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06-06 19:43:3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大班教案范文集合八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大班教案范文集合八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动物习性的变化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了解天气的多样性。

  2、在多种形式中表现对天气的感受。

  3、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色纸人手一份,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在郊游音乐中带幼儿进入活动室。

  二、幼儿观看课件。

  1、认识晴天。

  “你喜欢晴天吗?为什么?”

  2、认识雨天。

  (1)幼儿看课件,知道燕子低飞、鱼儿出水、蚂蚁搬家要下雨。

  (2)听音乐《大雨和小雨》。

  3、小结:有些动物能告诉我们天气的`变化。

  三、观看课件——多样的天气。

  1、我们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知道天气。

  2、小结:天气有很多种,晴天、雨天、阴天、雪天……

  四、表演——多姿的天气。

  1、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不同的天气。

  2、听音乐,幼儿讨论是什么天气。

  3、幼儿跟音乐表演。

  五、选择——多彩的天气。

  1、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呢?

  2、小结:天气变化了,有时人的心情也会跟着变化。

  3、用颜色表示天气。

  六、制作天气标志。

  1、幼儿操作。

  2、展示天气大转盘。

  活动延伸:

  自制乐器,来表现天气中的各种声音。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初入大班的孩子,随着自我意识的悄然增长,他们惊奇地发现自己在变化,在长大;由过去的哭闹变得懂事,自己学会面对困难去解决等。同时,他们在体验自身变化的过程中开始关注周围世界的变化,用眼睛捕捉、用情感体验每一种事物的变化。激发他们探索事物的愿望,并在探索事物变化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

  【活动目标】

  1、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变化的。

  2、大胆尝试用各种方法变化事物,体验变化的乐趣。

  3、能主动关注周围事物的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各种纸、回形针、粗麦管、夹子、绳子、剪刀、吸管等。

  【活动过程】

  1、老师变魔术

  老师手拿自制小雨伞进教室,让幼儿观察雨伞是用哪些材料变的?(幼儿自由讨论:用吸管做雨伞的`柄,把卡纸剪出半圆粘成圆锥形)

  老师手拿报纸揉成纸球,激发幼儿产生“变”的兴趣。

  2、分组活动

  你们想变魔术吗?这里是变变变俱乐部。有许多小东西,只要我们灵巧的手动一动,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变化的。

  幼儿自主选择物品,并尝试物体发生变化。(老师巡回指导)

  3、自由参观

  互相观看其他组的小朋友用什么办法使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他的办法你想到了吗?

  在操作的过程中,老师及时表扬有创意幼儿的作品,以拓展幼儿的思路。

  4、交流与分享

  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好办法,介绍变化的过程并展示。

  在观察其他组的小朋友操作时,你发现谁的办法特别好,为什么?

  【活动延伸】

  在区角游戏中提供更多的材料,让幼儿操作。通过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让幼儿来表现更多新奇事物的变化。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经积累了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不仅认识了数字,而且正在学习书写(1"10)的数字。学数学是为了能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本活动通过一个富有童趣、幽默的童话故事,从中学习以一代十的计数方法,并将两种不同的记录方法加以比较,体会数字带来的魅力和乐趣,进一步让幼儿明白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欣赏幽默的童话故事,学习以一代十的计数方法。

  2、让幼儿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促进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1、故事《红丝带绿丝带》,附后。小老鼠图卡一张。

  2、红、绿两色小花环(可套手腕上),记录纸和铅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导入活动。

  1、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引导幼儿思考、回答:圆耳朵小老鼠会用什么方法来代表25?

  2、讲述故事后半部分,介绍以一代十的方法。

  3、结合故事,让幼儿讨论:

  (1)圆耳朵小老鼠的方法可行吗?

  (2)它的方法是不是最好呢?为什么?

  (3)如果是你,你会采取什么方法?

  二、学习以一代十的计数方法。

  1、幼儿动动脑:如果鼠老师要求小老鼠们记住37、46、53等数字,圆耳朵老鼠会怎么做?

