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1-31 08:38:40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目 标

  1、 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本次课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快速、果断的.能力

  内 容

  1、 律动组合:学做解放军

  2、 游戏:小鸭子夺旗顺序内 容达成领域目标

  看得见的情绪

大班教案 篇2

  《鼓上的小米粒》这个歌曲非常的活泼,是孩子非常喜爱的,特别是里面的歌词“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的轻,米粒跳得低。”这个形象的语言使孩子对敲鼓的轻重有了具体的认识。于是,在活动中,我利用孩子对这个歌曲的喜爱,和歌曲中形象的歌词对孩子进行了轻重的练习。

  1、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轻重的变化,如老师来敲鼓,孩子们根据老师敲的轻重不同,用身体各种动作来表现高低、轻重、大小等等。

  2、看实验来感受轻重:由于操作材料不足,原本想让幼儿通过亲身感受来理解“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的轻,米粒跳得低”这句歌词。在活动中还是我操作让孩子观察,但这并没有影响学习的效果。我在鼓上放了几颗小米粒然后用不同的力度敲打,这样既能激起孩子敲打的兴趣,又能让孩子用更多的感官来感觉轻重,用眼睛看:米粒跳的高低;用耳朵听:声音的轻响,手臂的力度和和轻重的关系等,让孩子们在游戏的环境中尽情的感受,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敲鼓轻重的技巧。

  3、在唱歌中感受轻重,在孩子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让孩子用声音的轻重来表现鼓的轻重。如:在“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时要求孩子用比较响的声音来表现,在“小鼓唱的轻,米粒跳得低”时要求孩子用比较轻的声音来表现。在唱的过程中让孩子对轻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让孩子自己进行敲打来感受轻重。我还让孩子们一边唱歌曲一边来敲鼓(在桌子上敲打),唱得响就敲得响,唱得轻就瞧得轻,这样孩子们“敲鼓”时用嘴来指挥手的动作,孩子们能较快的掌握。因为嘴巴是发令者,也是驱动四肢的指挥官,用嘴巴来指挥能够随时得到双方面的分辨力与集中力。

  在这个活动中,不仅使孩子们对鼓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且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了敲击轻重的技巧,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代替了枯燥的讲解,用具体直观的物品代替了抽象的表述,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

  每一次活动都会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如:1.在第一环节中,我把米粒放在鼓上敲鼓,原本我是为了让孩子看得更清楚,我在鼓上放了十几粒米,所以鼓一敲,好些米粒都跳到了地板上,前排的孩子就趴在地上捡,如果我放一粒米粒,可能不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2.在让孩子边唱边用肢体动作表现时,我没有给孩子太多的时间去创编,就自编自跳,以至于孩子们的动作千篇一律,都拘泥于我的动作,使他们的想象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在以后的课中,还应该做好更多的准备和更细的思考。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二)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大班数学:趣味统计与分类》相关的文章。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积极参与表演游戏活动。

  2、培养幼儿学会与同伴协商,轮流扮演角色。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熊家的家具、餐具、用品(见p391)头饰等;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有接待过客人或到别人家做客的经验。

  教师预设与幼儿活动情况:

  一、谈话引题。师:你有没接待过客人或到别人家做过客,你是怎样接待客人的?

  二、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复述故事重点部分。

  三、启发幼儿对各个角色的动作表演,学会表现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本节重点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学会复述,初步掌握角色对话。)

  注意:活动调整可以让幼儿分组扮演角色进行对话表演。

  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活动选自语言《小熊请客》。教学时,发现内容虽然有些简单,但孩子通过观看课件的形式,兴趣还是挺高的,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设计故事情景,同时用角色语言进行配音。然后让幼儿学习故事里小动物的礼貌、礼仪,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老师首先应该明确:准备教具材料目的是让幼儿观察画面, 根据画面所传达的信息来学故事,那么幼儿在听、看故事时应该在符合故事大意的基础上,来理解礼貌的好处。至于故事内容通过课件就可以了解。如何让孩子学会懂礼貌呢?这就需要老师适时引导、鼓励孩子能够自己说。

  这个故事比较简单,很多重复的话,幼儿一学就会。应该让宝宝以角色的形式,把故事中的礼貌用语表演出来,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在做这些活动时,教师可以先选出几个胆大的孩子来模仿,当众教给他们如何表现更好些!托班孩子小,在选择角色时需要老师及时的指导,比如:有喜欢熊猫的都站起来学熊猫,然后让他们模仿小熊的.语气去说话等。在我的教学准备中,事先安排了让幼儿动手操作,去给好朋友送食物,但由于我的紧张、疏忽造成了遗漏。

