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09 10:25:33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大班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大班科学教案7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目的:

  引导幼儿探索摆的运动规律,激发探索兴趣。

  材料介绍:

  1、材料提供:

  细线、重物(可以是积木块、实心球、钥匙、橡皮泥块、纽扣等)、支架

  (支架底座设有刻度标记)

  2、材料使用:

  (1)将重物拴在细线上,把细线挂在支架上,轻轻推动一下重物,它就会像钟摆、秋千一样摆动起来。

  (2)观察使用长短不同的摆线后,重物摆动的.幅度,并将重物摆动的位置作相应的记录,从而逐步理解摆线与摆动的幅度、快慢有关系,与摆锤(重物)的重量没有关系。

  3、教育功能:

  (1)引导幼儿按步骤操作,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自主学习能力。

  (2)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摆的运动规律,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与创新能力。

  指导要点:

  当幼儿做好摆操作时,教师可在一旁提示,怎样使你的摆摆动得更快或更慢一些?两个摆摆线一样长,一个摆锤重,一个摆锤轻哪一个摆得快?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对彩虹现象感兴趣,能自主发现生活中的“彩虹”。

  大胆探索,感知自然界彩虹产生的原理。

  尝试利用喷水壶制造彩虹现象。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本活动适合在天气晴朗、有太阳的环境中开展。

  课件准备:“彩虹”组图;《为什么会出现彩虹》认知音频及图片。

  材料准备:装有水的雾状喷壶。

  活动过程

  师幼谈话,鼓励幼儿初步交流关于彩虹的已有经验。

  ——你见过彩虹吗?

  ——你看见的彩虹出现在哪里?

  ——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出示组图“彩虹”,引导幼儿欣赏并感知不同的彩虹。

  1.出示图片“彩虹-1”,认识彩虹。

  ——彩虹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颜色?

  2.出示组图“彩虹-2”,感知不同的彩虹。

  ——除了在天空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彩虹?

  小结:彩虹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除了在天空中会出现彩虹,肥皂泡上、喷水池边、水晶上、光盘上等都会出现彩虹。

  发放装有水的喷壶,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彩虹,感知彩虹尝试的条件。

  1.组织幼儿带好喷壶,到户外寻找彩虹。

  1)教师用喷壶对着阳光喷水,引导幼儿发现空气中隐隐约约出现的彩虹。

  2)鼓励幼儿尝试用喷壶制造彩虹。

  2.组织幼儿回活动室,集中分享用喷壶制造彩虹的方法。

  ——你制作出彩虹了吗?

  ——你是用什么方法制造出彩虹的呢?

  播放认知音频及图片《为什么会出现彩虹》,感知自然界彩虹产生的原理。

  ——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呢?

  ——为什么用喷壶朝着阳光喷水,会出现彩虹呢?

  小结:原来用喷水壶朝着阳光喷水,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珠,就会出现彩虹。所以我们常常能在雨过天晴时看到彩虹。

  温馨提示

  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阳光射入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内也以不同的角度反射,造成我们所见到的彩虹。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雾状喷壶、废旧光盘、吹泡泡的用具、三菱镜等材料,鼓励幼儿继续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造“彩虹”,在探索中了解制造彩虹离不开“光”。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

  2、大胆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活动准备:

  课件《四季的变化》,一些会变化的东西:记号笔、固体胶、铅笔、未充气的气球、饮料瓶(内装少许水)、石头、纸张、书本、纸质、橡皮泥、毛巾、肥皂、纸质小盒子。

  3、有关变化的PPT,包括:人类的变化、货币的演变、文字的演变、购物袋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房屋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四季的变化

  1、发现冬季来临时的变化。

  师:当冬季来临时,哪些方面会发生变化?