  2、幼儿操作:尝试用红色、绿色的小花环在自己的手腕上操作,学习用以一代十的计数方法来记录这几个数字。

  3、猜一猜:用圆耳朵老鼠的方法记录和用数字记录哪一种方法更快、更方便?

  4、赛一赛:哪组记得快。

  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用红、绿两色小花环记录,一组用数字记录。

  验证:到底哪种方法更快、更方便。

  三、通过讨论,明白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幼儿思考、回答:如果不会写数字,会在生活中碰到什么困难?

  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白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红丝带绿丝带

  鼠老师对小老鼠们说:“会写数字对老鼠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大家一定要认真地学。”

  小老鼠们一笔一画地写呀写呀,只有圆耳朵小老鼠除外,它低头玩着自己带来的彩色丝带。下课前,鼠老师说:“明天,请每位同学带3粒小米到学校来。”为了记住这件事,小老鼠们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3”。它们还不熟练,写得很慢很慢。可是,圆耳朵却从书包里抽出了3根红丝带扎在自己的手臂上。一看到3根红丝带,就会想到3粒小米——又快又好,瞧自己多聪明啊!

  第二天,每只小老鼠,当然也包括圆耳朵都带来了3粒小米。

  今天老师又布置了一个新的任务:“明天要带25粒芝麻来,请大家在本子上写下这个数字——25。”

  圆耳朵听了吓了一大跳:25,我哪来那么多丝带呀!可它马上想出了办法:在左臂上先扎2根红丝带,在右臂上再扎5根绿丝带,不就代表了25吗?圆耳朵两手扎满了丝带,高高兴兴地往家走。风一吹,红丝带飘得老高,绿丝带飘得老高,就像一群花蝴蝶围着圆耳朵打转。树上小鸟乐了:“圆耳朵,圆耳朵,为啥丝带扎了一根又一根?” 圆耳朵大声说:“不是扎丝带,是在学数数!”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我园自从开展了特色体育教育以后,孩子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了许多,身体各部分都得到了发展,我园继以上良好基础,又有目的有计划的继续挖掘体育活动的精髓——民间游戏。当然,我设计的这一节课只不过是自己对民间游戏的初探,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体验民间游戏不同与一般体育游戏的快乐。用琅琅上口的民谣,浓缩了民间的生活,为幼儿创设了别样的游戏氛围。

  目标:

  1、通过民间游戏的小型组合,让幼儿体会农民的日常生活部分,用游戏、童谣打动幼儿心灵。

  2、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快乐、锻炼身体、培养乐趣。

  准备:

  取来和幼儿人数相同的长毛巾,包在幼儿的.头部,把幼儿打扮成农民的样子。彩带、音乐磁带

  过程:

  一、幼儿模仿农民劳动。

  (耕地、锄地、浇水、拔草、播种、收割……)

  二、小型游戏组合。

  1、“炒黄豆”

  教师语:“秋天来了,地里的黄豆成熟了,农民收割了黄豆以后要把黄豆炒熟做菜,我们一起来炒黄豆好吗?”幼儿游戏。

  (玩法:幼儿两两结伴,双手拉好,向同方向翻跟斗,可连续翻两个)

  儿歌:炒黄豆,炒黄豆,骨碌骨碌翻跟斗。

  2、“剁白菜”

  教师语:“农民们还种了很多白菜,吃也吃不完,怎么办呢?他们想了一个好办法,用刀把白菜剁碎了再用盐腌起来,做咸菜吃。怎么剁白菜呢?”教师示范。

  (玩法:幼儿用右手拉住左脚,左手做菜刀状,右脚单独站立蹦跳,边念儿歌边游戏。)

  儿歌:剁呀剁呀剁白菜,剁碎白菜好腌菜。

  3、“背缸倒缸”

