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珍珠鸟》教学反思

《珍珠鸟》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2 09:49:0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珍珠鸟》教学反思【精】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珍珠鸟》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珍珠鸟》教学反思【精】

《珍珠鸟》教学反思1

  冯骥才的叙事抒情散文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本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立意,传神细腻的描写,准确生动的用词,记叙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亲近人的转变过程,揭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

  文本写的非常有趣,但就其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我班的有些学生而言,在理解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我们决定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确立为:通过朗读文本,赏析好词好句来理解文本的中心,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想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感受文章所表现的情趣入手——小珍珠鸟怎样一点点地由对环境的熟悉逐步转变为对人的熟悉,最后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同时,“我”怎样使小珍珠鸟对“我”消除戒心,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作者通过本文中想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和揭示的人生哲理。

  在让学生发现“我”与小珍珠鸟亲近的过程——也就是本节课的主要情节时,由于教师的问题过于琐碎,使得学生难以有一个相对较为完整和独立的思维空间,而且整个过程都是由教师在概括小结,没有寄予学生应有的信任。此环节过程如下:

  师:“我”为珍珠鸟做了什么?能让它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生:因为我没有去伤害它。

  师:为什么说我没有伤害它呢?

  生:因为珍珠鸟经常打扰我的写作,我都没有责怪过它。

  师:在这之前,我是怎样对待珍珠鸟的呢?看看前面的文章。

  生:我知道了。是在文中的第三小结:“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的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

  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师;非常好,这也是我所想要的。

  这样的提问,看上去是师生频繁互动,可实质上仍然是学生围着教师转。如果能够让学生自己仔细地品读文章,相信学生是完全能够自己概括出来的。让学生自主的完成,对学生在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上,无疑是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的。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谈谈感受。发现学生总缺乏鲜活的感受,无法于诵读中将语言文字具体化为可感的形象,借形象的感悟进行理性的提升,获得对课文内蕴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次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质疑,学生提出其中一个疑问,我让学生先看看课文插图然后闭上眼把自己当成珍珠鸟现在就在笼子里,然后听老师念原文中的一段话(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想想你在笼中感到怎样?学生乐于参与,用心去感受,交流时充满智慧、灵性的个性化感受异彩纷呈。我想主要在于我在反思以往教学情况的基础上改变了教学视角,充分运用了原文中的内容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活跃、极富有情趣的情境。让学生经历主动的移情体验、自主探究、自想自悟的过程,真正实现了阅读对话,实现了各对话主体(教师、学生、文本)在互动交往中的超越与创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移情体验,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主体的生命需要,使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去触摸课文精彩的内蕴,课文的“美丽”,有效地沟通了学生的纯真心灵,激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那触动心弦的真实体验多元而不断深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在不断发展,自我潜能也不断释放。

  学生理解了中心,但实践中我的问题过碎,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了限制。以品词尝句为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发现文章的主题。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有了说话的空间,但由于缺乏一定的顺序,学生东一句、西一句的回答不能感受到人与鸟亲近的过程,很难深刻领会中心。因而,评课时结对的曹老师都觉得可对这节课作如下三个改动:首先,将切入课文的问题结合起来,即“珍珠鸟这种怕人的鸟为什么最后在‘我’的肩头睡着了?”,以此作为突破口。其次,抓住几个关键字词品味语言美如“探”即为上上之策。最后,对于文章的中心,可将它由人与动物这一层面上升到人类世界,使整堂课更见其深度。教学的一次次实践,使我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珍珠鸟》教学反思2

  课文《珍珠鸟》是篇略读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根据本文的特点,我的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走进本文,抓住重点句让学生进行理解,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教学时,我主要分以下五个环节进行:1.通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细心呵护和照料珍珠鸟的;3.珍珠鸟是怎样在作者的照料和呵护下与作者一步步亲近的;4.引导学生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5.扩展延伸,让学生了解不仅仅人与鸟之间,并且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

  本节课存在的亮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得主体,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调动学生的进取性。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边放音乐边朗读,让学生发挥想象,幻想一个大森林里住着各种小鸟,其中就有珍珠鸟,再出示珍珠鸟图片。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根据本文是略读课文的特点,我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本事。教学时,根据本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细心呵护、照料珍珠鸟以及珍珠鸟怎样与作者一步步亲近的。学生在弄懂了这两个问题后也就理解了课文资料,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