  师(小结):大家发现冬季来临时有许多变化:树叶变黄,纷纷飘落;花儿调谢;气温降低……

  2、回忆其他季节的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播放课件《四季的变化》,帮助幼儿完整地回顾四季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1)分别点击课件让幼儿区别“春”“夏”“秋”“冬”,引导幼儿欣赏四季的特征,并区分四季的不同,巩固幼儿对四季的认识。

  (2)再次点击课件“春夏秋冬”,整体播放四季更迭的过程,引导幼儿感受四季连贯的变化过程。

  二、生活中的变化

  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

  师(出示一些生活用品):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请你分类——选择你认为会变化的物品,放在“变”这个汉字前;选择你认为不会变化的物品,放在“不变”的汉字前。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变”字前的物品):它会变吗?会怎么变?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物品):它到底会不会变?谁有不同意见?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分析归纳变化需要一些条件,如时间、外力等,一种物品会有多种变化等。)

  [例如,教师举起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袋装速溶咖啡与幼儿互动。

  师:它到底会不会变?谁有不同意见?

  幼:用热水冲泡,会变成可以喝的咖啡,香香的……

  师:哦!会从粉末状变成浓浓的可以喝的咖啡,味道好极了!不过需要热水这个条件,变化是需要条件的。

  幼:时间长,这袋东西会变质。

  师:是吗?这上面确实写着保质期到X年X月X日呢!除了咖啡,还有些什么东西也会过期变质呢?]

  师(小结):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生活中,我们周围很多物品也在发生变化,有的.颜色变了,有的形状变了,有的味道、重量变了,这真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师:生活中有从来不会变化的东西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揭示生活中的物品都会发生变化的规律。)

  [例如:

  幼:电视机不会变化。

  师:大家的意见呢?

  许多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电视机的画面会变化;时间长了电视机会变旧……]

  师(小结):通过辩论,我们明白了很多看似不变的东西其实都会有变化。关键是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它们的变化。

  2。了解、欣赏其他的变化。

  师:大家发现了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变化,现在我也要和大家分享我发现的变化。

  (1)播放反映人类进化、货币演变、汉字演变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一组变化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有些东西的变化过程缓慢而漫长。)

  (2)播放反映购物袋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人们保护环境的想法和做法进步了。)

  (3)播放反映通讯工具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4)播放反映房屋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这种变化表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师(总结):自然界和我们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要是会变化的,季节会轮换,人会长大……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马上就能看到或感觉到的,还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发现的,如人类的进化、文字的演变,等等。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2.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海绵、气球、松紧带、皮筋、橡皮、积木、铅笔、袜子、手套、皮球、橡皮泥、弹簧秤、游泳眼镜等。

  活动过程:

  1.幼儿操作,初步感知弹性。

  (1)幼儿玩气球、海绵、松紧带,拉一拉,捏一捏,压一压,看看它们会有什么变化?

  (2)幼儿玩耍,教师巡视,观察幼儿操作中的发现。

  (3)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2.幼儿再次尝试,获取弹性的经验。

  (1)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体不对它们用力时,一松开又会有什么变化?

  (2)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3.引导幼儿归纳弹性物体的特点。

  (1)小朋友,刚才我们玩了这些东西,你们知道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秘密?

  (2)幼儿思考,自主发表各自的观点。

  教师总结:这些东西真有趣,对它们用力时,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变形,一松开,又会变成原来的样子,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弹性。

  4.幼儿用身体的各种动作表示弹性。

  5.联想实际,引导幼儿说说有弹性物体的用处。

  (1)刚才我们发现皮筋、海绵、气球它们都具有弹性,除了这些东西还有哪些东西是有

  弹性的'呢?

