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课件>数学课件教案

数学课件教案

时间:2022-11-03 09:43:50 课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课件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课件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课件教案

数学课件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给每对同桌学生提供3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观察引入:

  1、观察(出示教科书第115页墙面图、地面图)

  师:小东家厨房装饰得真漂亮,你能发现瓷砖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如果学生只看到斜行的规律,则教师酌情启发学生注意横行、竖行的规律,要是还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启发)

  a、每行有几种瓷砖?

  b、这几种瓷砖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

  (1)学生交流

  (2)揭示课题:找规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的图形排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帮助总结:

  (1)从看的方向不同来寻找规律

  (2)从图形的不同来寻找规律

  (3)从图形的排列来寻找规律

  2、把同学们发现的规律进行分析,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地排列,我们叫这种排列为循环排列规律。

  3、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或别人好的想法说一说。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1、如果你是小小建筑设计师,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美丽图案?老师和同学拿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卡片,请大家设计一些有循环规律的图案。

  2、展示:□○★△、△□○★、★△□○、○★△□

  3、让学生按要求去思考,下面的图形应当怎样摆。

  生:这图形是后面的向前循环移动一个位置,所以应该是□○★△,与第一个图一样。

  4、出示练习题:a、一只鸭子头像和两只鸟的头像循环排的

  b、看书第115页,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规律?

  五、提高练习:

  出示小黑板:

  1、我爱数学、学我爱数、数学我爱、。

  2、上下、下右、右左、左右、上左、下上、。

  3、1234、4123、3412、。

数学课件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能辨别、区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能将同样的图形放在一起。

  2、培养幼儿到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形若干。

  2、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胸卡。

  3、一段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妈妈》(目的:复习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认知)

  1、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引导幼儿说出名称。教师引导幼儿游戏:“图形妈妈来了,它们是谁?”

  2、帮图形妈妈找宝宝教师引导:“图形妈妈的宝宝们出去玩了,妈妈找不到它们的宝宝了,怎么办?”(鼓励幼儿找)要求:每人找一个图形宝宝。

  3、感知图形特点教师引导:“你找到的是谁?请你轻轻的把它送回妈妈那里!”教师引导:“为什么把它送回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妈妈这儿?”(鼓励幼儿说出:它们一样,都是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二、游戏《找朋友》

  1、教师出示胸卡,请幼儿自选教师提问:“你是什么宝宝?”(鼓励幼儿说出:我是xx宝宝)

  2、幼儿“找朋友”教师引导:“还有许多和你一样的图形宝宝在外面玩耍,请你快把它们找到。”

  (要求:只找和一样的图形宝宝做朋友,看谁找的对又快。)

  三、游戏《好朋友来跳舞》(目的:通过游戏为图形分类)

  1、教师引导:“找了这么半天,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跳只舞吧!”(要求:听到音乐响,找和你一样的`图形宝宝跳舞,音乐停止结束。)

  2、互换胸卡游戏;自然结束。

  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我总体的感觉还是有收获的。因为对一些问题我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来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想效果。下面我自己对本节课的教与学进行了反思:

  1、活动刚开始通过一个故事导入,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还复习了故事中的圆形、三角形、长方形,让幼儿进一步掌握了图形。但不足的是故事只放了一遍,小班幼儿只讲一遍故事的话,他们对故事的情节还不是很熟悉,接着我又连续问了好几个问题,致使大部分幼儿都眨巴眼睛看着我好像在向我求助。

  2、第二个环节是图形宝宝来做客,我在图形上画上眼睛、嘴巴、鼻子,是他们变得很可爱,看上去就像是真的娃娃。这样的话我一出示,孩子们的目光就全被我吸引了。接下来的活动就更容易开展了。另外,我还做了各种形状的“饼干”,在请图形宝宝吃饼干的情境中又加深了对图形的巩固。

  3、最后一个环节——请幼儿为图形宝宝做礼物,通过让幼儿想象图形宝宝会喜欢什么样的图形项链并请幼儿制作出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能力。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小班幼儿终于有了一些实践性的了解,这也是我教师生涯中的有一点进步。

数学课件教案3

  第六课时 生活中的小数

  教学目标

  一、复习

  1千米=( )米 1千克=( )克

  1米=( )厘米 1吨=( )千克

  1时=( )分 1分= ( )秒

  1平方米= (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新课:

  1、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小组同学听,找一组同学汇报他们收集的数据。

  2、我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水果糖的质量是0.5千克

  小明的身高是1.35米

  小红体操得分是9.25分

  小丽的体温是38.5度

  3、像这样我们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把哪两部分合起来叫名数?你能举出一些名数的例子吗?