  教师语:“剁碎了白菜,农民们把白菜倒进缸里腌起来,先要把大缸洗干净”。教师示范。

  (玩法:两人背对背四臂相攀,一个弯腰把另一个背起,两人边念儿歌边反复互背。)

  儿歌:背缸,倒缸,腌菜好香。

  孩子们玩的满头大汗,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教师语:“农民伯伯们在炎热的夏天也要下地劳动,很辛苦,我们要爱惜粮食不浪费”。

  三、庆丰收舞会。

  播放音乐,我们今天劳动的真快乐,一起来跳个舞,庆祝我们的丰收吧。幼儿和教师一起手舞彩带。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电话给生活带来的方便,感受父子间的亲情。

  2.认识各种电话,了解其主要功能。

  活动重、难点

  认识各种电话,了解其主要功能。

  活动准备

  1.《好长好长的电话》教学挂图4幅、教师教学资源。

  2.座机、手机等各种电话的图片。

  3.幼儿学习资源5第1-5页。

  活动过程

  1.欣赏儿歌《电话》,导入活动。

  (1)教师朗诵儿《电话》:“电话,电话,爱说悄悄话。嘴巴咬我耳朵,耳朵亲我嘴巴。”提问:你用过电话吗?是怎么使用的?电话有什么用处?

  (2)讨论后总结:电话可以让两个住在不同地方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互相交流。

  2.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借助教学挂图完整讲述故事。

  (2)引导幼儿思考:火狐狸想爸爸了,就做了什么事情?火狐狸为什么抱着电话不放?爸爸听到火狐里的电话开心吗?虽然爸爸不能回来过圣诞节,但通过和爸爸打电话以后,火狐狸怎么样了?通过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讨论电话的作用,懂得电话可以让不能见面的人互通信息,传达感情。

  提问:火狐狸见不到爸爸,又很想爸爸,怎么办?打电话以后,爸爸和火狐狸都怎么样了?你觉的电话的作用大不大?

  4.拓展经验,通过课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电话。

  出示座机、手机、小灵通等的图片、课件等,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的各种电话。

  5.活动延伸。

  请幼儿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电话,分别是什么样的电话(公用话吧、对讲机等)。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了解12月份中哪种鱼最多,味道最鲜美。

  2、 课题组教师向海边渔民和民间老艺人了解渔歌的由来和歌唱特点。

  3、物质准备:鱼的图片 海螺 双响筒 渔网 自制的海螺木鱼 贝壳响板贝壳串铃 磁带 录音机 教室外墙大海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 律动 :幼儿学小鱼游进入活动室。

  师:“孩子们,欢迎你们来到鱼的世界,让我们学小鱼游起来吧。”

  二、呼吸训练:学小鱼吹泡泡

  师:“哇!鱼的世界真奇妙,有各种各样的鱼。瞧,还有鱼儿在吐泡泡。”

  (教师提示从小鱼到大鱼的顺序让幼儿作相应的呼吸训练。)

  三、练声—拉网号子

  1、引导幼儿倾听螺声(一长三短),

  师:“讨海回来了!大家来扛鱼啊!”(闽南语)

  2、教师当拉网的头人和幼儿拉起纤绳,以对唱的形式唱拉网号子:

  师:“6-----↗↘‖(闽南语)

  嘿......

  师:今日好天气呀! ︳6 5 3 ︳ 6 0 ︳

  幼:嘿 呦呵 嘿

  捉来很多鱼呀! ︳6 5 3 ︳ 2 0 ︳

  嘿 呦呵 嗨

  吃鱼按时令呀! ︳1 1 2 ︳ 3 0 ︳

  嗨 呦呵 嘿

  会晓最聪明呀! ︳3 3 1 7 ︳6 0 ︳

  嘿嘿 呦呵 嗨

  四、幼儿了解东山渔歌的由来,并初步熟悉歌曲。

  1、请幼儿从渔网中把鱼类和海产品找出来,按哪一月份哪种鱼最多最好吃的顺序张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我们丰收了,捕到了这么多鱼,看一看捕些什么鱼,请一些小朋友把它们拿出来,看看这些鱼是哪月份最多最好吃的,把它们贴在它们的月份下面。

