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时间:2023-12-20 07:39:3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送东阳马生序》教案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送东阳马生序》教案4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1

  一、相关标准陈述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二、教材·学情分析

  《送东阳马生序》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单元主题是“心志坚毅”。本文是作者宋濂为了送别他的同乡、青年太学生马君则写的。文章记叙了作者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难困苦,勉励马生利用太学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发奋图强。这篇赠言没有空洞的'说教,是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同现在的条件对比,展开具体叙写,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介绍给马生。文章故事性强,人物形象十分突出,他“勤且艰”的经历让人深受感动。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知识积累、学习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文言文阅读不是特别轻松。但是,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他们已初步具备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借助课下注释,通过小组合作、尝试探究等形式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这样浅易的文言文。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充分感知文本内容,感受作者鲜明的人物形象,引导他们学习作者勤奋、刻苦、执着的品格

  三、本课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积累重要文言字词

  2、 感受形象,学习作者求学精神

  四、评价活动方案

  1、 通过反复朗读,师生、生生评价,以使他们充分感知文本内容。

  2、 通过分角色感知人物形象及同学之间的互相点评,教师适时追问,力求多角度把握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勤奋执着的学习精神。

  3、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引导学生利用现有良好的学习条件,虚心求教,认真读书,刻苦努力,以不断提高和成长自己。

  五、教学活动方案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引用名言,谈话导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拉近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

  二、读顺课文,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把“评”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其在读评结合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合作探究课文大意,是为了使学生更充分的感知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角色换位,把握形象

  (设计意图:把“发现”的机会让给学生,以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期通过对人物的品评和分析,感化学生。)

  四、联系生活,畅谈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内容,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渗透德育理念,陶冶学生情操,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引出课题

  幻灯片出示作者简介

  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自主读文

  2、 教师范读课文

  听读要求:注意字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读并能做简单点评

  4、要求学生参考课下注释合作口头译文,标划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问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出示幻灯片检测学生翻译情况

  1、 你能不能从文中找到关键句,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

  2、 各组分别在文中圈点批注,划出描写作者“勤且艰”的语句并组内交流

  3、让学生分角色展示

  (1)“藏书者”

  (2)“乡之先达”

  (3)“同舍生”

  请各小组试以“我所认识的宋濂是个 的人,理由是 。”为句式说话。

  教师追问,引导学生与现在自身学习生活作对比体会宋濂求学的艰辛。

  请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生活谈谈学了这一课有什么启示。

  学生了解作者简介

  学生据注释标记字音

  学生听读标记

  学生尝试点评

  学生合作译文

  学生标划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并准备质疑

  学生质疑

  学生自测展示

  学生圈点批注并组内交流

  班内展示

  学生谈收获

  六、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勤

  宋濂 →成功

  艰

  (设计意图:力求简洁、直观,易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突出板书画龙点睛的作用。)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2

  一、简析教材:

  《送东阳马生序》是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本单元所选文章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而本文重在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文章从容恳切,令人感动。

  二、学情分析:

  本文较长,学生背诵起来难度较大,有些语句分析起来也较有难度,应该提前布置学生加强预习。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本课内容和本单元教学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实词,培养古文阅读能力。

  (2)学习文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过程和方法:

  反复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刻苦学习的精神,激励自己勤奋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实词,培养古文阅读能力。

  学习文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五、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如何用自身体会勉励马生作为教学难点。

  六、教法学法:朗读、自主合作与探究

  七、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能准确翻译“求学经历”一层原文。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并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简介作者与文体特点。

  1、请学生简要交流预习所查阅的作家作品,教师适当进行订正与补充。

  2、关于“序”

  古代“序”有两种: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本文属于赠序。

  《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这是赠序,有别于介绍评价的序。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请学生注意标划字音停顿。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注音书写。最后订正。

  (1)字音:

  嗜(shì)学 砚(yàn) 逾(yú)约 叱(chì)咄(duō) 俟(sì)

  负箧(qiè)曳(yè)屣(xǐ) 皲(jūn)裂 媵(yīng)人 烨(yè)然 持汤沃(wò)灌 以衾(qīn)拥覆 绮(qǐ)绣 缊(yùn)袍敝衣

  多音字: 容臭(xiù) 既加冠(guān) 僵劲(jìng) 日再食(sì)

  通假字: 四支僵劲 支---肢 “肢体”

  皆被绮绣 被---披 “穿”

  (2)停顿:

  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

  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以∕中有足乐者

  盖∕余之勤与艰∕若此

  2、学生自由朗读至少两遍,要求读得准确流畅。

  3、指名朗读。

  4、集体朗读。

  四、默读课文,根据书下注释,疏通大意。三分钟后请学生举手概括回答。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3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序的特点,了解作者的求学精神。

  3、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学习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学习流程】

  一、预习检测(写出本课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词)。

  二、课内探究

  1、指名学生朗读部分重点句子。

  2、指名学生翻译部分重点句子。

  3、思考: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思考: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

  5、思考: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6、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以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词语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教学反思

