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

时间:2023-07-13 06:56:22 教案 我要投稿

《黄河颂》教案[优秀15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河颂》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河颂》教案[优秀15篇]

《黄河颂》教案1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冼星海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2.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借助录音媒体,通过语音、声色、节奏,使诗歌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情境化引导学生准确安排停顿、处理好重音、调控好速度、把握好语调,美读诗歌通过美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入情、入境、会心,感受诗歌的意蕴、情感

  2.讨论点拨法引导学生抓住全诗的关键性语句,理解诗意,体味诗情

  3.美点寻踪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赏读,探究诗歌的美点,激活学生的赏析品味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4.延伸拓展法沟通课堂内外,乘坐阅读“直通车”,收获多多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黄河大合唱》第一、二、七部歌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学生听诗、看诗(默读)、读诗(出声读)、说诗(复述诗歌大意),熟悉诗歌内容,把握抒情脉络,了解创作主旨;品读诗歌,鉴赏诗歌美点;延伸拓展,开阔学生视野,拓展阅读空间

《黄河颂》教案2

  1.教师选两三个同学概括诗歌大意

  生1:这首诗写得很有气势,写出了黄河在中华儿女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生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中华民族

  生3:歌颂黄河,黄河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英雄的黄河就是英雄的中华民族

  教师总结: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的英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恢宏的颂歌

  2.悟读诗歌

  教师设计相关题目指导学生理清诗歌的抒情脉络,理解诗意

  (可采用抽签形式选题),然后评出最佳发言人,授予“今日之星”的桂冠

  明确:

  (1)朗诵词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

  (2)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即“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3)“啊!黄河!”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从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即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这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4)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3.学生朗诵诗歌,序曲由一女生朗读,主体部分学生齐读,尾声由一男生先朗诵,再全班齐诵

《黄河颂》教案3

  教学目标:

  1.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文明、文化、灾难);了解一些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2.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并把握诗歌内容。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4.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5.综合探究,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保护母亲河,了解黄河的现状,加强环保意识,以行动保护汕头的母亲河——韩江。

  教学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诗歌象征手法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课时安排:

  两课时。(课内一节时,课外一节时)

  教学用具:

  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内)

  一、导入新课并投影学习目标。

  二、音乐欣赏:点击浏览图片并欣赏《黄河颂》。(紧凑点击图片,进入最后一张时缓缓拉动文字框滚动条)

  三、作家作品介绍。

  课堂练习。(检查预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四、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学生齐读。

  五、独立思考、质疑探究: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是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是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前文一直在写黄河,标题也是颂黄河,可诗歌最后四句却在写英雄儿女,是离题吗?

  3.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诗人歌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你是怎样理解的?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六、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小结。

  七、对比阅读,拓展练习。(于天命的散文《黄河颂》)

  八、布置作业: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完成《一课一练》。

  九、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第二课时(课外)

  十、利用综合资源,通过浏览推荐的相关网页,自主深入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十一、教学后记:

  一直担心这种情感丰富的爱国主义诗歌,难上!在图像、音视频等感性材料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仅仅靠“三寸不烂之舌头”与一个自主学习的课件,学生是否会觉得过于枯燥无味呢?事实上,这种忧虑是多余的。

  我借助同学们自己收集的相关背景资料介绍与本课件,尤其是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激发起他们的爱国意识,再加上播放、欣赏气势雄伟的歌曲《黄河颂》,学习《黄河颂》竟成了一节庄严肃静的爱国教育课。

  没见过黄河,但是通过诗歌文字描绘及几张黄河插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运用学生潜在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小组里互读,然后分批朗读(1~30;31~60),最后推选男女学生代表来朗读,课堂的气氛显得十分活跃,朗读的时候声势是一浪赛过一浪。

  在朗诵中,我们赞美了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更让我体味到了学生本身就是一股如黄河般彭湃的雄伟力量!

  课余的时间里,学生利用本课件继续自主地深入地拓展学习。

  课件设计以《黄河颂》为主体,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是一堂学生自主学习课、音乐文学欣赏课、探究课,同时,整理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资源来自主学习了解黄河的文明、文化与“母亲河”的灾难史以及现状,是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探究的好帮手。

《黄河颂》教案4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周星期()

  教出时间:()周星期()

  20xx年上期总第()课时

  计划课时

  第课时

  课题:黄河颂

  教学内容

  《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能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

  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设计

  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资源与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⑴、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母亲河!

