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独坐敬亭山教案

独坐敬亭山教案

时间:2025-06-29 06:57:40 教案 我要投稿

独坐敬亭山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独坐敬亭山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独坐敬亭山教案(优秀)

独坐敬亭山教案1

  【教学要点】

  1、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教学难点

  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2、写作背景:

  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三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欧阳修虽壮年被贬,仕途失意,但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当好他的地方官,为百姓办事。滁州风光秀丽,欧阳修便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与诗酒之乐之中。

  3、出处: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文忠是他的谥号。

  二、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熟悉课文内容

  1、生字:

  滁(chú) 壑(hè) 酿(niàng) 潺(chán) 琅琊(láng yá)

  辄(zhé) 霏(fēi) 暝(míng) 晦(huì) 伛偻(yǔ lǚ)

  洌(liè) 肴(yáo) 蔌(sù) 酣(hān) 觥筹(gōng chóu)

  弈(yì) 翳(yì)

  2、重点词:

  ⑴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盛的样子。

  ⑵ 有亭翼然而临于泉上者: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⑶ 名之者谁:为……命名

  ⑷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⑸ 野芳发而幽香:香花

  ⑹ 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

  ⑺ 伛偻提携: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⑻ 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⑼ 觥筹交错:酒杯;酒筹

  三、朗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第二课时(阅读理解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重点字词含义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

  同上。

  〖教学过程

  一、第一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⑴ 滁州的地理特点? “环滁皆山也。”

  ⑵ 西南诸峰的特点? “林壑尤美”

  ⑶ 琅琊山的特点? “蔚然而深秀”

  ⑷ 亭的位置? “临于泉上”

  ⑸ “来饮于此”中“此”指? 醉翁亭

  ⑹ 自号醉翁的原因?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⑺ 划分层次?

  第一层:亭的`自然环境。(……醉翁亭也。)

  视觉角度:俯──仰

  空间角度:远──近;大──小;整体──局部──个体

  第二层:亭的得名,醉翁二字的深意。(……寓之酒也。)

  5、小结:

  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二、第二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⑴ 朝暮景色的特点?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⑵ 春夏秋冬景色?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⑶ “乐亦无穷”的原因?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5、小结: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三、第三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⑴ 酒宴上陈列的东西?

  ⑵ 描写“宴酣之乐”的句子?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⑶ 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

  ⑷ 划分层次?

  ① 滁人游山之乐 (……游也。)

  ② 众宾宴饮之乐 (……欢也。)

  ③ 太守宴醉之乐 (……醉也。)

  5、小结: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四、第四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学生串译。

  3、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⑴ 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⑵ 理解本段衬托手法的运用: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⑶ 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

  4、小结: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相关阅读

独坐敬亭山教案2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只有提前做足教案课件设计环节的工作,这样学生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中的知识点。你是否在寻找合适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xx课件推荐 鲸教学设计(篇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重点)

  3、初步掌握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难点、重点)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鲸》(板书:鲸)这篇课文,请问这个字怎么念。

  这个字哪部分表示读音?

  (右边的“京”表示读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什形声字。

  形声字由哪两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形声字由声旁和形旁组成,声旁表示声音,形旁表示意思。)

  这个字的形旁表意正确吗为什么

  (正确。因为鲸生活在海洋里,它的体形像鱼。

  不正确,鲸不属于鱼类。)

  为什么说鲸不属于鱼类鲸属于哪一类动物?

  二、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第二段

  1、生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

  (鲸属于哺乳动物,因为鲸用肺呼吸,是胎生的,这些都说明鲸不属于鱼类。)

  人类对鲸的'认识,是从体形特点到生理特性的。其实,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这样由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的,由此可以看出,人的认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逐渐完善的。鲸不属于鱼类,用“鱼”做偏旁显然是不恰当的。不过,人们约定俗成也就沿用至今了。

  2、学习文章第二段

  1)鲸是哺乳动物,它为什么会在海洋里生活?默读课文第二段。

  2)告诉学生什么叫哺乳动物,并举例说明

  3)出示图片,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鳍、上颚。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

  3、文章其他各段介绍了鲸的哪些方面,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读一读。

  了解文章各部内容,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体会写法:

  (1)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1、出示第一段:齐读这句话——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齐读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2、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3、全班交流,试着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作业:

  1、阅读《走进书里面》32、34篇,做批注。

  2、查阅有关鲸的资料,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3、模仿课文第一段,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一种动物特点。

独坐敬亭山教案3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做足了关于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这样课堂的各种可能情况都尽在掌握。要写好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xx课件推荐 台阶教学设计篇一”,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台阶》是新人教版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八课的内容。《台阶》与本单元其他四篇文章不同,是小说,但也是叙事类作品,主要是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清楚认识到“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全文中有个文眼:“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引导学生抓住这个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个故事的关键,就容易理解父亲的思想性格。

  二、学生分析

  本文立意新鲜,情节朴素感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当适当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三、设计思想

  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时间紧、任务重。基于此,围绕教学过程要紧凑、问题设计要精心,抓主抓重,切中主题,设计了四个问题,教师精讲点拨;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张扬学生的个性;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四、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和意蕴: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情感,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五、重点与难点

  1.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独坐敬亭山教案】相关文章:

独坐敬亭山教案05-09

独坐敬亭山优秀教案09-16

《独坐敬亭山》优秀教案07-28

精选独坐敬亭山教案三篇09-16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11-03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09-30

关于《独坐敬亭山》教案4篇09-21

实用的《独坐敬亭山》教案四篇10-03

独坐敬亭山教案汇总六篇11-01

有关《独坐敬亭山》教案三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