  总的来说,十几分钟的课,既要突出重点又能充分发挥孩子积极主动性,是有些难度的,所以对教学活动中对教材和教学对象要掌握好,重难点和孩子的认知能力要做到心中有数。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主题进入《我要上小学》,孩子们对小学生活也通过幼小衔接系列活动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在平日的观察中发现班级的部分幼儿做事丢三落四,整理物品的能力较弱。特别在我们每次布置好“回家作业”后,第二天总有一小部分会说忘记带了。另外自由活动中孩子们整理的玩具也是比较凌乱,这让我们感觉到要上小学了,整理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的习惯是必须要加强培养的。所以选择这样一个活动,希望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如何才能养成整理和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能正确使用自己的学习用品。

  2、逐步养成整理和保管自己物品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养成整理和保管自己物品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故事图片:鞋子、肉汤、衣袋、火箭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忘记过自己的东西放在哪里或东西丢失的时候?为什么回遗忘或丢失或遗忘?

  二、找不到眼睛

  (一)、故事《找不到眼镜》前半部分

  1、边看图片,边听故事的前半部分

  2、回忆松鼠、狐狸和浣熊是怎样回答熊的问题的。

  3、这些地方可能会有熊的眼镜吗?它的`眼镜可能会在哪里?

  (二)、故事《找不到眼镜》后半部分

  1、听故事后,三位朋友有没有看到熊的眼镜。他们为什么都没有告诉他。

  2、读一读松鼠、狐狸和浣熊三位朋友写给熊的留言。

  3、谈论:熊怎样才能方便地找到眼镜呢?它的眼镜该放在哪里?

  三、讨论:怎样保管自己的物品

  1、如果你也像小熊一样戴眼镜看书,觉得会把眼镜放在哪里?为什么?

  2、谈论:我们有哪些东西需要保管?怎样才能做到需要时立刻就能找到它们?

  3、思考:进入小学 ,我们需要特别保管好哪些物品呢?

  4、我们的学习用品应该放在哪里?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习用品不遗忘、不丢失?

  5、现在我们还在幼儿园,我们怎么保管自己的东西?

  四、延伸

  让孩子每天带一个书包,里面放一些孩子想带到幼儿园的东西,在回家以前各自检查自己的东西是否还在。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各种物体。

  2.让幼儿在添画过程中知道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3.发展幼儿的形象力和创造力。

  4.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绘画经验来丰富画面。

  5.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6.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

  1.用不同大小的圆来组成图形。

  2.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圆形变成不同的图。

  3.能用圆形和添画的能力形成一幅完整的画。

  活动准备

  1. 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圆形。

  2. 各种水彩笔和纸若干。

  3. 胶水和棉签棒若干。

  活动过程

  1. 导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老师今天请了一个会变魔术的小朋友来和大家一起上课,他的名字叫圆圆,圆圆特别喜欢圆形的东西,你们看他喜欢那些圆形的`东西呢?(课件展示)那小朋友们还知道还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呢?幼儿自由发言。

  2.圆圆说我会变魔术,小朋友你们想看吗?(课件展示)出现了一个圆形,圆圆把他变成了一个苹果(添画苹果把和叶),两个圆形,变成了小鸡(添画嘴,眼睛和脚),三个圆形变成了花(添画枝和叶),四个圆形变成了蝴蝶(添画触角)。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像圆圆一样变魔术呢?圆圆说我希望小朋友能用圆形变出和我不一样的东西来,你们行吗?那我们和圆圆一起来变魔术好吗?

  3.幼儿动手作画,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圆圆的作画过程。(配钢琴曲)

  4.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教师可巡回指导。

  5.作品展示和评价。

  教学反思

  幼儿能根据自己已有生活经验再现生活中得不同圆形图案,并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并展示出来,但是他们不能做到一幅画具有完整的意境,只能是想到什么就画什么,感觉一幅画是用很多不同图案拼出来的,没有一个具体的意境。

  教师的欠缺是引导孩子在作画时,画面完整的布局。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2、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3、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学习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丰富有关冬天的常识、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⑴什么时候会下雪?

  ⑵下雪的时候可以干什么?

  2、结合课件配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记住故事主要情节。

  提问: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点评:教师利用问题引起悬念,把幼儿带入丰富的想象和亲身体验中,从而渲染相应的气氛。使幼儿了解和欣赏故事中的语言,体验所表达的情感。对故事有一个宏观的掌握,从而对故事产生了喜爱之情,让幼儿仿佛置身于雪的世界,尽情地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领略雪的风采。故事的意境能帮助幼儿更快地了解故事内容。)

  3、分段演示课件,边讲边提问,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⑴提问:兔妈妈为什么要给小兔堆雪孩子?雪孩子是怎样堆出来的?