  2、教师讲解十二月渔歌的由来,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师:“我们东山是一个海产品十分丰富的`地方,我们东山有很多人以捕鱼为生,渔民伯伯们经过长期的捕捞生活,最后发现原来大海里的这些鱼藏着一个很有趣的秘密,你们都知道,一年当中有十二个月份,在每个月份里都有一种鱼或海产品既多又好吃,于是他们就把这个秘密编成一首好听的《东山渔歌》,不断的传唱,让更多的人了解海里的秘密。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鱼的图片和序号,教师清唱歌曲。

  提问:刚才我唱的这首《东山渔歌》跟以前学唱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五、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根据图谱引导幼儿轻声跟唱。

  2、教师引导幼儿分句学唱。

  提问:你们跟唱这首歌的时候,你最想学歌曲中的哪一句?

  3、幼儿一起完整学唱歌曲。

  师:你觉得哪一句学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帮助你?

  师:我们来试看看,你们唱得对不对。

  4、教师指挥,幼儿分组演唱。

  5、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海螺、贝壳等打击乐器,指导幼儿为歌曲配上伴奏。

  师:刚才老师在唱《东山渔歌》的时候用双响筒伴奏,你们觉得听起来怎样?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伴奏使它更好听?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乐器,我们边唱边拍试看看能不能使这首歌曲更好听。我们先用小手试一下,比如第一句你会怎么拍间奏呢?(幼儿徒手排一次了解两种节奏型,再配上乐器演奏)

  6、师生一起配上乐器完整演唱。

  六、游戏:捕鱼

  1、讲解游戏规则:教师当渔民,幼儿戴上胸卡自由扮演鱼的种类,第一遍音乐时,当唱到该月份的鱼时,扮演鱼的幼儿就要自觉游进“海里”。当“捕鱼”的音乐开始后,“渔民”拿着渔网进行捕鱼,被捕到的“鱼”要退出游戏。

  2、师生交换胸卡共同游戏。

  七、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师:今天小朋友们学了用东山方言唱的好听的东山渔歌,东山还有美丽的大海,还有这么多好吃的鱼,好玩的贝壳,这些都是东山的特色,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家乡感到自豪。

  设计意图:

  东山岛是福建省著名旅游风景区,拥有众多美丽迷人的热带海湾,沐海水、玩海沙、吹海风、尝海鲜、观渔火……东山岛优美的海湾成了人们避暑度夏的“天堂”。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一日三餐几乎都离不开鱼,但是天天享受着美味的他们却不太了解东山一年四季鱼的特点,更别提相关的传统民谣了。在园本课程研究《蝶岛乡土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中,我们挖掘了许多极具乡土特色的课程资源,《东山渔歌》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民谣。它来源于海边渔民的实际生活体验,再由民间艺人结合东山歌册和潮剧的曲风特点,谱上曲调,就这样一代一代口口相传下来,它不仅句式押韵琅琅上口,而且包含了地域的知识特点。在课题的推广中,我们发现有关家乡的民谣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歌唱活动——《东山渔歌》,旨在通过歌唱活动,巩固幼儿对东山一年四季鱼的认识,激发幼儿承唱具有传统特色的东山歌谣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其运用的比喻手法,感受诗歌中表现的春天的美。

  2、借助图夹文的形式学习诗歌,尝试有重点地说出图片的内容,并完整地朗诵诗歌。

  3、模仿诗歌的句式,利用各自收集有关春天的图片,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自制大书一本。

  2、收集有关春天的图片。

  3、轻音乐。

  4、自制三张大挂图。

  【活动过程】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对春天的联想。

  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春天花开了,草绿了,燕子飞回来了,河面上冰冻化开了,小朋友们穿的衣服少了,爸爸妈妈带小朋友去春游了。

  2、出示自制大书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

  出示自制大书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本有关春天的书。(出示大书)

  师:这本书的名字叫:春天是一本书。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中到底藏着春天的什么?