  2.直奔中心,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来理解课文资料。

  本文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结尾有个中心句,并且课文资料是围绕这个中心句展开的。根据这个特点,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中心句展开,先让学生理解文中重视谁对谁的信赖,小鸟为什么会这么信赖作者,怎样自然而然地引到文章的主要资料。学生弄懂这些问题后,也就理解了这个句子的意思,领会了文章的资料,体会了文章的中心。

  3.以文为本,重视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不但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教学,还要充分利用课文资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资料及中心思想后,引导学生扩展延伸:作者仅仅是想证明生活中人与鸟之间需要信赖吗他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让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白人与人之间更需要信赖,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我的感受。从而使学生明白到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对,才能互相信赖,才能创造出完美的境界。

  以上就是三思语文网小编分享的五年级上册《珍珠鸟》教学反思的全部资料,期望能够帮忙教师们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我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珍珠鸟》教学反思3

  《珍珠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篇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述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完美境界的深刻道理。教学这课时,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效果较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主要从一下两个方面做的: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条为“用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课上,让学生“选取品读自己喜爱的相关句段”,“与自己喜爱的同学分享快乐”,“说说自己最喜爱的理由”,“讲讲自己最想倾吐的心声”。这些资料能够按照自己喜好来学习,能够按照自己喜爱的方式来交流,能够按照喜爱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收获。让学生觉得没有强迫意识,没有厌倦感,学生学习兴趣油然而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同时,简单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良好的学习方式的构成,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展,构成个性。

  二、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明白受到重视。

  本课是一篇词美、句美、情美的佳作,故将教学目标定为“用我的心感受完美的'感情”,“用我的心抒发自己的心声”,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明白的重视。学生透过朗读,认识了大自然的朋友,透过自由品读、研读分析,感受到了我对珍珠鸟的尊重、热爱、感激等,这完全是学生自己阅读实践的结果。教师并没有用自己的思考束缚学生主动用心的思维,没有用统一的标准去统一学生的思想,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妙语连珠,不时有思维火花的闪现。

《珍珠鸟》教学反思4

  珍珠鸟是一篇文旨优美的课文,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文章主旨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因此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这两个方面。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就想如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我”与小珍珠鸟亲近的这一过程,这一过程体会不好,文章主旨的明白会显得生硬。因此我还是让学生透过反复的朗读,仔细的.体会,并仔细观察图,利用这一具体的形象来体会抽象的东西,经过实践,同学们的反应不错,文章主旨水到渠成。

  整堂课教学我都试着根据文章的特点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结果效果十分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极高,普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反思以前上的课总是不能彻底的解放思想,经常不敢坚信学生,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总喜爱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

  因此老师们,把机会让给学生吧,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的空间,他们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珍珠鸟》教学反思5

  《珍珠鸟》属于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生动细腻、富有情趣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一、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呵护下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针对课堂容量及教学流程达到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相识。

  初读课文,在扫清阅读障碍之后抛出一个问题:文章写了几只鸟?珍珠鸟长啥样?学生快速浏览,标画出相关语句。接着让学生交流,初步认识珍珠鸟,感受作者选材时布局谋篇的功力,以及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紧接着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读出此时的感受,为下一步的悟情埋下伏笔。

  2、寻境。

  可是,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们之间相处得如何呢?找到最能表现这种意境的句子。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从文章中去寻找答案。“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一下子映入学生眼帘,多么美好的画面,多么令人感动的瞬间!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品读欣赏感人的一幕!此时顺势激起学生的生活积累:你生活中有过哪些美好感人的画面?通过分享,让孩子们感受生活的美好!

  3、悟情。

  美好需要保护,需要守望,需要宽容,需要奉献,需要信任……那我是如何让珍珠鸟信任的呢?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边读边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孩子们的阅读感悟。我所做的一切一步步得到了珍珠鸟的信任,小鸟居然来到我的房间,和我嬉戏,玩耍,最后竟然像个孩童般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且睡得那样熟!