  ⑵、学生欣赏。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

  ⑶、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二、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

  1、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听录音磁带。)

  2、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明确:激昂、雄健、悲壮!

  3、教师配乐诗朗诵。

  4、生齐读,吟咏成诵

  学生齐读课文。

  三、朗读、品味

  1、品味语言,感悟诗情

  师: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吧!

  ⑴、《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板书:序曲、主体、尾声

  ⑵、让我们聚焦于黄河的主体部分吧!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师:男同学来读绘黄河部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气势。

  ⑶、那同学们,颂黄河部分又在颂扬黄河的什么精神呢?我们看,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那就是——“啊!黄河!”,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呢?

  板书:摇篮、屏障、臂膀。

  ⑷、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

  分小组讨论,试读。

  抽读后明确: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

  ⑸、分成三个小组来读这三个小节。

  师:黄河是摇篮,养育了炎黄子孙;黄河是屏障,护卫了神圣国土;黄河是臂膀,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

  板书:民族魂

  2、角色朗读、体味诗情

  ⑴、教师小结:《黄河颂》,以它充满斗争性的激昂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激励中华儿女与日寇英勇搏击,今天它仍然以其气势磅礴的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⑵、师朗读朗诵词,女生、男生分读绘黄河、颂黄河部分,全班齐读尾声。

  四、拓展延申

  师:可在我们今天呢?近世以来,黄河屡次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杰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

  请同学们下课后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来保护我们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作业

  背诵这篇课文

  板书

  黄河颂

  序曲、

  主体、摇篮、屏障、臂膀民族魂

  尾声

  《黄河颂》教学后记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表情与动作的感染;教师板画的直观;录音配乐、CAI课件的使用……化“抽象”为“形象”。诗歌教学中的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开始的,并在这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

  一、借助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指“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语)。诗歌,主要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语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美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黄河颂》唱出黄河的雷霆万钧之势,奔腾咆哮之声,更写出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联系时代特征,读出激昂、雄健、悲壮!再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读出诗歌的韵味。形式灵活多样,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

  二、借助音乐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学生听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飞腾,在其中濡染陶冶。

  总之,我们不仅要探寻提供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更要运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画面、借助音乐、借助美读、借助移情等,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使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染上作者的情绪色调。所以我们进行诗歌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诗歌本身的美感,让学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能够接受。方能使整个诗歌教学过程笼罩在师生所创造的特定的气氛和情调中,使学生在和谐、热情、活泼、充满美感的课堂氛围中感知美、欣赏美。

《黄河颂》教案5

  教学目标

  1、 识记诗中的一些字词,读准字音,并体会诗中的一 些句式和修辞的用法。

  2、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结合语言环境学习体会语言 运用的好处。

  3、 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 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 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合作、讨论、探究

  课前准备

  准备相关资料 设计说明 个案补充

  教学环节

  由描写黄河的古 诗词名句导入。

  1. 课前导入 2、检查预习 情况 3、整体感知 内容 4、合作探究 5、拓展延伸 6、当堂达标 讨论学案课前准 备部分。 反复诵读课文, 在 读中体会作者感 情 课文内容的分析 与评价 对于课文的深入 细致的分析及理 解 拓展延伸

  生:七嘴八舌话诗句。

  师:肯定学生的内容并适当作出补充。

  生:讨论学案课前准备部分。

  生: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感情:

  1、 进行个性化诵读课文。

  2、 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 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3、 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歌中反复出现 “啊!黄河! ”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诗中哪一句给了 你强烈的感染?并说说理由。

  师:指导诵读。把握节奏、体会感情。

  生:分析课文内容。并组内讨论问题:

  1、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师:作出评价,并作出补充。师生合作分析作者感情。

  生:积累与黄河有关的各种知识点。 并完成学案达标题,并讨论答案。

  生:当堂背诵优美语句。

  1. 用学生感兴趣的诗 句导入,引出本文 内容。

  2. 了解本文的体裁、 作者,检查生字词 预习情况,为学习 课文打下基础。

  3. 通过读课文让学生 整体感知,了解课 文线索及情节。培 养学生口头表达及 复述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探 究交流的能力,及 分析能力,深入发 掘文章内容。

