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17 08:46:1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实用的语文教案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实用的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主人公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2、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3、训练学生通过分析动作、语言及细节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4、引导学生品味含义隽永的词语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

  教学过程

  1、梳理作品主要情节

  让学生快读阅读全文,之后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

  学生总结后教师小结:

  作品围绕葛朗台“爱财—骗财—守财”这一线索,设置了三个主要情节:

  (1)抢夺梳妆匣

  (2)诱骗继承权

  (3)看守密室

  2、分析主要情节,欣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点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抢夺梳妆匣”部分

  (2)讨论

  ①找出描写葛朗台动作的细节。

  (“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②这些动作与他的年龄是否相符?找出其他情节中类似的描写。

  (“在儿女面前哆嗦”“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死前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等等,这些都是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动作)

  ③如果没有“抢夺”这一情节,对表现人物有什么影响?

  (“抢夺”这一情节生动而真实地描写了葛朗台疯狂攫取钱财的丑态,表现了葛朗台贪婪、凶狠、自私的特点。这场风波以太太晕过去为转机,加速了太太的死亡,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3、分析葛朗台的语言,揭示人物性格

  ①“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视钱如命)

  ②“噢,是真金!金子!……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

  (人与人之间就是金钱关系)

  ③“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至死不变的贪欲)

  ④“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对金钱的占有狂,十足的守财奴)

  4、总结、拓展

  结合课文练习三,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案点评:

  通过理清小说情节脉络,品味、鉴赏小说中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深入理解葛朗台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二)

  导入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守财奴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守财奴》。

  指导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

  研习新课

  1、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什么?可他为什么又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什么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什么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什么有什么”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6、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第二课时

  检查作业

  研习新课

  1、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孩子……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又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2、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又是怎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什么?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3、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4、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5、讨论难点: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部分,思考:葛朗台太太是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样的态度?我们该怎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城,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语文教案 篇2

  【单元导读】

  我们在第六单元中,已经感受到我国古代诗歌散文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学习第七单元,会进一步加深这方面的体会。

  本单元共选编五篇课文:三篇古代散文,两篇古代诗歌。《卖油翁》用淡淡的笔墨揭示了耐人寻味的人生道理;《三峡》描绘了长江两岸的壮丽景色,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古文二则》蔡勉旃信守诺言,始终不渝,戴震好学深思,后生可畏;《陌上桑》中罗敷才貌双全,智胜“使君”。《诗五首》记事、写景、抒情,各尽其妙。

  学习古代诗文,应当在初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背诵尤为重要,要善于积累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相关的语言能力。

  【口语交际】

  ——古诗文朗诵

  一、口语交际指导

  培养情趣,读好诗文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有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语言。古代诗文是古代文化的积淀。语言意蕴丰富,凝炼精辟。读好古诗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陶冶情操。

  怎样才能读好古代诗文呢?首先要正确把握古诗文的思想内容,借助于文字,理解其中蕴念的丰富情感。第二,正确停顿,掌握诗文的节奏,朗读语速适中。第三,朗读要充满激情,仪态大方,可以借助表情、手势等表达作品中的感情,达到最佳效果。第四,朗读可以大胆创新,富有个性。

  二、口语交际范例

  城阙/辅/三秦一——风烟/望/五津一——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一——

  [注]“/”是音节划分节奏,“一”表示韵脚朗读的延长音,“×”宏示不是韵脚,一般节奏朗读。

  【口语交际练习】

  任选一篇学过的古诗文,划出朗读的节奏并进行朗读练习。

  【写作】

  ——我将这样度过寒假

  一.创新作文指导

  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像。在作文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功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去创造性地进行写作。

  高尔基说:仅仅观察、认识还不够,必须想像。的确,没有想像,生活便失去光环。但想像必须基于现实,脱离实际的想像便是胡想,空想,写出来的就会缺乏真情实感。比如本学期学过的《基因畅想》、《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还有我们读过、学过的许多童话、科幻作品等,都是作者从生活出发大胆想像的结果。然而想象力的发挥,也不能像脱缰的马,任意奔驰,要充分考虑主题的需要,围绕中心选取富有创新性的材料,大胆想像,精巧构思,使得想像的运用恰到好处。

  这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我们将迎来中学时代的第一个寒假。想像寒假生活怎样度过,必须体现寒假生活的特点,如过年给我们带来的吉祥、喜庆,亲友相聚等,力争写出你想像中的丰富多彩而又有意义的寒假生活。