  3分钟、7千米、6时15分、 78平方米、4吨50千克

  5米6分米 20平方厘米 9年 5千米60米

  4、什么叫单名数?什么叫复名数?从刚才举出的例子中你能找出哪些是单名数哪些是复名数吗?

  5、小组活动:

  请你按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

  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32米

  又有米又有厘米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

  师:要想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可以把它们改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

  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

  问:又有米又有厘米要想直接比现在你有什么想法?

  生:把它们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把它们改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

  6、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进行改写

  (1)教学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1)0.95米=( )厘米

  你们会做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米等于100厘米,0.95米=0.95乘100厘米。可以直接把0.95的小数点向右移两位。)

  1.32米=()厘米

  是米这个单位大些还是厘米这个单位大些?我们把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而把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位。这道题就是把高级单位“米”作单位的名数改称低级单位“厘米”作单位的名数。

  请同学们接着做一做:

  3.7吨=( )千克 0.86平方米=( )平方分米

  0.3千克=( )克 2.63千米 =( )米

  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用高级单位量得的数去乘进率)

  (2)教学低级单位的`名数改称高级单位的名数。

  80厘米=( )米

  谁能说说你的想法?

  (因为1米=100厘米,80厘米=80/100米)

  用这种改写方法改写下面各题

  9020千克=( )吨 7450米=( )千米

  23分米=( )米 1350克=( )千克

  像一想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用低级单位量的的数去除以进率)

  能用这种方法解答1米45厘米是多少米吗?小组讨论一下?

  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45厘米=0.45米,0.45米和1米合起来是1.45米 )

  三、巩固练习

  1、71页6题

  2、( )分米=1.5米 ( )千克=4.08吨

  510米=( )千米 516厘米=( )米

  4700克=( )千克

  3在括号里填上﹤﹥或﹦

  3.61米( )362厘米 284克( )0.284千克

  1480米( )1.5千米 532厘米( )5.3米

  4、72页10题

数学课件教案4

  本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课题 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教学难点 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

  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

  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 万级 个级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位

  1 3 8 1 9 0 0 0

  ↑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 做一做的1题数数

  2、 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3、练习一的第1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做一个数位顺序表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亿级 万级 个级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位

  1 3 8 1 9 0 0 0

  ↑

  表示8个十万

  个人修改

  让学生写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千万位左边一位是什么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多少?老师明确说明:千万位左一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在计数器上显示 “亿”。

  教后反思:

  教学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

数学课件教案5

  教学要求:

  1、使同学初步认知“十位”和“个位”,认知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同学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知“十位和个位”

  教具准备:小棒若干,数位筒,计数器,投影仪,同学准备小棒和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一堆有几个十?几个一?

  一捆加一根一捆加三根 2捆

  4、导入

  师:同学们,。俺们已经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俺们不只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知

  二、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同学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同学隹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

  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再在右边放4根,这时一共是几根?

  问: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

  (俺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俺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俺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

  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讦数器

  观察:从历边起,每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边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边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在个位上写几。

  让同学写出14,请一名同学板演

  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4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等待俺摆小棒现,地写数。

  讨论:“20”个位上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也没有)

  三、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十一十九 十四 十七二十

  2、听老师读数,同学写

  121115171620

  3、给小马虎错误

  十一写成101 十八写成81二十写成2

  4、做练习十四的第3―――5题。

数学课件教案6

  活动目标:

  在相似的图形中,辨识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

  活动准备:

  PPT课件;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PPT1中的第一行图案,展开讨论。

  ——第一个杯子是什么样子的.?后面三个杯子只有一个和第一个一模一样,你们知道是哪一个吗?为什么?

