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1 11:12:20 教案 我要投稿

(精)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练习多音字组词,把词语整理通顺成句子。

  2、学会积累关于描写景色的古诗名句。

  3、了解我国的六大自然保护区,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4、鼓励学生收集整理一些我国著名风景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相互介绍交流。

  教学难、重点:把词语整理成通顺的`句子。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

  1、学生尝试。

  2、发现规律。先让学生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然后教师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加以总结。

  3、适当拓展。教师再找一些类似的词语,进行拓展性训练。

  二、日积月累。

  1、让学生熟读这些诗句。

  2、小组内讲讲这些句子的意思,教师注意组织交流,不必细讲句子的意思。

  3、拓展:交流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有关风景的古诗名句。

  4、鼓励学生把这些名句背诵下来。

  三、知识窗。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讲述,教师补充。

  四、大家一起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搜集的图片,然后全班交流。

语文教案 篇2

  内容预览:

  比较·探究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 》 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

  2、领会报告文学的一般写法,并理解其在选用和组织材料上的匠心独运;

  3、体会战争给士兵及家庭带来的苦难。

  教学重点

  从漫谈入手,理解本文在选用和组织材料上的匠心独运。

  教学要点

  一、导入

  保尔·柯察金,这个人物我想大家都很熟悉,谁能说说他生活在什么样的一个时期?(生: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对,他生活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是好多人心目中的英雄。大家想不想知道这场战争的有关情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它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解题

  漫谈,即随便的谈,本文即是一篇漫谈性质的文章。

  三、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介绍

  小组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教师引导归纳。

  明确:

  伊利亚·爱伦堡(1891---1967),苏联记者、作家、社会活动家。著有长篇小说《巴黎的陷落》(获1942年度斯大林奖金)、《暴风雨》和《九级浪》等。用五年时间写成的《人·岁月·生活》被誉为苏联解冻文学的开山巨作和欧洲的文艺史诗。

  1942年8月,德军主力对斯大林格勒全面进攻,艰苦的拉锯战就此展开。

  四、研读课文

  1、齐读课文。

  2、通过和前两篇比较,领会报告文学的特点。

  讨论后明确:

  报告文学,即报告加文学。既讲述事实,又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但是它绝不允许艺术上的虚构。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①时效性;②真实性;③文学性。

  报告文学的新:①新在事实;②新在时效;③新在语言表达;④新在篇章结构;⑤新在推出结论的过程。

  3、思考:

  ⑴本文的焦点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希特勒的溃败。

  ⑵文章的脉络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本文的脉络是议论,以议论为纲来组织调遣事实,议论的结构是完整的,而事实是不完整的,是按照议论的要求加以取舍剪裁的。

  ⑶本文的目的是讲述事实,还是阐明对事实所持的观点?

  明确:

  是阐明对事实所持的观点。

  五、探究

  1、同样写战争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与《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正面写战斗的,直接告诉读者战斗进展态势;而《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只是写战斗外的情况,侧面描写被围德军军心的散涣和生活的窘困,预示了希特勒的溃败。

  2、既是写战争,作者为什么没有描写战争的大场面?

  讨论后明确:

  本文采用了小中见大的手法,从侧面描述德军的窘况,从中可看出德军必败、苏军必胜的趋势。

  六、颖悟

  本文的写作特色。

  明确:

  ⑴见解独到、视角新颖,线索清晰、细节突出;

  ⑵语言含蓄、幽默风趣,通俗易懂、面向大众。

  七、小结

  本文讲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德双方态势发生的变化,揭示了纳粹主义必将灭亡的道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战争给德军士兵及德国万千家庭带来的苦难。

  八、布置作业

  1、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三。

  2、熟读本文,并预习下文。

  比较·探究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这个重大的事件。

  2让学生体会报告文学的特点。

  3让学生体会报告文学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报告文学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报告文学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由二战的转折点引入

  二学生读课文

  三注意重点字词

  四问题探究

  1同样写战争,《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这篇报告文学与《我三十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内容具体。

  《我三十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语言准确、平实、严谨。内容概括。

  2《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为什么作者主要写的不是战斗,而写被围困的.德军缺乏食物,饿的消瘦?这篇文章很有文学性,但跟写战争的小说有什么不同?

  这样写突出了德军被苏军包围后陷入困境,连食物都无法保证,更谈不上战斗力。同时告诉我们侵略者发动不义战争的悲惨下场。

  3在《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叙述中,你觉得作者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之处,他如何使叙述变得生动起来?