  4、懂法。

  为了学生能迁移运用,聚焦文章第五自然段,抓住描写顺序的词语去感受作者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的写法。(先是……然后……再……)然后让学生仿照练习写话,描写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要做到言之有序。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这样便更好地将新课标落到了实处。

  二、成功之处

  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里,真正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也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抓住课后题引导迁移运用,让语文的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能力。

  三、不足之处

  学生的背诵没有落实好;品词析句的能力有点走过场,没能做到最好的预设。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来教这篇课文,我会做更全一点的预设,会设计如何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的环节,或自由背诵,或以填空的形式背诵;会增加一个拓展的环节:搜集与信赖相关的名言、人物或事件,引导学生去做一个讲信用的人,能创造和谐幸福画面的人!

《珍珠鸟》教学反思6

  今天我们学习了《珍珠鸟》一课,由于课前没有要求学生预习,我也没有做任何准备,所以只有依靠“灵感”了。不知怎么了,今天上课没有一点感觉,自己都调动不起自己的热情来,后来才慢慢找回来。说来还是学生帮了我。

  一上课,我就请学生听录音,自学课文。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他,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的我的手指。” 当学生听到这里时,都笑出声来,可见他们已经有体会了。从这里我想到,肢离破碎的课文讲解真是要不得,有时,不预习会有更好的效果。

  在课堂上,仿照孙建锋老师,我先后提出了这些问题:“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我相信,同学们一能读得正确、流畅,愿意试一试吗?” “为了更好的学习课文,请自由的、大声的再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标出来。”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也许,你自己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想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请同学们汇报阅读中的感受,让我们共同分享你收获的快乐。” “有声地读书是一种交流,无声的读书是一种思考,最后请同学默默地读读课文,来体会这只美丽聪明的小珍珠鸟可爱与淘气的地主。”

《珍珠鸟》教学反思7

  《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文旨兼美,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所以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想让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并能赏析文章本身。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告诉我们:“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让学生自主地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已经对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还有了相当的背景材料,那么,在课堂上,我就要搭建交互性的展示平台,通过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加深对教材的感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影响,各有所获。反思以前上的课总是不能彻底的解放思想,经常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总喜欢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学生学完课文后,都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为此,在教学结尾,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达出此时的感触,在表达中培养语感。为此,在教学结尾,我请学生在自己的珍珠鸟上写下你自己的感受,

  信赖产生了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心灵相通;

  信赖创造了幸福生活,让我们在快乐中飞扬;

  信赖是一抹阳光,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信赖带给我友谊,使我有了很多好朋友。

  ……

  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对同学的友爱,对信赖的理解,都在情感的体验中得到了感性的理解,在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中提高了道德的'认识。学生有感而发,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爱的力量在学生的生命活动中又一次得到了催生,相信爱心的滋润一定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珍珠鸟》反思

  《珍珠鸟》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的前半部分写了两件事,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对小生灵真诚的、无微不至的爱。后部分,生动地记叙了小珍珠鸟与作者之间逐渐挨近,直至熟睡地作者肩头,对作者真诚信赖的变化过程。教学时,“我”对小鸟的精心照顾、小鸟的变化,两条主线并进。为更好地解决教学重点,让学生阅读后,结合课前导读,确定着重研究的问题: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前后有些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哪里体现出我对鸟的喜爱之情?

  先是由学生围绕问题自主进行读、思、画、批,再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全班共同交流。在学生交流问题的过程中,我有机地穿插了三个引导学生想象思维进行说话交流的问题:

  1、这时,我不理睬小珍珠鸟,而它却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一点也不陌生,假如小鸟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

  2、看插图好好想一想,作者在笑什么?