  二、写作练习

  文题:我将这样度过寒假

  提示:1. 给拟一个副标题,力求新颖醒目。

  2. 发挥想象力描述一个快乐而充实的寒假生活片段,写出真实的生活体验。

  3. 篇幅不少于500字。

  【例文评点】

  我的心愿

  我的心愿,是让地球充满阳光和绿色;我的心愿,是让人类心灵的沙漠不再荒芜。

  面对着沙漠一天天的扩大,而对着森林的不断减少,面对着地下水位不断降低……绿色的地球在一天天的衰老,地球的末日在一天天的逼近。

  儿时,我每当我拿起画笔就会想,是用蓝天色的纯洁还是绿色的生命,是用红色的激情还是黄色的阳光,来描绘这可爱的'地球。而现在我或许只能用一些灰、白,黑来描绘我们的家。我多么希望人们都拿起绿色的画笔,为我们的家画点什么。

  是呀,许多新闻媒体也都在呼吁——环保,环保,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每当我们拿起卫生筷时,脑中往往会闪出一个念头:这会儿不知多少人正在使用它,不知多少筷子已扔进垃圾箱,不知又有多少棵树成为了我们用餐的工具!?然而,我们还是拿起了筷子,做一些所谓为自己的行动。

  如果我们不断地浪费水资源,森林资源……不久以后的地球不知会变成什么模样?如果是绿色的话,这种可能就像白乌鸦一样少。

  我们要绿化人类心灵的荒芜,在人类心中筑起绿色长城。我们要让人们知道,把爱献给地球,献给我们的家,不能只为自己着想。让人们明白,用爱的清泉去湿润干涸的心;撒播爱的种子3_Tr.A,们的心绿起来。让人们明白,地球已经开始了她的反击:一次次沙尘暴的袭击,一次次酸雨的下落,一次次野生生物的灭绝……这无数次的警钟已经向人类宣告:只有大家一起环保,才能缓解这些危机。

  只要我们每人种一棵树,就有许多绿色重新崛起,只要我们每人捡一个塑料袋,便有许多白色的高山被铲平!

  我们还要给那些只为自己,不为地球,只顾小家不顾大家的人撒播绿色心灵的种子。

  露珠的美不在于它的晶莹,而是它滋润了青枝绿叶和含苞欲放的花朵,更因为大阳的升起,它悄悄隐去,让鲜花尽情绽放!

  不要一味地向地球索取,为我们共有的家园做点什么吧!做像露珠一样的人!

  〖点评

  这篇选取社会普通关注的环保问题为题材,立意深远,引人深思,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基于当前人们环保意识淡薄,严重污染环境,破坏大自然,选取“让地球充满阳光和绿色”“让人类心灵的沙漠不再荒芜”作为心愿,大胆想像,构思精巧,语言有强烈的感染力,读来让人震动。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 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并在此基础上说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认清过去语文教学的两点错误认识、各种弊病、不良后果。

  2. 了解序言的一般特点,明确“他序”的写作重点,能从序言中了解原著的基本内容。

  3.说出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或表达作用。

  【学习过程】

  归纳整理

  1.摘记序言的一般特点。

  置于著作正文之前,说明写作或出版意图、著作体例和作者情况等内容。

  有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

  也有别人写的,多评论作者、作品内容,介绍、阐述研究情况。

  2.找出每段或每部分的关键句。

  1 收在这个集子里的就有一百多篇……都应该读这个集子 所以这些文章绝大部分仍然富有现实意义

  2 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其二……

  3 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为什么……?是因为…… 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

  4 圣陶先生在这里扼要地指出旧式语文教学的三大弊病……第一是在阅读教学上不适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而不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

  5 第二种弊病是在作文教学上要求模仿一套程式

  6 第三种弊病就是读书作文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发表思想,抒发感情,而是为了应付考试。

  7 过去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知识课……因而要以讲为主。

  8 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法,其流弊,第一……其次……

  9 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问题:……圣陶先生的看法是…… 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10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11 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借阅读这本集子的机会来对照检查我们自己的工作

  3. 编制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及旧式语文教育状况图(表)。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过去对语文教学的两点错误认识 旧式教育及过去教学的思想基础 旧式教育及过去教学的各种弊病 旧式教育及过去教学的不良后果

  语文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

  不清楚语文是工具,因而照搬旧式教育那一套

  古典主义

  利禄主义 死记硬背古书内容

  生搬硬套作文程式

  追求功名利禄、应付考试

  养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和人形鹦鹉

  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把语文课看成跟历史、地理或物理、化学一样的知识课,因而以讲为主

  把语文教学看成是单纯传授知识

  学生听得轻松随意

  容易习惯于听老师讲解 效果可能很不好

  学生可能缺乏独立学习、工作的能力

  思考感悟

  一.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重要概念、指代词、比喻词。

  1、旧式教育可以养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可以养成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可以养成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

