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01 10:45:00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大班科学教案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大班科学教案6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一、目的:

  1、感知淀粉与碘水,淀粉与碘水的`混合物与石灰水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3、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准备:

  1、碘水、石灰水、米汤、棉签等。

  2、背景图若干、黑猫头饰若干、磁带、录音机、会响电话一部。

  三、过程:

  (一)以检查城市卫生为由引入活动。

  (二)以发现鼠群,展开“实验一”

  1、接到电话“环保城出现隐身鼠群”,组织幼儿讨论寻找的方法。

  2、出示神秘武器——碘水。开展“实验一”(碘水会使米汤变成蓝色)

  3、“黑猫警士”学本领。(指导幼儿做实验一)

  4、小结实验一:米汤里有淀粉,淀粉与碘水碰在一起,米汤就会变成蓝色。

  5、带领警士到环保城寻找隐身的老鼠。

  (三)以消灭鼠群,展开“实验二”

  1、以鼠群占领环保城,组织幼儿再次讨论:用什么方法消灭鼠群?

  2、教师引导幼儿做“实验二”(石灰水与蓝色水在一起使米汤恢复原色)

  3、引导幼儿小结实验二,得出消灭鼠群的方法。

  4、带领幼儿到环保城消灭鼠群。

  (四)黑猫警士随音乐跳舞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天平,学习使用天平,用科学的方法测量物体的轻重。

  2.学习按物体的轻重给三个或四个物体排序,感知理解序列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比较的物品若干对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选择3种(或4种)瓜果,运用已有经验比较轻重。

  1.这些瓜果一样重吗?怎么辨别轻重?

  2.引导幼儿用手分别去掂各个瓜果的'份量,然后再记录表用手掂一栏中,按物体的轻重用数字进行排列。(引导幼儿知道物品的轻重是相对的,学习尝试按物体的轻重给三个物体排序)

  二、教师设疑:有的瓜轻重差别很小,很难用手掂出来,怎么办?(出示两个重量相近的瓜)

  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瓜哪个重,哪个轻呢?

  三、认识并使用测量工具——天平。

  1.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准星必须居中,物品应轻拿轻放)和利用天平判断物体轻重的方法(哪边翘起哪边物品就轻,哪边下沉哪边物品就重)。

  2.猜想:这两个瓜哪个轻?哪个重?

  3.用天平测量验证这两个瓜谁轻谁重,初步学习使用天平的方法。

  4.用天平测量验证前一环节中用手掂排序三个物体重量的准确性。

  四、游戏猜猜谁轻谁重。

  出示大小相差不多的瓜果,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然后用天平验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瓜的实物引出,请幼儿先用自己的方式想出比较的方法,通过用眼睛看、天平秤、用秤重量的方法和用生活经验脑子想等方式进行,教师在引导中要多用扩展性的话题引到,到后面有些幼儿又想出了用纸沉下去的程度来进行比较,方式多变,但有时教师在活动还欠缺,喜欢重复幼儿的话语,需要不断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小实验,知道小球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和表面光滑度有关。

  2、运用材料自由操作,获得小球减缓速度的方法,学习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3、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培养有条理、有序的操作习惯,激发探索与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纸板、小车、纸、毛巾、橡筋、席子、积木、沙、记录表A、B、铅笔)

  2、VCD机,(有关斜坡的内容)

  活动过程:

  1、引入:小朋友你们玩过滑滑梯没有?滑下来时的感觉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玩小球滑滑梯的游戏,请你们用积木、纸板搭成滑梯,看谁的小球滚得快。

  2、幼儿自由操作探索小球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的关系。

  (1)老师交代要求:幼儿三人为一组,两人分别用不同数目的'积木和纸板搭成滑梯操作一辆小车同时滑落,一人负责记录比赛的情况,可轮着交换玩。

  (2)幼儿自由操作实验A,老师巡回指导。

  (3)归纳小结实验结果

  提问:比赛结束了,你们的小球赢了吗?告诉老师,做完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才会赢呢?(幼儿自由议论,将自己发现的说出来)

  提问个别幼儿,在黑板记录情况:第一局谁嬴了?为什么你的小球比他的跑得快?

  (老师操作教具“空中滑道”)示范、小结:刚才小朋友都发现了:积木越少,滑梯的坡度越平缓,车子滑落的速度就越慢;相反,积木越多,坡度越斗,球滑落的速度就越快。

  3、幼儿操作探索球滑落跟滑梯表面光滑有关系。

  “在下斜坡时滑得太快会很危险,得想个办法减慢速度,小朋友你们也一起来想想办法,让小球滑得慢起来。

  (1)老师交代要求:两个滑梯下面都是放五个积木,幼儿在一个滑梯上用老师给的材料进行尝试,另一个滑梯保持原状,然后两个小球同时滑下,看一看小球的速度有没有减慢,最后填好记录表。

  (2)幼儿自由操作实验B,老师巡回指导。

  (3)归纳小结实验结果

  提问:小朋友都很聪明,用了各种方法使小球慢了起来,谁能告诉我,你用了什么方法使小球慢起来,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在黑板简单记录)

  老师示范、小结:原来我们的小车速度的快慢,也跟滑梯表面的光滑度有关的,表面光滑的小车滑落的速度就会,表面粗糙的小车滑落的速度就慢。

  4、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积极去探索的精神。

  (1)(向幼儿介绍斜坡防滑的方法)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与我们实验有关的例子,请小朋友先看看录像,再想一想,为什么?