  (2)这些有弹性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补充或丰富,如:沙发、席梦丝床垫里有弹簧和海绵,坐着躺着觉得很舒服;弹簧秤小小的,携带很方便……。

  6.物体分类。

  幼儿玩桌上的一些材料,找一找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哪些东西是没有弹性的,然后帮它们分分家,分别放在桌子的左边和右边。

  7.游戏:奇妙的口袋。

  幼儿到口袋里摸出一样东西,放在老师手里不让大家看到,然后用动作告诉大家这个东西

  是有弹性的还是没有弹性的。

  8.小结活动:

  小朋友,请你们回去再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找到了玩一玩,再来告诉大家。

  延伸活动:

  下了课,请小朋友到你的好朋友身上,到教室里找一找,能不能找到有弹性的东西。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充分为幼儿创造了条件,引发他们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们平时见过的,玩过的,捏捏海绵,拉拉皮筋,压压气球,通过让幼儿对这些有弹性物、体的操作,充分的感知材料,探究材料,从而获得了有关弹性的经验。并结合幼儿已有的探索经验,提出问题:这些东西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秘密?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归纳出了弹性的概念。在分类活动中,幼儿再次操作,玩中观察,玩中发现,自然而然的将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进行了分类。活动时,幼儿玩中学,学中玩,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存在问题:关于弹性的概念很大,本次活动的目标只是让幼儿通过操作,初步感知弹性,有些物体所具有的弹性将有待与幼儿长大后再去研究,游戏时教师对乒乓球弹性的讲解只会带给幼儿一种误解。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玩透镜

  1、教师:小朋友,教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两块奇妙的镜片,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操作尝试。

  3、引导幼儿讨论:刚才用两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

  4、得出结论: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

  二、第二次尝试:

  引导幼儿发现:凹面镜、凸透镜的特征

  1、教师:两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

  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

  2、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3、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

  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凹透镜(幼儿学说)

  (2)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厚的镜片看东西变大)

  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

  (3)得出结论: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

  三、第三次尝试:

  1、教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奇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

  2、请幼儿看看这三面镜子里看到人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3、引导幼儿讨论:

  这两面镜子和我们刚才看到的透镜有什么不一样?

  4、得出结论:

  这两面镜子是工人叔叔们利用凹透镜、凸透镜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凹面镜、凸面镜。

  5、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

  (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

  6、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奇妙的透镜》实质上是《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由于透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所以这第一节主要向学生介绍透镜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这是后续知识“透镜成像极其应用”的基础,因此,它是本章的中心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按照《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出透镜对光的作用,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用探究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有了以上的想法,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入新课时,我考虑到老师和学生合作,调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就显得很关键,所以我尽力从生活实际出发,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把见过的镜子说出来并分类。这样可以让学生放松一下心情,问题简单了,方便学生回答。可实际教学时,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显现出来了,学生随便分组,我费了好长时间才把学生引导到按透光和不透光分类。耽误了很长时间。

  新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透镜的基本知识。我先让学生自由提出“透镜”的有关问题,然后鉴别出桌上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识别出老花镜和近视镜,老花镜是临时借来的,时间匆忙,也没准备出太多,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将知识活化。可没想到:学生拿到镜子就摸起没完。又耽误了不少时间。第二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我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教材上是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出现的。由于农村中学条件有限,光学这部分教学一直都是难点,因为它的现象不便观察,实验不好操作,很多实验都被老师用嘴代替了,而我考虑到透镜对光的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画透镜光路图更是学生易混淆的地方,还是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比较容易接受,所以我把它设计为学生亲自动手的探究实验,而光学实验应该在暗室中进行,对于农村中学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实验,最后我发现:用烧杯装上洗衣粉水,既安全又好清理。没有平行光源怎么办呢?所以我又想到:光具盒中的光源,效果很好。最后,透镜怎么放又成了难题,我实施了很多方案,后来发现用一个烧杯,两个同学配合,现象非常明显。由于有了感性认识,透镜光路图也就好理解一些。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对学生以后画光路图有帮助。我认为本节课最成功的地方也就在此。

  课堂上要想学生实验到位,那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就想到时间的安排,由于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焦距,学生在生活中有体验,所以我决定把它拿到课后进行,但我要求学生会叙述测凸透镜焦距的实验过程。