  思考:这三句话的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可以调换,调换后就失去了与前后文的照应。

  2、在阅读教学上不适当地强调所读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地位。

  “不适当地”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不能去掉。删除这几个字后影响句子表达的正确性。这个句子提出了旧式语文教学的第一种弊病。“过分地”强调所读的内容是错误的做法,因为后文说,“假如超过了相当的限度……那就很有可议之处了”。作者认为,“选材能够不忽略教育意义,也就足够了,把精神训练的一切责任都担在自己肩膀上,实在是不必要的”。

  3、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回答:“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不教”应该达到什么境界?结合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谈谈对叶先生这一观点的看法。

  答:

  A、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强调让学生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方法。

  B、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强调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C、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俾学生逐步增益其智能……

  ——强调要注意启发性。

  D、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

  ——强调要注意训练的科学性和反复性

  A、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不教应当达到学生主动钻研的境界

  B、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不教应当达到学生获取阅读和写作技能的境界

  发现创新

  一、.结合学习语文的体会,谈谈对叶、吕语文教育观点的看法。

  此环节可提名学生交流,不必求全求透,重在对学生有所启发

  二、结合文中关于语文教育的论述,探索自身语文学习的若干正确方法。

  如果有时间,课堂上可提名一两位同学谈自己的体会,如果需要,可课前作为预习要求提出。以便部分同学有准备。

  作业:对以上问题作简单书面归纳,准备互相交流。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附: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积累语言。

  2、感受五花山美丽,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仿照课文的表现形式,编写几句赞美景色的话。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1、感受五花山美丽,表达对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大自然。

  2、编写几句赞美景色的话。

  教学用具:

  有关五花山的资料、图片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众多的名山大川,你见过哪些怎么样的大山?

  不同的季节会有怎么样不同的景色吗?

  这节课我们走进五花山,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配乐播放图片)

  板书课题:五花山

  喜欢五花山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二、走近五花山

  请小朋友们放声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课文描写了大山哪些不同季节的景色?

  3、此山为何取名五花山?

  交流成果

  1、出示树叶和词语。

  银杏叶枫叶白杨叶黄栌叶。

  读一读,说一说你认识的树叶。

  它们是什么颜色?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说说为何取名“五花山”。

  三、走进五花山

  1、感受春天、夏天的五花山。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出示句子。

  指导朗读(谁愿意读这句话)

  小结:春天的山真美呀,一切就像刚出生的小娃娃,淡淡的,嫩嫩的。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出示句子。这又是什么时候的山?

  谈理由,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美?

  理解:绿油彩、染绿了(出示图)出示油画颜料

  指导朗读。

  山绿得是这样的美,这样的心旷神怡。

  2、感受秋天的五花山。

  找一找课文哪几节写出了五花山的“五颜六色”?

  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你看到了哪些不同的颜色?

  用笔在文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依次用“——”划出表示色彩的词。

  指名回答

  金黄色

  火红色

  紫红紫红

  翠绿

  找出这些颜色所含的句子,美美的读一读。

  3、教师引读。

  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杏黄色———远远望去……

  火红色———风一吹……

  紫红紫红——跟剧场里……

  翠绿————只有松柏不怕……

  在熟读的基础上,课件欣赏秋天的五花山。

  那么多的颜色,你还会用哪个词来形容它的颜色呢?

  五彩缤纷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

  五花山让我们领略到什么是五彩缤纷,什么是多姿多彩,

  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

  美不胜收

  请全体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吧。

  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练习。

  四、写几句赞美景色的话。

  五花山何止这几种颜色呢,说说还有什么颜色?(生答随机指导写法)

  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蔚蓝色,仿佛——(成了无边无际的.大海)

  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粉红色,仿佛——(天上的七仙女下了凡)

  ……

  1、生开始仿写。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评价。

  秋天是五颜六色的,请你学习作者的写法自己另外选一种颜色,来写写我们美丽的五花山——

  3、展示写话。

  4、小结。

  走进五花山,仿佛走进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置身山中,红彤彤的枫叶把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映得通红,似红霞缭绕,无数的小白桦轻松地挺立在柔媚的秋光下,片片小叶闪着鹅黄色,杨树身上的斑纹犹如小孩眼睛,黑黑亮亮,纯洁无瑕。小松鼠在林中跳跃,美丽的飞龙时常掠过树梢,梅花鹿、黑熊、野猪、狍子也多有出没,更多的小生灵在林中或飞舞或爬行,发出各种声音,很是热闹。天人合一,忘我之情自在外溢。

  五、朗读最后一段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绿

  金黄色

  五花山 火红色

  紫红紫红

  翠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