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实用文档>工作总结>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

时间:2023-10-24 09:27:32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1

  一、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切实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

  我区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肉、蛋、奶协调发展,区内以稳定、提高、拓展产业链为主,着力提升畜牧业科技应用水平;全面实施外拓战略,在市外建立稳固的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保障市场有效供应。各镇乡(街道)必须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市场有效供给的高度来认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加强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领导,确保工作目标的完成。

  市政府下达给我区的指标是:至年,肉、蛋、奶自给率分别达到42%、36%和30%;年出栏生猪37万头,年出栏肉禽250万羽,存栏蛋禽100万羽,奶牛存栏1800头。其中,在市外建立的畜产品生产基地的70%生产能力可以计入目标任务。

  结合我区实际,由于邱隘镇和下应、中河、钟公庙、首南、石碶等五个街道地处新城区,属禁养区域,不再下达目标任务。其余各镇(乡)应根据上述目标任务,按照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对辖区内的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空间进行科学分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充分挖掘现有畜禽养殖场生产潜力、不断提高畜产品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和个人到市外建立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努力完成畜产品生产目标任务。

  二、统筹安排、分批实施,认真落实畜牧业发展规划

  在巩固现阶段畜牧业环境整治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实行较为严格的.环境政策。按中央、省、市各级关于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要求,今后几年,在适宜养殖区,重点支持以提高畜牧业科技应用水平为主要内容的畜牧业种子种苗和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环境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在总量控制、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支持有条件的镇乡适度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创出一条循环农业之路,打出绿色有机畜产品品牌;支持现有规模牧场和畜牧小区扩建项目,努力提升我区畜牧业现代化水平。计划重点建设存栏600头基础母猪的部级原种猪场1家;新增存栏种公猪100头的猪人工授精中心1家;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全部得到改造和提升,全区年出栏商品猪稳定在18—20万头。我区“—年畜牧项目实施计划”详见附件2。

  三、完善机制、强化措施,不断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

  (一)统筹区域发展,建立畜牧业发展统筹资金。为促进落实畜牧业发展规划,提高畜产品生产能力,在不减少原有畜牧业发展和动物防疫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区财政预算每年安排300万元,设立区畜牧业统筹资金,实行滚动使用。统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生态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建设;上级项目和政策的资金配套;对主要畜产品自给率高或在发展现代畜牧业上有突出贡献的镇乡给予奖励。

  (二)坚定不移地实施畜牧业“走出去”战略,在市外建立稳固的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到年,在市外建立商品猪生产基地的生产规模要达到年出栏27万头,各镇乡在市外发展的畜牧基地,可按认定规模的70%抵充任务,区农林局负责市外商品猪基地的认定工作,并签订返销协议,并根据其建设规模、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和实际生产能力,分期分批列入市、区二级产业化基地项目,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市外商品猪基地认定办法由区农林局另行制定。如遇自然灾害、疫病等特殊时期,急需从在外基地调入商品猪的,由区贸易局另行制定政策和应急预案。

  (三)继续实施畜牧业优惠扶持政策。一是继续实施良种补贴项目,对于列入市级猪人工授精补贴项目的每头份猪常温配套补贴5元;能繁母猪和良种后备母牛补贴按上级文件精神执行。二是继续加大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力度。在巩固畜牧环境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坚决杜绝在禁养区的畜禽饲养,加大在非禁养区的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治污力度。继续实施畜禽粪便无害化治理政策,力争到年所有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面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三是切实保障畜牧业生产用地。按照畜牧业规划要求和各镇乡实施方案,在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安排好足够的畜牧生产扩建用地;要根据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要求和农(林)牧结合种养配套比例,在实施土地整理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需要,预留用地发展空间,提供足够用地数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所需用地,根据明电号文件规定,按农业用地管理。四是区内新建、扩建的规模畜禽养殖场按《市规模畜牧养殖场(小区)建设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扶持政策执行。五是对不破坏耕作层的建筑方式,经区农林局认定,按《市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不破坏耕作层建设方案》中的扶持政策执行,在市级补助每平方米30元的基础上,给予1:1配套。六是畜禽养殖场(户)和畜牧小区水电收费按农用水电标准收取。对于已享受农业产业化基地等政策支持的建设项目,不得重复补助。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

  发展现代畜牧业,对保障我区畜产品供应能力、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确保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镇乡和区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研究和解决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各类问题,大力支持畜牧业种子种苗等畜牧业高端技术产业的发展,切实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2