  应该说,这堂课完成了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也突出了预设的重难点。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在搜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过程中学会积累;为学生搭建有梯度的自学平台,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为学生营造贴近生活的自主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读书感悟的过程中开拓思路,延展思维。这篇文章意在勉励当时的太学生要刻苦读书,说理透彻,文字朴素,很有感动人心的力量。在教学中,采用朗读和探究的方式,感悟到作者艰辛的求学经历和良苦用心,从而正确地看待师生关系,养成勤奋学习,不怕吃苦的学习品质。

  但在,对一些教学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做得不够好。这篇课文较为适合学生学习,特别是可补充部分学生目前的状况,结合农村国家补贴,以及各种资助,现在的中学生读书的困难基本上已经解决,为什么还不能专心读书,甚至拿着各种补贴、吃着资助在学校中混日子等。结合学生中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有较大的帮助。特别是结合学生中的厌学情绪以及各种状况,教育学生既有针对性、又较为灵活,学生容易接受教育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4

  1、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3、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

  重难点

  重点

  ①学习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②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难点

  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一、课前预习案(小组评价)

  1·资料助读

  解题: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生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东阳,现在浙江省东阳市,明朝属于金华府。马生,即马君则,当时是国子监太学生;生,是长辈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作者当时已经69岁。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 同舍生皆被绮绣

  3·、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4)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5)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6)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8)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9)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10) 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11)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二、当堂探究案(自我评价)

  研读、探究课文的内容,深入文本。

  出示问题:

  ① 作者如何写出自己读书时条件的艰难的?(请引用原文回答)

  ② 与作者读书时相比,现今太学生的读书条件样?

  ③通过这种对比,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请用课文有的原话回答)

  三、当堂训练案

  1、第一段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辛和第二段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形成对比。从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2、细读第二段,谈谈在“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之间你赞成怎样的取舍?

  3、.作者认为太学生德不成业不精的原因在于什么?你是否也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

  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含义是什么?

  四、课后训练案(课后评价)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12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作者克服困难、执着求学的精神和意志。

  3.背诵课文。

  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

  一、摘录字词(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生疏、多音、易错字)。

  二、文学常识

  1、作者(名、时、地、评、作)

  2、关于“序”的文体知识。

  三、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流畅)

  四、翻译: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

  五、文言知识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的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及重点句子的翻译,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合舍生皆被绮绣。 (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2、一词多义。

  弗之怠 走送之 益慕圣贤之道 当余之从师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假借于藏书之家 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

  无鲜肥滋味之享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骈死于槽枥之间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门人弟子填其室 或遇其叱咄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含义。

  (1)卒获有所闻 卒: 古义: 今义:

  (2)录毕,走送之。 走: 古义: 今义:

  (3)媵人持汤沃灌。 汤: 古义: 今义: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古义: 今义: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古义: 今义:

  (6)尝趋百里 趋: 古义: 今义:

  (10)右备容臭 臭: 古义: 今义:

  4、词类活用:

  5、特殊句式:

  6、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从致书以观 弗之怠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俟其欣悦。 缊袍敝衣。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腰白玉之环。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媵人持汤沃灌。 尝趋百里外 礼愈至 余因得遍观群书

  补充的还有:

  我的疑问:

  探究案:

  1.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从中看出作者有怎样的求学态度?

  2、 作者通过与太学生学习条件的对比,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拓展延伸: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任意写出一句与“磨难”有关的古诗文或名言警句,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我的积累:

  ②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检测反馈:1.给加点的字注音。

  加冠 叱咄 负箧 曳屣 皲裂 烨然 媵人

  2、翻译: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日再食”的正确译文是( )

  A.每天的第二顿 B.每天吃两顿 C.每天吃第二顿的时候

  4.“以中有足乐者”是指( )

  A.作者认为读书是足以快乐的事 C.作者认为书中有令自己欣慰的'事

  B.作者认为自己家贫而能勤奋读书,这是足以快乐的事

  我的收获: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题及答案

  一、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设计此题,意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文背诵的要求。要求学生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够这么做的原因,既为学生锻炼口语表达的能力提供了一次说的机会,同时通过这样的练习,也能引导学生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最后一问“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可不拘一格,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词语,特别是与现代汉语表达不同的词语,从而积累文言词语,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1、致:得到。

  2、走:跑。稍:稍微、稍许。

  3、益慕:更加仰慕。益,更加。慕,仰慕、倾慕。

  4、患:忧虑,担心。尝:曾经。

  5、俟:等,等到。

  三、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意在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让学生就这一话题开展讨论,最好能有不同的意见。讨论中看法不一致不要紧,通过讨论甚至辩论,更有利于碰撞出学生思想的火花。如果能有同学就此谈到尊师重教与师道尊严的关系,甚至引用“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句,显然有助于将讨论引向深入,应该大力表扬。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相关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03-02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03-28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01-30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11-01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三篇04-03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01-02

【推荐】《送东阳马生序》教案3篇04-16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模板8篇04-22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模板六篇04-23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通用21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