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4-01-18 08:23:39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小班教案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经典)小班教案3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愿意在集体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努力做到不挑食,不偏食。

  3、初步了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活动准备:

  小狗和小狗妈妈的手偶。

  活动目标:

  一、导入活动

  欣赏故事《好宝宝不挑食》,知道挑食的危害。

  1、教师戴上手偶,讲述故事《好宝宝不挑食》,引导幼儿发现挑食会对自己的

  身体有危害。

  教师:小灰狗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是什么?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了解,因为挑食,小灰狗越来越瘦,身体也越来越

  差,所以差点儿被风吹跑了。

  教师小结:小灰狗因为挑食,越来越瘦,身体越来越差,所以差点儿被风吹跑了。

  二、根据故事内容讨论。

  1、教师以故事中狗妈妈的口吻提问,小朋友有没有像小灰狗那样的挑食习惯?

  2、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如何来帮助小灰狗改掉挑食的习惯。

  教师:我们应该对小灰狗说什么?我们应该为小灰狗做些什么?

  3、教师小结:小朋友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身体需要各种营养。如果挑食,就会使小朋友的身体缺少营养,最后像小灰狗一样,长不高、长不大,浑身没有力气。

  三、说一说、想一想。

  1、教师结合班上幼儿普遍挑食的情况,找出这些食物的`图片,帮助幼儿了解这些食物的营养价值。

  教师:这些食物中哪些是你吃过的?哪些是你喜欢吃的?

  教师:它们对小朋友有哪些营养价值呢?

  小结:牛奶——是补充钙,让小朋友长得高而壮;鱼肉、羊肝——让小朋友的眼睛更加明亮;肉——补充热量,让小朋友更有劲儿。

  活动反思:

  小朋友入园将近一年,虽然老师每天吃饭都在强调不挑食,但有些小朋友还是挑食,一会儿不吃青菜,一会儿不吃肉。有的小朋友在老师的鼓励下,还能坚持把菜吃完,有的小朋友就是把不要吃的菜放在桌上,桌上一片狼藉。我们班顾笑语、汤俊琪特别挑食,所以这次活动着重针对这几个小朋友。

  在故事提问时我特意我请了平时爱挑食的几个小朋友回答我们应该对挑食的小灰狗说什么?我们应该为小灰狗做些什么?从而让他们知道不挑食才能身体好。

  活动下来,幼儿基本明白吃饭不挑食的道理,部分幼儿也表示以后不挑食了。但饮食习惯不是很容易改变的,不挑食不是靠语言来表达的,也不是靠一日之功,要循序渐进,用行动来证明。

小班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活动有两个:“寻找淀粉踪迹”与“淀粉消失了”。其活动的大致设计,一是观察比较淀粉和滑石粉,让学生自己设计区分的方法(外观、手捻、触摸、用碘酒),二是比较不同配比的淀粉和滑石粉混合物滴上碘酒的反应,(淀粉数量逐步减少)让生猜测减少到一定程度时会怎样?从实验中让生发现:这些方法不仅可检验物质里是否有淀粉,还能据蓝色的深浅判断淀粉含量的多少,而后是一个“米粉老鼠”的游戏,起到激趣作用。再次是用碘酒鉴别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先猜后做为好)“淀粉消失了”是本单元最后一个内容,具体的实验是分装“三瓶淀粉糊,一瓶滴碘酒,另一瓶加唾液,摇匀后滴入碘酒再观察,讨论为什么有不同的现象?教材中有思考帮助引导,教师要加以应用。“淀粉消失了”的问题,要注意的是:A、时间可能不够。游戏“米粉老鼠”可不做,其构建的意义与联系与别的活动不大,可省。B、注意唾液的收集有讲究。

  《淀粉的踪迹》一课是以淀粉作为观察对象,并通过对淀粉的探究让孩子们知道,我们周围的事物中,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

  (1)、“寻找淀粉的.踪迹”的第一个实验是观察和比较不同配比的淀粉和滑石粉滴上碘酒后的反应。在实验中孩子们会发现:不仅可以用碘淀反应检验滑石粉里有没有淀粉,还能根据蓝色的深浅来判断淀粉含量的多少。

  “寻找淀粉的踪迹”的第个实验是用碘酒来鉴别一些食物中是否会有淀粉。让孩子们先进行预测,再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淀粉消失了”这一活动,让学生在淀粉糊加入唾液,摇晃之后再滴入碘酒,杯中的液体不再变蓝了,让学生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淀粉和滑石粉的区别。

  (2)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并根据蓝色的深浅来判断淀粉含量的多少,利用碘淀反应可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科学探究目标:

  (1)会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淀粉和滑石粉的区别。

  (2)在用碘酒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时,学习运用预测;在观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发生变化时,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尊重科学事实,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同时在讨论中逐渐养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能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开展找淀粉的探究活动的过程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教学难点:淀粉碰到唾液后消失了

  活动材料单:

  每个小组:(淀粉、滑石粉标上1、2)、碘酒、滴管、玻璃杯、白纸5张、牙签2支。书法轴联(题目、评价语)

  学生自备:蔬菜、水果、米饭、馒头、肉食品等。题目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 小魔术导入,引出本课研究的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好吗?魔术:出示一张书法作品(这是一张白纸)。请一学生为全班同学朗读。大家认为这张纸上没有字,是吗?老师可以让它变出字来,你们相信吗?此时我让学生用碘酒在纸上进行涂抹,让纸上的文字得以显示。纸上写的是什么字呢?谁能说一说字是什么颜色的?