  为切实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加快畜牧业现代化步伐,根据省农委《关于安徽省畜牧富民行动实施意见》精神,市政府决定,“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畜牧富民工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畜牧富民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十五”以来,我市畜牧业稳步发展,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三分之一以上,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但是,由于畜禽散养比重大、饲养环境差、畜禽发病率高、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低,严重制约着我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畜牧富民工程,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不仅是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组织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既有利于控制动物疫病,提高养殖水平和畜产品质量,优化畜牧业结构,促进产销衔接,也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实施畜牧富民工程作为当前和“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的大事,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工程,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实施畜牧富民工程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建设优质畜禽生产基地为基础,通过市场引导、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和抓点示范,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生产、动物疫病防控、投入品市场监管和社会化服务,加快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步伐,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战略转变。

  (二)主要目标:“十一五”末,全市实现肉蛋奶总产62万吨,年均递增8%以上;农民牧业人均纯收入达800元,年均递增10%以上;畜牧业产值比重提高到40%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50%以上,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畜牧业加工产值与畜牧业产值比达到1.5:1,主要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0%,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建成省级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县(市、区)3个,创建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5个,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个,创立省级名牌产品5个。实现适度养殖规模和小区养殖、畜产品加工、品牌建设、产业化经营较快发展和提升。

  三、实施畜牧富民工程的'主要内容

  (一)实施畜禽良种工程,提高良种普及率。按照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规划,分层次、合理布局和建设畜禽良种场(站、点),突出发展生猪、家禽、奶牛、山羊和黄牛良种产业,提高良种供应能力。加强种畜禽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定远猪等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依法打击假冒伪劣种畜禽。从事种畜禽生产销售者必须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建立和完善市、县、乡三级上下贯通的畜禽改良网络,加快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在良种繁育和推广中的应用。各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要结合科技入户和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大力推行品种标准和使用技术规范,加强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不断提高畜禽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产品安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不懈地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组织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使动物发病率、死亡率有明显下降,动物疫病控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根据国务院有关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行政执法机构、技术支持机构,建立长效的动物防疫体系。加强动物疫病诊断监测系统、动物疫苗及其保存运输冷链系统、动物防疫监督和兽药监察及残留检测系统建设。对养殖生产实施全过程监管,加强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提高检测水平,实现从饲料生产、畜禽饲养、产品加工到畜产品销售的全程质量监控,严格控制各类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推广安全、无污染饲料添加剂新品种,确保动物健康及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推行规模化养殖,建立各具特色的优质畜禽生产基地。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快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推动三元猪、良种禽、荷斯坦奶牛、波尔杂交山羊、西门塔尔黄牛等主导品种的群体扩张,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设施,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技术,改变畜禽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现状。结合新农村建设,推广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实行清洁养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优质畜产品总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优质畜产品的需求。

  (四)实施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着力培育和壮大一批加工型、市场型、中介型龙头企业,努力形成一批国家、省、市三级畜牧产业的“排头兵”,特别是要在畜产品主产区扶植一批包括冷藏和精深加工在内的龙头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争创知名品牌,扩大国内市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市场的占有率,加快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步伐。规范和完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利益主体之间的行为准则,加快建设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统一的良种繁育、饲料供应、疫病防治、饲养管理、市场销售服务,引导农民通过合作进入市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分配机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中介组织、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发展订单养殖,积极促成农民的小生产与开放的大市场之间的有效衔接。

  四、实施畜牧富民工程的主要措施

  (一)制定规划。各地要把畜牧富民工程作为加快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抓手,纳入“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从实际出发,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突出工作重点,找准着力点,努力把畜牧业建成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二)加强领导。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发展畜牧业的认识,按照“一个产业、一批生产基地、一个龙头企业、一个合作组织、一套工作班子”的要求,成立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要积极宣传实施畜牧富民工程的重要意义,把实施畜牧富民工程,推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工作的一个重点,精心部署,统筹安排,创造性地做好工作。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3

  一、充分认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任务。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大力发展畜牧业,有效地转化粮食和其他副产品,可以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促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畜牧业,更多地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可以更合理、更有效地配置农业资源,是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业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畜牧业,有利于发挥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不失时机地加快畜牧业发展。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粮食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现有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阶段,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消费将逐步增加,发展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三)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加强饲料生产和草原建设,强化畜禽疫病防治,提高畜产品加工水平,使我国畜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力争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实现我国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根本性转变,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明显提高,畜牧业收人占农民收人的比重明显提高,畜产品出口竞争力明显提高。

  二、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和布局

  (四)明确畜牧业结构调整重点。要把研究。开发和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提高畜产品质量作为调整畜牧业结构的重点。努力增加名特优新畜产品,实现品种结构多样化,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肉牛。

  肉羊和肉禽生产,突出发展奶牛和优质细毛羊生产。提高奶类在畜产品中的比重,积极推广和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

  (五)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在积极发展牧区畜牧业的同时,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农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应以粮食转化为主,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养殖和专业饲养小区。注重牧区草地生态保护,加快草原改良,改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牲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要发挥科技、人才和市场优势,加快集约型畜牧业发展,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

