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说课稿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说课稿

时间:2022-07-14 16:39: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说课稿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说课稿1

  经过认真准备和反复打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课的联片教研研讨课教学终于尘埃落定,回想这节课的教学,有收获,也有不足,现结合磨课、上课及评课情况反思如下:

  1、将自己的平时经验运用到本次教学设计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我设计了教学环节的包含“导入新课”“整体把握”“重点研读”“深入探究”“拓展延伸”五个环节的教学流程,追求由浅入深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层层深入、思路清晰的教学环节设计使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部分设计的思路得益于几年前所参加的“师慧杯”说课比赛。当时在设计品析语言时,为了能与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相符合,我设计了教师示范、引导品析、自主品析的步骤,降低了难度,且起到了步步引导的作用。本次的“概括事例”环节依照的正是自己以前的思路,重点研读部分针对普通学校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逐层深入的引导。针对学生的困难我设计了给例子让学生进行判断、分析例子的优劣从而总结出概括论据的方法,再引领学生进行概括,最后让学生自己尝试概括。这样的步骤,发挥了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教给了学生概括论据的方法,获得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认可。

  2、通过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我找到了教学的平衡点。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著名哲学家周国平的哲理性文章,教材将之编在议论文单元,文章主要运用例证法对观点进行了论证,是引导学生进行概括事例概括与分析的好例子,此外文章论点中所出现的“灵魂”一词比较抽象,难于理解,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对其进行具体解读,从而真正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在说课时,我的设计更多地倾向于问题教学,中心备课组的刘文治老师提出应该进行“文本”的教学,顺着刘老师的.思路,我对“灵魂生活”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十二中的姜定宇等老师在肯定我的重点研读的环节的同时,又提出了拓展部分体现情感教育的建议,让学生联系自身理解灵魂生活的内涵,并使自己的灵魂高尚起来。这些建议启发了我的思考,使我的教学设计不断臻于完善。

  3、不断地交流、磨课使我受益匪浅。

  与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值得我反思,同样教学前的一次次教学设计的修改、一次次磨课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备课伊始,我就得到了本校张英洛等老师的帮助,我将自己的思路和困惑说给她们,她们热情地给我提建议,开阔了我的思路,使我的备课不断走向深入。之后的校内试讲,又得到了刘晴等老师的全力支持,因为本年级的这篇课文已经学过,无法进行试讲,与刘晴老师联系,在初三进行试讲,又得到了她们的帮助,教研组老师的热情帮助,极大地帮助了我。

  除了来自校内老师们的帮助,本次研讨课的准备,我有幸得到了十二中姜定宇老师的深入指导,还有中心备课组顾彩虹老师、南苑中学刘爱丽老师的指导。三位老师的指导使我获得“柳暗花明”的启示,不仅让我的思路得到了拓展,同时也将我的思考引向深入,使我不断认识问题,改正问题。如整体感知环节第一个问题的设置最初的设置时这篇文章是作者针对现在社会什么现象而产生的思考,学生在分析时出现了歧义,找到了少女的例子,我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修改,将“现象”改为“问题”,仅仅一词之差,之前出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还记得顾老师说的一句话“学生的理解、回答出现问题,我们教师就要考虑自己的提问是不是有问题”。多次的磨课让我从这些经验丰富的中心组老师身上学到了实用的教学技巧,更学到了严谨治学的精神。

  姜老师说,真正对于自己有用的是准备课的过程,那个是很辛苦的过程,但是也是最有价值的阶段,它会让人在辛苦的同时获得丰厚的回报。回顾自己由备课到磨课再到上课的点点滴滴,我深刻感觉确实如此,自己辛苦着并收获着。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治学如此,我想教学也应如此。虽然达到第三境界很难,但是那应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一节研讨课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大的,但每一次的备课、磨课让我收获了很多,它让我更加清楚的看到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让我更加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促使我不断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我将坚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也许自己的教学不会最好,但是我会永远追求更好!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说课稿2

  说教材:

  (一)说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后简称《新课标》)阶段目标规定:7~9年级的学生,应阅读简单的议论文。教材编写建议部分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为议论文单元,从题材角度被归为“社会”范畴,这几篇文章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体现了教材编排对人与社会的关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也不例外。作者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关注到:“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下,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因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最终导致了灵魂的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因而他在进行分析论证之后提出了自己对年轻人的祝愿。本文的安排,不仅能让学生所学议论文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还能使学生受到有益启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说重点难点:

  这一课属于人生感悟和道德修养类文章,作者的观点与学生的认知经验很难处于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的平台,使得文章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空泛,学生也许只能理解到文中所举事例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而对于中心论点本身却很难有透彻的理解。造成这一原因的根本在于一个关键的抽象性的词语---灵魂。这既是课文观点的焦点所在,也是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的道德修养人生情趣得到提升的关键所在。据此,本课中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1、作者的论证思路。2、严谨的论证语言。

  难点:对于“灵魂”含义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说目标:

  《新课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表明: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据此,本课目标也从这三个方面来确定。

  每一具体目标都根据《新科标》精神来确定。课程目标总目标的第一条就提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7~9年级阶段目标阅读部分提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前后文语言内容的联系分析,理解“人是一支能思想的芦苇”在文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深刻含义。

  (2)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习本文以事例为主、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和清晰严谨的论证过程。

  (3)能区分论点与论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文章论证过程的分析,画出文章结构图,感受作者严谨的论证语言,理清文章思路。

  (2)在对于灵魂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引导学生依据文本进行阅读思考,进一步培养从文中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在对文中所举“灵魂高贵” 事例的分析过程中,感受人物高贵的精神世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文章事例的分析体会,理解体会高尚的精神追求所产生的巨大力量,从而认识拥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的高贵。

  (2)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关照自己的心路历程,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结合文章论述,引导学生对外在的物质利益和内在精神追求进行权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 说学情:

  1. 说已有知识和经验:

  (1) 学生在小学和初一语文学习过程中已经了解了比喻这种修辞方法,可以借助这一知识来分析本文第一段引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 在第一单元和本单元前两课议论文的学习中,学生了解并掌握了简单的议论文知识。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区分中心论点和引证、例证内容,分析中心论点与论证材料之间、名人事例与普通人事例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归纳判断。

  (3) 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始,学生就在不断练习以文为本,从文中提取有关信息来理解文章的方法,所以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从文中提炼信息,然后进行归纳整理,理解“灵魂”的深刻含义。

  2. 说学习方法和技巧:

  自主合作应是本节课重要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默读整体感知课文;对于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内容要借助朗读,调动视觉听觉促进对文章思路、内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对于难点“灵魂”含义的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从文章中提炼有关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3. 说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新课标》基本理念显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建议部分指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从知识内容角度来看,在复习巩固原有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本文论点和论据应该达到比较明确的区分,对于文章论证语言和论证思路的分析、“灵魂”一词含义的探究,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充分展示阅读理解能力较强学生的特长,使能力较弱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受到带动和启发。前者理解表达,教师引导点拨,后者理解接受,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先进带后进,最终使所有学生达到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掌握。

  从思想认识角度来看,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引导每一位学生结合课文来关照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周围社会,找到自己灵魂的高贵之处并引发自豪感,或确立一个“高贵”的目标从而向善而行。使所有同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课堂引导下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 说教法:

  1. 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新课标》教学建议部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四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借助教材观点与常规思想之间的差异,向学生提出问题,调动其固有的对“高贵”的认识,在学生认知经验与文章观点之间制造矛盾,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为课堂创设积极、热烈的学习情境,为课堂结尾部分引导学生打破旧有观念,建立或提升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下良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新课标》基本理念显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建议部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据此,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对文章内容进行自主阅读、理解;然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加深认识并修正自己的知识见解,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使之完善。

  3. 默读把握,朗读感悟:

  《新课标》教学建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

  默读是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主要方法,本文是自读课文,只安排一课时,篇幅又比较长,默读能够加快阅读速度,并且学生在默读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文章局部进行重点关照,使学生能快速、全面地把握文章内容。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另一重要方法。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引证法运用和作者严谨的论证语言仅靠一遍默读,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调动眼、口、耳三种感官来加强对文章语言的感受和理解;文章最后一段是作者最自己的论证做一个总结并表明文章主旨的段落,因此引导学生朗读,使之受到思想启迪并有所感悟。

  四. 说教学程序:

  1. 教具学具准备:

  《新课标》教学建议部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基本理念部分显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因此,课堂阅读教学应以教材为主,对于文章思路图过大,难以板书展示的问题,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展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使用只能起必要的辅助作用,决不可以其代替文本,或弱化对文本的阅读。

  2. 设计思路:

  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分析题目、推想论点——阅读文本、验证论点——搜集证据、证明论点——理清思路、分析语言——拓展延伸、自我感悟——结束寄语

  3. 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课堂开始由两个问题引起学生对自我的关照并调动其固有思想观念:

  你觉得你自己是高贵的人吗?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高贵的?