  3、作者的笑是一种对自己孩子般爱的笑。小珍珠鸟真的把“我”当作亲密无间的好伙伴、好朋友了。那么,小珍珠鸟趴在我的肩上做梦,它梦见了什么呢?通过这些问题为学生创设了大胆想象的空间,允许有不同的见解,引领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主动去与文本对话,学生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驰骋想象,个性解读,发言很热烈。

  总结以上教学,我想,兴趣是学生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去追求、去探索。学习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愿学、爱学、乐学、主动学。让学生享受到课堂学习快乐的同时,又学到知识,发展了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看来,这个学生的“内在兴趣”需要我们老师去认真解读教材,再精心地设计,课堂气氛是一定可以调动起来的。

《珍珠鸟》教学反思8

  感受不一般的爱

  ——《珍珠鸟》教学反思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感受小珍珠鸟与我亲近的过程,体会作者对它不一般的爱,我是这样做的:

  通过初读,学生们都能感受到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边读边抓关键字词进行交流、感受。比如,第三小节,小鸟出生了作者该是多么好奇啊!可他却没有掀开叶片往里看,我问孩子这是为什么?孩子们从他不惊扰中,感受到了不一般的爱。

  第四小节是个重点段,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撞灯绳”,可作者却没采取任何行动,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小鸟的`包容,感受到了不一般的爱。接着,我们又重点朗读了句子,用朗读来加深体会和理解。交流后面的课文内容,我同样采用抓关键字词的方式,并且进行了板书,让学生随着作者一步步和小鸟进行融合,一步步亲近。从字里行间中,学生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小鸟的那种爱绝对不一般,正是有了这不一般的爱,才有了小鸟在作者肩上睡着的结果。

《珍珠鸟》教学反思9

  很久没上公开课了,发现站在台上的我有点生疏于教材教法的把握,有点无力于教学现场的调控。但毕竟是上了,既有收获,亦有遗憾。

  当下的课堂教学追求清晰的板块,简单而又丰满的课堂活动。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设计时尽量体现教学内容板块化,自认为还是比较清晰的。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板块:

  1、初读全文,概览大意——有法可依

  教学时,我让孩子们快速浏览全文,试着用几句话概括地说说文章写了作者“我”和珍珠鸟之间一段怎样的生活故事,并相机点拨启示类的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叙事+启示。通过这样的方法渗透,让孩子们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做到了有法可依。从接下来的几篇启示类的文章的教学来看,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种方法,效果甚佳。

  2、变序教学,直奔重点——以读为本

  本课的最突出“美好的境界”的段落无疑落在课文第13自然段的`特写镜头上,这一幕“人鸟一家欢”的美好境界读来最为温馨。于是,我抓住“居然、竟”这对表达作者出乎意料的词语的品悟,通过指读、评议、配乐读等,在读中体会这和谐、温馨、美好的画面。从教学现场来看,学生在语境的品悟、在学生的互动、在老师的点拨下读得入情入境,在课堂中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效果不错。

  3、合作学习,探究信赖——潜心涵咏

  众所周知,学生的语文素养之一便是对语言的敏感力。那么,如何落实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

  珍珠鸟的哪些举动最能表达这种美好的境界?请选择一处最有感触的地方,圈圈关键词,写写批注。

  也许这是平常每堂课都会做的一项基本功的训练。但在本堂课中,在学生交流完之后,我随之话峰一转:这么美好的境界可得用美好的文字去表达。这两段话中,作者的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于是,学生的话匣子便打开了:

  生1:作者将珍珠鸟写活了,用拟人的手法加以描写,赋予它一定的灵性,读来特别亲切。

  生2:我发现作者在描写时非常的细致,将珍珠鸟的动作非常细腻地表达出来,让我们看到了珍珠鸟在一步一步地与“我”亲近。

  师:是的,这就叫做“细节描写”。

  生3:我还发现,作者在写作时,一会儿将镜头对准珍珠鸟,一会儿将镜头对准自己,两个角色不断地交替出现。

  师:你真厉害,这就叫做“人、物交织描写”。

  ……

  瞧,只要给孩子们一个支点,孩子们便会给你满满的惊喜!这样,老师自然而然地落实了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过渡,从而流畅地转到了第四个教学板块。

  4、学法迁移,练笔实践——以学为本

  基于上面的教学流程,我顺势而导:

  “事实上,平时像这样的温馨场景还有很多。那小珍珠鸟与我相处的那些日子里,可能还会怎样淘气地亲近我?我又会怎样呵护、关爱它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着作者的写法,描写其中的一幕情景吧!”