  翻阅第一页(空白)继续翻。

  一页一种花

  个别幼儿回答

  师:这是什么颜色的花?它叫什么名字?(黄的迎春花)

  这是什么颜色的花?它叫什么名字?(红的桃花)

  这是什么颜色的叶子?它是什么叶子?(绿的柳叶)

  这是什么颜色的花?它是什么名字?(白的梨花)

  师: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本书中都说到春天里的什么花呀?(翻开总结的一页,引导幼儿用原文说)

  翻阅第二段(空白)继续翻

  小池塘、小朋友各一页

  个别幼儿回答

  师:这是什么?它怎么了?笑起来像什么?(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

  这是谁?他们是什么表情?小嘴巴是什么样的?(小朋友笑了,咧开小嘴巴)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用优美的语言说一下这本书中说到春天里的什么呢?(翻开总结的一页,引导幼儿用原文说)

  翻阅第三段(空白)继续翻

  每种动物、事物各一页

  个别幼儿回答

  师:这是什么?春天打的雷叫什么?它响的时候是什么声音?谁愿意模仿一下呢?(春雷轰隆隆)

  这是什么?春天下的雨叫什么?是什么声音?谁愿意模仿一下呢?(春雨滴滴答)

  这是什么动物?它是怎么叫的?谁愿意模仿一下呢?(燕子唧唧唧)

  这是什么动物?它是怎么叫的?谁愿意模仿一下呢?(青蛙呱呱呱)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用优美的语言说一下这本书中说到春天里的什么呢?(翻开总结的一页,引导幼儿用原文说)

  3、总结诗歌中的内容,为每一段取名字。

  师:小朋友们真是位聪明的小诗人,把春天里的花、小池塘、小朋友、春雨、春雷、小动物用那么优美的诗歌描绘出来。

  师:我们看完这本书了,这本书叫什么名字呀?(春天是一本书)那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本书中有很特别的地方?(引导幼儿说出有三张空白页)

  师:谁知道这三张空白页是做什么用的?(幼儿猜测)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三段诗歌,这三段诗歌需要小朋友给取一个好听的小名字。小朋友们还记得第一段是什么内容吗?(黄的迎春花,红的`桃花,绿的柳叶,白的梨花)春天里的花颜色真多?你们觉得春天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小诗人们真棒,取得真么好听的小名字。我来把小诗人们取的名字用彩色的记号做一下标记(用彩笔在空白处做上标记)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第二段是什么内容吗?(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小朋友笑了,咧开小嘴巴)春天里的小池塘、小朋友真高兴,都笑了,你们觉得春天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小诗人们真棒,取得真么好听的小名字。我来把小诗人们取的名字用微笑的记号做一下标记(用彩笔在空白处做上标记)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领域:

  大班语言活动活动前评析绘本《好饿的小蛇》内容简单、画面有趣。小蛇吃下东西后发出“啊呜一口吞下去”的情景具有趣味性,幼儿乐意模 仿。这个绘本中没有很多文字的描述,但小蛇的滑稽搞笑画面,以及图书对故事连续性、动态似的表现,能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我们吃东西要细 嚼慢咽,不能像小蛇一样一口吞下去。

  活动目标

  一、在快乐的阅读中能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猜测和想象,并学说一句完整的话。

  二、感受故事的幽默与滑稽的氛围,知道吃东西要细嚼慢咽,而不能吞。

  活动准备

  自制图书一本(转转书);吃饱食物的小蛇每人一条(分别是吃了菠萝、草莓和梨头);投影仪一台活动

  过程实录

  一、猜测、想象

  1、前几天老师看到了一条有趣、又特别的小蛇,它哪里有趣呀?(幼儿自由猜测)

  2、其实这是它吃下去的一样东西呢?猜猜它吃了什么?(一个怎么样的某某某)。谁猜对了呢,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吧。

  3、第二天,好饿的小蛇还吃了什么呢?