  5、 培养学生说真话的品 质,通过不同意见的讨 论,

  开阔学生思维,培 养良好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指导:

  1、 读课文,反复品析 2、 读课文方法指导。 3、赏析方法指导。

《黄河颂》教案6

  导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目标

  1.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

  2.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系统了解黄河的历史与地理

  2. 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3. 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1.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习课文

  2.重视运用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3.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导学思路

  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深刻把握课文的主旨,最后再通过拓展学习,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

  导学过程

  一、心理准备

  1.引导学生明确本课所要达到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这些目标既是努力的方向,也是检测的标准。

  2.运用多媒体播放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影像画面。

  3.投影展示同学们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图片。

  4.师生一起扼要说说对黄河的观感。

  5.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和地理课对黄河的介绍,并了解诗人光未然创作《黄河颂》的经过,从而激发兴趣,启发联想,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悟

  (一).整体感悟的方法指导

  1.导师首先范读课文第1小节的朗诵词部分,并以此节为例,作朗诵方法指导。

  (1) 将第1小节默读1遍,了解大致内容与句式特点。

  (2) 标出节奏、重音和韵脚。

  (3) 轻声试读几遍。

  (4) 大声朗读,音量以能够听清自己的声音为准。

  2.请几位同学朗诵,请全班同学点评。

  3.全班齐读,相互讨论,集体点评。

  4.分角色表演朗诵,全体起立,配乐朗诵《黄河颂》,导师读朗诵词部分,同学读歌词部分。

  4. 自由发言,谈谈朗诵后对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伟大品格的感悟。

  三、自主思考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二、第三题,要求同学独立思考,得出答案,也可就自己学习时的独特感悟和发现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力求有自己言之成理的认识。

  四、合作探索

  1. 诗人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2. 课文从哪些方面赞颂了黄河的伟大和坚强?

  3. 诗人写黄河的意图是什么?

  4. 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表现技法值得学习?

  各小组按要求讨论探索,记录要点,踊跃发言后,师生一起明确上述问题的答案。

  明确1: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把它比作摇篮可以形象确切地表现黄河的历史功绩。黄河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是阻挡外敌入侵、保卫中华民族的又一道钢铁长城,因此诗人称之为“屏障”。

  明确2:课文是从自然特点、地理优势和民族贡献几方面赞颂黄河的伟大坚强。

  明确3:在诗人笔下,黄河是中华民族英勇豪迈、不屈不挠、伟大坚强的象征,因此诗人借赞颂黄河来激发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动员全民族亿万英雄儿女像黄河那样伟大坚强!这是借物抒怀的写法,正像矛盾在《白杨礼赞》中借赞美白杨而赞美抗日军民一样。

  明确4: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如“啊,朋友!”有助于明确抒情对象,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2)反复,如“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起到了加强结构,渲染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3)比喻拟人,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一泻千里,……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等诗句,赋予了黄河无限丰富的生命,使她像母亲一样亲切深情。

  五、拓展阅读

  1.阅读光未然《〈黄河〉本事》一文,完成练习。

  〈黄河〉本事

  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bó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hi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他的怒涛,发出他的狂叫,响应着祖国满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

  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运,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个农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野兽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惨的哭诉,便投身到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怒吼吧,黄河!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吧!——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利而呐喊着。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bó战: 惊涛hi 浪:

  (2)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沃壤: 不期而遇:

  (3)画线句中“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幻想与现实是否矛盾?为什么?

  (4)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写了“一个农村妇女”的遭遇,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5)文中用“惊涛”、“怒涛”、“巨浪”来形容黄河之水,你认为作者要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绪?

  (6)文中哪一节与《黄河颂》有内容上的联系?

  2、课外分工合作,通过电视、网络、诗文集、教科书等搜集有关黄河的诗文、传说等,编一期《感悟黄河》小报,在班内展评。

《黄河颂》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2、情感目标:

  ①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②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能力目标:

  ①运用质疑、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②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放短片,导入诗境

  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母亲河!自先祖以来炎黄子孙就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提起黄河谁不为之动容?(放黄河的视频)这就是奔腾咆哮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

  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板书课题)

  二、说黄河,激发诗情

  话说黄河: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颂黄河,读懂诗意

  1、背景介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我们中国人的鲜血洒在黄土地上,血流成河,哀鸿遍野……这时候,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XX。

  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本文即是第二章。

  2、音乐欣赏。

  同学们,请欣赏时代的歌手诗人光未然,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的颂歌。(播放音乐《黄河颂》)欣赏后,老师的胸中也激情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激昂、雄健、悲壮!)