  (2)知道小车在斜坡滑落的一些规律,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还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应不断去探索,发现更好的方法。好!那我们就把我们发现去告诉开车的爸爸妈妈和叔叔阿姨。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探索物体从空中下落的自然现象。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4、培养幼儿参与制作活动的兴趣,学习科技小制作技能,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纸、小玩具、沙袋、小纸盒等物品。

  2、选择好便于幼儿活动的宽敞的室外场地。

  3、线绳、纸巾、用于悬挂在降落伞上重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1、你们见过树叶从树上掉下来吗?是怎样掉下来?(幼儿自由表达)

  2、你们还见过什么东西从空中掉下来?(请幼儿联系自己的经验来表达)

  二、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感知、探索、物体下落这一自然现象。

  1、请幼儿选择桌上的东西,把它们轻轻地向下扔,看看它们会怎样。

  2、如果把东西扔得很高,它会怎样呢?

  3、你们能使这些东西不掉下来吗?(请幼儿畅谈自己的做法和发现)

  4、:不管什么东西,不管它被扔得多高,它总要掉下来。

  三、引起幼儿制作降落伞的兴趣。

  1、我们发现不管什么东西都会从空中掉下来。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人在空中会怎么样?

  2、怎样才能使人掉下来不擦伤呢?(幼儿自由讨论)

  3、有的小朋友想出了用降落伞的好办法,下面我们就来学做“降落伞”。

  四、引导幼儿学做“降落伞”。

  1、简单示范,为幼儿材料,让幼儿尝试做小小“降落伞”。

  2、观察幼儿的制作情况,必要时作个别指导或提示。

  3、请幼儿观察自制降落伞的降落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课程反思

  整个课程通过感受物体下落的自然现象——自己的发现——幼儿动手制作降落伞三个环节,使幼儿在观察、探索、动手操作活动中达到本节课的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我通过第一个环节的提问把幼儿引入到这节课所要思考的知识范围里,让幼儿在这个主题里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以往经验,讲述自己平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下落物品;通过第二个环节的两次幼儿实践操作活动,让幼儿自己得出物体都要从空中下落这一自然现象的论,使幼儿形成一种科学的认识意识;最后通过提问、示范激发幼儿制作降落伞的兴趣,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一直非常兴奋,大家都积极地动手进行操作活动,使活动得以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开展。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餐巾纸、香烟、粉笔、砖头、马粪纸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塑料、铁钉、玻璃等不吸水的材料若干

  3.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环境

  教师无意中打翻一杯水,问:

  1、“谁能帮老师把水弄干净?” (小朋友帮忙拖地、用抹布抹)

  2、“说一说刚才的水都到哪儿去了?”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

  (棉花、纸、植物等。)

  二、幼儿探索实验

  1、请你把桌上的东西慢慢地放进水里,你发现了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教师提问:“抹布为什么会吸水?”(幼儿讨论)

  3、蔬菜会吸水吗?鼓励幼儿找一找白菜、萝卜吸水的原因

  教师总结:像抹布之间细小的缝或者是蔬菜中的细小的管子就叫毛细管。

  三、迁移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地方存在着毛细现象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附:

  知识背景:

  毛细管:指很细很细的管子,人们通常还把物体的细微缝隙也认为是毛细管,如棉花、海绵、纱布、毛巾、吸水纸纤维间的缝隙。

  毛细现象:酒精灯里的酒精由棉纱灯带吸上来供点燃;桌上茶杯打翻了,放上一块抹布,水很快就被吸干,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而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再通过许多极细的.管道向上输送水分到叶和花朵中,这也是毛细现象,土壤深处的水分则靠土壤的毛细作用升到土壤表面,使泥土表面保持湿润的。

  把直径很细的管子插到液体里,当液体的内聚力大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下降,表面凸起;当液体的内聚力小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上升,表面凹下。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的:

  1、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制作豆浆,探究了解各种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解决制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能用语言、图表表达交流制作的过程。

  2、体验、分享制作豆浆的快乐,感爱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锻炼幼儿的小肌肉,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力量。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石臼、石磨、电动粉碎机;黄豆、花生、杯子、勺子、抹布;幼儿记录表(可以园内准备也可以与家长共同准备)