  我认为课件只是辅助课堂教学的,它不应该主导教学,所以我只是做了几个简单而又能说明问题的图片。在一天的准备过程中难免出错,加上微机水平有限,不能按照要求的角度完成,效果不是很好。

  我这样设计的宗旨就是:重视学生过程体验、研究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沟通。

  2、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考虑得再全面一些。

  3、微机水平亟待加强。

  4、工作还要再仔细一些,再忙也不能出问题。

  5、专业素养、教学水平、控制课堂的能力还需要加强等。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五彩的彩泥是幼儿喜欢的手工材料之一,经过他们的摆弄,创作出了许多稚趣盎然、神采奕奕、千姿百态的作品,给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有一天,一个孩子问我:“老师彩泥怎么来的?”这小小的问题引起了一群孩子的好奇,激起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于是我决定引领幼儿运用各种方法自己配制彩泥。

  活动目标:

  1、能用各种方法探究配制彩泥的秘密。

  2、尝试做简单的实验记录。

  3、乐意参加科学活动,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各种水彩颜料、面粉、水、葱、芝麻、豆类等配方材料以及毛巾、盘子、笔、两张事先画好配方的表格、记录纸两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问题导入法: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团彩泥)

  这团彩泥是我自己配方后制成的,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用多种方法配制彩泥

  1)幼儿实验前教师先介绍配方表格记录纸

  表格上画有许多材料(同文字相配),你用了什么材料,用了多少,请在表格的相应位置打“∨”。

  2)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方法开始配制彩泥。教师巡回指导,观察每个幼儿配制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3)实验结束,请每个小朋友把配方完整记录。

  4)幼儿相互交流自制彩泥的心得,并交流配方:

  (1)、幼儿介绍配制成功的配方(展示成功记录表)

  (2)、幼儿介绍配制失败的配方(展示成功记录表)

  (3)、共同寻找失败的原因(成功和失败的表格进行比较)

  三、幼儿第二次尝试用各种方法配制彩泥

  1、每个幼儿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重新配制彩泥。教师巡回指导,观察每个幼儿配制情况,并在第二张记录纸上做好记录。

  2、实验结束,请每个小朋友把配方完整记录。

  3、展示彩泥配制成功的记录表2,彩泥配制失败的记录表2。

  4、幼儿对记录表进行比较交流。

  四、延伸活动

  1、彩泥配制成功的幼儿进行手工活动创作。

  2、个别创作失败的幼儿允许他们再次尝试,从种感受配方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记录并表达,初步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等换关系。

  2、提高思维的变通性。

  活动重点、难点:

  明白等量代换的关系

  活动准备:

  尺、色带、吸管、小棒、绳子、筷子、记录表、水彩笔等等。

  活动过程:

  1、教师设疑讨论:

  教师设置问题情景。

  ——“星期天,小明和爸爸妈妈要上电影院看电影,从家里到电影院有两条路可走,走哪条道路比较近呢?”

  幼儿根据目测对此问题作出判断。

  教师提问,引出测量工具。

  ——“怎样才能确切知道答案呢?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测量?”

  小结:可以用尺、色带、吸管、小棒、绳子、筷子等工具来测量。

  2、幼儿动手测量:

  教师提出测量的'要求与方法。

  ——“测量时注意首尾相连,连续测量时记住数量;记录的内容自己能说清楚,别人能看懂。”

  幼儿实践(1):用一种工具测量教室中的两件物品(如:桌面与椅面),体验两种物品表面长度的差异。

  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

  幼儿实践(2):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种物品,感知理解测量工具的等量代换关系。

  幼儿交流实践(2)的结果。

  3、教师解惑释疑:

  请幼儿提出自己在测量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师生一起解答。

  明白等量代换的关系,学会寻找替代物进行测量等方法。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2-18

大班科学教案12-29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4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