  于是,孩子们的练笔精彩纷呈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

  教学之后自我感觉良好,但区教研员曹俊老师的一番话让我惭愧不已:“这节课教师教学吃力,言语过多,未能体现略读教学的特点。建议尽量多创造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

  是的,在备课之前我也曾担心本文的学习内容较复杂,学生能在一节课之内将内容学好吗?所以,总放不了手让孩子们尝试在活动中学会方法与言语的秘妙。但,深入反思之后,的确是我们太低估了孩子的学习能力。事后,同级段的孙华芬老师在自己班级尝试着让孩子们自己学习,确实收到了意外的收获。

  可见,放不开的往往是我们自己;担心,学生学不会的,往往是我们的借口!尝试着,在下一次的公开课中重新诠释自己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扎实……学本路上,我们师生携手努力着……

《珍珠鸟》教学反思10

  《珍珠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述了“我”为一种怕人的鸟----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从而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课文写的生动活波,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小鸟与人关系的变化去启发学生,出示两道题:我是怎样善待珍珠鸟的?珍珠鸟又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先自主尝试,然后交流。珍珠鸟怕人,但作者的精心照顾、无尽关爱化去了这一切。作者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巢,让他们住的`舒心,不去惊扰他们,让他们住的安心,正是这种奉献,鸟儿们由不敢出笼,到敢伸出嘴,到在作者书屋里自由飞翔,以至于——喝作者杯中的水,啄作者握好的笔,玩的尽心,乐不思“窝”,竟酣睡在作者肩头!这种“胆性”的开放的背后,是关爱做的桥梁,信任作的基础.不但让学生们明白要爱护动物、善待生命,并且深一步启示了孩子们——信赖是人与动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础。由此,我在讲授本课时,注重启迪,自我领悟,.让学生熟悉课文、理解知识.

  但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熟悉课文、理解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个性体验、与作者交流、体会情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采取多种读的形式,没有让学生与作者心灵交会,尤其是文中作者猜到小雏儿的出生、看到小雏儿肥胖的样貌、呢称“小家伙”、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注视小鸟儿沉睡的语句,应当让学生们读出情,咀出味,感知作者那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对鸟儿关爱之情,让孩子们在活力四溢的朗读中,得到深刻的感悟与永恒的记忆。让学生明白读本好书就是与一位伟人交流。课后深知“讲解只能使人明白,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就应先从朗读入手。

  在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读书,感知课文的语言。让学生的体验感悟经过他们的朗读表现出来,所以,如何让学生在自我的课堂上,真正用情去学,用心去学,发自内心的喜欢语文课堂也是今后教学中不断追求的目标。

《珍珠鸟》教学反思11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述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舒适,温暖又安全的家,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课文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从以下四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感受小鸟的可爱

  首先播放珍珠鸟图片,让学生认识珍珠鸟,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十分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真实而可贵,是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根据这些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二,品读课文,感受完美境界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对课文优美形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潜力,透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在教学课文第6自然段时,让学生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边有感情地朗读。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我适时推波助澜:"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完美的境界啊!这多像一幅画啊,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学生的灵感被激发起来,有的说叫"人鸟之情",有的说叫"亲近的情意",还有的说叫"信赖",于是我用"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你像个诗人""你像个哲学家"等充满欣赏和赞美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意。

  三,研读课文,感受人鸟之情

  透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完美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完美的境界吗显然,这时应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研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那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的笔尖",而"我"却只是"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这时,鸟儿接近"我","我"接近鸟儿,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勾通,是零距离的接触,是一种互为欣赏。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完美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完美境界的幸运。

  四,再读课文,评价"信赖"

  在学生透过欣赏性阅读获得情感满足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让学生谈读后感的评价性练习。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依靠的是信赖";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多么完美"。我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我们经常问问自己对别人付出了爱心吗有没有尝试着与别人勾通……如果用心去做,那么,也许就会得到很多朋友,会创造很多完美的境界……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能够说是作家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大家手笔的匠心独运。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毕竟,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透过现代信息技术展现的丰富表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导入之后,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看幼鸟,成年鸟的生活照片,透过图文对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课文,找出描述珍珠鸟可爱,表现人与鸟相互信赖的句子,词语,感知语言中蕴含的感情色彩。最后,透过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信赖"的理解。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地整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用心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课上的提问过多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品读,而过多的品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又不利于学生理解潜力的提高。两者如何协调值得深入思考。

