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10-24 08:06:18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优选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优选3篇]

中班教案 篇1

  目标预设:

  1、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茶叶的特征,乐于运用语言进行表述。

  2、能仔细观察、记录茶叶在泡水前后的变化。

  3、初步尝试泡茶、知道泡茶要注意用水量和安全。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冲茶作能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

  1、能大胆地用语言、身体动作表述自己的想法。

  2、自己尝试泡茶。

  活动准备:

  4个茶叶罐装好适量的茶叶、小勺4个、透明杯子每人1个、保温杯16个、集体记录单1张、录像《认识茶叶》、音乐、抹布等。

  活动过程:

  1、 出示装好茶叶的茶叶罐,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请幼儿从听、闻、摸等多种感官来猜想罐子里装的是什么。

  (以游戏猜猜的情景引出茶叶,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意识。)

  2、引导幼儿观察干茶叶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茶叶的颜色、形状、硬度、味道等方面进行观察。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形象记录。

  原有记录总结过程:(观察、记录)

  从视觉、触觉、味觉等来感知干茶叶的特征,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对干茶叶的理解,并对干茶叶特征进行总节并记录。

  3、引导幼儿观察泡水后茶叶的变化幼儿自己泡茶,知道泡茶用开水、杯子、并注意安全等。

  观察茶叶在杯中的变化,互相交流。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形象记录。

  看了那么多的茶叶,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茶叶的聚会》。故事后提问:

  1、故事中哪些东西是跟茶叶有关的?

  2、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跟茶叶有关?

  猜想与验证过程。(猜想、实验、记录)

  1、集体进行猜想。提醒并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尝试,尊重事实。

  2、幼儿猜想、验证后,师进行集体记录,此时注意观察幼儿猜想与验证是否一致,会用自己的身体和语言展现自己实验前后茶叶的变化。

  3、自己尝试泡茶、知道泡茶的水量。

  4、带着问题观看录像,逐步感知茶叶的生产过程。茶叶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是所有的茶叶都能摘吗?茶叶是怎么变干的?等一系列这都是孩子的问题,在此环节中幼儿观看了茶的.现场录像,也感受到茶农的艰辛。

  5、听音乐做律动,让幼儿在愉快的律动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中班幼儿对“茶”并不陌生,经常能看到、接触到茶,对茶叶的认识更多的感觉就是苦涩。中班上学期幼儿思维还处在表象思维阶段,对动植物、自然现象等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陈鹤琴的“社会乃大学堂”的教学理念指引着我们,让幼儿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我们中一班开展了“有趣的茶”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利用幼儿身边熟悉的物质资源,通过幼儿的观察、搜集、了解、使用,从而对茶叶有更深的认识。

  小百科: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够掌握单拐、双拐以及抬轿子的方法,平稳的行走,发展提高平衡能力。

  2.体验跛脚走路不便的'心情,愿意关爱、帮助残疾人。

  活动准备:用木棒表示拐杖、道具房子、大班幼儿情境表演、泥石流的音频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表演,引出课题

  1.请大班的幼儿扮演泥石流受害者,幼儿观察

  师:发生什么事情了?这是什么声音?

  2.提问:怎么了?他们为什么这么痛苦,发出这么凄惨的声音?我们一起问问他哪里受伤了?

  二、学用单拐走路

  (教师就出受害者)师:不好了,他不能走了,怎么办啊?谁能为他想想办法?

  1.示范拐杖走路

  2.教师

  3.幼儿学用单拐行走

  三、学用双拐走路

  1.请幼儿示范双拐走路

  2.教师

  3.幼儿使用双拐练习

  四、抬轿子

  1.再次场景表演,引出抬轿子

  (一幼儿躲在坍塌的房屋下,喊救命,教师救出受我伤者)师:你能走吗?

  2.提问:他双腿都不能动了,我们该怎么办呢?怎么把他送去救护站呢?(幼儿自由回答)

  3.学抬轿子

  4.幼儿三人一组抬轿子

  五、情感教育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科技小实验的兴趣;

  2、培养幼儿观察的敏锐性、持久性,让幼儿在玩空气球和氢气球的过程中了解空气球要施加外力才能飞起来,而氢气球不需要施加任何力,自己就能飞起来。从而感知氢气比空气轻的原理。

  3、 通过幼儿参与制作、操作,培养幼儿的协调合作精神。

  4、通过幼儿对实验的观察、讨论,训练幼儿的分析、概括、综合能力,培养幼儿的实践意识。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材料准备:

  氢气球、没有吹的气球每人一个、橡皮泥、回形针、塑料夹、纸、双面胶、小积木。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思考问题

  幼儿猜谜语:有红有绿,有长有圆,一吹就大。一放就飞。这是什么东西?

  出示气球,怎样让气球里充满气体?

  用嘴巴吹大的气球里面充满的是什么气体?(空气)

  怎样让空气气球飞起来?

  二、请幼儿动手操作

  1、每个小朋友吹一个气球,用绳子系紧,然后想办法让它飞起来。

  2、组织幼儿讨论,说说空气球是怎样飞起来的?(施加一定的外力,如用手拍,用头顶,向上抛等。)

  三、观察比较

  1、出示氢气球,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氢气球是怎样飞起来的?(自身能飞)

  2、比较空气气球和氢气球它们是如何飞起来的?

  3、试一试,怎样不让氢气球飞起来(利用准备的'材料尝试让氢气球停在空中)

  4、说一说,用什么办法能让氢气球飞不起来。

  活动延伸:

  1、认识氢气,了解氢气求能飞上天的原因是氢气的比重比空气小。

  2、认识热气球,了解热气球能飞起来的原理。

  课后评析:

  这节课孩子玩的非常高兴,他们在参与制作、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了氢气球与空气气球的不同,培养了孩子对实验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实践意识。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1-08

中班教案【经典】07-20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精选)09-03

中班教案(经典)09-03

【经典】中班教案08-23

中班教案[经典]08-17

[精选]中班教案08-21

中班教案[精选]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