幼儿带着疑问再看教师做实验,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直至都能看清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知道第一次手帕没有湿,是因为杯子有空气,空气挡住了水,水不能进入杯子,所以手帕没有湿。而第二次是因为杯子的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入了杯子,所以手帕湿了。

  3、幼儿操作实践,感知人体内也有空气。

  空气到处都是,那我们的身体里有没有空气呢?给每个幼儿一杯水,一只吸管,让幼儿用吸管插入水中吹气,观察气泡冒出的.现象,感知人体中有空气。

  二、了解空气的作用。

  1、人、动物、植物都需要空气。

  捏鼻子游戏。 让幼儿捏住鼻子不呼吸,有什么感觉,想一想如果没有空气会怎么样?了解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空气,人类就不能生存,那除了人以外,还有谁离开空气也不能生存的呢?让幼儿知道动物、植物的生存也离不开空气。

  2、教师演示实验——燃烧也需要空气。

  (1)教师拿出大小不同的透明玻璃杯,内装蜡烛,先让幼儿观察杯子,引导幼儿说出杯子里除了蜡烛以外,还有空气。

  (2)点燃蜡烛,幼儿观察哪个杯子的蜡烛先熄灭。

  (3)提问:刚才是哪个杯子的蜡烛先熄灭的?为什么?让幼儿感知燃烧也需要空气。

  三、活动延伸——游戏:火箭飞上天。

  火箭上天

  材料:大塑料瓶(矿泉水瓶最佳)、纸。

  制作:在大塑料瓶上卷一纸筒,做成火箭状,套在瓶口上。

  玩法:猛地拍压塑料瓶,火箭被推上天。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火箭能飞上天?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活动名称:《破译密码》

  二、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分解组成,知道7的多种分法。

  2.提高对7以内数加法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三、活动准备:雪花片、数字卡、PPT。

  四、活动过程:

  1.利用多媒体,玩“碰球”游戏,巩固复习6的分解组成。

  “小朋友,我问你,我的1球碰几球?”

  “王老师,我告诉你,你的'1球碰5球。”

  2. 出示7个正反面不同颜色的雪花片,撒地面上,根据颜色引导幼儿说出7的6种分解。

  3. 凑数游戏“我的朋友在那里”,7个幼儿拿着1-7其中一个数的数字卡,根据音乐两人找朋友组成7,以理解7的多种组成。

  4. 利用多媒体,出示“森林音乐会邀请卡”,想参加音乐会就得破译密码,根据7的组成完成加法算式获取密码。

  5. 播放音乐会乐曲,带领幼儿参加音乐会,活动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3-22

科学活动教案07-19

科学活动教案【热】03-12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05-15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03-13

【热】科学活动教案03-13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03-14

科学活动教案【荐】03-14

【精】科学活动教案03-12

科学活动教案【精】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