  ——这4个杯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引导幼儿再仔细观察其他几行的图案,找出相同的两个,让幼儿阐述理由。教师视情况决定是否四排图案都要全班共同观察并讨论。

  3、带领幼儿仔细观察操作材料一,说说图上都有什么?请幼儿把一模一样的两个图形圈出来,并和同伴说一说理由。(操作材料一里面的图形与PPT1中图形一样,但顺序已被调整。)

  老师巡视观察,待幼儿操作完成后,使用PPT2演示验证正确答案。

  4、请幼儿完成操作材料二,巩固练习。

  有许多图片看起来虽然相似,但其实是不同的。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孩子运用眼睛,找出样子完全相同的图片,增进孩子的视觉辨识能力。

  (使用PPT3演示验证正确答案。)

数学课件教案7

  活动领域:数学

  1.熟悉左右,掌握 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2.初步理解用1个"物"代表1个数字。

  活动准备:

  1.大田字格纸、小动物贴绒教具。

  2.音乐《圆圈舞》、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熟悉左右。

  (1)小朋友好!我是马老师,我们打个招呼吧!刚才你们是用哪个手和我打招呼的呢?

  (2)小朋友你们平常都用右手来做什么事情呢?我们身上除了左手和右手还有什么分左和右的?(眼睛 腿 脚 耳朵 肩膀)2.游戏 "我说你做"右手摸耳朵 左手摸头发 右手写字 左手指眼睛 右手拿筷子吃饭 左手捏鼻子 右手拍拍左腿 左手摸摸右耳朵 左手和右手握握手3.出示大田字格,引导幼儿说出大田字格纸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1)提问:看看这张大纸上有几个格子?这是一张田字格的纸,其中两个格子在右边,两个格子在左边。请一名幼儿指一指,哪两个格子在左边,哪两个格子在右边?

  (2)这张田字格还可以有另一种说法:有两个格子在上边,有两个格子在下边。谁愿意上来给大家指一指,哪两个格子在上边?哪两个格子在下边?

  (3)如果我想说其中一个小格子应该怎么说呢?引导幼儿说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4.送小动物到相同方位的格子里。

  (1)现在有4只小动物它们都想回到和自己上身贴有相同方位的'田子格里去,谁愿意帮助小动物,把它们送到田字格里?

  (2)你们真聪明!把小动物们都送回了不同方位的田子格里面,小动物和开心。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跳个"圆圈舞"开心一下吧!

  (3)播放课件:出示4只卡通兔子图片,固定在大田字格纸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小格里方位。

  (4)这个大田字格里有4只小兔子,你们看看这4只小兔子都是什么颜色的?

  (5)你们观察一下这4只小兔子分别住在哪个格子里呢?

  (6)现在小兔子要到邻居家做客,看看红兔子从……到……白兔子呢?

  5.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用红、黄、灰、白兔子分别代表数字(2,3.5,6)(1)兔子们去拔萝卜,看看红兔子拔了几个萝卜?(2个)黄兔子拔了几个萝卜?(3个)灰兔子和白兔子呢?

  (2)引导幼儿用不同颜色的兔子代表不同的数字。教师出示两个数相加的加法题。

  6.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数学课件教案8

  这是幼儿园小班数学《大和小》PPT课件教案,小班数学《大和小》PPT课件教案包含了PPT课件,活动目标是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故事使幼儿认识大小两种物体,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适用于大和小相关的教学实践,所属栏目小班数学PPT。

  设计背景:

  这节内容是幼儿小班数学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故事使幼儿认识大小两种物体,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

  4、通过观察能比较出物体的大和小。

  5、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重点难点:

  1、在学习中获得“比较才知大和小”的概念。

  2、让幼儿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多角度的、多层面的思维。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两只大小不一的猫,两顶大小不一的帽子,两条大小不一的鱼,两只大小不一的球,两辆大小不一的车,一个玩具圈。

  活动过程:

  一、教师启发谈话

  今天有一个好朋友来我们教室做客,我们高兴吗?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一只黄色的大猫,让幼儿认识颜色和大小。

