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游恒山记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游恒山记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02 07:16:1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游恒山记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恒山记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游恒山记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游恒山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注释的帮助,正确理解全文的意思。

  (二)在诵读中,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游记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了解恒山的自然人文景观,激发学生崇高的爱国热情,并学习古代学者的实践精神。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柳宗元石笔下的小石潭和苏轼眼中的庭院月色,今天,我们沿着徐霞客的足迹,流连于北岳恒山的山水。

  (二)板书课题、作者

  (三)朗读课文

  ①自读一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②请四位同学分段朗读(指出生读错字音)

  ③听课文录音,注意句间停顿和作者感情。

  ④齐读全文。

  (四)理解文意。

  ①让学生对全文进行口头翻译,将难译的地方做上记号,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

  ②学生质疑,将做记号的难译处在课堂提出。

  ③讲解练习三中难译句子。

  (五)理清全文思路:

  请学生概括各段的内容,理清全文的思路。

  第一段略写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第二段上详写上登顶的经过

  第三段写上登顶后远眺所见景物

  第四段写从西峰下山至飞石窟的情况。

  (六)布置作业。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课后准备关于徐霞客及其游记介绍。

  2、朗读全文,巩固对文意了解,想象自己是徐霞客或导游,按课文内容,做好介绍游览恒山经历发言。

  《游恒山记》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 徐霞客,明代 。霞客是他的 。

  2 下列词注音正确的是:

  A浅阜(fù) 虬(qiú)松 朔(shuǒ)方

  B 间(jiàn)道 汩汩(ɡǔ) 袂(mèi)

  C廨(jiè)不啻(chì) 楂枒(zhā)(yā)

  D 庑(wù) 跻(jī) 翳(yǐ)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台中像群仙,环列无隙。余时欲跻危崖。登绝顶。还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道,遂解衣攀蹑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而满山短树蒙密,楂枒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

  3 解释下列字词:

  像: 还:

  绝顶: 蒙密:

  楂枒: 汩汩:

  4 翻译划线的句子。

  5 这段描写作者登山的过程,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

  6 作者后来爬到了山顶,描写了哪些景物?

  维度B 阅读能力训练

  江水又东,经西陵峡。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口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①相戒②,曾无称有山水之类也。及余来践跻③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④。林中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云表。仰瞻俯映,弥习⑤弥佳,流连信宿⑥,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峡》)

  注: 国山松:姓袁,东晋末人,博学能文,著有《后汉书》一百篇,今不传。一作“山僧”

  7 解释下列词语:

  临惧: 戒:

  践跻: 辞叙:

  弥习: 信宿:

  8 划线的句子可用现代汉语中的哪一句话来代替。

  9 这段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游恒山记》——教学反思

  1、这课对我来说很陌生,没有教过也没有读过。我自己阅读这课时感觉有点难度:(1)生字词较多;(2)课文较长又是古文,加之比较枯燥,朗读诗歌问题。

  2、教学过程中大约要三节课的时间,第一节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节重点是文言讲解翻译;第三节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指导完成练习册。

  目前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时间,经本上是不成功的叫做牵强附会。课文太长了学生对课文不熟悉,但不可能给很多时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好些学生不知所措。教训:充分地给学生学习阅读的时间。

【游恒山记初二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游恒山记》 教案03-07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02-13

《游褒禅山记》语文教案07-01

初二的语文上册教学计划04-02

山坡羊潼关怀古初二上册语文教案01-02

语文上册纸船风筝教案11-15

游褒禅山记教案03-12

初二上册语文教学计划03-26

语文《石钟山记》教案08-23

初二上册语文教学计划3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