  三、加强良种繁育、饲料生产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六)加大畜禽良种体系建设力度。坚持国内培育与国外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在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畜禽品种、加大选育工作力度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提高良种生产和畜产品质量水平。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重点建设一批畜禽良种场(站)和种质资源保护场(区)。建立多种形式的种畜禽生产基地。健全种畜禽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强对种畜禽生产经营的法制管理,保护广大农牧民的利益。

  (七)建设高效安全的饲料生产和监管体系。高效安全的饲料生产体系是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建立优质饲料生产基地,增加饲料供应能力。

  继续做好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工作,巩固已有成果,扩大示范,加速推广。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开发饲料新品种,健全和完善饲料工业体系,优化饲料生产结构,深化企业改革,提高饲料工业技术水平。建设饲料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饲料生产和安全监管,完善饲料卫生标准和检测标准,依法开展饲料质量检测监督,坚决查处在饲料产品中使用违禁药品和滥制乱用饲料添加剂的行为。

  (八)强化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于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要制定防治预案,实施计划免疫。加快动物疫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疫情测报、防治系统;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所需的药品、生物制品和有关物资,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保证适量的储备。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格控制染疫动物及产品的流通。加强口岸检疫,严防境外动物疫病传人。依法对进口动物产品的国外生产、加工、存放实行注册登记制度,严格卫生检验检疫。建立注册兽医制度,规范从业兽医行为。健全兽药管理法规、质量标准和监察体系,推行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加大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兽药产品的力度,确保畜产品安全卫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要加强县乡防疫队伍建设。

  (九)加强对转基因畜禽产品生产、安全的监管。建立健全农业生物技术的安全法规及行政管理程序,对畜禽动物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

  四、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

  (十)合理使用草地资源。草原牧区要推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科学管理,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综合效益。半农半牧区实行草四轮作,舍饲圈养。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发南方草山草坡。落实草原家庭承包制,调动广大牧民发展牧业生产、保护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

  (十一)强化草原建设、保护和监管。加快牧草种籽基地建设和草场水利设施建设,推广人工种草、飞播种草、围栏封育和改良草场。建立基本草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草地的非牧业使用。坚决禁垦牧区草原,制止采集发菜、滥挖甘草等固沙植物。加大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治力度。建立草地类自然保护区,保持草地生态多样性。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尽快制定草地生态建设规划,切实做好退耕还草和天然草原保护工作。要加强草原防火的宣传力度,提高草原地区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的防火意识;同时,完善草原防火各项制度,充实防扑火设施装备,提高防扑火能力。

  五、大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

  (十二)加强畜牧业科学技术研究。围绕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对畜牧业生产、加工急需而在短期内又难以突破的关键技术,要积极组织引进。加快兽医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强动物重大疫病流行规律和畜禽重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研究。支持畜牧业科研、教学单位与企业联合,发展高新科技企业。

  (十三)加大畜牧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畜牧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继续实施"丰收计划"和推广一批适应性强、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突出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诊断及综合防治、饲料配制、草原建设和集约化饲养等技术的推广。同时,要稳定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服务,切实改善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探索和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不断提高服务功能和水平。加强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实施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绿色证书工程",提高畜牧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的整体素质。

  六、促进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十四)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这些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加快在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等环节的技术创新步伐,促进企业重质量、创名牌,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根据市场需求,以肉类和奶类加工为重点,以冷却肉、分割肉、液态仍为突破口,生产方便卫生的肉、奶制品,开拓畜产品消费市场。搞好动物副产品综合利用,实现多次转化增值。

  (十五)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是促进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公司加农户等形式,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带动农牧民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

  (十六)促进畜产品出口。赋予有条件的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进出口权,鼓励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强无规定疫病示范区建设,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卫生质量检测监督,努力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市场信誉,扩大出口。

  七、加强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十七)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继续建设多种形式和规范的初级市场,重点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鼓励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方式,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则,规范企业行为,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广"绿色通道"的做法,保证鲜活畜产品的运销畅通。完善羊毛拍卖制度,搞活羊毛流通。

  (十八)培育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积极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等中介组织,为农牧民进人市场提供优质服务。近年来,各地生猪和禽蛋的民营运销组织十分活跃,对于搞活畜产品流通,稳定和促进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应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加以扶持和推广。

  (十九)加强对畜产品的质量监管和信息服务。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质量检测监督。逐步推行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现畜产品的优质优价。

  加强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完善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制度,为农牧民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正确引导畜产品生产和流通。

  八、加大对发展畜牧业的领导和支持力度

  (二十)加强对畜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把畜牧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畜牧业统计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畜牧业工作总结10-14

统计员工作总结03-17

统计员工作总结09-12

统计工作总结09-16

统计员的工作总结09-17

统计个人工作总结10-09

统计员的工作总结03-16

统计员工作总结08-15

统计工作总结07-23

统计个人工作总结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