  ⑵提问:雪孩子和小兔是怎样玩耍的?它们的心情怎样?

  (点评:听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唱歌,看它们玩得多快乐!通过欣赏动画片,让幼儿在观中品味、在观中感悟,体验雪孩子和小兔愉悦的心情,也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雪孩子和小兔的深厚情义,共享同伴间的快乐友情。)

  ⑶提问:雪孩子为什么不跟玩累的小兔回家?

  ⑷提问:①雪孩子是怎样救小兔的?小兔得救后它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为什么雪孩子融化后会变成一朵白云呢?

  (点评:此环节是为了突破难点而设置的,通过观看动画片使幼儿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知道在一定温度下雪遇热会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成了云。伴着优美的音乐,看着动画片,体会“一朵很美的白云”所带来的意境美及雪孩子本身崇高的品质,并感受到小白兔的忧伤。)

  ③雪孩子牺牲自己救了别人,它是个怎样的孩子?

  (点评:这个问题是激发幼儿美好情感的关键,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使幼儿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答案,使幼儿情感再升华。)

  4、延伸活动

  ⑴引导幼儿继续探索:雪孩子还会回来吗?回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⑵下雪后带幼儿堆雪人、打雪仗,引导幼儿用各种形式进行表征。

  (点评:说明此活动并没有结束,教师从日常活动的行为中继续挖掘雪孩子的献身精神,带领孩子们继续品味人世间的美好情感。从根本意义上领会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真谛。)

  教材分析:

  故事《雪孩子》极有意境,极富童趣,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陶冶幼儿的情操;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使幼儿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学习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这个故事语言生动优美、情节感人,描述了雪孩子和小兔之间真挚的友谊。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简单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体验故事所表达的感情,才能产生共鸣。难点是:通过“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云”使幼儿知道雪变成云的过程。通过演示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大班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渲染活动气氛,形成一种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关系。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爱美的情感和爱春、赏春、护春的意识。

  2 进一步增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爱护花草树木。

  3 丰富词汇:荡来荡去、蹿。

  4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 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重难点:

  激发幼儿爱美的情感和爱春护春、惜春的意识,

  增强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爱护花草树木。

  活动准备:

  1 物资准备:

  ①自制柳条若干。

  ②动物指偶若干。

  ③木偶剧场。

  ④故事挂图。

  ⑤音乐磁带,《春天》《植树苗》。

  2 知识准备:

  课前学习律动《春天》《植树苗》。

  课程模式:

  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操作教具,分析故事-------观看木偶剧-----故事表演------结束活动。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和幼儿随音乐《《春天》》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提问:刚才的歌曲教什么名字?

  春天到了,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变化。

  二、操作教具,解析故事

  1、 教师手持柳条,引出词语,荡来荡去(用身体表示)

  2、 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一幅画,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

  3、 小柳树多孤单呀,猜猜会有哪些小昆虫来陪它呢?

  4、 这时飞来一只小昆虫,背上红红的,还有七颗星,你们猜是什么?

  提问:①小瓢虫飞到柳枝上会对小柳树说什么?

  ②小柳树会不会答应。

  5、 这时又飞来一只小昆虫,像花一样美丽,谁来了。

  提问:①小蝴蝶会对小柳树说什么?

  ②小柳树会答应吗?

  6、 教师学猫叫,引出大黑猫。

  提问:①大黑猫也想荡一荡,小柳树会不会答应?为什么?

  ②大黑猫会怎么做?

  ③大黑猫会不会被淹死呢?它的心情会怎么样?

  教师小结:

  刚才啊,我们听到的其实是一个好听的`故事,名字叫“柳条的倾诉”“倾诉”的意思就是诉说,想要把心里的话说出来的,你们知道吗?“亮宝贝剧场”正在热播这个故事,你们想不想看啊!

  三、观看木偶剧,完整欣赏故事

  1、 故事里都有谁,它们怎么向小柳树打招呼的

  2、 它们停在柳条上都是怎么唱的?

  四、故事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 幼儿分角色扮演故事。

  2、 春天到了,怎么看护花草树木?

  教师小结:春天到了,万物开始醒过来,我们不要摘花、不践踏小草,不攀爬树木,你们能做到吗?一起去植树苗吧!