  3、范读课文。

  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4、自由朗读。

  自由朗读,酝酿情感,体验情感。

  5、朗读交流。

  请一几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以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提示:

  ①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②“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掀”、“奔”、“劈”要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③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④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

  ⑤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6、美读课文。

  选取几个片段,美读体验。要求:

  ①读出感情,气势;

  ②语音清晰,准确。

  7、研读诗歌。

  (1)目标提示:

  ①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

  ②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③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

  ④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合作探究: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提出的问题也很关键。

  ①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

  ②在“望”黄河的惊涛澎湃、磅礴气势的基础上,对黄河进行赞“颂”。

  ③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啊!黄河!”反复出现,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是摇篮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是屏障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是臂膀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强调了战斗的决心,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④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8、师生齐诵。

  伴音齐诵,领悟诗意,再现美景,诵出诗情。(配乐诵读)

  四、绘黄河,拓展诗趣

  1、描绘黄河。

  展开想象,学写诵诗。

  例句:啊!黄河!

  你是XXX

  2、意境升华。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多媒体播放《黄河颂》,师生齐唱)

  板书设计:

  6、黄河颂

  序曲

  主体(颂)摇篮屏障臂膀民族魂

  尾声

《黄河颂》教案8

  【教学构想】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它的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在教授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教学时可充分利用CAI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然后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难点: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要深人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要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查找了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及文化精神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教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了解的《黄河颂》的相关知识,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教师对学生朗诵的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三、感知课文,合作探究

  l.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2.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

  3.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4.“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四、小组合作,诵读课文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五、深人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以本课为例说明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一首诗词?

  (学生思考、讨论。师生共议明确。)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学生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六、再诵课文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七、拓展延伸

  教师提供《长江之歌》歌词,学生阅读,并思考文后的题目。

  多媒体显示:《长江之歌》。

  1.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内在联系。

  2.仿照“黄河颂”中比喻、拟人的写法,以“啊!老师”(或母亲,朋友……)为题,写一两个片断。

  3.课余欣赏《黄河颂》与《长江之歌》,在激昂高亢的旋律中领略黄河、长江的风采,感受歌中洋溢的爱国热情。

  【教学后记】

  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语文课的主要条件,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就要深入挖掘语文学科自身的两大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恰如其分予以表现,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每一篇文章都包涵了丰富的情感和人文精神以及深刻的人生感悟,这是可以让课堂教学展现无穷魅力的宝贵资源。这里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把这种资源挖掘出来。因此,我在课文的导语、过渡语、总结语上精心设计,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艺术效果。在进行《黄河颂》教学时,我要求查找了许多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及文化精神的资料。在课前的交流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此诗是《黄河大合唱》的歌词,结合学生刚上过的本诗的音乐知识,播放了《黄河大合唱》的前三部音乐,从感性上感染学生,在接下来的诵读中学生主动独诵,四人组齐诵,全班齐读,不知不觉上成朗读课,学生也领会了诗中的意境与情感,朗读非常感人。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作为教与学双向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有效方式,已被广大师生所认可。但提问如果把握不好,变成“满堂问”,或者提问价值不大,我认为,课堂提问应该体现这样的功能,

  一是体现教师对整篇文章的把握及课堂设计思路,它应该具有牵引学生思维的导向作用,它的先后承递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是要充分把握教材和了解学生之所需,要在教材和学生的交合点上,点出学生的真正起疑之处,方可真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进行《黄河颂》的教学时,鉴于学生对于诗歌写作的背景不太了解。所以,我在课堂开始之初就先介绍了写作的背景,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此看来,课堂提问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并加以因势利导,这样学生的课堂思维才能被紧紧地抓住,课堂教学自然也就不会如一潭死水了。

《黄河颂》教案9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

  指导同学们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同学们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同学们,引起同学们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同学们自由练习朗读。

  ③同学们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文章。

  用如下板书总结文章。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求同学们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同学们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同学们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同学们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黄河颂》教案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说说你见到的黄河。

  2、欣赏歌曲〈黄河颂〉。

  教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以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在艺术作品当中广泛出现。。人们歌咏它,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它苍桑,它与它的人们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和黄河有关的歌曲,希望大家用心去感受。

  3、让学生说说听之后的感受。

  4、这首歌曲的名字是?词作者是?曲作者呢?

