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优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优秀

时间:2024-03-06 06:57:1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优秀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优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优秀1

  1、紧扣标题,打破顺序,直奔主题

  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课题,以挖掘同学们的潜能,理解课题意思。接着,重点讲解第三部分内容,通过反复诵读文中周恩来两处以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铿锵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制造悬念,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使同学们追索:是什么原因迫使周恩来有这等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呢?然后,再回过头来学习第一、二部分内容。于是,第一部分提到的“中华不振”和整个第二部分这一全文中的重点内容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逐个串讲,不仅耽误时间,听起来也索然无味。

  2、朗读对话,理解字词,体会感情

  (1)对第一部分内容中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部分加以重点指导,再现伯父当时悲伤与无可奈何的神情,以及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神态,同时通过理解词语展示人物的神情,从而达到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目的。

  (2)抓住“耀武扬威、得意扬扬、紧握拳头、只是劝劝、哭诉、衣衫褴褛”这些词语,朗读第二部分内容,使租界里洋人、巡警的丑恶嘴脸以及受欺凌百姓的形象跃然纸上,同学们也知道了周恩来因此而明白了“中华不振”的含义,和他立下了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3、拓展文本,直面历史,报国立志

  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的一份租界背景资料,让孩子们直面历史,心海难平,心有所向,从心底深处唤起民族意识,萌发初步的报国之情。当孩子们读到“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时,我说:“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是怎么想的?你要为谁而读书?为国家的'什么而读书?”进行指名回答。有的孩子说:“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振兴起来了,我要为国家的繁荣而读书”;有的说:“我要为国家越来越兴旺而读书”;还有的说:“我要为国家达到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而读书”……同学们心潮澎湃,热情高涨。

  最后请同学们看课后习题中的“阅读链接”,它是周恩来去日本留学时回到母校,给同学们写下的有名诗篇。我让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并和同学们讨论发言,讲一讲这首诗的意思,学习前辈们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优秀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散,但细读之后,我发现全文有一个支点,那就是“中华不振”。我就抓住这个核心线层层展开,让每一个文字因为“中华不振”而立在学生眼前,活在学生心中。

  学生品读课文中表现“中华不振”的语句词时,从而体会到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经过分析,我发现对学生来说最为直观的语段是第16自然段,于是我抓住此典型事件让学生去品读“中华不振”,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同时想像当时的画面,学会换位思考,变换角色,从而更深切地感受周恩来读书目的的可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优秀】相关文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08-04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15篇)01-0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15篇08-19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13篇04-1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03-16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通用15篇02-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04-0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03-3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15篇12-04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15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