  教师再出示一只灰色的小猫,让幼儿认识颜色和大小。

  教师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让幼儿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教师谈话:猫妈妈来我们教室做客,我很高兴,特意送给他们两顶漂亮的帽子。

  教师出示两顶漂亮的帽子,让幼儿比较颜色和大小。

  3、教师谈话:猫最喜欢吃鱼了,我特意准备了两条美味新鲜的鱼,我们仔细看看,这两条鱼,大鱼送给哪只猫,小鱼送给哪只鱼?让幼儿观察并比较大小。

  4、教师谈话:猫最喜欢玩球了,我特意准备了两只大小不一的球,我们仔细观察,大球给哪只猫玩,小球给哪只猫玩?让幼儿仔细观察并比较大小。

  5、教师谈话:两只猫玩累了,我特意准备了两辆大小不一的车,送他们回家,大家仔细看看,大车送哪只猫,小车送哪只猫?

  三、教师每讲一个小故事,就把图片呢贴在白板上,并通过这些图片来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四、知识拓展

  1、教师拿出玩具圈,让幼儿比较每个圈的大小。

  2、通过教室的各种实物来让幼儿比较大小。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完成后,总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幼儿的积极性非常高,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知识理解还是非常准确的。对整个知识的学习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完成的,是知识的学习不感到乏味枯燥。对幼儿表现好的,教师给予及时的奖励,让幼儿有一定的成就感。

  这节课,我感到遗憾的是,有部分幼儿没有机会来表见自己,因为担心幼儿混乱,集体回答问题的机会多余幼儿的个别回答。整个课程让幼儿意犹未尽。

  本次活动设计是从基础入手形成大小相对概念的教学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多角度的、多层面的思维。

  在教学上打破了过去数学课的传统模式,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寓数学教育于语言、游戏之中。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数学课件教案9

  教学目的:小结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尤其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用拆项法、裂项法和错位法求一些特殊的`数列。

  教学过程:

  基本公式:

  1.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当 时, ① 或 ②

  当q=1时,

  一、特殊数列求和--常用数列的前n项和及其应用:

  例1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 ,

  求数列{an}的前n项和

  ——由题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先求通项公式an,再sn

  例3 求和S =1×2×3+2×3×4+…+n(n+1)(n+2).

  ——关键是处理好通项:n(n+1)(n+2)=n +3n +2n,

  应用 特殊公式和分组求解的方法。

  二、拆项法(分组求和法):

  例4求数列

  的前n项和。

  ——拆成等比数 和列等差数列 {3n-2},应用公式求和,注意分a=1和 两类讨论.

  三、裂项(相消)法:

  例5求数列 前n项和

  ——关键是处理好通项(裂项).设数列的通项为bn,则

  例6求数列 前n项和

  解:

  四、错位法:

  例7 求数列 前n项和

  解: ①

  ②

  两式相减:

  五、作业:

  1. 求数列 前n项和

  2. 求数列 前n项和

  3. 求和: (5050)

  4. 求和:1×4 + 2×5 + 3×6 + ……+ n×(n + 1)

  5. 求数列1,(1+a),(1+a+a2),……,(1+a+a2+……+an?1),……前n项和

数学课件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情感态度】

  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教学重点】

  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

  (1)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

  (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

  (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

  (1)观察上图,y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如何变化?y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

  (2)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

  (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

  (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

  探究3: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

  (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

  (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与y=—之间的关系,画出y=—的图象、

  【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

  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与y=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

  【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与y=—(k≠0)的图象关于x轴或y轴对称、

  【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数学课件教案11

  3.1 认识事件的可能性(教参)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属于概率范畴,意在帮助学生分清不确定的现象和确定的现象,使学生能定性地认识事件“可能、不可能、必然”发生的含义.让学生学会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去认识身边的不确定现象的数学规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不确定的现象,但他们对这些不确定现

  象的观察往往是零星的,短暂的.同时,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又充满好奇且敢于质疑,很愿意投人到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去.在学生小学阶段已学的有关事件可能性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通过实例体会到可以用列举法来获得各种可能的结果数,从而使学生的认识达到升华.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

  2.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3.会根据经验判断一个事件是属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不确定事件.

