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优秀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优秀

时间:2023-12-12 08:05:2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优秀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优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优秀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优秀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他的爱的,儿子又从这伟大的父爱中得到了怎样的力量。

  大声快读、整体感知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了解课文故事的梗概。读的过程中画下不认识的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

  接读课文、复述故事

  操作:选定几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记录出问题的地方,然后集体纠正;指定一二名同学复述故事的梗概。

  小声细品、提出问题

  要求:轻声读课文,可以通篇读,亦可选择重点段落细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曲线画出来打上问号,把自读懂的地方,用铅笔在空白处写出感悟。

  归纳问题、小组探讨

  操作:老师归纳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以小组的形式集体探讨,边探讨、边读文、边记录。老师巡视深入小组与其共同讨论,要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默读课文、深入思考

  要求:针对刚才小组内的讨论,自己找出有关段落反复默读品味,重新写下感受。

  整理思路、班机汇报

  各组指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整理笔记、反思收获

  整理自己在这节课中所提过的问题,参加讨论过的问题,得到的收获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并且也对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讨论,今天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深入的体会文章当中描写的是怎样的一位父亲,他的伟大之处在哪里?而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回忆故事、简评父子

  操作:回忆上节课我们的学习,简单的说一下你认为这是一对什么样的对父子。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赏析词句、品评父子

  操作:1.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

  一是父亲了不起,再是儿子了不起。

  2.画出文章当中能够表现父子了不起的词句(描写父子语言的句子和描写父亲外貌和动作的句子),细细品读,写下感受,看看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3.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说出理由,然后有感情的.去朗读它。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废墟。”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些客观的环境,给这位父亲的救援带来的极大地困难和危险,然而他又是怎样做的呢?当其他的父母哭喊着离开的时候,这位父亲又是怎样做的呢?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再没人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锲而不舍、百折不回的父爱的力量,终于掘开层层废墟,看到了希望。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既是父亲挖掘下去的动力,又是儿子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的信念。因为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真诚的承诺,才有了儿子的: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可以看出儿子是从父亲那里学会了爱!爱父亲!爱别人!

  角色转换、感悟真情

  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如果出在当时的情景当中,你会怎样做?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各种角色(父亲、儿子、警察、……),来体会当时他们不同的心情。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编排课本剧,要注意不同人的语气、语速和动作。

  深情、齐读课文,体会父子的了不起。

  作业:

  1.写一篇对文中父亲的人物赏析。提示:可以通过对文章当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及动作的描写来进行分析,还可以把这位父亲与其他父母不同的表现加以对比进行赏析。

  2.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爱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教学反思:语言天然具有形而上的倾向,带有强烈的暗示,而且这种暗示会带给文本。因此,有时候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会“趋同”,用哲学大师德里达的话说,会不自觉地去寻找“固定的结构或一元意义”。以前,我们很多老师会利用学生理解文本的趋同性,来完成对文本“中心思想”的提炼。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体验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今天,我们再来体验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伟大的爱——父亲的爱。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注意读音。

  2.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况下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三、小组自学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2.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课文应该分成几大段?每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四、讨论交流

  1.课文结构:

  第一段(1)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人们受到了伤害。

  第二段(2~23)一位父亲去儿子的学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儿子及其同学救了出来。

  第三段(24)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

  2.读文章的第2~23自然段,具体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出重点的词。

  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坚定、疾步、埋头、满脸灰尘、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儿子了不起是因为:不要害怕,我不怕藏(板书)

  3.通读全文,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1)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父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它无处不在)

  (2)学生参照板书,逐步思考,独立概括中心思想。

  五、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1.结合生活实例,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尤其是父母。

  2.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母亲节的具体日期。

  3.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恩情的事。

  教案点评:

  本课通过教学最终要让学生深知为人父母,最疼爱的是自己的子女,而作为子女,最应报答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基本独立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之后,这篇课文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主要通过阅读、思考、自学、讨论、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体会出父亲对儿子的爱有。同时还要将这种德育和美育的渗透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教师又有意识地安排了“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母亲节的具体日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恩情的事。

  探究活动

  以“父与子”为主题,小组合作编写小剧本,然后排练表演。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优秀3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刚学过《秋天的怀念》,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这篇课文通过一个传奇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准本课的生字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读一读,读准即可。

  2.默读课文,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①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画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

  ②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或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想一想它的含义。

  (新课标指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再交流。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巡视,随机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班上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并加以指导。

  1.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呢?谈谈你的看法。

  2.投影出示并体会这句话:“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自由读。

  (2)谈谈自己的理解。

  (3)还不够理解的同学,再读一读,直到会理解为止。

  (新课标指出: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品味”。)

  (4)小结:父亲的了不起在于他的“不放弃”和“责任感”;儿子的了不起在于他对父亲的信任和对同伴有责任感。

  板书:不放弃责任感信任

  3.你自己最喜欢哪些句子或段落,自由读,然后读给同学听。

  (新课标指出:重视个体体验。)

  4、分角色读。

  (四)以“父与子”为主题,小组合作编写小本剧,然后排练表演。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五)作业。

  把这个故事复述给自己的父母听。

  (作业的设计,既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在学校和家庭之间营造出一种关心孩子的教育、人人担当责任的环境氛围。)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精选《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3篇08-10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范文九篇10-26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汇编五篇04-06

【推荐】《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三篇04-04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1-14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锦集六篇04-24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范文集合7篇05-05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精选3篇)04-02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