  ------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加入了作者的情感

  ----引用了很多人的话,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多角度叙述

  ----幽默风趣、富有调侃的语言

  作业:

  搜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资料。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 教案设计

  甘肃省靖远县双龙中学 贾凤翔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

  2、领会报告文学的一般写法,并理解其在选用和组织材料上的匠心独运;

  3、体会战争给士兵及家庭带来的苦难。

  教学重点

  从漫谈入手,理解本文在选用和组织材料上的匠心独运。

  教学要点

  一、导入

  保尔·柯察金,这个人物我想大家都很熟悉,谁能说说他生活在什么样的一个时期?(生: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对,他生活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是好多人心目中的英雄。大家想不想知道这场战争的有关情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它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解题

  漫谈,即随便的谈,本文即是一篇漫谈性质的文章。

  三、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介绍

  小组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教师引导归纳。

  明确:

  伊利亚·爱伦堡(1891---1967),苏联记者、作家、社会活动家。著有长篇小说《巴黎的陷落》(获1942年度斯大林奖金)、《暴风雨》和《九级浪》等。用五年时间写成的《人·岁月·生活》被誉为苏联解冻文学的开山巨作和欧洲的文艺史诗。

  1942年8月,德军主力对斯大林格勒全面进攻,艰苦的拉锯战就此展开。

  四、研读课文

  1、齐读课文。

  2、通过和前两篇比较,领会报告文学的特点。

  讨论后明确:

  报告文学,即报告加文学。既讲述事实,又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但是它绝不允许艺术上的虚构。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①时效性;②真实性;③文学性。

  报告文学的新:①新在事实;②新在时效;③新在语言表达;④新在篇章结构;⑤新在推出结论的过程。

  3、思考:

  ⑴本文的焦点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希特勒的溃败。

  ⑵文章的脉络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本文的脉络是议论,以议论为纲来组织调遣事实,议论的结构是完整的,而事实是不完整的,是按照议论的要求加以取舍剪裁的。

  ⑶本文的目的是讲述事实,还是阐明对事实所持的观点?

  明确:

  是阐明对事实所持的观点。

  五、探究

  1、同样写战争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与《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正面写战斗的,直接告诉读者战斗进展态势;而《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只是写战斗外的情况,侧面描写被围德军军心的散涣和生活的窘困,预示了希特勒的溃败。

  2、既是写战争,作者为什么没有描写战争的大场面?

  讨论后明确:

  本文采用了小中见大的手法,从侧面描述德军的窘况,从中可看出德军必败、苏军必胜的趋势。

  六、颖悟

  本文的写作特色。

  明确:

  ⑴见解独到、视角新颖,线索清晰、细节突出;

  ⑵语言含蓄、幽默风趣,通俗易懂、面向大众。

  七、小结

  本文讲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德双方态势发生的变化,揭示了纳粹主义必将灭亡的道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战争给德军士兵及德国万千家庭带来的苦难。

  八、布置作业

  1、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三。

  2、熟读本文,并预习下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课前准备】

  课件;回顾已经阅读过的童话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为什么?你们都读过谁写的哪些童话呢?请你告诉大家。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读了故事的名字,你最想知道什么呢?这篇文章将给我们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小朋友们带着思考进入故事。

  二、初读读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

  3.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再指名提出不懂的词句。

  重点解决:洋溢、喧闹、训斥、叱责、隆冬、瑟瑟、冷酷

  4.指名分段读故事,思考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正音,如:“火辣辣”后两个字读平音。

  (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主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是围绕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变化还写的。

  2.理清层次

  第一段(1、2):写村子里的花园洋溢着孩子们的欢笑。

  第二段(3-6):写巨人在花园周围筑起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花园里一片荒凉,只有隆冬。

  第三段(7-11):写孩子们的进出使花园又一次变化,后来巨人在小男孩的启发下醒悟拆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感到无比幸福。

  四、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思考:巨人在回来前,回来后,醒悟后态度的变化,使花园也发生了不同的情况,多神奇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讨论。

  2.抄写生字词。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区分反问句和陈述句,并能将反文句变成陈述句。体会每组两句话说法不同,但意思相同,表达方法的不同

  2、能主动积累名人警句、成语故事。

  3、能主动积极地发现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跟同学交流。

  4、能读懂故事,明白写通知的'要求。

  5、能读懂短文,明白短文的意思。

有关语文《积累与运用三》教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经典】08-14

[经典]语文教案09-02

(精选)语文教案08-01

语文教案(精选)08-27

语文教案(经典)10-16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