  (学生受世俗观念的影响,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应该是以人的金钱地位、形象气质来判断人的高贵与否。将自己与高贵联系起来更是他们不可能想到的,大部分学生可能都会摇头)

  借助学生回答自然引入课文阅读:

  很多同学都觉得自己不是高贵的人。好,下面我们来学习“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课。学完之后你再来看你有没有新的答案。

  (《课标》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开头就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得到激发,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使他们能积极地投入到课文阅读之中;也为课文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情境)

  (2)分析题目、推想论点:

  板书题目以后提出问题:看到这个题目之后你觉得本文应该写什么?

  (学生可能得出的答案:全文就在写“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为什么说“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作者会找出各种理由来证明“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不管学生的语言怎样组织,回答一般不会脱离“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句话。)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其分析这是不是本文中心论点:

  从你们的回答来看,都没有脱离“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句话,那么它是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呢?(可带领学生复习论点概念:论点是作者的观点、主张、态度等。根据前面六课议论文学习的经验,学生应该能够推想出它是中心论点。)

  (3)阅读文本、验证论点:

  那下面我们来默读一遍课文,看看这句话到底是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复习论证方法:引证、例证、喻证、对比论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印证“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不是本文中心论点。学生应该会说是,并将后文例子拿出来证明)

  (4) 搜集证据、证明论点:

  在确定论点之后进一步引导:作者又选取了那些材料、怎样论证这个论点呢?

  (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按照课文顺序将引证、例证都找出来;二是只找出事例却忽略了前面的引证内容。如果是前一种情况,就先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的思路和作用。如果事后一种情况,就在学生分析完事例之后在引导其关注开头引言的作用。)

  对于第一段思路的分析可作如下引导:

  “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把人比作芦苇(复习比喻修辞方法),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应该能够比较容易的找出“脆弱”一词)作者用这句话是为了说明人的脆弱吗?(学生朗读课文,促进对语言的感受和理解。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语言之间的联系,感受作者严谨的论证语言和结构:文章开篇先引述帕斯卡尔的名言,然后对这句名言进行解释。“可是”一转,指出“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都高贵的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这样,由名人名言深发出自己的`观点,更见文章观点深刻,见解独到,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当然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是退一步说理,以退为进,辩证地看问题,是文章说理更严密。转折词“但是”引出“人的高贵却在于它有灵魂生活”,文章的中心论点水到渠成的得以确立,明确集中,毫不含糊。接下来两句话,对文章中心论点稍作解释,说明内心世界的差异决定了人的高贵、平庸乃至高贵、卑鄙。)

  对于事例内容,可借助分层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归纳提炼,梳理思路:

  同学们已经说到,作者列举了五个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这些事例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下面请同学们给这几件事分层并说明分层理由。

  (这部分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互相促进。找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用来概括前三个事例的共同点——这句话根本段下文内容的联系学生应该能很容易看出,可是要让学生回头联系上文内容会有一定难度,所以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其通过对 “一切贤哲”这一词语在文中意义的分析来启发学生联系上文两个事例;找出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由“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引出下文两个普通人的事例,了解作者由特殊事例到普通事例,自然引出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并提出文章主旨结束全文的论证思路。

  (5)分析语言、理清思路:

  在文章阅读将要结束时,学生也只能得到一个观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可是至于“灵魂”一词究竟指什么,学生很难有清晰的概念。所以在其它关节全都打通以后,再次引导学生再次关注文本)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个灵魂到底指什么呢?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信息:“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看到读书少女,缅怀纯正追求;看到参观青年,感叹有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最后提出祝愿,保持纯正追求。综合得出:“灵魂”指的是“精神追求”。”)

  (最后一层窗户纸被捅破,学生豁然开朗。然后出示投影片,带领学生回顾全文写作思路,使学生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6)照应、拓展、启迪、感悟

  文章学完,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开始时的问题:你觉得你是高贵的人吗?或者你有高贵之处吗?从你身边的人身上,你发现了他们哪些灵魂闪光之处?