  二、介绍写作背景:

  先让学生介绍。

  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 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的《黄河颂》、《黄水谣》和《保卫黄河》流传最广。今天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二乐章《黄河颂》。

  三、读,感悟。

  1、解题:课文的题目为“黄河颂”, 其关键词应是?

  课文分为两部分:朗诵词、歌词。

  2、听课文配乐朗诵。要求:(1)体会朗诵词的作用(2)朗诵者是如何朗诵的?在一些关键处做标注。

  3、思考朗诵词的作用: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可以起到一种铺垫、提示、总起这样的作用。他提示我们后面的歌词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

  4、一起来把朗诵词读一下,体会它所起的作用。同时,老师希望,在能够对后文起到作用的关键词、句同学们应当在读的时候加强语气。

  5、快速浏览歌词,思考你认为哪些诗句直接描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而哪些诗句又集中地赞颂了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从“我站在高山之巅”一直到“劈成南北两面” ,这描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6、自读,体会怎样通过朗读表现黄河的英雄气魄。(提示:注意重要词语)

  (1)望黄河滚滚”的“望应该拖长一点(2)奔向东南”的“奔” 读得快一点,要用力。(3)“掀起万丈狂澜”的“掀” 声音也应当随之高亢起来。(4)“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读得有一种高低起伏的感觉。(5)劈成南北两面要用力,干脆。

  (2)看来,我们要读好课文,读好诗篇,一定要读好关键词。

  7.齐读这一节。

  8.:很好!这就是黄河的气魄!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所以见到黄河这样的一种气魄,诗人对它的赞颂之情随之也油然而生,喷勃而出。所以,后面就是在赞颂黄河,对吧!我们可以根据一个很明显的标志把这一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它是?(浏览,回答)。这三个层次的朗诵方法一样吗?小组讨论,作答。

  第一个“啊,黄河!”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赞颂黄河对中国的贡献,写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既然是摇篮,我们就应该读得深情一点。

  第二个“啊,黄河!”它是从地理位置的优势来描写、抒发对黄河的情感。所以,读得要比第一个稍微带点感情一些。写到了它像一个巨人。既然是一个巨人,我们就应该读得更加坚定。

  而第三个则是写的黄河的泽被众生,它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所以,读时感情要最浓厚的。写到了它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就应该在读这一段的时候使感情达到顶峰。

  9、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10.太好了。同学们的'朗诵可以登台表演了。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在朗诵的时候,我们可以总结出来的经验:要读好诗歌,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我们要读好诗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投入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来读,还要读好关键词句。这样呢,我们就能够把诗篇读出情感,读出韵味。最能够体现诗句的内容、抒发我们感情的词语,就是关键词。

  11.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增强我们的朗诵效果?

  布置背景、在朗诵时配上音乐、加入动作,表情,增加手势、分角色来读,把诗歌的韵味层次都读出来。

  1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进行全文朗诵。

  很好,我们今后在朗诵诗歌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我们今天这堂课上同学们总结出来的读诗的方法。这就是《黄河颂》。它只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那同学们想了解更多的《黄河大合唱》的内容吗?那咱们今天的课呢,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去了解《黄河大合唱》,去真正地感受到黄河的气魄。不过,这里我还是给大家准备了它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朗诵方法来感情朗诵一下这首歌词?

  1、小组合作,探讨朗诵方法,推举出一位代表。

  2、班内朗诵。

  3、听歌曲〈保卫黄河〉。

  四、写公益广告词。

  课上到这,想必同学们心中一定漫溢着对母亲河的深情厚意。可是我们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黄河)。现在,我们的母亲又变成了什么模样?让学生看几幅触目惊心的图片。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只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我们今天这堂课,既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同时也在学习当中体会到了我们读诗的方法。我想,我们的语文学习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对黄河的关注也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是保卫母亲河,《母亲河,黄河》。那么,我希望同学们开展广泛地课外阅读,真正地走进黄河。今天的课到此结束。下课,起立!同学们再见!