  4.会用列举法(枚举、列表、画树状图)统计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数.

  【教学重点、难点】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包括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事件分类.

  2.用列举法(列表、画树状图)统计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数,需要较强的分析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基于对教材、教学大纲和学生学情的分析,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对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意识的培养.这里没有用“使学生掌握…”,“使学生学会…”等字眼,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映了教法与学法的结合,体现了新教材,新理念.)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引题

  同学们做过抛掷硬币的游戏吗?请你试一试抛一枚硬币10次,把结果记录下来,看看有几次正面朝上,有几次反面朝上?

  做完游戏后,提出问题:

  (1)抛掷硬币10次,每次都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可能吗?可能性大吗?

  (2)在刚才的游戏中,可能正反面同时朝上吗?

  (3)在刚才的游戏中,还有哪些事件一定会发生?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事实上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事件一定不会发生,有些事件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有些事件必然会发生.

  引出课题:认识事件的可能性.

  (利用学生都感兴趣的小游戏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迅速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同时加强了人文数学的教育)

  二、观察、思考、巩固

  (一)观察和思考: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必然发生,不可能发生,

  可能发生的例子吗?(请大家发言)

  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例子,而且在我们所学的各学

  科中也有很多例子.(利用多媒体展示“铁杵磨成针”“守株待兔”

  “愚公移山”这三个成语故事和天气预报的动画)

  同时给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念:

  在数学中,我们把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certainevent);

  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impossibleevent);

  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确定事件(uncertainevent)或随机事件.

  (这里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和动感十足的多媒体展示,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以及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巩固、检测、反馈(利用题组区分概念):

  在课件巾设置能力区分度不同的三组题,以利于同学们正确理解概念.

  1.头脑运动会(设置一组容易题,以快速抢答的方式请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出正确答案,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也可以向其他人求助.)

  问题:下面哪些事件是必然事件?哪些事件是不可能事件?哪些事件是不确定事件?

  (1)打开电视机,它正在播广告;

  (2)抛掷10次硬币,结果有3次正面朝上,8次反面朝上;

  (3)将一粒种子埋进土里,给它阳光和水分,它会长出小苗;

  (4)黑暗中我从我的一大串钥匙中随便选中一把,用它打开了门;

  (5)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得的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6)从一副洗好的只有数字1到l0的40张卡片中任意抽出一张,卡片上的数比6小;

  (7)一个普通的玻璃杯从10层楼落下,落到水泥地上会摔破.

  2.头脑风暴.

  例在一个箱子里放有1个白球和1个红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

  (1)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是黑球.这属于那一类事件?摸出一个球,是白球或者是红球.这属于哪一类事件?

  (2)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有几种可能?它们属于哪一类事件?

  (3)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放回,摇均匀后再摸出一个球,这样先后摸得的两球有几种不同的可能?

  (列表或画树状图是人们用来列出事件发生的'所有不同可能结果的常用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而且可以避免重复和遗漏,即直观又条理分明.)

  不可能事件 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

  |a|的值

  a的倒数

  若a+b=0(a,b的之间关系)

  3.个性空间(设置一组稍难题,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

  问题1:列表造句:

  问题2:(1)有2种不同款式的衬衣和2种不同款式的裙子,各取一件衬衣和一条裙子搭配,问有多少种搭配的可能?

  (2)笼子里关着一只小松鼠(如图),笼子的主人决定把小松鼠放归大自然,将笼子的门都打开.松鼠要先经过第一道门(A,B或c),再经过第二道门(D,或E)才能出去.问松鼠走出笼子的路线(经过的两道门)有多少种不同的可能?

  (在完成了两组区分度不同的练习之后,对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都有帮助,至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达成)

  (三)完成课本课内练习.

  三、概括、梳理、升华

  1.采用谈话式小结.教师提问:

  (1)你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最大收获是什么?

  (2)你对哪一点最感兴趣?

  (3)你受到哪些启迪?

  (4)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这种小结方式很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容易投入和参与,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想法,把总结评价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学生,同时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知识整理与语言表达能力,情绪会被再度调动起来,从而起到认知升华的作用)

  2.判断一个事件是属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不确定事件.用列举法统计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数.