  (此问题的回顾提出,照应开头,使学生在学完本文之后,打破旧有观念,建立新的认识,并关照自己内心,关注周围社会,人生观、价值观得以重新建立或提升。)

  (7)结语:

  也许你没有富足的家庭,没有显赫的父母;也许你长相平凡甚至丑陋;也许你衣着简朴甚至寒酸。千万不要因此而自卑自弃,因为你可以有思想有追求,有丰富的灵魂生活,你是高贵的。所以,请昂起你高贵的头颅,向着那个纯正的目标,不懈追求!

  4. 板书设计:

  阿基米得——圆 重于 生命

  第欧根尼——阳光 重于 权位

  王尔德 ——才华 重于 财富

  少女 ——读书 不闻 嘈杂

  青年 ——展览 排除 困难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

  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道德修养中的第四篇课文,学习这篇文章,要在理解内容、揣摩语言基础上,体会课文蕴含的情或理,受到有益的启示,并学习议论文用事实和道理进行论证的方法。

  《课标》中在阅读部分提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在教学建议第三条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中提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二点、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根据《课标》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概括事实论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理解文章是如何举例论证的。

  教学难点:与学生探讨出灵魂的真正含义。

  二、说学情

  ①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三、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次活动课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和展示。

  具体做法如下:

  ①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利用多媒体)

  ②合作法——拓展资料,交流心得。

  ③演示法——个别展示,丰富体验。

  其中,演示法是本课最主要的方法。在课前大量资料积累准备的前提下,让学生以丰富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来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四、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初一语文在现代文阅读中主要以记叙文为主,教给学生记叙文的分析方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初二北京版语文课本把议论文引入重点教学内容,在记叙文教学基础上,学习议论文文体,让学生理解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训练学生概括事实论据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也有正确导向,引导学生要保持纯正的追求。

  (二)学力培养: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三)指导方法:

  课前积累和准备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每一次读书活动,我有序的指导学生:

  ①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②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③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④悬念法——带着问题,积极思考。

  ⑤感悟法——撷取要点,阐发感受。

  同时也注意指导训练学生:

  ①学写读后感。

  ②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由本课中心论点引入,提出本课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作者是如何举例来论证这一中心论点的。

  2.解决重点的过程

  ①引导学生研究2---6段的内容,(点拨)根据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快速阅读,独立解决下列问题:作者为了证明“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一观点,选用了哪些事实论据?(小组讨论,要求学生用纸条写出)

  ②展示学生答案。

  ③然后屏幕展示:

  A、阿基米德在剑向他劈来时依然专心研究“圆”。

  B、第欧根尼不顾显赫人物亚历山大的询问继续他在阳光下的沉思。

  C、王尔德在外国旅行中只带内在的精神财富。

  D、一个少女在嘈杂的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的读书。

  E、青年学生自备学费赶到北京欣赏世界名画。

  ④教师点拨: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西方的,还是中国的;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他们的高贵都在于灵魂。

  ⑤教师总结:先哲和普通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作者也正是选择了这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论据来证明“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一中心论点”的。

  3.突破难点过程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本文选取了5个人物的事例证明论点,想来,大家对“灵魂”一词已有了解,那么,大家开动脑筋再继续沉思:灵魂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要根据5个人物的事例作答。用下列模式回答:

  阿基米德追求-----------------(科学)

  第欧根尼追求-----------------(思想)

  王尔德追求-----------------(才华)

  少女追求-----------------(知识)

  青年画家追求------------------(艺术)

  4.拓展提高:

  课文中说:“其实,无需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你在平时的生活里发现过这样“动人的光彩”吗?说出来,同学们互相交流。

  5.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论述人的精神追求的哲理性议论文。作者在文章中举了5个例子,深入浅出,说理严密,证明了“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个道理。

  6.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练习册中文段,训练学生概括事件。

  六、板书设计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周国平

  解决重点:怎样举例论证

  突破难点:理解“灵魂”含义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说课稿】相关文章: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03-29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7篇10-21

政治说课稿财产留给谁说课稿01-18

关于说课稿11-03

《抱抱》说课稿11-04

《海燕》说课稿11-22

《鲸》说课稿11-25

《难忘……》说课稿11-27

《恐龙》说课稿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