《黄河颂》教案11

  一、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和作品。

  2、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3、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

  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情感目标

  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三、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四、学法指导

  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

  五、课前准备:

  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收集《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并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没有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探究修辞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继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的语句。

  (六)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七)学生评价

  教师设计学生自我评估表,让学生进行效果自测。

  (八)作业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习歌词的方法任选《黄河大合唱》中的一篇进行赏读,写出阅读体验。

《黄河颂》教案12

  《黄河颂》原文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教案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感情。

  2、领略黄河的英雄气魄,学习诗歌的豪迈风格。

  3、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和音乐的欣赏,体会黄河雄浑的气魄。

  2、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语言感悟内在的气势。

  一、导入

  请一两个同学简要谈谈黄河在中华民族历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性。

  欣赏《黄河船夫曲》,并且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内容?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达到了彼岸。这象征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黄河颂》那激昂的旋律……

  二、文学常识

  1、曲作家

  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的音乐家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2、词作家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生于河北省光化县,1927年参加革命,1935年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在延安创作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广阔的历史画卷,刻画了黄河母亲的伟大形象,反映中华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3、创作过程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当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4、作品构成

  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水谣》 《河边对口曲》 《黄河怨》 《保卫黄河》 《怒吼吧,黄河》《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六十年代后期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三、生字教学

  磅礴( )( )

  澎湃( )( )

  气魄( ) 高山之巅( )

  狂澜( ) 哺育( )

  浊流( ) 屏障( )

  四、朗读

  1、听读,注意字音停顿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请一两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全班同学听后学生自己交流如何读出感情

  4、全班齐读

  五、整体感知

  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 颂

  2、读过《黄河颂》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魄? 一往无前势不可挡

  3、作者从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自然特点 地理特征 历史贡献

  4、《黄河颂》从音乐结构上分可以分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个部分:序曲、主体、尾声。

  5、序曲部分和尾声部分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总写伟大坚强 学习黄河精神

  6、主体部分可以分成哪两个层次? 望黄河 颂黄河

  7、主体部分的第二层次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这几个方面在写法上是采用了由“实”到“虚”,还是由“虚”到“实”的顺序?

  养育炎黄子孙,保卫了神圣国土,激励着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

  8、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六、问题探究

  1、“望黄河”这个层次中,诗人望黄河的视角有哪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远镜头——近镜头——俯瞰——纵向——横向

  远近结合,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雄浑开阔、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势不可挡、坚不可摧的黄河立体画卷。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1)使得歌词主体部分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即“颂黄河”部分可清楚地划分为“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三个层次。由实到虚,逐步深入。

  (2)有利于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表达对黄河的礼赞之情。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精神支柱。

  4、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1)这是个比喻句,,诗人将黄河比喻成一个巨人,黄河的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的千万条“铁的臂膀”。

  (2)联系全诗来看,如此比喻,形象地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锐不可当的气魄,可以更好地激发民族精神和民族信念。

  5、《黄河颂》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这首歌词语言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歌词长短句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韵律自然和谐。

  七、迁移积累

  1、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1)这首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

  (2)因为本诗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抒胸臆充满了豪迈之情.

  (3)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满江红》、《沁园春·雪》等都是属于这一类。

  2、收集几条有关黄河的诗句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B、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E、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八、欣赏歌曲《黄河颂》

  九、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负.所以我们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黄河颂》教学反思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表情与动作的感染;教师板画的直观;录音配乐、CAI课件的使用化抽象为形象。诗歌教学中的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开始的,并在这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

  一、借助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指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语)。诗歌,主要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语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美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黄河颂》唱出黄河的雷霆万钧之势,奔腾咆哮之声,更写出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联系时代特征,读出激昂、雄健、悲壮!再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读出诗歌的韵味。形式灵活多样,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

  二、借助音乐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学生听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飞腾,在其中濡染陶冶。

  总之,我们不仅要探寻提供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更要运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画面、借助音乐、借助美读、借助移情等,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使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染上作者的情绪色调。所以我们进行诗歌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诗歌本身的美感,让学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能够接受。方能使整个诗歌教学过程笼罩在师生所创造的特定的气氛和情调中,使学生在和谐、热情、活泼、充满美感的课堂氛围中感知美、欣赏美。