  四、布置作业

  1、课本作业题

  2、1999年,全国少工委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显示,46.9%的中小学生没有达到8时的睡眠时间标准,请你在班级里也做一次调查,你的结论是什么?

数学课件教案1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

  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0101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2.在○里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

  (请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还需要对一些大数目进行比较。如:经调查我国面积最大的有六个省份,黑龙江454800平方千米,内蒙古1100000,青海720000平方千米,四川485000平方千米,西藏1210000平方千米,新疆1660000平方千米。你知道哪个省份的面积大,哪个省份的`面积小。

  三、教学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出示例4: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

  720000和1100000,454800和485000

  教师:这么大的数,同学们比较过吗?(没有)能不能用以前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大数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例4:⑴两个数的数位相同时怎样比较大小?⑵两个数的数位不同时怎样比较大小?教师加入学生的讨论中,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

  讨论完后,每一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讲述讨论的结果。老师结合学生的口述板书:720000<1100000,454800<485000。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两种情况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如果位数不相同,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较;如果左起的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的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教师结合学生的总结板书: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学生完成第13面做一做的题目,并且说说比较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先比较大小,再说出比较的方法。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他们说一说排列的过程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们在比较数的大小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

数学课件教案13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9-20页。

  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了解到二年级下册的书又进行了改版,我很自然地将新旧版教学内容进行了对比,发现尤其在练习局部把原来的通过数轴比较数的大小以和目测估计的练习改换掉,而更重视培养同学的数感以和应用。如书中出现“少很多、差不多、慢得多、快一些”这些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非常口语化的词汇,真正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同时对同学估计意识的培养并未忽视。真是一题多练。

  由于经验的缺乏,我试图到网站上找一些公开课教案等资料,但由于是新版,而所有相关的资料都与旧版教材配套,因此我只能半参考半自我解读教材,写下如下公开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复习引入

  1、两位数与两位数的比较

  师:(手拿思品书与习字本)同学们,你能猜一猜思品书大概有多少页吗?(58)

  [ 同学各自猜想一个数,请几个人说一说,注意表述的准确性,最好用“可能、大概”这样的字眼。由于有的同学过于重视或是坚信自身的判断,经常用语过于绝对,用“肯定、一定”等词表述自身猜想的结果。此时师有必要进行纠正。师板书准确的页数。]

  师:让同学观察两本书的厚度,引出习字本的页数与思品书的页数“差不多”,你能猜一猜习字本的页数吗?(请同学说一说)假如给你三个选择15、60、150,你选择哪个数呢?为什么?

  组织比较,师:58○60,你是怎么比较的?

  2、两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

  师:观察数学书与习字本的厚度,引出数学书的页数比习字本的页数“多很多”,你能猜一猜数学书的页数吗?

  师先让同学估计,再选择50、104、500,说一说为什么?

  组织比较60○104,你是怎么比较的?

  [ 这两个活动是根据课后习题3、4改编而来,一是便于同学练习时可以运用知识的迁移掌握新知。而是他重视培养同学的合理估算能力,师通过让同学观察书的厚度,抓住“差不多、多很多”等字眼进行估算,也是提示同学估算要合理。数字也是同学们学过的两位数与两位数,而后引到两位数与三位数比较,估算的同时复习了一年级学过的两位数大小的比较。并通过提问“你是怎么比较的?”适当总结了初步的数的比较的方法。]

  3、抢答复习旧知

  师:你能用已学过的知识比较下列数的'大小吗?