  这一节课留给自己的反思很多,争取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不断的进步。

《珍珠鸟》教学反思12

  珍珠鸟是一篇文旨优美的课文,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文章主旨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所以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这两个方面。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就想如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我”与小珍珠鸟亲近的这一过程,这一过程体会不好,文章主旨的`理解会显得生硬。所以我还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仔细的体会,并仔细观察图,利用这一具体的形象来体会抽象的东西,经过实践,同学们的反应不错,文章主旨水到渠成。

  整堂课教学我都试着根据文章的特点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结果效果非常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极高,普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反思以前上的课总是不能彻底的解放思想,经常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总喜欢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所以老师们,把机会让给学生吧,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的空间,他们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珍珠鸟》教学反思13

  《珍珠鸟》是一篇略读课文,它语言清晰,明快,像一潭清泉,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根据本文的特点,我的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走进本文,抓住重点句让学生进行理解,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教学时,我主要分以下五个环节进行:一通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二作者是怎样细心呵护和照料珍珠鸟的,三是珍珠鸟是怎样在作者的照料和呵护下与作者一步步亲近的;本节课存在的亮点: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根据本文是略读课文的特点,我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时,根据本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细心呵护、照料珍珠鸟和珍珠鸟怎样与作者一步步亲近的。学生在弄懂了这两个问题后也就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

  二、以文为本,重视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不但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教学,还要充分利有课文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后,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人与鸟之间需要信赖吗?他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让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白到人与人之间更需要信赖,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明白到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对,才能互相信赖,才能创造出美好境界。

  不足之处:

  1、忽视学生课前的准备工作。

  课前不够重视学生的预习,所以,当我要学生说说珍珠鸟的特点时,一部分学生由于事先没有搜集到这方面的材料,所以不敢发言。另外,由于部分学生不熟悉课文内容,上课时只做旁观者,坐在那里不作声。今后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朗读形式比较单一

  略读课文是以学生自读为主,而在这节课中我忽略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朗读形成比较单一。今后将注意这方面的教学。

  3、教学语言不够生动

  教学时我的语言不够生动、精炼,缺乏感染力,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启发学生的少,点拨过于直接,语言不够生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珍珠鸟》教学反思14

  一、初读课文,感受小鸟的可爱

  首先播放珍珠鸟图片,让学生认识珍珠鸟,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真实而可贵,是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根据这些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二、品读课文,感受美好境界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对课文优美形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能表达作者喜爱之情的句子,在小组之内讨论交流,而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在班级内依次交流自己的.句子,组与组之间不能重复。

  例如,第十一自然段,学生分析“挨近、蹦俯、喝茶、偏……”一系列动词写出了珍珠鸟的形象,表达作者喜爱之情。这时,我适时引导:运用了什么描写?学生立马回答“动作描写,写出了珍珠鸟的顽皮可爱”。这样通过句句分析解决文章重难点,还能提升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融进语文的学习中。

  三、研读课文,感受人鸟之情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吗?显然,这时应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研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的笔尖”,而“我”却只是“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这时,鸟儿接近“我”,“我”接近鸟儿,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勾通,是零距离的接触,是一种互为欣赏。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美好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毕竟,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展现的丰富表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课文,找出描写珍珠鸟可爱、表现人与鸟相互信赖的句子、词语,感知语言中蕴含的感情色彩。最后,通过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信赖”的理解。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地整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这一节课留给自己的反思很多,争取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不断的进步。

《珍珠鸟》教学反思15

  《珍珠鸟》是一篇描述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作家冯骥才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

  在讲课过程中,当我问到:“小鸟为什么不怕我了呢?”有学生站起来根据课文的资料总结到:“因为作者为刚来家的小鸟安排了一个安全的住处,又茂盛又幽静。珍珠鸟做爸爸妈妈了,作者决不去惊动它们,每一天精心为小鸟一家添食加水,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看它们,让大鸟和小鸟们无忧无虑地生活。”