《黄河颂》教案13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合作交流感悟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河悠久的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扫清文章字词障碍,感悟文章主旨,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文本

  大家好!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播放《黄河大合唱》)欣赏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回答)是啊,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黄河颂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诗人光未然的《黄河颂》!(板书课题)

  二、了解背景,初读文本

  (一)、创作背景:

  通过阅读书下注释或自行查阅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1、本文作者( 光未然 ),现代( 著名诗人 )。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创作过歌词《五月的鲜花》,还著有组诗(《黄河大合唱》) 。

  2、创作背景:1938年,( 抗日 )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感染了诗人。激动之余, 光未然写下了组诗(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共分( 八 )个乐章,《黄河颂》为第二乐章。

  (二)、欣赏诗歌:

  1、请同学们小声初读这首诗,圈点勾画出对于你来说为生字的词语,同座合作交流、或借助工具书解决。

  2、欣赏课文配乐朗诵,感受磅礴气势,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同时,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三、感情读诗,感悟主旨

  (一)、朗读

  1、学生欣赏课文的配乐朗诵。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4、学生齐读。

  (二)、比读课文

  每组同学选择你们喜欢的一段课文,自由选择朗读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三)、品读课文,感悟文章主旨。(以下各题合作交流完成)

  1、解题。本文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文本

  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乐朗诵。

  五、布置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黄河颂》教案14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过去,努力进取,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1、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2、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诗人写作此诗的意图。 教学难点:

  把握诗文的基调,加强对诗歌的朗读,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二、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1、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创作背景

  《黄河颂》是抗日战争时期, 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一首独唱歌曲的歌辞, 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 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 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 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三、解题:

  本文题目是《黄河颂》,哪个字最关键?(抓住“颂”字)

  四、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注音

  山巅(diān) 澎湃(péng pài) 狂澜(kuáng lán) 屏障(píng zhàng) 哺(bǔ)育 浊(zhuó)流

  九曲(qū)连环 浊流(zhuó) 滋长(zī)

  2、释词

  山巅:山顶。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哺育:喂养。

  五、合作探究: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颂黄河部分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历史贡献、地理特点、自然特点

  3、结合时代背景,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

  河精神。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4、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5、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六、总结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所以,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七、作业布置

《黄河颂》教案15

  《黄河颂》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

  热情。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年级七年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通过导入语将课前布置学生准备的资料和课文相联系,调动学生的知识储藏和爱国情感)

  二、诗歌诵读,感悟黄河

  1、诗歌诵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㈠、教师范读。

  ㈡、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奏与情感。

  ①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②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③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④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通过反复地朗读,既增进了对诗歌所表现的强烈的感情有一个丰富的感性体验,也是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语言智能的一次锻炼)

  2、感悟黄河:

  在你朗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节最有气势?请你读给全班同学听,并交流一下朗读感受。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先给一点时间小组中交流,可避免刚开始就单独朗读的胆怯。)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②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颂黄河部分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历史贡献、地理特点、自然特点)

  ③结合时代背景,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④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的语言智能。)

  2、品读赏析:①分小组自由选定最欣赏、理解最深刻的片段进行朗读赏析。②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通过深入理解课文,朗读时可以更好地把握感情,将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予适当的刺激和压力。)

  四、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以“啊!黄河!”为情感基调,仿写几句话歌颂黄河。

  五、总结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所以,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将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向实际行动,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六、作业

  收集有关黄河文化和治理黄河的资料,为写以“黄河”为话题的作文做准备。

  (之所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是为了加强对学生搜集资料的语言智能的发展,也为后续学习做一点准备。)

  [板书设计]

  序曲主体

  黄河伟大坚强绘黄河颂黄河

  河精神

  尾声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

【《黄河颂》教案】相关文章:

黄河颂教案09-05

《黄河颂》教案09-08

《黄河颂》教案 15篇05-23

黄河颂教案(15篇)02-27

黄河颂教案15篇01-02

黄河颂教案合集10篇05-04

黄河颂教案汇总6篇03-25

黄河颂教案范文合集5篇10-04

《黄河颂》教案锦集六篇10-29

关于《黄河颂》教案汇总九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