  出示小黑板,6○20、66○62、100○89、75○57

  边回答边说说比较的方法

  [ 再通过这些典型的比较习题,试图让同学逐渐回忆起原来所学过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以便在旧知的基础上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新知。在教学过程中,就感觉同学是能够判断出谁大谁小的,但是不太能用完整,清晰的语言表述比较的方法,因此我觉得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要常给予同学交流、研讨、和表达的机会。]

  4、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继续用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数学课件教案14

  一、说教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节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情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从心理特征来说,他们对于新鲜的知识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无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发展。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有关的知识,对三角形的内角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提升自身动手操作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的过程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明确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伙伴。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观察,猜测,操作,思考,总结等方法,把学生带进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合作学习,和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整个学习和探索活动,体现出开放性思维和多元思维并存的思维方式,教学生初步学会自主梳理知识,探索知识的方法,使他们亲历自主探究的`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三角形内角和情境视频:在图形的王国中,有一天,三角形家族里为“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钝角三角形说“我的钝角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的内角和大”。锐角三角形也不示弱“你虽然有一个钝角,可是其它两个角都很小,而我的三个角都不是很小,所以我的内角和比你大”。直角三角形说“别争了,我们的内角和是一样大的,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根据视频中三角形的对话,顺势引出题目——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

  (二)新课探究

  接下里是新课探究环节,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画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然后同桌互相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通过测量,学生可以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接着我会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如何进行验证你的结论呢?接下来我会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给予指导,讨论过后,请同学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无论学生回答的全面与否,都给予积极的评价,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后做出判断,进行补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引导学生采用剪拼的方法进行验证,先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再拼一拼,拼成一个平角。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此环节通过小组合作,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既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巩固提高

  接下来进入巩固提高环节。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数学课件教案15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小学数学《认识方向》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同学分成四组,分布于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一、引入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南通市要建“奥林匹克广场”啦!这个现代化的体育活动中心就建在我们学校的正南方向。你们知道哪个方向是南吗?用手指一指。

  (同学纷纷用手指南)

  师:哦!大家都知道这一面(手指南)是南。那么,除了南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方向?

  生:除了南,还有北。

  生:还有东、西。

  二、展开

  师:人(和物体)总是位于一定的方向和位置的。我们怎样区分方向呢?你们有什么方法吗?

  生:我看太阳认方向。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面向东,背后就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这个方法真好!我们一起学一下。

  (同学纷纷面向太阳升起的东方,分辨西、北、南)

  生:不对!早晨可用这个方法。下午,面向太阳落山的方向是西,背后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师:对!黄昏与早晨的情况正相反。要是阴天、雨雪天呢?

  生:可以用指南针,指南针的箭头一端总是指向南。

  生:我看房屋认方向,房屋的大门一般都是朝南的。

  生:我看人们晒衣服,搭衣服的晒架总是装在房屋南边阳台上的。

  生:冬天,积雪几天不化的一面肯定是北,冰雪很快融化的一面肯定是南。

  生:山坡上,草木茂盛的一面是南。

  评析:调度同学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实际”,让同学自身运用各种方法认识东、南、西、北的方向。通过交流和对话,使每个同学都个性化地学会识别方向。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识别方向的方法,现在就请大家用这些方法确定你们组在教室中处在什么方向。

  生:我们组在东边,因为太阳从我们这边升起。

  生:我们组在东的对面,是西。

  生:教室是朝南的,我们组正好在教室靠南的这边。

  生:我们组在北边,在南的对面。

  师:(把南通电视塔的模型放在教室中间)现在,南通电视塔就耸立在我们的中间。谁能说说电视塔与你们组的方向位置关系?

  生:电视塔在我们组的`东边,我们组在电视塔西边。

  生:电视塔在我们组的西边,我们组在电视塔东边。

  评析:同学被置于生动、实际的生活空间,运用各自的方法识别四个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真实而亲切。

  师:南通电视塔一直在我们的中间,位置没有变,怎么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西,一会儿在南,一会儿又在北呢?

  生:因为我们在不同位置看电视塔。

  生:从不同的角度看电视塔,就有不同的方向。

  师:对!方向总是以一个地方为规范相比较而确定的,与不同的规范相比,就有不同的方向。

  评析:抓住课堂上出现的情况,故作曲解,使同学生发方向的相对性意识。

  师:(不经意地走到教室的西南方)现在,同学们在东、南、西、北各占了一个方向。可是朱老师呢?朱老师站在这里,是什么方向呀?

  生:朱老师站在西南方。

  师:为什么说这是西南方了

  生:因为你站的方向是西和南交叉的地方。

  生:因为你站的地方是西边偏南、南边又偏西。

  师:谢谢同学们给我也定了一个方向,叫西南。现在,请同学们往四周看看。猜猜,还能发现一些这样的方向吗?