  2.那么,你能提出几个有关这个小魔术的问题吗?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课件:板书:淀粉+碘酒→蓝色)

  3、小结:原来我们用碘酒可以找到找到淀粉的踪迹的。太高兴了,我也为同学们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今天看到的现象,更高兴。

  二、探究活动

  (一)观察和比较淀粉和滑石粉。

  情景:老师买了一袋淀粉和一袋滑石粉。想请同学们帮忙区分区分,愿意帮忙吗?1、在观察以前,小组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已经学过的方法?

  2、讨论后小组交流方法。(每袋贴标签1、2)鼻、手、眼、碘酒。

  3、同学们一定是满载而归吧。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交流,介绍自己小组的方法及发现。

  2、观察和比较不同配比的淀粉和滑石粉混合物滴上碘酒后的反应。如果将淀粉与滑石粉混合在一起,并逐步减少淀粉的数量,滴入碘酒,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怎么做这个实验?要主

  意什么?滑石粉的量及碘酒的量。)(板:滑石粉 + 碘 → 不变色)

  (二)用碘酒鉴别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景:我们知道碘淀反应会变蓝色,还知道淀粉的含量不同遇碘变色的深浅程度也不同。老师有一个想法,猜测老师想什么样?(学生猜测)我们把这一知识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怎么样?

  (1)让学生出示自己带来的食物,猜测这些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把认为含淀粉的食物放在一堆,不含淀粉的食物放在另一堆。(你是凭什么来猜的?)(表二)

  (2)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用滴碘酒的方法验证。学生实验操作。(表二)

  (3)学生表述。

  探究活动二、做淀粉消失了的实验

  情景: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个更有趣的魔术。 放1、2、3、4个透明的杯子,加一些淀粉糊,搅拌。快速地在2号中加唾液,不让学生发现。

  (1)1号杯加碘酒,猜测,仔细看,有什么变化?变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魔术好吗?可是我们在这儿找到了淀粉。

  (2)2号杯加碘酒,猜测,摇晃几下,发现什么?不变蓝告诉我们什么?这淀粉到哪儿去了呢?

  情景:老师想带徒弟。你们猜测原因。充分展开,学生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A摇晃。学生试第三个杯来排除。B 变成其它东西了。变成什么?老师用什么办法?学生试。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两个瓶子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

  …释疑:含有淀粉的食物,被人吃进嘴里后,经过牙齿的细细咀嚼,淀粉还在吗?

  三、拓展环节:

  这节课我们去寻找淀粉的踪迹,找到了,又让他给跑了,同学们有兴趣吗?研究后的收获都很大,说说你学到了什么样?但时间有限,对于淀粉,你们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同学们可以用今天学到的研究方法,自己课外去研究新的问题。因为淀粉与食物、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老师建议大家自办一份食物与人的小报,充分展示你们的才华。

  评价:学生用碘酒液喷。

  四、作业。“米粉老虎”游戏;写一份童话。

  ●板书:

  淀粉的踪迹

  淀粉 + 碘 → 变色

  滑石粉 + 碘 → 不变色

  淀粉糊 + 碘 → 变色

  淀粉糊 + 唾液 + 碘 → 不变色

小班教案 篇3

 目标:能够正确说出自己的性别。

  乐意积极参与英语活动。

  准备:男孩、女孩的胸饰

  请大班幼儿表演(2名),枪、洋娃娃

  进程:

  1、师生问好

  2、请大班幼儿表演

  男孩(师给他穿裙子):No,NO, I’m a boy

  女孩(师给枪他玩):No,NO, I’m a girl

  请小朋友说出男孩与女孩的区别,教师在黑板上画下来

  oys have short hair, wear trousers , like gun

  Girls usualy have long hair , wear skirt ,like doll

  3、集体练习

  T: Is he a girl?

  S: No (回答原因)

  T: Is she a boy ?

  S:NO(回答原因)

  练习发音:Boy Girl

  4、游戏巩固练习

  ①谁的反应快?Boys stand up! Girls stand up!

  ②找自己的图标

  教师请幼儿上来找自己的图标,并大声说I’m a boy/girl

  5、结束

  Boys and girls stand in a line 下楼做游戏

  幼儿园英语教案-《I’m a boy/girl》反思:

  幼儿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是以兴趣为主体,游戏为载体的。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遵守三个“动态”教学的原则,即趣味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变化性原则。幼儿是活泼好动、爱唱、爱跳的,他们学习的动力来源于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富有吸引力的活动形式,英语口语课的“动态”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幼儿在无任何心理压力的状态下轻松愉快地学习,并且乐在其中。

  第一环节: 我充分利用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喜爱模仿。在这一引导部分注入了无意识注意,使幼儿在游戏中能听熟所要学习的短句。

  第二环节:出示图片让幼儿巩固以前所认识的老朋友,但我并没有单纯的出示,而是用沙包投掷的方式使孩子们注意力更集中,更觉得有趣。在动静的交替变换中,有意识记忆得高了提高。这是变化性原则的体现。

  第三环节:重点环节。在和孩子们的'相处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机器人特别感兴趣,所以就设计了这个游戏活动对幼儿所要学习的短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不停地制造一些小麻烦,比如:突然头不能动了!这就势必将本来已经念疲惫的的幼儿的兴致又提起来了,使幼儿能够体验到一浪更比一浪高的头脑风暴。

  第四环节:结束环节。我带领幼儿唱唱、跳跳,这个英文歌曲是先动后静的,我利用幼儿“爱动”的天性,在不知不觉中将幼儿的活动量及心脏跳动的次数慢慢的降低,但又不失趣味,使他们始终处在一种游戏的状态。这是趣味性原则的体现。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的教案06-12

小班教案(经典)07-25

小班教案【经典】08-07

小班教案【精选】08-16

【精选】小班教案08-20

小班教案(经典)08-21

(经典)小班教案08-24

小班教案(精选)08-24

(经典)小班教案07-24

(精选)小班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