  2、经验准备:①在点心环节喝豆浆,了解豆浆与黄豆的关系,并与幼儿一起浸泡黄豆放在观察角,鼓励幼儿观察黄豆的变化情况。②在区域中投入上述工具,认识工具名称,探究石臼、石磨的使用方法。

  三、活动指导:

  活动一:认识工具

  1、活动形式:①安排参观食堂叔叔制作豆浆的过程。②讨论:用什么工具使豆子变碎、变细?③集中介绍工具名称及安全要求,之后投放探索区,幼儿自由进区实践,充分体验感知每种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指导要点:①了解工具的名称及特征。②在操作工具中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功能。活动二:制作豆浆1、活动形式:分小组活动形式和区域活动形式投入材料,让有兴趣或体验不够的幼儿继续尝试、体验、感知。

  3、指导要点:①鼓励幼儿自选工具制作豆浆,并仔细观察自己使用的工具做出来的豆浆是什么样的?②支持、帮助和引导幼儿发现和解决制作豆浆过程的问题。③在尝尝自己做的豆浆时,引导幼儿思考有渣的豆浆喝起来感觉怎样?怎样才能喝到平时幼儿园里喝到的没渣的豆浆?

  4、观察与推进:幼儿对操作工具制作豆浆兴趣浓厚,三种工具都有若干幼儿选用。幼儿在操作中发现:不管用什么工具做豆浆都要加水才行。同时,他们还不断交流自己的发现的体验,①大石臼很快就能舂出豆浆,小石臼的锤子小,豆子一直舂不烂;②用石磨做豆浆时,豆子卡在洞洞里可以用小勺的柄把它们捅下去;③而用电动粉碎机时要把黄豆加到有刀的小罐子里,还得盖紧盖子,才能磨出豆浆。他们还发现石臼、石磨做出的豆浆是渣、浆混合的,味道口感粗涩。幼儿想到了一些过滤工具来过滤豆渣,如:水果网、鱼网、过滤杯、纱布、各种篮子,捞勺,甚至有幼儿说在纸盒上戳上几个洞来做过滤器。下一步活动中,可引导幼儿在制作豆浆来验证自己的方法。

  活动三、过滤豆渣

  1、活动形式:①收集和制作过滤。②小组活动后在区角中继续投入材料,让有兴趣或体验不够的幼儿继续尝试。

  2、指导要点:①鼓励幼儿用收集到的过滤工具尝试过滤豆浆。探索发现过滤豆浆的.好工具。②鼓励幼儿探究。

  3、观察与推进:经过师生的讨论,幼儿选用了蒜头网兜、纱布、捞勺、水果网来做过滤工具。经过尝试操作,幼儿了解到①网兜洞较大的。“豆渣”会从网洞上掉下去②用纱布比较方便,过滤的豆浆更干净。通过两次制作豆浆以及区域活动中的探索体验,幼儿已积累了用不同工具制作豆浆的经验,甚至有的幼儿已经发现每次都是选用电动粉碎机的小组做的豆浆又多又快,而有的幼儿则认为石磨做的豆浆挺好玩的。由此,我们认为引导幼儿比较工具进而感知工具的演变的时机已成熟了。活动

  四:比较工具

  1、活动形式:以区域活动的形式开展。

  2、指导要点:给幼儿提供记录四种工具使用情况的比较记录表,引导幼儿2-3人使用制作豆浆,并对每种工具的使用状况进行记录。附表格如下:项目比较 卫生情况 省力情况 快捷情况 渣浆分离情况工具 石臼 石磨 电动粉碎机 全自动豆浆机

  3、观察与推进: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进行制作豆浆并对操作工具的省力情况,快捷情况、渣浆分离情况,卫生情况几个方面进行的比较,并在图表上用符号记录。经过一段时间比较工具的探索,每个幼儿对每种工具都体验过,并记录自己的操作情况。有了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再加上图表的记录帮助他们进一步意识到不同工具的速度和效率的差异,有的幼儿对老师说:我发现电动粉碎机做豆浆又快又干净,石磨、石臼做豆浆很麻烦。我们认为幼儿有了这一轮工具比较的经验,下一步可以呈现“全自动豆浆机”引发幼儿对工具演变的思考和感知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的认识上。

  活动四:了解工具的演变。

  1、活动形式:以集中活动形式进行。

  2、指导要点:通过图表的比较及品尝教师使用“全自动豆浆机”做豆浆进一步帮助幼儿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工具的演变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观察与推进:幼儿在展示板前相互交流各自的记录表,并在集体谈话时描述了自己的记录和体会。为了进一步让幼儿感知工具演变的过程,教师结合图表,帮助幼儿比较梳理有关经验并简要小结,同时也为了增强幼儿的认识,教师演示了用“全自动豆浆机”做豆浆的过程并让幼儿

  >品尝使幼儿切身感到“全自动豆浆机”省力、快速、口感好、又卫生,是现在做豆浆的首选工具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2-18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4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1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3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31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8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