  (同学环顾教室,讨论交流)

  生:(指东南方)这又东又南的方向是东南。

  生:(指西北方)这又西又北的方向是西北。

  生:东南与西北是相对看的。

  生:(指东北方)这又东又北的方向是东北。东北与朱老师站的西南也是相对看的。

  评析:从西南方向的确定开始,再让同学通过“往四周看看”的空间观察,凭借已有的主观体验,发现东南、西北、东北等复合方向和其相对关系,同学享受着自身发现的胜利喜悦,衍生出积极情感和自信心。

  师:同学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又自身体验出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现在,谁能用上这些方位词介绍我们这个教室的情况?

  (生居中介绍略)

  评析:用刚刚学习的八个方向介绍复杂、多元的教室空间并非易事。从静态的大环境中分成相对集中的小组学习,可以使同学积极参与,相互合作、交流,形成“动态的集体力量”。借助数学语言(方位词)表达和交流教室内的空间方位,可以认识生活中的客观事物,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师:现在,让我们到“市民广场”逛逛。(出示“市民广场”平面图)这是“市民广场”一带的平面图。这图上的方向怎样认呢?

  生:平面图上总有一个十字样的标志,是表示方向的。

  师:对!这叫十字指向标,它指示着图上的方向。谁知道指向标向上的箭头指示什么方向?

  生:箭头指向北,表示图的上方是北。

  师:那么,下方就是——

  生:(齐)南!

  师:平面图上的方向总是上北下南。哪面是西,哪面是东呢?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面向北站着,左边是——

  生:西。

  师:右边是——

  生:东。

  师:所以图上也是——

  生:左西右东。

  生:所以,图上的方向只要根据十字指向标,记住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就行了。

  评析:在平面图这一虚拟的空间中,引导同学观察、定向、体验,对比生活经验进行想像、识别方向,培养了同学的空间想像能力。

  三、练习

  师:现在,谁能说说图上“少儿书店”、“南通电影院”、“南通中学”、“文峰大世界”各在“市民广场”的什么方向?

  生:“少儿书店”在“市民广场”的西边。

  生:“南通电影院”在“市民广场”的东边。

  生:“南通中学”在“市民广场”的北边。

  生:“文峰大世界”在“市民广场”的南边。

  师:我们学校在“市民广场”的什么方向?谁来指一下?

  生:我们学校在“市民广场”的西北方。

  师:再请看,“南通师范二和小”、“人民公园”、“奥林匹克广场”在“市民广场”的什么方 向?

  生:“南通师范二和小”在“市民广场”的东北方。

  生:“人民公园”在“市民广场”的东南方。

  生:“奥林匹克广场”在“市民广场”的西南方。

  师:说起“奥林匹克广场”,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了“我为广场献一计”的活动。现在,请大家做个小设计师,给“奥林匹克广场”设计一张平面图,在广场上什么方向设计个什么馆、场、所……

  (同学设计,画成平面创意图)

  师:同学们都给“奥林匹克广场”设计了些什么呀?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介绍时要用上今天学过的方位词,说明各场地、设施的方向位置。

  (生交流略)

  评析:练习突破了过去“技能操练”的陈规,而变为了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同学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只掌握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略)

  总评:教学目标的定位,走出了数学知识技能的单行道,指向同学的全面发展,并且贯串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之中。结合方向位置在生活中的表示和反映,培养了同学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观察、操作、猜测、想像等学习活动中,培养了同学有序考虑的意识,发展了同学的空间观念。注重同学的情感体验,使同学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胜利的喜悦,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了学习自信心。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这节课的最大特点是:整个方向的认识都表示为同学的自主探索习得。教师为同学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同学经历从实际到虚拟的情境中进行观察、操作、实践、猜想、想像、讨论、交流。从而认识了方向和物体的空间位置。

【数学课件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优秀课件01-27

数学的教案01-16

数学公开教案02-03

数学复习教案01-07

数学插花教案01-18

数学初中教案11-18

数学定理的教案11-18

数学口诀教案12-14

大班数学教案:数学宫07-07