  二、理解故事

  1、小蛇到底吃了一个圆圆的什么东西?我们请小蛇带我们去看看吧。(讲述故事前半部分)提问:

  (1)好饿的小蛇是怎么吃苹果的?(啊呜一口吞下去)

  (2)谁来学学好饿的小蛇吃苹果的样子?(集体也尝试一遍)

  2、第三天,第四天好饿的小蛇还会发现什么好吃的?(请每位小朋友从椅子底下拿出图片看看),提问:谁来说说好饿的.小蛇发现了一个什么好吃的,是怎么吃的?

  梨头:请吃了梨头的小蛇上来,我们来学学小蛇吃梨头的样子(梨头吃饱了请小蛇回家吧)

  草莓:还有谁的小蛇也吃了红草莓请上来,学学吃草莓的样子。

  问一位小朋友:a你的小蛇发现了什么好吃的?b谁的小蛇也吃了菠萝

  3、继续观看大图书

  第五天,好饿的小蛇还发现了一样奇怪的东西?是什么?(我们一起说转转转,把他转出来吧)

  第六天呢?好饿的小蛇又发现了什么?|(请一位小朋友来转)

  4、观看图书结尾

  (1)好饿的小蛇吃东西总是这样狼吞虎咽的,有一天他很着急的吞下一样东西,这下肚子不舒服了,他吞了什么呀?

  (2) 原来是一棵又高又大的苹果树,看到它这个样子你想对它说什么?好饿的小蛇也说了:“不好吃,不好吃”。

  (3)那你们平时是怎么吃东西的?

  5、小结:吃东西时要一口一口的吃,要细嚼慢咽,千万不能象好饿的小蛇一样,啊呜一口吞下去。

  三、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谁还记得小蛇吃了哪些东西?我们一起把小蛇吃东西的事情连起来说说吧,题目叫《好饿的小蛇》

  《好饿的小蛇》是一个很有创意性的故事,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阶段,因此,我选择了这个内容。活动中我让幼儿发散思维大胆的猜测小蛇的肚子里 吃了什么东西。根据形状猜测、根据生活经验猜测,我让他们猜测的不仅仅是绘本上的东西,我还增添了几样其他的物体,孩子们的兴趣很浓。

  在教具的设计上很巧妙,打破了传统的看大图书或者看幻灯,而是运用了可以自由翻看的转转书让幼儿进行猜测,给孩子设置了想往下看的许多个悬 念,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看一看、猜一猜、摸一摸、说一说等形式感受绘本的趣味情节,尝试用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使孩子有一个语言技能的提高。 然后完整欣赏、阅读图画书,完整体验绘本所带来的乐趣。

  《好饿的小蛇》是一个很有创意性的故事,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阶段,因此,我选择了这个内容。活动中我让幼儿发散思维大胆的猜测小蛇的肚子里 吃了什么东西。根据形状猜测、根据生活经验猜测,我让他们猜测的不仅仅是绘本上的东西,我还增添了几样其他的物体,孩子们的兴趣很浓。

  在教具的设计上很巧妙,打破了传统的看大图书或者看幻灯,而是运用了可以自由翻看的转转书让幼儿进行猜测,给孩子设置了想往下看的许多个悬 念,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看一看、猜一猜、摸一摸、说一说等形式感受绘本的趣味情节,尝试用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使孩子有一个语言技能的提高。 然后完整欣赏、阅读图画书,完整体验绘本所带来的乐趣。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的教案11-28

大班教案06-08

大班《鸟窝》教案07-15

大班活动教案11-17

大班感恩教案11-20

街道大班教案11-24

《沉浮》大班教案12-01

火大班教案12-06

落叶大班教案11-10

江南大班教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