  五、结合音乐《植树苗》结束活动

  课后反思:

  在本节活动中,先以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以轻松的谈话引导幼儿不知不觉进入主题,再出示各种教具,边讲边提问,师生共同解析故事,木偶剧的作用是为了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然后表演故事,在玩玩乐乐中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捆、扎的方法进行制作活动。

  2、学习两两合作用各种材料装饰作品,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稻草制品的范例若干。

  2、稻草、绳子、边角布料、瓶盖等装饰材料。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设置情景,引起幼儿兴趣。

  师: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勤劳人们在收割完稻谷后,把剩下的稻草制作成各种手工艺品,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看看那些美丽的稻草制品怎样做出来的!(音乐声中幼儿欣赏、交流)

  (评价:对于新鲜的事物,孩子们特别感兴趣,他们利用各种感官,通过看看、摸摸、讲讲,发现了稻草原来可以做出很多好看的东西,也了解到稻草制品是用捆扎的方法做出来的。)

  2、学习捆、扎的技能。

  师:你看到了什么?它是怎样做出来的?引导幼儿说出是用捆、扎、及装饰的方法。

  请你来试试!

  请个别幼儿尝试捆、扎稻草。并得出结论:一个人捆扎较难,最好需要两人合作。

  (评价:通过让幼儿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使幼儿自发地产生合作意识。)

  3、具体讲解一种稻草制品的制作方法。

  1)用捆扎的方法定姿。

  2)装饰。

  (评价:教师的示范讲解对于刚接触到利用稻草进行制作的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发展他们各种智力。)

  4、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师:除了刚才看到的稻草制品,我们还可以做出哪些不同的'草制品呢?请你们找一位好朋友商量一下,你们想做什么?

  幼儿讨论。

  (评价:孩子们借助对周围事物的感性经验,通过相互商讨,从而得出自己要做什么的决定。另外,教师启发性的言语促使幼儿的思维向外拓展,从而使幼儿的创造力更能得到发挥。)

  师:两个好朋友合作做一样,制作的时候还要随时把垃圾放如纸篓中,保持干净整洁。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

  (评价: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将自己的奇思妙想展现出来,而此时教师对幼儿再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帮助,更激发了幼儿创作的自信心。)

  5、结束活动。

  1)幼儿互相介绍作品。

  2)集体介绍。

  (评价:幼儿在相互介绍自己作品的过程中,言语能力得到了锻炼,让幼儿相互介绍、互相欣赏,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

  活动延伸:

  1、继续学习用稻草制作手工作品,并将“作品”用于游戏。

  2、带领幼儿到田间拾稻穗。

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享受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体验同伴互助与合作获得的快乐。

  2.能根据乐曲的结构、情绪、形象,创造性地用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

  3.学习根据故事情节创编并表演律动。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活动前听过《三个小和尚》的故事,理解"挑水"、"抬水"等动作。

  3.活动前看过幼儿用书,了解了小和尚快乐、生气、难受等不同的情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三个小和尚不同的个性化动作。

  1.师幼共同回忆故事,并说出故事主要情节及人物情绪。

  2.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表现快乐、生气、难受三种个性化表情与动作。

  3.教师选出同伴榜样,让幼儿相互影响、相互学习。

  二、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和图片,结合音乐结构和形象进行动作创编并表演。

  1.欣赏a段音乐,感受乐曲结构。

  (1)引导幼儿创编并表演a1段,一个和尚挑水、玩水、喝水时快乐的动作和表情。

  (2)引导幼儿创编并表演a2段,两个和尚抬水喝、抢水、生气的动作和表情。

  (3)引导幼儿创编并表演a3段,三个和尚装病不去挑水、没水喝、难受的`动作和表情。

  (4)幼儿听a段音乐,完整地表演"三个和尚挑水、抬水、没水喝"(a1、a2、a3)等动作。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创编小和尚们动脑筋、握手言和的动作(b段音乐)。

  3.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出各种取水的方法,来表现小和尚团结协作共同取水的情节,幼儿三人一组,用组合动作进行表现(a'段音乐)。

  三、幼儿随音乐根据故事情节完整、合拍地进行表演。

  1.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听音乐完整地表演。

  2.幼儿集体创编结尾造型并进行表演。

  3.教师采取"退出"的方法,让幼儿完整地、主动地练习动作,享受表演的乐趣。

  四、启发幼儿思考。

  教师:为什么到最后三个和尚没水喝?在共同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大家应该怎么做?

  (懂得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将事情做好的道理)

  活动延伸:

  结合社会活动"我会交朋友",学习和朋友交往的简单方法,体验有朋友的快乐。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石头》大班教案 大班关于石头的教案12-19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8

大班教案(精选)08-06

大班教案【经典】08-07

大班教案12-24

大班教案12-24

大班教案12-24

大班教案12-24

大班教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