  学生回答得很对,他把课文资料作了概括。就在我想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时,赫赫突然站起来说:“教师,我觉得作者所做的这些加起来,也不如给珍珠鸟自由,让它生活在大自然中好。”我不由得一惊,多么有思想的孩子!他敢于质疑大作家的文章。他平时的谈吐也异常有个性,好像对人生总是有自我与众不一样的看法。

  细想这篇文章,是不是确实有令我们质疑的地方呢?电影《金刚》中的大猩猩,比人类强大却遭遇到了人类酿造的杯具。课文《珍珠鸟》中的珍珠鸟比人类弱小,因而成了人的笼中鸟。作者由这个与鸟的故事引发了:“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的感慨,这是不是杯具?这是关系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甚至是人与整个世界的多元复杂的问题。地球不只是我们人类的唯一,该怎样和众生彼此信赖,互相尊重,共同分享甚至达成“天地与我并存,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至高境界?……

  沉思片刻,我说:“赫赫的这个观点很有价值。我们来看课文,作者给珍珠鸟真正的自由了吗?”学生细读课文了解到:“作者并没有给珍珠鸟真正的自由。小珍珠鸟之所以能自由活动,也是因为它小,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文中并没提小珍珠鸟的父母能自由地活动。而小珍珠鸟之所以站在窗框上没飞出去,可能也是因为小珍珠鸟的父母还在笼中的`缘故。”

  我说:“是啊,看似小鸟眼前的自由,也只可是是在房间活动,它压根不明白窗外的世界有多宽广、多美妙。文中的大鸟总是生气地叫着,再三呼唤,它是要告诉小鸟什么呢?”有的同学说:“大鸟是要告诉小鸟,小珍珠鸟的欢乐是有限的。等小珍珠鸟长大就会像它们一样被关在鸟笼里。”我说:“是的,小珍珠鸟的欢乐是有限的,是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的自由。原本自由的大珍珠鸟明白人类的残忍,因为不能忘怀的恐惧,它们从身体到心灵剥夺了对人类的信赖和对再度拥有自由的期待。那应对小珍珠鸟的信赖,作者该不该放掉珍珠鸟呢?”同学们都说作者应当放掉珍珠鸟,那相关的问题又来了:“假如把珍珠鸟放掉,鸟会不会飞走呢?”同学们立刻意识到:“笼中鸟”因为人类的长期豢养,已经失去了独立生活的本事。他们有的说小鸟可能会重新锻炼自我,会飞向大自然的。有的说,小鸟会在笼中继续过这种不自由的生活。因为离开了人类,它们已经无法生存。

  我说:“你们的回答让我想到了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易卜生的著名社会剧——《玩偶之家》。女主人公娜拉出身中等家庭,美丽活泼,天真热情。可是因为自我经济不独立,不自觉地成为丈夫的应声虫,成为丈夫的影子。当她最终最终看清了自我的‘泥娃娃’处境,发现自我只可是是丈夫的“玩偶”时,她愤然离家出走。可是在那个素把妇女当作玩偶的社会里,娜拉真能求得独立解放吗?茫茫黑夜,她又能走向何处?鲁迅曾发表过著名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在演讲里以一个读者的身份给予了解答:娜拉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鲁迅认为妇女要摆脱任人摆布的地位,必须获得与男人同等的经济权。同学们,娜拉就像我们文中的珍珠鸟。小鸟在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旦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又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的翅膀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能够走,可能会饿死。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发表自我的想法,硕硕说:“我们从此刻起就要锻炼自我独立生活的本事,别想着长大了依靠父母。因为父母早晚有一天会离开我们。父母是我们最信赖的人,他们都无法依靠,别的人更不行。在这个世界上最靠得住的人是自我。”……

  赫赫的一个观点,引发了学生们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和感悟。这篇课文的解读可能有些游离了课文的主旨,可是我们的课堂为什么非要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呢?它应当让我们去了解更加宽阔的人性空间,时刻观照自我所处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现实和内心。

【《珍珠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珍珠鸟》教学反思11-15

《珍珠鸟》教学反思07-14

珍珠鸟教学反思08-14

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02-27

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03-30

【热】《珍珠鸟》教学反思04-12

《珍珠鸟》教学反思【热】04-12

珍珠鸟教学反思(精选17篇)09-28

《珍珠鸟》教学反思(15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